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描写观潮的景象(描写观潮人的句子)

描写观潮的景象(描写观潮人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4首脍炙人口的观潮诗词,千年后依旧豪气冲天,令人身临其境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浙江钱塘江有大潮。

南宋时期,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所谓潮神生日)在钱塘江上检阅水师。于是乎,观潮节也在后世流传起来,更成为中秋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宋代文人周密记载道:“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处海门,仅如银线:继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当然,观潮的地点不一定是在钱塘江,但是观潮的心情一定是心潮澎湃的。

事实上,还有许多诗人用诗词记录下他们观潮时候的感受,描摹生动,令人神往。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诗词爱好者,记得关注我哦!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欣赏4首脍炙人口的观潮诗词,千年后依旧豪气冲天,令人身临其境。赶紧收藏下来吧。

第1首,《酒泉子》: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潘阆所写,也几乎是观潮词中最知名的。“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纯用白描手法,有声有色,令人仿佛来到了观潮现场,看到了精彩的场面。

由于这首词太过出名,很多朋友都已经看过了,背过了,所以本文就不仔细展开了。

第2首,《满江红·中秋夜潮》:万水归阴,故潮信、盈虚因月。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有物揩磨金镜净,何人拿攫银河决?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沈冤雪。

光直下,蛟龙穴。声直上,蟾蜍窟。对望中天地,洞然如 刷 。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待明朝、说似与儿曹,心应折!

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词人史达祖。史达祖本来是个婉约词人,但是这首词写得慷慨激昂,很有豪情,也很有感慨。

这首词的开篇,很明显表示,史达祖早就发现了潮水与月亮之间的关系。潮涨潮落,与月亮的圆缺息息相关,而中秋之夜,潮水更是壮观天下。所以,中秋月与中秋潮,成为了“双绝”。

有物揩磨金镜净,这是把月亮比喻成镜子,这种比喻在前代诗人那里早就出现,此处也是沿袭惯例。何人拿攫银河决?却有一种独特的张力,令人眼前一亮。

史达祖说,眼前的大潮乃是天上的银河被人挖开了一个缺口,奔腾而下而成为巨潮,这是极有想象力的词句,颇有李白“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浪漫。

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沈冤雪。这几句依旧把中秋潮与月紧紧联系起来。

我们都知道,伍子胥身为吴国忠臣,却被夫差冤杀。后来,民间传说伍子胥成为超神。

而嫦娥乃是月中美人,世代被认为是月亮的化身。

伍子胥通过潮水漫天而来到天上,与嫦娥相见而诉说冤屈。

词人的这种想象力,实在令人惊叹。同时,我们会发现,这首词正如《春江花月夜》紧扣“春江花月夜”五个字一样,是紧紧扣住“中秋夜潮”也就是月与潮这两方面的内容。

词的下片同样如此。光直下,蛟龙穴,这主要是写潮水。声直上,蟾蜍窟。这又来到了天上的蟾宫。

史达祖或分写,或合写,或者实写景色,或者虚写想象,都是扣着月与潮,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同时又做到了境界开阔,没有重复之感。

当然,这首词除了写景,也有一定的现实意味。史达祖表面上说的是伍子胥的沉冤得雪,其实说的是大英雄岳飞的沉冤得雪。

嘉泰四年(1204)五月,宋廷追封岳飞为“鄂王”,恢复了岳飞的名誉,打击了投降派的威风,同时也为“北伐”吹响了号角。

史达祖在观潮过程中感觉到时代的最强音,所以他说“举杯便可吞吴越”,这是有着现实意义的。故而这首词感情充沛真挚,豪情冲天而又耐人寻味。

第3首,《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二》:万人鼓噪慑吴侬,犹似浮江老阿童。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苏东坡这五首观潮诗都非常经典,限于篇幅,今天先选择第二首,供大家欣赏。

