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关于论语句子解读作文(关于论语句子)

关于论语句子解读作文(关于论语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论语》里那些能直接当作文观点的句子(文中有多段范文示例)

考场上,很多考生在阐述观点的时候,要么无从下笔,要么不知所云,好不容易碰上了自己准备过的写作话题,可是开门见山的观点句,总是平平无奇。大家知道,考场作文的阅卷时间不会太长,甚至是几十秒阅一篇作文,如果观点句都很难给阅卷老师留下好的印象,那么作文分数也就可想而知了。该怎么办呢?其实,你背过的《论语》可以拯救你。

1无伐善,无施劳

◆“无伐善,无施劳。”

即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很多作文话题都是关于歌颂大英雄的,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钟南山这样的大英雄,而且让我们看到了很多逆行的“无名英雄”。故此,当无名英雄经过时,我们也要送上我们的鲜花和掌声。比如,2020年北京朝阳区一模作文《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你可以这么写:

“无伐善,无施劳”。这是对无名英雄的绝佳诠释,他们从不宣扬功业来博取美名,而是在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英雄的丰碑上记载着无数美名,而无名英雄们同样崇高——他们构建着丰碑的底色。功成有我,是一份沉重的担当,无论艰险,只为功成;功成无我,是一种崇高的奉献,功业所成是为人民,绝非吾一己之力。责任担当与无私奉献的结合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核。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样的人生信条孕育出无数英雄,他们无怨无悔地致力于祖国发展与民族复兴。这些英雄中有的赢得生前身后名,但大多数在无声中奉献着自我,成为无名的英雄。今之青年,是时代变局的主人公,当心怀担当与奉献,秉承此精神,成为时代洪流中的中流砥柱!

2不学礼,无以立

◆“不学礼,无以立。”

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所以,关于“学礼”的美育教育应当被提上日程,而当我们谈“美育”的话题时,可以这么写: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河西走廊开拓了一个盛世中华;丝绸之路让华夏文明成为全球的宠儿。当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球再一次漾起了“中国范儿”,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回到了世界的舞台。故此,应当用传统文化滋养国民素质,造就时代新人。

学礼,不仅是学习礼仪规范,更是学习对规则的尊重。当一个人对规则尊重就可以内化为他的自觉和修养。俗话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智慧却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就像没有纪律的军队,永远也不可能打胜仗;不学礼,人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身处事。人只有敬畏,才能进步。敬畏自然,我们才会尊重自然,才会做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情;敬畏法律,我们才会尊重法律,才会合法守法。敬畏之心的建立,从礼仪开始。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倡导“义”显得十分重要,而且关于“义”和“利”的话题一直是高考作文的热点。比如谈及“重义轻利”的话题,你可以这么写: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重义轻利”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精髓,也是古人眼中的君子人格。无论是明朝晋商信奉的“利以义止”,还是清朝晋商秉承的“以义制利”,先人都给我们诠释了一个道理:义利不可兼得时,要舍利取义。但崇高的义利观,历来为世人所推崇,成为熔铸中华民族精神人格的基石,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疫情期间的“逆行者”无不是不计个人利益、舍生取义的英雄。回首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义”早已浸染在国人的骨子里。《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就是一位重承诺、守忠义的君子。面对曹操给予的各种优厚的待遇,他毫不动心,过五关、斩六将,不惧艰险,执意回到结义兄长刘备的身边。反观吕布,虽英勇无比,但为了一己之利,三次易主,背负千古骂名。作为祖国未来的掌舵人,青年需常走“六尺巷”,修身慎行,怀德前行!

4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孔子千年之前就告诫人们:

整天吃饱了饭,什么事也不做,是不行的呀!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时代环境下,现在很多孩子已经失去了奋斗的方向,做事不用心,“差不多”的心理越来越严重。因此,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是社会的责任。这也是近些年“工匠精神”成为热点话题的原因。比如围绕“工匠精神”,可以这么写: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人们做事的方法有三:蚂蚁搬家、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搬家,不分青红皂白,见啥搬啥,机械行事;蜘蛛织网,待网落成,守株待兔,坐享其成;蜜蜂采蜜,遍采百花,酝酿加工,奉献香甜。无疑,蜜蜂采蜜这种用心、用力、用功、用情的行事手段是我们每个人所应该追求的。因为,心在一艺,其艺必工。法国作家纪德说:“借芦苇的摆动我们才认识风,但风仍是比芦苇更重要。”

