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对红军的赞美的句子是哪一句(对红军的赞美的句子是)

对红军的赞美的句子是哪一句(对红军的赞美的句子是)

本文目录一览:

值得一读!一位大校献给党的赞美诗

文|张惠峰

图片来源于网络

百年辉煌——礼赞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

辛亥之年炮声响,苦难中华见曙光

十月革命硝烟起,五四运动风暴狂

石库门里辟天地,安源路矿出洪荒

农工联盟势尤盛,国共携手事共襄

武装起义立,铁军北阀美名扬

谁料革命成危局,当知热血有力量

独立斗争开纪元,南昌城头第一枪

三湾改编入史册,九月秋收上井冈

赣水闽山燃星火,八角楼中闪光芒

毛朱游击藏秘诀,建党建军亮主张

万众归心立大业,几番围剿又何妨

红军双脚走天下,五岭逶迤证莽泱

遵义会议大转折,四渡赤水火凤凰

游击只求停内战,骊山捉蒋为救亡

兄弟阋墙抵外侮,再度携手打豺狼

首战告捷平型关,持久抗日敌重创

百团大战逞英豪,同室操戈掀恶浪

日寇扫荡烧杀尽,陕北江南粮满仓

理论武装作用大,延安整风伟力长

抗日战争获胜利,主席思想入党章

重庆谈判多忍让,弥天大勇是衷肠

双十协定无协定,政治协商未协商

毫无诚意,全面内战撕伪装

挺进中原拉大幕,蒋军犹如秋蚁蝗

联合政府齐协力,多党合作共启航

三大战役载史册,千军横渡斗志昂

两个务必以自省,中华自此国运昌

满目疮痍待业兴,筚路蓝缕物力丧

抗美援朝生铁骨,三反五反去毒囊

执政自建真用力,刮骨疗伤有担当

经济建设起宏图,五年计划喜入纲

创业维艰曲折多,根本大法首登堂

双百方针文艺兴,十大关系新思想

各行各业谋发展,两弹一星卫炎黄

狂澜夭折多,疗伤修复平疮疡

两个凡是成缰索,真理讨论举国忙

三中全会响春雷,拨乱反正冤错匡

联产承包农家乐,对外开放国力强

特色道路我独有,经济特区谁敢尝

三步走出新战略,初级阶段早明朗

边境作战胜强敌,百万裁军步铿锵

一国两制方向明,港澳回归未敢忘

和平发展抓机遇,大国外交挺脊梁

多诡谲,势力祸心藏

社会主义遇低谷,南方谈话震穹阊

改革开放大推进,计划经济融市场

小平理论为指导,复关入世国泱泱

科教兴国重创新,西部开发福同享

法治进入快车道,希望工程如暖阳

军事变革潮汹涌,精兵之路强国防

强权政治成孤势,多边外交向五洋

三个代表记心上,党风党纪硬似钢

旗帜道路目标明,全面小康众所望

共克时艰战,举国同心胜无常

金融危机布局险,汶川地震成国殇

正是多难兴邦日,国歌响彻水立方

神舟飞天可揽月,母舰出海向苍茫

九二共识达三通,六点主张好交往

大国关系保稳定,外交为民侨无殃

和谐社会强肌体,科学发展保顺祥

核心坚强定如磐,伟大复兴梦翱翔

五位一体开新局,山水城林着靓妆

四个全面成大计,举国全民奔小康

强军目标作引领,能打胜仗有保障

台湾问题守底线,长缨在手缚鬼伥

本是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德昭彰

壮志雄关从头越,初心使命永不忘

两个维护是根本,定海神针

同心共筑中国梦,正道从来历沧桑

应对风险和挑战,雄师铸就大国防

追梦儿女心向党,全党紧跟

喜看巨人庆生日,百年华诞正芬芳

东部战区权威发布

投稿邮箱:dbzqxcj@163监制 | 张春晖编审 | 徐承华、谷任红主编 | 陆雄飞特约编辑 | 刘德刊期:1538 期

“中国红军之父”:我只是一个战场上没有被打死的普通士兵……

他是新中国十大元帅之首

公认的“中国红军之父”

功勋卓著

他组织开垦南泥湾

倡导培育了南泥湾精神

他推动国防现代化建设

称赞他是“人民的光荣”

他强调:

人要求自己比要求别人要严格一些!

他就是朱德

毛主席评价朱德用八个字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是说事物达到一定宏伟的气派和境界

往往不会拘泥于某种形态

而是表现出气象万千的面貌

真正的声音力量

来自于内心,而不靠表面

1966年11月

一位意大利记者曾问朱德

“您想在您身后留下什么样的名誉?”

