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荆轲刺秦王原文及翻译(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原文及翻译(荆轲刺秦王)

本文目录一览:

民间故事:荆轲刺秦王

战国后期,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并立。唯有秦国最强盛,他屡屡进犯他国,侵占诸国领土。

秦国为了灭赵,先和燕国结为联邦,并以互换人质为两国结盟的基础。燕国太子丹作为人质来到秦国。

可秦王嬴政不但不派人质去燕国,反而怂恿赵国攻打燕国。赵国夺取了燕国三十座城,秦国从中分得十一座。

燕太子丹得知秦王背信弃义,深感燕国形势危急,焦虑万分。他请求秦王准许他回国。秦王说:“只有乌鸦头变白,马长角,才可放你回国。”太子丹十分恼怒,恨透了秦王。

一天深夜,太子丹改换装束,偷偷地逃出了秦国。他回到燕国,立志报仇雪恨。于是他大疏家财,结识、收纳天下贤人勇士。

燕国有一个叫秦舞阳的青年人,十分勇猛。一次,他竟然在白昼之时杀仇人于闹市之中。太子丹爱他勇猛,赦他无罪,收留在门下。

太子丹还收留了秦国一员大将樊於期。这樊於期在秦时曾传檄参与,后因攻打赵国兵败逃走。秦王出重金悬赏捉拿他。

樊於期听说燕太子招纳谋士,便前来投奔。太子丹欣然收留他,待为上宾,还特意筑一城堡给他居住,名曰樊馆。

太子丹的老师鞠武前来劝说太子:“秦虎狼之国。它为了蚕食各国,一再寻隙生事。你收留了它的仇人,犹如批龙的逆鳞,它能不恼吗?我看还是将樊於期打发走吧!”

太子摇摇头道:“樊将军走投无路才来投我,我怎能不讲义气,把他遣走呢?秦国如此恃强凌弱,我决意要和它抗争一番。还望太傅多为我出主意。”

鞠武道:“弱小的燕国想要对抗强大的秦国,如同以卵击石。我才疏识浅,不能为太子出谋划策。如太子决心抗秦,我可推荐一人来协助太子。”

太子问此人是谁。鞠武道:“此人名叫田光,有勇有谋,而且结识很多能人,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

太子恳求老师帮他引见。鞠武应允,立刻乘车去请田光。

鞠武来到田府,二人见礼后,鞠武对田光说:“如今的形势是秦强燕弱,太子决心救燕,因敬慕先生智勇双全,命我前来约请先生,共议国家大事。”

田光沉吟半晌,道:“我是个平民百姓,蒙太子邀请议国家大事,深感荣幸。我当为国尽力。”鞠武大喜,当下和田光同车驱往宫中。

太子听说田光来到,十分欢喜,用隆重的礼仪接待田光;还亲自出宫迎接。

进了内室,太子屏退左右,请田光上座,自己恭恭敬敬站在一旁,说道:“秦虎视燕国已非一日,燕国危在旦夕。丹早闻先生大智大勇,敢问先生有何良策能以救燕?”

田光沉思良久,说道:“我本当为国出力,可惜如今已衰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可推荐我的一位朋友给你。

“此人叫荆轲,本是齐国大夫庆封之后,从小喜欢读书舞剑。因遭离乱,流落到魏国,不受重用,又来到燕国。

“他在燕国结识了高渐离。高渐离爱好音乐,会击筑,荆轲爱唱歌。二人一见如故。

“他们常在一起喝酒。酒酣,高渐离击筑,荆轲唱歌。歌罢,二人常因怀才不遇而相对落泪、叹息。”

田光说到此,神色黯然,停了一会儿,又继续说道:“荆轲智勇兼备,是个讲义气的豪侠壮士,我是万万不及他的。”太子听了,心中喜悦,请田光引见荆轲。田光欣然允诺。

太子将自己的车给田光备好,亲自送他上车。临行前,太子又叮嘱他:“我和先生谈的都是国家大事,请先生千万不要泄露出去。”田光笑道:“老臣不敢!”

田光在酒市中找到荆轲,将他接到自己家中,对他说道:“现今太子决意抗秦救燕,请我去商议。我老了,力不胜任,故荐你自代,望你速去见太子。”荆轲略一思索,答应了。

田光沉思良久,忽然抚剑叹道:“太子以国家大事和我商议,但又再三嘱我不要泄露,足见他对我不放心。我怎能这样受人怀疑呢!如今愿以一死证明我的忠义,请你速去报告太子。”说罢,自刎而死。

荆轲大惊,扑过去抚尸痛哭。田光的忠义激励着他,他决定马上去见太子。太子像接待田光一样隆重迎接了荆轲,并问他:“田光先生怎么没有和你同来?”

荆轲将田光之死讲述了一遍。太子捶胸顿足,号啕大哭道:“田先生为我而死,死得冤啊!”荆轲也泪如雨下。

良久,太子收泪,将荆轲请在上座,重新叩首行礼。礼毕,太子愤愤地说:“秦贪得无厌灭了韩国,又侵犯赵国,赵亡就该灭燕了。我为此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决心抗秦,望先生指教我!”

荆轲见太子救国心切,不禁肃然起敬,连忙站起来问道:“太子准备怎样抗秦呢?”

