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形容路远的幽默句子简短(形容路远的幽默句子)

形容路远的幽默句子简短(形容路远的幽默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一句话表达上班的距离很远,网友们神评论太有才了!

今天周一,上班路上,我愉快地刷着脉脉看大家吐槽各自的工作,然后刷到一个帖子是这么说的:

身在北京的小伙伴们,请用一句话表达上班的距离很远。

还没看评论区的时候,我内心基本是奔溃的,周一都这么苦了,楼主还来刺激我们?

没有。

然而当我看完评论区之后,我的内心:原来大家比我还苦啊哈哈哈哈哈哈。

我们跋山涉水来上班,就为了两个字:赚钱

看完网友的神评论,肚子都笑痛了哈哈哈,一起来欣赏吧,希望你周一也能有个好心情。

1、网友@蒋玉菡:

路程从25公里比例的地图上能画两厘米。

(老妹儿你地理学的太好了)

2、网友@田伯光:

上班半年,在路上打了2000局王者荣耀了。

3、网友@爱野美奈子 回复 网友@田伯光:

每个月22天工作日,半年132天,平均一天15局,单程7局,一局按平均15分钟算,你在路上花的时间是105分钟,偏差大吗?

4、网友@阮小五:

我已经一周没见过我儿子啦,出门上班,他在睡觉,下班回家,他睡着了。

(这条看着都心酸,除了上班路上时间长,我们加班时间也长啊,哭惹...)

5、网友@果郡王:

手机满格电出门,还没到公司就提示电量低了。

(老铁你该换部iPhone X了!)

6、网友@田归农:

早上7点去上班,到公司正好赶上吃午饭。

(大哥你这是旷工半天好吗???)

7、网友@贾宝玉:

上班一年再公交车上看了20本书,还是在杭州。

(我们都该向这位网友学习!)

8、网友@杨康:

每年上班的路程加起来可以绕地球3圈。

(来,有没有人给算一算)

9、网友@雷横:

公交45站。

(我服了)

10、网友@司马昭:

一个月看完甄嬛传,再一个月看完10季生活大爆炸。

(嘻嘻,发现一个剧迷)

11、网友@不戒大师:

别人上班坐地铁,我坐高铁,双城生活伤不起。

(不说了,你肯定买房了吧)

12、网友@张辽:

我网易云音乐歌单里有38首歌,去上班的路上歌单听完一遍又快到一半了。

(啊~啊~五环~你比四环多一环~)

看完了网友们的神评,是不是内心更痛了?

如果让你用一句话表达上班的距离很远(或者很近也可以),你怎么说?

推荐几篇自己写过的文章大家多多支持,莔莔走神,闲暇之余走个神儿,我给你提供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看世界的态度。

为什么你越来越辛苦,却离财务自由越来越远了?

刘强东身价622亿,利用的就是这3种资本!

学会这3个技巧,会让你的生活慢慢变好

一篇清单告诉你,一定不要和这3类人打交道

华为总裁开除北大应届生,该不该?背后缺乏的是换位思考的智慧

不怕路远,就怕志短

人生如行船,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张满信心的风帆;人生如战场,无论是安是危,都要鼓舞奋发的斗志。不怕路远,就怕志短;不怕人穷,就怕没胆。

有梦想,就不要轻言放弃,在追梦的路上,做一个坚强的人,矢志不移的前行,才会成就人生梦想。

人生之路坎坎坷坷,跌跌撞撞在所难免。但是,不论跌了多少次,你都必须坚强勇敢地站起来。任何时候,无论你面临着生命的何等困惑抑或经受着多少挫折,无论道路多艰难,希望变得如何渺茫,请你不要绝望,再试一次,坚持到底,成功终将属于勇不言败的你。

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

“绝句圣手”王昌龄:八月的塞外,寒冷像一道命令丨周末读诗

撰文 | 三书

1

寒冷是一道命令

/ /

《塞上曲》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 /

去过古长城的人,一定记得即使在八月,吹过树林的风声多么萧索。断壁残垣上斑驳的砖块,城墙内外萎黄的秋草,风过的丝丝荒寒,都在对你耳语一个词:边塞。

写这首乐府诗时,王昌龄26岁。他已在嵩山学道三年,出山后先去了并州(今山西),不久又随军赴河陇,出玉门。他的边塞诗大多写于此时。

塞上、塞下曲,出自汉代的出塞、入塞曲,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称,《塞上曲》者,乃古征戍十五曲之一也。

