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乌镇旅行简短文艺句子大全(乌镇旅行简短文艺句子)

乌镇旅行简短文艺句子大全(乌镇旅行简短文艺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倚着一江碧水,枕着漫天星光,梦栖乌镇——这个最诗意的江南水乡

文字...王宇(浣溪沙)

出镜...王宇(浣溪沙)

时时萦绕在心头的梦里水乡,便是乌镇的模样:我撑着一把油纸伞,走在那青石的街道向晚,走在水雾织成的梦境中,走在平平仄仄的韵律里。

小桥流水

一拱如月的石桥,桨声四起的流水,青瓦灰墙的人家,处处绿波荡漾,家家临水映人。小镇上保存着完好的明清建筑群落,高墙深巷、水阁飞檐;古镇内河道如织、石桥纵横,柳枝、乌篷、流水、人家交相辉映。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栅【zhà】、南栅、西栅、北栅”。

作为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古风犹存的东、西、南、北四条老街呈“十”字交叉,构成双棋盘式河街平行、水陆相邻的古镇格局。

草木本色染坊

走进乌镇的西栅,远远的便看见招摇在天空中的那抹蓝,她柔柔的飘逸着,与清风白云共享着阳光。

没有五颜六色的花哨,色调统一,布浪翻卷,蓝靛飘香,壮观而大气!深沉的海洋蓝中跳脱出一朵朵白色的碎花,古朴中散发出一丝清风雅韵。又好似点点星光点缀于蓝色的夜空,如梦似幻。

布匹如风帆迎风舞动,轻盈的舞步画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布上那些鲜艳的花朵在空中飘舞飞扬,孩子们在斑斓的布海间玩起了捉迷藏,大人们在镜头下凹起了造型,欢乐的笑声在小院内荡漾。

这就是乌镇西栅景区中的手工环保印染晾晒大型工坊——草木本色染坊。这里有无比壮观、北方罕见的晒布场,有原汁原味的生态印染工艺展览,在这里可以了解到中国印染业的基本知识和工序,让你大开眼界。

璀璨的油纸伞

一柄伞,像一朵花怒放。一朵花,便吟出一首诗的芳香。五颜六色的油纸伞绽放在天空,缤纷了这个古老的小巷。

我寻寻觅觅终于找到了这家油纸伞店,有婷婷玉立的荷花伞,有浓艳绚丽的桃花伞,有清新唯美的青花瓷……简直让人目不暇接,对于我这个油纸伞控来说更是爱不释手。挑了好久,还是选了我一见钟情的那把素雅别致的《忆江南》,一来是可以和我穿的旗袍相得益彰,二来是希望看到这把伞,就能时时忆起我日日惦着的江南!

乌镇老邮局

乌镇有着悠久的邮政历史。元朝正式有了马驿和水驿之分,在乌镇境内设置的大部分为水驿,就是用船运传递公文,驿站内设有固定船户,负责传递官方文书。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政府决定\"裁驿归邮\",开办\"大清邮政\"。清光绪 二十九年(1903年)四月九日,乌镇邮局正式创办。

木心先生的一首小诗《从前慢》,写乌镇的感觉,特别的美:“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是啊,车马很慢,书信很远。慢慢的寄,悠悠的等。带着灼热的心跳,鸿雁传书,尺素传情,有了等待,有了期冀,心与心相聚,爱与爱靠拢,氤氲着爱情的诗意,飘浮着阳光的味道,于是乎,邮寄成就了一种令人向往的美好。

昭明书院

昭明书院得名于曾在乌镇筑馆读书的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萧统编辑整理的《文选》是我国第一本诗歌散文选集。在很长一段时间,《文选》和后来的《古文观止》、《唐宋八大家文钞》等是古代读书人案头必备的文学读本,影响深远。

大诗人杜甫教育他的儿子宗武要 “熟精文选理”( 《宗武生日》) 。到了宋代,更有“文选 烂 、秀才半”的俗谚(陆游《老学庵笔记》 )。

小时候看金庸的《天龙八部》,对于段誉的那招“凌波微步”极其向往。故而一遇见水面便想象段誉一样使出那招绝世神功,而结果往往是使了不少功力,却只能望洋兴叹!

待读过曹植的《洛神赋》后方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竟是形容洛神步履轻盈,仙人之姿,顿觉汗颜!不过另外几句“休迅飞凫,飘忽若神”及“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倒可作为这种武功的注解。想必是金庸先生也是看到此句忽生灵感,遂化为段誉的绝世神功吧。感谢昭明太子把这篇《洛神赋》收入《昭明文选》中,佩服金庸先生的奇思妙想,让我对“凌波微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叙昌酱园

是一座百年酱园,此为乌镇人陶叙昌在清咸丰九年创立的以自己名字为号的叙昌酱园。走进叙昌酱园,映入眼帘的就是满院子青灰色的酱缸,戴着竹编的大斗笠,气势非凡!如若是大晴天,酱缸都被揭去了竹编的大斗笠,尽情的饱吮着阳光,酝酿着幸福的味道。

叙昌酱园前店后坊,主要经营豆瓣酱、酱油、酱菜等。酱品采用传统手工酿制法,利用优质黄豆、蚕豆、小麦等原料,利用竹匾制曲,晒足一百八十天,晒出美味天然鲜!

满园的大酱缸缸身有“叙昌酱园”、“咸丰九年”字样,一切一切告诉人们,这里是传统的作坊,今天,传统意味着没有添加剂,传统意味着我们的追忆和稀缺。

乌镇小吃

缤纷多彩的民俗节日,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亘古不变的生活方式使乌镇成为了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

淳朴秀美的水乡风景自然少不了风味独特的美食佳肴。

舌尖上的乌镇让你来了便不曾离开。

老铺

夏日的午后,慵懒的阳光不那么炙热,却依然那样温暖,幌子上的字依旧那样明显耀眼。

我知道,那是因为幌子里蕴藏了太多的故事。

小巷

小巷蜿蜒曲折。远远望去,前方已是尽头。可是走近之后,稍一转弯便又是一条看到尽头的小巷。夹着小巷的是沧桑斑驳的墙壁。青砖上布满了绿苔,像是在诉说着悠悠过往,也留下了丁香姑娘的惆怅。

从来都没有想过。像乌镇这样一个小镇能孕育出什么大人物?然而历史是最好的证明。自宋至清。64名进士。161名举人从这幽深的小巷中走出,又有昭明太子随他的师傅沈约到这纵横交错的小巷中来。

更有沈雁冰、沈、孔另境、严独鹤、孙木心这些文学大师和著名学者生长在这小巷中。至今来往的游客还不时驻足,猜测。哪一个重振家业的林老板,哪个是衣锦还乡的吴荪甫?