太子说:“燕弱秦强,用兵必败。我想,若有勇士携秦王喜爱之物使秦,乘秦王召见之机将他抓住,要他退出所占之土地。他如不从便将他杀掉。这样秦必大乱。各诸侯国可乘机联合攻秦,秦必可破。”

说着,太子握住荆轲的手,用期待的目光望着他道:“先生就做赴秦的使臣吧!”荆轲沉思良久,推辞道:“这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臣才能太差,恐胜任不了这样的使命。”

太子不禁着急起来,对着荆轲顿首再拜道:“这是关系到燕国和其他各国命运的大事,请义士千万不要推辞!”荆轲又再三谦让,最后还是答应了下来。

太子封荆轲为上卿,在樊馆旁边特盖一座荆馆,供他居住。两人每天促膝长谈,成了至交好友。

太子照料荆轲无微不至,唯恐有不周之处。一次,他们在东宫观赏池水,见一大龟浮出水面,荆轲捡瓦击龟,太子便命人取金丸给荆轲,代瓦击龟。

又一次,二人骑马出游。荆轲偶说马肝味美。太子便命人将自己日行千里的宝马杀了,取肝给荆轲吃。荆轲见太子待己恩德深厚,十分感激,决心以死相报。

荆轲一面陪太子游玩,一面派人到处访寻他的好友盖聂。因为盖聂的剑术最好,荆轲准备请他同去使秦。但因盖聂行踪不定,一时寻访不着。

不久,秦兵灭了赵国,大军直驱燕境。太子丹心急如焚,来找荆轲商议。

荆轲冷静地说:“我为此事思量了很久,如果没有能使秦王欢喜的礼物带去,是不能接近秦王的,那就会误了大事。”

太子听了,一时没了主意。荆轲不慌不忙地说:“秦王不是用重金悬赏买樊将军的头吗?我可以携带樊将军的头和燕国地图献给秦王,表示燕国真心向秦王投诚。秦王必然召见我,我就可以见机行事了。”

太子听说要樊於期的头,深感为难,说:“樊将军有难投我,怎能因燕之事而行此不义之事。还是请先生另图良策吧!”

荆轲见太子不肯,知道再说也没有用处,便辞别了太子,到樊馆去见樊於期。

荆轲问樊於期:“秦王杀了将军全家,还以重赏捉拿将军,你准备怎样雪这深仇大恨?”一提起秦王,樊於期便怒不可遏。他仰天叹息,泪流满面,跺脚骂道:“若能报此仇,让我和他同归于尽,我也死而无怨!”

荆轲听他说出此话,心下暗喜,乘机道:“我有一计,既可报将军之仇,又可解燕国之危,只是难以出口。”樊於期说:“只要能报仇,我粉身碎骨,在所不惜,你就快说吧!”荆轲便把他的想法照直说了出来。

樊於期一跃而起,大声说:“这是我日夜切齿痛心之事,恨无良策,今日多亏先生指教。”说着,甩掉上衣,拔剑自刎。

太子闻讯赶来,抚尸痛哭,然后命人将樊於期尸体厚葬,取首级盛于木盒之中。

太子又令人到处寻找最锋利的匕首。不久,便从一个赵国人手里买到一把绝好的匕首。荆轲看后赞不绝口:“好刀!好刀!”

太子又把刀交给药工,用毒药煮透。煮过之后,两个门客给荆轲送刀,一个人不小心,手臂碰到刀尖,出了点血,马上倒地身亡。

一切准备妥当,荆轲还没有动身的意思。太子有些着急,前来询问:“先生准备什么时候动身?”

荆轲解释说:“我要等的朋友盖聂还没有来。他的剑术最好,我等他来一同赴秦,就更有把握了。”

太子想了想,说:“先生的朋友如大海的浮萍,行踪不定,什么时候能来呢?我这里勇士也不少,数秦舞阳最勇猛,就派他做你的副使吧!”

荆轲叹了口气:“所以迟迟不行,想等我的朋友来,以图入秦万无一失。太子既然着急,那就出发吧。”

于是,荆轲和秦舞阳收拾好人头、匕首和燕国地图,便启程了。

太子丹和一些知内情的朋友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怀着悲壮的心情送别他们。荆轲的好友高渐离听说此事,也赶来送行。

最后,来到国界易水边。太子叫人摆好酒宴,为荆轲和秦舞阳饯行。

酒过数巡,高渐离凝视远方,击着筑,荆轲情不自禁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壮感人。

太子跪下给荆轲敬酒。荆轲接过酒来,一饮而尽,将酒杯用力摔在地上。而后,荆轲拉着秦舞阳跃上车,扬鞭疾驰,头也不回地向秦国奔去。

到了秦国,荆轲打听到蒙嘉是秦王的宠臣,便给他送去许多金银财宝,求他帮忙安排秦王的召见。蒙嘉见此重礼,眉开眼笑,满口答应下来。

蒙嘉进宫对秦王说:“燕王害怕大王,不敢抵抗,愿意投降。派了使者带来了樊於期的头和燕国地图献给大王,请大王召见。”

秦王听说樊於期已被杀死,十分喜悦。决定明天在咸阳宫举行受降仪式。次日,秦王率满朝文武,用隆重的礼仪,在咸阳宫召见燕国使臣。

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首级的木盒,昂然走上大殿。秦舞阳捧着卷有匕首的地图跟在后面。