大家都知道,苏东坡曾经担任杭州通判,自然也不会错过八月十五日的钱塘江大潮。

当时看潮的场面真是人山人海,而大潮之声势浩大,却如千军万马,把观潮之人的声音全部压下来。

吴侬,两个字用得非常妙。我们都知道一个成语,吴侬软语。吴侬,感觉就是非常软绵绵的。吴侬来对比潮水之声,对比鲜明,衬托巧妙。

浮江老阿童,阿童是晋代将领王浚小名。他训练水军,消灭了三国的吴国。苏东坡此处用典,是形容潮水震慑力之强悍。

而诗歌的后两句,通过越山被吞没在浪花里,生动刻画了潮水之高大威猛,生动形象,豪气满满,令人印象深刻。

第4首,《浪淘沙·钱塘观潮》:遥望海门开,匹练初来,须臾万马蹴飞埃。白雪洒空红日暗,疾走风雷。 乘醉上高台,俯仰徘徊。眼前陵谷总堪哀。安得钱王张万弩,重射潮回。

这首词的作者是清代词人王锡,词的内容写的就是钱塘江观潮的盛事。

遥望海门开,遥字形容观潮者的迫切心情。“匹练初来”,潮水初时像一匹白练,以此时的渺小来衬托后面潮水的壮观。

须臾,形容潮水之迅速。万马蹴飞埃,显示潮水之奔腾壮观。

白雪洒空红日暗,疾走风雷。这两句从色彩和声音两方面来正面写潮水极点的景象,让人们仿佛看到了电影一样的画面。

词的下片主要写词人的感怀。他喝醉酒在高台望着大潮,心潮起伏,想起了世事无常,人事变迁(眼前陵谷总堪哀),又想起了吴越王钱缪射潮的典故,发出了“重射潮回”的呼唤。

“安得”用得特别妙,表示壮观的潮水并非人力所能阻挡,进一步体现了潮水的浩荡之威,让读者很自然涌起共鸣。

大家还知道哪些经典的诗词呢?欢迎留言哦。喜欢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关注我,多多点赞和分享我的文章,这对我非常重要。我是真游泳的猫,再次感谢大家!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观潮》知识点

一、生字组词

潮cháo(热潮、观潮、心潮澎湃)

据jù(据守、据说、据为己有)

堤dī(河堤、大堤、千里之堤)

阔(广阔、宽阔、高谈阔论)

笼lǒng(箱笼、笼罩、笼络人心)

罩zhào(罩住、口罩、罩起来)

盼pàn(期盼、盼望、左顾右盼)

滚gǔn(翻滚、滚动、滚瓜烂熟)

顿dùn(顿悟、顿时、茅塞顿开)

逐zhú(追逐、逐渐、随波逐流)

渐jiàn(渐渐、渐变、循序渐进)

犹yóu(犹豫、犹如、虽死犹生)

崩bēng(崩溃、崩盘、土崩瓦解)

震zhèn(地震、震动、震耳欲聋)

余yú(剩余、余波、高兴之余)

二、多音字

笼:lónɡ(鸡笼 、蒸笼)lǒnɡ(笼罩 、笼络)

闷:mēn(闷热 、闷声不响) mèn(烦闷 、闷闷不乐)

号:háo(号叫、风号浪吼)hào(号令、括号)

隆:lōnɡ(轰隆、黑咕隆咚) lónɡ(隆隆 、兴隆)

观:ɡuān(观看 、奇观)ɡuàn(道观 、白云观)

薄bó (薄弱 、单薄 、薄雾) bò (薄荷)

三、近义词

顿时——立刻 奔腾——奔驰

依旧——依然 屹立——矗立

犹如——如同 宽阔——宽广

四、反义词

宽阔——狭窄 平静——喧闹

人声鼎沸——鸦雀无声

风号浪吼——风平浪静

五、文中四字词语积累

天下奇观 若隐若现 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 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白浪翻滚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六、理解词语

霎时:形容时间极短。

余波:指事件结束以后留下的影响。课文中指潮头过去以后留下的水浪。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本文形容雾很大。

颤动: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闷雷:声音低沉的雷。

涌来:急速地流过来。

横贯: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漫天卷地:布满天空,席卷大地。形容水势很大。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地面裂缝。文中形容浪潮声音巨大。

风号浪吼:狂风号叫,波浪怒吼。形容风浪大,声音响。

七、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的介绍钱塘江大潮。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段(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写潮退后的景象。

八、句子解析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句是本课的中心句,一开头作者就把观潮后的感受写得清清楚楚。

