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全国城市经济排名100强 全国城市经济排名表

全国城市经济排名100强 全国城市经济排名表

本文目录一览:

全国GDP十强城市排名洗牌,万亿城市竞争再升级

2023年是“万亿城市”、“2万亿城市”、“3万亿城市”的大扩容之年。目前国内GDP超万亿的城市有26座,包括2万亿城市4座、3万亿城市3座,4万亿城市2座。头部城市竞争已向5万亿的目标进发。

GDP每踏上一个万亿台阶,都意味着城市综合实力的显著提升。有专家告诉红星资本局,万亿城市的扩容,表明中国城市化进程在快速发展,城市规模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有重要意义。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全国GDP十强城市的名次也有了新变化:广州重返第四城,杭州“抢八”成功。

十强生变,广州重返第四,杭州超武汉

红星资本局梳理发现,按照各地公布数据,全国GDP十强城市的顺位有了新变化——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与去年不同的是,广州超过重庆,重返第四名;杭州超过武汉,成为第八名。

2023年GDP10强城市

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0355.73亿元,同比增长4.6%。这一数据,比重庆2023年GDP(30145.79亿元)多出209.9亿元。“北上广深”格局再现。

从22年数据来看,重庆GDP(29129.03亿元)超广州GDP(28839亿元)290.03亿。两城GDP一直追得很紧。

2023年年中,在广东全省“再造一个新广东”的部署之下,广州提出“二次创业”,再造一个新广州。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看,广州产业动能转化正在提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超30%,生物医药和智能制造装备2个集群获评全国优秀。

2023年1~11月,广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0.1%。汽车制造业和电子产品两大支柱产业的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1.9%、0.5%。

面对这一次产业大变局,广州主动出击,已成功培育出广汽埃安、小鹏汽车两个造车新势力。

今年广州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65万辆、增长1.08倍。

在过去的2023年,作为华东和华中地区的重要城市,杭州市和武汉市或将携手迈入GDP“2万亿俱乐部”。两城市之间也是“有来有往”:23年杭州超武汉47亿,22年时是武汉超杭州113亿,相差微弱,未来“抢八”依然焦灼。

此外,京沪差距拉大,22年上海GDP(44652.8亿元)超北京(41610.9亿元)3041.9亿元,今年这一差距扩大至3457.96亿元。

从区域来看,十强仍集中在南部和东部城市,聚焦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北部、中部只有北京、武汉一城,西部则有重庆和成都。

扩容跨级,城市竞争再上门槛

目前十强城市除了南京以外,其他全部跻身2万亿,而国内头部城市竞争的门槛则来到了3万亿。

近日,重庆和广州相继宣布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将破3万亿元大关。继上海(2017年)、北京(2018年)、深圳(2021年)之后,我国“3万亿GDP俱乐部”城市将扩容至5个。

3万亿是什么概念?按照最新汇率计算,约合4178亿美元。这个经济总量,超过排在全球第35名的马来西亚,以及越南、南非、菲律宾等国家的经济总量,意味着上述5座城市的GDP,已经超出全球大多数经济体。

放眼整个长三角,GDP达到3万亿的城市只有上海。最为接近3万亿的苏州,则提出了3年迈进3万亿的口号。

1月3日,苏州召开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推动GDP迈上3万亿台阶。同时苏州也是江苏省内唯一一座GDP突破两万亿的城市。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表示,用3年左右时间,力争形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新能源4个万亿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万亿。

除3万亿外,2万亿城市也迎来了扩容。2023年,2万亿俱乐部新增武汉和杭州两个城市。

近3年来,武汉市和杭州市在经济实力、城市排名、数字经济等方面竞争激烈。2020年—2021年,杭州市GDP暂时赶超武汉市晋级全国“第八城”;2022年,杭州市GDP再次被武汉市反超、跌回全国第九。

