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1914年生人是属什么的 1914年出生的属相是什么

1914年生人是属什么的 1914年出生的属相是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

这些科技界的大腕儿,原来都属虎

◎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在中国人的心里

虎,代表着勇敢和无畏

在科技界

何泽慧、于敏、顾方舟、樊锦诗

......

这些属虎的老一辈科学家们

身上无不体现着

勇攀高峰、敢于创新的科学家精神

虎年到

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些属虎的科学大家

何泽慧

她排名第一,钱三强第二

- 1914年3月5日出生 -

杰出的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图片来源:中国核工业杂志

1931年,17岁的何泽慧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那个年代,能考取名校物理专业的女孩凤毛麟角。

但何泽慧一踏进校门,迎面而来的是一盆冷水。

那年,物理系一共招收28名学生,其中有10位女生。

教授们认为,女生学习物理难以学有所成,于是劝说她们转系。

这下,气坏了何泽慧,她据理力争:为什么在考试成绩之外,设立性别条件?

“你越不让我来,我越要来;你们不让我念,我偏念!”

1936年何泽慧清华大学毕业照。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最后,系里只好妥协,同意女生试读一学期,但成绩不行的话一定要转走。

四年的学习中,何泽慧不仅没有转系,还以论文全班最高分的优异成绩毕业。

排名第二的则是她的伴侣钱三强。

她与钱三强院士不仅是生活上的伴侣,更是科学上的合作伙伴。

何泽慧婚后加入钱三强所在的约里奥-居里夫妇实验室,不久就共同发现了首例铀原子核四径迹。

即使是如此重要的科学发现,何泽慧也认为“容易得很”;只要细致工作,“每个人都可以发现好些东西”。

1936年清华大学毕业时留影。前排右起第二人是何泽慧,后排左起第一人是钱三强。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于敏

“一切都是为了国家需要”

- 1926年8月16日出生 -

“两弹一星”元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于敏在工作中(1980年摄)。新华社发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国家明确提出了加快氢弹研制的要求。

时间紧迫,氢弹研究还没有关键性突破。于敏和团队科研人员几乎时时刻刻都沉浸在堆积如山的数据计算中,直到1965年,氢弹研制方案才终于有了一些眉目。为了验证方案是否行得通,于敏带领几十名科研人员赶赴上海“百日会战”。

100多个日日夜夜,于敏先是埋头于堆积如山的计算机纸带,然后做密集的报告,率领大家发现了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

仅用五年不到的时间,于敏和科研人员们硬是靠着独立自主突破了核大国对氢弹理论技术的封锁,更用轰动世界的“于敏方案”为中国研制氢弹打开了一扇大门……

1967年6月17日,罗布泊沙漠腹地,一朵蘑菇云升腾而起,我国氢弹试验取得成功。

1984年,于敏(右)与邓稼先在核试验基地。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极高的荣誉纷至沓来,于敏一如既往保持着谦逊。他婉拒“氢弹之父”的称谓。于家客厅高悬一幅字:“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一切都是为了国家需要!”“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了。”于敏说。

20世纪90年代初于敏与夫人孙玉芹。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顾方舟

“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

- 1926年6月16日出生 -

著名病毒学专家,被誉为“糖丸爷爷”

图片来源:中国之声

顾方舟毕生致力于研究脊灰、开发脊灰疫苗、控制小儿麻痹症,被誉为“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也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糖丸爷爷”。

他曾说:“我用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值得,孩子们,快快长大,报效祖国。”

顾方舟留苏学习期间留影。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1959年底,第一批减毒活疫苗在中国生产出来。动物临床试验证明,在猴子身上安全有效。但能不能用在人身上?需要用人来做临床试验。

顾方舟和同事一起,喝下了首批疫苗溶液。

一周后,顾方舟和同事们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出现任何异常。

疫苗对大人无害,对孩子的安全性又如何呢?“当时我儿子小东刚好不到一岁,符合条件。”顾方舟的口述回忆史中记载:“我自己的孩子不吃,让别人去吃,这不大仗义。”

