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描写雨的形态的句子(描写雨的形态的句子)

描写雨的形态的句子(描写雨的形态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宋词独特的雨文化、雨意象

引言

中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季风气候特色极其鲜明,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例如华南地区和江南地区就有独特的春雨季和梅雨季。

季风气候既制约了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百姓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对古代文学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雨既蕴含着丰富的文学含义,也成为了人们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之一。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便开始频繁地运用雨这一意象抒发内心情感了。

不论是诗经还是楚辞,诗人都曾频繁的运用赋比兴的手法,表达对大雨滋润万物的赞颂和风雨侵袭的困扰。

宋朝时期,国家的经济重心和政治重心逐渐南移,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到江南一带生产生活。

南方特有的雨季与北方的雨呈现出了不同的样貌,激发了文人的创作热情。

雨在宋朝时期的文学意义极其深远,雨既代表季节环境,也能够营造特殊的氛围,承载诗人美好的愿望。

宋朝词人通过描写雨季的形态,抒发出了个人对生命的思考和人生的价值。

通过品读宋词中的雨,我们既能看到宋朝特有的政治环境和时代背景,也能够看到宋朝词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表现手法。

以雨为典型的的意象直接改变了宋朝时期宋词文化的发展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具有极强的文学表现能力,雨作为一种重要的意象,对宋朝词人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据统计,《全宋词》当中约出现了4910次雨,在词人、文人的构建下,雨已然成为了宋朝文化的代名词。

雨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象,具有与其他意象完全不同的特质,雨的朦胧凄清、细腻婉转等特点与宋朝的时代特色也十分相似。

雨的形态、雨的声音、雨的美学特点、雨的意韵都无一例外地展示出了文人的意志。

从气象学的观点来看,雨不过是大自然中正常的降水现象罢了,但是在艺术家和文人的眼中,雨的大小急缓、天色的明暗和风力的强弱则能够代表不同的心境和情境。

雨可以是“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凄清,也可以是“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的急促磅礴。

雨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有不同的意蕴情感。

宋朝词人不仅能通过雨的形态抒感,也能够通过雨的声音讲述心境的不同。

雨可以是“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的婉转动人,也可以是“也不管,滴破故乡心,愁人耳”的愁绪。

由于雨声嘈杂而又有穿透力,因此在诗词当中,雨总代表着愁绪和离别。

风雨本来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却能够通过诗词成为人与人交流情感的媒介,将读者和作者紧密的连接起来。

例如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就通过三两滴细雨将他一生漫长的经历都概括了出来。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既概括了少年的浪漫,也写出了晚年的苍凉,在作者看来,人生的坎坷不过是几场风雨罢了。

在宋朝词人的眼中,雨既代表着离别愁绪、代表着阴翳的环境,也代表着人生的哲理。

宋朝时期国家征战不断,朝廷军事力量衰微,给宋朝文人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感,这样的时代环境与连绵阴雨构建了独属于宋朝的悲情意象。

雨在宋词中的常见意象

雨作为宋词中频繁使用的重要意象,有几个独特的含义,第一,雨在宋词当中的意象极具悲情意识。

宋词中雨的悲情意识与宋朝文人士大夫的生存状况息息相关,宋朝一直处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困境中。

其一,宋朝朝廷的财政负担严重,由于宋朝中后期冗官冗费的现象难以计数,再加上宋朝因战败需要给其他赔付大量战争赔款,所以宋朝末年出现了国弱民穷的局面。

其二,宋朝的边患从未停止,宋朝与辽、金、西夏之间的战事一直没有间断。

因为宋朝的军事力量衰微,所以每当战争来临时,朝廷都习惯性的忍辱求和。

在这样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国家和朝廷仍旧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给宋朝文人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负担,催生了宋朝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正是因为宋朝文人的社会责任感极强,但他们没有能力改变衰微的国力,所以这特殊的国情也给宋朝词坛带来了许多忧伤的风雨。

在宋朝词人的笔下,雨也代表着相思离别之苦,“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磅礴的大雨在诗人的笔下,不仅渲染了游子凄清的心境,也冲刷了大量的遗憾。

宋朝末年,靖康之难爆发,徽钦二帝被掳走之后,宋朝王室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一时之间,人民流离失所,百姓苦不堪言,伤春悲秋、忧国忧民成为了宋朝末年主流的文学形式。

在这样风雨飘摇的时代背景下,雨也被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雨在宋词中不仅能够表述相思离别的愁绪,也能够代表国仇家恨的政治寓意。

无论是周敦儒的《卜算子》还是辛弃疾的《摸鱼儿》、刘振翁的《兰陵王》,都借雨这一意象,代表了国仇家恨。

除此之外,宋朝的雨意象还与时光飞逝息息相关。

因为风雨来临时会阻碍人的出行,使人白白蹉跎时光,只能在家虚度光阴,因此雨也被赋予了虚度光阴,珍惜时间的别样情感。

雨作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元素之一,与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雨的来临既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热情。

不论是先秦时期的祈雨仪式,还是宋朝时期的风雨飘摇,都切实地改变了文人的创作方式和创作倾向。

在《全宋词》当中,雨这一意象一共出现过4910次,其中表达悲伤情感的占82%,表达喜悦情感的占26%。

这样悬殊的差异既受宋朝的时代限制,也反作用于宋朝文坛,影响了中华民族心理性格和心理特征的形成。

宋朝雨意向的悲情对民族文化的改变

宋朝时期飘摇的风雨和动荡的政坛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了宋朝词人的悲情意识。

由于大雨往往能够营造悲情情绪,勾起古人对大雨泛滥成灾,久下不绝的灾难记忆。

所以在宋朝人的诗词中,雨通常代表着险恶的政治环境和作者本身的壮志难酬,例如宋朝著名诗人陆游就书写了大量与雨有关诗词。

诗人们通过雨抒发心中愁苦,国仇家恨的无奈,在宋朝词人的构造下,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自然现象了,而成为了离别愁绪的代名词。