虽然经济体量接近,但两城的产业结构却不同。

2023年,武汉市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和北斗五大优势产业总产值预计突破1.6万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超过55%,入选国家5G工厂9家,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杭州的优势则在于数字经济。2023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5675亿元,占GDP比重高达28.3%,整体实力仅次于北京、深圳和上海。

万亿增新,谁有机会再冲刺

22年城市GDP排名来看,4万亿2个(上海、北京),3万亿1个(深圳),2万亿4个(重庆、广州、苏州、成都),万亿17个(武汉、杭州、南京、天津、宁波、青岛、无锡、长沙、郑州、佛山、福州、泉州、济南、合肥、西安、南通、东莞)。东莞之后,常州和烟台成了2023年新晋“万亿俱乐部”成员。

整体看,南方城市多于北方城市。除了4座直辖市外,江苏目前拥有的万亿城市数量最多,为5座,广东有4座,山东有3座。

纵观我国万亿城市发展脉络,2006年、2008年上海、北京相继突破万亿,打开了城市万亿俱乐部的新篇章。随后2010年至2015年,广州、深圳、天津、苏州、重庆、武汉、成都、杭州纷纷挺进。此后三年,每年都有2个城市携手晋级。从2019年至2023年,又相继有10个城市升级。

紧随其后,唐山、徐州、大连、温州等将成为“万亿之城”的新晋后备军。2023年上述4城的GDP分别是9133.3亿元、8900.4亿元、8752.9亿元、8730.6亿元。

万亿城市的另一个看点还在于是“十强城市卡位战”。2023年GDP第十城是南京,近1.75万亿。身后是天津、宁波和青岛,3个城市在2023年GDP分别是1.67、1.64、1.57亿元。

近3年时间,宁波、青岛发展提速,宁波2023年GDP与天津的差距不到300亿,与第十名南京的差距收窄至千亿内;青岛2023年GDP与天津差距则是收窄到千亿以内。与南京的差距收窄到1600亿左右。

青岛2023年则无论从增量还是增速上都成绩亮眼——增量近800亿高于天津(426亿)和宁波(748亿);5.9%的增速也高于上海、北京、广州、杭州、武汉、天津、宁波等城市。

宁波官方曾明确提出过“奋力实现2025年GDP总量破2万亿、进入全国前10名的目标”。

制造业则是宁波的传统优势项目。宁波共有8个千亿级产业,以汽车及零部件、绿色石化、新材料、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智能家电等为主。宁波还是国内“单项冠军”之城。

展望今年,宁波更是将GDP目标设定为6%左右,超过青岛(5.5%)和天津(4.5%),也超过了2023自己5.5%的增速。

红星新闻记者 王田

编辑 肖子琦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全国GDP十强城市排名洗牌,万亿城市竞争再升级

2023年是“万亿城市”、“2万亿城市”、“3万亿城市”的大扩容之年。目前国内GDP超万亿的城市有26座,包括2万亿城市4座、3万亿城市3座,4万亿城市2座。头部城市竞争已向5万亿的目标进发。

GDP每踏上一个万亿台阶,都意味着城市综合实力的显著提升。有专家告诉红星资本局,万亿城市的扩容,表明中国城市化进程在快速发展,城市规模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有重要意义。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全国GDP十强城市的名次也有了新变化:广州重返第四城,杭州“抢八”成功。

十强生变,广州重返第四,杭州超武汉

红星资本局梳理发现,按照各地公布数据,全国GDP十强城市的顺位有了新变化——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与去年不同的是,广州超过重庆,重返第四名;杭州超过武汉,成为第八名。

2023年GDP10强城市

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0355.73亿元,同比增长4.6%。这一数据,比重庆2023年GDP(30145.79亿元)多出209.9亿元。“北上广深”格局再现。

从22年数据来看,重庆GDP(29129.03亿元)超广州GDP(28839亿元)290.03亿。两城GDP一直追得很紧。

2023年年中,在广东全省“再造一个新广东”的部署之下,广州提出“二次创业”,再造一个新广州。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看,广州产业动能转化正在提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超30%,生物医药和智能制造装备2个集群获评全国优秀。