刚上大殿的台阶,秦舞阳便面色发白,浑身战栗。荆轲又气又急,不敢表露出来,只是朝他笑笑,为他壮胆。

秦王和两边侍臣不觉生疑。荆轲急中生智,连忙上前一步跪下说:“下国的小人,没有见过天子,今见天威有些害怕,望大王宽恕。”

秦王虽有怀疑,但见荆轲说话自然,不像有假,便传旨只让正使一人上殿,把秦舞阳拦在阶下。

荆轲献上木盒,秦王令人收验,果然是樊於期的首级。秦王问了几句话,荆轲从容答对,秦王不疑,又令献图。

荆轲机警地从秦舞阳手中取过地图,恭恭敬敬地献给秦王。秦王接过地图,迫不及待地展开观看,突然匕首露出。秦王不觉一惊。荆轲急忙上前,抓住匕首。

没等秦王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荆轲便蹿到他跟前,举起了匕首。秦王大惊,拼命躲闪。秦王慌慌张张地绕着殿上大柱逃避。荆轲在后紧追不舍。

秦王原有规定:任何大臣都不能带兵器上殿。因此,殿上手无寸铁的文武朝臣,哪是荆轲的对手。

这时,殿旁有个御医叫夏无且,见秦王被荆轲追得太急,提起药箱向荆轲砸去。荆轲一挥臂,药箱落地。

秦王本来背着佩剑,因剑太长,又被荆轲追赶太急,拔了几次都没有拔出鞘来。

一个侍臣见状急喊道:“大王把剑背在背上就能了。”一句话提醒了秦王。他把剑背在背上,拔出了鞘。

本来秦王的勇猛并不亚于荆轲,先是因为他手无寸铁、无力反抗,现在他手持长剑对付荆轲的匕首,胆便壮了。他回身一剑,砍断了荆轲的右腿。

荆轲仆倒在铜柱旁边。他忍着剧痛,双眼怒视秦王,紧紧握住匕首,用力向秦王投去。秦王一闪身,匕首从他左耳边飞过,直刺到右边铜柱上,火花迸发。

秦王扑上去连刺荆轲数剑。此时荆轲手无寸铁,身负重伤,无法还击。

荆轲倚在铜柱上大笑。他指着秦王骂道:“今天且饶你一死!可是你到处吞并诸侯国土,绝没有好下场!”

秦王一声令下,殿下武士一涌而上,杀死了荆轲。

民间故事:荆轲刺秦王

战国后期,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并立。唯有秦国最强盛,他屡屡进犯他国,侵占诸国领土。

秦国为了灭赵,先和燕国结为联邦,并以互换人质为两国结盟的基础。燕国太子丹作为人质来到秦国。

可秦王嬴政不但不派人质去燕国,反而怂恿赵国攻打燕国。赵国夺取了燕国三十座城,秦国从中分得十一座。

燕太子丹得知秦王背信弃义,深感燕国形势危急,焦虑万分。他请求秦王准许他回国。秦王说:“只有乌鸦头变白,马长角,才可放你回国。”太子丹十分恼怒,恨透了秦王。

一天深夜,太子丹改换装束,偷偷地逃出了秦国。他回到燕国,立志报仇雪恨。于是他大疏家财,结识、收纳天下贤人勇士。

燕国有一个叫秦舞阳的青年人,十分勇猛。一次,他竟然在白昼之时杀仇人于闹市之中。太子丹爱他勇猛,赦他无罪,收留在门下。

太子丹还收留了秦国一员大将樊於期。这樊於期在秦时曾传檄参与,后因攻打赵国兵败逃走。秦王出重金悬赏捉拿他。

樊於期听说燕太子招纳谋士,便前来投奔。太子丹欣然收留他,待为上宾,还特意筑一城堡给他居住,名曰樊馆。

太子丹的老师鞠武前来劝说太子:“秦虎狼之国。它为了蚕食各国,一再寻隙生事。你收留了它的仇人,犹如批龙的逆鳞,它能不恼吗?我看还是将樊於期打发走吧!”

太子摇摇头道:“樊将军走投无路才来投我,我怎能不讲义气,把他遣走呢?秦国如此恃强凌弱,我决意要和它抗争一番。还望太傅多为我出主意。”

鞠武道:“弱小的燕国想要对抗强大的秦国,如同以卵击石。我才疏识浅,不能为太子出谋划策。如太子决心抗秦,我可推荐一人来协助太子。”

太子问此人是谁。鞠武道:“此人名叫田光,有勇有谋,而且结识很多能人,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

太子恳求老师帮他引见。鞠武应允,立刻乘车去请田光。

鞠武来到田府,二人见礼后,鞠武对田光说:“如今的形势是秦强燕弱,太子决心救燕,因敬慕先生智勇双全,命我前来约请先生,共议国家大事。”

田光沉吟半晌,道:“我是个平民百姓,蒙太子邀请议国家大事,深感荣幸。我当为国尽力。”鞠武大喜,当下和田光同车驱往宫中。

太子听说田光来到,十分欢喜,用隆重的礼仪接待田光;还亲自出宫迎接。

进了内室,太子屏退左右,请田光上座,自己恭恭敬敬站在一旁,说道:“秦虎视燕国已非一日,燕国危在旦夕。丹早闻先生大智大勇,敢问先生有何良策能以救燕?”

