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论语说反思的句子怎么写(论语说反思的句子)

论语说反思的句子怎么写(论语说反思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理解《论语》第四篇第17章-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原文: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看见贤良的人就想着跟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自我反省有没有类似的问题。”

逐句解释:

见贤思齐焉

贤:贤人,有贤德的人。齐:看齐、平整。

看见贤良之人就想着跟他看齐,学习人家的优点。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省:反省,检查。

看见不贤之人就自我反省,看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毛病。

心得总结:

本章主要谈有关向别人学习和自我反省的事情,跟孔子一贯主张的认真学习,不断进步是一致的。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孔子这里提出“见不贤而内自省”,这两个意思相同。说明一个人在学习和修行过程中,自省非常重要。人学习既需要向外学,也需要向内学,向外就是参考别人的优点,跟别人看齐,而向内则是自我反省,看看自己有哪些缺点,及时改进。

人的修行需要参照物,贤良或不贤之人都是参照的对象,这跟我们所提倡的榜样精神其实是一个道理。那在孔子眼里什么是“贤”,什么是“不贤”呢?贤者,就是秉承儒家精神,遵守礼法,仁爱天下,忠孝正直的人,不贤就是不守礼法,无仁无德,不忠不孝之人。现代社会,我们把贤良往往看作是才干或者会办事,这个与孔子所说的并不一样。

相对来讲,“见贤思齐”要容易些,“见不贤而内自省”要难。因为参照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人们还愿意去做。但要是对照别人的缺点,去改变自己的毛病,真不容易,因为人往往不太愿意自我反省,既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也不愿意改正。

附图:

《论语》、《道德经》逐章解读,基于当前社会背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实事求是、谦卑恭敬;道法如飞、从善如流。

相关阅读

理解《道德经》电子版

如何理解《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思想真的吗?

我们学习《道德经》的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要学习《道德经》和《论语》等国学经典?

《论语》|人生谁无错,关键是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世界上没有完全不犯错的人,就连孔子都承认自己也有犯错的时候,圣人尚且有过失,对于芸芸众生的凡人来说,犯错是在所难免的。

犯了错,不同的人对待过错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大致有以下四种情景:

第一种,犯错而不知错。

有些人认识问题的能力有限,自己犯了错,还认识不到,还以为自己没有错。

很多人犯了错误,不能自我反省,孔子也感叹能够内省的人太少了:“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如果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就谈不上改正错误。

第二种,有错不改。

有的人也知道自己错了,但是嘴上不坦白地承认自己有错;或者承认错了,但是他认为这不是自己造成的错,而是由于客观原因或者其他人造成,错与自己无关,因而明明有错却不改正。

孔子的学生子夏就说:“小人之过也必文。”这是成语“文过饰非”的出处。小人的一大特点就是犯了过错,在面对别人的指责时,一定想方设法为自己的错误掩饰或辩护,甚至不惜用新的错误去遮盖旧的错误,好像自己毫无过失一样。

春秋时期,晋灵公无道,滥杀无辜,大夫士季进谏。灵公听后当即表示:“我知过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兴地对他说,人谁没有过错?有了过错而能改正,就是最大的善。遗憾的是,晋灵公嘴认错,没有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依然残暴,最后被臣下刺杀了。

第三种,犯了错能改正,屡改屡犯。

有的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积极改正,但是,不吸取经验教训,下次照常犯同类的错误。

当有人指出孔子说话有毛病时,他承认过自己的过错,并且说,自己很幸运别人能指出他的过错。他两次强调“过,则勿惮改”,有了过错,就要改正,不要害怕改正。

承认过错需要勇气,因为人都爱面子,觉得过失是很丢人的事,不容易承认自己;改错同样需要勇气,承认过错就意味着承担过错的责任,有人为了躲避责任,把过错进行到底。

真正的君子是不回避自己的错误,孔子的学生子贡说:“君子之过也,如日食月之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君子当然也会有过错,他的过失如同日蚀和月蚀,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君子不掩饰自己的过失,因而发生时人人都能看得到。君子有了错误,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并不丢脸,反而人人都敬仰他。

第四种,有错就改,不再犯同类错误。

有的人有了过失,能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引起警觉,采取措施,强弱项,补短板,从而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虽然已产生了过错,造成了一定的后果,这时候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孔子认为改过还是较为容易,不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积毁销骨难,人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人常常犯同样的错误,这也成了人们有错难改的借口。他特别喜欢学生颜渊,夸奖他好学,重要的表现之一就是“不贰过”,不犯同样的错误。

有了过错怎么办?