2023年1~11月,广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0.1%。汽车制造业和电子产品两大支柱产业的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1.9%、0.5%。

面对这一次产业大变局,广州主动出击,已成功培育出广汽埃安、小鹏汽车两个造车新势力。

今年广州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65万辆、增长1.08倍。

在过去的2023年,作为华东和华中地区的重要城市,杭州市和武汉市或将携手迈入GDP“2万亿俱乐部”。两城市之间也是“有来有往”:23年杭州超武汉47亿,22年时是武汉超杭州113亿,相差微弱,未来“抢八”依然焦灼。

此外,京沪差距拉大,22年上海GDP(44652.8亿元)超北京(41610.9亿元)3041.9亿元,今年这一差距扩大至3457.96亿元。

从区域来看,十强仍集中在南部和东部城市,聚焦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北部、中部只有北京、武汉一城,西部则有重庆和成都。

扩容跨级,城市竞争再上门槛

目前十强城市除了南京以外,其他全部跻身2万亿,而国内头部城市竞争的门槛则来到了3万亿。

近日,重庆和广州相继宣布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将破3万亿元大关。继上海(2017年)、北京(2018年)、深圳(2021年)之后,我国“3万亿GDP俱乐部”城市将扩容至5个。

3万亿是什么概念?按照最新汇率计算,约合4178亿美元。这个经济总量,超过排在全球第35名的马来西亚,以及越南、南非、菲律宾等国家的经济总量,意味着上述5座城市的GDP,已经超出全球大多数经济体。

放眼整个长三角,GDP达到3万亿的城市只有上海。最为接近3万亿的苏州,则提出了3年迈进3万亿的口号。

1月3日,苏州召开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推动GDP迈上3万亿台阶。同时苏州也是江苏省内唯一一座GDP突破两万亿的城市。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表示,用3年左右时间,力争形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新能源4个万亿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万亿。

除3万亿外,2万亿城市也迎来了扩容。2023年,2万亿俱乐部新增武汉和杭州两个城市。

近3年来,武汉市和杭州市在经济实力、城市排名、数字经济等方面竞争激烈。2020年—2021年,杭州市GDP暂时赶超武汉市晋级全国“第八城”;2022年,杭州市GDP再次被武汉市反超、跌回全国第九。

虽然经济体量接近,但两城的产业结构却不同。

2023年,武汉市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和北斗五大优势产业总产值预计突破1.6万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超过55%,入选国家5G工厂9家,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杭州的优势则在于数字经济。2023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5675亿元,占GDP比重高达28.3%,整体实力仅次于北京、深圳和上海。

万亿增新,谁有机会再冲刺

22年城市GDP排名来看,4万亿2个(上海、北京),3万亿1个(深圳),2万亿4个(重庆、广州、苏州、成都),万亿17个(武汉、杭州、南京、天津、宁波、青岛、无锡、长沙、郑州、佛山、福州、泉州、济南、合肥、西安、南通、东莞)。东莞之后,常州和烟台成了2023年新晋“万亿俱乐部”成员。

整体看,南方城市多于北方城市。除了4座直辖市外,江苏目前拥有的万亿城市数量最多,为5座,广东有4座,山东有3座。

纵观我国万亿城市发展脉络,2006年、2008年上海、北京相继突破万亿,打开了城市万亿俱乐部的新篇章。随后2010年至2015年,广州、深圳、天津、苏州、重庆、武汉、成都、杭州纷纷挺进。此后三年,每年都有2个城市携手晋级。从2019年至2023年,又相继有10个城市升级。

紧随其后,唐山、徐州、大连、温州等将成为“万亿之城”的新晋后备军。2023年上述4城的GDP分别是9133.3亿元、8900.4亿元、8752.9亿元、8730.6亿元。

