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防止学校斗殴的句子简短(防止学校斗殴的句子)

防止学校斗殴的句子简短(防止学校斗殴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校园霸凌,你怕吗?—我们不主动打架,但不能轻易被打垮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阅读前请点击右上角的“关注”,就可以每天获取专业的孩子成长教育、身体及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程医生育儿经——专注孩子健康、成长教育。

老师曾与一些家长做过交流:

“你希望你的孩子爱打架吗”?

大多数的家长都摇头,

老师再问:

“你希望你的孩子完全不会打架吗”?

家长也摇头。

我们其实希望孩子不要首先挑起战争,但如果自己受到欺负了,也起码能够应对,而不是轻易就被打垮了。

但是,这个要求实现起来其实很不容易啊。

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要在“有”,和“没有”攻击性行为之间,找到一个健康的平衡点,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挺困难的任务。

那我们应该怎么引导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才能让孩子不至于太爱动手,也不至于太过懦弱?

虽然没有万无一失、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式,总结了以下8点,家长可以作为参考。

1、限制,是爱的一部分

爸爸妈妈给孩子的爱和关怀,是爸爸妈妈给孩子立规矩的基础。

能体会到爸爸妈妈爱和关怀的孩子,也更在意爸爸妈妈感受,更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开心,想取悦爸爸妈妈。于是在爸爸妈妈指导孩子行为的时候,孩子更愿意回应。

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合理的限制是爱他的一部分,就像喂养,安慰,玩耍和回应他的愿望一样。

2、试着弄清楚,哪些情况容易触发孩子的攻击行为

先问问自己,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是自己,还是别的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处于什么情况下,导致我的孩子失控打人了。

比如:

孩子太疲劳了;孩子的身体不舒服;孩子受到了打击;孩子很喜欢的东西突然被剥夺了;孩子无法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积木垮了、爬不上小陡坡),于是受挫了……

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孩子恼羞成怒、咄咄逼人的行为,爸爸妈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再总结一下。

3、利用好自己对孩子的了解

爸爸妈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通常比别人都更了解自己孩子的气质、偏好、敏感性、生活节奏……

假如你知道孩子在一天中某个时间段,最容易烦躁不安,或者疲倦、饥饿的时候容易情绪不好,那爸爸妈妈在给孩子立规则、提要求的时候,可以尽量避开这些时间段,选择孩子状态好的时候进行。

4、指示清晰,要求明确。

明确的告诉孩子:爸妈希望你做什么,或者不希望你做什么,尽量简洁,不要做长时间的“演讲”。孩子自然会从爸爸妈妈说的内容和语气中,意识到爸妈的不满。

所以,爸爸妈妈务必要把自己的不满,简洁扼要地说清楚,这一点很重要。

长篇大论唠唠叨叨,或者吓唬威胁,往往效果不好,甚至适得其反。

比如,跟一个3岁的孩子说:

“你再打弟弟,罚你两个星期不准看动画片!”

孩子可能确实会因为不能看动画片而感到不安、难过,但他还是不理解自己的错误,也还是不知道怎么控制自己打弟弟的行为。

建议这样做——用严肃、坚定,但不生气的表情,对孩子说:

