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动物之谜的句子有什么作用(动物之谜的句子有什么)

动物之谜的句子有什么作用(动物之谜的句子有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

小学生作文之10-动物灭绝之谜

动物为什么会灭绝呢?这是一个许多人都在关心的问题,国家想尽办法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可是因为一些人的贪得无厌,为了私利,不择手段,知识不少动物仍在急剧减少甚至灭绝。

尽管保护野生动物已经刻不容缓,但是一些利欲熏心的人还不知道收敛。更有一些人错误的认为大自然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其实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像石油煤炭等在大自然中需要上千万年才能形成,而现在这些东西每天都在不断的减少。就像濒危动物一样,人们自认为这些动物会自己繁衍后代,把动物灭绝的责任推卸给大自然,这是无知的也是可悲的。

比如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因其皮毛极其珍贵,被一些可恶的偷猎者盯上了,他们将大熊猫扒皮制成标本欣赏炫耀,甚至高价出售。而不明真相的人们,却以为是竹子开花死亡,才使大熊猫因找不到食物而濒临灭绝。其实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因为身为独居动物的大熊猫即是一部分竹子死光了,它也有能力到另一个地方去觅食,完全不需要待在一个地方等死。

娃娃鱼的濒危情况更加严重,目前世界上已没剩多少野生娃娃鱼了。在以前娃娃鱼还有很多的时候,有人发现它的肉鲜美无比,因此吸引了大批吃货,这让人们发现了商机,开始大量捕杀娃娃鱼。

动物和人类都是地球的一部分动物,也有生存的权利,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我们不能及早意识到错误,那么总有一天会受到大自然的反噬。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课文学习指导——《动物游戏之谜》

【编者按】

今天是2月28日,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我们暂时还开不了学!在结束了必修三第一、二、三单元古诗文的学习之后,网上直播课程还要进行一段时间。从今天起,转入必修三第四单元现代文的学习。由于现代文特别是小说课文篇幅较长,大家手头又没有课本,教师上课又不能将文本完全呈现,所以从今天起,原创文章公众号“剑鸣涛声”在原来推送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材课文学习辅导文章时,又有了两大改进:一是提供电子课本本课学习内容截图,按顺序插入指导文章中;二是提供所有课后“思考与练习”的答案截图。在阅读文章时,一定不要认为插图只是陪衬!同时提醒各位:现代文教学更要重视课前的及时预习和课后的复习巩固!因为教师上课时不能完全呈现文本,只能抓住单元教学重点,简明扼要进行点拨;学生听课时师生互动受限,不能像课堂授课那样充分交流。只要您加关注,每天都可以按时收到相关课程的学习指导文章!和二、三单元一样,一天一课,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安排,灵活机动的适时适地学习!——只要您想学,打开手机就能学!课余还可以读一读本号每天都会准时推出的一篇原创文章!

今天推出第四单元第12课:

12.动物游戏之谜

一.单元学习内容:

科普文章

二.单元学习要求:

1. 要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关注科学探索的过程,感受科学家在探求真理中所表现的人格魅力。

2. 注意审美鉴赏,感受科学思维及其语言表达的特殊美感。

三.本课学习目标:

1.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培养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

2. 抓住关键词句,品味文章准确、平实、简明的语言特点,以及生动描写和严谨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认识动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体,重新审视人类和动物的关系。

4.培养勤于探索、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

四.教材课文原貌:

五.作家作品和文体介绍:

周立明,科普作家。《动物游戏之谜》被选为二十世纪科普佳作。

科普说明文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性文体,大致分两类:一是科学说明文,以传授一般科学知识为目的,有很强的科学性,严格遵循科学原理,语言简洁、平实、浅显易懂;一是科学小品文,多用文艺笔调介绍科学知识,阐述科学道理,常借助生动比喻、有趣联想,在讲清科学道理的同时,使读者得到感情陶冶和艺术享受。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此类文体是过去一段时间高考常考文本,称之为科技文阅读(自科文和社科文),2007年以后,此类文本阅读演变成论述类文本阅读,取材多为社会科学领域,少有自然科学领域,但命题方式和解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毫无二致,完全相同,要高度重视!

