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描写汤圆的优美句子运用排比和拟人(描写汤圆的优美句子)

描写汤圆的优美句子运用排比和拟人(描写汤圆的优美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团团圆圆话汤圆

小时候,每到正月十五,母亲总要和上细细软软的糯米面,再用黑芝麻、红枣泥、白砂糖、猪油等调制成馅,她包出一大箩筐圆润白亮的汤圆,一个个放进热气缭绕的锅里,沉沉浮浮滚上几滚,再盛进蓝花海碗里。

看上一眼白白亮亮、团团圆圆的汤圆,我们早已唾涎漫溢,伸筷夹来一个,唏唏嘘嘘咬上一口,软软的糯糯的,香香的甜甜的,母亲的汤圆最好吃!我们边吃边跟着母亲唱童谣:“正月十五月儿圆,全家团坐吃汤圆。你一碗、我一碗,吃了汤圆心里甜,吃了汤圆事事圆......”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闹元宵的必备节目是家家户户吃汤圆,寓意阖家团圆、诸事圆满。汤圆亦称元宵,别名汤团、圆子、水圆、浮圆子、乳糖元子等。

元宵节吃汤圆始自宋代,北宋末词人陈达叟著有一部《本心斋蔬食谱》,其中记有称作“水团”的小吃,为“秫粉包糖”“香汤浴之”而成。并作《水团十六字赞》云:“团团秫粉,点点蔗霜,浴以沉水,清甘且香。”说出了其用料、形状、水煮和味道,即为汤圆的雏形。

不过,当时的汤圆物以稀为贵,只有富贵人家才能吃上这种“珍品”。南宋词人姜夔在《观灯口号》中云: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也就是汤圆,需要和花灯一样,花费不少金钱才能买来。他还写有一首《诗曰》: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这首浅显直白的诗除了描述元宵节的热闹气氛,还写出了风雨夜卖元宵人的辛苦,从中也可以看出,元宵这种珍贵小吃并非寻常人家可食,卖元宵只是穷苦人家谋生的一种手段。

最早专写汤圆的诗歌,应该是南宋文学家周必大。他写有一首《元宵煮浮圆子》,题目还有“前辈似未尝赋此坐间成四韵”之语,看来诗人也自以为前人未有写“浮圆子”诗的。诗曰:

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诗中明确说明,元宵节吃这种特色美食汤圆,是沿袭而来的风俗,表达了人们对团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接着写出了诗人和家人贪恋这种美食,家中婢女烧火煮汤圆的情景。

南宋历仕三朝、为岳飞冤案平反的史浩也写过两首咏赞汤圆的词,更为生动形象。其一为《人月圆·咏圆子》,词曰:

骄云不向天边聚,密雪自飞空。

佳人纤手,霎时造化,珠走盘中。

六街灯市,争圆斗小,玉碗频供。

香浮兰麝,寒消齿颊,粉脸生红。

该词不仅描写了佳人包汤圆、滚圆子的过程,还写出了在灯市上吆卖汤圆以及汤圆的形状,最美的是卖汤圆的小姑娘那种“粉脸生红”的俏模样。其二是《粉蝶儿·咏圆子》,词云:

玉屑轻盈,鲛绡霎时铺遍。

看仙娥、骋些神变。

咄嗟间,如撒下、真珠一串。

火方然,汤初滚、尽浮锅面。

歌楼酒墟,今宵任伊索唤。

那佳人、怎生得见。

更添糖,拚折本、供他几碗。

浪儿门,得我这些方便。

上片写的是卖汤圆的小姑娘冒雪煮汤圆的情景,下片是写女孩为客人送汤圆的场面,汤圆甜软热切,赢得客人夸赞,女孩儿心下高兴,连连道谢。

南宋流寓金陵的王千秋有感于江南一带的元宵节风俗,写下了《鹧鸪天·其一圆子》:

翠勺银锅飨夜游。万灯初上月当楼。

溶溶琥珀流匙滑,璨璨蠙珠著面浮。

香入手,暖生瓯。依然京国旧风流。

翠娥且放杯行缓,甘味虽浓欲少留。

虽然是歌舞升平、杯盘交错的景象,人们赏花灯、品元宵,可这“京国旧风流”毕竟正逢风雨飘摇的乱世,“甘味虽浓”还是少些醉生梦死吧。

南宋女词人朱淑贞是有个性、有勇气的才女,她笔下的“圆子”别有一种滋味在心头,

轻圆绝胜鸡头肉,滑腻偏宜蟹眼汤。

纵有风流无处说,已输汤饼试何郎?

