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曾国藩家训最经典四句 曾国藩八大金句

曾国藩家训最经典四句 曾国藩八大金句

本文目录一览:

曾国藩讲透人生的8大金句

作 者:陈为 正和岛总编辑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近年商界兴起“王阳明热”,方兴未艾。

虽然王学提倡“人人心中有仲尼”,但看了王阳明的身世,你就知道,这个人有着常人望尘莫及的天分。

11岁时,他就纠正老师,天下第一等事并非“读书登第”,而是“读书做圣人”。15岁时,他写的诗就意象恢弘,充满哲理,“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这样的人,你感觉只能仰望或目送。就像“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同样作为“立功、立德、立言”的楷模,曾国藩就比较亲切易亲近。一生信赖“拙诚”,绝对的中人之姿,用梁启超的说法是当时贤杰中“最钝拙”的一个,最后却靠着后天努力,成为“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这真是“人皆可以为尧舜”的生动样板与真实案例。

作为先行者,相对王阳明的望尘莫及,曾国藩是可以追赶或者接近的。而他也会停下来等你,告诉你:加油啊。咱之前跑得也慢,只不过后来跑得多了,也总结了些方法,才慢慢变得快了起来。假以时日,你也能跑得跟咱一样快。

前一段研读梁启超编选的《曾文正公嘉言钞》,读得心有戚戚。

语录是语言的精粹,偶尔的灵光一现、妙得天机悟得佳句并不少见,但要系统性地出产“语录”,获得后世长久共鸣,则需要极强的洞察力、概括力和表达力。在我看来,曾国藩和、鲁迅、李敖4人,堪称近代以来,中国金句界的“四大天王”。

我从《曾文正公嘉言钞》这本书里摘录了几句自己颇有心得的“嘉言”,不知你是否有共鸣?

01

谈立志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

这是曾氏的人格三要素,首要在立志。

王阳明讲学,第一条也是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志是根本功夫,根粗壮了,才有花叶果实。

梁启超总结曾国藩之所以能有大成就,首先在于“立志自拔于流俗”。人一旦有了恶居下流的心气儿,有了处低望高的志向,便能连自己的先天气质都改变过来,换一个新人出来。“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

02

谈修身

“谁人可慢?何事可弛?弛事者无成,慢人者反尔。”

曾国藩经常强调,不可骄傲,不可懒惰。

这两样是最害人的东西,“骄惰二字误事最甚”。往往,普通人的问题是太懒,有才华的人问题是太傲。在儿子的扇子上,王阳明曾语重心长地写下几个大字,“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

所以,对任何人都不能轻慢,对任何事都不能随意。在事上一放松,容易因小失大;对人上一骄横,容易自取其辱。做大事的人,不容易,就得养成这样临深履薄的心态和习惯。

而人要有一番成绩,就要在“骄惰”的反面下功夫,力行“勤”与“诚”。“以勤为本,以诚辅之。勤则虽柔必强,虽愚必明。诚则金石可穿,鬼神可格。”

从七八年前开始读曾国藩,到现在,我满篇看到的就是4个字:勤、恒、谦、诚。

03

谈专注

“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这句话的意思是,四处挖井,浅尝辄止,不如死心塌地就挖一口井,一直挖到活水喷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曾国藩打这个比方,并不新鲜。历史上用“打井”来提醒大家要专一不二、不能半途而废的,还有好几个人。孟子就曾言,“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王阳明也有与曾国藩近乎一样的说法,“与其为数顷无源之塘水,不若为数尺有源之井水,生意不穷。”

他们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长者的人生经验,要听。

04

谈方法

“军中阅历有年,益知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陆氏但称‘先立乎其大者’,若不辅以朱子‘铢积寸累’工夫,则下梢全无把握。”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实在是很牛的8个字。

曾还有类似的说法,“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在他看来,做事的第一要义是“明”。而这个“明”字有两层意涵:一是境界上的“高明”,一是手段上的“精明”。两者兼具,才能成事。

说,对敌人,战略上要藐视,战术上要重视,是得其神韵。马云也曾有过异曲同工的名言,“细节好的人格局一般都差,格局好的人从来不重细节,两个都干好,那叫太有才。”

曾听一前辈讲,做文章分为两类:大题小做和小题大做。也有相通之意,大题目要从小切口进入,以小喻大;而小题目也要最终升华到大境界,以小见大。

推而言之,这些年我们眼见的空言格局、情怀的企业家不少,螺狮壳里做道场的企业家也不少,但中国经济的真正转型,恐怕得依靠既有壮志雄心又能下一番绣花功夫的人。

05

谈说理

“凡道理不可说得太高,太高则近于矫,近于伪。吾与僚友相勉,但求其不晏起、不撒谎二事,虽最浅近而已大有益于身心矣。”

