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边城经典句子以及感悟(边城中经典句子)

边城经典句子以及感悟(边城中经典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边城》里最灵动优美、富有生活气息的48句话,收藏了慢慢看

著名作家沈从文用无数情书浪漫追妻的故事一直被人津津乐道。

他前期的作品也和本人一样,由内而外散发出纯净和诗意,其中以《边城》最为典型。

1931年这部小说创作时,正值社会动荡时期,人心涣散,沈从文希望通过这一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以及少女翠翠和青年傩送之间毫无污垢的爱,告诉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们:

人间尚有纯洁自然的爱,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就算置于充满噱头、算计和物欲的当下,这般信念对迷茫的我们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宽慰。

1 人的寂寞,有时候很难用语言表达。

2 细雨依然下个不止,溪面上一片烟。

3 怕什么?一切要来的都得来,不必怕。

4 大雨冲刷了一切,大雨也冲刷不了一切。

5 一个聪明人是常常自己使自己不愉快的。

6 日头没有辜负我们,我们也切莫辜负日头。

7 他们生活虽那么同一般社会疏远,但是眼泪与欢乐,在一种爱憎得失间,揉进了这些人生活里时,也便同另外一片土地另外一些人相似,全个身心为那点爱憎所浸透,见寒作热,忘了一切。

8 有些人是可以用时间轻易抹去的,犹如尘土。

9 天是渐渐夜了。野猪山包围在紫雾中如今日黄昏景致一样。天上剩一些起花的红云,送太阳回地下,太阳告别了。到这时打柴人都应归家,看牛羊人应当送牛羊归栏,一天已完了。过着平静日子的人,在生命上翻过一页,也不必问第二页上面所载的是些什么,他们这时应当从山上,或从水边,或从田坝,回到家中吃饭时候了。

10 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

11 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方配活到这块土地上。

12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13 不用什么心事,心事在人生活中,也就留不住了。

14 门前已成为一个水沟,一股水便从塔后哗哗的流来,从前面悬崖直堕而下。并且各处都是那么一种临时的水道。屋旁菜园地已为山水冲乱了,菜秧皆掩在粗砂泥里了。再走过前面去看看溪里,才知道溪中也涨了大水,已漫过了码头,水脚快到茶缸边了。下到码头去的那条路,正同一条小河一样,哗哗的泄着黄泥水。过渡的那一条横溪牵定的缆绳,也被水淹没了,泊在崖下的渡船,已不见了。

15 我要一个爷爷欢喜,你也欢喜的人来接收这只渡船。

16 每一只船总要有一个码头,每一只雀儿得有一个巢。

17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总是与众不同。

18 雨后放晴的天气,日头炙到人肩上背上已有了点儿力量。

19 他们生活虽那么同一般社会疏远,但是眼泪与欢乐,在一种爱憎得失间,揉进了这些人生活里时,也便同另外一片土地另外一些年轻生命相似,全个身心为那点爱憎所浸透,见寒作热,忘了一切。若有多少不同处,不过是这些人更真切一点,也更近于糊涂一点罢了。

20 洗净尘埃的田园中,爱是透明的,连惆怅也有了淡淡的暖人的情味。

21 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时运桐油青盐,染色的棓子。

22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

23 一切都是那么静寂,所有人的日子都在这种不可形容的单纯寂寞里过去。

24 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

25 水是各处可流的,火是各处可烧的,月亮是各处可照的,爱情是各处可到的。

26 一个人记得事情太多真不幸,知道事情太多也不幸,体会到太多事情也不幸。

27 这并不是人的罪过。诗人们会在一件小事上写出整本整部的诗,雕刻家在一块石头上雕得出骨血如生的人像,画家一撇儿绿,一撇儿红,一撇儿灰,画得出一幅一幅带有魔力的彩画,谁不是为了惦着一个微笑的影子,或是一个皱眉的记号,方弄出那么些古怪成绩?翠翠不能用文字,不能用石头,不能用颜色把那点心头上的爱憎移到别一件东西上去,却只让她的心,在一切顶荒唐事情上驰骋。她从这分稳秘里,常常得到又惊又喜的兴奋。一点儿不可知的未来,摇撼她的情感极厉害,她无从完全把那种痴处不让祖父知道。

28 我尚不知道我应得座碾坊,还是应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许只许我撑个渡船。

29 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

30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31 日子平平的过了一个月,一切人心上的病痛,似乎皆在那份长长的白日下医治好了。

32 车是车路,马是马路,各有走法,大老走的是车路,应当由大老爹爹作主,请了媒人来正正经经同我说。走的是马路,应当自己作主,站在渡口对溪高崖上,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

33 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34 一分安静增加了人对于“人事”的思索力,增加了梦,在这小城中生存的,各人也一定皆各在分定一份日子里,怀了对于人事爱憎必然的期待。

35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36 照规矩,一到家里就会嗅到锅中所焖瓜菜的味道,且可见到翠翠安排晚饭在灯光下跑来跑去的影子。

