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赞美牛耕地的句子有哪些(赞美牛耕地的句子)

赞美牛耕地的句子有哪些(赞美牛耕地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10首最美劳动诗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最适合今天读

今天是5月1日,劳动节。

中华民族从来是热爱劳动的民族。

三千年前,先民吟唱: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一千五百多年前,陶渊明归隐田园,写道: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一千二百多年前,白居易写首: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而今,老师教导我们:劳动最光荣。

劳动,刻在了中国人的骨子里,在先民勤劳的劳作中,方才有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

10首最美劳动诗词,每一首都是经典,最适合今天读!

1、最质朴的劳动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击壤歌

先秦·佚名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在远古的时候,先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打井作饮用水,整理田地,种植粮食,期待五谷丰登。

做完了农活,他们会停下来歇一歇,看着自己的劳动的成果,他们很满足:这样的日子多么自在,谁还会去羡慕帝王的权力呢?

自然中见淳美,朴拙中见太平。是这首小诗的特质,更是千百年来勤劳的先民的特质。

劳动者最光荣,劳动让生活更从容。

2、最悠然的劳动诗: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愤而辞去了彭泽县令的职务。

回到田园,一切都要自己干。陶渊明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

即使很累,即使露水沾湿了衣服,可他依然心中畅快。

靠自己的双手吃饭,连灵魂都是安宁的。

3、最天真的劳动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有一句俗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农村,这种情况最为普遍。

范成大形容农家: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小小年纪,就学会分担着家里的劳动,天真与奇趣并存,令人欣慰。

4、最清美的劳动诗: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东马塍

宋·朱淑真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农忙时节,田园乡间,美景无限。

东马塍芳草碧绿茂盛,繁花满目,活水穿流其间,静静地润泽农田。正是养蚕农忙时节,也不知这美丽春色是为给谁看?

所有的美景,皆是劳动者所造,所有的美景,都是劳动者的成绩。

5、最惭愧的劳动诗: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农历五月,正是小麦丰收的时节,庄稼人最是忙碌。

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

原以为,收麦人已经是很辛苦了,没想到,一个贫穷的,抱着孩子的妇女在拣拾麦穗,以此充饥。

看到农民辛苦的生活,白居易感到十分惭愧。

劳动者最美丽,劳动者却也是最辛苦的,他值得所有的尊敬。

6、最发人深省的劳动诗: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农家唐·颜仁郁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半夜里就喊起孩子们,趁著天刚破晓,赶紧去耕田,瘦弱的老牛有气无力,正拉著犁在田里艰难地走着。一般人不知道种田人的辛苦,就以为田里的稻禾是自然而然就长成的。

所有美好成果的背后,都是无数辛劳付出获得的。

没有从天而降的果实,只有兢兢业业得以的收获。

7、最唯美的劳动词: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蝶恋花

宋·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

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

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当劳动发生在江南之地,也充满了诗意。

江南水乡,春寒迟迟农事也晚。村北,村南,谷雨时节开犁破土,将田耕种遍。春麦已结秀穗随风起伏连岗成片,山冈上桑树茂盛,桑叶卖价很贱,转眼就可以,品尝新面,收取新茧。

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8、最哲理的劳动诗: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

插秧歌五代·契此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

在插秧中,也能悟出真理。

农夫种稻,手里拿着满把青秧,低头弯腰,倒退着身子一步步顺次地秧水田,眼里看到的是倒映在水里的青天。

插秧时的以退为进,暗指为人处世,若能时时处处,谦让忍受,行退一步之法,就在求道的征途上,向前迈进了。

在劳动中付出的每一分,都是对未来的储值。

9、最清新的劳动诗: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这是一个小山村,几声鸡鸣,一两家农舍。