雨既承载着诗人的悲苦,也代表着宋代词人独有的悲情意识和悲情美学。

在宋朝词人的构建下,自然界的雨与作者的情感、宋朝独特的时代背景完美契合,创造了独属于宋朝的宋雨美学,赋予了雨深厚的底蕴。

因此我们后人在读宋词之时,仅通过一个简单的雨意象,就能感受到作者深邃的用意,产生巨大的心灵震撼。

我们在品读宋词之时,应当结合时代背景,更加清晰的理解与这一意象的深刻含义,感受作者透露出的复杂情感。

通过诵读词中的雨意象,我们能够触碰到烟雨朦胧的繁华江南,能够看到宋朝文人心头抹不开的愁绪,也能够看到王朝的飘零。

通过千年的沉淀,雨已然和宋朝文坛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了宋朝的语言文化。

现代研究学者认为淅淅沥沥的雨声具有极强的安定精神的作用,听雨既可以缓解人的紧张情绪,也可以让人们更加直观的贴近自然。

在文人的世界中,情与景紧密结合,完美交融。

如果说大唐王朝是最富贵的那朵牡丹花、是李白的诗酒江湖的话,那大宋王朝就是那朵在风雨中饱经风霜、充满悲彩的梅花。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一种意象也有一种意象的韵味。

雨在不同时期,在不同的人心中有着完全不一样的作用,这或许就是雨的独特魅力。

参考资料:

《全宋词》

《宋史》

《卜算子》

《摸鱼儿》

《兰陵王》

《虞美人·听雨》

写雨名句古诗词

(五)1,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出自宋代晁冲之的《春日》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弯弯曲曲的小溪与岸上的绿树交相辉映,蒙蒙细雨打在水中浮萍上,浮萍翻出细嫩的小叶,叶上沾了一层细碎的水珠,好像撒上了细细的沙粒。鹅鸭不知道春天即将过去,争相追逐着那些漂浮在水上的桃花。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惜春诗。全诗四句四景,小溪明净,细雨翻萍,鹅鸭嬉戏,桃花逐水,画面十分鲜明,历历在目,令人悠然神往。

2,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

出自宋代周邦彦的《浣溪沙·翠葆参差竹径成》

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曲阑斜转小池亭。 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柳梢残日弄微晴。

此词写夏日乍雨还晴的景色,体物工巧。

3,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出自宋代李之仪的《南乡子·端午》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端午佳节的黄昏被绵绵小雨浸润,我寂落的独自轻掩门扉。梁间的燕子带着它的雏鸟全都离开了,面对如此冷清的雨夜怎不让人黯然销魂,只能徒劳地向梁间寻觅燕子往日栖息的痕迹,怀念一下往日热闹欢欣的时光。旅居的客舍就好像乡野山村一样,有了喜悦的事情也没有人共饮一杯。这种没有知音好友分享陪伴的遗憾,只有黄莺的啼鸣了解,所以才殷勤地鸣叫安慰着我,就好像往日美好时光中在梦中、枕上听到的一样。

上片写端午节的景象。端午节下着小雨,诗人独自一人,比较冷清,回忆往日的热闹时光。

  下片抒情,旅居在外的诗人在端午节没有友人的陪伴,喜悦的事情只有自己一人享受。表现出心中的寂寥,落寞之闲情。整首词深婉含蓄,抒发出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感。

4,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出自宋代曾几的《苏秀道中》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一夜之间,炎炎烈日的晴空,忽然降下了渴望已久的甘霖;我在睡梦中惊醒,只觉得浑身舒适,凉气沁人。我不愁屋子会漏雨,淋湿我的床;只是欣喜溪流中涨满了雨水,不用再为干旱担心。我想,那千里平野上,喝够了水的稻子一定是葱绿一片;于是觉得,这五更天雨水敲打着梧桐,是那么的动听。像我这样没有田地的人尚且欢欣鼓舞,更何况田间的农夫,祈望着丰年,该是多么的高兴。

这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这年夏秋间,久晴不雨,秋禾枯焦。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间止,大雨三日,庄稼得救。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

5,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城下雨翻盆。

出自唐代杜甫的《白帝》

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 古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 恸哭秋原何处村?

在白帝城中,遮天乌云涌出了城门,在白帝城下,瓢泼大雨像打翻了的水盆。峡江急流的吼声像雷霆在轰击,翠树苍藤笼罩的烟雾使日月为之发昏。战马不如归耕的牧马闲逸,战乱使原有千户人家而今只有百家尚存。最为哀痛的是因战乱失去丈夫的妇女们还被赋敛盘剥得精光净尽,听吧,在秋天原野上正在放声痛哭的是哪座荒村?

诗歌中,诗人描写了暴风骤雨的景象,同时又给读者展现一幅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秋原荒村图。其次,借景抒情。在诗歌中,诗以白帝的急风暴雨,喻唐代社会的战乱动荡;以荒村的萧条凄凉,喻“安史乱后”国家的疮痍满目。诗人通过这样的环境的描写,表现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愁与哀思。

6,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

出自宋代张炎的《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

山空天入海,倚楼望极,风急暮潮初。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新烟禁柳,想如今、绿到西湖。犹记得、当年深隐,门掩两三株。 愁余。荒洲古溆,断梗疏萍,更漂流何处。空自觉、围羞带减,影怯灯孤。常疑即见桃花面,甚近来、翻笑无书。书纵远,如何梦也都无。

远山随着空阔的长天没入了大海,我倚着高楼遥望海天之际,风势劲急黄昏时暮潮刚刚涌起。帘外斑鸠啼叫,周围一片细雨,几处闲置的冬田,隔河对岸开台春耕,趁着春雨锄地。嫩叶如烟雾缭绕着柳梢泛出新绿,想如今,这如烟的新绿定已染得西湖翠碧。我还记得当年在湖山深处隐居,两三株杨柳将柴门掩闭。这春色使我愁烦。荒芜的沙洲古老的江岸,枝梗断折、浮萍疏散,还要漂流到何处江湾?我自己依然感到,腰围只怕衣带减短,孤灯会照得身影瘦怯孤单。我常常怀疑自己很快能见到她那桃花般美艳的容颜,为什么她近来,反而连书信都已绝断。纵然说书信遥远,为何连梦里都不见?