我们常常止步于对事物表象的惊叹,却少有人对事物进一步用心琢磨,而只有用心的人才能找到“涟漪下的石子”和“芦苇后的劲风”。于大国工匠而言,一个人、一件事,以万千锤而铸一器,其对极致的追求好比一场修行,一生而为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青年只有笃实专一、久久为功,匠人匠心,才能让更多国之重器极致绽放。

5你可能还想知道……

◆1. 言必信,行必果适用话题:

诚信、守信、行动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适用话题:

宽恕待人、宽容、和谐、和平 ◆3.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适用话题:

忧患意识、深谋远虑、目标、追求 ◆4. 德不孤,必有邻适用话题:

仁德、修养、志同道合、理解 ◆5.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适用话题:

仁爱、宽容、智慧、勇敢、挑战、博爱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文言文二则》图文详解及同步练习

电子教材

知识点

教材分析: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人物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 -公元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东南) 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

我会写:

援:援引 支援 援建 援军 孤立无援

俱:俱全 俱乐部 百废俱兴 面面俱到

弗:弗去 弗许 自愧弗如

辩:辩驳 辩护 辩证 分辩 争辩 辩论

句子解析:

1、思援弓缴而射之

这一句是写后一个人学弈时的表现,他虽然看上去在听弈秋教导,心里却在想拉弓箭射天鹅。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叙述,使结论水到渠成,具有说服力。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这是《学弈》一文的结语,对文中所讲的事情作了结论而未论证,但论证已包含于叙事之中。抓住前面一句“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读懂“弗若之”的原因,明白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结果是完全不相同的。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这是一小孩在争辩时的观点,他是凭自己所观察到不同时间太阳大小的变化所做出的判断。

4、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这是另一小孩在争辩中的观点,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得出结论的。

5、孰为汝多知乎?

这是两个小孩见孔圣人不能裁决,笑着说的话──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本句采用反问的句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

课后习题答案: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通国之善弈者也。善:善于,擅长。

◇思援弓缴而射之。之:它,指天鹅。

◇孔子不能决也。决:判断。

三、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

《学弈》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可是他心里却总以为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想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却学的不如前一个。

《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中午的时候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是远小近大。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四、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儿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的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前一个小孩的观点是: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他说明自己的观点是根据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看起来大,中午的时候看起来小的感受和离得远的事物看起来小,离得近的事物看起来大的常识。

后一个小孩的观点是: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中午的时候离人近。他说明自己的观点是根据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冷,中午的时候感觉热的感受和离发热物体近感觉热,离发热物体远感觉凉的常识。

课外拓展:

一、古诗中的太阳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二、“远者小而近者大”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

是视觉误差、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显得小了。

三、“近者热而远者凉”中午气温高,是否此时的太阳较早晨离我们近些呢?

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四、关于学习专心的成语 :

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心无二用、废寝忘食

《学弈》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作者介绍: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kē),字子舆,邹(现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孟子》是中国儒家经典典籍,为“四书”之一,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课文主题:

《学弈》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诲;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与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是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好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注解:

①弈秋:“秋”是人名,因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②通国:全国。

③鸿鹄(hú):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④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这里读zhuó。

⑤之:第1个“之”是“的 ”意思,第2个“之”指弈秋的话 ,第3个“之”指弈秋的教导 ,第4个“之”指天鹅 ,第5、6个“之”指前一个人,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⑥弗若:不如。

⑦为:因为。

⑧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这里读yú。

⑨然:这样。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 /多知乎?”

作者介绍:

列子 名寇,又名御寇,相传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郑国人,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列子》中国道家典籍之一,相传为战国列御寇著。《汉书·艺文志》录著《列子》8篇,早佚。今本《列子》8篇由晋人张湛编成。《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课文主题:

《两小儿辩日》围绕着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的问题,阐述了两个小孩辩斗的经过,孔子面对这个问题无法做出科学的判断。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态度,同时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于是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正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大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正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大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正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注解:

①辩斗:辩论,争论。

②故:原因,缘故。

③以:认为。

④日中:正午。

⑤车盖:古时车上的圆形篷盖,像雨伞一样。

⑥及:到,到了。

⑦盘盂(yú):盛物的器皿。圆的为盘,方的为盂。

⑧沧(cāng)沧凉凉:寒凉。

⑨汤:热水。

⑩孰(shú):谁。

11、为:同“谓”,说。

12、汝(rǔ):你。

图文讲解

同步练习1

一、形近字组词。

俱( ) 援( ) 盂( ) 弈( )

惧( ) 缓( ) 孟( ) 奕( )

二、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1)意思与“专心致志”相近的四字词语:

( ) ( ) ( )

(2)仿照“沧沧凉凉”写叠词:

( ) ( ) ( )

三、翻译句子。

1、孰为汝多知乎?

