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形容奶奶的手的句子有哪些(形容奶奶的手的句子)

形容奶奶的手的句子有哪些(形容奶奶的手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年近40岁的武汉老嫂子的手,一看就知道,用了这么多手套

刚刚做完家务,休息时突然想到有些人称赞我的手很好看,于是拍了几张给大家看看。

这是一位年近40岁的武汉老嫂子的手,虽然有斑点,但我也不喜欢留指甲或美甲。这是一双劳动人民妇女的手,一看就知道。我的手在秋冬季节容易干裂起皮,所以我必须戴上手套做事。这双手套用了很长时间,图案已经磨损了,背面也已经变黑了,但我还是舍不得扔掉,因为它很实用。

让我再给大家看一张新的照片。这双手套原来是乳白色的,但被我用成了蜡黄色,证明它真的很耐用。这双手套是我从叔叔那里拿回来的,原本是专门用来洗衣服的,有时候我也会戴着它和奶奶一起搓衣服。最后一次和奶奶一起洗衣服时,我戴着这双手套,但现在已经不需要了。我把它拿回来留着,这双手套的长度就到这里。

有人说戴手套会影响做事效率,但我不觉得这是习惯问题。如果不戴手套,我会不习惯,因为我要保护我的手。我经常接触洗衣粉、洗衣液、消毒液和84消毒液,所以我必须保护我的手。在冬天,干裂的手会很疼。

手是女人的第二张脸,所以我很注重手部护理。有人说我的手不像是逛街晒黑的,因为我的手比较白。在镜头里,手机的自动美颜功能非常强大,但我戴着手套做事情主要是为了保护我的手。秋冬季节,干裂的手会流血。

我用了很多种家务手套,包括薄的、厚的、长的、短的、有弹性的和没有弹性的。这些手套都很耐用,但有些会出现沙眼或破洞,有些甚至会断裂。丁晴手套虽然贵一些,但质量更好。

今天和大家分享了这么多,如果需要购买手套,请理性消费。

许晴是不老女神!奶奶的年纪手放嘴里撒娇卖萌,骨子里透着少女心

真正爱美的女人,对于自身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就算没有特别出众的长相跟身材条件,也会再穿衣打扮和身姿体态上,去碾压其他的同龄人。特别是对于很多大龄女性来说,出现衰老痕迹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我们不应该感到焦虑,而是要学会展现出最迷人的一面。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追求精致的,从发型、妆容到穿搭,可以说是一个不落。

会打扮的人固然会更有优势一些,但除了会打扮可不行,你的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就像现在未婚未育的许晴一样,她的状态就依旧犹如少女。许晴真的算是典型的“冻龄女神”,50多岁的她看上去一点都不显老,明明已经到了奶奶辈的年纪,可是和好友一同聚会的时候,还将手放在嘴巴里面撒娇卖萌,真是将少女心刻在了骨子里。

穿衣小知识:极简风的穿衣打扮

优点:不容易出错,简约但高级

相信很多人都特别羡慕许晴的状态,毕竟对于大多数中年女性来讲,想要在50岁还依旧少女感十足,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虽然没有许晴的状态,但是大家可以学习一下她的穿衣打扮,许晴从来不会刻意扮嫩,像这种极简风的穿搭反而是她的最爱;配色干净清爽+剪裁线条流畅,穿在身上自然不会出错,甚至还可以提升好气质。

穿衣小知识:高质感的服装面料

优点:提升档次,上身体验感好

面料材质的选择,也是很值得大家去关注的,每一件单品的挑选,其实都决定了造型的档次。像一些质感比较高的衣服,穿在身上不仅体验感很好,而且还能够提升造型的档次,比如弹性很好的羊绒面料,用于贴身单品当中就非常舒适亲肤。质感高的面料都有同一个特征,那就是足够细腻触感顺滑,而且也不容易起球褶皱,不管穿多久都跟新的一样。

穿衣小知识:符合身材条件的服装款式

优点:轻松穿出好身材,勾勒身形线条

中年女性挑选衣服,其实最关注的就是服装版型的问题,如果衣服的版型没有选对,就很容易暴露身材上的短板。许晴虽然已经50多岁了,身材却依旧很苗条,而且身形线条也特别匀称。就算是一件很基础的针织衫,只要版型合身也能穿出好身材;众所周知,针织衫的面料是非常有弹性的,就算款式修身,也能够隐藏住赘肉穿出好身材,同时还可以勾勒出身形线条一举两得。