“妈妈不希望你打弟弟,你伤害了弟弟,弟弟很痛,弟弟都哭了”。

妈妈的表情、语气,以及说话的内容都表达了“妈妈不喜欢这种行为”,这是这段对话中最有效的信息。

再加上妈妈并没有愤怒、发火,于是孩子明白:虽然妈妈不希望我这样做,但妈妈仍然爱我。

5、做个仔细的观察者

其实对于学龄前、甚至还没上幼儿园的2、3岁孩子来说,在玩耍的过程中被推搡、被抢玩具,甚至两个小朋友打起来,这些孩子间的冲突是经常发生的。

特别是在小伙伴们一起奔跑、追逐、共享几个玩具的时候,特别有容易转化成孩子之间的战斗。这个时候,他们就可能需要裁判了。

如果不是太严重,大人可以先不介入,先观察看看这两个孩子怎么样去解决这个问题。

孩子的力量本身就不大,打一下碰一下其实并不会太危险。我们可以观察等待,让孩子自己想到解决的办法、和别人相处的方法。孩子自己想到的一定比大人教的要好。

如果矛盾升级了,那家长肯定要介入,帮助孩子处理。

6、给孩子设定一个新方向

孩子打架,其实也是他应对矛盾、冲突的一种方式。只是这种方式不好,爸爸妈妈不赞同。

那么,爸妈可以赶紧把两个打架的孩子分开,然后给孩子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建议,或者一个新的发泄怒火的办法。

当然,这个办法不会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也不伤害环境。

比如:“爸爸知道你特别生气,来我们使劲打这个沙袋(枕头)”。

这样做,不仅能让气头上的孩子稍稍缓解一下,也有助于孩子学会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用更合理的方式处理自己的坏情绪。

7、当好孩子应对冲突的教练

如果孩子大一点儿了,说话也说得不错了,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教孩子说这些语言:

“不行”!

“这是我的!”

“请你坐过去一点!”

“你去玩那个吧!”

语气严肃、言简意赅,有威慑力;

最后两句还给对方提供了一个方法,有威慑力的同时,还很可能把对方的注意力转移了。

千万别复杂!

字一多,威慑力下降,孩子还不容易学会。

要知道,这几个句子,我们成年人看来简单,但我们要教的是学龄前的孩子,要震慑的那个小孩,也是学龄前的孩子。

除此之外,还可以渐渐教会孩子说下面这些句子:

“我过一会儿借你玩一下”;

“我用我的小汽车和你换,好不好”;

“你等一会儿再来问我要”

……

如果孩子能使用这些商议性的句子,主动提出建议,再遇到孩子间的小矛盾和小冲突,孩子就更自信,他知道:

遇到冲突,除了哭,还有很多处理办法!

8、做好榜样

爸爸妈妈的行为模式,一定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对象。

爸爸妈妈平时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愤怒、焦虑,一定会给孩子带来重要的影响。

所以,有些家长会因为孩子打人,于是就打孩子,希望孩子自己知道疼,下次就不打别人了。

可是这样做的“副作用”很大,很有可能给了孩子一个模仿的机会。

孩子会觉得:自己不好,爸爸妈妈打我,当我觉得别人不好,我就应该打别人。

当然,育儿本来就不是轻松的工作,作为父母,每天的心情可能会起起落落,仿佛过山车。

这8点,肯定不能100%解决所有的关于孩子的攻击性,或者被欺负的问题。

你可能已经“绝望”了,觉得自己的孩子再也不可能变“文雅”;

你也可能正担心,觉得自己的孩子太胆怯,完全无法应对这个世界的“严峻性”。

不过当父母,不就是时而很快乐,时而很受挫吗?

所以,打起精神,牢记一点:

育儿是长跑运动,眼前的小问题不算什么,前面的路还很长,转机还很多!

关注、转发、收藏文章,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您的关注就是对程医生最大的支持。也可以私信或者评论留言,向程医生提出育儿方面困惑和问题,程医生会在后续的文章中帮你解决。

市北法院:启明·启萌-如何防范校园欺凌?

在自媒体时代,校园欺凌视频的传播,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社会对校园欺凌的焦虑。“校园欺凌”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表现形式?现状如何?一旦遇到应该怎样应对?这些问题都将在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法院少审庭与青岛经济广播电台《奔跑吧 少年!》栏目组联合开展的广播普法节目中找到答案。

本期节目,法官从施暴者、受欺凌者、家长等不同角度分析“校园欺凌”的法律后果、危害与防治,引导家长正确看待“校园欺凌”,重视但不焦虑,培养与孩子之间良好的亲子关系,畅通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渠道,及时发现苗头,给孩子提供有效帮助。

一起来看详细内容!

主持人:近年来,校园欺凌、校园暴力事件引发社会关注,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法制教育等手段予以治理,成为人们的共识。那么,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校园欺凌?有哪些特点?