他淡然地回答

“一个合格的老兵足矣”

朱德之所以如此回答

是因为他念念不忘“我是一个兵”

对士兵满怀深情

兵卒精神在他身上一直光彩熠熠

1976年的7月6日,朱老总逝世!

追忆:朱德之“德”

明大德

朱德早年当过滇军的少将旅长

后来为了理想义无反顾地抛弃

高官厚禄投身革命

南昌起义失败后

许多经不起考验的官兵相继离队

可谓大浪淘沙

朱德则留了下来

与陈毅一起领导了“赣南三整”

保存了这支革命的火种

他在天心圩整顿时说

“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

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

“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

朱德这种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产生了强大的感染力

使大家深受鼓舞

他也逐渐成为这支部队的公认领袖

红军时期的朱德

长征途中

由于张国焘中央的行径

朱德自身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他与张国焘进行了有理、有节的斗争

顾全大局,始终维护红军的团结

1935年10月5日

张国焘在四川卓木碉召开了高级干部会议

攻击是“右倾机会主义逃跑路线”

公然宣布另立以他为首的“临时中央”

张国焘多次要朱德表明态度

反对中央北上

并隔绝和的一切联系

毛主席与朱德在陕西宝安县合影。

朱德明确表示

“你这种做法我不赞成

我们不能反对中央

要接受中央领导”

并说

“大敌当前

要讲团结!

天下红军是一家

中国工农红军

在统一领导下是个整体

大家都知道

我们这个‘朱毛’,在一起好多年

全国和全世界都闻名

要我这个‘朱’去反‘毛’

我可做不到呀!

不论发生多大的事

都是红军内部问题

大家要冷静,要找出解决办法来

可不能叫看我们的热闹!

你可以把我劈成两半

但是你绝对割不断我和的关系”

经过朱德的耐心劝导

不仅一方面军同志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

而且四方面军的一些同志

也被朱德平易近人的作风

和以理服人的态度所打动,表示悔意

基于朱德在党内和军内的声望

张国焘拿他没办法

最后也不得不跟着一起北上

1936年11月底,朱德率红军总司令部抵达陕北保安县(今志丹县)与会合。图为朱德与在一起。

三大红军主力会师后

朱德及时向

和汇报了他同张国焘斗争的经过

听后非常感动

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称他“临大节而不辱”

“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这是对朱德一生思想品德所作的精准概括

守公德

朱德在担任红四军军长时

已年过40

他既是一位在战场上叱咤风云

指挥着千军万马的统帅

在生活中又是一个普通的士兵

他在井冈山与战士们

一起挑粮的故事至今传为佳话

朱德如果要大家做什么事

都会先和下级商量

他从不争功

每次战斗总是身先士卒

带领战士冲锋陷阵

他一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为人和蔼、慈祥

没有一点官架子

陈毅在1929年写给中央的报告中说道

“群众及敌兵俘虏初次看见鼎鼎大名的

四军军长那样芒鞋草履

十分褴褛,莫不诧异

若不介绍

至多只能估量他是一个‘伙夫头’

‘伙夫头’三个字

恰成了四军军长的浑号”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朱德在长征中三过草地,走了40天,在泥泞的草滩上露宿,吃树皮、食草根,历尽千辛万苦。图为到达陕北时的朱德。

他还爱兵如子

时常与战士们打成一片

在部队里面具有极强的亲和力

据杨得志回忆

“朱德军长平时对人很好,有说有笑

从来没见他发过脾气,骂过人

什么也难不着他

我们都把他当父母看待”

可见,在那燃烧的岁月里

这些年轻战士都把宽厚的朱德视为自己的慈父

长征途中,他身为红军总司令

更是经常把马让给伤病员骑

把仅有的口粮让给伤病员吃

1937年,朱德在延安给红军指战员作报告。

1937年9月27日

他在给亲人的家书中说

“我为了革命保持革命良规

从来也没有要过一文钱

任何闲散人来

公家及我均难招待

革命办法非此不可”

当得知老家的生母和养母

都已80多岁,生活非常艰难

只好给同学戴与龄写信求援

“我数十年无一钱

即将来亦如是

我以好友关系

向你募二百元中币

请求速寄家中

并申明‘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你作捐助吧!’”