田光沉思良久,说道:“我本当为国出力,可惜如今已衰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可推荐我的一位朋友给你。

“此人叫荆轲,本是齐国大夫庆封之后,从小喜欢读书舞剑。因遭离乱,流落到魏国,不受重用,又来到燕国。

“他在燕国结识了高渐离。高渐离爱好音乐,会击筑,荆轲爱唱歌。二人一见如故。

“他们常在一起喝酒。酒酣,高渐离击筑,荆轲唱歌。歌罢,二人常因怀才不遇而相对落泪、叹息。”

田光说到此,神色黯然,停了一会儿,又继续说道:“荆轲智勇兼备,是个讲义气的豪侠壮士,我是万万不及他的。”太子听了,心中喜悦,请田光引见荆轲。田光欣然允诺。

太子将自己的车给田光备好,亲自送他上车。临行前,太子又叮嘱他:“我和先生谈的都是国家大事,请先生千万不要泄露出去。”田光笑道:“老臣不敢!”

田光在酒市中找到荆轲,将他接到自己家中,对他说道:“现今太子决意抗秦救燕,请我去商议。我老了,力不胜任,故荐你自代,望你速去见太子。”荆轲略一思索,答应了。

田光沉思良久,忽然抚剑叹道:“太子以国家大事和我商议,但又再三嘱我不要泄露,足见他对我不放心。我怎能这样受人怀疑呢!如今愿以一死证明我的忠义,请你速去报告太子。”说罢,自刎而死。

荆轲大惊,扑过去抚尸痛哭。田光的忠义激励着他,他决定马上去见太子。太子像接待田光一样隆重迎接了荆轲,并问他:“田光先生怎么没有和你同来?”

荆轲将田光之死讲述了一遍。太子捶胸顿足,号啕大哭道:“田先生为我而死,死得冤啊!”荆轲也泪如雨下。

良久,太子收泪,将荆轲请在上座,重新叩首行礼。礼毕,太子愤愤地说:“秦贪得无厌灭了韩国,又侵犯赵国,赵亡就该灭燕了。我为此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决心抗秦,望先生指教我!”

荆轲见太子救国心切,不禁肃然起敬,连忙站起来问道:“太子准备怎样抗秦呢?”

太子说:“燕弱秦强,用兵必败。我想,若有勇士携秦王喜爱之物使秦,乘秦王召见之机将他抓住,要他退出所占之土地。他如不从便将他杀掉。这样秦必大乱。各诸侯国可乘机联合攻秦,秦必可破。”

说着,太子握住荆轲的手,用期待的目光望着他道:“先生就做赴秦的使臣吧!”荆轲沉思良久,推辞道:“这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臣才能太差,恐胜任不了这样的使命。”

太子不禁着急起来,对着荆轲顿首再拜道:“这是关系到燕国和其他各国命运的大事,请义士千万不要推辞!”荆轲又再三谦让,最后还是答应了下来。

太子封荆轲为上卿,在樊馆旁边特盖一座荆馆,供他居住。两人每天促膝长谈,成了至交好友。

太子照料荆轲无微不至,唯恐有不周之处。一次,他们在东宫观赏池水,见一大龟浮出水面,荆轲捡瓦击龟,太子便命人取金丸给荆轲,代瓦击龟。

又一次,二人骑马出游。荆轲偶说马肝味美。太子便命人将自己日行千里的宝马杀了,取肝给荆轲吃。荆轲见太子待己恩德深厚,十分感激,决心以死相报。

荆轲一面陪太子游玩,一面派人到处访寻他的好友盖聂。因为盖聂的剑术最好,荆轲准备请他同去使秦。但因盖聂行踪不定,一时寻访不着。

不久,秦兵灭了赵国,大军直驱燕境。太子丹心急如焚,来找荆轲商议。

荆轲冷静地说:“我为此事思量了很久,如果没有能使秦王欢喜的礼物带去,是不能接近秦王的,那就会误了大事。”

太子听了,一时没了主意。荆轲不慌不忙地说:“秦王不是用重金悬赏买樊将军的头吗?我可以携带樊将军的头和燕国地图献给秦王,表示燕国真心向秦王投诚。秦王必然召见我,我就可以见机行事了。”

太子听说要樊於期的头,深感为难,说:“樊将军有难投我,怎能因燕之事而行此不义之事。还是请先生另图良策吧!”

荆轲见太子不肯,知道再说也没有用处,便辞别了太子,到樊馆去见樊於期。

荆轲问樊於期:“秦王杀了将军全家,还以重赏捉拿将军,你准备怎样雪这深仇大恨?”一提起秦王,樊於期便怒不可遏。他仰天叹息,泪流满面,跺脚骂道:“若能报此仇,让我和他同归于尽,我也死而无怨!”

荆轲听他说出此话,心下暗喜,乘机道:“我有一计,既可报将军之仇,又可解燕国之危,只是难以出口。”樊於期说:“只要能报仇,我粉身碎骨,在所不惜,你就快说吧!”荆轲便把他的想法照直说了出来。

樊於期一跃而起,大声说:“这是我日夜切齿痛心之事,恨无良策,今日多亏先生指教。”说着,甩掉上衣,拔剑自刎。

太子闻讯赶来,抚尸痛哭,然后命人将樊於期尸体厚葬,取首级盛于木盒之中。

太子又令人到处寻找最锋利的匕首。不久,便从一个赵国人手里买到一把绝好的匕首。荆轲看后赞不绝口:“好刀!好刀!”