词人倚楼怀远,极目所见,皆惹起无穷的哀思离情,感伤身世飘零,更寄寓了故国之思。上阕写词人久客绍兴,一片水乡风光,但笔调有些无奈,至“想如今”句,则明白点出;下阕由己及人,结末愈转愈深,曲折如意。全词由眼前之景联想到西湖之景,再由自己之愁思而想到西湖之恋情,娓娓道来,意脉清晰,层次井然,是词林艺苑之佳作。

7,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

出自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含羞整翠鬟,得意频相顾。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娇云容易飞,梦断知何处。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

似娇还羞抿了抿秀发乌鬟,笑靥盈盈秋波流转频频顾盼。玉手纤指轻弹,筝声婉转欢快,琴弦飞荡回旋,似春莺传情,低语交欢。  曲终人去,宛如飞云飘逸,只留下娇柔的身影。春梦已断不知何处寻觅。庭院深深,锁住的是寂寞和黄昏,还有那阵阵凄雨敲打芭蕉声。

此词以男子的口吻写一女子弹筝的情景,并在其中渗入爱情与离愁。上片描写从前女子在与情郎相聚时弹筝的情景;下片写此时两情隔绝,凄苦难禁。

8,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出自唐代杜甫的《水槛遣心二首》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草堂远离喧闹的城郭,庭院开阔宽敞,四周没有村落,放眼一望无边。碧澄江水,几乎淹没两岸;葱茏树木,黄昏盛开鲜花。细雨蒙蒙,鱼儿欢快地跃出水面;微风习习,燕子倾斜着掠过天空。城里拥挤着十万人家,熙熙攘攘;这里却只有两三灯火,清闲自在。

蜀地四川的天气常常在夜里下雨,在水边的栏杆旁已能看到天色转晴。花叶被雨水淋得湿润,树林里密密麻麻地布满水洼,我的衣服和枕席也干了。我不能承受现在的体弱多病,又哪里还看重功利与浮名。慢慢地倒酒来饮,我想凭借它来陪伴我的余生。

第一首诗写傍晚时分所见到的微风细雨中的景象,表现了环境的清幽美好和诗人闲适宁静的心情;第二首诗描绘了一番蜀地的景象,在咏物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种种不满和郁郁不得志,而又感慨自己老迈无力去改变现世,无奈以饮酒来消遣,基调相对沉重些。这组诗绘景生动,格律工整,通过描绘绮丽的蜀地风光和娴雅的草堂环境,表现了作者远离尘世喧嚣的闲适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蕴含着作者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感慨和无奈之情。

9,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出自唐代崔道融的《田上》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春雨已下得很充足了,以致连高处的田里也存满了一片白茫茫的水,为了抢种,农民披着蓑衣冒着雨,半夜就来田里耕作。等到人和牛的力都使尽的时候,天还远远未亮呢。

此诗写农民天还没有亮便冒雨耕田,“力俱尽”与“殊未明”相对照,反映了农业经济社会中原始劳作工具的简陋以及农民早出晚归、不知疲倦的辛苦劳动生活。

10.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寒食清明时节,万物复苏,荡漾着明媚的春光。玉炉中的沉香即将燃尽,飘出的缕缕残烟仍是清香醉人。午睡醒来,花钿已掉落在枕边床上。海燕还未飞回来,邻家儿女们玩起了斗草游戏。江梅已经过季,绵绵的柳絮随风荡漾。黄昏时分下起了稀稀疏疏的小雨,打湿了院中的秋千。

此词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借以抒发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上片写春光浩荡,屋内香炉袅烟,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几笔,勾勒出寒食节的初春景色与民间习俗,情韵全出。全词都是景语,仔细体味又都是情语,没有雕饰斧凿痕迹,隽秀自然,清新淡雅,充分表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11,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出自唐代温庭筠的《咸阳值雨》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在咸阳桥上遇雨了,那牛毛细雨随风飘摇不定,宛如悬在空中的水晶帷帘;那泊着的钓鱼船被这连绵的水晶帷帘阻隔,如烟如画。眼前这烟水空濛的景色多么像初春时节洞庭湖上那烟波浩渺的景致,湿漉的晓云好像是驮载着接天的水气飘进了岳阳古城的上空。

此诗运用了虚实结合和联想的表现手法,描写了雨的形态及雨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闲适舒心的意趣。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写心中景,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全诗风格明快,意象缥缈,在时空的跳跃中展现了一幅清旷迷离而富于动感的山水图景。

12,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摘花销恨旧风流。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两眉何处月如钩?

秋雨停了,梧桐树叶不再滴雨 ,好像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泪。重新反复回忆,释放自己的情怀。想当初曾与思念之人有过美好的风流往事。(回忆)那美丽的身影、如桃花般的面容,但人已离去(可是人却不知何处去了)。只是空空留下那娇小的鞋痕在长满苍藓的小径上。思恋之人在何处,只有孤单的如钩明月。

词的上片写景,回忆美好;下片由回忆回到现实,描写现状。全词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的怀人之心、相思之意。

13.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出自元代贝琼的《己酉端午》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突遇风雨天气昏沉阴暗,汨罗江上无人凭吊逝去的屈原。盛开如火的石榴花好像也在笑话我,陶渊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

此诗前两句先写景,再兴叹,描述端午节的天气昏暗而有风雨,感慨因风雨而无人在汨罗江上对屈原表示祭奠和怀念;后两句诗人借用榴花之“笑”的拟人手法以及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虽怀才不遇但能洒脱面对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豁达的态度。

14,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小院掩映在春色深深的绿树繁花中,楼上小窗闲掩,层层厚重的门帘没有卷起,幽暗的闺房中显得暗影沉沉。独自靠着栏杆,愁情无人可以诉说,只好心不在焉地拨弄着琴弦。云虽无心,却催得暮色早降;微风吹雨,暮色中的轻风吹动着细雨,拨弄着暗淡的轻云。院子里的梨花即将凋谢恐怕连这斜风细雨都难以承受,真让人伤景。

这是一首惜春词,写身处闺阁的女主人公面对即将逝去的春色,无聊地拨弄着瑶琴,看远处云岫,听轻风细雨,觉梨花欲谢,不胜惋惜。全词上片主要描写环境,下片着重刻划景物,通过从室内到室外的景物描写,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含蓄蕴藉的笔致,写出女主人公伤春怀人的悒怅情怀,表现了女主人公孑然独处的凄寂心境。