1961年,顾方舟与长子顾小东。图片来源:中国科协老科学家资料采集工程

“其实没什么。”顾方舟说,“我们是搞这一行的,心里有数,我不可能随便拿自己的孩子冒险。”事实证明了顾方舟的判断。

接下来500万份疫苗分发下去,在更大的范围内被试用、检测。临床对比显示,活疫苗不仅安全,还能显著降低发病率。

为方便保存、运输、发放以及服用,顾方舟和同事们发明了“脊灰糖丸”。

1965年,“糖丸”在全国推广。各地防疫站的工作人员装冰棍用的敞口保温瓶,装着“糖丸”,一颗颗送到孩子们的手中。

2000年,“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在原举行,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郑重签名,标志着我国成为无脊髓灰质炎国家。

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现场。图片来源:中国之声

樊锦诗

想尽办法给敦煌“续命”

- 1938年7月出生 -

著名考古学家,被誉为“敦煌的女儿”

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1998年,樊锦诗受命担任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

樊锦诗眼中的敦煌,是“一千年的古代艺术家的创造,他们默默无闻,给我们留下这么内容丰富的一份遗产,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石窟、壁画,总会慢慢衰老。她想尽办法给那些珍宝“续命”。

1999年开始,来敦煌的游客们多了,樊锦诗既高兴又担忧,因为“洞子看坏了绝对不行,不让游客看也不行。”

2011年8月,樊锦诗检查加固后的莫高窟北区洞窟。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她开始四处奔走,提出要“限流”。

樊锦诗和同事们在参观洞窟的路线、洞窟开放的条件等方面,制定了详细标准,改变了以往单一参观洞窟的模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将我们作为一个成功案例,向全世界推广。”

樊锦诗提出了“数字敦煌”的构想,包括要为莫高窟建立数字档案,将洞窟、壁画、彩塑,以及与敦煌相关的一切文物加工成高智能数字图像等等。

樊锦诗用紫外线灯在454窟调查壁画题记。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经过十多年努力,2016年5月1日,“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观众可以在线欣赏30个经典洞窑的高清图像,全景漫游这座古典艺术宝库。由此,它们在另一种意义上得到了“永生”。

在敦煌五十多年,樊锦诗走遍了大大小小735个洞窟,看遍了每一寸壁画、彩塑。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这就是樊锦诗的真实写照。

在我国科技界

还有很多科学家也属虎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披荆斩棘

为科技事业的进步与发展鞠躬尽瘁

向他们致敬

综合中国科协、中国新闻网、中国科学院、北京科协、敦煌研究院、本报此前报道等

来源: 科技日报

这些科技界的大腕儿,原来都属虎

◎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在中国人的心里

虎,代表着勇敢和无畏

在科技界

何泽慧、于敏、顾方舟、樊锦诗

......

这些属虎的老一辈科学家们

身上无不体现着

勇攀高峰、敢于创新的科学家精神

虎年到

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些属虎的科学大家

何泽慧

她排名第一,钱三强第二

- 1914年3月5日出生 -

杰出的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图片来源:中国核工业杂志

1931年,17岁的何泽慧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那个年代,能考取名校物理专业的女孩凤毛麟角。

但何泽慧一踏进校门,迎面而来的是一盆冷水。

那年,物理系一共招收28名学生,其中有10位女生。

教授们认为,女生学习物理难以学有所成,于是劝说她们转系。

这下,气坏了何泽慧,她据理力争:为什么在考试成绩之外,设立性别条件?

“你越不让我来,我越要来;你们不让我念,我偏念!”

1936年何泽慧清华大学毕业照。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最后,系里只好妥协,同意女生试读一学期,但成绩不行的话一定要转走。

四年的学习中,何泽慧不仅没有转系,还以论文全班最高分的优异成绩毕业。

排名第二的则是她的伴侣钱三强。

她与钱三强院士不仅是生活上的伴侣,更是科学上的合作伙伴。

何泽慧婚后加入钱三强所在的约里奥-居里夫妇实验室,不久就共同发现了首例铀原子核四径迹。

即使是如此重要的科学发现,何泽慧也认为“容易得很”;只要细致工作,“每个人都可以发现好些东西”。

1936年清华大学毕业时留影。前排右起第二人是何泽慧,后排左起第一人是钱三强。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于敏

“一切都是为了国家需要”