太子又把刀交给药工,用毒药煮透。煮过之后,两个门客给荆轲送刀,一个人不小心,手臂碰到刀尖,出了点血,马上倒地身亡。

一切准备妥当,荆轲还没有动身的意思。太子有些着急,前来询问:“先生准备什么时候动身?”

荆轲解释说:“我要等的朋友盖聂还没有来。他的剑术最好,我等他来一同赴秦,就更有把握了。”

太子想了想,说:“先生的朋友如大海的浮萍,行踪不定,什么时候能来呢?我这里勇士也不少,数秦舞阳最勇猛,就派他做你的副使吧!”

荆轲叹了口气:“所以迟迟不行,想等我的朋友来,以图入秦万无一失。太子既然着急,那就出发吧。”

于是,荆轲和秦舞阳收拾好人头、匕首和燕国地图,便启程了。

太子丹和一些知内情的朋友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怀着悲壮的心情送别他们。荆轲的好友高渐离听说此事,也赶来送行。

最后,来到国界易水边。太子叫人摆好酒宴,为荆轲和秦舞阳饯行。

酒过数巡,高渐离凝视远方,击着筑,荆轲情不自禁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壮感人。

太子跪下给荆轲敬酒。荆轲接过酒来,一饮而尽,将酒杯用力摔在地上。而后,荆轲拉着秦舞阳跃上车,扬鞭疾驰,头也不回地向秦国奔去。

到了秦国,荆轲打听到蒙嘉是秦王的宠臣,便给他送去许多金银财宝,求他帮忙安排秦王的召见。蒙嘉见此重礼,眉开眼笑,满口答应下来。

蒙嘉进宫对秦王说:“燕王害怕大王,不敢抵抗,愿意投降。派了使者带来了樊於期的头和燕国地图献给大王,请大王召见。”

秦王听说樊於期已被杀死,十分喜悦。决定明天在咸阳宫举行受降仪式。次日,秦王率满朝文武,用隆重的礼仪,在咸阳宫召见燕国使臣。

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首级的木盒,昂然走上大殿。秦舞阳捧着卷有匕首的地图跟在后面。

刚上大殿的台阶,秦舞阳便面色发白,浑身战栗。荆轲又气又急,不敢表露出来,只是朝他笑笑,为他壮胆。

秦王和两边侍臣不觉生疑。荆轲急中生智,连忙上前一步跪下说:“下国的小人,没有见过天子,今见天威有些害怕,望大王宽恕。”

秦王虽有怀疑,但见荆轲说话自然,不像有假,便传旨只让正使一人上殿,把秦舞阳拦在阶下。

荆轲献上木盒,秦王令人收验,果然是樊於期的首级。秦王问了几句话,荆轲从容答对,秦王不疑,又令献图。

荆轲机警地从秦舞阳手中取过地图,恭恭敬敬地献给秦王。秦王接过地图,迫不及待地展开观看,突然匕首露出。秦王不觉一惊。荆轲急忙上前,抓住匕首。

没等秦王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荆轲便蹿到他跟前,举起了匕首。秦王大惊,拼命躲闪。秦王慌慌张张地绕着殿上大柱逃避。荆轲在后紧追不舍。

秦王原有规定:任何大臣都不能带兵器上殿。因此,殿上手无寸铁的文武朝臣,哪是荆轲的对手。

这时,殿旁有个御医叫夏无且,见秦王被荆轲追得太急,提起药箱向荆轲砸去。荆轲一挥臂,药箱落地。

秦王本来背着佩剑,因剑太长,又被荆轲追赶太急,拔了几次都没有拔出鞘来。

一个侍臣见状急喊道:“大王把剑背在背上就能了。”一句话提醒了秦王。他把剑背在背上,拔出了鞘。

本来秦王的勇猛并不亚于荆轲,先是因为他手无寸铁、无力反抗,现在他手持长剑对付荆轲的匕首,胆便壮了。他回身一剑,砍断了荆轲的右腿。

荆轲仆倒在铜柱旁边。他忍着剧痛,双眼怒视秦王,紧紧握住匕首,用力向秦王投去。秦王一闪身,匕首从他左耳边飞过,直刺到右边铜柱上,火花迸发。

秦王扑上去连刺荆轲数剑。此时荆轲手无寸铁,身负重伤,无法还击。

荆轲倚在铜柱上大笑。他指着秦王骂道:“今天且饶你一死!可是你到处吞并诸侯国土,绝没有好下场!”

秦王一声令下,殿下武士一涌而上,杀死了荆轲。

秦王玉环扔荆轲,歌姬弹琴救秦王……您听过这些荆轲刺秦故事吗?