朱德生母

朱德自始至终

都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头

生活上克勤克俭、清正廉洁

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他强调

“我们一切力量都出于群众身上

一切办法也都由群众创造出来”

评价朱德是“人民的光荣”

严私德

新中国成立后

朱德曾多次尖锐地

批评一些领导干部

因为他们居功自傲

他本人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是众所周知的

却总是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处处将一切功劳都归于党、归于

归于战友、归于广大人民群众

把自己看作人民的公仆

一个普通的员

1949年底

他的家乡四川省仪陇县

有几十位乡亲一起走出大巴山

来到重庆,准备去北京看望他

也就是想投奔他

朱德得知这一情况后

立刻告诉重庆的领导

“要做好工作

动员他们尽快回去劳动生产

一个也不要来

一个也不要见

后来

贺龙替朱德接待了这批乡亲

又把他们送回了老家”

当然朱德也不是这么不近人情

为了报答家人支持他读书和革命的恩情

决定让家族每户送一个小孩来北京求学

后来共有十几个孩子来京住在他的家中

朱德用自己的工资供他们读书

抚养他们长大成人

1951年,朱德65岁寿辰

仪陇又派人到北京看望他

这次见着了

看望之余,他们还代表家乡父老乡亲

提出了两个要求

一是把县城迁到朱德的出生地马鞍场

二是把仪陇县改名为朱德县

朱德听了赶紧说

“我不算英雄

只是一个战场上

没有被打死的普通士兵

那些为革命牺牲了的烈士

才称得上英雄”

在他的坚持下

仪陇县城没有搬

县名也没有改

1960年3月9日,朱德在老家四川仪陇县马鞍公社琳琅大队看望社员。

1960年3月,朱德终于回到了老家

但他得知当地政府

要为他建一个“朱德同志旧居陈列馆”后

他不同意,在他的一再要求下

后来改成了一所学校

用他的话就是“要让更多的娃娃有书读”

那把手枪上面刻着10个字

朱德在南昌起义时使用的手枪(现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1927年7月

在大革命失败后的血雨腥风中

为了挽救中国革命

中央决定发动南昌起义

时在武汉的朱德因对江西情况熟悉

工作条件便利

奉命先行返回南昌

为发动武装起义做准备

此时,朱德佩带的就是这把驳壳枪

南昌起义油画(现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朱德回到南昌后

设法争取南昌驻军的一些军官

并通过各种关系

了解南昌市及其周围地区兵力部署

精心绘制出标明军事要点的南昌市区图

当周恩来秘密抵达南昌

住进朱德寓所后

朱德向他详细汇报了南昌敌我双方的情况

起义前夕

朱德按计划在佳宾楼摆下宴席

“盛情”款待南昌驻军的两个团长

之后,又拉住他们打牌

以期拖住他们

晚上9点多钟

驻军的一个副官跑来报告

“贺龙部的一个副营长来告密

说将要发动起义”

那两位团长闻讯起身即走

朱德也立刻赶往

起义总指挥贺龙处

通报了叛徒告密一事

前敌委员会当即决定起义提前两小时举行

南昌起义油画(现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8月1日凌晨

中国在南昌城

打响了武装反抗派的第一枪

朱德挥动着驳壳枪

率军官教育团按前委的部署

杀向驻地周围的敌军

经过几个小时激战

起义军各部按计划完成各自的任务

南昌城头飘起红旗,起义胜利了

南昌起义后

朱德在自己的这支驳壳枪上

刻下“南昌暴动纪念”

“朱德自用”10个意味深长的字

以纪念那难忘的日日夜夜

当人们驻足于这支枪面前时

仿佛听到了昭示着

漫漫长夜之后

黎明来临的南昌城内的那第一声枪响

看到了使白色恐怖

黯然失色的那南昌城头飞扬的红旗

他的马背上总会挂好几双草鞋

随时准备给战士穿

朱德会打草鞋

长征期间休息的时候

他就爱打草鞋

一次,他看到一个小战士掉队

因为鞋坏了,脚被划伤走不动

朱德就从自己的马背上

拿了一双草鞋给他

周恩来、、朱德

除了给战士草鞋

朱德还亲手替战士补过草鞋

红军第一次反“围剿”前夕

一天行军时

战士严德胜脚上穿的草鞋破烂得不能穿了

他便索性脱下丢在路旁

光着脚丫走路

这个场景被朱德看见了

他一声不响地捡起严德胜丢掉的烂草鞋

当晚宿营时

朱德便亲手将它编织补好

然后把补好的草鞋

悄悄放回到正在熟睡的严德胜身旁

1937年9月,朱德在山西五台山前线。

第二天早上起床时

严德胜发现窗前正放着自己丢掉的烂草鞋

并且见到破烂的地方已经补好

惊喜不已,便连忙打听是谁做的好事

后来才知道是朱德总司令把破草鞋捡回补好的

严德胜听了,心怀感激,愧疚不已

他被朱总司令艰苦朴素

厉行节约的精神所打动

要知道,中央苏区时期

红军物资极度匮乏,生活异常艰苦

寒冬腊月,冰天雪地

不少干部战士依旧身着单衣,打着赤脚

朱德替红军战士补草鞋这件事

很快在红军队伍里传开了

有个战士激动地说

“红军就是穷人的队伍

是为咱们穷人打天下的队伍!”