37 人事就是这样子,自己造囚笼,关着自己。自己也做上帝,自己来崇拜。生存真是一种可怜的事情。

38 两人仍然划船过日子,一切依旧,惟对于生活,却仿佛什么地方有了个看不见的缺口,始终无法填补起来。

39 你脸白心好的女人,在梦中也莫忘记带一把花,因为这世界,也有做梦的男子。无端梦在一处时你可以把花给他。

40 黄昏时天气十分郁闷,溪面各处飞着红蜻蜓。天上已起了云,热风把两山竹篁吹得声音极大,看样子到晚上必落大雨。

41 大老何尝不想在车路上失败时走马路;但他一听到二老的坦白陈述后,他就知道马路只二老有分,自己的事不能提了。

42 时候变了,一切也自然不同了,皇帝已不再坐江山,平常人还消说!杨马兵想起自己年青作马夫时,牵了马匹到碧溪岨来对翠翠母亲唱歌,翠翠母亲不理会,到如今这自己却成为这孤雏的唯一靠山唯一信托人,不由得不苦笑。

43 要自己作主,站到对溪高崖竹林里为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是马路——你若欢喜走马路,我相信人家会为你在日头下唱热情的歌,在月光下唱温柔的歌,一直唱到吐血喉咙烂!

44 秋天来溪水清个透亮,活活地流,许多小虾子脚攀着一根草,在浅水里游荡,有时又躬着个身子一弹,远远地弹去,好像很快乐。

45 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

46 翠翠每天皆到白塔下背太阳的一面去午睡,高处既极凉快,两山竹篁里叫得使人发松的竹雀和其它鸟类又如此之多,致使她在睡梦里尽为山鸟歌声所浮着,做的梦也便常是顶荒唐的梦。

47 到了冬天,那个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扶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48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边城》:我是对一切无信仰的人,我只信仰生命

文/牧心

图/网络

提到《边城》这部小说,我们并不陌生。它是当代著名文学家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 完成于1934年初。小说讲述了一个唯美的湘西小镇的悲剧故事:渡船的老人与孙女翠翠相依为命,镇上家境优渥的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都看上了翠翠。按照当地的习俗,两个男子需要进行决斗,获胜者才可以娶翠翠为妻。但兄弟情深,老大不愿意这样做,一个人默默退出,却在一次出海中出了意外,不幸去世。弟弟因为心中有梗,离家出走。翠翠的爷爷在一场大雨中忧思过度,也永远地离开了。只留下翠翠一人独守。

小说中出现的人物,个个善良、淳朴、浑厚、豁达,但依然避免不了这个悲惨的结局。

就像沈从文在小说中说的那样:

“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

这部小说只有短短的十几万字,却浓缩了沈从文的生命美学与淳朴理想。

有评论家说到:

《边城》浓缩了沈从文的文学理想、生活境遇和诗性体验,描绘出一幅悲剧和死亡不期而遇的生命图景。《边城》描述的不仅是一段尚未展开的爱情,更是在美和险恶的反差中对生命存在的思索,爱情的浮光掠影最终指归的是沈从文对生命偶然性的感悟。

今天,我们就随着这部被称作“湘西田园牧歌”的《边城》,来感受一下沈从文的生命意识观。

01 生命意识的源头,是自然的纯美与人性的本真

《边城》的开头就描述了湘西茶峒自然景色之美。

“小溪宽约廿丈,河床为大片石头组成。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 ,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 数。”“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皆如浮在空气 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 迫人眼目。”

读起来就好像湘西美丽的画面跃然纸上,让我们沉醉其中。在沈从文的笔下,湘西世界的单纯率真,自由淳朴,以及具有地域乡土风貌的自然景色,就是他生命意识的最直接的表达。

沈从文曾说:

“我不信一切,唯将生命贴近土地,与自然相邻,亦如自然一部分的,生命单纯庄严处,有时竟不可仿佛。至于相信一切的,到末了却将俨然得到一切,未必然失去了用为认识一切的那个自己。”

在《边城》中,这种对自然美的描写,让我们不禁有世外桃源的感受。这种对于原始自然环境的描写,展现了最纯洁自然的生命绿色。这也是贯穿他作品的一种生命意识。

而在这种没有污染、没有变异的自然之下,人性的和谐本真之美,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老船夫淳朴善良,忠于职守,五十多年来风雨无阻为路人摇船渡河,有客人感到不好意思,想付钱给他,却被他拒绝;实在拒绝不了的,就将这钱买成茶叶,供路人饮用;船总顺顺虽然是个富人,却丝毫没有富人的架子,而是慷慨帮助有需要的人,不求回报;顺顺的两个儿子人品更是在小镇上有口皆碑,即使同时爱上翠翠,也没有发生不快,而是相约公平竞争,甚至最后老大天宝为了成全弟弟,自己退出;还有最后帮助翠翠料理爷爷后事的邻居,叔伯……

