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中国千万人口城市排名表 中国千万人口城市排名

中国千万人口城市排名表 中国千万人口城市排名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人口最多的15个地级市:三城超千万 总人口超1.3亿

中国人口最多的15个地级市:三城超千万,总人口超1.3亿

作者:林小昭

在当前加快城镇化的过程中,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十分关键。

中心城市,既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也包括一些普通地级市,尤其是一些人口总量较大的普通地级市。第一财经记者统计梳理发现,苏州、临沂、南阳、邯郸、保定、潍坊、温州、徐州、菏泽、泉州是目前常住人口总量最大的10个地级市;如果扩展到15强,还包括了赣州、周口、东莞、济宁、阜阳,常住人口也都超过了820万。15个地级市总人口超1.3亿,占全国人口近十分之一。

这些城市中,既有苏州、泉州、东莞和温州这样的沿海发达城市,也有南阳、邯郸、保定、菏泽、周口、阜阳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

图片来源:一财网

三城人口超千万

数据显示,当前有三个普通地级市的常住人口超过千万大关,其中苏州以1075万人位居榜首。苏州也是我国经济总量最大的普通地级市,去年苏州GDP达到19236亿元,位居全国所有城市第六位。

改革开放之后,靠近上海的苏南地区凭借外向型产业快速发展,紧邻上海的苏州通过与上海分工合作,工业经济也得以高速发展,成为全国工业产值最大的城市。

苏州下辖的几个县级市包括昆山、张家港和常熟长期位居中国百强县前列。昆山市2019年统计公报显示,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45.06亿元,是全国首个GDP超4000亿元、财政收入超400亿元的县级市。另据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榜,昆山已连续16年位居首位。若将昆山与地级以上市进行比较,则超过了贵阳、太原等省会城市,大约位居城市榜第56名左右。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苏州背靠上海,接受上海的溢出效应十分显著,无论是改革开放后苏州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还是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上海的服务和辐射带动作用对它都十分关键。

数据显示,2019年苏州的人均GDP达到了17.92万元,在这些人口大市中遥遥领先。由于经济发达,苏州也吸引了大量人口进入,去年苏州人口净流入规模达到了352万人。

山东临沂和河南南阳总人口也都超过千万人,位居二、三位;此外,还有4个普通地级市的常住人口超过900万人,分别是河北的邯郸、保定,山东潍坊和浙江温州。

上述15强城市中,苏州、泉州、东莞、温州等几个城市产业高度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流入,从而成为人口大市;相比之下,南阳、周口、阜阳等城市人口却大量外流。

从区域分布上看,山东、河北、河南这些区域的人口大市特别集中。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黄淮海平原的人口大市特别多,一些地方每平方公里的人口超过1000人,而且地级市又下辖很多县,这样就更容易形成人口大市。这些人口大市虽然有不少是人口流出大市,但本身的人口基数还是很大。

比如,目前南阳共有2个市辖区、10个县和1个县级市;保定下辖有5个区、4个县级市和15个县;临沂拥有3个区、9个县;邯郸下辖6个区、11个县和1个县级市。

也就是说,这些城市虽然人口规模很大,但相当一部分的人口是来自下辖的县市,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并不大,比如南阳的城区人口只有160万人,保定只有173万人,周口只有40多万人,这些人口大市的中心城市规模都比较小,与一二线城市有较大差距。也因此,这些地级市产业发展不足,中心城区集聚资源要素、辐射引领能力也都比较弱。

人口大市未来路径各不同

从15个城市的人均GDP来看,有5个城市超过了70892元的全国平均水平,分别是苏州、泉州、东莞、徐州和温州,全部来自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其中苏州、泉州和东莞超过了10万元。这些城市的民营经济十分发达,制造业发展十分突出。

另外10个城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有8个城市人均GDP不足5万元,7个城市不足4万元,分别是阜阳、保定、邯郸、周口、南阳、菏泽和赣州。这些城市主要来自中西部地区、河北以及山东西南部,最低的阜阳和保定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城镇化率也是人口大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参考。15个城市中,有5个城市2019年城镇化率超过了60.60%的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东莞以92.1%位居榜首,苏州和温州也都超过了70%,泉州达到了67.2%。有10个城市城镇化率低于全国水平,其中周口、阜阳、南阳均低于50%,赣州、临沂、保定低于55%,这些地方未来城镇化的潜力还很大。