农人们很勤劳,农事也很繁忙,下雨了,女人们还要去“浴蚕”。

妇姑浴蚕去了,雨中的山村,唯有栀子花悠然无事地独自“闲”在庭院里。

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了。

每双长满茧的手,都有值得歌颂的故事。

10、最知足的劳动诗:夜归醉共妻孥乐,不与陶朱斗富饶。

农家明·钟芳

牛放平芜绿满郊,小池储水灌新苗。

夜归醉共妻孥乐,不与陶朱斗富饶。

青青的草地上,牛在吃草。小池塘里注满了水,正好可以灌溉新苗。一切都是那么美那么惬意。

夜晚回来,与妻子儿子共度欢乐时光,这样的日子,就算你用陶朱公的财富来换,我也不换。

知足的人,能获得更多的快乐。

五月,这是属于劳动者的节日。

致敬自己,面对风雨,你无畏无惧,面对苦难,你是逆风英雄!你始终有着明媚的笑脸,以及一颗灿烂的心灵。

在未来,愿你用劳动,描绘美丽人生。

朱文杰:有关牛的成语

周武王

一、归马放牛

  “归马放牛”成语出自《尚书•武成》中的记载:“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说的是周武王灭商朝之后,渡河西归时,下令把战车上的马和牛解下来,牧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以向天下之人宣示从此偃武修文的决心。

  而放牛之桃林在华山之东。后以“桃林之野”常用而咏牛。唐•李峤《牛》诗中有:“欲向桃林下,先过梓树中。”

  周武王统帅大军围困商都,逼商纣王在鹿台放火自杀。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但是江山虽定,山川大地却受战乱影响,满目疮痍,四野荒凉,一片萧条,加之商纣王统治时的残暴荒淫使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周武王面对如此凄惨之景,心里非常焦急,如何使国兴民安,恢复经济呢?于是,他决定归马放牛,偃武修文,施行仁政,以此来敬告天下,战争结束了,希望百姓能全心投入生产,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

  百姓看到周武王这样的命令,渐渐安心了。于是,周朝很快兴旺发达了起来。后来人们主就用“归马放牛”比喻战争停止,不再用兵,天下太平。

  南朝•陈•徐陵《为陈主答周主论和亲书》亦有:“虽毁戈铸戟,未拟上皇,散马休牛,载怀偃伯。”

二、卖剑买牛

  与“归马放牛”类似的成语故事还有汉代宣帝时的“卖剑买牛”。

  “卖剑买牛”成语,出自《汉书•龚遂传》:“民有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椟。”“椟”指牛椟。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弃武归农,用以比喻坏人改恶从善。与“卖剑买牛”相似的成语有偃武修文、马放南山、刀枪入库、铸剑为犁等。唐•武元衡《兵行褒斜谷作》诗中就有:“三川顿使气象清,卖刀买犊消忧患。”

  事情发生在汉宣帝即位后,渤海郡及其相临地区闹饥荒,盗贼四起,太守不能制止。宣帝要选一个能胜任的人,丞相御史推荐了龚遂,皇帝任命龚遂为渤海太守。当时龚遂已七十多岁,皇帝召见时,见他身材矮小,第一印象认为龚遂并非像人们说的那样,不免对他有轻视之感。宣帝问龚遂:“渤海郡一片荒乱,我十分担忧,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平息那里的盗贼,而使我不再忧虑呢?”龚遂回答:“渤海郡地处偏远,没有沾沐圣上的恩惠教化,那里的百姓为饥寒所迫,地方官不知加以救济,致使陛下的子民偷盗陛下的兵器,在池塘岸边耍弄耍弄罢了。您打算让我去剿灭他们,还是去安抚他们?”宣帝听了龚遂的回答很高兴,说:“选贤良之臣前去,本来就是想对他们进行安抚。”龚遂又说:“我听说治理不守秩序的百姓,如同理顺乱绳一样,不能着急,只能慢慢来,才会达到目的。我希望到任后,丞相御史们对我的工作暂时不要按常规加以限制,一切事要允许我见机行事。”宣帝答应了这一要求,并特别赐给龚遂黄金,还为他增派了驿车。

  龚遂进入渤海郡的地界后,郡府的官吏们听说新上任的太守已到任了,便派兵迎接,而龚遂让他们都回去,并命令所属的县把专管追捕盗贼的官吏都撤除。那些手拿农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对他们问罪,携带兵器的人,才属于盗贼。接着龚遂独自一人乘车来到郡府,很快郡中就安定了下来,盗贼也停止了活动。渤海郡中还有一些结伙抢劫的人,听到龚遂的教令后,便自动解散,放下了手里的兵器而拿起了锄头和镰刀。这样偷盗抢劫之事便都平息了,老百姓开始安居乐业。龚遂于是打开粮仓,把粮食借给贫民,还选任了一些好官吏对百姓实施安抚管理。龚遂发现齐地的民俗好追求奢侈的生活,喜欢从事工商之类的末技,不重视耕种田地。于是他便以身作则,追求俭仆的生活,鼓励老百姓务农,命令每人都种一棵榆树、一百棵薤、五十棵葱、一畦韭菜,每家养两头母猪、五只鸡。老百姓有持刀带剑的,龚遂就让他们卖掉,购买耕牛,并说:“为什么不带牛佩犊呢!”于是春夏之季老百姓都要下地劳作,秋冬之季检查督促老百性收获,鼓励人们多积蓄农副产品。(龚遂)还巡视劝勉百姓努力耕作,(自此)渤海郡内,家家有积蓄,官民都富裕起来。老百姓也就不再打官司了。