15,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出自清代曹雪芹的《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霢霢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秋天花草凋零,微明的灯光使秋夜显得更加漫长。已经睡醒的窗外是无尽的秋色,哪能忍受秋日的风雨使秋天更加凄凉。秋天的风雨来得何其迅速,惊破了梦中的绿色。怀着秋日的感伤无法入眠,向着屏风移动流泪的蜡烛。晃动的烛焰点燃了短柄的灯台,牵动了愁怨和离别的情绪。谁家的庭院没有秋风侵入,那里秋日的窗外没有雨声?丝绸的被子无法抵挡秋风的力量,秋夜将尽的更漏声催来更急的雨声。整夜连绵的秋雨,就像陪伴着即将离别的人一样哭泣。庭院在秋日雨雾笼罩下更加萧条,窗前稀疏的竹叶上时有水珠滴落。不知风雨何时才能停止,泪已经打湿了窗纱。

秋窗风雨夕》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作的古体诗,是《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林黛玉所作。全诗环绕着秋字,通过一系列秋天景物的淋漓渲染,展示了陷于恶劣环境的孤弱少女的满怀愁绪和无边伤感,从而预示她难以逃脱的悲剧前途。全诗可分为三大部分:一、开头四句,先写秋夜景物,再写秋风秋雨,造成一种“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氛围,为主体部分的抒写作了环境铺垫。二、中间十二句,具体地细致地抒写孤寂凄苦的情怀。三、最后,通过彻夜未眠的诗人所见的晨景,抒发她对无休无止的悲剧的预感。

16,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出自南北朝何逊的《临行与故游夜别》

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多年来,我们一起共事,情好谊笃,如今即将与你们分别了,让人怎能不感伤。我这一去犹如东流的江水,不知何时才能回归。夜晚湿冷的雨滴,淅沥落在空旷的台阶上,室内三杯两盏淡酒,促膝话别,彻夜不眠,不知不觉间曙色已跃上窗头。只好放下各自手中的杯盏,何时咱们还能像现在这样把酒尽欢。

诗的前四句说一年漫长时间在游乐中不觉而逝,一旦离群独处,便觉得刻骨伤情。好友相别,一日如三秋;终离永远,该是无以复加。后四句用漫漫长夜、昏暗的油灯、杯中的冷酒和那空阶前点点滴答之声,编织着无尽的凄凉与恍然难存的梦幻。

17,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出自唐代韦应物的《东郊》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困守官舍,使我终年地烦闷。漫步郊野,曙光荡涤我的胸襟。杨柳依依,在和风里摇曳不定。青山如画,淡泊了我的尘念俗情。斜倚树丛,我休息得多么安宁;沿着山涧,继续信步前行。微雨过后,芬芳的原野更加滋润清新,斑鸠声声,却不知在哪里欢鸣。我向来喜爱幽静,可惜总难以遂心。公务缠绕,生活常感觉迫促不宁。我终将辞谢官职,去营造茅屋一进,追随陶潜的步履,但愿得到那清雅的风情。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久困官舍偶尔郊游时,面对充满生命力的美好春光陶然而醉的闲适心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弃官归隐的念头,表现了诗人对官场束缚的厌憎和对自由散淡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是平凡的事物和平常的景色,却蕴涵着无限的诗情画意。

18,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艳景似残秋。

出自清代王士祯的《秦淮杂诗二十首·其一》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艳景似残秋。

一年多来那停泊秣陵画舫行舟让人想念,秦淮水上阁楼让人魂牵梦绕。整个大地都笼罩在多日的细雨微风中,浓艳的春景在我眼中却似残秋哀景。

此诗以乐景抒哀情,由“肠断”两字可知作者怀着悲伤凄凉的心境来到了秦淮河边,虽是“雨丝风片”的春日,但在绵绵的细雨中,在潇潇的春风中,作者只感到了对秦淮河今昔对比的无限悲凉,浓艳的春光也安慰不了如残秋般的内心。全诗表达了作者对秦淮河凄凉萧条的哀伤感怀之情。

19,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夜雨》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我有深深思念着的人,却相隔很远在他乡。我有所感怀的事情,但深深的埋在心底。故乡遥远难以归去,我没有一天不遥望它。心中忧愁苦闷却无处化解,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无望,只能独自宿在这空屋中。秋天还没有来临,却已风雨纷纷。不学学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记曾经的过往!

《夜雨》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抒情诗,写于元和六年(公元811年)。整首诗贯穿着白居易大气、又不失细腻的风格。诗人通过描绘夜里风雨纷纷的场景,用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对其相爱的女子“东邻婵娟子”湘灵真挚的思念之情。

20,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傍晚,来了阵风,下了场雨,洗尽了白天逼人的暑热,天气变得凉爽起来。弹完笙簧,又对着镜子抹上一层薄薄的晚妆。绛红薄绡的透明睡衣朦朦胧胧,雪白的肌肤若隐若现,醉人的幽香阵阵袭来。微微一笑,轻启朱唇:“郎君,今天晚上的竹席可真凉爽呵。”

21,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

出自宋代苏轼的《南歌子·寓意》

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卯酒醒还困,仙材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下雨了,天色暗了下来,一开始怀疑是夜色降临。雨过后,风儿转了向,忽然向人们报告天已放晴的好消息。天空飘着淡淡的云彩,殷红的夕阳挂在山峰上,显得一片明朗。一丛丛小草、柔软的沙地、溪边的山路,轻捷的马蹄。早上从酒中醒来,却还感到疲困,还得马不停蹄,而不能歇息下来做个美梦。虽然身在蓝桥,但是哪里找得到梦中情人,只有多情的流水陪伴着人行走。

上片写作者游途中的晴雨变化,以及骑马赶路的轻快心情。下片转入叙事和抒情,着重写旅途的劳顿以及对神仙之事的遐想。

22,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

出自宋代陆游的《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前年脍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今年摧颓最堪笑,华发苍颜羞自照。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