万亿城市的另一个看点还在于是“十强城市卡位战”。2023年GDP第十城是南京,近1.75万亿。身后是天津、宁波和青岛,3个城市在2023年GDP分别是1.67、1.64、1.57亿元。

近3年时间,宁波、青岛发展提速,宁波2023年GDP与天津的差距不到300亿,与第十名南京的差距收窄至千亿内;青岛2023年GDP与天津差距则是收窄到千亿以内。与南京的差距收窄到1600亿左右。

青岛2023年则无论从增量还是增速上都成绩亮眼——增量近800亿高于天津(426亿)和宁波(748亿);5.9%的增速也高于上海、北京、广州、杭州、武汉、天津、宁波等城市。

宁波官方曾明确提出过“奋力实现2025年GDP总量破2万亿、进入全国前10名的目标”。

制造业则是宁波的传统优势项目。宁波共有8个千亿级产业,以汽车及零部件、绿色石化、新材料、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智能家电等为主。宁波还是国内“单项冠军”之城。

展望今年,宁波更是将GDP目标设定为6%左右,超过青岛(5.5%)和天津(4.5%),也超过了2023自己5.5%的增速。

红星新闻记者 王田

编辑 肖子琦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31省市GDP出炉:广东破13万亿,四川超6万亿,西藏增速第一

随着新疆公布数据,2023年31省市GDP全部出炉。

2023年,我国GDP取得了5.2%的增速,完成了年初定下的目标。在31省市中,有些省份表现优异,有些却出现了掉队。总体上是东部继续挑大梁,中部失速,西部领跑。

01

广东GDP突破13万亿,3省市被反超

不愧是中国经济第一大省,2023年广东GDP突破13万亿,达到13.57万亿元,连续35年位居全国第一,放在全球也能进前十,超过韩国、澳大利亚等一众国家。广东不但保住了老大的位置,还与老二江苏拉开了7000多亿的差距。

除了广东,还有6个省市迈上了新的台阶。山破9万亿,达到9.2万亿,与老四浙江保持了近1万亿的距离,位置暂时稳定。过去的一年,山东收获满满,烟台GDP突破万亿,成为省内第三个。青岛都市圈和济南都市圈双双获批,无疑给山东发展带来更多助力。

浙江也不赖,GDP突破了8万亿。省会杭州GDP突破2万亿,城区人口突破千万,成为全国第10个超大城市。杭州都市圈也已经获批,未来发展前景看好。另外,2023年浙江反超江苏,跃居全国第二出口大省。

四川迈入6万亿,并且超过河南,跻身全国第五。从1978年以来,四川GDP从未掉出全国前十,即便是1997年分出了重庆,仍然稳居前十。2000年排第九,2010年排第八,2020年排第六,2023年排第五。

这几年,四川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几乎每隔2-3年迈过一个万亿大关。

另外,湖南迈入5万亿,继续排在全国第九。辽宁、重庆、云南携手迈入3万亿俱乐部,不过,重庆被广州反超,失去了全国第四城的位置。

有3个省市被反超,一个就是河南被四川反超,降至全国第六。河南从1990年开始,就排在全国第五,没想到在2023年被反超。

河南是过度依赖富士康的外贸产业链,这几年,富士康不断加大海外布局,特别是印度,产能不断加大。据了解,去年河南富士康仅增长1.4%。

安徽被上海反超,降至全国第11。2022年,安徽刚超过上海,没想到立即又被反超。2022年上海因为受疫情影响,增速为-0.2%。2023年上海快速恢复,重回全国第十。

重庆被辽宁反超,降至全国第17。其实,去年重庆表现不错,但中央项目在辽宁的投资增长了30%,无疑拉动了该省的经济发展。

02

西部增速领跑,中部放缓

要说经济挑大梁还得靠东部,2023年东部沿海五省,除了广东、福建增速低于全国平均增速,江苏、山东、浙江都超过了。

但是,从增量上来看,广东依旧第一,达到了6554亿元,一年的GDP增量超过了宁夏、青海的GDP。而江苏增量也有5346亿元,浙江为4838亿元,山东为4634亿元,是中西部很多省份增量的数倍。