昌龄此诗咏征戍途中,塞外早寒在他心中悚起的慨叹。萧关在宁夏,农历八月,桑树林已空旷稀疏。寂寂古道,秋蝉的鸣唱在将夏天的记忆打捞。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这两句是诗人初到边塞,感受原始而新鲜。边塞的寒冷像一道命令,嘹亮地奏响在空气中。这是边塞的性格,每一个踏上那片土地的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接到这道命令,并立刻臣服于它。

芦草多丛生于河边沙地或盐碱滩上,夏时苍翠生机盎然,立秋即萎枯黄无力。时光中似乎有一扇门正在关闭,寒冷之神已然君临。芦草的枯黄,加强了塞外荒凉的印象。

这样的季节,这样的荒野,本不该有行人。然而他们,戍边的将士们却在行军。从古至今,他们并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或许连尘沙也感到不解,这些人类究竟在戈壁寻找什么?生命本应是对神的赞美,却刍狗般成了对战争的献祭。

昌龄此时想的还不是他自己,而是以往和未来同样走在这条路上的人,这些戍边的幽并客,有多少老死在这里,化为尘沙。领略了什么叫边塞,他又想到长安市上身骑紫骝马翩翩驰骋,恃权势、逞威风、轻性命的无赖子,那些游侠儿对什么是战争什么叫英雄真的一无所知啊。

高其佩(清)《双骏图》。

2

在临洮与鬼魂交谈

/ /

《塞下曲》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 /

汉乐府古题有《饮马长城窟行》,行军至长城,饮马于此,为寒威所慑,为旷野所愁。塞外高原上的河水,盛夏都凉得令人畏缩,入秋更加冰冷刺骨。渡过这样的河,心情更加如同赴死。边地的悲风,刀子一样刮在身上。

莽莽黄沙,残阳的余晖中,遥见一片孤城,模糊如蜃景。那是临洮,秦时筑长城,西起于此。昔日长城多少场战争,多少次轰轰烈烈,全都蒸发于旷野,被时间漠然地抹去。

所谓历史正如眼前的黄尘,往事如云朵,卷舒变幻,在天空无声飘过。真实的指证是这些白骨,它们隐现于蓬蒿中,曾被温暖的血液和肌肤包裹着,里面有一颗跳动的心。凌乱无主的白骨,或许有的犹是春闺梦里人。

一个戍边经过这里的人,不可能不恐惧,不可能不质疑,因为那些白骨瞪着你,那些白骨已预示了你。

赵孟頫《滚尘马图》。

3

以提笔结束并开始

/ /

《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 /

《从军行》是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多反映军旅辛苦生活。昌龄的组诗总共七首,系他近三年戍边亲身体验的提纯。这些诗来自现实,但不是写历史,而是比历史更普遍的人性,更纯粹的现实。

第一句“烽火城西百尺楼”,起得壮逸。或许这就是所谓盛唐气象,一种刚健的美感。想象烽火城那样的地方,想象百尺楼的方位和视野,在无边的夕照余晖中,便觉苍凉悲壮。

接着又是黄昏,又是独上,寒风扑面,越瀚海而来,一个人要如何才能抵御这铺天盖地的孤独?今天即使在青海西藏旅行,装备齐全无忧无虑,但是当天色黑下来,如果只身在旷野,你也会有动物般的恐惧,也会像飞蛾渴望扑回人间的灯火。

前二句情已不堪,接着“更吹羌笛关山月”,“更吹”有意外之感,不意而被彻底击倒。何况吹的又是别离思归的《关山月》,一语囊括万种愁情,此时真无可奈何也。末句“无那”,转至山高水远的家乡,但说金闺万里愁,则愁上加愁,更觉伤神。

《王闿运手批唐诗选》评此诗曰:高响,是绝句正格。昌龄在唐代即被誉为“绝句圣手”,四句之间,往往颇多意外,跌宕生姿。如此以提笔结篇的写法,尤为他所擅长。绝句《闺怨》前面铺叙闺妇凝妆登楼,第三句“忽见陌头杨柳色”转得心跳,结句“悔教夫婿觅封侯”,也是提笔,以另一个开始来结束,吊人胃口而意味无穷。

这种笔法颇似《易经》六十四卦的“未济”。“既济”是倒数第二卦,并不是结束,最后一卦是“未济”,即结束只是另一个开始,物不可穷,事不可尽。

李迪《雪树寒禽图》。(局部)