孔子认为,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自己的错误。他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了过错而能改正,就不算过,而有过不改,才是真正的过错。

第一,要看到并认识到自己的过错。

很多人看别人的错误很容易,却看不到自己的错误,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的德尔斐神殿里有一块石碑写着“认识你自己”,哲学家苏格拉底把作为自己的墓志铭,说明人能正确认清自己并不容易,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更不容易。

老子说,“自知者明”,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自胜者强”,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孔子说:“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见不贤的人或不好的行为,心怀恐惧地拿它反省自己,看自己有没有同他有类似的毛病;发现自己身上有不良的品行,就要厌恶它,抛弃它。

第二,对自己的过错进行自我批评。

犯了错误,要从自身找原因,对自己的过错进行自我批评,而是千方百计为自己开脱。

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遇到了问题,首先要从自身找问题产生的原因,要反省自己做得是否到位,而不是找一些客观原因,想方设法撇清自己,推卸责任,一味地埋怨别人。

第三,有勇气敢于改正错误。

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自我批评,这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能够改正错误,这才是关键所在。

《左传》:“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不都不是神人,认识世界的能力都有限,对事物的掌控能力也是有限的,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但是,犯了错误,不要怕改正,就是最大的善。

(此处已添加小说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有了过错之后不但能够改正,而能够且不重复自己的过失。人只有通过改过迁善,就会使错误越来越少,成功的几率就会越来越大。

#头条品书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删)

我读《论语》之《卫灵公篇》:

【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有错不改,是真正的过错。”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美。

论语笔记:读论语,对自己缺点的反思和改正

我的感悟:

1. 关于怪力乱神。这点,我确实要好好反思自己一下。平时,也有和朋友、同事背后八卦。说这些其实对自己无益,反而犯了口业。对于事物本身做不到任何帮助和解决。反而助长了自己的嗔怒之心。逐渐地,就会影响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了。所以,慎言就很重要。守好自己的嘴,管好自己的心。即使遇到别人讨论非事,也不要参与助兴。另外,平时没事的时候,多读善书。少看负面新闻、信息等等。

2. 关于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我值得努力的方向和目标。确实也是一个人非常谦虚的状态。就是观察、体察他人,看到对方身上的优点,随喜赞叹并学习;看到对方的缺点,扪心自问是否自己内心也有这样的小苗头,赶紧改正。而我之前的思维惯性却是,看到别人好的地方,也有瞧不起的态度;看到别人的缺点,也会嘲笑一番。现在想想,真是自己的愚痴。因此,只要自己看待事物的态度变了,就会看到之前看不到的,且能不断学习到。

3. 关于孔子教导学生。孔子教导学生,不仅是口头上的教导和指点,他更是把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变成了教学内容。就是,不仅是孔子讲话的内容,也包括他讲话的方式,做事的方式等。孔子做到善了,他的言行也是善了。而学生不仅观其外相,更要由相入心,领悟到其心法。时刻把自己的内心处在学习的状态当中。这才是学习孔夫子的方法。因此,孔子的教导是毫无保留的。他在做帮助众生向善学习的事情,因此也自会受到上天的眷顾。

4. 孔子本身就是非常谦虚的人。并且也会很智慧的勉励大家不断持续学习。因此他说,他没见过圣人,但见过学圣的君子们就很好了;没见过善人,但见过一直朝着善努力的人就不错了。这对于所有学习和修行的人都是莫大的鼓励。

今天,我反思自己,也有好吃懒做的惰性因素在自己身上。于是,如何能够更好地改正和放下这些因素呢?应该提起勤奋、提起学习、提起有恒。当提起这些良好的习惯后,不太好的习惯,自然就会被放下了。所以,不要总强调如何避免,只要自己改正了,那些不良好的因素,自然就减弱甚至消退了。

论语笔记:读论语,对自己缺点的反思和改正

我的感悟:

1. 关于怪力乱神。这点,我确实要好好反思自己一下。平时,也有和朋友、同事背后八卦。说这些其实对自己无益,反而犯了口业。对于事物本身做不到任何帮助和解决。反而助长了自己的嗔怒之心。逐渐地,就会影响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了。所以,慎言就很重要。守好自己的嘴,管好自己的心。即使遇到别人讨论非事,也不要参与助兴。另外,平时没事的时候,多读善书。少看负面新闻、信息等等。

2. 关于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我值得努力的方向和目标。确实也是一个人非常谦虚的状态。就是观察、体察他人,看到对方身上的优点,随喜赞叹并学习;看到对方的缺点,扪心自问是否自己内心也有这样的小苗头,赶紧改正。而我之前的思维惯性却是,看到别人好的地方,也有瞧不起的态度;看到别人的缺点,也会嘲笑一番。现在想想,真是自己的愚痴。因此,只要自己看待事物的态度变了,就会看到之前看不到的,且能不断学习到。

3. 关于孔子教导学生。孔子教导学生,不仅是口头上的教导和指点,他更是把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变成了教学内容。就是,不仅是孔子讲话的内容,也包括他讲话的方式,做事的方式等。孔子做到善了,他的言行也是善了。而学生不仅观其外相,更要由相入心,领悟到其心法。时刻把自己的内心处在学习的状态当中。这才是学习孔夫子的方法。因此,孔子的教导是毫无保留的。他在做帮助众生向善学习的事情,因此也自会受到上天的眷顾。

4. 孔子本身就是非常谦虚的人。并且也会很智慧的勉励大家不断持续学习。因此他说,他没见过圣人,但见过学圣的君子们就很好了;没见过善人,但见过一直朝着善努力的人就不错了。这对于所有学习和修行的人都是莫大的鼓励。

今天,我反思自己,也有好吃懒做的惰性因素在自己身上。于是,如何能够更好地改正和放下这些因素呢?应该提起勤奋、提起学习、提起有恒。当提起这些良好的习惯后,不太好的习惯,自然就会被放下了。所以,不要总强调如何避免,只要自己改正了,那些不良好的因素,自然就减弱甚至消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