经济发展层次的差异也影响了人口的流向。东莞、苏州、泉州、温州这些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流入。比如,东莞的人口净流入达到了595.39万人,而当地户籍人口为251.06万人,出现了户籍人口与外来常住人口“倒挂”的现象。此外,苏州的人口净流入也达到了352.4万人,泉州净流入达113.3万人。

相比之下,中西部不少人口大市人口大量外流。比如,周口人口净流出约300万人,阜阳净流出达251万人,南阳人口净流出也接近200万人。

对这些人口大市来说,未来发展的路径各不相同。丁长发说,东莞和苏州有比较大的共性,就是旁边都有国际化大城市,东莞靠近深圳、香港,苏州靠近上海。一线大城市的产业、资金、人才外溢效应显著。比如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在四大一线之外的城市中,苏州和东莞高居前两位,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旁边一线城市的带动。目前东莞和苏州的转型升级都比较成功。

泉州和温州这两个远离城市群核心区以及一线城市的制造业大市又是另外一种情况。丁长发说,温州和泉州主要是靠内生式发展,靠本地民营经济发达,与苏州、东莞相比,这两个城市更需要产业升级。比如,泉州轻纺工业发达,温州也是轻工业发达,同时两市的一大瓶颈也相似,就是缺乏人才;另外,两市都是下辖县域经济很发达,中心城区带动能力弱。如何破解这些瓶颈,对未来发展十分关键。

而对人口外流较多的人口大市来说,牛凤瑞认为,黄淮海平原的农业生产条件非常好,耕地单位产出很高,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也比较多,因此不少人口流向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近年来,随着所在区域中心城市如合肥、郑州、济南、石家庄等城市发展,也有不少人口流向这些城市。相比服务业比较突出的中心城市,这些人口大市,未来的重点在于制造业的发展。

丁长发说,大国有大国的优势,关键在于这些人口大市能否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很完整的产业链,这些产业在南阳、周口、保定、阜阳等人口大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这些城市来说,最关键的是能否改善当地的交通、物流、水电和营商环境等软硬件环境,充分利用好当地的劳动力优势,发展适合本地的产业,加速当地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广东体改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也认为,普通制造业在三四五线城市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应该把一二线城市的普通制造业转移到人口较多的三四五线城市,形成合理分工协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一财网

中国339个城市人口全景图:184城扩张,154城收缩

七普数据基本公布完毕,船长在之前的几篇文章中,已经对各省的数据做了分析,错过的朋友可以再点击文末的链接回顾一下。

本篇我们就把全国所有城市的数据集合在一起,得出全国城市人口全景图。因为青海和新疆尚未公布省内七普详细数据,所以只能整理339个城市(县/区)的数据,并不代表最终排名,供各位参考。

但其中透露出的格局变化,出人意料!

1

除了青海、新疆之外的29个省市区都已公布七普数据,一共339个城市(县/示范区),其2020年的总人口排名如下:

在已公布数据的339个城市中,只有4个城市人口超过2000万:重庆、上海、北京、成都。

当然很多人说重庆规模太大了,主城区人口并不多。但一个新变化是,2020年重庆主城区由9个扩容到21个区,这让重庆主城区的总人口达到了2112万人,同样超过2000万级别。

而成都,更是在今年成功突破2000万,稳居中国人口第四城的位置。

此后,还有14个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但其中位次有了很大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千万人口城市再添新兵。东莞、青岛、长沙3个城市人口分别达到1046万、1007万、1004万,成功迈过千万人口大关。

第二个变化是,西安成为最大黑马。1295万的总人口,仅次于天津,超越了苏州、郑州、杭州、东莞、石家庄等城市,一举跃升至全国第八位,“抢人大战”的成果,肉眼可见。

第三个变化是,哈尔滨排名大幅下滑。与2019年相比,哈尔滨跌出前十直接下滑到了18位,而离跌破千万大关只剩不到1万人。

第四个变化是,南阳跌出了千万人口榜单。由于人口持续减少,南阳人口已经跌至971万。

而在18个千万人口城市中,来自东部的城市占了11个,来自南方的城市同样11个。而除了临沂之外,17个城市全部为一二线城市。

人口向东、向南,向核心大城市流动的趋势仍在继续。

千万人口之后,还有14个城市的人口超过900万。谁会成为下一个千万人口城市?