2、为是其智弗若与?

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 )

②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

2、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不能决也。这句话的意思是(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 )的品质。

参考答案:

一、形近字组词。

俱( 俱乐部) 援(援助 ) 盂(盘盂 ) 弈(学弈 )

惧(惧怕 ) 缓(缓慢 ) 孟(孟子 ) 奕(神采奕奕)

二、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1)意思与“专心致志”相近的四字词语:

(聚精会神 ) (一心一意 ) (全神贯注 )

(2)仿照“沧沧凉凉”写叠词:

( 开开心心 )( 平平安安 ) (红红火火 )

三、翻译句子。

1、为是其智弗若与?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2、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四、

1、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弈秋的教导 ) ( 天鹅 )②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前一个人 )( 前一个人 )

2、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告诉我们(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3、孔子不能决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 实事求是 )的品质。

同步练习2

6则经典故事:论语六句,教你认清身边小人

1988年,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上,内斯·阿尔文说过一句话: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有人说,跟着《易经》学八卦,跟着《鬼谷子》学兵法,跟着《论语》学做人。

《论语》中“小人”和“君子”分别出现了24次、107次之多。

我们选取了《论语》中最为经典的六句箴言,教你如何慧眼识别身边的君子和小人。

01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老话说,小人无错,君子常过。

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遇到问题,君子从自己找原因,小人从别人身上找原因。

《孟子》有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

从前有两户人家,村东头的王家经常吵架,村西头的李家却能一团和气。

有一天王家的人去李家请教,为什么他们家总是和和美美。

李家的人回答:“因为我们常做错事。”

王家人不解,这时候,李家的媳妇从外面回来,走到大厅滑倒了。

正在拖地的婆婆赶紧过来扶起她说:“都是我的错,把地弄得太湿了。”

院里的儿子看到跑过来说:“都怪我,没来得及告诉你正在拖地,害你摔跤。”

被扶起的媳妇一脸不好意思说:“是我不好,没注意才滑倒的。”

王家人看到这一幕,顿时心领神会。

要是在他们家里,婆婆一定指责媳妇走路不长眼,媳妇怒火中烧反驳,而其他人则在一旁哄堂大笑。

李雪健有句格言:

人不敬我,是我无才;我不敬人,是我无德。

人不容我,是我无能;我不容人,是我无量。

人不助我,是我无为;我不助人,是我无善。

有些人喜欢把自己的问题挂在背后,把别人的问题挂在胸前。

看到别人的毛病,看不到自己缺点。

对于这样的人,只需不听,不辩,不交,不扰,随他去便好,切勿纠缠。

02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自古以来许多人将这句话制成匾额,悬于室中,激励自己。

孔子说,君子心胸广阔,为人宽容,处事泰然;小人心胸狭窄,斤斤计较,局促不安。

君子容人纳物,做事坦荡,不迷恋荣辱得失,所以不忧不惑,不惧不扰。

小人役于物,为名利欲望牵行,患得患失,所以才会戚戚不安。

有两个和尚结伴游历。

途遇一条河,见一女子腿受伤无法过河,老和尚便主动背女子趟过了河,然后放下女子继续赶路。

一路上,小和尚不禁嘀咕:和尚怎么能背一女子过河,近女色乃佛门大忌。

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终于忍不住了,说:你犯戒了?怎么背了女人?

老和尚叹道:我早已放下,你却还放不下!