  汉宣帝刘询(公元前91年—公元前49年),西汉第十位皇帝,汉武帝的曾孙。刘询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在位期间,全国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史称“孝宣之治”,被誉为西汉王朝的“中兴之主”。而他任用贤臣龚遂,这才引出“卖剑买牛”成语,为老百姓开创出安居乐业,经济发展的太平时期。

三、丙吉问牛

  再有“丙吉问牛”,也叫“丙吉问喘”的成语典故,说汉代名相丙吉,出长安城巡视,见有人打架并不理会,却围着五月天里喘粗气的牛转了好几圈。别人不满,他解释说:打架之事有地方官按律处理,牛喘粗气则说明可能会流行瘟疫,是影响农耕的大事,是我该管之事。

“丙吉问牛”出自《汉书•丙吉传》。到了明代,程登吉编著的《幼学琼林》第四卷则有:“丙吉问牛,恐阴阳之失时。”

  牛为耕农之本,“丙吉问牛”是从耕牛的异常想到天气变化,影响农事,影响国计民生的大事,体现一位贤良之臣对天下百姓疾苦的关心。

  唐代韩滉绘画《五牛图》上乾隆题诗:“一牛络首四牛闲,弘景高情想象间;舐龅讵惟夸曲肖,要因问喘识民艰。”借用汉代名臣丙吉问喘的故事,表示愿得贤臣扶佐,关心农事,为民为国。

  丙吉这个人不简单,他对汉宣帝刘询有大恩,宣帝刚出生五个月,就因祖父的谋反连坐,于襁褓中系狱,到五岁方才出狱,其间丙吉救过刘询的命。据《汉书•魏相丙吉传》记载:“吉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孙遭遇,吉绝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上亲见问,然后知吉有旧恩,而终不言。上大贤之,制诏丞相:‘联微眇时,御史大夫吉与朕有旧恩,其德茂焉。’”

  确实,丙吉不言对皇帝之大恩,真正是汉宣帝口中的大贤之人,其德茂焉。“茂”指美。《菜根谭》中的一句话可以用到丙吉身上:“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丙吉无疑是汉宣帝一生的大贵人。

四、九牛一毛

  “九牛一毛”的成语故事出自《史记•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事情是这样的,汉朝名将李陵带兵讨伐匈奴,不幸战败投降,汉武帝听到后非常生气,痛骂李陵叛国,不少大臣也随声附和,中人司马迁认为李陵不是真心投降。而是在等待立功赎罪的机会。汉武帝见司马迁为李陵辩护,十分生气,以“诬上”罪,下令把司马迁关入黑牢。犯下死罪的司马迁本想自杀,了结自己的一生,但他又想,自己只是一个地位低微的人,即使死了,在皇帝和大臣的眼里,只不过像“九牛亡一毛”罢了。

  加之,司马迁是一位胸怀大志之人,他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时的太史令,在他父亲去世三年后司马迁任太史令,他曾“俯首流涕”答应要完成父亲的遗愿和自己发誓要完成一部像《春秋》一样历史大典的决心。正当他开始潜心修史,以承父业之时,却突遭“李陵之祸”。因为诬上欺君当判死刑.当时唯有两条路可免死,一是缴50万钱来赎,一是接受残酷的宫刑。但此时司马迁却坦然自请接受宫刑。因为他欲遂其志,必须选择以宫刑换取生命和时间,幽而发愤,忍辱著书。

