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有关长征的优美句子简短(有关长征的优美句子)

有关长征的优美句子简短(有关长征的优美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篇《长征》好句摘抄及赏析

1.华南苏区的六年,注定是要成为长征这部英雄史诗的前奏曲的。

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华南苏区的六年比作长征这部英雄史诗的前奏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六年的历史的动人心魄。

2.土地给重新分配了,捐税给减轻了。集体企业大规模地成立了,到一九三三年,仅江西一地就有一千多个苏维埃合作社。失业、、、奴婢、买卖婚姻都已绝迹,和平地区的工人和贫农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群众教育在情况稳定的苏区有了很大的进展。

赏析:红军的这一系列事实清楚地说明了红军所取得的人民拥护的基础,也反映了红军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修建了几百、几千英里的军事公路,成千上万个小碉堡,可以用机关枪火力或大炮火力连成一片。

赏析:“几百、几千英里”、“成千上万”、“连成一片”,这些词语突出了为了消灭红军做出了很大的代价和准备。

4的农民仅仅为了土地,大多数也是愿意拼死作战的。

赏析:“仅仅”突出了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农民誓死也要捍卫自己得到的土地。反映了农民已经有了反抗精神,对突围有着显著的作用。

5.自己估计,在收复江西苏区的过程中,杀死或饿死的人有一百万。

赏析:“一百万”突出了杀死或饿死的平民之多,突出了战争给平民带来的伤害之大。也反映了的冷酷无情和残忍。

6.到红军主力——估计约九万人——已经行军好几天以后,敌人的大本营才发现他们已经撤走了。

赏析:突出了红军主力行军极为迅速秘密,红军的指挥非常正确得力。

7.这种行动总是在夜间进行的。

赏析:“总是”突出了红军行动的隐秘和出其不意。为下文红军同时攻打湖南和广东的碉堡线,敌军惊惶奔逃做铺垫。

8.成千上万的红区农民也开始行军——男女老幼、党与非党的都有。

赏析:“成千上万”、“男女老幼”突出了红区农民行军队伍的庞大,行军的不易。

9.成千上万的农民赤卫队和游击队在少数正规人员领导下仍继续坚决抵抗到底。

赏析:“坚决抵抗到底”突显了这些农民赤卫队、游击队、红军领袖不怕牺牲、英勇无畏、舍身取义的革命精神。

10.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革命乐观情绪比作一把烈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英勇牺牲、忠心耿耿、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11.红军说到它时, 一般都叫“二万五千里长征”,从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遥远的陕西西北部道路的尽头为止,其间迂回曲折,进进退退,因此有好些部分的长征战士所走过的路程肯定有那么长,甚至比这更长。

赏析:运用“从……到……”的句式,突出了长征路程之长,“迂回曲折,进进退退”突出了长征路程的险阻之多,写出了红军长征的艰辛,任务的艰巨。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2.他们到达贵州边境时,人数已减少了三分之一。

赏析:“减少了三分之一”突出了红军此次征途上的损失非常惨重。

13.每个渡口都有重兵设防,每只渡船都撤至长江北岸;所有道路都封锁起来;大批大批的地方清仓绝粮。

赏析:写出了要想(从北方)切断红军的进军路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突出了红军想要突围非常困难。

14.长江的在尽是荒山野岭的云南境内,流经深谷高峰,水深流急,有的地方高峰突起,形成峡谷,长达一、二英里,两岸是悬崖峭壁。

赏析:环境描写,写出了长江谷深峰高、水深流急,突出了红军渡江极其困难。

15.他们穿着缴获的军服,在黄昏时分到了镇上,没有引起任何注意,悄悄地解除了驻军的武装。

赏析:“悄悄地”写出了红军作战的迅速隐秘,出其不意。

16.他们不动声色地进了守军营地,发现守军正在高枕无忧地打麻将,安然无事地靠在墙边。

赏析:写出了守军防御的松懈,麻痹大意,突出了红军的出其不意和神速。

17.强渡大渡河是长征中关系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赏析:突出了强渡大渡河的关系重大,为下文描写红军强渡大渡河做铺垫。

18.彝族仇恨汉人历史已久,汉人的军队经过他们的境内很少有不遭到惨重损失或全部歼灭的。

赏析:写出了彝族对汉人的仇恨,突出了红军要经过彝族的境内困难穷穷。

19.于是红军不仅迅速地而且安然无事地高高兴兴过了境。好几百个彝族人参加了“红”汉,一起到大渡河去打共同的敌人。

赏析:“红军迅速地而且安然无事地高高兴兴过了境”与上文“汉人的军队经过他们的境内很少有不遭到惨重损失或全部歼灭的”做对比,突出了红军处事方法的绝妙,也反映了红军深得民心的特点。

20.时当五月,山洪暴发,水流湍急,河面甚至比长江还宽。

赏析:环境描写,突出了渡河的艰难和惊险。

21.这两批先锋部队日夜兼程,休息、吃饭顶多不超过十分钟,这时还得听精疲力尽的政治工作者向他们讲话.