- 1926年8月16日出生 -

“两弹一星”元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于敏在工作中(1980年摄)。新华社发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国家明确提出了加快氢弹研制的要求。

时间紧迫,氢弹研究还没有关键性突破。于敏和团队科研人员几乎时时刻刻都沉浸在堆积如山的数据计算中,直到1965年,氢弹研制方案才终于有了一些眉目。为了验证方案是否行得通,于敏带领几十名科研人员赶赴上海“百日会战”。

100多个日日夜夜,于敏先是埋头于堆积如山的计算机纸带,然后做密集的报告,率领大家发现了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

仅用五年不到的时间,于敏和科研人员们硬是靠着独立自主突破了核大国对氢弹理论技术的封锁,更用轰动世界的“于敏方案”为中国研制氢弹打开了一扇大门……

1967年6月17日,罗布泊沙漠腹地,一朵蘑菇云升腾而起,我国氢弹试验取得成功。

1984年,于敏(右)与邓稼先在核试验基地。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极高的荣誉纷至沓来,于敏一如既往保持着谦逊。他婉拒“氢弹之父”的称谓。于家客厅高悬一幅字:“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一切都是为了国家需要!”“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了。”于敏说。

20世纪90年代初于敏与夫人孙玉芹。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顾方舟

“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

- 1926年6月16日出生 -

著名病毒学专家,被誉为“糖丸爷爷”

图片来源:中国之声

顾方舟毕生致力于研究脊灰、开发脊灰疫苗、控制小儿麻痹症,被誉为“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也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糖丸爷爷”。

他曾说:“我用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值得,孩子们,快快长大,报效祖国。”

顾方舟留苏学习期间留影。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1959年底,第一批减毒活疫苗在中国生产出来。动物临床试验证明,在猴子身上安全有效。但能不能用在人身上?需要用人来做临床试验。

顾方舟和同事一起,喝下了首批疫苗溶液。

一周后,顾方舟和同事们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出现任何异常。

疫苗对大人无害,对孩子的安全性又如何呢?“当时我儿子小东刚好不到一岁,符合条件。”顾方舟的口述回忆史中记载:“我自己的孩子不吃,让别人去吃,这不大仗义。”

1961年,顾方舟与长子顾小东。图片来源:中国科协老科学家资料采集工程

“其实没什么。”顾方舟说,“我们是搞这一行的,心里有数,我不可能随便拿自己的孩子冒险。”事实证明了顾方舟的判断。

接下来500万份疫苗分发下去,在更大的范围内被试用、检测。临床对比显示,活疫苗不仅安全,还能显著降低发病率。

为方便保存、运输、发放以及服用,顾方舟和同事们发明了“脊灰糖丸”。

1965年,“糖丸”在全国推广。各地防疫站的工作人员装冰棍用的敞口保温瓶,装着“糖丸”,一颗颗送到孩子们的手中。

2000年,“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在原举行,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郑重签名,标志着我国成为无脊髓灰质炎国家。

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现场。图片来源:中国之声

樊锦诗

想尽办法给敦煌“续命”

- 1938年7月出生 -

著名考古学家,被誉为“敦煌的女儿”

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1998年,樊锦诗受命担任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

樊锦诗眼中的敦煌,是“一千年的古代艺术家的创造,他们默默无闻,给我们留下这么内容丰富的一份遗产,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石窟、壁画,总会慢慢衰老。她想尽办法给那些珍宝“续命”。

1999年开始,来敦煌的游客们多了,樊锦诗既高兴又担忧,因为“洞子看坏了绝对不行,不让游客看也不行。”

2011年8月,樊锦诗检查加固后的莫高窟北区洞窟。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她开始四处奔走,提出要“限流”。

樊锦诗和同事们在参观洞窟的路线、洞窟开放的条件等方面,制定了详细标准,改变了以往单一参观洞窟的模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将我们作为一个成功案例,向全世界推广。”

樊锦诗提出了“数字敦煌”的构想,包括要为莫高窟建立数字档案,将洞窟、壁画、彩塑,以及与敦煌相关的一切文物加工成高智能数字图像等等。

樊锦诗用紫外线灯在454窟调查壁画题记。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经过十多年努力,2016年5月1日,“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观众可以在线欣赏30个经典洞窑的高清图像,全景漫游这座古典艺术宝库。由此,它们在另一种意义上得到了“永生”。