小和尚听完羞愧不语。

孔子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一个人只要自己坦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便可以处事泰然。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如果自己心里有鬼,看别人自然也是有鬼。

事事以恶意揣测别人,多半自己就是恶人。

0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往往对事物有各自见解,观点不同但彼此尊重,小人表面上附和,却是勾心斗角,面和心不和。

司马迁说:“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一个人是不是真心,值不值得深交,只要看生死之际,贫富之间的境遇,便一目了然。

汉武帝时期,李陵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腹地,面对三万敌军连战连捷。

司马迁闻之连连摇头,长期深入,人困马乏,危矣。

匈奴调集八万铁骑围剿,最终李陵寡不敌众被俘。

汉武帝听信谗言,认为李陵投降叛国,龙颜大怒。

朝堂之上李陵往日结交纷纷哑然,唯独司马迁坦言进谏。

他与李陵并非深交,李陵属激进派,与司马迁政治观点不同,行为方式各异。

但司马迁深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守护的国家,这便是最大的和。

虽立场不同,但司马迁欣赏李陵的军事才能,情愿以命担保。

结果汉武帝一气之下将司马迁以“诬枉”之罪下狱。

身陷囹圄的司马迁,本以为有朋友拔刀相助。

没想到只等到一个现实:“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

世代太史令,往来交无数,危难之际才发现,所谓的朋友只不过是“同而不和”。

有人说,时间识人,落难知心。

平日里称兄道弟,事事附和的人,未必是你最值得信赖的人。

这样的人容易表明面一套背后一刀,我们无法处处提防小人暗算,却可以提早察觉敬而远之。

04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小人难事而易说也。

孔子说,君子容易相处共事,但是难讨之欢喜,小人容易讨其欢喜,但是难与之共事。

君子结交见人之善,小人相处见人之恶。

曾参曾和弟子说:“夫子见人之一善而忘其百非,是夫子之易事也。”

孔子见到别人的一个善行就会忘却他曾经不好的地方,肯定对方好的一面所以容易相处。

小人见人之一恶而忘其百善,几年交情,仅仅因为一件事不满意,就恶语相加,忘恩负义。

孔子说,君子易事,但是不按正道去讨好,他是不会喜欢的。小人难事,但是可以被花言巧语讨好。

宋真宗年间有个人叫丁渭,喜欢别人溜须拍马,自己也靠着阿谀奉承做了副相。

一次与宰相寇准吃饭,丁渭看到寇准的胡须上沾了饭粒,赶紧上前为寇准梳理胡子,还对其胡须大加赞扬。

寇准深知丁渭心术不正,不屑与之为伍,讥笑道:“难道天下还有溜须的宰相吗?”

自此,溜须拍马也成了形容小人的代名词。

巴尔扎克说:“阿谀奉承绝不会源于伟大的心灵,这只能是那些卑鄙小人的特产。”

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只听得了吹捧和夸赞,经不起一点真话,也不会对别人说真话。

05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以道义团结人而不勾结,小人为私欲相互勾结而不团结。

古语有云,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

君子为人,以德艺为先,以大是大非为己任,不偏袒,不徇私。

小人处世,以同异为爱恶,以爱恶为是非,党同伐异,图谋私利。

国学大师熊十力曾说:“人谓我孤冷。吾以为人不孤冷,不堪与世谐和。”

孤冷,是愤愤之徒对他的称呼,对于志同道合的人,他便“与世谐和”。

有人组织了一个“八不会”盛邀他加入,想仰仗其学界威望好办事。

熊十力当面力斥:“你们‘八不’还要弄个组织,这是结党营私,应该加个‘九不’,不搞小团体。”

众人闻之汗颜。

熊十力为学之余,广交贤人,与梁漱溟、钱穆、冯友兰等相交甚密,时常以文会友,很多名人志士,皆慕名而来。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君子以德艺结交天下,小人为利益蝇营狗苟。

君子坚守大义合群,小人追逐欲望聚散。

一个被私欲牵行的人,必定摇摆不定,有一天也会因为私欲背信弃义。

06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的行为首先考虑不逾法度,小人只考虑是否有利可图。

君子克己以奉公,不以其道得之,不取;小人行险以侥幸,贪图眼前恩惠,虽蹈刑辟而不顾。

在湖南的杨氏祠堂有这样一副对联。

上联: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暗室无欺。

下联:顶天、立地、爱人、律已,光明正大。

说的是汉安帝时期太守杨振。

杨振出任东莱太守时,路过昌邑,县长王密是他做刺史时举荐的茂才。

听闻杨振途经,特意赶赴迎接,晚上二人在驿馆畅聊至深夜。

临走时,王密取出十斤黄金,见四下无人悄悄说道:“此刻无人知晓,您就收下吧。”