穿衣小知识:顺色系的单品搭配

优点:协调感十足,高级又耐看

许晴的品位的确很好,跟同龄的女明星比起来,她不仅仅状态保养的非常年轻,就连穿衣打扮也十分有格调。像这种一种颜色,用到底的穿搭方式,一般的人就很难穿出高级感,但是在许晴身上,不仅可以穿出很协调的效果,而且高级又耐看;浅棕色的收腰双排扣风衣,搭配上同色调的厚底高跟鞋,穿出好身材的同时,又提高了气场。

穿衣小知识:基础色和亮色的碰撞

优点:营造平衡感,让人眼前一亮

时尚根本就不分年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去放心的尝试自己喜欢的衣服,就算到了50多岁的年纪又怎样?通过穿衣打扮忽略掉自己的年龄,就可以让你美的更加独一无二。在挑选服装配色的时候,可以尝试一下基础色和亮色的组合,比如蓝色+黑色就可以营造出平衡感。

或许漂亮可以打娘胎里就拥有,但是没有人的美丽是与生俱来的,因为美丽不仅仅形容你的外貌,还决定了个人气质、品味和姿态,真正将每刻在骨子里的女人,总不会被生活当中的琐事所约束,而是懂得将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因为爱自己才是生活更美好的前提条件。

《母亲手的颂歌》

一支母亲的手

一支勤劳的手

一支智慧的手

一支灵巧的手

一支纯洁的手

一支温暖的手

一支洁白的手

一支滋润的手

一支朝气的手

一支睿智的手

一支姥姥的手

一支奶奶的手

一支祖母的手

一支外婆的手

一支大爱的手

一支坚强的手

一支正气的手

一支神奇的手

一支魔力的手

一支包容的手

一支老茧的手

一支养育的手

一支辛苦的手

是这支伟大的手

养育了千秋万代!

养育了整个星球!

岁月如歌——记杭州亚运火炬手“摇滚奶奶”董四教

新华社杭州9月11日电 题:岁月如歌——记杭州亚运火炬手“摇滚奶奶”董四教

新华社记者郑梦雨

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到将满80岁的董四教手中。作为11日火炬传递绍兴站活动的第71棒火炬手,她双手涂着亚运主题的彩色指甲,高举“薪火”从人群中小跑而过。

9月11日,火炬手厉成杰和董四教(右)在火炬传递中。新华社记者孙非 摄

与董四教相似的是,一群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退休音乐爱好者,组成了一支老年“摇滚乐队”。面对衰老和离散,他们创造了一种可能性,对抗身体和生活的失控,找到了缝合伤痛、抵抗岁月、怒放生命的方式。

学会弹奏,他们只是唱歌;注入岁月,他们开始歌唱。

《穿上我的蓝色马甲》

两天前,董四教特地为火炬传递做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次美甲,上面画着吉他、亚运符号,还有和朋友们坚持做的公益“蓝马甲”。为了迎接亚运,她和乐队成员把原创歌曲《蓝马甲之歌》改编成了亚运版《穿上我的蓝色马甲》,用歌声唱响。

“我在拥抱新的青春,在亚运传递我的心声。我正在活出我的时代,哪怕脚步会慢一点……”

晌午过后,杭州城北一间明亮的社区活动室里就会传来歌声。十几个白发老人身穿蓝色马甲,排练亚运歌曲《美丽亚细亚好大一个家》《同爱同在》,伴着弹奏十分响亮。

这支乐队中,年纪最大的主唱洪爷爷已经87岁。这些老年手风琴手、贝斯手、鼓手和吉他手,曾经是医生、老师、翻译、会计、工人、企业家……如今,音乐成了他们的共性。

队长董四教64岁时才开始学习吉他。

2007年,她在报纸上看到老年大学吉他班的招生信息。报名后,她“着了魔”一般:吉他立在床头,睡醒了就练;择菜、切菜时,誊抄的词曲谱摆在随手可见的地方;骑自行车时,脑海中的和弦忘记了,要停下车来拿出谱子看一看……

对老年人而言,学吉他并不容易。左手是和弦指法、右手是弹拨节奏,加上歌词记忆相互配合,需要加倍努力练习。手指控制力减弱,力量不足,按轻了声音不准,按重了手指像被火烧,洗菜时痛得钻心。“我们这些老人,个个比学生时读书还刻苦。”董四教说。

吉他班开班时30多人,后来只剩下4人,董四教留到了最后。2009年,她和几个老同学经常相约在西湖边的曲院风荷排练,以荷花盛开的风景为屏,这支由老年人组成的乐队,名字就叫“风荷”吉他队。