前些年在东海遨游,切细鲸鱼肉做羹汤,眼前是如山白浪,激起我豪情万丈。去年在终南山下射虎,半夜里回营,漫天大雪积满了我的貂裘。今年摧丧颓废真令人发笑,花白的头发,苍老的容颜,使人羞于取镜一照。谁能料到喝醉了酒还能作出狂态,脱帽露顶,向着人大喊大叫。金虏还没消灭我的怒气不会平静,那把挂在床头上的宝剑也发出铿然的响声。破败的驿站里一觉醒来灯火黯淡欲灭,风雨吹打着窗户,天气约摸是半夜三更。

诗开头四句回忆过去,豪壮;中间四句写当前,由豪壮转折过渡到沉重;最后四句再写当前,表现刻骨的沉痛。充分反映了陆游胸中所存的一段不可磨灭的杀敌锐气,以及英雄失路、托足无门的伤悲。

23,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

出自宋代史达祖的《夜行船·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

不剪春衫愁意态。过收灯、有些寒在。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白发潘郎宽沈带。怕看山、忆他眉黛。草色拖裙,烟光惹鬓,常记故园挑菜。

无意缝制春衫,春来一副愁苦的样态。已经过了元宵节,仍然有袭人的寒气在。霏霏细雨家家门帘虚掩,深巷寂寂无人影,却早有杏花儿叫卖声。白发潘郎的我,腰身瘦损宽衣带,害怕看那苍翠的远山,那会让我忆起她的眉黛。绿草茵茵,像她拖到地面的长裙。迷蒙的云烟,令人想起她如云的双鬓。故乡二月二的挑菜节又快到了,常想起和她相见时的情景。

词的上片写在元宵节过后的一个雨天,词人听到深巷中杏花的叫卖声;下片写到他已经消瘦衰老,时常想念曾经貌美温柔的情人。全词含蓄委婉,作者寄托杳渺,以思念女子写出,在片言只语中反映出当时失意落寞的情怀。

24,闲立春塘烟淡淡,静眠寒苇雨飕飕。

出自唐代郑谷的《鹭鸶》

闲立春塘烟淡淡,静眠寒苇雨飕飕。渔翁归后汀沙晚,飞下滩头更自由。

春天里,鹭鸶时而悠闲地站立在烟波迷蒙的池塘边上,时而静卧在冷雨飕飕的寒苇丛里。渔翁回去后沙汀上雾色苍茫,鹭鸶又在无人来往的滩头上自由自在飞上又飞下。

25,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

出自清代厉鹗的《谒金门·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

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隔水残霞明冉冉,小山三四点。艇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日日绿盘疏粉艳,西风无处减。

在画楼凭栏遥望西湖,经过一番雨洗秋色更浓人更觉淡雅了。远隔湖水残霞行将消逝,远处小山三四座。

湖中舟艇何时同泛?等待着去明如镜子的湖上折荷花,荷叶荷花一天一天地在逐渐凋谢稀疏,秋风阵阵紧。

此词上片写雨后登楼远望。“凭画槛”二句,总写雨后登楼,凭栏远望所感。“隔水”二句,写残霞冉冉,小山点点。此词下片写秋风起,荷叶疏,荷花谢。“艇子”二句,写想乘艇去湖上折荷花。“日日”二句,写秋风阵阵,荷叶荷花正逐渐凋谢稀疏。这首词写词人雨后登楼远望西湖秋景,寄寓了词人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叹。全词围绕西湖雨后秋景,描绘了“残霞”、“小山”、“绿盘”、“粉艳”、“西风”,突出了秋色与秋意。

26,暮雨忽来鸿雁杳,莽关山、一派秋声里。

出自清代龚自珍的《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

我又南行矣!笑今年、鸾飘凤泊,情怀何似?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何事?暮雨忽来鸿雁杳,莽关山、一派秋声里。催客去,去如水。华年心绪从头理,也何聊、看潮走马,广陵吴市。愿得黄金三百万,交尽美人名士。更结尽、燕邯侠子。来岁长安春事早,劝杏花、断莫相思死。木叶怨,罢论起。

我又向南方出发了!可笑今年如此飘泊不定,心中情怀到底如何?纵然文章能在世间引起轰动,也不过是在纸面上妄谈民生罢了。像那吹皱一池春水的春风一样,能起什么作用?傍晚时分,忽然下起雨来,天空中雁影不见。萧瑟秋声中,只见关山一片苍茫。好似在催人归去,似流水一般不再迟疑。细细分析我青春的心态,也曾经愿意像家乡的名人吴越王钱镠一样,在广陵吴市骑骏马,赏钱塘潮,过着奢侈的生活。我希望得到大量的金钱,来尽情地和天下美人名士相交,更要去认识燕赵地区的豪侠之士。明年北京的春天,还是会早早到来吧,劝那北京的杏花,务必不要因为苦苦地思念我而憔悴。我写下的木叶词,惹起了众多的和作,都是要罢官休隐江湖的议论啊。

上半阕感慨自己仕路飘泊无着,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纵使文章成名,也不过停留在纸上,无助于济苍生的实际作为。下半阕为愤激之词,誓欲改弦易辙,不屑仕进,绝交贵族,引美人名士游侠为知已,平等交往,慷慨任侠,以冲决人间的等级藩篱。

27,记当日、门掩梨花,翦灯深夜语。

出自宋代史达祖的《绮罗香·咏春雨》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春雨挟着冷气,欺凌早开的花朵,雾气漫着烟缕,困疲垂拂的柳树,千里烟雨暗暗地催促着晚春的迟暮。整日里昏暗迷蒙,像忧愁满腹,想要飘飞又忽然停住。蝴蝶吃惊自己的翅膀湿重,落在西园栖息;春燕喜欢用湿润的春泥筑巢,飞来飞去。最无奈,是道路的泥泞,妨碍了风流男女的约会佳期,使他们华丽的车辆到不了杜陵路。极目眺望,江面上烟雾沉沉。再加上春潮正在迅急,令人难以找到官家的渡口。远山全都隐隐约约,宛如佳人那含情的眼睛和眉峰。临近残断的河岸,可见绿绿的水波涨起,使水面上漂着片片落红,带着幽愁漂流向东。记得当日,正是因为有你,我怕梨花被吹打才掩起院门。正是因为有你,我才和那位佳人在西窗下秉烛谈心。