不过,从增速上来看,2023年西部绝对领跑全国。增速前十名中,西部占据了7个。西藏以9.5%的增速高居全国第一,内蒙古增速为7.3%,排全国第三。新疆增速为6.8%,排第四;宁夏增速为6.6%,排第五;甘肃增速为6.4%,排第六。另外,重庆增速6.1%,四川增速6%。

西部增速表现亮眼,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基数低,随便增加一点,增速就可以飙很高。另一个是西部省份工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以宁夏为例,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高达12.4%,增速位居全国第二,为历史最高水平,而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增加值更是增长了15.8%。2023年宁夏实施重点项目1313个,完成投资1567亿元,比如宁夏历史上产业投资规模最大的“宁电入湘”工程。宁夏凭借着丰富的煤和硅资源,让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西藏、甘肃、内蒙古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也达到了8.7%、7.6%、7.4%,内蒙古有煤和风电,甘肃有有色金属,而青海有太阳能与锂。

从2024年31省市定下的增长目标可以看到,西部将继续领跑全国,未来几年预计迎来高速发展期。

中部六省,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山西(5%)、湖南(4.6%)、河南(4.1%)、江西(4.1%)均低于全国水平。虽然湖北增长达到了6%,安徽增速达到了5.8%,但实际上,六省增速都未能完成2023年初定下的目标。

值得一说的是安徽,安徽的崛起是有目共睹的,安徽极力向长三角靠近,受益最多,成为江浙沪转移制造业的主要承载地。目前,安徽与湖南的差距缩小至3000亿以内,湖南的压力不小,想保住中部第二,还得加油。

最后说说东北,吉林和辽宁增速都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但吉林增速高,也有2022年基数低的原因,当年增速为-1.9%。只是没想到黑龙江的增速才2.6%,在全国垫底,也是全国唯一增速低于4%的省份。今年初,哈尔滨火了一把,希望黑龙江能够抓住机会,实现翻盘。

03

南北GDP差距扩大至36万亿元

南方和北方省份一直拿来做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南北经济差距持续拉大。前十强省份中,只剩下山东和河南,前十强城市中,更是只有北京一棵独苗。而在万亿GDP城市中,2023年南方有19个,而北方只有7个。

2022年,南北GDP差距超过了35万亿元。而2023年差距进一步扩大,南方GDP比北高出了36.2万亿元。

历史上,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是在南宋时期发生的,之后的朝代,差距进一步拉大。到明清时期,江南成为了主要税收来源地。

不过,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发展重心放在了北方,形成了北强南弱的格局。改革开放后,南北差距开始逆转。预计未来南强北弱的格局不会有变,甚至可能强化。

2024年已经到来,各省市都已经定下了目标,领先的省份要加强,落后的省份要加油。只有经济发展了,各项指标才能得到提升。

全国GDP十强城市排名洗牌,万亿城市竞争再升级

2023年是“万亿城市”、“2万亿城市”、“3万亿城市”的大扩容之年。目前国内GDP超万亿的城市有26座,包括2万亿城市4座、3万亿城市3座,4万亿城市2座。头部城市竞争已向5万亿的目标进发。

GDP每踏上一个万亿台阶,都意味着城市综合实力的显著提升。有专家告诉红星资本局,万亿城市的扩容,表明中国城市化进程在快速发展,城市规模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有重要意义。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全国GDP十强城市的名次也有了新变化:广州重返第四城,杭州“抢八”成功。

十强生变,广州重返第四,杭州超武汉

红星资本局梳理发现,按照各地公布数据,全国GDP十强城市的顺位有了新变化——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与去年不同的是,广州超过重庆,重返第四名;杭州超过武汉,成为第八名。

2023年GDP10强城市

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0355.73亿元,同比增长4.6%。这一数据,比重庆2023年GDP(30145.79亿元)多出209.9亿元。“北上广深”格局再现。