董四教说,老年人的时间过得很慢,总要找到一个团体,不论你喜欢什么。除了弹吉他,她和伙伴们每星期跳两次舞,大家一起游泳、爬山、逛西湖、交流音乐,现在有社区提供的排练室使用,没有了风雨的侵扰,“像家一样”。

作为队长的她“不愿意放弃每个队员”,有的队友乐理知识欠缺,或者经常出现小失误,她会耐心教导。当乐队排练新的歌曲,她的指令简单却严格:每个人每天听50遍。没有技巧,他们的练习靠的是重复地努力。

“我们这代人经历了许多国家大事,但亚运会开在家门口,一辈子还能碰到几回?”一位乐队成员说,“我们的演唱不完美,但我们热爱这个气氛,音乐声一响,好像可以忘记一切烦恼。”

董四教在西湖边弹唱《蓝色丝巾》,怀念故去的丈夫。受访者供图

《蓝色丝巾》

“蓝色的丝巾它不会变,变的是我柔嫩的手。蓝色的丝巾它不会丢,丢的是你那双眸……”

每当唱起这首《蓝色丝巾》,董四教就会切换成她原本的声线,好似留声机里流出的音符,颤音宛转,如泣如诉。

这是她在丈夫离世后自己创作的歌曲,那条“蓝色丝巾”就是爱人老邱送给她爱的礼物,如今已旧得泛白。

少时,董四教跟着姐姐在云南长大,1960年来到杭州,成为一名小学教师,与原杭州大学教师老邱相识,两人情投意合,相知相伴。

彼时老邱知晓女友的生日,却送不起昂贵的礼物,到丝绸市场挑了一块蓝色丝巾,董四教很喜欢。在她心中,有一位互爱互敬的伴侣就是幸福。结婚时,他们买了一台收音机,里面播放的声音成为她对音乐最初的认识。

2005年,老邱离世。年过六旬,遭遇一场无法排遣的孤独,对董四教来说是很大的打击,“成日沉浸在思念的痛苦中”。

直到吉他班招生。回忆起从前丈夫拉二胡、自己吹口琴的日子,在儿子的鼓励下,64岁的她报了名。起初想法很简单,心灵有了支点就能照常生活,她希望每年扫墓时能唱歌给天堂的他听。

想他的时候,董四教就自己抱着吉他轻轻歌唱,“就像他在身边,听得到一样”。家中的穿衣柜里,至今还珍藏着老邱送的几十块丝巾。

自从开始弹琴唱歌,董四教逐渐开朗起来,也不再刻意回避旧物。2011年,她带着这段故事上了电视,演唱完一首《因为爱情》,她声音微微发颤,对着远方说,“老邱,我在上海最好的音乐厅为你歌唱,你听到了吗?”

音乐成为董四教与往日连接的方式,也支持她继续过好眼下的日子。她说,以前唱起《蓝色丝巾》总能看到他的眼神,如今再唱起,少了很多悲伤,多了一份温和的力量。

什么样的歌声能打动人?董四教的回答是:饱含真情。

董四教与乐队在表演。

《怒放的生命》

董四教家中,窄小陈旧的木床一旁,靠近窗户位置摆放着一把木吉他。每天清晨,一天中最清醒的时刻,她起身,拿起吉他,练习和弦指法、背诵歌词。

练习时,她自己架起一台相机,《丁香花》《痴心绝对》《彩虹》《十年》……喜欢听的歌她都学着弹唱。从2010年7月拍摄第一条视频至今,200多条视频见证着她弹唱的进步,也记录下她慢慢变老的13年。

2018年,在一档电视栏目上,这些抱着乐器的老伙伴开始尝试转型——红色皮裤、皮背心、黑墨镜,音符偶尔落拍,音调里透着一股老戏或是民歌味道,一首老年摇滚版《怒放的生命》惊艳全场。

对这些老年乐迷而言,摇滚更令人释放。在摇滚音乐激昂的鼓点中,他们找回年轻时的生命力。

董四教说,青春就是有活力,有追求,有梦想。从前那些梦不到的,老了之后竟然兜兜转转实现了。

这几年里,乐队的大提琴手老胡查出了肺癌,几次化疗下来,头发快掉没了,但每次出现依然衬衫笔挺,乐队成员们陪他完成了最后一次表演。另一位79岁的主唱,因为身体不好,实在走不动路了,没法每场排练必到。