——《圆子》

诗人以“圆子”自喻,抒发对包办婚姻的不满,表达对庸俗不堪的夫君的幽怨。这与她的另一首《愁怀》,有异曲同工之妙:

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到了清代,汤圆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元宵节食汤圆的习俗普遍起来,花色品种也丰富起来,且有的地方还形成了品牌。清代浙派代表诗人符曾作有一首《上元竹枝词》,诗云: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诗中的汤圆馅料有桂花有核桃,用的是江浙一带上等的江米,而且“马家汤圆”最负盛名,卖得最好,不由让诗人给做了一次推销广告。

元宵和汤圆大致类似,不过明代之后北人称为“元宵”,南方叫做“汤圆”“汤团”。说起来还有一则关于元宵改叫汤圆的故事。据说袁世凯做了大总统之后心有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时值元宵之夜,他的姨太太嚷着要吃元宵,袁世凯听后大怒,甩手赏了姨太太一个耳光。原来“元宵”与“袁消”谐音,犯了袁世凯的大忌。自此,民间不再说“元宵”,而改称“汤圆”了。后人据此写了一首打油诗加以嘲笑,诗曰:

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

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而今,不论东西南北中,汤圆的花色品种越来越繁多,制作风味也越来越丰富,除去我们熟悉的芝麻汤圆、花生汤圆、桂花汤圆,甜的香的咸的淡的,还有什么贵州兴义鸡肉汤圆、江苏苏州五色汤圆、常州酒酿汤圆、浙江宁波猪油汤圆、潮汕四式汤圆、四川彭水心肺汤圆、云南镇雄三角汤圆,等等,可谓林林总总,五花八门。

汤圆不论何种风格,何种口味,都一样圆一样甜。小小汤圆传了千年,说不尽的故事,数不尽的诗篇,而人们盼团圆、祈美满、享幸福的心愿,却永远不变!

-作者-

刘琪瑞,男,山东郯城人,一位资深文学爱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声》《乡愁是弯蓝月亮》和小小说集《河东河西》。

优秀作文欣赏:有趣的元宵节

有趣的元宵节

都说“正月十五闹元宵,团团圆圆吃汤圆”,我们这个元宵节过得真有意思呀!(★引用俗语,巧妙地引出主题。) 一下午我们全家人都在为晚餐忙,我和妈妈去买汤圆,爸爸去买花炮。以前我们常吃煮汤圆,今天我们想吃炸汤圆。我和妈妈买了香橙、菠萝、芝麻、巧克力四种馅儿的汤圆,爸爸买了闪光雷花炮。到了晚上,爸爸带着我和妈妈去放鞭炮。外面的鞭炮声从下午就开始断断续续地响起,一直到十二点多才停,家里家外都是欢乐的节日气氛。

我们放完鞭炮回到家里,爸爸开始炸汤圆。他先倒了小半锅油、然后把每种汤圆都炸了六个。汤圆刚到锅里时没有什么反应,过了一两分钟,汤圆开始膨膨胀,油开始“吱吱”地响,爸爸拿筷子轻轻地搅、以便让汤圆受热均匀。又过了一会儿,锅里传出“砰砰”的几声、汤圆开始“爆炸”了,馅儿都被“炸”出来了。

(★详写爸爸炸汤圆的过程,将爸爸的动作和汤圆的变化写得很生动。)这时锅里已经是“五颜六色”了,有黄色的菠萝馅儿,有黑色的芝麻馅儿,有棕色的巧克力馅儿,有橘黄色的橙子馅儿,还有被炸成淡黄色的汤圆。(★用排比句写出了汤圆的种类多。)这时汤圆“爆”得更厉害了,馅儿几乎都露出来了,样子特别好玩。

我这个人特别爱凑热闹,爸爸怕我被油溅到,让我离开,我偏赖在厨房不走,汤圆快出锅时我把妈妈也叫来了。等汤圆出锅之后,我和妈妈一看,哈哈大笑起来。好玩极了!汤圆被爸爸炸得奇形怪状:有的完好无损,有的支离破碎,还有的馅儿都露出来了,被炸出了一条大尾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汤圆的奇形怪状。)平时爸爸不爱吃汤圆,但今天为了团圆也吃了好几个呢。

看,我家这个元宵节过得有趣吧!(★首尾呼应,抒发与家人共度佳节的喜悦之情。)

元宵诗词经典名句摘抄:读诗词名句,品味人间烟火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从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释义: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解析:

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把人们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

鹅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释义:

每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解析:

这一句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带着漂亮的首饰,欢天喜地的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释义: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解析:欧阳修的这首词是相思词,写去年也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

开头两句写去年元夜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关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释义: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

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解析:

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据记载,在唐代每年元宵节,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里不戒严。看灯的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嚣,市民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唐.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解析:

本诗描写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兴方归闹元宵的情景。唐宫内万灯齐鸣,歌声入云,气象恢宏。人间的歌舞声直冲云霄,传到天上。写出了元宵节最富诗意,最为销魂的时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唐•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释义:

在色彩华丽的灯光里,夫妻举办方宴,玩乐庆祝精致的灯具下,年轻人显得更加光鲜艳丽,灯光绚丽的色彩遥遥看来,好像分开了大地繁多的灯火,远远的点缀着天际连接天河的灯光,烟火好像是星星坠落下来,靠着高楼的灯,似乎月亮悬挂空中还有美丽女子的美好笑容映照在九枝的火光下。

开芳宴:始于唐代的一种习俗,由夫妇中的男方主办,活动内容一般为夫妻对坐进行宴饮或赏乐观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