《史记》之后“荆轲刺秦王”的传说,除了传世文献记录的文字,东汉时期的画像石也很值得注意。

如果说甲骨文是商代艺术代表,青铜器是周朝艺术代表,那么最能代表东汉的,莫过于画像石了。画像石是墓葬或者祠堂的组成部分,画像题材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而荆轲刺秦王就是汉晋画像石的一个重要素材。根据郑红莉先生的统计,国内著录完整清晰包含荆轲刺秦的画像石一共15块,分布在四川、山东、陕西、浙江等地。画面的主题基本都是荆轲“掷匕中柱”的瞬间,具体来说又大同小异。

其中主题最完整的,要数山东嘉祥武氏祠石室的3块画像石,但日本学者鹤间和幸指出,其与《刺客列传》有三点不同:“第一,画像石中的秦王并没有持剑击伤荆轲,而是用身上所佩玉环正要投向荆轲;这一动作从画像石右侧的秦王右手明显可以看出。第二,秦王左右人等并未被禁止携带武器,画像石左、右两端的士兵都手持武器。第三,作为救急的重要人物侍医夏无且并未在画像石中出场。”

最接近《刺客列传》叙述的,则是陕西绥德、神木东汉汉墓墓门的2块,主要加入了力士抱住荆轲、秦王趁机拔剑反击的情节,这也是最早的荆轲刺秦王画像石。而随着时间的变迁,汉画像石上的内容则与《刺客列传》越来越远。武氏祠建立的时代为东汉后期,已经有了较大变化,但主题仍然算是最丰富;至于时代更晚的魏晋处于乱世,而且荆轲所符合的儒家忠义思想也已经崩塌,荆轲刺秦王的画像也就自然式微下去了。

前文提到《史记•刺客列传》里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与《战国策•燕策•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的记载大同小异。不过,关于这段记载还有一个更丰富的版本,这就是《燕丹子》。

《燕丹子》共三卷,上卷主要说燕太子丹对秦王政要求回国。秦王说:“如果乌鸦白头,马头上面长角,就可以放你。”结果还真出现了这种情况。秦王只能放他回国,却又在桥上设置机关想害他,不过这些机关都没有触发。太子丹急匆匆赶到关口,这时候关门未开,于是太子丹学鸡脚,守城将士以为天亮了,于是打开了关卡,太子丹终于顺利回国。然后太子丹与老师麹武商量报复秦王,麹武推荐了田光。

中卷主要说的是太子丹与田光的对话,相对于《刺客列传》更详细了不少,如田光介绍燕国的勇士“夏扶,血勇之人,怒而面赤;宋意,脉勇之人,怒而面青;武阳(即秦舞阳),骨勇之人,怒而面白”,只有荆轲是“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之后田光又去卫国劝说荆轲,然后自己咬断舌头,吞下自尽。然后荆轲才从卫国来到燕国,没有与田光、高渐离、狗屠等交往的记录。

卷下是整部书的高潮部分,开始写荆轲进见太子丹,其中增加了一些戏剧性的情节。如开始夏扶问荆轲想用什么指教太子,荆轲说让燕王继承召公业绩。荆轲用瓦砖投掷池中龟,太子丹就送一盆金丸给荆轲挥霍;荆轲说千里马肝味道很美,太子丹眉头不皱就杀了好马;荆轲说弹琴的美人手太美,太子丹竟然砍下女子的手送给荆轲。两人还经常同桌吃饭,同床共枕。就这样,荆轲彻底被太子丹收服。然后才有樊於期叛逃燕国的事件。

等到荆轲和武阳出发时,夏扶自刎为他们送行。到了秦国后,又是一场图穷匕见的戏。然后荆轲谴责秦王了一顿,秦王则提出听完琴声再死。于是召来一个琴姬,琴姬一边弹一边唱:“罗縠单衣,可掣而绝。三尺屏风,可超而越。鹿卢之剑,可负而拔。”可惜荆轲听不懂暗示,结果秦王顺利逃走,荆轲用匕首扔过去,穿过秦王耳朵插入铜柱上,秦王转身斩断了荆轲双手。荆轲破口大骂,全书就结束了。

《太平御览》引《三秦记》也有类似歌姬救秦王的情节,当时荆轲揪住秦王政衣袂说“宁为秦地鬼,不为燕地囚”,这时秦王的王美人就以弹唱来提示:“三尺虏骭何不掣?四面屏风何不起?”个人认为,如果点明这个歌姬就是当时被太子丹断手送荆轲的,然后又装上假肢到了秦国,戏剧效果将会更强烈。

关于《燕丹子》的成书时间,不少古今学者认为是秦汉时期古书。在《刺客列传》里也提到太史公听说“天雨粟,马生角”的说法,与“乌白头,马生角”类似,足见这种说法在太史公之前就有了;荆轲刺伤了秦王的耳朵,也是太史公曾听说过的;至于歌姬救秦王的记载,因为太史公听到了当事人夏无且的说法,所以没有采信。同时太史公又采编了荆轲在燕国之前的故事,这样才有了《刺客列传》的记录。

但是也有学者不认同在《史记》之前,最明显的证据就是《汉书•艺文志》没有收录此书,而记载在《隋书•经籍志》中;同时此书的内容风格也更类似东汉著作。笔者也比较赞同,《燕丹子》从气质上确实更类似东汉《越绝书》《吴越春秋》一类野史小说。对于救秦王这个角色,可能后人觉得夏无且不够戏剧性,所以才被改成了歌姬,再往后甚至出现王美人的说法。甚至有学者还认为《燕丹子》是六朝著作。

除了《刺客列传》《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燕丹子》外,先秦秦汉还有不少关于荆轲刺秦的记录,但是都比较零碎。如西汉邹阳上书说“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荆轲刺秦时出现异常的征兆;《淮南子》说“高渐离、宋意为击筑而歌于易水之上”,宋意也加入了击筑的队伍;《论衡》说秦王与燕丹曾盟誓“使日再中、天雨粟,令乌白头,马生角,厨门木象生肉足,乃得归”,结果各种异兆都出现了。

魏晋之后,关于荆轲故事还有增饰,比如西晋张华《博物志》中,说荆轲字次非,有次渡河时因为船被鲛鱼夹住,无法行走,于是荆轲奋起斩下鲛鱼首级,终于风平浪静。东晋陶渊明《咏荆轲》诗说“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又指出宋意是唱歌不是击筑;南梁萧绎《金楼子》则说太子丹制作的金丸,其实是秦舞阳喜欢玩的;田光、鞠武一起去请荆轲,荆轲当时喝醉在睡觉,田光在他耳朵里吐口水,荆轲醒来后感叹道:“出口入耳,必有大事!”