李岩:2016年4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将校园欺凌界定为“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行为。”

主持人:校园欺凌有哪些特点呢?

李岩:校园欺凌有五个要素:1.发生在学生之间;2.故意侵害,也就是排除了过失或意外造成的情况;3.是“欺”的行为,即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多欺少等,强调“强对弱”的态势,不存在这个态势就不叫“欺”;4.行为方式不限于暴力,还包括其他一些表现手法,比如说语言、孤立、歧视等这些都算;5.对孩子造成伤害,在这里“伤害”的界定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客观标准,另一个是主观标准,就是以孩子的感受为中心。

主持人:客观标准与主观标准的认定结果有什么区别呢?

李岩:客观标准是以给被伤害者造成客观伤害为标准,但是判断孩子有没有被欺凌,最有发言权的不是父母、不是老师,也不是法官、检察官,甚至不是司法鉴定结果,而是孩子自己。因为每个孩子的主观感受不一样,成长经历不一样,他们心里对被欺凌的判断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在界定校园欺凌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感受。

主持人:最近几年,多地频频曝出校园欺凌事件,社会公众表现出焦虑的心态,现在我们的校园欺凌现状如何,是否真的到了不得不重视的地步了呢?

李岩:在自媒体时代,校园欺凌视频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社会对校园欺凌的焦虑。事实上,学生欺凌并非舆论所认为的那样严重。从横向比较来看,国外使用自我报告方式进行调查的国家校园欺凌发生率基本在80%以上,相较而言,我国的校园欺凌发生率总体上还是比较低的。而且大部分孩子在长大后就不会再出现这一现象了,作为家长不用过多的焦虑,应该多与孩子沟通,发现相关苗头及时进行正向的引导就可以了。

主持人:具体来说,哪些行为算是校园欺凌呢,有哪些具体表现形式呢?

李岩:常见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1.肢体欺凌:比如推撞、拳打脚踢以及抢夺财物等,是最容易察觉的欺凌形式;2.语言欺凌:当中包括嘲笑、辱骂以及为别人取侮辱性绰号等;3.社交欺凌:分党结派,故意伙同同学孤立同学,排挤同学;4欺凌:在网络发表对受害者不利的网络言论、曝光隐私以及对受害者的照片进行恶搞等。

主持人:什么样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校园欺凌呢?

李岩:校园欺凌比较高发的时段是在课间休息时间、午休时间、没有老师看管的活动时间以及上下学途中。而比较高发的区域则是这些时间段学生活动的场所,教室、楼道、学校厕所、学校操场、学生宿舍、校门及学校周边。

主持人: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呢?

李岩:校园欺凌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受多方面的影响。有家庭原因,有社会因素,也与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有关。调查中发现,仅从施暴者自身来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压力大,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排解。第二、心理不健康,精神空虚。第三、传媒渲染(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等),社会暴力文化的影响。

主持人:校园欺凌都有哪些危害呢?

李岩:校园欺凌在很多人的心里都留下很深的烙印。这种不良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受害者,也包括施暴者。

对于施暴者而言:给他人带来伤害,要承担治疗甚至赔偿费用,要受到学校老师严肃批评教育,甚至无法继续完成学业。他们的行为很难获得社会(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的认可,那些常在中小学打架,特别是加入到暴力帮派的学生,很多最终都走上犯罪道路。

对于受害者而言:带来身体损伤甚至残疾;学生受到最大的伤害不是身体上的伤害,而是心灵的伤害,会给孩子造成以下后果:1、性格内向、害羞、怕事、胆怯,进而形成懦弱品行。2、受到学生孤立后,悲观消极,自卑,不能与他人正常沟通。3、害怕去上学,产生厌学情绪。4、构成心理疾病,影响健康,阻碍健全人格的形成。5、自我否定,对人生悲观消极,严重者可能会自杀。

对于学校而言:影响教学计划的安排,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精力的分配等都形成冲击和干扰、有损校园声誉,导致学校与家长之间出现信任危机。

主持人:那校园欺凌都有哪些法律后果呢?

