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不回应没礼貌的句子说说(不回应没礼貌的句子)

不回应没礼貌的句子说说(不回应没礼貌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优雅地回敬别人的无礼或无理?

01

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如果遭遇无端的语言攻击,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举个案例来说明。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生活非常俭朴,常常戴顶破旧的帽子在街上溜达。

有一次一个粗人见他这个穷酸样,就嘲笑他:“你脑袋上的那个东西是个什么玩意?是帽子吗?”

安徒生听了,也不着急,不紧不慢地回敬他:“你帽子下的那个玩意是个什么东西?是脑袋吗?”

粗人的话儿,既没礼貌,也没道理。安徒生的这个回击,既不失风度,又很有力度,对方根本接不住,直接就歇菜了。

安徒生的这一招貌似挺好使的,可以用来防身。那它个什么名堂呢?里面有什么奥秘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02

从修辞的角度看,安徒生这招叫做仿拟。就是模仿对方说话,具体模仿了哪些东西呢?三样东西。

第一,是仿形。就是模仿对方的语言形式。安徒生的句子结构,跟对方是一模一样的,基本上就是把“脑袋”跟“帽子”的位置互换了一下。这种仿形的方式,叫做“交换仿”。另外把把“上”改成“下”,这个叫做“置换仿”。所以他同时用了两种仿形的技巧。

第二,是仿礼,礼貌的,就是模仿了对方的“礼节”。对方出言不逊,你如果直接硬怼,把自个儿的素质也拉低了。不搭理他吧,又太憋屈。那就仿拟出跟他一样的“礼”回敬给他,这叫“来而不往非礼也”,也符合外交上的“对等原则”。也没有破坏“祥和的”外交氛围。

第三,是仿理,道理的理。这个粗人的话儿,明显没有道理。但是,你如果正面去反驳,一方面太费劲了,而且也很难“扳倒”对方,另一方面也没有必要,因为对方的“来意”就是嘲讽,不是跟你摆事实讲道理。那么仿拟一个跟他一样的“道理”回敬他,既省事,又能立于不败之地:如果你认为我说的无理,那你说的也是扯淡——因为咱俩“同理”嘛。如果你承认我说的有理,那你就得承认你帽子下面的玩意儿不是脑袋——这里面又隐含着一个讽刺:你的脑子不正常,很愚蠢,根本不能称之为脑子。

从逻辑学的角度看,这里的仿理属于归谬法,又叫反证法,这个我们在初中几何都学过。如果正面反驳比较费劲,那不妨以退为进,先假设你说的有道理,再基于你的道理,给出一个推论,结果这个推论比原先的那个道理更加荒谬。由此导出,假设不成立,你说的那个理儿就是放屁。这个叫做“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以上三样,“仿形”是基础。如果句式跟对方相差太远,则后面的“仿礼貌”和“仿道理”,都会失去力度。为什么呢?仿拟的精髓就是“借力打力”,越像对方,借的力越大。大家不妨仔细体会体会。

03

德国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与一位批评家狭路相逢。

批评家说:“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

歌德笑着退到路边,说:“我恰恰相反。”

歌德的这一招——是仿理吗?好像不对。那是仿什么呢?

其实也是仿理,只不过是反向模仿——只需在对方的道理前面加上一个“负号”即可,所以可称之为“反仿”,或者逆仿。

这种仿拟更加省事,连对方的语言都懒得重复,加个“负号”完事儿!因而反击力度更加强烈,能把对方活活噎死。

04

罗斯福任美国总统以前,在海军部供职。某日,一位朋友向他问及海军在某个小岛筹建基地的事儿。

罗斯福特意向四周望了望,然后压低声音问:“你能保守秘密吗?”

“当然能。”

“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这位朋友的问题十分“无理”,但是其中的利害关系还不够清晰,无法直接仿拟。罗斯福进一步“构陷”,帮助对方把他的“理”打磨得浅白易懂,然后再去仿拟,朋友自然一听就明白了,也就不会继续纠缠这个问题了。

05

话说乒坛名将李富荣与舞坛美女张予懿,经人介绍,初次见面了。

李富荣傲兀地说:“你会打乒乓球吗?我希望未来的妻子能支持我打球。”

张予懿也不含糊:“你喜欢舞蹈吗?我希望未来的丈夫也会跳舞!”