2.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了人们急切的心情。

3.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人声鼎沸”“踮着脚”生动地写出了观潮人迎接大潮的惊喜之情,从侧面衬托了江潮的奇特、壮观。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浪潮比作齐头并进的千万匹白色战马,写出了钱塘江大潮到来时奔腾的形态特点。

5.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用夸张的手法把潮来时的声响说成“山崩地裂”,形象地写出大潮到来时的巨大声音,这样有声有色的描绘,使人如身临其境,让人无不惊叹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6.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这句话写潮头过后的余波。从余波“漫天卷地”和“风号浪吼”可以想象出潮头到来时大潮的气势是何等的巨大。

九、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

2.“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因此人们由衷地赞叹其为天下奇观。

3.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 “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

闷雷的响声是低沉的; “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用闷雷滚动来形容的。

4.你理解“人声鼎沸”吗?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什么时候或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人声鼎沸”的情景?

喧闹的场面就可以用这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 们说话的声音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例如:开运动会时;大型集会时;六一活动等。

十、课文主题

本文描写了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展现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突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与壮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十一、教材课后习题

2.作者按时间顺序来写的:潮来前 、潮来时 、潮来后 。

“快看,潮来了!”人们不约而同向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天水相接的地方,拱起了一条白线,浮在宽阔的海面上,向葫芦把儿这边促来,越来越近,清晰地看见白线伸出的地方巨浪翻滚,伴着闷雷般的轰鸣,大地仿佛也在颤抖。游客们屏息凝神,惊恐好奇的眼睛注视着神使鬼差的奇景……

十二、写作特点

本课运用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钱塘江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 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话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浪潮浩荡的气势,令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如何写好比喻句呢,首先,要恰当使用好比喻词(如:好像、像、犹如、仿佛等),其次,比喻要形象贴切,富有新意,不落俗套。第三,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有相似性比喻要通俗易懂不能牵强附会。

壮观!近三年最大钱塘江大潮呼啸而至,潮高近2米

来源:中国新闻社

作者:胡丰盛 施紫楠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10月4日,农历八月十八,2万余名观潮者聚集在观潮胜地浙江海宁盐官,争相目睹“一线潮”。

10月3日,钱塘江大潮在撞击堤坝后掀起巨浪。当日是农历八月十七,在浙江嘉兴盐仓江畔,钱塘江大潮奔涌而上,十分壮观。中新社记者 摄

10时30分左右,只见在宽阔的钱塘江海塘大堤上,自东向西,已经站满了倚栏远望的观潮者。有不少观潮者,8时就在此等候,只为观看十分钟的“大潮”。

大潮在13时左右到达。只见一条“白线”从远处逼近,形成一堵2米多高的水墙,潮水拍打着海塘,溅起数米高的浪花,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图片来源:燃新闻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人群中开始发出阵阵欢呼声,大家齐刷刷地拿出手机、相机,抓拍“一线潮”。

10月3日,钱塘江大潮撞击堤坝后激起巨浪,吸引市民拍照。当日是农历八月十七,在浙江嘉兴盐仓江畔,钱塘江大潮奔涌而上,十分壮观。中新社记者 摄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现场,来自浙江杭州的四年级学生王惠如和她的同学,不约而同地开始背诵语文课本里的《观潮》一文。

从陕西西安打“飞的”赶来的李文昌大呼过瘾,他说自己特地提前一天赶来海宁,“一年也就这么几天能看到如此壮观的潮水,不虚此行。”

10月3日,钱塘江大潮在撞击堤岸后激起巨大的浪花。当日是农历八月十七,在浙江嘉兴盐仓江畔,钱塘江大潮奔涌而上,十分壮观。中新社记者 摄

海宁盐官“一线潮”奇景,是由于其喇叭口的特殊地形,加之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地、月、日排列近乎直线,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故形成了大潮。

杭州市林业水利局专家表示,今年,受较长梅雨季、新安江水库创历史纪录的9孔泄洪,以及富春江水库持续大流量下泄等因素影响,钱塘江下游江道被冲刷较深,河床降低,海水倒灌更多,钱塘江涌潮较去年更大,成为近三年来最大潮,据悉,当天盐官的潮高近2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国新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