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诗经里面描写爱情句子大全(诗经里面描写爱情句子)

诗经里面描写爱情句子大全(诗经里面描写爱情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诗经》中一首爱情诗,写出男女的情热和含羞,让人读后不禁脸红

《诗经·召南·野有死麕》是一首反映先秦时期,南方地区婚俗的民歌。因为这首诗歌在描述男女具体交往过程时,涉及了看似“敏感”的细节。

后人对诗中的“诱”、“脱脱”、“帨”等字眼,及“无使尨也吠”的解读存在较大的分歧。因此以南宋王柏、朱熹为代表的一批学究,斥其为“淫诗”。

南宋王质在《诗总闻》中反驳说:“或以怀春为淫,诱为诡;若尔,安得为吉士。”大意是说,如果怀春算,挑逗算违反道德,两者都要被禁止。那么诗中的男人是如何生出来的呢?

其实《诗经》问世二千多年来,当中对诗篇的解读一直存在争议。包括《野有死麕》、《静女》、《狡童》在内的二、三十首诗歌,都被朱熹、王柏等人认为是“淫诗”。

奈何孔子早就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因此无论后世道学先生怎么诋毁,都无法将其自《诗经》中删除。何况《诗经·召南·野有死麕》的内容,未必真的涉“淫”。

《诗经·召南·野有死麕》赏析

《诗经·召南·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白话意译:

我在野外猎获了一只小鹿,用白茅草小心地包裹着。遇见怀春的少女,就把它当作礼物。密林中生满了灌木,原野中有一头小鹿。

它的身体被白茅包裹着,只为了奉献给那个,容颜如玉的女人。缓缓解开红头绳,重梳新发做新人,别动我的佩巾。也别惹得狗叫,耽误了吉时。

这首诗解读最大的争议,就在于对“帨”字的理解。在主流解释中,这个字的含义是指古代妇女腹前的遮挡物。比如陈俊英先生版的解释中,“帨”字就被直接理解为“围裙”。

那么,诗中“吉士”这个“舒而脱脱”的动作,就直接成了动手去脱女方的围裙。一些人因此联想到:在上古时期,我们先民们没有衣服穿,大家通常只是在腰间围一个虎皮裙或鹿皮裙。

在这种情况下,脱围裙的动作,就等于是脱衣服,所以这首诗看起来就会非常地“龌龊”。然而,先秦的人民早就会养蚕织布了,所以他们是有衣衫穿的。

后来,一些学者的考证指出,其实这个“帨”字,不是指“围裙”或者“蔽膝”之类,而是女子腹前的遮挡物,而是一种象征已婚标志的“佩巾”。

根据古代一些文献记载,“蔽膝”和“围裙”,通常会被写作“巾”、“大巾”或者“襜”。《周礼·士昏礼》中,还曾经提到一种“结帨”仪式。

就是女子在将要嫁人的时候,母亲会授给她一个“佩巾”。等她到夫家以后,用来做清洁,是持家的象征。

另外,《礼记》中还提到先秦少女订婚之时会“结缨”,也就是用红绳扎头发。到了洞房花烛夜,由丈夫亲手拆开,类似后来的“红盖头”。

事实上,女子出嫁“结帨”是古代的一种婚姻习俗。至于“舒而脱脱”中“脱”的对象,则有可能就是“缨”。后者是后世婚礼当中,女子盖红盖头的起源。

诗歌最后有一句提到了“不要让狗叫”,过往一直都被理解为二人在私会,因此严防狗叫,以免被人发现。

比如现在有一个教授就认为:女主人公怕狗叫,证明在她所处的时代是有礼法的。然后,写她叫男方严防狗叫,说明她因为心里怀春,为了去私会,就要违背礼法。

但是现在看来,“私会”这一说未必能够成立。古人忌讳猫狗入夜的叫声,认为它是很不吉利的事情。东汉儒学家郑玄曾经在《郑志》中说过:“正行婚礼,不得有狗吠。”

