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生日文案朋友圈(36岁生日文案朋友圈)

生日文案朋友圈(36岁生日文案朋友圈)

本文目录一览:

写在36岁生日这一天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36年前,一个叫张萌的小朋友诞生在这个世界,而今天,她36岁了!

每年生日,新年以及创业纪念日,我都会写一篇文章,今年也不例外。

我其实很早就开始构思今年我该写点什么,用来概括我的35岁,迎接新的36岁。想了很久都没太想好,加之最近遇到了很多的事情,百感交集。

我心底有一个声音——36岁寓意着什么?

说实话,小时候我觉得36岁已经很老了,绝对是老阿姨。可等我自己到36岁的时候,在这样一刻我才能有真切的36岁体验,鲜活的感受。讲真,我觉得36岁太酷了,一切才刚刚开始。

36岁的酷来自于它的成熟度,过去我们对很多问题还是懵懂或总有幼稚的理解。可当你拥有一定的社会阅历,有更好的资源时,自然更能帮助自己去做判断和选择。

36岁的酷来自于这个年龄的从容。它不是故作镇定的从容,而是发自内心的做事不紧不慢,找到自己的节奏。

36岁的酷来自于它的积累,你在某个领域奋斗数年,自然会有你的位置或者一定的话语权。也许它是你赖以生存的硬本领,或者是来自家人支持的底气,你自己走在按照规划实现梦想的路上,内心坦然,这与26岁是相当不同的。

遥想自己在26岁的时候,我刚刚开始要创业,那时的我才是纯小白一个,既没有经验又没有人脉。就在我创业的近10年的光景里,这个世界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从线下世界到线上世界,从出行自如到疫情第三年,这个世界按照它的规律在持续的进化。

短短几年间,我们现在看到的事物与先前发生了巨大的逆转,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方式。然而,也有很多东西是亘古不变的,比如说一个人的真诚,一个人的果敢,一个人的勇气与一个人的行动。

在我36岁生日当天,我有一些想对我自己以及身边的朋友分享的内容,与诸位共勉。

36岁成熟的是心态

有一次我直播的时候跟读者探讨什么是成熟,我当时说,一个人的成熟应该是他经历万千而不世故,历经沧桑与波折,仍然能以一颗真诚的好奇心去面对这个世界。

我当时还特别拿幼稚与单纯做了比较。单纯幼稚与成熟的对比分别是,前者并没有过这段经历去遨游这个世界,而成熟不同,你历经万事还对这个世界抱有好奇心与想象力,是一种难能可贵。

至少我认为,36岁的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也希望这个品质可以继续保留下去。

当你对这个世界拥有越来越多的认知与了解后,自然会形成一套独特的价值观,以及你对很多事物的偏好与选择。

说到选择,人生时时刻刻都需要你做出选择,做好选择。小到你吃什么,穿什么,大到你选择什么行业,人生与谁在一起,甚至是过一种怎样的人生,你无时无刻不在做出选择。

有一种人总会对自己的选择后悔,没过几年甚至只有几个月,就会对自己原本的所作所为后悔。这种情况频繁发生,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你彼时彼刻没有思考地清楚,没有想明白,没做对选择。

36岁的我明显发现,我对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决定有着一种不一样的心态,这份心态更加果敢与从容,更加敢于去负责和承担。

而这份担当是自己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纵使自己当时很多问题并没有做好,或者是做出了事与愿违的事情,但你依旧愿意去承担面对一切的后果,这也是一种真正的成熟。

36岁,人要面对更加成熟的自己,摆脱幼稚无知的自己。在35~36岁这一年,看似一年时间很快,但我却觉得它很漫长。

觉得漫长是因为,我开始会细致地观察自己思维的变化与波动。过去的我自己的思维跳转的很快,一会关注这个一会又关注那个,可这一年的我改变了很多,我明显观察到自己的思维一直都在一个点上不断的聚焦,很少会发生波动与迁移。