茅盾故居

提起沈雁冰或许有人疑惑,提起著名文学家茅盾,提起《子夜》、《林家铺子》,提起代表新中国文学地位的茅盾文学奖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让我们理顺下他们的关系,茅盾,本名沈德鸿,字雁冰。他是土生土长的乌镇人。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茅盾文学奖代表着中国文学最高成就奖项。乌镇之于茅盾相当于绍兴之于鲁迅,但宣传力度和影响力似乎还很不一样。

位于东栅的茅盾故居是革命文学家茅盾(沈雁冰)祖辈居住的老屋。故居始建于十九世纪中叶,为清代江南民居。茅盾自诞生至离乡求学,在此生活了十三个春秋,以后数十年仍联系不绝。

立志书院坐落在茅盾故居的东侧,最初由邑绅严辰于同治四年创建,现在是茅盾纪念馆。今天的书院基本保持了当时的面貌 。

大门的门楣上嵌着 “立志”二字,两旁的柱联是院名的注解“先立乎其大,有志者竟成”。进得门来,穿越过道,就见一个小天井,内植桂花树。过天井是讲堂,上悬“有志竟成”匾额,乃浙江布政使杨昌浚所题,两边一副对联是国学大师俞曲园撰写,云:“分水旧规模,但愿闻风皆立志;殳山钟秀杰,定知异日有成材”。

像茅盾故居这种人文气息浓厚的地方,需要真正慢下来细细体味,因此在周末人多的时候,很难具备吸引力。

晴耕雨读

在东栅中流连,忽然一块牌匾引起了我的注意:晴耕雨读。那是电视剧《似水年华》的拍摄地,黄磊曾经拍过的古籍修补工作室。晴耕雨读,质朴无华的几个字,是祖辈对后辈殷殷教诲,淡薄又充满着书卷气,也是乌镇人民以前生活的真实写照。

是啊,晴耕雨读,正如南阳诸葛亮“乐躬耕于陇中,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以待天时”。一抹陶渊明“采菊东篱”式的淡雅与悠然,便淡淡地融入到这四字之中。顺应天时,读书不辍,正是乌镇人的晴耕雨读才酿就了乌镇的文化底蕴,才走出如许江南才子。

我凝望着那块牌匾,虽然已经老旧,但依然散发着文化的气息。书馆中全然不见汗牛充栋,只有几卷古书寂寥地躺在架上,让我的心莫名地痛了一下,我们到底有多久没读书了呢?

江南百床馆

位于东栅的江南百床馆,是中国第一家专门收藏、展出江南古床的博物馆,座落在乌镇东大街210号,又称赵家厅,面积约1200多平方米,内收数十张明、清、近代的江南古床精品。

精美的雕花,繁复的工序,无不彰显着中国人的智慧和先进的工艺,每张床旁边也都放有简介,介绍床的名称,适合哪些人睡的说明,也是当时森严的等级制度的体现。

看百床馆,并不在于穷究其到底能收容下多少数量,而在于细细品味那一张张床上所加载的丰厚历史与生活内涵。

或求平安、或求多嗣……当床也能被如此雕琢的时候,人一定也会祥和与幸福的,这就是古老中国人的心境。

行走在古镇的小巷,寻找着那些逝去的故事和历史,就像品尝一杯浅淡的酒,不会迷醉,却回味无穷。

西栅夜色

一曲渔舟唱晚,一曲江南小调。

东栅如果说是小家碧玉,那西栅就好像大家闺秀,

白天的美恬淡宁静,夜晚的美华丽璀璨,如梦如幻。

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

这里虽然不是三吴都会,仍然自古繁华。

每到华灯初上之时,流光溢彩,与月光、星光交相辉映,形成了西栅独具魅力的夜色。

这厢情人偎依,吴侬软语,似乎触摸到了你心里!那边举头望月阑干独倚。

一个娉婷女子,剪剪侧影在融融月光与泠泠水光中写成了一阙悠悠的清词小令,泼成了淡淡的水墨画意。

遥想远方的你,当月夜未眠之时,听到江上的悠悠渔歌,定会触动你的一缕乡思。

而我,就这样倚着一江碧水,枕着漫天星光,梦栖乌镇——这个最诗意的江南水乡!

汇客君在留言区等你神回复...

【汇客廰文旅】一个“任性、好玩、有态度!”的文旅社群新媒体。

↓↓ 点击「了解更多」一起跨越星辰大海!

乌镇: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杏花江南巷,流年似水长

文:王玉

乌镇春韵

想你,我从千里之外的梦中醒来;寻你,我以笔为浆,再次划向杏花烟雨的江南水乡。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去过乌镇,就会在江南的烟雨中沉醉。

小桥流水是你动人的魂魄,粉墙黛瓦是你柔媚的骨骼,唉乃声声是你动听的评弹,青青的石板路是你悠长的历史,欲说还休,风中飘扬的蓝印花布是你挥舞的手帕……

你河岸的树木丰姿温婉,临水照影;你古旧的茶馆,淡然幽静,香茗袅袅;你两岸的青瓦,落满了时光的尘埃;你青青的石板路,氤氲着旧时的风华。

画桥凌波

逢源双桥,像一把钥匙,别致地挂在你的腰间;酒旗飘扬的小店,荡漾着杏花清酒诗意的情怀;矛盾的林家铺子,一直收藏着你沧桑的记忆;临街古旧的木门,虚掩着尘封已久的似水流年。

你姿容俏丽,但绝非倾城;你不算大气,但小巧玲珑。

青苔仄仄,石板幽幽,小巷深处,款款走来的是谁家的女子,黛眉微蹙,巧笑嫣然?

拱桥凌波,画船轻摇,是谁的妙笔,描摹出一帧帧浓墨浅彩的画卷,年年装饰着江南小镇的画廊?