赏析:“日夜兼程”、“不超过十分钟”、“精疲力尽”,这些词语写出了这两批先锋部队和政治工作者的任务艰巨、作战迅速和责任重大。

22.泸定桥建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同华西急流深河上的所有桥梁一样都是用铁索修成。一共有十六条长达一百多码的粗大铁索横跨在河上,铁索两端埋在石块砌成的桥头堡下面,用水泥封住。铁索上面铺了厚木板作桥面,但是当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

赏析:对泸定桥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突出了红军要渡过泸定桥非常艰难,非常危险。

23.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

赏析:“一个个”写出了愿意冒险渡桥的红军战士很多,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险阻、英勇奋战、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24.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

赏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火焰赋予了人的动作,写出了火焰非常大,突出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惊险。

25.在他们头顶上空,的飞机无可奈何地怒吼着。

赏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的飞机赋予了人的动作,写出了看到红军渡过大渡河后的无奈和愤怒。

26.在这个山峰上,有一个军团死掉了三分之二的驮畜。成百上千的战士倒下去就没有再起来。

赏析:“三分之二”、“成百上千”,写出了驮畜和战士在过炮铜岗时损失的惨重,突出了过炮铜岗的艰险。

27.他们大军未到,名声早就已经传到,常常有被压迫农民派代表团来要求他们绕道到他们乡里去“解放”他们。

赏析:写出了红军非常受农民群众的欢迎,红军的举措深得人心。

28.在大草地一连走了十天还不见人烟。

赏析:写出了大草地的荒凉、广阔。突出了红军要走出草地极其困难。

29.在这个沼泽地带几乎大雨连绵不断,只有沿着一条为红军当向导的本地山民才认得出像迷宫一样的曲折足迹,才能穿过它的中心。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沼泽地带比作迷宫,写出了过沼泽地带困难重重。

30.许多人在一望无际的一些水草中失足陷入沼泽之中而没了顶,同志们无从援手。

赏析:写出了沼泽地的广阔及过沼泽地的惊险。

31.沿途没有柴火,他们只好生吃青稞和野菜。没有树木遮荫,轻装的红军也没有带帐篷。到了夜里他们就蜷缩在捆扎在一起的灌木枝下面,挡不了什么雨。

赏析:连用3个“没有”写出了红军物资的稀少,生活条件的困窘、简陋。突出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

32.他们精疲力尽,体力已达到无法忍受的程度,终于到达了长城下的陕北。

赏析:“终于”突出了红军到达陕北一路上的艰辛和不易。

《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篇《长征》好句摘抄及赏析

1.华南苏区的六年,注定是要成为长征这部英雄史诗的前奏曲的。

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华南苏区的六年比作长征这部英雄史诗的前奏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六年的历史的动人心魄。

2.土地给重新分配了,捐税给减轻了。集体企业大规模地成立了,到一九三三年,仅江西一地就有一千多个苏维埃合作社。失业、、、奴婢、买卖婚姻都已绝迹,和平地区的工人和贫农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群众教育在情况稳定的苏区有了很大的进展。

赏析:红军的这一系列事实清楚地说明了红军所取得的人民拥护的基础,也反映了红军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修建了几百、几千英里的军事公路,成千上万个小碉堡,可以用机关枪火力或大炮火力连成一片。

赏析:“几百、几千英里”、“成千上万”、“连成一片”,这些词语突出了为了消灭红军做出了很大的代价和准备。

4的农民仅仅为了土地,大多数也是愿意拼死作战的。

赏析:“仅仅”突出了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农民誓死也要捍卫自己得到的土地。反映了农民已经有了反抗精神,对突围有着显著的作用。