企业家在企业里,还是半个教育家,经常需要给员工布道、讲理。

有时候,很容易把话说得太高、太满、太远。但高大全,很容易变成假大空。企业文化和制度,落在平实浅近处,才清晰可感。朱熹有言,“举目前之近事,而至理存焉”。

曾国藩尽管心气儿极高,对身边人的要求,就是不赖床、不撒谎两条。

这里面还有个故事。李鸿章爱睡懒觉,很烦老师每天派人叫早、同吃早餐的习惯,就称病不起。曾国藩就让人传话,大家都在等你,人齐了再吃饭。李赶紧掀开被子,一路跑到食堂。

席间,曾国藩一言不发。过了半晌,对李鸿章说,少泉,你既然到我这里来了,我就直言相告,“此间所尚的,惟一诚字而已”。然后头也不回,扬长而去,留下李鸿章又愧又悔,却也从此改掉了爱睡懒觉的毛病。

真正的理想主义者,都是高度务实的。曾国藩为了约束军纪,写的《爱民歌》,里面都是“莫走人家取门板”,“莫借民间锅和碗”这样的小事。道理只是道理,把它具体而微了,才能转化为现实成果。

后来,毛为红军拟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简单明了,平易近人。初始版本中,都是“上门板,捆铺草”、“洗澡避女人”、“不搜俘虏腰包”这样的细节。

06

谈用人

“大抵任事之人,断不能有誉而无毁,有恩而无怨。自修者但求大闲不逾,不可因讥议而馁沈毅之气。衡人者但求一长可取,不可因微瑕而弃有用之材。苟于峣峣者过事刻求,则庸庸者反得幸全。”

人有长处,也会有小毛病。如果对人才过于苛责,成全的反而是庸碌之人。

有一位企业创始人曾说过,“管理者要做木匠,不要做医生”。木匠眼里,没有废料,每一块木材都有它的作用;而在医生眼里,没有完全健康的人,每个人都是病人。

一个机构的领导者,在用人方面,用人用其长,扬长避短就行了。完人毕竟稀缺,一求全责备就完了,人才要么被磨平棱角,要么只能走掉。

曾的同僚左宗棠跟他有过不少过节,但两人在用人理念上,几乎如出一辙,“凡用人,用其朝气,用其所长,常令其喜悦,忠告善道,使知意向所在,勿穷以所短,迫以所不能,则得才之用矣”。

07

谈养生

“养身之道,以君逸臣劳四字为要。”

一方面,心上要洒脱,不要积一堆事,老思虑纠结,“险夷原不滞胸中,犹如浮云过太空”,往者不追,来者不拒;另一方面,手脚要勤快,不要老想着爱惜自己,持盈保泰。

身体越练越强,脑子越用越活。有的人觉得自己体弱气虚,老想着要对自己好一点儿,不想、不愿、不敢多动,这是鬼扯。曾国藩谈过好几次这个道理,他说“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尔摧沮”。又说,“身体虽弱却不宜过于爱惜,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

每日作事愈多,则夜间临睡愈快活。若存一爱惜精神的意思,将前将却,奄奄无气,决难成事。”

研究那些活得长久的人,真正阿弥陀佛无欲无求的极少,大多是水深火热里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

08

谈作文

“凡文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

好文章要有四样东西:气势、识见、真情、趣味。

自古而今,文人灿若星河,文章满足这四个条件的并不少。

但古话里为什么常有“贬损”文人的表达?如“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百无一用是书生”、“负心多是读书人”……恐怕是因为,很多人只是精于文辞,而别无所长。而能保持为文与为人统一、既能把文章做好又能把事情做好的人,确属罕见。

曾国藩便是这样的异数。

曾国藩100条励志名言

曾国藩(1811年-1872年),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晚清“中兴第一名臣”,与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并称 “四大名臣”,谥“文正”,后世称“曾文正”。是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有人推崇他为千古第一完人。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2、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3、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4、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5、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6、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巳。

7、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8、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9、盛世创业之英蛙,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10、禁大言以务实。

11、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12、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13、智慧愈苦而愈明。

14、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15、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16、今日所说之话,明日无因小利害而变。

17、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而过于保惜。

18、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19、遇棘手之际,需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20、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精,缓处则得其当。

21、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22、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息,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23、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24、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25、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26、无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27、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28、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29、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30、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31、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来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32、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33、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34、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35、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36、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37、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38、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以谋居半,天意居半。

39、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40、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41、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42、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二者修业之事。

43、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44、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45、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46、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47、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48、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49、知足天地宽。

50、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51、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52、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53、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54、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55、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56、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57、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58、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关。

59、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60、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61、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62、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63、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

64、凡事预则立。

65、若日日誉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66、遇忧患横逆之来,当稍忍以待其定。

67、夫知之而不用,与不如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68、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

69、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70、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71、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72、忧时勿纵酒,怒时匆作札。

73、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74、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75、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76、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77、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78、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79、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80、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81、人不可无缺陷。

82、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83、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84、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者。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益厚矣。

85、养生以少烦恼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86、悠悠疑忌之来,只堪付之一笑。

87、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88、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矜,矜则不长。尤人不如尤己,如园不如好方。用晦则天下莫与汝争智,谦则天下莫与汝争强。

89、多噪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90、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91、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92、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93、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94、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95、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96、事到手切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需从此二字做出。然安详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97、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98、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99、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100、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