《边城》从头至尾,到处充盈着人性的善良、淳朴和憨厚,让人感到生命的本质,就是爱和美。

《从沈从文作品观其独特的生命美学观》中这样写到:

美即生命,因有爱而表现出的美丽,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也是 人与人之间的人性美。因为有了爱,生命更美,因为有了美, 才让生命更加鲜活,更有意义,更让人生有了不断追求的动 力。沈从文创作的湘西小说作品 , 既是生命的赞歌 , 也是 对追求生命自由的人性反思。

因此,美丽的大自然与淳朴的人性,就是沈从文生命意识的源头。

02 生命意识的产生,是民族、地域与文化的影响

沈从文作品中这种对自然与人性之美的推崇,并不是毫无来由的。

沈从文1902年出生于湘西的一个苗族家庭,湘西的社会变迁、文化脉络、地域文化以及少数民族的血统,对于他的“生命意识”的产生和形成,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在《边城》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两兄弟为代表的的苗族男性,粗犷与豪放,不拘小节,义气凛然,而以翠翠为代表的苗族的女性,则蕙质兰心,柔情娇美。

除了典型的苗族男男女女,小说中还不止一次提到过几个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仪式,以及通过唱歌来进行表白、祭祖、结婚、悼唁,还有吊脚楼,吃茶宴,节日赛会……在《边城》这部只有十几万字的小说中,到处都体现着浓浓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

因此,与其说《边城》是一部描写爱情的小说,不如说是一部全方位表现苗族这个少数民族文化的作品。

但在这种民族文化之下,却是沈从文的另外一层隐忧:即对于苗、汉文化冲突的思考隐忧。

沈从文曾在《湘西·题记》表达对于湘西苗族经济和文化衰落与不争气的不满。他说到:

“湘西到今日,生产、建设、教育、文化在比较之下,事事都显得落后,一般议论认为是‘地痔民贫,,这实在是一句错误的老话。老一辈可以藉着解嘲,年轻人决不宜用之卸责,二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必需认识清楚:这是湘西人负气与自弃的结果!负气与自弃本来是两件事,前者出于山民的强悍本性,后者出于缺少知识养成的习惯;两种弱点合二为一,于是产生一种极顽固的拒他性。……负气与自弃使湘西地方被称为苗蛮匪区”。

他的担心不无道理。创作《边城》的时期,正是社会时局混乱的时期。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沈从文是湘西苗族文化的守望者,充满了困惑,但也试图通过自己的文字,来表达和挽救正在失落的民族文化。

03 生命意识的觉醒,是在“意义危机”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追求

其实有关“生命”的话题总是太过宏大,也太过缥缈虚无,所以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能很好地定义生命是什么,也无法确切地给出“生命价值”的含义。

但这并不代表追求生命价值就没有意义。

法国著名作家罗兰当时在考量生命的价值时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都变成黑夜。

恰好沈从文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也一直坚持并积极践行着关于“爱”的生命哲学。“爱”在他的笔下,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边城》中,

祖父与翠翠的“祖孙之爱”天宝与摊送的兄弟之爱吊楼女子与水手的男女之爱邻里之间的互助之爱,翠翠和二兄弟之间,并没有结果的悲剧之爱……

尽管有的爱没有结果,但“爱”却构成了沈从文生命意识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除了爱,还有他对于生命的信仰。

他曾说:

“我是对一切无信仰的人,却只信仰"生命"。

这句话,可以说是沈从文生命意识的最简洁却又最完美的表达。

沈从文把生命看作自己的信仰,把生命奉为一团燃烧着的灯火,照亮生命,关怀与呵护生命。

他以纯净的笔谱写爱情的美妙,叙写着人间永恒的真爱,尤其是对一个民族的博爱精神。湘西人性淳厚朴实,风俗古朴纯洁,爱在这样爽朗明快的情调下,在众多淳朴美好的人物身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彰显。——雷雨

他的笔下,永恒的爱和永恒的生命,就是他存在的价值,也是每一个鲜活的人物身上,应当存在的价值。

04 写在最后:是缅怀,更是点醒

有评论家这样评价沈从文:“自觉从生命视角认识和解释人生,以感悟方式执着而痛苦地探寻生命意义与价值的,在现代中国作家中莫过于沈从文”。

“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在边城澈纯明净的风俗画卷中,沈从文把自己对生命和价值的追崇,投射在一片爱与美的世界里。

这种对于湘西世界的本真的描绘,一方面为了缅怀,缅怀逝去的美好淳朴的时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点醒。点醒我们,不要在金钱和物欲的影响下,一味地自私虚伪,腐化堕落。也点醒现代的都市人,不要忘记回归自然,不要被物质生活的丰富所绑架,更不要丧失我们的理智和童心。

当我们在污浊不清的现实世界中迷失的时候,不妨去读一读《边城》,去感受原始自然生态的美好,去追忆过往时光中,那些留给我们的人性的本真。

这是沈从文的生命价值追求,希望也能点亮更多人,对于爱和美的价值追求。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我是牧心,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