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关于友情的唯美句子古风(关于友情的唯美句子)

关于友情的唯美句子古风(关于友情的唯美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黄庭坚最奇绝的友情诗,用一句千古绝唱,道尽世事沧桑

#讲好中国文化#

你还记得年少时最投缘的那个朋友吗?

你最长的那一段友情,持续了多少年呢?

如果把这个问题拿到黄庭坚面前,那么他给出的名字一定是黄介。

黄介,字几复,文名官名皆不出众,唯独在黄庭坚的诗中留下了姓名。

黄庭坚是江西修水人,黄几复则是南昌人,两人在参加科举考试时相识,便结下了一生的缘分。

他们相识于微时,既是同乡,又是参加科举的“同学”,更是先后进入朝堂的“同事”。

即使后来被分到不同的地方任职,也一直书信不断,友谊持续了数十年,如同美酒愈陈愈香。

在黄庭坚的20多首写给黄几复的诗中,留下了两人的交往与彼此的深情厚谊。

相聚时,他赞叹“几复平生好,能来屈马蹄”;

离别时,他写下“佳友在门忘燕寝,故人发药见平生”;

天南海北书信往来时,他怀念“相看鬓发时窥镜,曾共诗书更曲肱”,伤感“海南海北梦不到,会合乃非人力能”;

黄几复在广州任职,曾给他寄过槟榔,黄庭坚也特地送了石博山、石灯檠、石刻三个“特产”,两人为此几度赋诗唱和。

晚年时,黄几复隔着山水迢迢,为他寄来当地美酒,他写诗感叹“皱面黄须已一翁,樽前犹发少年红”。

他曾写诗称黄几复是唯一的知己:“满堂动色不入耳,四海知音能有几。惟予与汝交莫逆,心期那间千万里。”

公元1085年,41岁的黄庭坚从山东省泰和县长的岗位上,莫名其妙地被贬为德平镇监,负责管理集市、监督税收与治安等杂务。

仕途受挫的黄庭坚,在德平镇又受到上司和同僚的排挤,内心郁郁,短短半年便创作数篇经典诗文。

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作,便是这首《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诗前有一段题跋:“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故一称北海,一称南海。”

彼时的黄几复身在广州四会,和德平一样都距离海边不远,所以黄庭坚称为海滨。

只是两地一南一北,相隔千里,曾经一起饮酒论诗的朋友,却久不曾相见。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黄庭坚写诗,讲究“夺胎换骨”、“点铁成金”,诗中“寄雁传书”即得此妙处。

自古以来,鸿雁传书便是诗词中最常用的典故之一,杜甫想念李白时写过“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苏轼思念妻子时也写过“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黄庭坚却反用了这个典故:想托鸿雁传传递书信,它却谢绝了。

为什么大雁会谢绝为他传书呢?因为相传大雁南飞,至衡阳而止,所以王勃才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之句。

衡阳在今天的湖南,岭南是比那里更为遥远的地方,是大雁也飞不到的远方。

黄庭坚将大雁拟人化,十分生动却含蓄地表达了两人距离之远。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当年春风下,共赏桃李花开、同饮金樽美酒;如今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常在辗转难眠时,对着孤灯一盏,听着秋雨思念你。

这两句诗历来都是表达友情的经典诗句,张耒称为“奇语”。

然而读下来,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形式颇为常见。

通篇没有一个生僻字,没有冷门意象,甚至没有使用一个典故,到底奇在何处?

“春风”和“桃李”都是最陈熟的词,但正因为熟悉,更能一瞬间唤醒读者对阳春美景的记忆,将昔日的春光烂漫、景明清和的画面铺展开来。

而不谈两人如何相谈甚欢,如何把臂同游,只有“一杯酒”笼统带过,反而给人丰富的暗示。

杜甫问李白“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王维劝元二“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朋友相聚总是要喝酒的,所有的故事和情感都融进了这杯酒里。

下句中的“江湖”和“夜雨”也都是常见的意象。

杜牧说“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李清照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李商隐说“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苏轼写“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

“江湖”代表了辗转漂泊,“夜雨”则凄清孤寂,往往很容易引起人们对亲友的思念,一下子便把意境拉满。

窃以为,最出彩出奇的,还是“十年灯”这三个字。

在黄庭坚撰写的《黄几复墓志铭》记载,黄几复于熙宁九年(1076年)“同学究出身……移长乐尉,举广州教授”。

两人曾一起在京师任职,但后来被分派到了不同的地方,就此分别,距作此诗刚好十年。

江湖落魄,夜雨扰人,诗人独对孤灯,在心中与友人互相思念,深宵不寐。

而这样令人伤怀的情景,已延续了十年——短短三个字,藏着多么漫长的思念与深情,也掩着多少悲欢离合的岁月和故事。

“十年灯”的说法乃诗人首创,乍读平平无奇,细品却惊心动魄,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强烈的艺术感染。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你天生便有治理地方的才能,无需去请求别人的经验。

“四立壁”,典故出自《史记·司马相如传》,卓文君夜奔,与司马相如逃到成都,发现司马家“家徒四壁立”,家中只有四面墙,可见有多么贫困。

“蕲”,读作qí,意为祈求。

“三折肱”,典故出自《左传·定公十三年》,古代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意为多次折断手臂的后便能成为好的医生,比喻屡遭挫折,富有经验,因此自然造诣精深。

范仲淹曾立志曰“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前者济世,后者救人,本质上是同样的价值观。

这两句诗是对黄几复的赞扬,形容他为官廉洁、生活清贫,却拥有大智慧,无需请求别人的经验便能治理好地方。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上句是对朋友生存现状的想象:想来你如今大概也头发花白了吧?但是相信你还是和从前一样热爱读书、好学不倦。

下句则是对朋友所处环境的想象: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古时传说岭南边远之地多瘴气,气候潮湿、植被茂盛,当地人们的生活十分艰难。

所以在诗人的心中,友人的才能和品德,与恶劣的生存环境是极度不匹配的,他将怜才之心、不平之鸣都暗藏进了诗句之中。

这首诗中,寄托了太深沉厚重的友情了,动人心弦、感人肺腑。

诗中有怀念、也有悲伤;有相思,更有牵挂;相知相惜,因此也更为不平。

桃李春风尽付流年,江湖夜雨写透沧桑,但唯一历经风雨不曾更改的,正是朋友那一颗真挚的心。

人生得友如此,该是何等幸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