28.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

出自宋代周邦彦的《浣溪沙·水涨鱼天拍柳桥》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一番春信入东郊。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春来潮涨,鱼儿浮起,潮水拍打着柳桥。墨云行雨,起色如鸠,在江水之上,给郊外带来了春的消息。我闲坐在屋内,沏一杯风团茶,想提一提神。看燕子飞来飞去重新筑着巢,日头升起,又看到了花的影子,每天空对着春光,时光白白流失。

29.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

出自清代郑燮的《满江红·思家》

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楼卧。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花径不无新点缀,沙鸥颇有闲功课。将白头供作折腰人,将毋左。

我思念故乡扬州,就觉得扬州也在呼唤着我。首先入梦的是隋堤上杨柳,娇嫩得经不起雨蒙雾锁。那瓜步山下,夜半江潮拍打着岸边;似乎也拍打着倒映在江中的月亮。细雨洒满十里扬州路,灯光耀然醒目,映衬着如虹跨涧的红桥胜似火。更有那尚待成熟的樱桃晶莹红润,都无不令人魂系梦牵。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乡扬州,以归隐江村,频卧江楼?与诗朋吟和,同酒友对酌。在自家花园里时时点缀新鲜花草。如同沙鸥一样能自由自在生活。白头老人还为五斗米去屈身弯腰?岂不违背了自己的志趣!

此词抒写了对扬州的怀念,也透露了对仕宦生活的厌倦。上片着意描写扬州的风景名胜,令人神往。下片抒写对重返扬州的生活展望。

30,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

出自宋代张炎的《朝中措·清明时节》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清明时节,雨声响成一片。江水上涨淹没了渡口的沙滩。路旁,雪白的梨花冷冷地看着我走过,仿佛责怪我这个时候还不思故土,而对他乡的山水花木如此痴情苦恋。只有到那莺啼燕舞的珠帘绣户,云裳雾鬓的琐窗朱阁,在欢歌曼舞中一醉消愁。酒醒时只听得归鸦啼鸣。归去时随手折了一枝杨柳,走到客舍门前,这才恍然醒悟:此处哪有自己的家门!

本词写情愁,选景独出心裁,写情愁言愁之精妙,抒发飘泊沦落之悲情。

31,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出自唐代王维的《书事》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细雨初停,天尚微阴。尽管在白天,还是懒得开院门。坐下来静观苍苔,那可爱的绿色简直要染到人的衣服上来。

这是一首即事写景之作。题为“书事”,是诗人就眼前事物抒写自己顷刻间的感受。

32,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出自宋代文同的《北斋雨后》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庭院小小,园圃却极清幽雅致,所以常常免去属吏的例行参见,留连其中。雨后成双成对的鸟雀在竹枝上对鸣、跳跃,深秋时节,一只蝴蝶飞来飞去,四处寻觅。唤人打扫墙壁灰尘把吴道子的画挂起,与好友在窗边一边品着香茗,一边细细端详赏鉴这画。公事稀少,所以野兴渐渐多了起来,就如同过去的山居生活一样闲适。

此诗写北斋雨后的景色和作者的闲适心情,同时勾起作者对过去山居生活的回忆。起联先总写北斋环境的幽静。颔联上承首句,扣住诗题,写北斋雨后之景。诗中虽然只写了景,可是这景中还有一个人,就是站在庭中欣赏这美景的作者,因而又同次句紧紧关合。末句则表达了对旧日山居生活的向往。

33,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出自唐代薛昭蕴的《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水边长着紫红色蓼花的渡头秋雨绵绵,在沙滩上鸥鸟的行迹成行。在秋风秋雨中站着一个盛装的佳人。佳人站在水边,愁眉不展,低头不语。心事重重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舟,使船夫实在为难。在佳人默望中,燕子归去了,江上的征帆过尽了,剩下的只有江水茫茫。

这首《浣溪沙》却给读者描绘出了一幅苍凉寂寞的秋雨渡头待人图。

34,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

出自宋代晏几道的《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笑艳秋莲生绿浦。红脸青腰,旧识凌波女。照影弄妆娇欲语。西风岂是繁花主。 可恨良辰天不与。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朝落暮开空自许。竟无人解知心苦。

这是一首描写秋莲的词,描写的是秋天的莲花。

35,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出自宋代蒋捷的《声声慢·秋声》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菊花黄黄的开放在那深深的小巷,枫叶红红的映照着低矮的门窗,凄凉一片都是那秋天的声音。豆子开花的时候却来了下雨的声音,那中间还夹带着风声。稀稀疏疏一夜二十五点也就到了五更,高高的谯楼大门,却锁不住那些声音。老朋友离我那么远,请问是哪一个摇晃着玉佩发出了声音,原来是那屋檐底下的风铃声?系着彩绸的号角发出的声音一直吹到月亮落下了却还在那里慢腾腾,渐渐地那军营里的人马才接连不断地骚动起来了,可是四周却又扬起了胡笳的声音。邻居的灯光闪烁着,灯前还有那女人为军人在石砧上捣衣的声音。谁知她一边捣衣一边咕咕叨叨地诉说着愁苦一直诉说到天明,碎碎琐琐咕咕哝哝的,就像那数不清的蟋蟀声。她诉说得没完没了,还把一半分给那天空的大雁,让大雁代替她的怨声。

开端写听者时间、地点环境,并点明题面,且以“凄凉”情愫惊笼罩贯注全章。以下依次写秋雨秋风声、更鼓声、檐铃声、画角声、胡笳声等等。通过不同秋声,渲染凄凉况味,传达词人感秋、愁夜、怀人、感伤兵灾、悯惜农家辛苦等复杂情思,末以愁蛩、夜雁收结,以“诉愁”总结。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宋词独特的雨文化、雨意象

引言

中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季风气候特色极其鲜明,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例如华南地区和江南地区就有独特的春雨季和梅雨季。

季风气候既制约了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百姓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对古代文学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雨既蕴含着丰富的文学含义,也成为了人们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之一。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便开始频繁地运用雨这一意象抒发内心情感了。

不论是诗经还是楚辞,诗人都曾频繁的运用赋比兴的手法,表达对大雨滋润万物的赞颂和风雨侵袭的困扰。

宋朝时期,国家的经济重心和政治重心逐渐南移,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到江南一带生产生活。