从22年数据来看,重庆GDP(29129.03亿元)超广州GDP(28839亿元)290.03亿。两城GDP一直追得很紧。

2023年年中,在广东全省“再造一个新广东”的部署之下,广州提出“二次创业”,再造一个新广州。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看,广州产业动能转化正在提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超30%,生物医药和智能制造装备2个集群获评全国优秀。

2023年1~11月,广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0.1%。汽车制造业和电子产品两大支柱产业的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1.9%、0.5%。

面对这一次产业大变局,广州主动出击,已成功培育出广汽埃安、小鹏汽车两个造车新势力。

今年广州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65万辆、增长1.08倍。

在过去的2023年,作为华东和华中地区的重要城市,杭州市和武汉市或将携手迈入GDP“2万亿俱乐部”。两城市之间也是“有来有往”:23年杭州超武汉47亿,22年时是武汉超杭州113亿,相差微弱,未来“抢八”依然焦灼。

此外,京沪差距拉大,22年上海GDP(44652.8亿元)超北京(41610.9亿元)3041.9亿元,今年这一差距扩大至3457.96亿元。

从区域来看,十强仍集中在南部和东部城市,聚焦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北部、中部只有北京、武汉一城,西部则有重庆和成都。

扩容跨级,城市竞争再上门槛

目前十强城市除了南京以外,其他全部跻身2万亿,而国内头部城市竞争的门槛则来到了3万亿。

近日,重庆和广州相继宣布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将破3万亿元大关。继上海(2017年)、北京(2018年)、深圳(2021年)之后,我国“3万亿GDP俱乐部”城市将扩容至5个。

3万亿是什么概念?按照最新汇率计算,约合4178亿美元。这个经济总量,超过排在全球第35名的马来西亚,以及越南、南非、菲律宾等国家的经济总量,意味着上述5座城市的GDP,已经超出全球大多数经济体。

放眼整个长三角,GDP达到3万亿的城市只有上海。最为接近3万亿的苏州,则提出了3年迈进3万亿的口号。

1月3日,苏州召开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推动GDP迈上3万亿台阶。同时苏州也是江苏省内唯一一座GDP突破两万亿的城市。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表示,用3年左右时间,力争形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新能源4个万亿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万亿。

除3万亿外,2万亿城市也迎来了扩容。2023年,2万亿俱乐部新增武汉和杭州两个城市。

近3年来,武汉市和杭州市在经济实力、城市排名、数字经济等方面竞争激烈。2020年—2021年,杭州市GDP暂时赶超武汉市晋级全国“第八城”;2022年,杭州市GDP再次被武汉市反超、跌回全国第九。

虽然经济体量接近,但两城的产业结构却不同。

2023年,武汉市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和北斗五大优势产业总产值预计突破1.6万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超过55%,入选国家5G工厂9家,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杭州的优势则在于数字经济。2023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5675亿元,占GDP比重高达28.3%,整体实力仅次于北京、深圳和上海。

万亿增新,谁有机会再冲刺

22年城市GDP排名来看,4万亿2个(上海、北京),3万亿1个(深圳),2万亿4个(重庆、广州、苏州、成都),万亿17个(武汉、杭州、南京、天津、宁波、青岛、无锡、长沙、郑州、佛山、福州、泉州、济南、合肥、西安、南通、东莞)。东莞之后,常州和烟台成了2023年新晋“万亿俱乐部”成员。

整体看,南方城市多于北方城市。除了4座直辖市外,江苏目前拥有的万亿城市数量最多,为5座,广东有4座,山东有3座。

纵观我国万亿城市发展脉络,2006年、2008年上海、北京相继突破万亿,打开了城市万亿俱乐部的新篇章。随后2010年至2015年,广州、深圳、天津、苏州、重庆、武汉、成都、杭州纷纷挺进。此后三年,每年都有2个城市携手晋级。从2019年至2023年,又相继有10个城市升级。