佛山、宁波、合肥、南京最有可能。四个城市都在人口吸引力最强的珠三角、长三角。比如宁波,2019年的新增人口高达34万人,仅次于深圳、广州、杭州,排在全国第四位。

而合肥、南京的较量更引人关注。2020年合肥总人口达到936.99万人,反超南京5万人!

笑谈中的“徽京”,被真正的安徽省会超越。

此外,还有8个城市人口超800万,51个城市人口超500万,而人口百强城市的门槛,定格在山西运城的477万。

甘肃天水之后,还有163个城市的人口低于300万,25个城市的人口甚至低于50万,人口最少的海南三沙市,仅有2300人。

大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逐渐加大,但200多个中小城市才是中国最普遍的现状。

若未来产业无特色、经济增长缓慢,人口流失的中小城市,数量只会增加。

2

与2010年六普时的数据相比,哪些城市的人口增量又高出一筹?

城市分化的层级,逐渐拉开。

与2010年相比,339个城市中,184个城市保持人口增长,仅有海南定安县人口不增不减,而154个城市处在人口收缩状态。

184个人口增长的城市中,有32个10年间增长超过100万人。毫无疑问,年均10万以上的增长,已证明这些城市的核心作用及人口吸引力。

其中,深圳,那个独一无二的深圳增长720万人,睥睨全国。“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口号曾经响遍全国。但如今1756万的人口,与深圳城区狭小的面积,所造成的公共服务严重不足的局面,让深圳在5月份略微收紧了落户政策。

紧随深圳之后,广州10年间增长597万人,成都增长581万人,排在全国第二、第三位。

而最大的黑马西安,10年间增长448万人,排在了全国第四位。

郑州、杭州、重庆、长沙增长超过300万人,武汉、佛山、苏州、北京、东莞、南宁、昆明增长都超过200万人,合肥、上海、宁波等17个城市增长过100万人。

这32个城市,要么是一线城市,要么是省会城市,要么是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强市,而只有一个城市比较特殊——廊坊。

廊坊10年间增长了110万人,排在全国28位,甚至超过了省会石家庄。

毫无疑问,北京的影响实在太大了。无数北漂拿不到北京的户口,买不到北京的房子,他们只能四散落脚,廊坊就是集中地之一,尤其是北三县。

而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城市扩容所带来的影响。比如成都代管简阳、西安代管西咸新区、济南吞并莱芜、长春代管公主岭市,是典型的物理扩容做大人口基数的行为。

但事实不能一概而论。

比如长春代管公主岭,长春六普时的人口只有767万,10年增长了29.5万人。为了统一口径,文中的六普数据是把公主岭市加进去的(成都、济南同理)。而这10年公主岭的常住人口是在减少的,也就是说如果不算公主岭市的数据,长春反倒增长的更多一点。

而若是以10年增幅来看,榜单又是另一番景象。

深圳依然是当之无愧的第一,10年增幅接近70%。

第二位依然来自广东,珠海10年间增幅56%。拉萨、西安、三亚的增幅都超过了50%,位居第二梯队中。

而珠海、拉萨、三亚,包括后面的银川、嘉峪关增幅都不低,主要原因还是人口基数低。拉萨的人口不足百万,嘉峪关更是只有31万人。

此外,还有154个城市的人口处于收缩状态,自然都是三四线地级市为主。

其中,来自黑龙江的绥化、齐齐哈尔,人口收缩都超过了100万,排名垫底。

这仅仅是东北城市的缩影。

如果不计算2018年才成立的沈抚示范区,整个东北仅有沈阳、大连、长春3个核心城市的人口在增长,其余35个城市则全部陷入人口减少的局面。

东北,正在全面收缩。

无论是站在经济还是社会环境的角度,这一局面,似乎已成死结。

“投资不过山海关”的魔咒,何时才能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