  所以当司马迁修史之时就不可避免的,必然的和自己的遭遇、屈辱、愤瞒、爱憎、善恶相联系,许多人物传记都寓含着作者的寄托,赋予了《史记》这部书丰厚的内涵,它既是一部通史,又是作者带着心灵肉体创伤所作的倾诉。他在自序中提出“发愤著书”说,实际就是自我写照。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令人概叹的是,与司马迁蒙受的一切,唯“膑足的孙子,失明的左丘”可比。而精神上受到的屈辱更甚,更前所未有。笔者曾经在司马迁诞生地黄河之龙门,想着太史公所受如此之奇耻大辱,偷生以著史记,其高尚人格,坚毅信念让我感动莫名,此间才明白什么叫真正的忍辱负重。

  后来,人们便把司马迁这句“九牛亡一毛”简化为“九牛一毛”的成语,比喻极为渺小,轻微,一点也无关紧要。

  但就是自认“九牛一毛”渺小的司马迁,忍辱含愤著《史记》,成为一位风骨傲世,卓然讫立的文化巨人。是呀!“高山仰止”司马迁的人生遭遇是不幸的,命运是悲剧性的,但他的巨著《史记》,让我从中读出了满腔血泪的悲愤,同时,也读出了一种积极向上高亢激越的英雄的民族史诗,一部《史记》裹悲愤一泻,蘸尽黄河一万里水泽,也难书写他创造的不世之奇功。

五、牛衣对泣

  “牛衣对泣”出于《汉书•王章传》:西汉时,有个人叫王章,他是泰山钜平人,出身贫寒,年轻时到京城长安读书,是太学中的一个穷学生。“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其妻呵怒之曰:‘仲卿!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逾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卬,乃反涕泣,何鄙也!’”

  用白话文说:王章和妻子住在一所简陋的房子中,家徒四壁,甚至连床和被褥都没有,生活十分清苦。这年寒冬,王章得了重病,王章夫妻只得在地上铺上一层厚厚的草作床,只好盖用乱麻和草编织的像蓑衣一类的东西。这是当时给牛御寒用的,人们称它为“牛衣”。王章蜷缩在牛衣里,冷得浑身发抖。王章以为自己快死了,哭泣着对妻子说:“我的病很重,连盖的被子都没有。看来我就要死去,我们就此诀别吧!”妻子听后不哭了,反而发火,怒气冲冲地斥责他说:“仲卿!你倒是说说,京师朝廷中的那班贵人,他们的学问谁及得上你?现在你贫病交迫,不自己发奋,振作精神,却反而哭泣,多没出息呀!

  王章的妻子是个意志坚强又贤惠的女人,她在发怒斥责中带着劝慰,激励丈夫。王章听后,很受感动,决心活下去。于是,在贤妻的照顾下,他的身体竟然一天天好起来。后王章果然功成名就,汉元帝时官至左曹中郎将,汉成帝时又从司隶校尉选拔为京兆尹。

  《汉书•王章传》中还有:“后章任官,历位及为京兆,欲上封事,妻又止之曰:‘人当知足,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邪?’章曰:‘非女子所知也。’书遂上,果下廷尉狱,妻子皆收系。”

  其妻劝王章“上封事”是指,当时汉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辅政,王章虽是王凤推荐的,但是责怪王凤专权,不亲附王凤。日蚀(太阳出现日食)时,王章不听妻子劝而向汉成帝进献密封的奏章,被召见,向皇上说王凤不可任用,宜改选忠贤。皇上开始接受了王章的建议,后又不忍心撤换王凤。王章由此被怀疑,被王凤陷害,罪至大逆。王章果然死了,而妻子儿女也被连累都遣送到合浦。

  王章刚直守节,不畏权贵,甚至不念王凤曾推荐过他,也不亲附权贵,并上封事告状。《汉书》作者班固感慨评价他:王章刚直守节,不度量轻重,因此被陷害遭刑杀,妻子孩子流散放逐,可怜啊!