最后,关于诗的开篇提到的死鹿,也是《礼记》“纳征”礼中的重要道具“鹿皮”的来源。白茅则是在古代是供祭祀时,使用来“缩酒”的重要道具。

如此看来,《诗经·召南·野有死麕》并不是一首简单描写男女情感的作品,它甚至都不是描写普通的平民男女爱情的诗。

以这首诗中“聘礼”(白茅包裹的死鹿)的标准,以及文末女方“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的要求来看,诗歌描述的是一场“士昏礼”。

“吉士”一词在先秦的用语中,本来就是先秦低级贵族——“士”的一种称谓。可见,《诗经·召南·野有死麕》记录的是先秦低级贵族的婚恋过程。

诗中一些仪礼,比如婚礼中的“纳征”,在后代被改成了送鹅。“帨”,盖红头巾,后来被传承二千多年,成了古代重要的婚仪。

以上,只是关于《诗经·召南·野有死麕》众多解释的一种。除此之外,如今有更多的人都认为:这首诗其实只是先秦时期一首反映男女爱情的民歌。

如果不知道“鹿皮”的意思,以及“白茅”在祭祀中的重要作用,也不知道“吉士”原来是指古代最低级的贵族士,那么就很容易把这首诗当成二千多年前的“山歌教”。

听过云贵地区“山歌”的人都知道,这类起源民间的歌曲,内容总是异常地直白、大胆,甚至也都不避“荤段子”。

照道理而言,《诗经·国风》是周朝官员到民间“采风”记录下来的歌曲。当时识字的百姓不多,由他们编写出来的“民歌”,是不可能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的。

所以有一些“淫诗”样的“荤段子”,根本不稀奇。《诗经·召南·野有死麕》正是“国风”诗篇中的一首,司马迁对《国风》的评价是:“好色而不淫。”

由此可见,它写的东西都是明摆着的,内容确实与男女之事相关。但是关于本文提到的这首诗,它的创作主旨,二千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

这主要是因为,诗中描写的内容,的确涉及了周代低级贵族婚仪。从种种迹象看来,《诗经·召南·野有死麕》的作者不像是先秦的普通老百姓。

由于“鹿”在古代又有“逐鹿中原”、“问鼎天下”的意象,同时,“白茅”事关国家重大祭祀。在春秋时期,甚至还成了齐、楚两国战争的“导火索”。

所以也有人认为,这首诗写的是求贤者请隐者出山的过程。诗中的“吉士”就是“求贤者”,他可能是国家君主或者别的贵族,而“少女”自然是“山中隐者”。

清代方玉润认为,诗中“舒而脱脱兮”以下几句的意思是:有求贤者想找隐逸者出山,于是用白茅包裹着死鹿来诱惑他。

隐逸者对旁人说:是他要来勾引我出山,我还能怎么样呢?我只能请他有事慢慢说,别动手抢,小心惊动了我的邻居,然后我就悄悄溜走了。

结语

难怪孔夫子会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上古民间诗歌不知几何,孔子为何只说剩下这三百首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不管《诗经·召南·野有死麕》这首诗,是否具体描述了一场男女私会的过程,还是写的是一个“隐者拒召”的故事,都是值得永久地被记录下来。

因为这首诗中包含的,关于“死鹿”、“白茅”和“士昏礼”等文化元素,都值得被当成历史。而那些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口咬定《诗经·召南·野有死麕》是“淫诗”的人,才真是枉读圣贤书。

《诗经》中的绝美爱情:短短一句表白,道出世间最美的相思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国风·卫风·伯兮》

公元前某年,卫国。

一个女人懒懒地走出房来,在门口徘徊不定。如果仔细打量,会发现她还相当年轻,面容姣好,眉宇间隐隐透出一丝别致的柔情。可是从远看去,与其说她是个姑娘,可能更像是个饱经沧桑的中年妇人——她着一身粗布衣衫,体态羸弱;相衬之下,一头乱发正像无人修理的灌木丛,竟成了全身上下最显眼的标志。