紧随其后,唐山、徐州、大连、温州等将成为“万亿之城”的新晋后备军。2023年上述4城的GDP分别是9133.3亿元、8900.4亿元、8752.9亿元、8730.6亿元。

万亿城市的另一个看点还在于是“十强城市卡位战”。2023年GDP第十城是南京,近1.75万亿。身后是天津、宁波和青岛,3个城市在2023年GDP分别是1.67、1.64、1.57亿元。

近3年时间,宁波、青岛发展提速,宁波2023年GDP与天津的差距不到300亿,与第十名南京的差距收窄至千亿内;青岛2023年GDP与天津差距则是收窄到千亿以内。与南京的差距收窄到1600亿左右。

青岛2023年则无论从增量还是增速上都成绩亮眼——增量近800亿高于天津(426亿)和宁波(748亿);5.9%的增速也高于上海、北京、广州、杭州、武汉、天津、宁波等城市。

宁波官方曾明确提出过“奋力实现2025年GDP总量破2万亿、进入全国前10名的目标”。

制造业则是宁波的传统优势项目。宁波共有8个千亿级产业,以汽车及零部件、绿色石化、新材料、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智能家电等为主。宁波还是国内“单项冠军”之城。

展望今年,宁波更是将GDP目标设定为6%左右,超过青岛(5.5%)和天津(4.5%),也超过了2023自己5.5%的增速。

红星新闻记者 王田

编辑 肖子琦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全国GDP十强城市排名洗牌,万亿城市竞争再升级

2023年是“万亿城市”、“2万亿城市”、“3万亿城市”的大扩容之年。目前国内GDP超万亿的城市有26座,包括2万亿城市4座、3万亿城市3座,4万亿城市2座。头部城市竞争已向5万亿的目标进发。

GDP每踏上一个万亿台阶,都意味着城市综合实力的显著提升。有专家告诉红星资本局,万亿城市的扩容,表明中国城市化进程在快速发展,城市规模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有重要意义。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全国GDP十强城市的名次也有了新变化:广州重返第四城,杭州“抢八”成功。

十强生变,广州重返第四,杭州超武汉

红星资本局梳理发现,按照各地公布数据,全国GDP十强城市的顺位有了新变化——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与去年不同的是,广州超过重庆,重返第四名;杭州超过武汉,成为第八名。

2023年GDP10强城市

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0355.73亿元,同比增长4.6%。这一数据,比重庆2023年GDP(30145.79亿元)多出209.9亿元。“北上广深”格局再现。

从22年数据来看,重庆GDP(29129.03亿元)超广州GDP(28839亿元)290.03亿。两城GDP一直追得很紧。

2023年年中,在广东全省“再造一个新广东”的部署之下,广州提出“二次创业”,再造一个新广州。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看,广州产业动能转化正在提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超30%,生物医药和智能制造装备2个集群获评全国优秀。

2023年1~11月,广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0.1%。汽车制造业和电子产品两大支柱产业的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1.9%、0.5%。

面对这一次产业大变局,广州主动出击,已成功培育出广汽埃安、小鹏汽车两个造车新势力。

今年广州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65万辆、增长1.08倍。

在过去的2023年,作为华东和华中地区的重要城市,杭州市和武汉市或将携手迈入GDP“2万亿俱乐部”。两城市之间也是“有来有往”:23年杭州超武汉47亿,22年时是武汉超杭州113亿,相差微弱,未来“抢八”依然焦灼。

此外,京沪差距拉大,22年上海GDP(44652.8亿元)超北京(41610.9亿元)3041.9亿元,今年这一差距扩大至3457.96亿元。

从区域来看,十强仍集中在南部和东部城市,聚焦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北部、中部只有北京、武汉一城,西部则有重庆和成都。