南方特有的雨季与北方的雨呈现出了不同的样貌,激发了文人的创作热情。

雨在宋朝时期的文学意义极其深远,雨既代表季节环境,也能够营造特殊的氛围,承载诗人美好的愿望。

宋朝词人通过描写雨季的形态,抒发出了个人对生命的思考和人生的价值。

通过品读宋词中的雨,我们既能看到宋朝特有的政治环境和时代背景,也能够看到宋朝词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表现手法。

以雨为典型的的意象直接改变了宋朝时期宋词文化的发展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具有极强的文学表现能力,雨作为一种重要的意象,对宋朝词人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据统计,《全宋词》当中约出现了4910次雨,在词人、文人的构建下,雨已然成为了宋朝文化的代名词。

雨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象,具有与其他意象完全不同的特质,雨的朦胧凄清、细腻婉转等特点与宋朝的时代特色也十分相似。

雨的形态、雨的声音、雨的美学特点、雨的意韵都无一例外地展示出了文人的意志。

从气象学的观点来看,雨不过是大自然中正常的降水现象罢了,但是在艺术家和文人的眼中,雨的大小急缓、天色的明暗和风力的强弱则能够代表不同的心境和情境。

雨可以是“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凄清,也可以是“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的急促磅礴。

雨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有不同的意蕴情感。

宋朝词人不仅能通过雨的形态抒感,也能够通过雨的声音讲述心境的不同。

雨可以是“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的婉转动人,也可以是“也不管,滴破故乡心,愁人耳”的愁绪。

由于雨声嘈杂而又有穿透力,因此在诗词当中,雨总代表着愁绪和离别。

风雨本来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却能够通过诗词成为人与人交流情感的媒介,将读者和作者紧密的连接起来。

例如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就通过三两滴细雨将他一生漫长的经历都概括了出来。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既概括了少年的浪漫,也写出了晚年的苍凉,在作者看来,人生的坎坷不过是几场风雨罢了。

在宋朝词人的眼中,雨既代表着离别愁绪、代表着阴翳的环境,也代表着人生的哲理。

宋朝时期国家征战不断,朝廷军事力量衰微,给宋朝文人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感,这样的时代环境与连绵阴雨构建了独属于宋朝的悲情意象。

雨在宋词中的常见意象

雨作为宋词中频繁使用的重要意象,有几个独特的含义,第一,雨在宋词当中的意象极具悲情意识。

宋词中雨的悲情意识与宋朝文人士大夫的生存状况息息相关,宋朝一直处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困境中。

其一,宋朝朝廷的财政负担严重,由于宋朝中后期冗官冗费的现象难以计数,再加上宋朝因战败需要给其他赔付大量战争赔款,所以宋朝末年出现了国弱民穷的局面。

其二,宋朝的边患从未停止,宋朝与辽、金、西夏之间的战事一直没有间断。

因为宋朝的军事力量衰微,所以每当战争来临时,朝廷都习惯性的忍辱求和。

在这样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国家和朝廷仍旧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给宋朝文人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负担,催生了宋朝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正是因为宋朝文人的社会责任感极强,但他们没有能力改变衰微的国力,所以这特殊的国情也给宋朝词坛带来了许多忧伤的风雨。

在宋朝词人的笔下,雨也代表着相思离别之苦,“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磅礴的大雨在诗人的笔下,不仅渲染了游子凄清的心境,也冲刷了大量的遗憾。

宋朝末年,靖康之难爆发,徽钦二帝被掳走之后,宋朝王室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一时之间,人民流离失所,百姓苦不堪言,伤春悲秋、忧国忧民成为了宋朝末年主流的文学形式。

在这样风雨飘摇的时代背景下,雨也被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雨在宋词中不仅能够表述相思离别的愁绪,也能够代表国仇家恨的政治寓意。

无论是周敦儒的《卜算子》还是辛弃疾的《摸鱼儿》、刘振翁的《兰陵王》,都借雨这一意象,代表了国仇家恨。

除此之外,宋朝的雨意象还与时光飞逝息息相关。

因为风雨来临时会阻碍人的出行,使人白白蹉跎时光,只能在家虚度光阴,因此雨也被赋予了虚度光阴,珍惜时间的别样情感。

雨作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元素之一,与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雨的来临既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热情。

不论是先秦时期的祈雨仪式,还是宋朝时期的风雨飘摇,都切实地改变了文人的创作方式和创作倾向。

在《全宋词》当中,雨这一意象一共出现过4910次,其中表达悲伤情感的占82%,表达喜悦情感的占26%。

这样悬殊的差异既受宋朝的时代限制,也反作用于宋朝文坛,影响了中华民族心理性格和心理特征的形成。

宋朝雨意向的悲情对民族文化的改变

宋朝时期飘摇的风雨和动荡的政坛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了宋朝词人的悲情意识。

由于大雨往往能够营造悲情情绪,勾起古人对大雨泛滥成灾,久下不绝的灾难记忆。

所以在宋朝人的诗词中,雨通常代表着险恶的政治环境和作者本身的壮志难酬,例如宋朝著名诗人陆游就书写了大量与雨有关诗词。

诗人们通过雨抒发心中愁苦,国仇家恨的无奈,在宋朝词人的构造下,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自然现象了,而成为了离别愁绪的代名词。

雨既承载着诗人的悲苦,也代表着宋代词人独有的悲情意识和悲情美学。

在宋朝词人的构建下,自然界的雨与作者的情感、宋朝独特的时代背景完美契合,创造了独属于宋朝的宋雨美学,赋予了雨深厚的底蕴。

因此我们后人在读宋词之时,仅通过一个简单的雨意象,就能感受到作者深邃的用意,产生巨大的心灵震撼。

我们在品读宋词之时,应当结合时代背景,更加清晰的理解与这一意象的深刻含义,感受作者透露出的复杂情感。

通过诵读词中的雨意象,我们能够触碰到烟雨朦胧的繁华江南,能够看到宋朝文人心头抹不开的愁绪,也能够看到王朝的飘零。

通过千年的沉淀,雨已然和宋朝文坛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了宋朝的语言文化。

现代研究学者认为淅淅沥沥的雨声具有极强的安定精神的作用,听雨既可以缓解人的紧张情绪,也可以让人们更加直观的贴近自然。

在文人的世界中,情与景紧密结合,完美交融。

如果说大唐王朝是最富贵的那朵牡丹花、是李白的诗酒江湖的话,那大宋王朝就是那朵在风雨中饱经风霜、充满悲彩的梅花。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一种意象也有一种意象的韵味。