天上刚刚还在下雨,却很快就晴了。

她远远地眺望着什么,却苦于无果,只得无奈地回转家门,走进空荡荡的房间里去。

新婚时家人置办的物品还在家里摆得满满的,衣食住行,无所不有。可是东西还在,人却只剩下她一个,孤孤单单,等着生死未卜的丈夫回来。

想到丈夫,她的脸上不禁浮现起了骄傲的笑容。那是一个多么高大威猛的卫国汉子,顶天立地,相貌堂堂。当年迎亲之日,她见到他第一眼,便感觉只要有了他,就有了终身的指望。当然了,除了出众的相貌,他高强的武艺,在全国更是数一数二——要不然国君要对外作战,又怎么敢令他去打头阵呢。想想丈夫披坚执锐,在战场上保卫国家,她的心里满满都是自豪。

可是看着空空如也的床铺,她又叹气了。

从那一面已经破旧的铜镜里,她看得到自己日渐憔悴的面容,还有乱如蓬草的头发,苦笑了一声。丈夫是哪一日、哪一年离开的家,她已经不大记得;只记得自此以后,无论一起春游时女友如何精心打扮,过节时伙伴如何花枝招展,她却再也没有心思伸手去打开过那瓶丈夫为她买来的洗发香膏,任由小小的罐子落满灰尘。

独守空闺,纵然打扮成人见人爱的美女,又有什么意义。

她当然盼着丈夫回来,但她竟让理智战胜了情感,除了每天无尽的思念外,不过是安安静静地在家度日罢了。

她没有那个时代的女子不必要的太多文化见识,却也还是个知书识礼的妇人。她至少知道,国强才能民富,唇亡就会齿寒。丈夫前去为国效力,保卫家园,是这个家庭必要的牺牲,也是她,一个普普通通的妇道人家,能够为祖国尽下的唯一一份贡献。更何况,即便她并不这么认同,仗还是要打,丈夫还是回不来,她又有是什么办法呢。

于是,正是她在数年之前,亲手打理好远征的行囊,坚定地将丈夫送别家乡。留下的则是孤身一人,独自咀嚼心中无尽的不舍和无奈。

不知过了多少个日月。

她越来越爱呆坐着望着窗外,一坐就是一整天。看着山后的日出日落,看着天上的阴晴雨雪,她的眼中就会浮起丈夫随军出征的途中,一路翻山越岭、日晒雨淋的样子。

她觉得自己好像病了,她想丈夫得时常到头痛。听说有一种叫忘忧草的小草,种在屋子北面,便可忘忧。出去寻找这种小草的念头也曾经在她脑海中闪过,但她笑了一笑,最终也没有去。

她宁愿留着这份忧愁,任它积攒在自己的心间。忧愁就像一根纽带,将自己和远征的丈夫轻轻挽在一起;而它每重一分,两人的心仿佛就又近了一分。

相思之苦,她竟然尝出了甜美。

她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到丈夫,她甚至不知道还能不能见到他。命运无常,但她却偏就既不向命运低头,又不向命运呐喊,而是坐在窗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眺望着,品味着痛苦的深渊留给她的最后一眼甘泉。

这就是遥远的先秦,一个普通卫国女子的故事。

《诗经》为后世读者展现了一个丰富深广的上古社会,其中关乎爱情的成分也相当多样。有郎情妾意如“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有相思不得如“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有嬉笑怒骂如“将仲子兮,无踰我里”等等,无不引人入胜,惹人情思。可是,《卫风·伯兮》比起如此种种,却总觉得与之不同。

《伯兮》讲了一个少妇思念从征良人的“心路历程”。她自豪于拥有这样“才貌双全”的丈夫,而对他的出征持有非常复杂的感情:她支持丈夫前去为国效力,却因此引发无尽的思念与忧愁;但在思念忧愁的同时,她却又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这种感情,在后世的诗词中竟然出现得极少。相比之下,更为人们熟知的还是单纯的思念(“几回魂梦与君同”),分离的懊悔(“悔教夫婿觅封侯”)或者对战争残酷的怨恨(“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等等。而这种别致而真实的情感,更会让有情人们眼前一亮。

整首诗里,笔者个人最喜欢的句子是“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姑娘不是天真烂漫的小孩子,不识愁滋味——她非常清醒,明白自己的处境,也明白自己的心境。但是她不像后世的许多妇人那样,抱怨命运不公,或者抱怨丈夫无情(对于离家求功名者而言),而是默默承受了这一切。“甘心首疾”,她思念良人以致头痛,竟然为此感到“甘心”,感到心甘情愿。对家人的牵挂,对国事的关怀,融合在一句诗里,点缀出了一首千古名篇。