情绪也是我关注的另外一个角度。我最早是一个情绪化很严重的人,尤其是自己20多岁的时候,成天动不动发脾气,慢慢的在35岁以后,我发现自己的情绪很难波动,即使现在遇到了一个事与愿违的情况,自己的情绪也是稳定的。

你不再被情绪所控制,相反你选择做情绪的主人。稳定的心态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而一个人对情绪的掌控也是理智的开始。

36岁的我,面对人生的决策时刻与人生的低谷,更拥有了成熟的心智,这是我36岁的第一件收获。

36岁,也能拥有时刻从头再来的勇气

有时候,自己在一个环境待久了后,会越发熟悉这个环境,或者熟悉身边的人与事儿,便会不自觉地适应这个环境,也找到一种让自己很舒服的姿势。

甚至有一个阶段,我就开始反思,自己实在是太舒适了,虽然每天工作依旧很辛苦,自己依然很勤奋,可我自己的思维上或者我的心态上总是在一个很舒服的状态之下。

这种舒适感让我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我批评自己说,“你才30多岁,就开始拥有舒适感了。”我反思过,我想这种舒适感可能是来自于我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太过于熟悉了,抑或是我觉得自己只需要按照设定好的节奏或是按照目标去一步一步努力,很多里程碑都是可以一一实现的。

这种认知在他人眼中可能是一种生活的掌控感,可在我看来它就是一种变相的舒适感,这证明我自己进步速度正在变慢,而我要做的便是主动打破舒适区,选择重新开始。

今年4月底,我本来是做好准备去哈佛大学商学院上课的,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可是后来考虑到了团队与家人的情况,我选择留在国内,再次把哈佛大学的项目延期了。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延期了,但我并没有中止自己学习的步伐,我转念一想,我应该去做一些更挑战之事,尤其是自己不擅长的事情。

于是我今年就申请了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联合培养的管理学博士,这个选择其实让我自己也是挺意外的,我过去从没想挑战自己读一个管理学博士,我过去认为再读一个学位制,莫过于给自己找麻烦,要看长篇累牍的文献,做大量实验还要完成数个答辩,写作长篇的论文……

可真正让我下定决心的是一个晚上,我仍然清晰记得,我想了一夜,了解到读博之路特别痛苦后,但我愿意挑战自己,纵使这非常辛苦与费力。

重读一个学位就好像孕育一个孩子,从头去勾画它,记得当时申请的过程也是相当复杂。一份份资料,一次次面试以及一次次考评,它会极度考验一个人的耐心与对自我的信心。

当时说实话,我还是很不自信的。我所面对的竞争对手,他们个人履历非凡,有的是知名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有的人是500强的CEO,而我只是一个创业第九年的新兵。别说在经营管理,在很多方面,我对于管理的理解与企业的经营的认知都没有前辈们的深刻,我多次问自己,我能与那些大我二三十岁的人PK时,依然获胜吗?

说实话,我产生过自我质疑,可我转念一想,人生就是需要时刻重新开始的勇气,挑战未知的勇气,打破舒适圈的勇气。每当自己过得太舒服的时候,就需要到一个更优秀的圈子去看一看这里边的人——啊哈!他们都比你厉害,你需要拥有重新生活的勇气。

当然,我也了解,很多人到中年之时,就会认为我们现在需要拥有安定感和舒适区,人慢慢就会活在一种温水煮青蛙的状态中。此刻,更需要拥有一种勇气去打破自己的舒适区,重新拥抱一段全新的开始,或者重新做一件对你来讲颇具挑战的一件事儿,这是很关键的。

后来录取的结果也让我喜出望外,就在上个月,我收到了被录取的通知,即将在今年9月开始一段学术研究的全新旅程,我觉得这是一个自我创新与不断探索的有效方式。

36岁,需要更加持之以恒的学习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超级喜欢学习的人,最近我还刚刚出版了一本书,叫做《从怕学习到爱学习》。