雨在不同时期,在不同的人心中有着完全不一样的作用,这或许就是雨的独特魅力。

参考资料:

《全宋词》

《宋史》

《卜算子》

《摸鱼儿》

《兰陵王》

《虞美人·听雨》

2022秋天的雨唯美句子

1.秋雨落在地下,像一幅无尽的画卷。

2.秋雨在地下。细雨在天地间编织着灰色的窗帘。

3.树上的叶子渐渐变黄,落下的叶子像金鸟一样上下飞翔。

4.秋雨给大地带来了一首丰收的歌,给孩子们带来了一首快乐的歌。

5.枯黄的落叶,一片两片,轻轻飘落在水面上,像无数艘小船,顺风慢慢荡走。

6.金色的秋天来了,天空就像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它被秋风擦得非常干净美丽。

7.秋天的雨是钥匙。它凉爽温柔,轻轻地,趁你不注意,打开秋天的门。

8.秋雨如烟如雾,静静地洒在空地上的瓦砾堆、枯枝败叶上,淋湿地面、房间和树木。

9.秋雨洗过的天空像大海一样蓝。白云像起航的小船,在水面上缓缓飘动。

10.秋天果园最快乐。植物张开的倍儿棒。丁还是像往长一样洒水杀虫。但他不知道水果已经成熟了。

11.秋风阵阵,带来菊花的香味。菊花仙子们争奇斗艳,形态优雅,特别美丽,吸引了一群勤劳的蜜蜂。

12.秋风扫过,树叶纷纷落下,有的像蝴蝶跳舞,有的像黄莺飞翔,有的像舞者一样轻盈旋转。

13.秋夜,天高露浓,西南地区静静地挂着一弯月牙。寒冷的月光洒在大地上,是那么的阴暗,但银河系的星星却越来越灿烂。

14.每当这个秋天走来走去,河边的路边都覆盖着落下的枫叶。在秋风的抚摸下,红枫林更加鲜艳可爱。

15.秋雨沙沙地下,正在演奏。黄色的稻田,红色的枫树,金色的,象征着成熟和丰收的秋天。

16、秋雨霏霏,飘飘洒洒。如丝,如绢,如雾如烟。落在脸上凉丝丝,流进嘴里,甜津津,像米酒,像蜂蜜,使人如醺,如梦,如痴,如醉。

17.下了两场雨,秋天似乎来得更早了。微风凉爽,秋天满满的。似乎一切都变得寂静了。静比春天更清醒,静比夏天更清晰,静比冬天更允许

18.蓝天。深秋,一尘不染,晶莹剔透。云朵映在清澈的嘉陵江上;鱼鳞的微波和绿色的河流增添了浮云的色彩,特别华丽。

19.秋雨悄然落下,像无数蚕娘吐出的银丝,密密麻麻地编织着。凄凉的怨恨早已暴露出来。她的雨帘太密了,天地间挂着一个珠帘。

20.抬头仰望蓝宝石般的天空,像棉花一样漂浮着白云。鹅排成人队向南飞去。它们煽动翅膀,仿佛在解释明年见面。

21、秋天还藏着十分好闻的气味,柿子香香的,橘子甜甜的,还有苹果菠萝许许多多香甜的气味都在秋天里呢!秋游的小朋友都深深爱上了秋天的气味。

22.蓦然回首,秋天已经悄然渐远,只有我一个人品尝了这一季的荒凉。但我总是错过落叶的悲伤;错过了长河落日的悲壮;也错过了古道的夕阳。

23.秋天的雨隐藏着一股很好的气味。梨香,菠萝甜,苹果橘子,小雨滴里藏着很多甜味!孩子的脚经常被香味勾住。

24.也许是因为是秋雨,雨滴总是带着淡淡的悲伤。突然,我觉得很想念去年的秋雨,雨中凄凉的背影,令人心寒的笑容。

25、九月一到,就有了秋意,秋意在一个多雾的黎明溜来,到了炎热的下午便不见踪影。它踮起脚尖掠过树顶,染红几片叶子,然后乘着一簇飞掠过山谷离开。

26.秋天,虽然没有白花盛开的春天那么生气多彩,也没有绿树成荫的夏天那么生机勃勃,枝叶繁茂,但却有着诱人独特的秋色和金黄色的果实来吸引人。

27.秋雨沙沙地下着,这是她在演奏的。黄色的稻田,黄色的香蕉,黄色的金色。丰收的秋色。啊!秋雨,愿你演奏更优雅的节奏和新的音乐!

28.秋雨没有春雨的温暖和多愁善感;没有夏雨的轰轰烈烈,没有冬雨的寒冷和冷漠;有些只是简单的外表,简单的场景和一丝悲伤。

每日一字641:雨

今天分享的是:“雨”字。

雨,拼音yǔ,《说文解字》中注:“雨,水从云下也。”从天空中滴下的水滴便是雨。始见于甲骨文,其古字形上边一横像天空,下边的小点像水滴,字形像从天空中降落水滴的样子,本义即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滴。

独体字。

首笔横画以露锋斜切入笔,然后向右抗肩上行,行笔轻重变化不明显,右部略平,收笔稍下带,注意不要出现“疙瘩”; 下面左竖起笔与横画基本平齐,竖身勿重,稍带弧度,收笔垂露,不可悬针;横折竖钩与左竖留有气口,横画抗肩与上横平行,向右行笔略轻,行笔到位后向上稍抬笔锋然后顿笔向下内擫写右竖,竖身稍重,稍带弧度,到位后再以跪笔弹锋出钩,钩角内圆外方,整体遒劲有力,钩角略低于左边竖画的收笔。

中竖位于首横的中间稍偏左位置处虚接起笔,垂直有力,注意收笔不要超过左竖;左右四个点笔左低右高,笔断意连,互相呼应,且布白均匀,形态各异。

“雨”字的另一种写法:

“雨”字的行书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