至于98年陈凯歌导演的《荆轲刺秦王》,也算是对荆轲形象的再创作,其中为荆轲加入了女友“赵女”,灵感可能来源于匕首剑师“赵人徐夫人”,当然历史上的“徐夫人”性别未明;而且历史上秦王政、燕太子丹也都曾在赵国做过人质,所以自然也就打造出了一段狗血的“四角恋”了。

参考文献:

(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张海明:《荆轲刺秦故事最早见于何书?》

张海明:《〈史记•荆轲传〉与《燕丹子〉比较论——兼谈《燕丹子〉的小说文体属性及意义》

张海明:《〈史记•荆轲传〉与〈战国策•燕太子丹质于秦〉关系考论》

张海明:《谁的荆轲——荆轲形象论之一》

郑红莉:《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图像探讨》

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汉史。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悟空问答签约作者,澎湃历史专栏作者,网易历史专栏作者,百度ta说合作作者,全历史合作作者,出版有《先秦古国志》《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山海经全画集》实体书三种,作品散见于《国家人文历史》《同舟共进》《北京晚报》《醒狮国学》《百家讲坛》《威海晚报》等报刊杂志及自媒体。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秦舞阳是公认的勇士,跟随荆轲刺秦怎么吓得发抖?上不了台面之人

荆轲刺秦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在荆轲刺秦时还有一个重要人物陪伴着他,这个人便是燕国的勇士秦舞阳。

在《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中有过关于他的记载,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忤视。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的解释就是秦舞阳是个勇士,十二岁的时候便敢杀人,别人还不敢看他。

看这个记载,秦舞阳不说别的最起码很大,太子丹在挑选刺客的时候,将他也选中并不意外。

那么问题来了,秦舞阳在燕国可是公认的一个勇士,陪着荆轲刺杀秦始皇的时候,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甚至身体都在不停的发抖,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秦始皇太可怕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且不说是不是秦始皇的气势吓到他了,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就是秦舞阳只是个被人高估的人,他是那种欺软怕硬之人。

如果有细心的人便会发现,有这么一种人,平时咋咋呼呼,牛皮哄哄,可是真的遇到事的时候,又被吓得脸红脖子粗,根本上不了台面。

秦舞阳便是这种人,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秦舞阳在十二岁的时候杀人,这的确是不争的事实。

十二岁杀人,这明显是犯法的,可是秦舞阳不仅没有事,还被人视为勇士,周围的人还都不敢看他,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因为秦舞阳的身份不一般,他是秦国贤将秦开之孙,这也是他敢当街杀人的重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候秦国是有明文规定的,禁止私斗,相反燕国却不管这些事,秦舞阳杀了人还被尊崇。

被秦舞阳杀的人是打不过一个小孩子吗?并不见得,对方是普通百姓,根本不想惹事,只想过好自己的日子,他也没想到一个小孩能这么狠。

因此完全可以说秦舞阳就是欺软怕硬,可怕的是燕国人也认同这种恃强凌弱的观点,这一点从其他事中也能验证。

长平之战后,燕国的国君认为赵国壮丁都死光了,趁这个时候立即去欺负一下,肯定能大获全胜,万万没想到不仅没占到便宜,还被赵国打的受不了,几年的时间燕君损失惨重,这个结果实在是有点讽刺。

这也说明,燕国骨子里有这种恃强凌弱的思想,整个燕国都如此,秦舞阳能干出这样的事也不意外。

正史记载,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舞阳捧着地图,朝见秦始皇的时候,荆轲什么反应都没有,秦舞阳害怕的开始发抖。

秦王的人问他为何发抖,他都说不出话,还是荆轲替他开脱,说是粗鲁的人,从没见过大王的威严,免不了会害怕。

紧接着的记载都是荆轲的,并没有秦舞阳的记载,有趣的是《史记》中也没有记载秦舞阳最终的下场,想必也是被杀了。这样的人根本上不了台面,只能说太子丹看错了人,有趣的是,如果去看看荆轲的生平,大家就会发现,荆轲从来没有好勇斗狠的记载,但他绝对是真正的勇士。

为何荆轲没有杀掉秦王?荆轲在临死之前道出真实原因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九鱼亭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在那萧瑟的易水河畔,荆轲吟唱完最后一句,毅然踏上了这条不归路。或许荆轲早已意识到,他这一去根本没有生还的可能,但在太子丹期许的目光中,他只得慷慨赴死。

众所周知,荆轲刺秦以失败告终。荆轲以凡人之躯,带着剧毒匕首,辗转多次见到秦王,同秦王嬴政缠斗多时,但就是伤不了嬴政分毫,反而被嬴政砍断左腿,最后被乱刀砍死。那么这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原因吗?为何荆轲无法杀掉秦王?