佛曰: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其中,这位卫国姑娘的苦是“爱别离”:她和她的恋人被一场未知结果的战争拆散,生离还是死别,只能交给命运。但她的理性,她的坚强,还有她在理性坚强背后那无数辛酸的泪水,都与那些或是“撒狗粮”,或是单相思的普通情诗大为不同。这种爱情,是融入了国家兴亡的深情,在上古时期淳朴的民歌之中,堪称绝美的奇葩。

《诗经》中一首爱情诗,写出男女的情热和含羞,让人读后不禁脸红

《诗经·召南·野有死麕》是一首反映先秦时期,南方地区婚俗的民歌。因为这首诗歌在描述男女具体交往过程时,涉及了看似“敏感”的细节。

后人对诗中的“诱”、“脱脱”、“帨”等字眼,及“无使尨也吠”的解读存在较大的分歧。因此以南宋王柏、朱熹为代表的一批学究,斥其为“淫诗”。

南宋王质在《诗总闻》中反驳说:“或以怀春为淫,诱为诡;若尔,安得为吉士。”大意是说,如果怀春算,挑逗算违反道德,两者都要被禁止。那么诗中的男人是如何生出来的呢?

其实《诗经》问世二千多年来,当中对诗篇的解读一直存在争议。包括《野有死麕》、《静女》、《狡童》在内的二、三十首诗歌,都被朱熹、王柏等人认为是“淫诗”。

奈何孔子早就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因此无论后世道学先生怎么诋毁,都无法将其自《诗经》中删除。何况《诗经·召南·野有死麕》的内容,未必真的涉“淫”。

《诗经·召南·野有死麕》赏析

《诗经·召南·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白话意译:

我在野外猎获了一只小鹿,用白茅草小心地包裹着。遇见怀春的少女,就把它当作礼物。密林中生满了灌木,原野中有一头小鹿。

它的身体被白茅包裹着,只为了奉献给那个,容颜如玉的女人。缓缓解开红头绳,重梳新发做新人,别动我的佩巾。也别惹得狗叫,耽误了吉时。

这首诗解读最大的争议,就在于对“帨”字的理解。在主流解释中,这个字的含义是指古代妇女腹前的遮挡物。比如陈俊英先生版的解释中,“帨”字就被直接理解为“围裙”。

那么,诗中“吉士”这个“舒而脱脱”的动作,就直接成了动手去脱女方的围裙。一些人因此联想到:在上古时期,我们先民们没有衣服穿,大家通常只是在腰间围一个虎皮裙或鹿皮裙。

在这种情况下,脱围裙的动作,就等于是脱衣服,所以这首诗看起来就会非常地“龌龊”。然而,先秦的人民早就会养蚕织布了,所以他们是有衣衫穿的。

后来,一些学者的考证指出,其实这个“帨”字,不是指“围裙”或者“蔽膝”之类,而是女子腹前的遮挡物,而是一种象征已婚标志的“佩巾”。

根据古代一些文献记载,“蔽膝”和“围裙”,通常会被写作“巾”、“大巾”或者“襜”。《周礼·士昏礼》中,还曾经提到一种“结帨”仪式。

就是女子在将要嫁人的时候,母亲会授给她一个“佩巾”。等她到夫家以后,用来做清洁,是持家的象征。

另外,《礼记》中还提到先秦少女订婚之时会“结缨”,也就是用红绳扎头发。到了洞房花烛夜,由丈夫亲手拆开,类似后来的“红盖头”。

事实上,女子出嫁“结帨”是古代的一种婚姻习俗。至于“舒而脱脱”中“脱”的对象,则有可能就是“缨”。后者是后世婚礼当中,女子盖红盖头的起源。

诗歌最后有一句提到了“不要让狗叫”,过往一直都被理解为二人在私会,因此严防狗叫,以免被人发现。

比如现在有一个教授就认为:女主人公怕狗叫,证明在她所处的时代是有礼法的。然后,写她叫男方严防狗叫,说明她因为心里怀春,为了去私会,就要违背礼法。

但是现在看来,“私会”这一说未必能够成立。古人忌讳猫狗入夜的叫声,认为它是很不吉利的事情。东汉儒学家郑玄曾经在《郑志》中说过:“正行婚礼,不得有狗吠。”