小楼听雨

雕花的窗棂,佳人如玉,怀抱琵琶,叮叮咚咚,拨动着水乡灵动的妙音。

你在清晨第一支浆声里醒来,乌篷船摇到了外婆的澎湖湾,也摇醒了水乡明媚的春天。

你在夜晚最后一声欸乃声中睡去,月光曲呢喃着吴侬软语的温柔,也写意着似水流年的沧桑。

多少人踏着你斑驳的石板路,路过你每一个春夏秋冬,大大小小的脚印叠合在了你的胸前,熙熙攘攘的人群都是你的过客,喧喧闹闹地惊扰着你岁月静好的安稳。

乌篷船桨

你默默无语,细心地收藏起每一天的故事,把它们装入江南古镇的行囊。

多少人穿越你的长巷,看酒旗招展,沐杏花烟雨,拥拥挤挤地争睹你秀丽的芳容,你无怨地收下来自四面八方的打扰,轻展笑颜,挥舞起那方蓝色的手帕,裙倨飞扬。

你独守江南小镇的静谧,看陌上花开,听似水流年;你珍藏起所有的过往,点点滴滴都是烟雨江南最美妙的诗篇。

水乡春色

你细语呢喃,娓娓道来你的昨天,岁月悠长,从拂晓一直到了黄昏。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目谁家院?是何时,弯弯的月亮悄悄地爬上了东墙。如此良宵,怎忍辜负,我举起了相机,把你永远收入,我的行囊。

(图片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什么一定要去一次乌镇:极致浪漫的水乡,国际现代的江南

▲ 俯瞰乌镇。供图/乌镇

-风物君语-

在乌镇

不要急着过慢生活

要真的去慢生活

“朋友,我劝你千万莫要死钉住在上海那样的大都市,成天价只把几条理论几张统计表或是一套‘政治江湖十八诀’在脑子里倒去颠来。到各处跑跑,看看经济中心或政治中心的大都市以外的人生,也颇有益……所以此次虽然是一些不相干的事,我倒很愿意回故乡走一遭。”

1932年,“一·二八”事变乌云未散,作家茅盾从上海返回乌镇,写下了这篇《故乡杂记》。江南是中国人心灵的归宿,八十多年过去,时势早已不同,来到乌镇的人们的心境却颇相似:不想被钉在大都市里的人们,出来感受别样的人间,获得内心的宁静。

▲ 雾失楼台。供图/乌镇

茅盾大概不会想到,自己的家乡会成为中国最炙手可热的旅行目的地,一年中接待游客量超千万,是无数人心中的第一古镇。另一方面,乌镇戏剧节、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国际性盛会,一次次将乌镇推到聚光灯下……

▲ 乌镇互联网大会举办地。供图/ 乌镇

古韵与新潮能否兼得?这是令乌镇备受争议的一点。但话说回来,假如中国确有一个地方可以兼具古典格调与先锋属性,那这个地方一定在江南,为什么不能是乌镇?

最富庶的江南在梦里,也在水里

茅盾那次回乡,省亲之外,也是为小说《林家铺子》《春蚕》采访素材。他常常独步小运河边,凝视混绿的流水在桥墩下回旋,乡里人不知道,只传得“沈雁冰在对岸上看河水半天,一动勿动!”

▲ 乌镇西栅水上戏台花鼓戏表演。摄影/ 方托马斯

这事记在另一位乌镇人——作家、画家木心的《塔下读书处》里。1995年初,离开家乡五十余年的木心回到乌镇,他对家乡的衰败感到厌恶,唯独石桥与流水让他触景生情:

“江面运河的水是淡绿的、含糊的,芸芸众庶几百年几百年地饮用过来。儿时,我站在河埠头,呆看淡绿的河水慢慢流过,一圆片一圆片地拍着岸滩,微有声音,不起水花——现在我又看到了,与儿时所见完全一样……”(木心《乌镇》)

▲ 淡绿色的水面,深绿色的树影,温柔的水乡气质,谁看了不心动呢?摄影/ 方托马斯

▲ 从前慢,现在也慢。摄影/ 方托马斯

隔岸观水似乎是每个来到乌镇的人必做的事情。水是水乡之魂,柔波泛起,江南的盛景也就如画卷般铺展开来。

▲ 水过乌镇。供图/ 乌镇

乌镇的盛景首先体现在它的大。

今天乌镇的范围在明清时有两个镇,以南北向的市河为界,东为青镇,属嘉兴桐乡,西为乌镇,属湖州乌程,名分而实合,合称乌青镇,后来干脆叫乌镇。

▲ 乌镇花开。供图/乌镇

乌镇纵七里、横四里,青镇纵七里、横二里,面积之广, 已超过了同时期的湖州府和嘉兴府。清末民初,乌青镇一度被划分成7个小镇,规模之大江南罕见。同时它还是江南人口最多的市镇之一:茅盾回乡那年,镇上人口已达11万5千余。

▲ 用无人机航拍时,上帝视角下可以看到乌镇西栅竟是由12座“小岛”组成,而将这些“小岛”串连成一体的

如此大镇,只能发育在江南水网体系最繁忙的节点上。乌镇分东、西、南、北栅,栅是水栅,也就是水门,在江南市镇颇为常见,南浔、甪直、濮院等地皆有。乌镇的四门,东往嘉兴,西向湖州,南通杭州,北至苏州,自是江南腹地的黄金路口。

▲ 乌镇四栅与内部水网。制图/ Paprika

朝廷没有批准在乌镇设县,但另置“浙直分署”(江浙分府),任命同知(相当于副市长)管理。衙署大堂上有一幅对联:“屏藩两浙,控制三吴”,哪里是个小镇衙门,简直是总督府的气势。

▲ 璀璨雪夜。供图/ 乌镇

今时的乌镇依稀可见往日的神采,仅在东栅就有汇源当铺、宏源泰染坊、香山堂药店、三白酒坊、访卢阁茶馆等一干老字号恢复营业,金融、手工业、药店、餐饮各行业,县城里有的这里都有,仿佛明清江南社会的标本。木心在东栅财神湾长大,他回忆中的乌镇是充满活力的,“粉墙翠枝红灯青帘夹杂其中,五色裳服宝马香车往来其间,才像个太平盛世”。

▲ 汇源当铺,因为经济发达,镇上一度拥有13座当铺,数量完胜众多府城。供图/ 乌镇

应该说,这种活力就像木心眼中桥下慢慢流过的河水,微有声音,不起水花。在他的潜意识中,往来的宝马香车是慢的、邮件是慢的、甚至日色也变得慢,记忆中的少年时光却又和“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联系起来了。

▲ 乌镇西栅蓝印花布作坊晒场。摄影/ 柒哥

其实又何止是木心,江南水乡的氛围中,没注意到白墙乌瓦中的某处深宅大院很容易,忽视掉内心细微的波动却很难。水乡寄托了人们关于美好生活的所有想象,对于外乡人来说,江南是不曾回过的故乡,未曾谋面,气息却早已熟悉。

▲ 吃饭的人们。供图/ 乌镇

两个“天堂”之间,传承江南时空

乌镇地处长江下游杭嘉湖平原腹地,1万年前,这里受长江、钱塘江冲击,形成河网与沼泽密布的陆地。上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在乌镇谭家湾发现了马家浜文化的遗迹,证明7000年前的先民已在这里定居、耕种水稻、制作石器、陶器,孕育江南文化之源。