一、真假未知的剑客

荆轲喜好读书和击剑,在他游历途中,曾经遇到一人名为盖聂,盖聂可能是一位剑术大师,荆轲和盖聂探讨过剑术,但由于其他种种原因,两人又分道扬镳了。

史料记载“荆轲虽游於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虽说荆轲喜好击剑,但其水平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从事这种风险极大的工作,不仅需要冷静的头脑,还需要极佳的技艺。从后续荆轲的刺杀表现来看,他的剑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除此之外,面对太子丹的诚心嘱托,荆轲是这么回答的“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意思就是,这是国家大事,臣能力不足,可能不能担此重任。一方面或许荆轲这只是客气客气,也算是君臣之礼,另一方面,或许荆轲真的在担心,以他的剑术,能否完成如此凶险的任务。

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荆轲答应太子丹去刺杀秦王,也有着某种被胁迫的味道。给太子丹推荐荆轲的,是燕国的豪侠田光。太子丹将刺杀事宜,告诉了田光,并要求其保守秘密,田光为了请荆轲出山,为了不泄露国家机密,竟自刎而死。

史料记载“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欲自杀以激荆卿,曰:原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因遂自刎而死。”

是时,秦国已经快达到燕国边境,国家危机,为了社稷安危,田光甘愿以死报国。只不过田光这么做,就将荆轲逼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田光已经死,如果荆轲不接受任务,是不是也必须自杀殉国?

事已至此,荆轲只得答应太子丹,去秦国刺杀嬴政。这本就是一桩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秦王身前守卫森严,如何才能到达秦王十米之内?用什么理由来接近秦王,这一系列问题都要荆轲亲自去解决。

假如荆轲刺杀成功,嬴政被杀,那么荆轲能全身而退吗?一国之君被杀,势必引起局势混乱,但荆轲也是无法活着出去的。如果荆轲刺杀失败,同样是必死无疑。无论如何,都是个死局,荆轲是九死无生,而刺杀失败的几率远远大于成功。

三、不靠谱的秦舞阳,缺少得力助手

如果是刺杀普通人,估计荆轲可以做手到擒来,但刺杀秦王这种任务,就需要严谨的计划和布局。樊於期曾是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逃到了太子丹这里,秦王以千金来悬赏樊於期的人头,假如荆轲拿着樊於期的人头,或许就能以此见到秦王。

樊於期投奔太子丹,两人感情深厚,荆轲请求拿到樊於期的人头,而太子丹予以拒绝。荆轲亲自去见樊於期,将成破利害讲述清楚。既然樊於期跟秦王有仇,秦王已将樊於期家人全部屠尽,荆轲拿着樊於期的人头,就可以见到秦王,刺杀成功的话,就等于给樊於期报了大仇。

史料记载“樊於期偏袒搤捥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刭。”

樊於期闻听此言,伸出臂膀拿出,拿出匕首自刎身亡。樊於期将自己的人头交给了荆轲,太子丹得到消息,趴在樊於期身上哭了很久。在大义面前,生命可以舍弃、一切都可以舍弃,樊於期用他的行动诠释了他的大义,如大仇得报,生死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得到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的地图后,荆轲准备出发了。刺杀秦王这种重大事项,应该是需要帮手的。荆轲的这个帮手名为秦舞阳,据说是十三岁就杀过人,为人刚硬凶悍。然而等秦舞阳到了秦王殿内,却吓得瑟瑟发抖,差点搞出篓子。

其次,荆轲在等一个朋友,这位朋友可能是盖聂,不论是谁,应也是一位身手不错的侠义之士。假如在刺杀途中,有个高手相助,那么刺杀的成功率会大幅提升,而实际上,不仅秦舞阳没有帮上忙,那个朋友也没有等来。

战事紧急,太子丹一再催促,于是荆轲没有再等那位朋友,毅然踏上了征途。

四、刺杀失败,荆轲道出真实原因

荆轲以燕国地图和樊於期的人头为代价,见到了秦王嬴政,在嬴政看完展开地图之际,荆轲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用匕首直接刺向秦王。假如荆轲出手够快,理论上应该可以刺中的,或许因为嬴政反应迅速,也许因为荆轲太过紧张,这一剑刺空了。

大殿之上,荆轲追逐着秦王,秦王好不容拽出长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失去了行动能力,最后道:“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原本太子丹是要求荆轲挟持秦王,要求其归还占有的土地,所以荆轲下手多少有些犹豫,而那把匕首上沾有剧毒,荆轲想要活捉秦王,就不能下毒手,这大概就是荆轲刺杀失败的主要原因。

其中剧毒的匕首和活捉秦王,多少有些矛盾,但秦王的生死,全在荆轲的一念之间。荆轲既然敢去行刺秦王,就已经抛开生死,他的主要目的就是劫持秦王,这样一来,不仅能要挟其归还土地,对于他自己,或许还有一丝生还希望。

秦始皇首次完成大一统,成就无上功业,千古一帝名副其实,而荆轲同样是位值得赞许的勇士。荆轲如此慷慨赴死,并非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太子丹,也是为那些在战争苦难中的百姓,明知是死也绝不回头,千年之下又有几人!

参考资料:《史记·刺客列传》

拓展阅读:

《三言二拍》里一则荒唐故事,这条生命通道给大唐续命一百多年

《唐明皇》中香艳桥段源自一项“大唐硬汉运动”,今风靡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