此后,在红军队伍里

捡草鞋、补草鞋

成为了战士们的光荣传统

21年未领元帅工资

1952年5月1日,朱德和在城楼上。

1956年9月

朱德在八大上的发言中

有这样一句话

“主义者应当是没有私心的人”

这位名列新中国十大元帅之首的开国功臣

从不居功自傲,自始至终都对自己严格要求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

他坚决不要元帅工资

直至他去世的21年间

从未领过元帅的工资

朱德多年的秘书郭仁回忆说

“委员长从来没有拿过元帅的工资

委员长逝世后大家才知道这件事”

直到朱德去世,人们才知道这位共和国元勋生前穿的是这样的破袜子。

甚至脚下穿的每一双鞋,也都非常破旧。

在生活上

朱德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

尤其是在担任中央重要领导职务后

每顿饭也都是三菜一汤

三盘菜是两素一荤

即便是这样简单的“特灶”

也只有他一个人才能吃到

而他的夫人康克清

一般都是在普通食堂里吃饭

按照当时的伙食标准

这仅仅是一个中层干部的水平

只有到了节假日

孩子们回到家后

全家人才在一起吃饭

但也只是一些家常便饭而已

早上洗脸也舍不得多放水

朱德总是对服务人员说

“要注意节约

节约一滴水、一分钱

自来水不是自来的

不能浪费

有钱不能乱花,要支援国家建设”

1959年

他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后

接见外宾较多

考虑到国际影响

工作人员准备为他做两套新衣服

好在参加外事活动时穿

他就是不同意

“我的衣服不是很好嘛!

把钱省下来可以支援国家建设嘛!”

后来经过各方面人员的共同劝说和动员

他才勉强同意只做一套新衣服

并且坚持自己出钱

朱德生前不止一次讲过

“我只有两万元存款

这笔钱不要动用

不要分给孩子们

作为我的党费交给组织”

这是朱德1976年存款清单。朱德生前不止一次讲过:我只有两万元存款,这笔钱不要动用,不要分给孩子们,作为我的党费交给组织。

他还曾对孙辈们说

“我是无产阶级

我所用的东西都是公家的

我死后一律上交国家

我最珍贵的是屋里那张毛主席像

可以留给你们

我读过的书

你们可以拿去读”

1975年

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朱德第三次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为了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

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朱德多次书写“革命到底”的条幅以铭志

1975年3月5日,89岁的朱德曾题写“革命到底”手迹。他半生戎马生涯,半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

晚年的朱德更加珍惜时间

他每天睡眠时间很短

到了吃饭的时候

总得再三催促才能走出办公室

他总是说

“我能做的事情就应该去做

这样可以为毛主席分担一些工作

年轻的同志也可以腾出手来做我做不了的事情”

1951年8月朱敏与父亲朱德在青岛。

有一次,女儿朱敏劝他

“你是近90高龄的人了,这样会吃不消的”

他认真地说

“人活着是为什么?活着就是要工作,要革命!”

有时孩子们也劝说

“爷爷,你要注意保重身体啊!”

他总是说

“有多少工作需要去做啊!时间很宝贵

员要全心全意为无产阶级服务

生死不顾,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早在周恩来病情日益严重时

朱德就承担起了会见来访的外国领导人

以及友好代表团的重任

周恩来去世后

朱德更觉身上责任重大

他不仅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

还常常公开表态说

“总理去世了

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威望只能上不能下”

“我们的生产只能上不能下

一定要把生产搞上去”

仅在临去世前的半年中

朱德的外事活动就多达数十次

他最后一次外事活动是

1976年6月21日

在人民大会堂会见

澳大利亚总理马尔科姆·弗雷泽

由于朱德事前没有接到

推迟会见时间的通知

在冷气房里等了一个多小时

虽然已经感到身体不适

但这位久经沙场的

年迈老人依旧用毅力强撑着

顺利完成了会见任务

在会见中,他嘴角还挂着亲切得体的微笑

回到家后,经医生诊断

他患上了感冒

辗转几日,病情越发严重

于26日凌晨被送进了北京医院

早上,朱德仍念念不忘

下午会见外宾的工作安排

还向医生提出了请假的要求

医生和家人纷纷阻止

但朱德还是坚持要去

直到秘书告诉他

外事部门有了安排之后才放下心来

来源:共青团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