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模仿春天的句子怎么写二年级(模仿春天的句子)

模仿春天的句子怎么写二年级(模仿春天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七年级语文第一课《春》:比喻和拟人的表达效果,不掌握你就输了

在第一课《春》这篇课文中,就出现了很多比喻句和拟人句。出现比喻拟人没什么稀奇的,让学生作难的是要理解表达效果。

更麻烦的是哪怕背了答案,如果不搞清楚其中的思维方式,考试的时候依旧会是一头雾水。因为考试考的尽管是这个知识点,却不会出同样的题目。这也是历年来,很多学生明明小学时候语文成绩都在90(100)分以上的,到了初中,马上跌落到80(120)多分。

很多人可能不会意识到,表达效果的学习是初中语文学习当中很重要的一个基础,也是难点,试卷中很多阅读理解的题目都是以这个为标准的,这才是最要命的。

表达效果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从“这个修辞有什么作用?”“为什么用这样的修辞?”“体现了事物的哪些本质属性?”等等问题着手。

在第一课《春》的课后习题中,积累拓展第四题,四个小题,我们以3、4小题为例来看看比喻的表达效果。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答:把野花比作眼睛和星星,写出了野花的数量和种类非常多以及光彩闪烁、色泽明丽的特点。

4、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答:把春雨比作牛毛(像牛毛),写出了春雨之密(密的特点),像花针写出春雨之亮,像细丝写出春雨之细。

从这两题的答案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理解比喻的表达效果,要看比喻体现了事物的什么特点,这是它的本质属性。

1、2两题着重掌握拟人的表达效果。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答(第一种):两个“盼望着”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人们盼春的殷切心情;“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人感到无比的亲切与喜悦。

答(第二种)、两个“盼望着”运用反复的修辞,强化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春天的脚步近了”,更把春天拟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精神抖擞,充满希望。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答(第一种):“偷偷地”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情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草人格化,使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和情感。“嫩嫩的”突出小草质地柔嫩的程度,“绿绿的”突出小草的颜色和绿的程度。

答(第二种):“偷偷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草在人们不经意间悄然而出的情态。“钻”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小草具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这样写也使得句子显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从答案我们可以看出,拟人的表达效果要比比喻更复杂,理解起来也更难。

要回答拟人的表达效果,首先我们要理解拟人本质上是为了情景交融,使描写的景物具有人的言行和思想,从而更好地抒发作者的情感。

所以“春天的脚步近了”把春天人格化,好像春天像人一样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体现的是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偷偷的”写小草生长,就好像某个调皮的孩子悄悄地出现在你的面前,想要给你一个惊喜,这是模仿的人的情态。

总的来说,这些题目较难,但也是有迹可循的,我们要理清答题的思路,掌握它的本质,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