人到晚年,生老病死见得更多,行有余力,不如珍惜每次能相聚的时刻,把剩下的日子过舒坦。“活着的人要把每一天过得更有意义。”董四教说。

如今,他们在社区做志愿者,上街宣传反诈,到福利院、孤儿院公益演出……“在身体好的情况下好好活着,多做一些对别人有帮助,自己也感到开心的事情”,这是他们延展生命的方式。

“再不疯狂我们就更老啦!”音乐响起,他们在律动中怒放自己的“青春”。

来源: 新华网

奶奶,您走了,留下的谜语我该怎么猜

凝视与倾听(013)

拍摄时间:2019.08.16

拍摄时间:2019.08.16

01

生命里所有的遇见,无论有意还是无意,都是缘分。

遇见许奶奶,这份缘的结局,让我既尴尬又无奈。

她留给我一个谜语,我该怎么猜?

8月,城里的暑热天天都处在峰值的水平线上。风,吝啬得如一个守财奴,怎么也挤不出一丝一缕来。整个城市仿佛在一口大锅里炖着煮着。

那种热,只有在烈日炙烤下还得干活的人,才能体会到它的毒辣和凶狠。

中午。

岳阳市苗圃街口。

我看到了奶奶的背影。

那个背着的大号编织袋,是她身体的两倍吧。

她拿一个耙子,一步一颤,把袋子背到一个墙角。然后,取出里面的塑料泡沫板和其它破烂,堆码在墙角。

大概是走不动了,她在近处的马路牙子上坐下。那水泥地经长时间的暴晒,奶奶感觉不到烫吗?

我上前和她打招呼,劝她找个阴凉的地方休息。

她摆了摆手。说:我要守在这里,等我老头的板车来拖这些东西。

温度太高了,热死人呢,坐这里不行啊。换个地方,我扶您起来。我说。

她不停摆手。说了一句:已经死过一回了。除了死不怕,其它的,都怕。

我问:奶奶,怎么回事?

她说:去年夏天,高血压犯了,晕死在马路上,就离这里不远。老头用板车送我去的医院,人救过来了,钱也花光了。我只住了两天,就跑出来了,住不起。

花了多少?我问。

三千多,这钱是准备给媳妇的。到年底回朱河(湖北监理县),我和老头子领了一年的养老金,全给了媳妇,还是不够……

我听得一头雾水,她却哭了起来。

那是一种低沉的哽咽,听得我心里发慌。好像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引发了老人的悲伤。

我赶忙去了路旁的小店,用手机刷了100块钱塞给她。

奶奶不肯要,我硬塞在了她手里。而这时,她的哽咽变成低嚎,低嚎逐渐变成失声痛哭……

可能是长时间堵塞在老人心里的哀伤,意外地找到一个宣泄口吧。在一个陌生人目前,她想极力控制住这种情绪的爆发,但泄洪的闸门已经打开,越是努力制止,越会激起更加汹涌的波涛。

我蹲在她身边,等待老人的心情慢慢平复。我额头上的汗水不停外冒,感觉脑门热得快要炸开似的。

十几分钟都是漫长难耐。

哭声慢慢停止。

显然,这个时候是不适合去问她任何什么的。

我选择离开。

我相信她这样的身体条件只能住在附近,我也一定能找到她。

02

连续两天我在苗圃的街巷四处寻找,无果。

把照片让路边小店子的老板认,好几人见过,但就是不知道住在何处。

是病了?还是在家避暑?

这两天,我总是琢磨她的那句话:除了死不怕,其它的,都怕。

越琢磨,越想找到她。

第三天,直接去了苗圃的废品收购店,一问就有了消息。

店主:这婆婆姓许,也不知道她住哪,我有她老头的电话,帮你打,让她过来。

我问:听口音,你也是湖北监利的。我印象中怎么有这么多老人来岳阳捡破烂为生?

店主:岳阳近嘛,就隔着一条河。除了穷、都穷,还有什么理由?就说许婆婆,我见过穷的,就没见过比她还穷的。

说话间,杵着耙子的许婆婆来到眼前。

她认出了我。

我说:去您家里看看好吗?

她点点头,牵起我的手就走。

我不曾记起一生中有过这样的场景。儿时,母亲、奶奶、外婆肯定也这样牵过,但完全没了印象,哪怕一丝模糊的没有。而此时,一只老了的手,被一只更老的手牵着……

那是一只黏糊糊、脏兮兮的手啊,我愿意这样的手牵着。

我问:您就住附近吧?