▲ 乌镇古塔。摄影/ 柒哥

文明伴随着战争。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太湖流域的吴、越两国交战,吴人在此戍兵备战,有“乌戍”之名。“乌镇”则出现在唐代,不同于我们认知中的“镇”,它更像是“乌戍”那样的军事性建制,长官是镇守将军乌赞。这位勇将后来成为乌镇的保护神,现在西栅景区仍有纪念他的祠庙。

▲ 立夏龙形田。供图/ 乌镇

宋代时有了乌、青镇的记载,这才是我们知道的镇,长官也成了监镇官这样的文职。这种性质的转变和唐宋时期江南开发离不开。太湖周边的沼泽完成了排干,什么“苏湖熟,天下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都是那时候的说法。两个“天堂”由大运河相连,中点便是乌镇。

▲ 乌镇地理位置,两个“天堂”的中点。制图/ Paprika

因为地处要冲,改朝换代的战乱令乌镇饱受冲击;但也因其地位重要,每一次衰落后又迅速新生。水乡的发展模式很简单,无非是以河道为纽带,形成临水的河街,继而出现纵深的巷弄。聚落格局因水而形,人们的视线也随街巷蜿蜒而旋转、压抑、舒缓。生长于斯的乌镇人受水乡的生活美学影响,木心说自己的文字不追求反常和奇特,“每个写作者都该是这样的”。

▲ 廊棚和桥。供图/ 乌镇

▲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摄影/ 方托马斯

共性之外也有个性,比如乌镇特有的水阁。水阁形制类似西南地区的吊脚楼,房屋一部分出挑水上,用水方便,还可以停泊小船,好像别墅一楼的停车库。生活于水阁,人与水的关系便更亲密了。

▲ 西栅水阁。供图/ 乌镇

今日乌镇的风貌是明清时期的,这也是江南的黄金时代。当时,全国丝绸多仰仗太湖流域的出产,乌镇的茧行、丝行、绸行、布行极多,还有贩卖桑叶和桑秧的,各种形态的丝绸产品在这里集散,产业分工与商品化的趋势已颇具“资本主义萌芽”的色彩。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已经不足以满足发展需要,乌镇最繁盛时镇上有典当行13家,可见经济生活渗透之深。

▲ 乌镇作坊。供图/ 乌镇

只是商贸发达,水乡也是没有韵味的。宋代以来,乌镇出过64 名进士、161名举人,对比其他江南古镇,或是内地州府,数量是相当可观的。木心祖上是绍兴人,在乌镇做生意,挣了钱、立了足,子子孙孙都是读书人;茅盾祖上是乌镇乡下的农人,也是经商起家,诗书传家。

▲ 茅盾故居,地灵人杰。图/ 乌镇

读书人不仅重塑了镇子的文化氛围,更直接参与了景观的营造,最典型的的例子就是茅盾故居。这里原是沈家老宅,1933年茅盾用《子夜》稿费翻新三间旧屋,作为书房和起居会客之所,连草图都是他亲自设计的。商业只是手段,文化才是根基,这是乌镇人从来都知道的。

▲ 木心美术馆。供图/ 乌镇

先锋江南,现代“天堂”

近代前夜的江南,人民富庶,文化昌盛,甚至出现了所谓“资本主义萌芽”,如果不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一个自发的现代天堂会是什么样?没人知道答案。但乌镇在当代的古镇修复与文化重构让人又看到了先锋江南的姿态。

▲ 北栅粮仓,常用来做艺术展览。供图/ 乌镇

近代江南市镇的衰落,是传统的没落;反观今日水乡的新生,则是传统的回归。说到底,中国人想家了。

东栅 | 乌镇何以成为古镇修复的典范?

乌镇是“江南六大古镇”里开发最晚的一座,典型的后来居上。1999年,政府成立了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委会,陈向宏是主任。对于陈向宏、乌镇乃至中国旅游业来说,都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 乌镇老照片。供图/乌镇

陈向宏接手的乌镇是落魄的,用画家陈丹青的话说,“像一个炊烟缭绕、鸡鸣水流的地狱”。管委会成立之前,乌镇一位老太做饭时不慎引发火灾,沿河几十米的房屋付之一炬,负责火灾安置的正是陈向宏。他比别人更明白,保护可不只是修旧如旧那么简单了。

▲ 保护开发修水阁,清理河道,以及现貌。图/ 乌镇

最先修复的是东栅,陈向宏请来同济大学的专业修复团队规划,亲自指挥、监工、检查。修复团队从周围城镇收集了不少旧料,乌镇民宅、商铺的木门、木窗都进行了修整,并按古法桐油两次漆刷,房内装上烟雾探测器,杜绝火灾。

▲ 乌镇的街道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供图/乌镇

原来铺砌好的水泥路又重新换成了石板路,今天去乌镇会发现街景非常清爽,没有电线杆和电线,实际上电路都下了地,就在明清时代古老的青石板下;应家桥也从水泥桥改回了石拱桥,修复人员从附近农村移来年代、式样都与原桥接近的古桥,是实打实的真古董。

▲ 今天的乌镇应家桥夜色。供图/ 乌镇

1988年,茅盾故居边上新开了条大路新华路,为了弥补这一将古镇开膛破肚的败笔,修真观古戏台前的广场被重新规划,两边建回廊分割新旧空间。广场成为了视觉中心,使老街更加生动而富有节奏,也淡化了水泥路带来的割裂感。

▲ 江南人活得精细,住得也精细。供图/乌镇

修真观是新修的,明代样式,但门窗油漆的处理和修复古民居不同。乌镇的修复理念,新的建筑要和周围环境协调,但一定要用新的手法和材料,重现江南盛景,但绝不做“假古董”。这和欧洲古城保护的观念是一致的,放在二十年前,更显理念超前。

▲ 旧而不破的“乌”顶。供图/乌镇

西栅 | 回家的诱惑

中国人在水乡意象里寄托了太多美好的东西,所以每每带着一种回家的心境去到江南古镇,而古镇开发参差不齐,别说家的温情了,连待客之道也达不到。可这是江南啊,绝不是什么人生来一次就够了的地方。

乌镇想要改变,从修复西栅开始。

▲ 春来西栅。摄影/ 柒哥

如果你曾去过一些古镇,大概能体会到这种心情:看着周围的烟火人间,原来的宁静仿佛是因为自己的到来而被破坏,手中相机时刻提醒着自己“闯入者”的身份。江南的家,你回不去。