李岩:校园欺凌事件涉及三方面的法律责任,首先是欺凌者,欺凌者侵犯受欺凌者合法权益,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其次,作为未成年欺凌者的监护人,由于实施欺凌的学生本身属于未成年人,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再就是校园欺凌事件中的受害学生受到人身损害的,可以向侵权人主张赔偿责任,也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如财产受到损害的,有权向侵权人主张受损财产的赔偿责任。

主持人:看来校园欺凌不管从哪方看,后果都很严重, 学生如何处理他人对自己的欺凌行为?

李岩:第一,不能“怕”字当头。在遇到勒索、敲诈和殴打时不害怕,要敢于抗争。因为这些拦截的不良少年大多和受害者同龄,他们所实行的第一次拦截往往都是一种试探。如果此时在心理上就被对方所压倒,任其欺压,那么这样的第一次妥协其实就纵容、鼓励了欺凌者,就会带来更不良的后果。因而,有效防范校园暴力的第一要诀就是“不怕”。但是要注意避免激发对方暴力升级,导致眼前吃亏。

第二、要及时报告。我们要认识到勒索、敲诈经常是同暴力紧密联系的,我们提倡在“不怕”的前提下与之抗争,但不意味着逞一时之勇,反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在遇到勒索、敲诈后要及时向学校、家长报告。第一次遇到拦截后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无论对方的目的是否得逞,如果一味害怕而忍气吞声,或是不想宣扬,相反的会在无形中助长了对方的气焰,使得对方以为你软弱可欺,往往会导致新的勒索、敲诈和殴打事件的发生。

第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这也是防范校园暴力的一条途径。一个有广泛、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就不容易成为勒索、敲诈和殴打的对象。

第四、要慎重择友。要对孩子的交友进行教育,鼓励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损友”,对已经受到暴力侵害的朋友要多安慰,但不宜鼓动或煽动其找人来报复,以免引起更大的争端。

主持人:法律方面对于预防校园欺凌行为有没有相关的规定呢?

李岩:刚才我们说过了校园欺凌事件中对于各方的一些法律后果方面的规定,欺凌者要对被欺凌者进行赔偿。但这些规定是一些事后规定,也就是欺凌行为已经发生了,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但最好的方式应当是防患于未然,法律在预防方面也已经有相关的规定了。不管是欺凌方还是受欺凌方,这些孩子都有一些普遍的性格特点,这些性格特点的形成与家庭教育存在着莫大的关系。2022年1月1日实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要求家长承担起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2021年6月1日实施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将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进行了划分,并分别规定了相关的矫治措施。《未成年人保护法》更是从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方面规定了对未成年人的相关保护措施。

主持人:校园本应是我们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地方,但频频出现的校园欺凌却打破了校园应有的宁静。校园欺凌是人际冲突的一个极端,对我们来说是双重伤害,同时也体现出人际交往的问题。我们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包容,仇恨的种子长不出和平的芽,暴力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让我们一起大声说“远离校园欺凌”。

衡东:普法故事汇,检察官教你如何远离校园暴力

红网时刻衡阳9月13日讯(通讯员 王栋)为进一步提升中学生法治意识,9月12日晚上,衡东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建成携普法宣讲团成员前往衡东县一中开展了一场法治宣讲活动,以讲故事的形式为学生普及法律知识。

宣讲团成员以校园抢劫、校园约架、聚众斗殴三个故事切入,采用问答的形式带着同学们在聆听故事中学习故意伤害、抢劫、聚众斗殴等相关法律规定,重点学习了刑事责任年龄划分、聚众斗殴首要分子以及加重情节等内容,教会同学们如何防范和应对校园暴力事件,引导同学们树立法治意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让普法课堂生动有趣,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衡东县人民检察院将以更丰富的形式内容持续开展法治进校园系列宣讲活动,重点做好乡村中小学普法宣传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法治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