在敦煌五十多年,樊锦诗走遍了大大小小735个洞窟,看遍了每一寸壁画、彩塑。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这就是樊锦诗的真实写照。

在我国科技界

还有很多科学家也属虎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披荆斩棘

为科技事业的进步与发展鞠躬尽瘁

向他们致敬

综合中国科协、中国新闻网、中国科学院、北京科协、敦煌研究院、本报此前报道等

来源: 科技日报

湖北省一个县,人口超50万,地处三省交界处!

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武汉,与湖南省相对应,湖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连安徽,南邻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为邻,北接河南。该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在长达800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楚文化。截至2018年底,湖北省下辖12个省辖市。其中,就崇阳县来说,人口超50万,隶属于地级咸宁市。崇阳县位于湖北省南陲,居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交界处,并且是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崇阳县隶属于湖北省咸宁市。在地理位置上,崇阳县地跨北纬29°12’~29°41’,东经113°43’~114°21’之间。东界通山,南邻通城及江西省修水,西接通城和湖南省临湘,北连赤壁、咸安,也即地处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交界处。并且,对于地理位置优越的崇阳县,还是“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崇阳县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该地区属楚国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湖北省崇阳县一带属长沙郡这一建制。彼时,长沙郡北起洞庭,南逾五岭,东邻鄱阳湖西岸和罗霄山脉,西接沅水流域。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后,该地区属下隽县,县治在境内台山。

东汉时期,今咸宁市崇阳县一带属荆州下隽县。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崇阳县一带先属蜀汉,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和夷陵之战后,该地区成为东吴的疆域。南北朝时期,该地区的建制和归属变化较大。公元743年,唐玄宗李隆基这位皇帝在位时,设立唐年县,今崇阳县一带属之。公元927年,也即五代十国时期,在该地区设立宗阳县。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始名崇阳县,属湖北路。《读史方舆纪要》谓:诸山丛集,故县有崇阳之名。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崇阳县这一建制,始于公元975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最后,元朝建立后,推行行省制。在此基础上,崇阳县属湖广行省武昌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崇阳县属武昌府。清朝康熙年间,分湖广行省为湖北省、湖南省,崇阳县属湖北省武昌府。到了1914年,崇阳县属江汉道。1928年,崇阳县直属于湖北省。1958年10月,崇阳、通城、通山合并为崇阳县。不久之后,恢复了通山县的建制。1965年,崇阳县属咸宁地区。。1998年,撤销咸宁地区,设立地级咸宁市,崇阳县属咸宁市。截至2018年底,崇阳县总面积达196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53万人,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文/情怀历史

安徽省一个县,人口超120万,地处两省交界处!

安徽省,简称“皖”,省会合肥。清朝康熙年间,安徽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得名于“安庆府”与“徽州府”之首字。在地理位置上,安徽省东邻江苏、浙江,西连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与山东接壤。作为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安徽省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截至2018年底,安徽省下辖16个省辖市,7个县级市,54个县,44个市辖区。其中,就霍邱县来说,人口超120万,隶属于地级六安市。霍邱县地处安徽、河南两省交界处,拥有1400多年的建县历史了。

首先,霍邱县,隶属于安徽省六安市。在地理位置上,霍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西与河南省固始县三河尖镇、徐集、陈集等地相接壤、北与阜阳隔淮相望、东与六安市区、寿县毗邻、南与金寨相连,也即霍邱县地处安徽、河南两省的交界处。就霍邱县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该地区属楚国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安徽省霍邱县一带属九江郡。西汉,在县境设安风县(治所在今邵岗乡许集村)、阳泉县(治所在今临水集)。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六安市霍邱县一带处在曹魏和东吴的交集地带。