▲ 乌镇景区总设计师、总裁陈向宏手绘的乌镇西栅规划,“理想国”的蓝纸。图/ 乌镇

所谓“梦里不知身是客”,西栅的策略是“造梦”,搬迁原住民,腾空古镇,使之成为一个梦剧场。乌镇的梦,属于所有热爱江南的人。

▲ 在乌镇的街头走一走,时光会停留。供图/ 柒哥

感受江南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枕着运河睡上一觉。乌镇水阁在最大程度维持原有风貌的前提下,被改造为民宿。对于外乡人来说,想象中的水乡生活可能是在运河里刷马桶;而水乡人却会告诉你,他们的理想生活是现代卫浴、空调与Wi-Fi。西栅的体验无疑是后者,推开窗是水乡的小桥流水,房间内是现代化家居所带来的家的舒适。

▲ 西栅雨景。供图/ 乌镇

没有原住民也就没所谓“闯入者”,住客得以成为水乡生活的主角。早上7点,东栅开门,熙熙攘攘的游人扰了古镇的安宁;西栅则是9点开放,晨雾里最美的景致被私享。你也可以睡个懒觉什么都不做,任由时光和美景流逝,失去和虚度也可以是一种古镇的打开方式。

▲ 夕阳洒在水面。摄影/ 柒哥

商贸本来是江南市镇兴盛之本,而过度开发的古镇却总是充斥着雷同的商铺,“古镇东西不好吃”、“古镇东西质量差”是耳熟能详的抱怨。西栅想重现市井的繁华,也想让人们重拾逛街的乐趣,所以各家店铺都被严选,一店一品。不推销、不,货真价实,喜欢才买,才是江南的自信。

▲ 乌镇生活。供图/乌镇

有人说,没有原住民的古镇没有灵魂,可故宫里不也没皇帝么?实际上,把原住民摁在原地,过着缺乏隐私的生活,维持不高的经济水平,扮演一种脱离当代生活方式的“自己”,限制了“地”的发展,也限制了人的发展。

▲ 坐在窗边喝茶望水。供图/ 乌镇

对比无数在现代化进程中消失的老街、填平的河道、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的重建,乌镇是一个模板,它确实是过于理想化的,但也代表了未来江南可能的样子。近几年来,随着乌镇与互联网的结缘,26 条万兆级光缆接入镇区,智慧安防、智慧旅游、智慧养老、智慧医疗纷纷涌现,这样的江南你不爱?

▲ 春季的蒙蒙细雨下,是最江南的乌镇。供图/ 乌镇

乌村 | 在乡村遇见最初的你我

2016年对外开放的乌村则是一首田园诗。就像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所吟,“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干的可能是“草盛豆苗稀”的假把式,获得的却是“带月荷锄归”的意境和喜悦。

城市化和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反向激发了人们回归乡村的冲动,所以李子柒、华农兄弟火了,《向往的生活》大热,各大真人秀把视线转向乡村,今年夏天《极限挑战》也来到了乌镇乌村拍了一期《助农为乐》。

▲ 乌村。供图/ 乌镇

乡村是人们“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理想之地,采摘、垂钓、手工编织等江南日常成为可以体验的活动,或是骑行在水乡泽国感受江南的肌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城市生活很难奢求的。

▲ 在乌镇,“追忆似水年华”。供图/ 乌镇

江南的味道被水乡人的一双双妙手传承着。春天的时令的青团、麦芽塌饼,夏天清热解暑的绿豆汤,秋天香气扑鼻的桂花年糕,还有孩童时代作为父母奖励的油炸猫耳朵、芝麻糊……因为在乡村,这些味道更有大地的厚重与乡土的情谊。

乌村的经营模式是比较超前的,一价全包,提供江南乡间的衣用住行,而把“出戏”的商业色彩降到最低。没有推销、没有鸡毛蒜皮、吃住安全,就是和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

▲ 在乌镇这样干净的路面、无人的通道、有气氛的灯光下,和喜欢的人躲雨,情愫升温效果加倍。摄影/ 方托

从东、西栅到乌村,游客经历着镇民和村民两种身份、两种生活转变。镇是村的中心,村是镇的腹地,费孝通称之为“乡脚”,有了乡村的男耕女织,才有市镇的商贸娱乐。最终,村与镇合二为一,连贯成一种大的、立体的空间——江南。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乌镇向所有来到这里的人们提出一个开放性议题:

什么才是你想要的生活?

▲ 再来份水边的菊花茶食。供图/ 乌镇

最中国与最世界,撞色江南

乌镇是一场梦幻的沉浸式戏剧,而戏剧节则是“剧中剧”和高潮。

“在北京,看完一出戏,走出去是长安街、东四十条,这个梦可能一下子就醒了。而在乌镇,走进镇子迷失在剧场,是从一个梦走进另一个梦。……所有来的人都是参加演出的。”(黄磊采访,2013)

▲ 乌镇戏剧节和古镇嘉年华。供图/ 乌镇

戏剧表演和江南水乡本身不太搭界,却被撮合到一起,本身就是陈向宏、黄磊、赖声川、孟京辉等发起人理想主义的产物。没想到这种混搭特别“带感”,除了专门新建的大剧院,乌镇还把几栋老屋改造成了颇具韵味的小剧场,陈丹青说在里面看戏好像过去的堂会,孟京辉说“一不小心又先锋了”。

乌镇是给每一个有梦的人准备的舞台,街头艺人在这里露天演出,热爱戏剧、热爱生活的人们聚在一起狂欢,这已经突破了人们对江南的想象了。

▲ 乌镇大剧院 。供图/ 乌镇

其实,江南是无限的,是人们自己限制了对它的想象。明清时候江南的园林、书画、昆曲、制造……其实都是先锋的。先秦的“泰伯奔吴”也好,两晋永嘉南渡也好,两宋建炎南渡也好,说的都是江南被北方移民开发,实际上最后都是突破北方传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 2019年乌镇戏剧节部分特邀剧目。图/ @乌镇戏剧节

国际化的戏剧艺术和古巷古桥,给人一种“撞色”般的奇妙感觉。201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似乎也就不那么意外了。无论是古镇改造、戏剧节,还是互联网大会,“乌镇之路”都带有先行者的精神,这正是江南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就好像人们看到上海的高楼大厦日新月异,不会觉得那样不“上海”,反而觉得更“上海”了。

▲ 来这里体会意真正的诗意生活。摄影/ 柒哥

江南在明清以来都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近代以后,传统水乡其实是衰落了的,但是现在却因为物质上、尤其是文化上的改造而获得新生。江南古镇中,乌镇是为数不多的文化内涵比明清时期更丰富的市镇,可以说现在的正处在比鼎盛期更鼎盛的时期。