杨振厉声呵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无人知晓。”

后来人们以“四知太守”赞颂杨振清廉,不以权谋私的君子风范。

马致远曾言:“人能克己身无患,事不欺心睡自安。”

一个人不懂得循规克己,毫无原则,任由贪婪打破底线,迟早也会被利益毁灭。

2500年前的《论语》智慧,今天读来依然有无穷的价值。

北宋政治家赵普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而我们的人生,也能从这部巨著中汲取营养。

读《论语》,修君子之行,去小人之害,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清新简单。

更多走心好文章

关注学国学网

《论语》精华60句,只读一遍,获益终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智者却是能不为眼前得失所羁绊,目光长远,判断敏锐。

2.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泼的。

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4.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对于诚信的人,人们都会尊重他,也会信任他,也会把最重要的事情托付与他,因为诚信的人能够说到做到,如果做不到的话他就会谢绝。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在作出承诺之前都要想一想,你的承诺是否能够兑现?千万不能信口开河,一定要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5.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和谐。

君子能够容忍不同的想法、意见,与人赤诚相见、肝胆相照。

小人或是隐瞒自己的思想,或是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想,阳奉阴违。

当然,在实际学习工作中,要做到“和而不同”并非易事,稍有不慎就会落得一个“刺头”的雅号而成为圈内不受欢迎的人。

6.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

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7.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9.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10.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子不单凭语言来荐举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

11.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

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守信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两面三刀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12. 道不同,不相为谋。

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也就不要相互商议谋划了。

1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既温习旧知识,又不断了解新知识,这样就可以做教师了。

1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

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

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15.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16.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17.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天下之大,走到哪里都有朋友啊。

18. 德不孤,必有邻。

有德的人不会孤立,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为伴。

19.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形容一个人,像腐朽的木头一样无法再雕琢,象粪墙一样不能再粉刷了,一般是对这个人比较失望了。

20. 听其言而观其行。

评判一个人的时候,要看他说的话,观察他的言行举止,才可全面了解。

2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聪明而且好学,不把向比自己地位低、学识比自己浅的人请教认为是可耻的事,任何一个能如此作为的人,怎会不能成才?

22. 三思而后行。

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

遇事不察,是为人不够谨慎的表现,是处世不够明智的表现。

23.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

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2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25. 巧言令色,鲜矣仁。

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26.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又有什么难得呢?

27.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符道义的手段得到财富和地位,对于我像浮云一样,绝不会去取它。

2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个小群体里,一定有可以作为老师的人。

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对于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29.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有志者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而且道路遥远。

30.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揽,不谋,不是事不关己的冷漠,而是行事恪守本分。

31.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32. 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一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33.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才能看出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孔子认为,这就好比人的意志力,在经受任何艰难困苦时,仍然不改本色,而唯有这样才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坚强的意志。

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松柏般这种不畏严寒的坚强的意志,才能获得人生永远的成功。

34.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一个有志于行道的士,却以自己吃不好饭穿不好衣为耻,那就不值得和他说什么了。

35.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这是每天必须反省的三件事啊!

36.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百姓也会主动去做;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百姓也不会服从。

37.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38.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经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正在到来的还可以补救。

39. 以约失之者鲜矣。

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40.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并且不断温习,是件愉快的事情,有远方的朋友来做客,是件让人快乐的事,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呀。

41.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42.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才是大人物。

43.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精致的学问可以不断切磋,不断琢磨,这是没有止境的。

44.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

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

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45.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46. 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47.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48.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贫穷却没有怨恨,很难;富贵却不骄傲,倒容易做到。

49.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情。

50.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1.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聪明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虑,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52.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大家都厌恶他,一定要考察;大家都喜欢他,一定要考察。

5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54. 近者悦,远者来。

使近处的人高兴,使远处的人归附。

55.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有三种戒忌:年少的时候,血气尚未稳定,要戒女色;

到了壮年,血气旺盛刚烈,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无厌。

56.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对于朋友,要忠诚地劝告并和善地引导,实在不行就算了,不要自取其辱。

57.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做官还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学习,学习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做官。

58.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财富如果可以求得,就是手执皮鞭的事情,我也去做。如果不可以求得,还是做我应该做的事吧。