这个案例中,李富荣说的在不在理呢?当然在理。张予懿表面上在“仿理”,其实偷换了概念——“我希望未来的丈夫也会跳舞”。可李富荣只是“希望未来的妻子能‘支持’我打球”,并没有逼她打球。

李富荣坏就坏在说话的腔调上,其潜台词是:我可是乒乓球冠军,你要嫁给我,就得好好相夫教子。

张予懿当然不爽了:牛逼啥?老娘会跳舞,你行吗?要想娶我,就得抓紧练劈叉。

所以,张予懿这个可称之为仿调——模仿对方说话的腔调。

不过,男女之间的事儿,往往就是从互掐开始。正是因为李富荣的“无理无节”,俩人才会一交手,就交火,一段姻缘就此拉开序幕。

06

一个美女独自坐在酒吧里,一个男人走过来问:“这儿有人坐吗?”

“到阿芙达旅馆去?”美女大声反问。

“不,不。你弄错了。我只是问这里有其他人坐吗?”

“你说,今夜就去?”美女尖叫,比刚才更加激动。

男人狼狈不堪,红着脸到另外一张桌子上去。酒吧里的顾客都鄙夷地看着他。

过了一会儿,美女来到他身边,轻声说:“对不起,我只是想看看你对意外情况的反应。”

男人大声叫起来:“什么?要一百美元?”

这一招,可称之为仿套路。

07

《庄子•秋水》里面的著名辩论赛: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这是一种“嵌套式”仿理,颇有些顽童缠辩的味道,可以没完没了地进行下去。

赠人玫瑰,留有余香!

喜欢就请:分享 点赞

如何优雅地回敬别人的无礼或无理?

01

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如果遭遇无端的语言攻击,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举个案例来说明。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生活非常俭朴,常常戴顶破旧的帽子在街上溜达。

有一次一个粗人见他这个穷酸样,就嘲笑他:“你脑袋上的那个东西是个什么玩意?是帽子吗?”

安徒生听了,也不着急,不紧不慢地回敬他:“你帽子下的那个玩意是个什么东西?是脑袋吗?”

粗人的话儿,既没礼貌,也没道理。安徒生的这个回击,既不失风度,又很有力度,对方根本接不住,直接就歇菜了。

安徒生的这一招貌似挺好使的,可以用来防身。那它个什么名堂呢?里面有什么奥秘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02

从修辞的角度看,安徒生这招叫做仿拟。就是模仿对方说话,具体模仿了哪些东西呢?三样东西。

第一,是仿形。就是模仿对方的语言形式。安徒生的句子结构,跟对方是一模一样的,基本上就是把“脑袋”跟“帽子”的位置互换了一下。这种仿形的方式,叫做“交换仿”。另外把把“上”改成“下”,这个叫做“置换仿”。所以他同时用了两种仿形的技巧。

第二,是仿礼,礼貌的,就是模仿了对方的“礼节”。对方出言不逊,你如果直接硬怼,把自个儿的素质也拉低了。不搭理他吧,又太憋屈。那就仿拟出跟他一样的“礼”回敬给他,这叫“来而不往非礼也”,也符合外交上的“对等原则”。也没有破坏“祥和的”外交氛围。

第三,是仿理,道理的理。这个粗人的话儿,明显没有道理。但是,你如果正面去反驳,一方面太费劲了,而且也很难“扳倒”对方,另一方面也没有必要,因为对方的“来意”就是嘲讽,不是跟你摆事实讲道理。那么仿拟一个跟他一样的“道理”回敬他,既省事,又能立于不败之地:如果你认为我说的无理,那你说的也是扯淡——因为咱俩“同理”嘛。如果你承认我说的有理,那你就得承认你帽子下面的玩意儿不是脑袋——这里面又隐含着一个讽刺:你的脑子不正常,很愚蠢,根本不能称之为脑子。

从逻辑学的角度看,这里的仿理属于归谬法,又叫反证法,这个我们在初中几何都学过。如果正面反驳比较费劲,那不妨以退为进,先假设你说的有道理,再基于你的道理,给出一个推论,结果这个推论比原先的那个道理更加荒谬。由此导出,假设不成立,你说的那个理儿就是放屁。这个叫做“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以上三样,“仿形”是基础。如果句式跟对方相差太远,则后面的“仿礼貌”和“仿道理”,都会失去力度。为什么呢?仿拟的精髓就是“借力打力”,越像对方,借的力越大。大家不妨仔细体会体会。

03

德国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与一位批评家狭路相逢。

批评家说:“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

歌德笑着退到路边,说:“我恰恰相反。”

歌德的这一招——是仿理吗?好像不对。那是仿什么呢?