▲ 乌镇艺术家。供图/乌镇

乌镇如梦,既保留了江南水乡韵味的“形”,更重拾先锋和前沿的“意”,在这里看到的不仅是水乡的现在,也是江南的未来。

- END -

文丨Face

图片编辑丨袁千禧

地图编辑丨Paprika

封图 |

参考资料

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

章建明《乌镇史话》

阮仪三《乌镇》

为什么一定要去一次乌镇:极致浪漫的水乡,国际现代的江南

▲ 俯瞰乌镇。供图/乌镇

-风物君语-

在乌镇

不要急着过慢生活

要真的去慢生活

“朋友,我劝你千万莫要死钉住在上海那样的大都市,成天价只把几条理论几张统计表或是一套‘政治江湖十八诀’在脑子里倒去颠来。到各处跑跑,看看经济中心或政治中心的大都市以外的人生,也颇有益……所以此次虽然是一些不相干的事,我倒很愿意回故乡走一遭。”

1932年,“一·二八”事变乌云未散,作家茅盾从上海返回乌镇,写下了这篇《故乡杂记》。江南是中国人心灵的归宿,八十多年过去,时势早已不同,来到乌镇的人们的心境却颇相似:不想被钉在大都市里的人们,出来感受别样的人间,获得内心的宁静。

▲ 雾失楼台。供图/乌镇

茅盾大概不会想到,自己的家乡会成为中国最炙手可热的旅行目的地,一年中接待游客量超千万,是无数人心中的第一古镇。另一方面,乌镇戏剧节、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国际性盛会,一次次将乌镇推到聚光灯下……

▲ 乌镇互联网大会举办地。供图/ 乌镇

古韵与新潮能否兼得?这是令乌镇备受争议的一点。但话说回来,假如中国确有一个地方可以兼具古典格调与先锋属性,那这个地方一定在江南,为什么不能是乌镇?

最富庶的江南在梦里,也在水里

茅盾那次回乡,省亲之外,也是为小说《林家铺子》《春蚕》采访素材。他常常独步小运河边,凝视混绿的流水在桥墩下回旋,乡里人不知道,只传得“沈雁冰在对岸上看河水半天,一动勿动!”

▲ 乌镇西栅水上戏台花鼓戏表演。摄影/ 方托马斯

这事记在另一位乌镇人——作家、画家木心的《塔下读书处》里。1995年初,离开家乡五十余年的木心回到乌镇,他对家乡的衰败感到厌恶,唯独石桥与流水让他触景生情:

“江面运河的水是淡绿的、含糊的,芸芸众庶几百年几百年地饮用过来。儿时,我站在河埠头,呆看淡绿的河水慢慢流过,一圆片一圆片地拍着岸滩,微有声音,不起水花——现在我又看到了,与儿时所见完全一样……”(木心《乌镇》)

▲ 淡绿色的水面,深绿色的树影,温柔的水乡气质,谁看了不心动呢?摄影/ 方托马斯

▲ 从前慢,现在也慢。摄影/ 方托马斯

隔岸观水似乎是每个来到乌镇的人必做的事情。水是水乡之魂,柔波泛起,江南的盛景也就如画卷般铺展开来。

▲ 水过乌镇。供图/ 乌镇

乌镇的盛景首先体现在它的大。

今天乌镇的范围在明清时有两个镇,以南北向的市河为界,东为青镇,属嘉兴桐乡,西为乌镇,属湖州乌程,名分而实合,合称乌青镇,后来干脆叫乌镇。

▲ 乌镇花开。供图/乌镇

乌镇纵七里、横四里,青镇纵七里、横二里,面积之广, 已超过了同时期的湖州府和嘉兴府。清末民初,乌青镇一度被划分成7个小镇,规模之大江南罕见。同时它还是江南人口最多的市镇之一:茅盾回乡那年,镇上人口已达11万5千余。

▲ 用无人机航拍时,上帝视角下可以看到乌镇西栅竟是由12座“小岛”组成,而将这些“小岛”串连成一体的

如此大镇,只能发育在江南水网体系最繁忙的节点上。乌镇分东、西、南、北栅,栅是水栅,也就是水门,在江南市镇颇为常见,南浔、甪直、濮院等地皆有。乌镇的四门,东往嘉兴,西向湖州,南通杭州,北至苏州,自是江南腹地的黄金路口。

▲ 乌镇四栅与内部水网。制图/ Paprika

朝廷没有批准在乌镇设县,但另置“浙直分署”(江浙分府),任命同知(相当于副市长)管理。衙署大堂上有一幅对联:“屏藩两浙,控制三吴”,哪里是个小镇衙门,简直是总督府的气势。

▲ 璀璨雪夜。供图/ 乌镇

今时的乌镇依稀可见往日的神采,仅在东栅就有汇源当铺、宏源泰染坊、香山堂药店、三白酒坊、访卢阁茶馆等一干老字号恢复营业,金融、手工业、药店、餐饮各行业,县城里有的这里都有,仿佛明清江南社会的标本。木心在东栅财神湾长大,他回忆中的乌镇是充满活力的,“粉墙翠枝红灯青帘夹杂其中,五色裳服宝马香车往来其间,才像个太平盛世”。

▲ 汇源当铺,因为经济发达,镇上一度拥有13座当铺,数量完胜众多府城。供图/ 乌镇

应该说,这种活力就像木心眼中桥下慢慢流过的河水,微有声音,不起水花。在他的潜意识中,往来的宝马香车是慢的、邮件是慢的、甚至日色也变得慢,记忆中的少年时光却又和“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联系起来了。

▲ 乌镇西栅蓝印花布作坊晒场。摄影/ 柒哥

其实又何止是木心,江南水乡的氛围中,没注意到白墙乌瓦中的某处深宅大院很容易,忽视掉内心细微的波动却很难。水乡寄托了人们关于美好生活的所有想象,对于外乡人来说,江南是不曾回过的故乡,未曾谋面,气息却早已熟悉。

▲ 吃饭的人们。供图/ 乌镇

两个“天堂”之间,传承江南时空

乌镇地处长江下游杭嘉湖平原腹地,1万年前,这里受长江、钱塘江冲击,形成河网与沼泽密布的陆地。上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在乌镇谭家湾发现了马家浜文化的遗迹,证明7000年前的先民已在这里定居、耕种水稻、制作石器、陶器,孕育江南文化之源。

▲ 乌镇古塔。摄影/ 柒哥

文明伴随着战争。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太湖流域的吴、越两国交战,吴人在此戍兵备战,有“乌戍”之名。“乌镇”则出现在唐代,不同于我们认知中的“镇”,它更像是“乌戍”那样的军事性建制,长官是镇守将军乌赞。这位勇将后来成为乌镇的保护神,现在西栅景区仍有纪念他的祠庙。