在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分庐江郡设安丰郡(治安风故城),以蓼、安丰、雩娄属之。西晋因之,改属豫州安丰郡,以阳泉属扬州庐江郡。南北朝时期,今霍邱县一带的建制和归属变化交到。公元588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县境设安丰县(治所在霍邱寿县之间,现安丰塘附近)。开皇十九年(599年)始设霍邱县(治现城关),属淮南郡,安丰等县均废。据《读史方舆纪要》:“志云:周成王时,霍叔迁于此,县因以名。”由此,就霍邱县这一建制,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唐朝建立后,霍邱县属淮南道。公元697年,改霍邱县为武昌县,属淮南道寿春府。景云元年(710年),复名霍邱县,属淮南道寿春郡。

最后,北宋建立后,霍邱县属淮南路寿州。至元十年(1273年),霍邱县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安丰路总管府。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霍邱县属凤阳府寿州。清朝初期,霍邱县属江南省。康熙年间,分江南省为安徽省、江苏省,霍邱县属安徽省凤阳府寿州。到了1914年,霍邱县属安徽省淮泗道。1971年3月,设立六安地区,霍邱县属之。2000年3月,省辖六安市成立。如今,霍邱县属安徽省六安市。截至2018年底,霍邱县总面积达3242平方千米,总人口约为121万人,为安徽省人口较多的一个县。对此,你怎么看呢?

文/情怀历史

「山东撤销的县」县

县原是山东省聊城市所辖县,为一个较大的交通重镇。它东到济南;西到临清、河北;南到聊城、河南;北到德州、河北、北京,尤其是主要靠汽车公路交通的年代,是聊城、临清两大鲁西重镇去济南的必经之地。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县境属齐西鄙地。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置县,治博陵(今肖庄乡王菜瓜村西古城址)。因县境广坦而得名,属东郡。王莽建新朝,改县为嘉睦县。公元25年(东汉建武元年)复称县。三国为魏地,属冀州部平原郡。晋属平原国,420年(南朝宋永初元年)属魏郡。534年(东魏天平元年)属平原郡。582年(隋开皇二年)属毛州。607年(大业三年)属清河郡,620年(唐武德三年)属博州,643年(贞观十七年)并入聊城县。684年(嗣圣元年)复置县。742年(天宝元年)属郡,997年(宋至道三年)属河北东路博州。1037年(景祐四年),徙治宽河镇(今)。1127年(金天会五年)属山东西路博州,1266年(蒙古至元三年)属东昌路,1368年(明洪武元年)属东昌府。清因之。1914年属东临道,1925年属东昌道,1928年属山东省,1946年属冀鲁豫行署第六专员公署,1949年属平原省聊城专员公署,1952年11月属山东省聊城专员公署。1956年3月并入茌平县。

名字起源

,古称博陵,其名字的起源,知者甚少。博陵,作为地名,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在《田敬仲完世家》中有:\"晋伐我,至博陵。\"事在齐威王六年,战国时的齐国,都于临淄,辖有山东的济北、胶东之地,既是来伐我,博陵自是齐国之地。唐张守节《正义》仅称\"在济州西界也\"。唐杜佑《通典·郡县·郡》:\":齐之博陵邑也。有摄城。汉县故城在今县东界也。\"《元和郡县志》、《嘉庆一统志》也俱称:春秋齐国有博陵邑。汉置县,属东郡。唐太宗贞观时并入聊城县,武则天天授年间又恢复设置。今山东茌平之博陵镇即此。

博陵以陵名而转为郡名,则始于东汉。据《后汉书·桓帝纪》:\"(和平二年)五月辛卯,葬孝崇皇后于博陵。\"又\"(延熹元年)六月戊寅,大赦天下,改元延熹。丙戌,分中山置博陵郡,以奉孝崇皇园陵。\"东汉末年,梁太后和她的哥哥大将军梁冀当权,汉质帝刘缵被梁冀鸩毒驾崩,太后将袭为蠡吾侯的刘志征召到夏门亭,准备将妹妹嫁给他。于是兄妹二人定策禁中,拥立刘志为皇帝,是为汉桓帝。桓帝的祖父是河间孝王刘开,父亲是蠡吾侯刘翼,刘翼死后,儿子刘志袭封为蠡吾侯。刘志即位当了皇帝之后,追尊父亲刘翼为孝崇皇帝;母亲郾氏是刘翼的媵妾,故追尊为孝崇博园贵人。梁太后驾崩之后,才又追尊为孝崇皇后,其园陵曰博陵。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