其实也是仿理,只不过是反向模仿——只需在对方的道理前面加上一个“负号”即可,所以可称之为“反仿”,或者逆仿。

这种仿拟更加省事,连对方的语言都懒得重复,加个“负号”完事儿!因而反击力度更加强烈,能把对方活活噎死。

04

罗斯福任美国总统以前,在海军部供职。某日,一位朋友向他问及海军在某个小岛筹建基地的事儿。

罗斯福特意向四周望了望,然后压低声音问:“你能保守秘密吗?”

“当然能。”

“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这位朋友的问题十分“无理”,但是其中的利害关系还不够清晰,无法直接仿拟。罗斯福进一步“构陷”,帮助对方把他的“理”打磨得浅白易懂,然后再去仿拟,朋友自然一听就明白了,也就不会继续纠缠这个问题了。

05

话说乒坛名将李富荣与舞坛美女张予懿,经人介绍,初次见面了。

李富荣傲兀地说:“你会打乒乓球吗?我希望未来的妻子能支持我打球。”

张予懿也不含糊:“你喜欢舞蹈吗?我希望未来的丈夫也会跳舞!”

这个案例中,李富荣说的在不在理呢?当然在理。张予懿表面上在“仿理”,其实偷换了概念——“我希望未来的丈夫也会跳舞”。可李富荣只是“希望未来的妻子能‘支持’我打球”,并没有逼她打球。

李富荣坏就坏在说话的腔调上,其潜台词是:我可是乒乓球冠军,你要嫁给我,就得好好相夫教子。

张予懿当然不爽了:牛逼啥?老娘会跳舞,你行吗?要想娶我,就得抓紧练劈叉。

所以,张予懿这个可称之为仿调——模仿对方说话的腔调。

不过,男女之间的事儿,往往就是从互掐开始。正是因为李富荣的“无理无节”,俩人才会一交手,就交火,一段姻缘就此拉开序幕。

06

一个美女独自坐在酒吧里,一个男人走过来问:“这儿有人坐吗?”

“到阿芙达旅馆去?”美女大声反问。

“不,不。你弄错了。我只是问这里有其他人坐吗?”

“你说,今夜就去?”美女尖叫,比刚才更加激动。

男人狼狈不堪,红着脸到另外一张桌子上去。酒吧里的顾客都鄙夷地看着他。

过了一会儿,美女来到他身边,轻声说:“对不起,我只是想看看你对意外情况的反应。”

男人大声叫起来:“什么?要一百美元?”

这一招,可称之为仿套路。

07

《庄子•秋水》里面的著名辩论赛: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这是一种“嵌套式”仿理,颇有些顽童缠辩的味道,可以没完没了地进行下去。

赠人玫瑰,留有余香!

喜欢就请:分享 点赞

说实在的:不要打扰一个不回你消息的人,那是你的“不礼貌”!

文 | 十八言

原创 · 抄袭必究

任何一种关系,都是往与来、借与还的平衡互动,才能形成理想的关系。有来无往、有借无还,这便是关系的终止。

无论面对的是谁,一旦有来无往、有借无还,关系也就跟着断了。

《蜗居》中的宋思明曾经说过:

关系这东西,就要时常走动。今儿你欠我的,明儿我欠你的,欠来欠去也就算不清楚了。要是总分清你我他,关系就生分了。

身在一段关系之中,当你不愉快、别扭等负面的感知越强烈,越证明这关系是错误的、需要终止的。

凡是让你苦不堪言的人、凡是让你不快乐的关系,再在乎下去,就是你的“不自知”了。

在这个网络发达的当下,关系的好坏,完全从手机消息的回复上,就能得到八九不离十的答案。

一个人秒回或相对及时回你的消息里,藏着两个真相:

①在乎你;

②修养好。

同样,一个人对你的消息选择性回复或不回复,也藏着两个真相:

①不在乎你;

②修养不够。

是的,一个回你消息的人,不一定修养百分之百好,但一个无视你消息的人,大体上是不懂尊重他人的修养不够者。

只是,在修养不够者的世界里,因为对你不在乎,所以也无所谓你如何评价他。毕竟,你对人家来说“没价值”。

不要打扰一个不回你消息的人,那是你的“不礼貌”!