5.自己估计,在收复江西苏区的过程中,杀死或饿死的人有一百万。

赏析:“一百万”突出了杀死或饿死的平民之多,突出了战争给平民带来的伤害之大。也反映了的冷酷无情和残忍。

6.到红军主力——估计约九万人——已经行军好几天以后,敌人的大本营才发现他们已经撤走了。

赏析:突出了红军主力行军极为迅速秘密,红军的指挥非常正确得力。

7.这种行动总是在夜间进行的。

赏析:“总是”突出了红军行动的隐秘和出其不意。为下文红军同时攻打湖南和广东的碉堡线,敌军惊惶奔逃做铺垫。

8.成千上万的红区农民也开始行军——男女老幼、党与非党的都有。

赏析:“成千上万”、“男女老幼”突出了红区农民行军队伍的庞大,行军的不易。

9.成千上万的农民赤卫队和游击队在少数正规人员领导下仍继续坚决抵抗到底。

赏析:“坚决抵抗到底”突显了这些农民赤卫队、游击队、红军领袖不怕牺牲、英勇无畏、舍身取义的革命精神。

10.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革命乐观情绪比作一把烈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英勇牺牲、忠心耿耿、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11.红军说到它时, 一般都叫“二万五千里长征”,从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遥远的陕西西北部道路的尽头为止,其间迂回曲折,进进退退,因此有好些部分的长征战士所走过的路程肯定有那么长,甚至比这更长。

赏析:运用“从……到……”的句式,突出了长征路程之长,“迂回曲折,进进退退”突出了长征路程的险阻之多,写出了红军长征的艰辛,任务的艰巨。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2.他们到达贵州边境时,人数已减少了三分之一。

赏析:“减少了三分之一”突出了红军此次征途上的损失非常惨重。

13.每个渡口都有重兵设防,每只渡船都撤至长江北岸;所有道路都封锁起来;大批大批的地方清仓绝粮。

赏析:写出了要想(从北方)切断红军的进军路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突出了红军想要突围非常困难。

14.长江的在尽是荒山野岭的云南境内,流经深谷高峰,水深流急,有的地方高峰突起,形成峡谷,长达一、二英里,两岸是悬崖峭壁。

赏析:环境描写,写出了长江谷深峰高、水深流急,突出了红军渡江极其困难。

15.他们穿着缴获的军服,在黄昏时分到了镇上,没有引起任何注意,悄悄地解除了驻军的武装。

赏析:“悄悄地”写出了红军作战的迅速隐秘,出其不意。

16.他们不动声色地进了守军营地,发现守军正在高枕无忧地打麻将,安然无事地靠在墙边。

赏析:写出了守军防御的松懈,麻痹大意,突出了红军的出其不意和神速。

17.强渡大渡河是长征中关系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赏析:突出了强渡大渡河的关系重大,为下文描写红军强渡大渡河做铺垫。

18.彝族仇恨汉人历史已久,汉人的军队经过他们的境内很少有不遭到惨重损失或全部歼灭的。

赏析:写出了彝族对汉人的仇恨,突出了红军要经过彝族的境内困难穷穷。

19.于是红军不仅迅速地而且安然无事地高高兴兴过了境。好几百个彝族人参加了“红”汉,一起到大渡河去打共同的敌人。

赏析:“红军迅速地而且安然无事地高高兴兴过了境”与上文“汉人的军队经过他们的境内很少有不遭到惨重损失或全部歼灭的”做对比,突出了红军处事方法的绝妙,也反映了红军深得民心的特点。

20.时当五月,山洪暴发,水流湍急,河面甚至比长江还宽。

赏析:环境描写,突出了渡河的艰难和惊险。

21.这两批先锋部队日夜兼程,休息、吃饭顶多不超过十分钟,这时还得听精疲力尽的政治工作者向他们讲话.

赏析:“日夜兼程”、“不超过十分钟”、“精疲力尽”,这些词语写出了这两批先锋部队和政治工作者的任务艰巨、作战迅速和责任重大。

22.泸定桥建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同华西急流深河上的所有桥梁一样都是用铁索修成。一共有十六条长达一百多码的粗大铁索横跨在河上,铁索两端埋在石块砌成的桥头堡下面,用水泥封住。铁索上面铺了厚木板作桥面,但是当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

赏析:对泸定桥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突出了红军要渡过泸定桥非常艰难,非常危险。

23.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

赏析:“一个个”写出了愿意冒险渡桥的红军战士很多,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险阻、英勇奋战、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24.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

赏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火焰赋予了人的动作,写出了火焰非常大,突出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惊险。

25.在他们头顶上空,的飞机无可奈何地怒吼着。

赏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的飞机赋予了人的动作,写出了看到红军渡过大渡河后的无奈和愤怒。