多位身边的朋友对我如此评价,“张萌是我身边最愿意学习的人”,我觉得学习对我来讲应该是一种基于内驱力的自我探寻,只有一个人从主观角度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或者认为自己还有很多高峰可以攀登的一种有效的成长方式。

我认为人生是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去向上攀登不断进步的,可是在你进步的过程中,你总会遇到能力不足的情况。当一个人能力不足时,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习,而学习就是成长的捷径。每当我发现自己有本领恐慌的时候,总会重新开启一段学习的旅程。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持之以恒的学习者。尤其在三年前,我开始密集地读中国哲学,这件事让我收获颇丰,当然我也啃下了很多大部头,过去我从来不会认为自己有机会读这方面的书籍,尤其是翻都翻不懂的书,但现在居然能踏踏实实地去阅读了。

更让我喜出望外的是,我居然能让我的学生们也开始阅读。不论什么样的背景,什么样的年龄,甚至很多小朋友们他们都开始热爱上学习中国哲学。这正是由于自己读后颇有收获后能影响到更多身边人热爱阅读的方式。

当然在学习的这条道路上并非坦途,每一天需要面对的都是波澜起伏,不论是对理论的不理解,抑或是需要自己思维不断的升级才能理解词与句,这方面我一直在持续遇到困难。

可是我认为,一个人学习的脚步不应该因为你的成就而自满,我们唯有可以做到的是持之以恒的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而这种持之以恒的道路上自然会有你读不懂的书,看不懂的话,以及理解不了的道理,然后历经认知上的英雄之旅,慢慢参悟的一个过程。

就好像是修行之人的参禅悟道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一点点抽丝剥茧去理解与升级的过程。

36岁,要学会做好小事

公司每年都会招聘应届生,有时人事部会给我分配一两位由我亲自去带。

我发现有些应届生有这么一个特点(倒也不是说所有应届生),有些人总认为人生是要来做一些惊天动地大事,尤其是那些成绩不错,抑或是抱有雄心壮志的职场人,大概率总会想——我的人生就是要做一些大事的。

我初入职场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壮志凌云,但随着自己慢慢努力取得成果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便会发现决定人生高低起伏的并不是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一件又一件平凡的小事。

那些小事看似平淡无奇,但总能够磨砺一个人的心性,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毅力与品格,以及能够彰显一个人的性格。很多小事都做不好的人,自然也hold不住大事。

所以只有通过一件又一件小事,去把自己的心性磨砺好,才能够去承接未来的大机遇,接着才能去做一件又一件大事。

在我人生成长道路当中,我经历过大事,但是更多的是小事,每一天都有很多细碎的小事,当面对很多小事的时候,你能不能做到处变不惊?

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人评价了一下,会不会让自己情绪不佳?谁说了一句你什么,之后就开始觉得自己受了委屈,觉得不公?

你可以想象,如果你自己的心性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他人对你造成的影响的变化而变化,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你的人生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我们的情绪真的应该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吗?情绪是我们自己的,是不是应该由我们自己做情绪的主宰,我们做人生方向的主宰?

人生是我们自己的,你如何面对每件小事儿看似不重要,但每件小事会由此产生所有的情绪,你的念头以及你的观察,这些都应该是你自己可以主导的。

人生就是一面镜子,你怎样在镜中表现,现实生活就会给你同样形式的回馈。

今天这4点感悟是来自一位36岁的张萌的思考,它是一篇真挚而发自肺腑的复盘与反思。

当然生日最应该要感谢的人就是我的父亲与母亲。如果没有他们当年的结合,就不会为这个世界诞下这样一个生命。如果不是萌妈怀胎10月,忍受了巨大的煎熬,就没有今天的我。

萌姐朋友圈

萌姐朋友圈

36年前的今天,萌妈在产房诞下我的那天,也一定是她内心惶恐不安的一天,也是幸福无比的一天,1986年5月16日,她选择了我,我也选择了她,在一个陌生的病房里,我们成为了彼此生命重要的转折。

感恩母亲给我生命!

张萌于京

2022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