4

高高秋月照长城

/ /

《从军行·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 /

第二首是第一首的变调。第一首先是景令人愁,然后延及伤心事;这一首则先已伤心,而后扩至即景。

“琵琶起舞换新声”,起句之前,音乐已奏了一会儿了,人也已愁了半天。置酒作乐,为了排遣边愁,而琵琶起舞,而换新声。新声就是当时最流行的曲调,本应很好听的,但第二句却说“总是关山旧别情”。不管怎么换,听来听去都让人心烦,听到的总是关山旧别情。

“总是”的原因,一在于乐器本身。羌笛、琵琶、胡琴,这些西部乐器的发声,本身就有异域色彩,令人听了更添天涯漂泊的心酸。二在于听者本人,也不怪乐器,也不怪歌舞,而是自己思家的愁苦太重,无论什么娱乐也无法消释的。

边愁越撩越乱,所以第三句以总结的语气说,“撩乱边愁听不尽”,乐舞都废,干脆撇在一边。心情和诗笔都有山穷水尽之感。

末句怎么才能柳暗花明而无一村呢?“高高秋月照长城”,这个意象简直不能再好了。高高秋月,如镜高悬,静静俯瞰着关山。象征着人类历史和战争的长城,在清冷的月光下愈显悲哀。如果我们的心贴得再近点,或许就能被那月光抚摸,就能听见死亡的宁静。明月高悬,映照千年岁月,似乎在问:难道死亡也不能教育一个人?

音乐声声渐远,昌龄遂飘零到自身之外,走向旷野,成为长城,成为秋月,成为茫茫黑夜。最后这句顶一万句,不言愁而写尽了愁,且不只是愁,个人的,历史的,人类的,宇宙的,全部纳入这一个意象之中。

马远《踏歌图》。

5

魂伤古战场

/ /

《从军行·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 /

也是秋天,关城榆叶疏黄,人世开始瑟瑟作响。日暮时分,如云的沙漠,更是无边的荒凉。此时途经古战场,寒月照着白骨,十分阴森恐怖。

战死饿死冻死的无数将士,暴尸大漠,未能入土,作了无主的野鬼,随风东西。杜甫亲眼见过这样的景象,他在《北征》诗中说:“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将士横尸疆场不得安葬的事,古来犹然,在可以作为史料的《兵车行》一诗的最后,杜甫还写道:“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为国捐躯的将士们,应该被正式埋葬,应该被祭祀,应该被献上《楚辞·国殇》的安魂曲。然而,或许因为战败,也许因为路远,或许因为这那,理由总归有的。

暴尸荒野的士兵们,或许并没有“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的伟大,他们不过是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是某人的儿子某人的丈夫某人的父亲。他们和正在看自己白骨的将士们一样,而将士们看到这么多白骨,就是看到自己的死亡,怎能不害怕不痛哭?

八大山人《孤禽图》。

6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 /

《从军行·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 /

写玉门关一带的客观环境,应推王之涣的《凉州词》为最好,“一片孤城万仞山”,一笔画出塞外的荒凉冷寂。

昌龄此诗焦点在于烽火,“玉门山障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固然由此可见唐朝在边防设置的堡垒之多,但亦同时可见守边之难之久,可见投入的兵力之庞大。

在那样的重山叠岭,戍边的士兵要燃起烽火,才能被看见,不,是被知道那里有人。这烽火倒不像警报,而是他们彼此存在的一种陪伴。偶尔一马匹驰过,飘忽一闪,失踪不见,余下的一点点蹄音很快消散。

快马踏过之后,吃人的寂静又围上来。

《从军行》七首,第四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向来为今人作为豪迈自信或渴望建功立业的盛唐气象所称道。然而从语气上稍加辨别,即知为悲壮语,清代诗人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曰:“不破楼兰终不还”句,作豪语看亦可,然作归期无日看,倍有意味。

近代学者刘永济在《唐人绝句精华》更加断称:“写思归之情而曰‘不破楼兰终不还’,用一‘终’字而使人读之凄然。盖‘终不还’者,终不得还也,连上句金甲着穿观之,久戍之苦益明,如以为思破敌立功而归,则非诗人之本意矣。”

赴西北边塞近三年之后,28岁的王昌龄回到长安,隐居于京兆蓝田县石门谷。翌年进士及第,登上仕途,而后在现实的风浪中反复沉浮,谪赴岭南,再贬龙标。59岁时,昌龄告老还乡,途经亳州,竟无端地被默默无闻的刺史闾丘晓所杀。一代诗才,意外死于小人之手,天乎?命乎?哀哉!