扩容跨级,城市竞争再上门槛

目前十强城市除了南京以外,其他全部跻身2万亿,而国内头部城市竞争的门槛则来到了3万亿。

近日,重庆和广州相继宣布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将破3万亿元大关。继上海(2017年)、北京(2018年)、深圳(2021年)之后,我国“3万亿GDP俱乐部”城市将扩容至5个。

3万亿是什么概念?按照最新汇率计算,约合4178亿美元。这个经济总量,超过排在全球第35名的马来西亚,以及越南、南非、菲律宾等国家的经济总量,意味着上述5座城市的GDP,已经超出全球大多数经济体。

放眼整个长三角,GDP达到3万亿的城市只有上海。最为接近3万亿的苏州,则提出了3年迈进3万亿的口号。

1月3日,苏州召开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推动GDP迈上3万亿台阶。同时苏州也是江苏省内唯一一座GDP突破两万亿的城市。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表示,用3年左右时间,力争形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新能源4个万亿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万亿。

除3万亿外,2万亿城市也迎来了扩容。2023年,2万亿俱乐部新增武汉和杭州两个城市。

近3年来,武汉市和杭州市在经济实力、城市排名、数字经济等方面竞争激烈。2020年—2021年,杭州市GDP暂时赶超武汉市晋级全国“第八城”;2022年,杭州市GDP再次被武汉市反超、跌回全国第九。

虽然经济体量接近,但两城的产业结构却不同。

2023年,武汉市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和北斗五大优势产业总产值预计突破1.6万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超过55%,入选国家5G工厂9家,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杭州的优势则在于数字经济。2023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5675亿元,占GDP比重高达28.3%,整体实力仅次于北京、深圳和上海。

万亿增新,谁有机会再冲刺

22年城市GDP排名来看,4万亿2个(上海、北京),3万亿1个(深圳),2万亿4个(重庆、广州、苏州、成都),万亿17个(武汉、杭州、南京、天津、宁波、青岛、无锡、长沙、郑州、佛山、福州、泉州、济南、合肥、西安、南通、东莞)。东莞之后,常州和烟台成了2023年新晋“万亿俱乐部”成员。

整体看,南方城市多于北方城市。除了4座直辖市外,江苏目前拥有的万亿城市数量最多,为5座,广东有4座,山东有3座。

纵观我国万亿城市发展脉络,2006年、2008年上海、北京相继突破万亿,打开了城市万亿俱乐部的新篇章。随后2010年至2015年,广州、深圳、天津、苏州、重庆、武汉、成都、杭州纷纷挺进。此后三年,每年都有2个城市携手晋级。从2019年至2023年,又相继有10个城市升级。

紧随其后,唐山、徐州、大连、温州等将成为“万亿之城”的新晋后备军。2023年上述4城的GDP分别是9133.3亿元、8900.4亿元、8752.9亿元、8730.6亿元。

万亿城市的另一个看点还在于是“十强城市卡位战”。2023年GDP第十城是南京,近1.75万亿。身后是天津、宁波和青岛,3个城市在2023年GDP分别是1.67、1.64、1.57亿元。

近3年时间,宁波、青岛发展提速,宁波2023年GDP与天津的差距不到300亿,与第十名南京的差距收窄至千亿内;青岛2023年GDP与天津差距则是收窄到千亿以内。与南京的差距收窄到1600亿左右。

青岛2023年则无论从增量还是增速上都成绩亮眼——增量近800亿高于天津(426亿)和宁波(748亿);5.9%的增速也高于上海、北京、广州、杭州、武汉、天津、宁波等城市。

宁波官方曾明确提出过“奋力实现2025年GDP总量破2万亿、进入全国前10名的目标”。

制造业则是宁波的传统优势项目。宁波共有8个千亿级产业,以汽车及零部件、绿色石化、新材料、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智能家电等为主。宁波还是国内“单项冠军”之城。

展望今年,宁波更是将GDP目标设定为6%左右,超过青岛(5.5%)和天津(4.5%),也超过了2023自己5.5%的增速。

红星新闻记者 王田

编辑 肖子琦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