科普文章,其实就是说明文。说明文阅读要抓住说明的事物和事物的特征来进行。说明方式有平实说明(客观说明)和生动说明(科学小品的文艺性),说明方法主要有: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

需要说明的是:比喻和对比,在记叙类文章和文学作品中,就是两种修辞手法,在说明文中是两种说明方法,在议论文中是两种论证方法。

六.导语设计:

2020新年伊始,因为某些人滥食野生动物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迅速席卷神州,波及世界!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同是院士,人们对他们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对以钟南山、李兰娟、王辰为代表的,人们心存感激,顶礼膜拜;而对以高福为代表的,人们则心怀怨恨,弃如敝履!为什么?这场灾难,也让我们对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有了全新的认识!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动物,去揭开它们的游戏之谜!

七.基础知识一览:

八.问题设计:

1. 动物为什么游戏,课文里提供了哪几种假说?你认同这些说法吗?理由是什么?这些内容在文章的哪些段落?

2.那么,除了这些段落,文章其它段落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3. 作为科普文章,本文的科学性是如何体现的?读了此文,动物的游戏行为引发了你哪些思考?

九.主旨点睛:

这篇科普文章在介绍动物游戏现象的基础上,介绍了当今世界人们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鼓励人们积极去探求动物游戏的奥秘。

十.艺术特色:

1.用词精到,语言平实,通俗易懂;

2.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3.“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要求:你能一一举出实例来吗?)

十一.板书设计和课后习题答案:

【附】问题设计参考答案:

1. 四种,依次是演习说(生活的演习)、自娱说(自我娱乐、自我安抚和保护)、学习说(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锻炼说(锻炼逃避敌害的能力)。这些内容在课文的9-14段。

2. 第1-4段:以叶猴、北极渡鹅、露脊鲸为例介绍动物的游戏行为,并点明这是动物行为研究中的一个复杂问题。

第5-8段:介绍动物游戏行为的三种类型及特征。

①单独游戏:无需伙伴,独自进行,兴高采烈、奔跑、跳跃、打圈子;

②战斗游戏:两个以上个体参加,社会行为,亲密厮打,极有分寸,配合默契,绝无伤害。

③操纵周围事物游戏:动物支配环境能力。

第15段:指出动物游戏还有许多谜团待解,需进行深入研究。

3. 问题①a.知识准确、真实;b.思维严密、清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分—总)c.态度认真,严谨(语言准确;尊重生命存在,敬畏生命奥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治学方法,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

问题②动物也有智慧和情感,给青少年减负,保护其天性。

十二.延伸阅读和练习: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动物冬眠之谜

冬眠,是变温动物避开食物匮乏的寒冷冬天的一个“法宝”。   

你看,冬天一到,刺猬就缩进泥洞里,蜷着身子,不食不动,它几乎不怎么呼吸,心跳也慢得出奇,每分钟只跳10-20次。如果把它浸到水里,半小时也死不了,可是当一只醒着的刺猬浸在水里2-3分钟后,就会被淹死,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冬眠时,动物的神经已经进入麻痹状态。有人曾用蜜蜂进行试验,当气温在7-9℃时,蜜蜂翅和足就停止了活动,但轻轻触动它时,它的翅和足还能微微抖动;当气温下降到4-6℃时,再触动它却没有丝毫反应,显然它已进入了深沉的麻痹状态;当气温下降到0.5℃时,它则进入更深沉的睡眠状态。由此可见,冬眠时神经的麻痹深度是与温度有密切关系的。   

另外,冬眠时,动物体温显著下降。据研究,黄鼠在130个昼夜的冬眠时间中,共放出70卡热量,但冬眠过后的13.7个昼夜中,就能放出579卡热量。一般来说,动物在冬眠过程中,每昼夜只能放出0.5卡热量,但在它苏醒后,兴奋的时候,每昼夜则能放出42卡热量。由此可见,冬眠动物体温下降时,机体内的新陈代谢作用变得非常缓慢,所以仅仅能维持它的生命。   

动物皮下脂肪,一方面可以保持体温,更重要的是供给冬眠时体内的消耗。一般动物在冬眠前的体重,都比平时增加1-2倍,冬眠之后,体重就逐渐减轻。如冬眠163天的土拨鼠体重减轻35%;冬眠162天的蝙蝠体重可以减少33.5%。   

动物在冬眠时,血细胞还会大大减少。平时,1立方毫米土拨鼠血液中,会有12180个白细胞,但冬眠时平均只有5950个,然而,让人奇怪的是,尽管体内“卫士”──白细胞大大减少,但冬眠动物却从来没有发现生病的。   

那么,为什么每年到一定的时候,动物就会进入冬眠呢?   