作者|三书

编辑|张进;张婷

校对|李项玲

来源:新京报

“勤往地里跑跑,梨树长得更好”(帮扶县驻村手记)

来源:人民日报

河北滦平西沟满族乡槐树村坚持发展有机梨产业——

“勤往地里跑跑,梨树长得更好”(帮扶县驻村手记)

从金山岭往北走,越过河北省滦平县县城,再走国道、穿乡道,在山间行进,会发现林子越来越密。走一个半小时车程,燕山深处的滦平县西沟满族乡出现在眼前。这个乡有9个建制村,星星点点,点缀在滦河两岸。其中,槐树村的有机梨产业叫得响。这段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天忠再熟悉不过。从2009年开始,每逢梨园管理的关键时刻,李天忠就会来到村里,与干部、村民一起,琢磨梨的事儿……

槐树村由两个自然村组成,滦河穿村而过,东边的自然村叫七道河村,西边的叫八道河村。村里山多地少,河岸边、村落旁,山间谷地和缓坡地上,种着800多亩玉米。村民们都说,看着满山玉米,心里踏实得很。

如果再把视线往上拉,更高的山上是成片的梨园。槐树村党支部副书记、槐香农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树说:“槐树村160多户人家中80多户有梨园,总规模800多亩。”果子种类那么多,为何种梨?张树介绍,槐树村的山地属于黄沙土地,昼夜温差大,有助于梨的生长。

选树、种树不易,梨园也不好管。张树说:“前些年,树种下也长起来了,但我们没经验、缺技术,人力也不够,种了管不好。梨树跟玉米种在一起,梨园的收成不行。”

有树却没有结出好果子,梨树管护、技术培训要跟上。乡干部挺着急,到中国农业大学找专家咨询,还帮着村民一起拉枝、修剪。后来,乡里成立合作社,由槐树村的党员和村干部带头,解决种植技术难题、产量稳定和销售渠道问题。种什么品种、剪枝怎么剪、疏花疏果有哪些注意事项?合作社带着村民们一条条梳理,还经常邀请专家到梨园现场培训。

“之前树底下的草要全部剪掉,经专家指导改变了方法,现在定期剪草,留一定高度,既能避免草与树‘抢营养’,又能保持土壤湿度。”村民高翔说。经过多年培训和实践,槐树村已有20位梨树种植方面的“土专家”,张树、高翔都评上了高级技师。槐树村还给梨申请有机认证,注册滦熙有机梨商标。水分多、甜度高、品种多样,滦熙有机梨出名了!

梨园多在山上,前些年村民上山的路不算远,但并不好走。近年来,八道河村上山的水泥路修得更平顺了;七道河村通往梨园的路更是修成了柏油路。正值梨树挂果的时候,村民焦成正一大早便开着三轮车往山上走……75岁的他有4亩多梨园,这段时间基本上天天跟老伴儿一起泡在梨园。大多数村民家里都配上了电动三轮车,上山方便省力。农忙时候,搭个棚子,摆张床,焦成正中午就在梨园休息。他说:“我们种有机梨,勤往地里跑跑,梨树长得更好。”

槐树村的梨园主要集中在3座小山上,一条长6公里、宽3.5米的环山路,连接着梨园,成了3景区,涵盖了花溪梨园的主要道路。“七成以上的梨是游客采摘购买,赶上产量多的时候,村里一天要停近百辆车。”槐树村党支部书记刘银海说。今年,槐树村在县、乡和本地企业家支持下,改造闲置民房,发展了集农事体验、特色餐饮、休闲团建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民宿。“村里之前也有农家乐,但是较为分散、服务品质不够。我们现已改造完成三处民房小院,举办了乡村音乐节,运营一段时间再扩大规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户收入。”西沟满族乡乡长李颖说。

因为好山好水,村民种出了好梨。但梨园地理位置偏远,物流成本较高,限制了梨的销售渠道,加大了电商助农的难度。“下一步要加强农村流通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产、供、运、销全链条服务。”滦平县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说。

20多年来,村民熟悉了梨树,梨树也“熟悉”了这片土、这座山、这些人。目前,倒春寒、雹灾等气象灾害,劳动力不足、集约化不够等现实情况,都影响着梨产业进一步发展。李天忠建议:“逐步推动规模化经营,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调动懂技术、会管理、爱农业的种植大户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梨园管护质量。”

西沟满族乡党委书记苏金鹏说:“我们要凝聚村民、技术人员、干部的合力,逐步增强梨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在发展好生态农业的基础上,探索农旅融合,把乡村振兴的每一步都走稳走实,让土特产给群众带来实惠。”

(本报记者 季健明 人民网记者 黄津晓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