▲ 立夏龙形田。供图/ 乌镇

宋代时有了乌、青镇的记载,这才是我们知道的镇,长官也成了监镇官这样的文职。这种性质的转变和唐宋时期江南开发离不开。太湖周边的沼泽完成了排干,什么“苏湖熟,天下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都是那时候的说法。两个“天堂”由大运河相连,中点便是乌镇。

▲ 乌镇地理位置,两个“天堂”的中点。制图/ Paprika

因为地处要冲,改朝换代的战乱令乌镇饱受冲击;但也因其地位重要,每一次衰落后又迅速新生。水乡的发展模式很简单,无非是以河道为纽带,形成临水的河街,继而出现纵深的巷弄。聚落格局因水而形,人们的视线也随街巷蜿蜒而旋转、压抑、舒缓。生长于斯的乌镇人受水乡的生活美学影响,木心说自己的文字不追求反常和奇特,“每个写作者都该是这样的”。

▲ 廊棚和桥。供图/ 乌镇

▲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摄影/ 方托马斯

共性之外也有个性,比如乌镇特有的水阁。水阁形制类似西南地区的吊脚楼,房屋一部分出挑水上,用水方便,还可以停泊小船,好像别墅一楼的停车库。生活于水阁,人与水的关系便更亲密了。

▲ 西栅水阁。供图/ 乌镇

今日乌镇的风貌是明清时期的,这也是江南的黄金时代。当时,全国丝绸多仰仗太湖流域的出产,乌镇的茧行、丝行、绸行、布行极多,还有贩卖桑叶和桑秧的,各种形态的丝绸产品在这里集散,产业分工与商品化的趋势已颇具“资本主义萌芽”的色彩。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已经不足以满足发展需要,乌镇最繁盛时镇上有典当行13家,可见经济生活渗透之深。

▲ 乌镇作坊。供图/ 乌镇

只是商贸发达,水乡也是没有韵味的。宋代以来,乌镇出过64 名进士、161名举人,对比其他江南古镇,或是内地州府,数量是相当可观的。木心祖上是绍兴人,在乌镇做生意,挣了钱、立了足,子子孙孙都是读书人;茅盾祖上是乌镇乡下的农人,也是经商起家,诗书传家。

▲ 茅盾故居,地灵人杰。图/ 乌镇

读书人不仅重塑了镇子的文化氛围,更直接参与了景观的营造,最典型的的例子就是茅盾故居。这里原是沈家老宅,1933年茅盾用《子夜》稿费翻新三间旧屋,作为书房和起居会客之所,连草图都是他亲自设计的。商业只是手段,文化才是根基,这是乌镇人从来都知道的。

▲ 木心美术馆。供图/ 乌镇

先锋江南,现代“天堂”

近代前夜的江南,人民富庶,文化昌盛,甚至出现了所谓“资本主义萌芽”,如果不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一个自发的现代天堂会是什么样?没人知道答案。但乌镇在当代的古镇修复与文化重构让人又看到了先锋江南的姿态。

▲ 北栅粮仓,常用来做艺术展览。供图/ 乌镇

近代江南市镇的衰落,是传统的没落;反观今日水乡的新生,则是传统的回归。说到底,中国人想家了。

东栅 | 乌镇何以成为古镇修复的典范?

乌镇是“江南六大古镇”里开发最晚的一座,典型的后来居上。1999年,政府成立了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委会,陈向宏是主任。对于陈向宏、乌镇乃至中国旅游业来说,都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 乌镇老照片。供图/乌镇

陈向宏接手的乌镇是落魄的,用画家陈丹青的话说,“像一个炊烟缭绕、鸡鸣水流的地狱”。管委会成立之前,乌镇一位老太做饭时不慎引发火灾,沿河几十米的房屋付之一炬,负责火灾安置的正是陈向宏。他比别人更明白,保护可不只是修旧如旧那么简单了。

▲ 保护开发修水阁,清理河道,以及现貌。图/ 乌镇

最先修复的是东栅,陈向宏请来同济大学的专业修复团队规划,亲自指挥、监工、检查。修复团队从周围城镇收集了不少旧料,乌镇民宅、商铺的木门、木窗都进行了修整,并按古法桐油两次漆刷,房内装上烟雾探测器,杜绝火灾。

▲ 乌镇的街道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供图/乌镇

原来铺砌好的水泥路又重新换成了石板路,今天去乌镇会发现街景非常清爽,没有电线杆和电线,实际上电路都下了地,就在明清时代古老的青石板下;应家桥也从水泥桥改回了石拱桥,修复人员从附近农村移来年代、式样都与原桥接近的古桥,是实打实的真古董。

▲ 今天的乌镇应家桥夜色。供图/ 乌镇

1988年,茅盾故居边上新开了条大路新华路,为了弥补这一将古镇开膛破肚的败笔,修真观古戏台前的广场被重新规划,两边建回廊分割新旧空间。广场成为了视觉中心,使老街更加生动而富有节奏,也淡化了水泥路带来的割裂感。

▲ 江南人活得精细,住得也精细。供图/乌镇

修真观是新修的,明代样式,但门窗油漆的处理和修复古民居不同。乌镇的修复理念,新的建筑要和周围环境协调,但一定要用新的手法和材料,重现江南盛景,但绝不做“假古董”。这和欧洲古城保护的观念是一致的,放在二十年前,更显理念超前。

▲ 旧而不破的“乌”顶。供图/乌镇

西栅 | 回家的诱惑

中国人在水乡意象里寄托了太多美好的东西,所以每每带着一种回家的心境去到江南古镇,而古镇开发参差不齐,别说家的温情了,连待客之道也达不到。可这是江南啊,绝不是什么人生来一次就够了的地方。

乌镇想要改变,从修复西栅开始。

▲ 春来西栅。摄影/ 柒哥

如果你曾去过一些古镇,大概能体会到这种心情:看着周围的烟火人间,原来的宁静仿佛是因为自己的到来而被破坏,手中相机时刻提醒着自己“闯入者”的身份。江南的家,你回不去。

▲ 乌镇景区总设计师、总裁陈向宏手绘的乌镇西栅规划,“理想国”的蓝纸。图/ 乌镇

所谓“梦里不知身是客”,西栅的策略是“造梦”,搬迁原住民,腾空古镇,使之成为一个梦剧场。乌镇的梦,属于所有热爱江南的人。

▲ 在乌镇的街头走一走,时光会停留。供图/ 柒哥

感受江南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枕着运河睡上一觉。乌镇水阁在最大程度维持原有风貌的前提下,被改造为民宿。对于外乡人来说,想象中的水乡生活可能是在运河里刷马桶;而水乡人却会告诉你,他们的理想生活是现代卫浴、空调与Wi-Fi。西栅的体验无疑是后者,推开窗是水乡的小桥流水,房间内是现代化家居所带来的家的舒适。