为此,科学家进行过长期的探索。   

夏天,科学家从人工条件下进行冬眠的黄鼠身上抽出血液,注射到活蹦乱跳的黄鼠静脉里,结果,它像被麻醉一样,很快进入昏睡的冬眠状态。   

看来,在冬眠动物的血液中,可能含有一种能诱发冬眠的物质。实验还表明,冬眠时间越长的动物,其血液诱发冬眠的作用越强烈。   

那么,这种诱发冬眠的物质是什么呢?   

据研究,这是一种存在于血清中的颗粒状物质,有时这种物质也会粘附到红细胞,因而使红细胞也有了诱发冬眠的作用。   

奇怪的是,在正常情况下,动物对外来物质总是排斥的,但冬眠中的动物例外。科学家抽出冬眠旱獭的血清,注射到黄鼠的血液中,黄鼠不但不产生排斥反应,反而呼呼入睡,进入冬眠了。   

科学家的不断探索又带来了新的信息,在动物的血液中,还存在着另一种与冬眠物质相对抗的物质。这种物质在血液中达到一定量时,就使冬眠的动物苏醒过来。   

这样看来,动物何时开始冬眠,不仅取决于诱发物质,而且也取决于诱发物质和抗诱发物质比例的变化。科学家判断冬眠的动物可能一年到头都在“制造”诱发物质。抗诱发物质可能是在进入冬眠后开始产生的,并且其产量是沿直线上升,直到春暖花开才逐渐减少。当抗诱发物质在血液中的浓度足以控制诱发物质的时候,动物才能从冬眠中苏醒过来。   

至今,人们仍然未完全揭开动物冬眠的奥秘,探索还在进行,科学家认识到,研究动物冬眠不仅妙趣横生,而且在航天与医学上有重大实用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冬天寒冷,食物匮乏,恒温动物为了避开这个难捱的季节,就选择了“冬眠”这种越冬方式 。

B.缩进泥洞里,蜷着身子,不食不动,几乎不怎么呼吸,心跳也慢得出奇,每分钟只跳10-20次:这时候的刺猬就处在冬眠状态中。

C.冬眠时动物神经的麻痹深度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温度越低,神经的麻痹状态越深,当气温下降到0.5℃时,冬眠动物则进入更深沉的睡眠状态。   

D.冬眠时,动物体温显著下降,机体内的新陈代谢作用变得非常缓慢,所以仅仅能维持它的生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冬眠动物的皮下脂肪有两大作用:一是可以保持体温,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供给冬眠时体内的热量消耗。

B.动物在冬眠时,血细胞会大大减少。白细胞大量减少是冬眠动物从来不生病的主要原因,

这显然有悖常理。

C.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冬眠动物的血液中还存在着一种与冬眠物质截然相反的物质,它在血液中达到一定量时,冬眠的动物就会苏醒过来。

D..在正常情况下,动物对外来物质总是排斥的,但冬眠中的动物对外来物质却不排斥,这就像白细胞大大减少,而冬眠动物却很健康一样反常。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冬眠动物的血液中含有一种能诱发冬眠的物质,冬眠时间越长的动物,其血液诱发冬眠的作用也越强烈。   

B.能够诱发动物冬眠的物质是一种可能存在于血清中的颗粒状物质,它有时也会粘附到红细胞上,使红细胞也具有诱发冬眠的作用。

C.本文前半部分采用列数字、举例子和作比较三种说明方法,非常准确的说明了动物冬眠时神经、体温和血细胞的变化情况。

D.动物的冬眠和动物的游戏一样,虽然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懈探索,但都还存在着不少待解之谜,有待后人继续探索发现。

附:【参考答案】

1.A.冬眠的是变温动物。

2.B.白细胞是“体内卫士”,可有效抵抗疾病发生,而题意正好与此相反;另外,“从来没有发现生病的”与“从来不生病”也不是一回事。

3.B.是“肯定”存在而非“可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