最后,关于诗的开篇提到的死鹿,也是《礼记》“纳征”礼中的重要道具“鹿皮”的来源。白茅则是在古代是供祭祀时,使用来“缩酒”的重要道具。

如此看来,《诗经·召南·野有死麕》并不是一首简单描写男女情感的作品,它甚至都不是描写普通的平民男女爱情的诗。

以这首诗中“聘礼”(白茅包裹的死鹿)的标准,以及文末女方“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的要求来看,诗歌描述的是一场“士昏礼”。

“吉士”一词在先秦的用语中,本来就是先秦低级贵族——“士”的一种称谓。可见,《诗经·召南·野有死麕》记录的是先秦低级贵族的婚恋过程。

诗中一些仪礼,比如婚礼中的“纳征”,在后代被改成了送鹅。“帨”,盖红头巾,后来被传承二千多年,成了古代重要的婚仪。

以上,只是关于《诗经·召南·野有死麕》众多解释的一种。除此之外,如今有更多的人都认为:这首诗其实只是先秦时期一首反映男女爱情的民歌。

如果不知道“鹿皮”的意思,以及“白茅”在祭祀中的重要作用,也不知道“吉士”原来是指古代最低级的贵族士,那么就很容易把这首诗当成二千多年前的“山歌教”。

听过云贵地区“山歌”的人都知道,这类起源民间的歌曲,内容总是异常地直白、大胆,甚至也都不避“荤段子”。

照道理而言,《诗经·国风》是周朝官员到民间“采风”记录下来的歌曲。当时识字的百姓不多,由他们编写出来的“民歌”,是不可能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的。

所以有一些“淫诗”样的“荤段子”,根本不稀奇。《诗经·召南·野有死麕》正是“国风”诗篇中的一首,司马迁对《国风》的评价是:“好色而不淫。”

由此可见,它写的东西都是明摆着的,内容确实与男女之事相关。但是关于本文提到的这首诗,它的创作主旨,二千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

这主要是因为,诗中描写的内容,的确涉及了周代低级贵族婚仪。从种种迹象看来,《诗经·召南·野有死麕》的作者不像是先秦的普通老百姓。

由于“鹿”在古代又有“逐鹿中原”、“问鼎天下”的意象,同时,“白茅”事关国家重大祭祀。在春秋时期,甚至还成了齐、楚两国战争的“导火索”。

所以也有人认为,这首诗写的是求贤者请隐者出山的过程。诗中的“吉士”就是“求贤者”,他可能是国家君主或者别的贵族,而“少女”自然是“山中隐者”。

清代方玉润认为,诗中“舒而脱脱兮”以下几句的意思是:有求贤者想找隐逸者出山,于是用白茅包裹着死鹿来诱惑他。

隐逸者对旁人说:是他要来勾引我出山,我还能怎么样呢?我只能请他有事慢慢说,别动手抢,小心惊动了我的邻居,然后我就悄悄溜走了。

结语

难怪孔夫子会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上古民间诗歌不知几何,孔子为何只说剩下这三百首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不管《诗经·召南·野有死麕》这首诗,是否具体描述了一场男女私会的过程,还是写的是一个“隐者拒召”的故事,都是值得永久地被记录下来。

因为这首诗中包含的,关于“死鹿”、“白茅”和“士昏礼”等文化元素,都值得被当成历史。而那些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口咬定《诗经·召南·野有死麕》是“淫诗”的人,才真是枉读圣贤书。

我能想到最动人的情话,都在《诗经》里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孔子评价《诗经》: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在诗经里,爱情是那么真诚;我喜欢你,伴随着我内心的欢喜。每每读《诗经》时,读到爱情的诗句,隐娘都不由得感慨:最动人的情话,都在《诗经》里!

你若不信,来读读这18句动人的句子。

1.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风雨》

我见到你突然归来,怎么会不欢喜呢?