奶奶说:拐弯就到。

走到拐弯处,奶奶的手松开了。此处停放一辆垃圾车,她拿起耙子在里面翻起来。翻出4个易拉罐,2个小纸盒和1个纸袋。

这大概是一种本能的条件反射吧,在她心里、眼里,除了城里人扔掉的垃圾,还会有什么?

捡完垃圾,我跟在她后面。

不远处,一排崭新的高大楼群拔地而起。楼群的北门,有好几栋本世纪初建起的标准居民住宅楼,6层,底下加一个防潮层。

奶奶租的房子,就是户主稍加改造了的防潮层。

进到屋里,奶奶的老头吴爹也在。

老头和善地打着招呼。

我们聊着,说话的是吴爹,奶奶偶尔插上几句 。

您多大年纪?

1946年出生的,老婆比我大两岁。

朱河镇人?

朱河桥市村的。

租金一个月多少?

260。水费、气费80。

电费呢?

没多少,几度电。

这么热,电风扇没买一台?

耗电,也买不起。

蚊子多吗?

不是很多,可能是我们没什么血了。

来岳阳多少年了?

20多年。

老两口一直就干这个?

除了干这个还能干啥。我只读了一年书。

奶奶插话:年轻时他还当过兵。

当了几年兵?

3年,海军地勤兵。

现在家里还有地、有房子吧?

有。

怎么说种田也比你们现在的日子要过得安生些吧?

你不了解我们家的情况。

您说说。

生了一儿一女。大的是男孩,长大后发现得了精神病,治病月月要花钱。农村哪来的现钱。

奶奶插话:是武疯子,发起疯来打人骂人,乱砸东西的那种。

治病花了家里多少钱?

说不清。反正这么多年除了穿在身上的,塞进肚子里的,全都搭进去了。

您的身体还好吧?

老胃病。硬一点的东西都吃不得,只能喝稀的。

女儿的家境呢?

多亏有她。去年她娘住院,她也花了钱。日子本来就过得紧巴巴的,我们也不想难为她。

奶奶:前几年还给老头买了一台手机。

您的手机号可以告诉我吗?

不知道,我从来没打过电话,都是别人打给我。话费付不起,也是她替我缴……

奶奶:去年我们的养老金都交给了媳妇,我是怕儿子发病,怕媳妇跑了,怕孙子没人抚养,怕老头子身子骨垮了,怕一个家随时就散了……

是啊,忧虑和恐惧如影随形,睁开眼睛,哪一个不是她怕的?

03

走廊外堆码的破烂和屋内积攒的杂物,在潮湿的空气和高温的作用下混合散发出的气味,没法形容。也只有久住其间的人才可以忍受、适应。

墙上的一副印有十字架年历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起身仔细打量。

这年历谁送的?

这要问她。吴爹指了指老伴。

对话换成了奶奶。

教会送的。

什么教会?

教。

您信教?

许婆婆点头。

入了教会?

入了20多年,来岳阳没多久。

您识字吗?

奶奶摇摇头。

谁带您入的教?

一个老姐姐,也是捡破烂的。

这个教会在哪里?

我说不清,不认字嘛。

离这里多远?

我走得慢,要走个把小时。以前每周去听一次布道,现在腿不方便,两周去一次。

布道的人讲些什么?

就是、就是……

奶奶的目光,从我的脸上抬升到发霉了的墙顶,一会儿,再移向我。

就是入了教的人就会永生,再穷再苦的人,只要终身跟随……跟随菩萨的指引,就会去天堂。

是说的耶稣吧?

喔!是、是,是耶稣。

布道的人说天堂里有些什么呢?

倒没说有什么,只说了没有苦痛,没有疾病,没有灾难,没有贫富……

这些,您信不信?

我不信就上不了天堂,要下地狱的。你知道不,我女婿也信教,可他是道士,和我信的是反的。

您怎么知道是反的?

布道的人说是反的就是反的嘛。他说我女婿是魔鬼。

您也信?

当然不信,我女婿是好人。

我想问,既然不信女婿是魔鬼,怎么会信布道人说的那个天堂。但没说出口。

我实在不忍心看到这位可怜老人的窘迫。

奶奶讲的一定是真实的。我从自己阅读里获得答案,教在传教的过程中排斥其他所有的信仰形势,表现出极端的不宽容。布道者告诉老人的,她女婿就是一个异教徒。在一个虔诚的教徒眼里,异教徒就是魔鬼的代名词。

您下次准备什么时候听布道?