  后来,“牛衣对泣”这一成语,用来形容生活贫穷和困苦。

2021年1月5日于长安龙首苑

朱文杰:1948年生于西安,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西安市文史馆馆员、“老西安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北大学中国节庆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秦砖汉瓦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城墙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员。出版诗集《哭泉》《灵石》《梦石》《朱文杰诗集》(上、下卷);报告文学《老三届采访手记》;散文集《清平乐》《拾穗集》 《长安回望》《吉祥陕西》(上、下卷),《邮票上的美丽陕西》,2019年《记忆老西安》(第一卷上下册),2020年《记忆老西安》(第二卷上下册)。

布谷声声中,烟雨江南牛耕田

#最美乡村·春耕#

我家是农村的庄户人家。

记得以前,屋前屋后的邻居都是土坯瓦房;困难一点的是土坯茅草房。

我家东边邻居的院子里用磨盘搭了个石台,用来晾晒东西。旁边还有一个石碾子,一年到头只有秋收那阵子用得上。

(#最美乡村·春耕#石磨和石碾子)

然而如果春耕做不好,那么秋收的时候就更加用不上这磨盘和碾子了。

因为我们那边口口相传,“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最美乡村·春耕#

这是真的。

很早的时候,奶奶就跟我讲布谷鸟的故事。

她说,布谷鸟的前世是一个农夫。这个农夫很懒,有一年没有看黄历,把插秧、播种的时间给错过了。结果当年他没有收成,饿死后投胎做了布谷鸟。所以布谷鸟一到播种季节,就要到处飞,边飞边告诉大家“布谷”、“布谷”。意思是要播种了,不然将来下场和他一样。

这个故事让我很早就明白了人生不可懒惰。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现在依然很懒。这大概可以解释为何很多人明白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其实,我们在播种、插秧之前,是要进行春耕的。只有土松了,才好播种、插秧。

(#最美乡村·春耕#大水牛在春耕)

然而春耕之前,农人们刚过完一个漫长的春节,也一样会犯“节后综合症”:不想干活儿。简单点讲,就是“懒”!

为了治好这个懒病,大家可谓煞费苦心、殚精竭虑。

在农历二月初一、中午饭做好之后,大家会郑重其事地把锅盖敲得“咚咚”响。意思是提醒大家要收心、赶“懒”了。如果还不赶紧勤快起来,来年可就真的要“穷得揭不开锅”了。

这一天,大人们也会把耕具清理、检查、维护一遍,确保春耕时,不会受到耕具损坏的影响。

#最美乡村·春耕#

除此之外,还有一道很必要的仪式要进行。

大家要把枙放在牛肩膀上面一下,似乎是提醒牛也要赶懒——马上要辛勤劳作了。而我认为,人们表面上是在提醒牛,实际上仍然是提醒人要忙起来。

(#最美乡村·春耕#穿蓑衣、戴斗笠的农夫在春耕)

接下来,就是春耕了。

二月份,农人最喜欢下雨了。下雨之后,泥土被润湿,翻土要容易许多。

然而春寒料峭,农村的田地又很泥泞,所以农人牵牛下地,往往要穿上蓑衣和木屐。

这时——雨田、穿着蓑衣的农人以及耕牛组成一幅绝妙的中国山水画、或者一首意境深远的田园诗。

然而,这些都是过去农村的场景。

(#最美乡村·春耕#传统春耕已然远去)

现在,不光石磨、石碾、蓑衣、木屐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甚至耕牛下地都已逐渐被机械所代替了。

#最美乡村·春耕#

还好,我曾经听过布谷鸟催促大家插秧,也曾牵着牛、身穿蓑衣陪大人下地耕过田。

经历过这些传统意义上的春耕,我觉得是人生的幸运!因为这些经历弥足珍贵,已经渐渐成为传说和绝响。

面对已然式微的农耕文明,我感觉好时光都在过去……

牛年咏“三牛”

《牛年咏“三牛”》(通韵)

(李文朝)

序曰:辛丑牛年春节团拜会上,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发表讲话,号召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倍受鼓舞和激励,遂以诗咏志。

一咏为民服务孺子牛

为民甘愿把头低,温顺任由孺子骑。

吃草催生血和奶,舍身奉献肉加皮。

辛劳耕地多流汗,艰苦拉车勤奋蹄。

更喜祥和风景里,牧童背上弄悠笛。

二咏创新发展拓荒牛

浩气干云血脉张,荆棘劈斩拓洪荒。

四蹄踏地行程远,两角冲天斗志昂。

抗阻迎难多砥砺,攻坚克险不彷徨。

任凭前路多风雨,心底光明有艳阳。

三咏艰苦奋斗老黄牛

艰难困苦不言愁,拉套耕耘走九州。

志在前行多负重,心无旁骛少担忧。

勤勤恳恳情犹切,老老实实气正遒。

坚韧顽强赢赞誉,甘于奉献美名留。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