你历经山河走向我,胜过所有遥远的温柔。

2.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诗经·野有蔓草》

有一位美丽的姑娘,眼神澄清又明亮。不期而遇的见到她,真是太合我心愿了!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3.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诗经·有女同车》

姑娘和我同乘车,容貌就像花一样。体态轻盈如飞鸟,珍贵佩玉泛光芒。她是美丽姜姑娘,举止娴雅又大方。

最美好的事,是看到了某人的微笑;而更美好的事,是她因你而微笑。

4.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诗经·子衿》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我的身边并不拥挤,你来了就是唯一。

5.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诗经·柏舟》

我心不像石头,可以随意翻转。我的心不像席子,可以做生意翻卷。

我对你的心,始终如一。

6.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经·静女》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你送我的东西,格外的好看。

7.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诗经·淇奥》

有一位高雅的君子,学问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喜欢你,所以,看你的一切,都美好。

8.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硕人》

你嫣然一笑让我心动人心,秋波一转我就失魂落魄。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一眼,就再没能忘掉你容颜。

9.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采葛》

那个采葛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月啊!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10.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诗经·女曰鸡鸣》

知你对我真关怀,送你杂佩表我爱。知你对我多温柔,送你杂佩表我情。知你对我情义深,送你杂佩表我心。

我贪恋的人间烟火不偏不倚,全都是你。

11.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木瓜》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我爱你,所以,付出并不是为了回报。

12.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诗经·出其东门》

我走出城东门,看到女子多如云。虽然女子多如云,我喜欢的那一个却不在其中。那个穿着白衣绿裙子的人,才让我又欢喜又想亲近。

看遍千千万万人,我还是最喜欢你。

13.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在那河中小岛上,雎鸠关关地在歌唱。那美丽善良的姑娘,正是君子的好对象。

我喜欢你,是那么真诚 。

14.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诗经·卷耳》

采了又采采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筐儿弃在大路旁。

想你时,我什么也顾不得了。

15.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诗经·绸缪》

一把柴火扎得紧,天上三星亮晶晶。今夜究竟是啥夜晚?见这好人真欢欣。

我从远方来,恰好你也在。

16.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诗经·小戎》

思念夫君人品好,温和就像玉一样。住在木板搭的房,让我心烦又忧伤。

我并不喜欢这世界,但我,喜欢你。

17.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诗经·月出》

月亮出来多明亮,美人仪容真漂亮。身姿窈窕步轻盈,让我思念心烦忧。

我喜欢三月的风,六月的雨,不落的太阳,和最好的你。

18.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我喜欢的那个姑娘,在水的另一边。

你是我的梦,像北方的风。

诗友们,读完《诗经》里的句子,你是否感觉爱情可待,岁月可期呢?

真诚而动人的爱情,一定存在于这世上,等待着我们!

图片作者:石家小鬼。

《诗经》中的经典爱情诗

爱情,是这世间最难以捉摸而又难舍难分的情感。自古\"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为博得美人一笑,多少君王将相弃置江山,不理朝政;\"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久居幽深闺阁的女子,为不幸婚姻自怜自叹;最好不过\"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彼此心意相知,如灵异的犀牛角般息息相通。而这世间最奇妙的感情,在千百年前,就早已回荡在人们的心间。

一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为今人奉为爱情真正的圭臬,渴望着一生一世一双人,忠贞不渝、琴瑟和鸣。一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唤起深居闺阁的杜丽娘对爱情的憧憬,因情生梦继而感梦生情,留下一曲不朽的爱情颂歌。朱熹《诗集传》\"序\"中有言:\"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诗经》中的《国风》为我们留下炽烈与浓厚的爱情,使我们感受到先秦人民对爱情的强烈渴望。其爱情诗如和煦春风般温暖着人心,亦如河漫滩中的野花野草般绽放着生命的活力,使思春的少男少女萌生出无限的情思。

《诗经》的爱情诗占据全诗的三分之一,其内容相当广泛,无论是恋爱亦或是婚姻,都有着极细致的描写。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情愫初生,寤寐思服