26.在这个山峰上,有一个军团死掉了三分之二的驮畜。成百上千的战士倒下去就没有再起来。

赏析:“三分之二”、“成百上千”,写出了驮畜和战士在过炮铜岗时损失的惨重,突出了过炮铜岗的艰险。

27.他们大军未到,名声早就已经传到,常常有被压迫农民派代表团来要求他们绕道到他们乡里去“解放”他们。

赏析:写出了红军非常受农民群众的欢迎,红军的举措深得人心。

28.在大草地一连走了十天还不见人烟。

赏析:写出了大草地的荒凉、广阔。突出了红军要走出草地极其困难。

29.在这个沼泽地带几乎大雨连绵不断,只有沿着一条为红军当向导的本地山民才认得出像迷宫一样的曲折足迹,才能穿过它的中心。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沼泽地带比作迷宫,写出了过沼泽地带困难重重。

30.许多人在一望无际的一些水草中失足陷入沼泽之中而没了顶,同志们无从援手。

赏析:写出了沼泽地的广阔及过沼泽地的惊险。

31.沿途没有柴火,他们只好生吃青稞和野菜。没有树木遮荫,轻装的红军也没有带帐篷。到了夜里他们就蜷缩在捆扎在一起的灌木枝下面,挡不了什么雨。

赏析:连用3个“没有”写出了红军物资的稀少,生活条件的困窘、简陋。突出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

32.他们精疲力尽,体力已达到无法忍受的程度,终于到达了长城下的陕北。

赏析:“终于”突出了红军到达陕北一路上的艰辛和不易。

红军时期的宣传标语

标语是红军有效开展宣传工作、群众工作、工作的一种特有方式,是党践行群众路线的一大创举,真实反映了军民鱼水情深,关系到革命事业的兴衰成败。红军所到之处,标语几乎无处不在,它具有政治性、通俗性、鼓动性、针对性、战斗性等特点,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承载了红军的优秀传统、作风和革命精神。

标语的内容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指出,“红军的打仗,不是单纯地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否则“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义,也就是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并断言:“红军的宣传工作是红军第一个重大工作。”

标语正是宣传和红军的性质、宗旨与革命主张的一种直观、简明、快捷的手段,让老百姓通过理解、思索标语的内容,再结合红军的实际行动,从而更深入了解和红军。在1928年11月25日给中央的报告中写道:“文字宣传,如写标语等,也尽力在做。每到一处,壁上写满了口号。”

井冈山时期,红军就建立了宣传兵制度,以提供组织保障,规定:凡军队每一个机关(如连队、卫生队等)均须派5人担任宣传工作,他们不背枪、不打仗、不服勤务,名叫宣传兵。5人分成两组,一组为演讲队,担任口头宣传;另一组为文字宣传组,负责写标语等,而且随身携带一副写标语的用具。据当年的红军宣传员吴德华回忆,他们每到一个新地方,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标语。很关心,有一次还问他今天写了几条标语?他回答:60条大标语。

党的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中提出了中国革命的十大政纲,朱毛红军接到该文件后,便以此为基础,每一条政纲定出数个标语,加上对时局及对工农、小商人、士兵、妇女、青年工作,每种亦数个标语,共计134个,编订为宣传本。标语内容比如“就是刮民党”“不杀敌方投诚官兵”“公买公卖”“禁止童养媳”“工农兵团结起来消灭军阀混战”等。每月或两三月审查一次,改换一次。这个宣传本名曰“红军标语”,宣传员人手一册。此外,到什么地方就视当地情形,临时规定标语发下去写。也就是说,有统一的标语,并定期更换,还会制作一些符合本地情况的标语。如将要打倒的地主、军阀等,替换为当地的地主或军阀的名字,在贵州写道:“打倒民众的王家烈!反对王家烈抽收苛捐杂税!”这些特定内容的标语还有一定的功能,可以起到动摇敌人军心的作用。

红军标语的内容丰富、全面,几乎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它为传播革命真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鼓舞激励红军斗志、唤醒受苦民众、瓦解震慑敌人等,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思想武器。

标语的书写

1929年10月,红四军前委宣传科编的《宣传须知》中,对标语的书写方式进行了规定。如最基本的文字正确,“写时不要错误,如草写,省笔字,掉了字”“在一个地方不要重写标语,一个标语写完后须看过一次才走”,避免内容重复及确保文字无误。“写标语要研究求进步,不要敷衍,不准写得杂乱无秩序。”强调执笔人的工作态度。另外,“写标语时如有人来看,就要与他解释所写标语的意义,不要哑巴式的只管写不开嘴”。可见,文字宣传员也肩负一定的口头宣传任务。