59.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庄稼出了苗而不能吐穗扬花的情况是有的;吐穗扬花而不结果实的情况也有。

60.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年迈在世,尽量不长期在外地。不得已,必须告诉父母去哪里,为什么去,什么时候回来。并安排好父母的赡养。

来源:京博国学

作者:京博国学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论语》精华60句,只读一遍,获益终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智者却是能不为眼前得失所羁绊,目光长远,判断敏锐。

2.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泼的。

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4.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对于诚信的人,人们都会尊重他,也会信任他,也会把最重要的事情托付与他,因为诚信的人能够说到做到,如果做不到的话他就会谢绝。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在作出承诺之前都要想一想,你的承诺是否能够兑现?千万不能信口开河,一定要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5.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和谐。

君子能够容忍不同的想法、意见,与人赤诚相见、肝胆相照。

小人或是隐瞒自己的思想,或是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想,阳奉阴违。

当然,在实际学习工作中,要做到“和而不同”并非易事,稍有不慎就会落得一个“刺头”的雅号而成为圈内不受欢迎的人。

6.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

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7.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9.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10.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子不单凭语言来荐举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

11.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

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守信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两面三刀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12. 道不同,不相为谋。

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也就不要相互商议谋划了。

1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既温习旧知识,又不断了解新知识,这样就可以做教师了。

1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

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

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15.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16.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17.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天下之大,走到哪里都有朋友啊。

18. 德不孤,必有邻。

有德的人不会孤立,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为伴。

19.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形容一个人,像腐朽的木头一样无法再雕琢,象粪墙一样不能再粉刷了,一般是对这个人比较失望了。

20. 听其言而观其行。

评判一个人的时候,要看他说的话,观察他的言行举止,才可全面了解。

2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聪明而且好学,不把向比自己地位低、学识比自己浅的人请教认为是可耻的事,任何一个能如此作为的人,怎会不能成才?

22. 三思而后行。

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

遇事不察,是为人不够谨慎的表现,是处世不够明智的表现。

23.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

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2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25. 巧言令色,鲜矣仁。

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26.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又有什么难得呢?

27.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符道义的手段得到财富和地位,对于我像浮云一样,绝不会去取它。

2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个小群体里,一定有可以作为老师的人。

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对于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29.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有志者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而且道路遥远。

30.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揽,不谋,不是事不关己的冷漠,而是行事恪守本分。

31.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32. 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一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33.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才能看出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孔子认为,这就好比人的意志力,在经受任何艰难困苦时,仍然不改本色,而唯有这样才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坚强的意志。

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松柏般这种不畏严寒的坚强的意志,才能获得人生永远的成功。

34.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一个有志于行道的士,却以自己吃不好饭穿不好衣为耻,那就不值得和他说什么了。

35.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这是每天必须反省的三件事啊!

36.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百姓也会主动去做;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百姓也不会服从。

37.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38.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经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正在到来的还可以补救。

39. 以约失之者鲜矣。

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40.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并且不断温习,是件愉快的事情,有远方的朋友来做客,是件让人快乐的事,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呀。

41.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42.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才是大人物。

43.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精致的学问可以不断切磋,不断琢磨,这是没有止境的。

44.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

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

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45.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46. 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47.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48.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贫穷却没有怨恨,很难;富贵却不骄傲,倒容易做到。

49.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情。

50.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1.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聪明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虑,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52.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大家都厌恶他,一定要考察;大家都喜欢他,一定要考察。

5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54. 近者悦,远者来。

使近处的人高兴,使远处的人归附。

55.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有三种戒忌:年少的时候,血气尚未稳定,要戒女色;

到了壮年,血气旺盛刚烈,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无厌。

56.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对于朋友,要忠诚地劝告并和善地引导,实在不行就算了,不要自取其辱。

57.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做官还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学习,学习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做官。

58.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财富如果可以求得,就是手执皮鞭的事情,我也去做。如果不可以求得,还是做我应该做的事吧。

59.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庄稼出了苗而不能吐穗扬花的情况是有的;吐穗扬花而不结果实的情况也有。

60.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年迈在世,尽量不长期在外地。不得已,必须告诉父母去哪里,为什么去,什么时候回来。并安排好父母的赡养。

来源:京博国学

作者:京博国学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