爱情在萌芽之时,最为神秘,最让人难以捉摸。《周南·关雎》便将爱情萌生之态描写的惟妙惟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全诗共五章,每章四句。将男子追求的过程阐释地淋漓尽致:初见之时倾心于淑女的容貌,怦然心动难以忘怀;继而求之不得,焦虑之感使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林义光《诗经通解》)。全诗以重章叠唱的结构形式,先写景起兴,以为寄托。以雎鸠和鸣兴男女好合,以荇菜\"流之\"\"采之\"\"芼之\"想象淑女从难求到得之\"友之\"\"乐之\"。一唱三叹,寄情深远,将求偶之切跃然纸上。又有《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用情之执著专一,可见一斑。

二:款曲相通,深挚缠绵

爱情最完美的结果便是两情相悦,相思相爱。周初之时,礼教初设,古风犹存,恋爱之风相对自由。青年男女在彼此求偶之时,也流传出无数千古佳话。如《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诗人触物起兴,生趣盎然的景色与喜悦之情交相辉映。蔓草连片,露珠闪耀,此等良辰美景之下巧遇良人,绰约风姿使男子一见倾心,期盼与之喜结连理。这首诗不仅将两情之好娓娓道尽,少女之情秀妩媚更是为人称道。

正所谓爱情始于颜值,在《诗经》的爱情诗中不乏对女子容颜的刻画。《卫风·硕人》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从形态的细致工描到神态的动态之美,使古典女子的曼妙多姿,尽收眼底。姚际恒《诗经通论》:\"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硕人》传唱于后世,不绝于耳,亦造就了白居易之\"回眸一笑百媚生\",同时,美人意象也赋予了《诗经》另一大魅力。

有情人终成眷属、琴瑟和鸣的婚后生活的叙写也为人称道。虽不及情诗之情缠绵,但也有如石上清泉般滋润着人们的心田。《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仅此两句便渲染了一副和睦相处、诚笃深情的脉脉含情图。此等温情缱绻,不禁使众多读者心中充满着对爱情与婚姻的希冀与憧憬。

三:求偶不得,肝肠寸断

爱情这神秘的药剂总使人飘忽不定,心悦之人的一颦一蹙总能牵动人们的心绪。爱而得之,便欢喜若狂。爱而不得,便心如刀绞,惆怅失意。\"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游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南山乔木不可乘凉,汉江滔滔不可渡水,姑娘可见不可追求。可观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之情,甚是浓烈。同样在《秦风·蒹葭》中,以赋法写深秋时节的萧瑟冷落景象,多情人望着芦苇霜花的景象临水怀人,苦苦求索着那可望而不可及的意中人。这类诗歌,无一\"情\"字,却能以景衬情,达到曲婉动人的抒情效果。

四:热情大胆的女性形象

自古以来,女子便被铐上三纲五常的沉重枷锁,三从四德,唯听天命,自己的命运如一叶孤舟随风飘零。尤其在爱情婚姻方面,她们只能抑制自己的本心,听从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而《诗经》却一反常态,中众多女子却热情似火、大胆活泼,她们犹如向阳花般欣欣向荣,洋溢着自然的天性。《召南·摽有梅》是一首委婉而大胆的求爱诗,女子以梅花自喻,三章重章复唱而步步紧逼,急迫地唱出了自己怜惜青春、期盼良人早日出现的心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罗丹艺术论》中提到:\"真正的青春,周身充满着新鲜血液、体态轻盈而不可侵犯的青春,也只有几个月而已\",女子的青春如梅花的花期般,绽放之时绚烂夺目,而青春易逝终会枯萎,颜老色衰之时更难觅得佳婿。又有敢于为爱抗争,冲破一切束缚的大胆女性。

《鄘风·柏舟》中的女子婚姻自主遭家人干涉后,满腔怨恨,誓为爱情与父母抗争到底。\"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先秦时期的婚姻制度,原始婚俗亦有保存,人们有一定的婚姻自由;但礼教也对婚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干涉,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非媒不得\"(《齐风·南山》)因此,女子觅得良人却遭父母反对,才敢于反抗压迫,追求自由。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诗歌不朽的意向。从孔子评《诗经》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到明清时期肯定《诗经》对原始生命、个人价值的强烈追求,我们能从中感受到先秦人民用最为纯朴的语言酿造了人们最天真淳朴、烂漫自由的思想。

(图源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