红四军政治部发布的《革命标语》(1930年3月)指出了写标语的其他注意事项,“慢一点写,力求写的好看,不要急性乱涂”“标语落尾废止感叹号(!)改用断句号(。)”“凡比较语气的标语,如比较,红军比较,只可连写,不可分写”。如“帮助土豪收租收息,帮助农民夺回土地”。

江西省赤色总工会于1931年2月5日下发了宣传动员令,“要看墙壁的长短,来布置标语。墙壁长,写长的标语,墙壁短则写短的标语(或写小点),不要一个标语写二垛墙壁”“标语符号不可省略”“每条标语写完之后,一定要写出各机关的名义来”,还呼吁:“同志们要注意用一个标语,抵得一支红军啊!”

尽量使用群众看得懂的语言,如规范字、正楷字、简笔字等,写得愈大愈好。除了汉字外,在少数民族地区还要使用民族语言。提倡口号式的短句,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诙谐风趣。采用口语化词句,包括当地的方言。如西北军区政治部在四川留下的一条标语写道,“士兵们:你们替军阀当兵得到点啥子啊!扯常挨打受骂,莫穿莫吃,薪饷又被克扣干净,家中还要出款子!来替军阀打仗白白送死,为啥子呢?”其中的“啥子”是什么的意思,“扯常”是经常的意思,“莫”是没有的意思。这条标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接地气,一下子就能打动川军士兵的心。

陈毅说,“各连写的标语有标记不怕冒功或混淆,写错了亦易查出予以处罚”。吴德华也回忆,为了便于检查评比,又不暴露军事机关名称,还规定以代号落款。如“红军Ⅱ尺”“红B”“红八四三二士委会”“红军Ⅳ(×)”等。也就是说,标语的落款有某部队或连队的代号,这样就能各司其责,也便于监督执行。

标语的形式

红军标语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有的写在纸上,并贴于公共场所,所以许多地方群众说:“红军一到满街鲜红,等于过年。”当然,张贴标语也有讲究,不能不择对象乱贴,要看什么地方贴什么标语,如在农村必须贴写关于农民方面的标语,在城市必须多贴关于工人及商人方面的标语。还要粘得十分牢固,使派扯不尽、抹不去。有些地方是不便贴、写标语的,如写在商人的招牌上就会影响人家做生意,惹人讨厌。

由于纸张携带不便,而且容易损坏,所以红军标语大多写在墙壁上。陈毅就曾描绘一个典型的场面,由两个人组成的文字宣传组,每人提一个石灰桶,大小笔各一支,凡军队经过的地方,墙壁上要统统写满红军标语。可见,在红军沿途村庄房屋墙壁上,一般会用石灰水刷写标语,或者用土红、木炭等。

有的标语写在木板、竹片上,还有的写在风筝和孔明灯上,就可以流到或飘到白区,以扩大影响。据何长工回忆,鄂东南苏区的战士们创造了标语钢印,把红军的政治口号铸成铁模,打在门窗木器上,就会留下一个不易消磨掉的字痕。

为了应对敌人的破坏,《宣传须知》规定:“写墙标语要选择位置,要写得高,使人远远望见,使派不好破坏。”当然,要借助梯子才能爬得高。群众还会用稀泥、稻草灰调米汤糊住,用障碍物挡住,或者珍藏起来,使得部分标语得以留存下来。

在川陕苏区的核心区域,即四川省的通(江)南(江)巴(中)等县,有不少墨书标语,即用墨、红漆、石灰水等在院墙、门板等上刷写的。另外,当地还有很多石刻标语,一般是红军请当地工匠在石崖、石碑、石坊、石坎、石桥等处镌刻而成。这类标语壮观、醒目,有的保存至今,成为川陕苏区的一道美丽风景线,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1934年3月,红四方面军第二十八团錾字队在通江县的佛耳岩,历时三个月,完成“平分土地”四个字。当时队员们用麻绳拴住箩筐,人坐在箩筐里,从崖顶用绳子放下,人悬在半空中凿刻,一位战士不慎从20余米高的崖上掉下,献出了宝贵生命。该标语字幅面积396平方米,距地面22米,每字高6.95米、宽6.35米,笔画宽0.89米、深0.1米,笔画里能卧一人,十里外清晰可见。它是全国现存最大的一幅红军标语,被誉为红军石刻标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