明天。

我陪您一起去好吗?

好!

几点钟去?

天一亮就在,我走得慢。

没关系,我明天清早在这里等着您。

奶奶继续:我晚上难睡着,天没亮就去苗圃的菜市场垃圾箱里捡些东西,去晚了,垃圾箱就拖走了。捡完了就去听布道。也是个老头,可会讲呢,细声细语,讲的东西有的听不懂,但听着心里舒服。

我明天一定陪您去。

吴爹插话:你要陪她干嘛?你也信教?

退了休就想找个事儿打发时间。也想听听布道,开开眼界。

我听出吴爹的话变得有点生硬,担心他有什么误会,尽量把话说得柔和些。

从奶奶家出来,汗水早已湿透衣背,心里却堵了一大团棉花。

与奶奶的对话,在我心里形成的震撼,大大超过了初见她时的情景以及我已了解的这个家庭所有的不幸。

一个大字不识,被谋生压得喘不过气来,看起来完全木纳的老妇人,是如何拖着病残之身,步行一个多小时每周去听一次布道?尽管到现在她连菩萨与耶稣分不清。试想,如果没有一种精神层面的强大引力,没有給她随时都可能熄灭的心灵之火持续不断地添柴,哪会有这二十多年的坚守?如果仅仅用教会的去解释,是不是过于简单、肤浅?

04

我这夜猫子长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对每一次必须的早起,几乎都会十分的抵触。但今天例外,我太想亲自去体验一把教布道者的功力,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方法企图拯救卑微者的心灵于水火。因为我正在筹备写另一个专题《城里人的庙堂和祭祀》,我想从其中得到某种启示。

五点整,我来到奶奶的家门口。等了十来分钟不见动静。

敲门。

开门的是吴爹。

她已经去了。吴爹说。

去教会还是去菜市场?

不知道。

教会在什么地方?

具置不晓得,在巴陵公司菜市场附近吧。

我把刚才买的一大包早点递给吴爹,转身去找奶奶。

一定是去了苗圃菜市场。我来的路,是她要去的地方必经之路。怎么就没碰见?

菜市场没找到。

赶到吴爹说的地方,天已大亮。四周找遍,问了不少人,没有一个人知道附近有什么教会和教堂。

有点沮丧。

怎么不起早点呢?怨自己。

如果此地真有个教会,我肯定也能找到。但一个陌生人突然闯入,我能了解到什么?

当天下午,我再去苗圃,在菜市场见到了奶奶。

我上前打招呼。

可接下来的一幕,让我目瞪口呆。

第一句话:我老头说的,今后你别来我家了。

吴爹是不是误会了什么,我去和他解释。我说。

不用。我老头把你早晨送的东西全扔了。

猝不及防的一闷棍,打得我彻底懵圈。

您消消气,听我说……

不听!我不听!

奶奶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用纸包好的东西朝我走过来。说:这是昨天你给我的钱,还给你。

我边往后退边说:给您的钱您留着,找机会我再去和您老头解释……

我落荒而逃。

如果没猜错,是我执意要陪奶奶去教会引起了吴爹或者她本人的警觉。而老人加入的这个教会一定是难以捉摸、隐蔽性很强的地下组织。否则,老两口怎么会作出如此强烈的反应。

这完全只是自己的判断。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我无从得知。

事后,我向有关部门了解到,自上世纪八十年始,教对社会底层的渗透就已经开始。到目前为止,市官方公布的教会组织2个,活动场所90个(1984年前为零),而地下的教会到底有多少则无法统计。其发展速度之快,普及面之大永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改革开放后,基层逐步的、也完全的退出私人领域,当基层政府无暇也无力顾及“人心”问题时,教“往下扎根,向上结果”的传道法术自然就会在这看似无足轻重的阵地上大展身手……

05

疫情把时空隔断,我没有机会去向两位老人解释什么。去年年底我从北京回到岳阳,带着礼物去看望奶奶,房外的过道已打扫干净,敲门,没人应。

今年四月再次去苗圃那个废品收购点打听情况,老板告诉我:许婆婆去年走了,享福去了……

这个消息让我愕然。当面消除误会的机会永远没有了。

与奶奶这短暂的缘份,留给我的难堪、尴尬和困惑算不了什么。老人留下的谜语我也没法猜了。而我这个无神论者,也为她祈祷:在她去往的天堂里,没有苦痛和贫穷……

2022.05.19

鱼 玄 岳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