▲ 西栅雨景。供图/ 乌镇

没有原住民也就没所谓“闯入者”,住客得以成为水乡生活的主角。早上7点,东栅开门,熙熙攘攘的游人扰了古镇的安宁;西栅则是9点开放,晨雾里最美的景致被私享。你也可以睡个懒觉什么都不做,任由时光和美景流逝,失去和虚度也可以是一种古镇的打开方式。

▲ 夕阳洒在水面。摄影/ 柒哥

商贸本来是江南市镇兴盛之本,而过度开发的古镇却总是充斥着雷同的商铺,“古镇东西不好吃”、“古镇东西质量差”是耳熟能详的抱怨。西栅想重现市井的繁华,也想让人们重拾逛街的乐趣,所以各家店铺都被严选,一店一品。不推销、不,货真价实,喜欢才买,才是江南的自信。

▲ 乌镇生活。供图/乌镇

有人说,没有原住民的古镇没有灵魂,可故宫里不也没皇帝么?实际上,把原住民摁在原地,过着缺乏隐私的生活,维持不高的经济水平,扮演一种脱离当代生活方式的“自己”,限制了“地”的发展,也限制了人的发展。

▲ 坐在窗边喝茶望水。供图/ 乌镇

对比无数在现代化进程中消失的老街、填平的河道、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的重建,乌镇是一个模板,它确实是过于理想化的,但也代表了未来江南可能的样子。近几年来,随着乌镇与互联网的结缘,26 条万兆级光缆接入镇区,智慧安防、智慧旅游、智慧养老、智慧医疗纷纷涌现,这样的江南你不爱?

▲ 春季的蒙蒙细雨下,是最江南的乌镇。供图/ 乌镇

乌村 | 在乡村遇见最初的你我

2016年对外开放的乌村则是一首田园诗。就像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所吟,“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干的可能是“草盛豆苗稀”的假把式,获得的却是“带月荷锄归”的意境和喜悦。

城市化和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反向激发了人们回归乡村的冲动,所以李子柒、华农兄弟火了,《向往的生活》大热,各大真人秀把视线转向乡村,今年夏天《极限挑战》也来到了乌镇乌村拍了一期《助农为乐》。

▲ 乌村。供图/ 乌镇

乡村是人们“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理想之地,采摘、垂钓、手工编织等江南日常成为可以体验的活动,或是骑行在水乡泽国感受江南的肌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城市生活很难奢求的。

▲ 在乌镇,“追忆似水年华”。供图/ 乌镇

江南的味道被水乡人的一双双妙手传承着。春天的时令的青团、麦芽塌饼,夏天清热解暑的绿豆汤,秋天香气扑鼻的桂花年糕,还有孩童时代作为父母奖励的油炸猫耳朵、芝麻糊……因为在乡村,这些味道更有大地的厚重与乡土的情谊。

乌村的经营模式是比较超前的,一价全包,提供江南乡间的衣用住行,而把“出戏”的商业色彩降到最低。没有推销、没有鸡毛蒜皮、吃住安全,就是和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

▲ 在乌镇这样干净的路面、无人的通道、有气氛的灯光下,和喜欢的人躲雨,情愫升温效果加倍。摄影/ 方托

从东、西栅到乌村,游客经历着镇民和村民两种身份、两种生活转变。镇是村的中心,村是镇的腹地,费孝通称之为“乡脚”,有了乡村的男耕女织,才有市镇的商贸娱乐。最终,村与镇合二为一,连贯成一种大的、立体的空间——江南。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乌镇向所有来到这里的人们提出一个开放性议题:

什么才是你想要的生活?

▲ 再来份水边的菊花茶食。供图/ 乌镇

最中国与最世界,撞色江南

乌镇是一场梦幻的沉浸式戏剧,而戏剧节则是“剧中剧”和高潮。

“在北京,看完一出戏,走出去是长安街、东四十条,这个梦可能一下子就醒了。而在乌镇,走进镇子迷失在剧场,是从一个梦走进另一个梦。……所有来的人都是参加演出的。”(黄磊采访,2013)

▲ 乌镇戏剧节和古镇嘉年华。供图/ 乌镇

戏剧表演和江南水乡本身不太搭界,却被撮合到一起,本身就是陈向宏、黄磊、赖声川、孟京辉等发起人理想主义的产物。没想到这种混搭特别“带感”,除了专门新建的大剧院,乌镇还把几栋老屋改造成了颇具韵味的小剧场,陈丹青说在里面看戏好像过去的堂会,孟京辉说“一不小心又先锋了”。

乌镇是给每一个有梦的人准备的舞台,街头艺人在这里露天演出,热爱戏剧、热爱生活的人们聚在一起狂欢,这已经突破了人们对江南的想象了。

▲ 乌镇大剧院 。供图/ 乌镇

其实,江南是无限的,是人们自己限制了对它的想象。明清时候江南的园林、书画、昆曲、制造……其实都是先锋的。先秦的“泰伯奔吴”也好,两晋永嘉南渡也好,两宋建炎南渡也好,说的都是江南被北方移民开发,实际上最后都是突破北方传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 2019年乌镇戏剧节部分特邀剧目。图/ @乌镇戏剧节

国际化的戏剧艺术和古巷古桥,给人一种“撞色”般的奇妙感觉。201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似乎也就不那么意外了。无论是古镇改造、戏剧节,还是互联网大会,“乌镇之路”都带有先行者的精神,这正是江南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就好像人们看到上海的高楼大厦日新月异,不会觉得那样不“上海”,反而觉得更“上海”了。

▲ 来这里体会意真正的诗意生活。摄影/ 柒哥

江南在明清以来都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近代以后,传统水乡其实是衰落了的,但是现在却因为物质上、尤其是文化上的改造而获得新生。江南古镇中,乌镇是为数不多的文化内涵比明清时期更丰富的市镇,可以说现在的正处在比鼎盛期更鼎盛的时期。

▲ 乌镇艺术家。供图/乌镇

乌镇如梦,既保留了江南水乡韵味的“形”,更重拾先锋和前沿的“意”,在这里看到的不仅是水乡的现在,也是江南的未来。

- END -

文丨Face

图片编辑丨袁千禧

地图编辑丨Paprika

封图 |

参考资料

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

章建明《乌镇史话》

阮仪三《乌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