当你在乎的关系已经变质,当你觉得你会是对方心中重要的关系对象,却没有被等量回应时,记住从此后保持沉默。

有句话说得好,关系的值得与否,是1+1等于几的结果,来决定的!1+1可以不等于2,但要接近2或大于2,你才要用在乎的正确方式,去珍惜这段关系。

否则,无论友情还是爱情,都别在一个人的独角戏中,做自我感动的事。

自我感动的事做多了,难承受的自我消耗,就开始了。

不要回忆你们从前,是怎样的一种相互在乎的关系。《百年孤独》一书的作者,马尔克斯曾这样说:

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回忆,是一条不归路,回忆里都是假的!

不管从前你和在乎的关系多么和谐、往来多么令你愉悦,但当下你们的关系变质,从前的一切就是不作数的!

当一个人认清了关系的本质,是价值交换。并从中认清了自己被关系冷落,是因为自己的价值欠缺导致的结果时,千万记住:

不要用情感成分,对关系做纠缠。

在乎你的人,无需你多么超负荷用力拉曳,人就会在你身边。

不在乎你的人,无论你自以为是地付出多少,都是自我感动。

你对别人付出的,那是你的心甘情愿。别人给你的回应,那是别人的自由。想太多,是你自己的不快活。

世上,哪有那么多巧合的关系疏离、哪有那么多偶然的亲近?

无非是,因与果的造化而已!

人一辈子,是个闯关的过程。其中,人人与人之间往来的这道关,若是自己我高估、拎不清,大抵上就会不停止地承受关系带来的煎熬。

人与人之间,往来这一关,你什么时候看淡聚散离合了,你什么时候才真的闯过去了。

不要担心谁离你而去,不要害怕谁来了又走。

一辈子,从来都是一个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的过程。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出现,是没有意义的!

不信你真的彻底回头望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生命中的那些过客,都让你学会了一些东西——或多或少而已!

在《百年孤独》这本书中,马尔克斯用一个家族的兴衰百年、风云变幻,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引出了如下这句经典:

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

也就是说,无论哪一种关系,都仅仅是陪你在短暂的时间内,假象告别了孤独。实际上,孤独犹如影子一样。时刻存在于每个人的生命一隅。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若没有价值,便没有关系。

你想要获得长久的关系,你就要有存在价值。可是,就算是你保证了自己的存在价值、把在乎的关系延长了拥有的时段,你还是孤独的一个人。

毕竟,那些了解你的人,并不能真正了解你的内心。你与在乎的对象之间,在真正共情这件事上,永远都到不到理想的状态。

所以,我们常说,不要对任何自己以外的人怀有期待,否则你就会苦不堪言。

快乐来了的时候,最快乐的人是你自己。痛苦来了的时候,最痛苦的人也是你自己。

无非是你的价值尚在时,那些人看在你价值的份儿上,表现出了对你感同身受而已。

虽然这样的说辞有些凉薄,可你真的要认清:

人与人之间,情感成分也好、价值交换也罢,这些背后还有“人性”。

所以,回归现实的时候,会有太多人被自认为在乎的人刺伤、踩低、见不得好……

而一个人对你的付出视若无睹、对你的主动断着架子选择性回应只能说明如下几个问题:

①你的价值不再如从前那样“不可或缺”了;

②你们之间的关系淡化,并不是一朝一夕才呈现出来变质的本来面目。

纵然《百年孤独》一书中曾说,一分钟的和好胜过一辈子的友谊。可是,你和变了质的、在乎的关系之人,并没有产生实际的冲突、并没有撕破脸皮。

和好,又从何说起?

成年人的世界,关系断裂都是静悄悄的。

聊天软件中,躺着的昔日在乎的人,渐渐会变成一个代号,什么都证明不了。

成年人的世界,发现关系变质之后,别纠结、别太过于用力去拉扯,强扭的瓜不甜。

“一个成熟的人往往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人人都有他的难处”:

这一生,其实全力以赴后,好好爱自己最重要。

在“不需要”你的人那里,你所有的情绪都是笑话!你发消息对方不回或选择性回复,你主动邀约、分享都被无视……

“有自知”地退出关系以外,给自己保留最后一点体面这就行了。

别怕孤独、别怕谁不理你,这一生没人能靠得住、没人能陪你到最后。

所以,做自己的聆听者、陪伴者,好好爱自己你就赢了!

负面情绪人人都有,当你愿意把负面情绪抛开,你就可以不被它束缚。最终,还是看你是否愿意那么做!

—End—

话题讨论:你认为,人的孤独,到底来源于哪里?把你想说的话,留在下方评论区吧!

不回消息怼人的文案(男女通用)

1、你们那边回个消息判几年

2、5G都出来了咱家是还在2G

3、回消息需要查新华字典吗

4、不回消息就拿手机换个不锈钢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