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描写群鸟飞翔的句子唯美(描写群鸟飞翔的句子)

描写群鸟飞翔的句子唯美(描写群鸟飞翔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成群结队的鸟儿,如何齐心协力地飞翔并转向同一个方向?

鸟儿群体飞行时能够实现如此协调的飞行主要依赖于它们之间的视觉和声音沟通,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敏感。这种现象被称为鸟群飞行的群体智能,或者称为集群行为。鸟群飞行的协调可以归因于以下几个因素:

1.视觉沟通:鸟类通常能够看到彼此的飞行动态,包括速度和方向。它们可以根据周围鸟儿的行为来调整自己的飞行路径,以保持队形或跟随领头鸟的方向。

统一飞翔的鸟儿

2.群体内部的相互作用:鸟类之间存在一种群体内部的相互作用,通过调整翅膀的频率和振幅,它们可以在飞行中产生气流和压力的变化,从而影响周围鸟类的飞行。这种微妙的调整可以使整个群体保持一致的飞行方向。

群鸟

3.社会学习:年轻的鸟类通常通过观察和学习来自成年鸟类的飞行技巧和方向选择。这种社会学习帮助它们逐渐掌握如何在群体中飞行。

4.领头鸟的作用:通常,在鸟类群体中,有一只领头鸟负责决定飞行的方向。其他鸟类会跟随领头鸟的动向。当领头鸟决定改变方向时,其他鸟类会迅速跟随,以保持队形。

迁徙中的大雁

5.无声沟通:鸟类还可以通过发出声音信号来进行无声沟通。这些声音信号可以包括鸣叫、啄打声和翅膀的声音,它们可以传达关于飞行方向和速度的信息,帮助鸟类协同飞行。

综合种种因素,鸟类在成群飞行中利用视觉、声音、社会学习和内部相互作用等多种方式来实现齐心协力并转向。这些机制协同作用,帮助鸟类在飞行中保持队形和协调行动,以应对不同的飞行需求和环境条件。

鲁南寒冬红日,群鸟飞翔景色迷人

记者 周青先 通讯员 张春雷

12月12日,在临沂市郯城县洪福寺拦河闸,大群鸟儿在夕阳下飞舞,构成一幅幅冬日美景。

近年来郯城的生态环境大幅提升,河道附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鸟。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一曲“飞鸣冲天”的凯歌

作者:景作人

中国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君王,他在位二十三年,忍辱负重,励精图治,以非凡的韬略和智慧,将一个内忧外患、千疮百孔的国家,治理成为一个强盛富庶、欣欣向荣的国家。他,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

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创作的歌剧《楚庄王》,正是以春秋时代诸侯争霸的恢弘历史为背景,再现并重塑了楚庄王雄韬伟略、厚积薄发、“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才华与形象。这是该院继《洪湖赤卫队》《八月桂花遍地开》等经典作品后,创作的又一部带有传承和开拓意义的作品。歌剧《楚庄王》从初始计划到以完整的形象屹立于舞台,走过了艰辛的五个年头,该剧的创演动用了剧院的全部力量,并获得了强大的外力支持,其规模和阵容均达到史无前例的程度。

首先,创作班底实力雄厚。编剧李穗,作曲吴粤北,导演陈蔚,执行导演梁宇、周彦,舞美张武,灯光邢辛,音响李明,舞蹈编导汪斌,声乐指导李秀英,指挥罗怡林、周雯,钢琴艺术指导张佳佳,此外还有服装设计、道具设计、多媒体设计等业内著名的专家们;其次,本着坚持着力打造地方院团形象,体现及挖掘本剧院演员实力的初衷,该剧主要角色基本由本剧院演员饰演(分A、B组),另有中央歌剧院的田浩、崔京海,中国音乐学院的彭兰乔加盟。该剧的合唱、舞蹈、乐团演奏也皆由本剧院的一线演员、演奏员担任。

2017年4月26日,歌剧《楚庄王》进行了第一版试演,同年10月,经多次专家座谈会讨论,在聆听、吸取专家们的建议后认真修改、完善,歌剧《楚庄王》正式在湖北剧院拉开首演大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及本地歌剧爱好者,多日间“穿梭”于此,尽情享受这场庞大的歌剧盛宴。该剧首演“一鸣惊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震撼的印象,下面将针对该剧的编剧、音乐、导演、表演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一、编剧部分。剧作家李穗在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工作多年,他笔下写出的优秀作品多达十余部(歌剧、音乐剧),《楚庄王》是他晚年的作品,也是分量最重的作品。在该剧中,他以高度的历史感和细腻的人文心理,烘托出一种“鸿鹄志远,千古一帝”的庞大气魄,以丰富的楚文化特征,再现了春秋时代“楚风汉韵”的神妙魅力。剧本整体结构紧凑,组织缜密,人物的塑造及剧情的发展脉络清晰,全剧丰富的戏剧性给人们带来强烈的震撼感。

众所周知,楚庄王是中国历史上既有作为又有谋略,既能隐忍又能勃发的君王,在他身上所出的典故,早已成为老幼皆知的成语。因此,编剧在构思剧本时,便有意在此处多着笔墨。人们看到,在这部二幕八场(序幕、尾声)的歌剧中,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塑造,都是紧紧围绕“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展开的,其中楚庄王早年的忍气吞声及后来的拔剑而起,子越的凶狠毒辣及勃勃野心,卜尹们的阴险与滑稽,樊姬的善良与献身,孙叔敖、养由基的忠诚与智慧,还有郑姝的妖艳诡异等,均安排得环环相扣、跌宕起伏,窥其全貌,全剧显得相当惊险、逼真。

《楚庄王》的剧本中音乐与戏剧合理相融,特别是一些情感胶着、寓意复杂的段落,剧本的写作都能够在音乐的“隐性”框架下进行处理,至于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及合唱的安排,在剧本中亦同样实现多向性的融合(抒情性、叙述性、戏剧性),同时侧面体现出情节上的历史与戏剧特性。

编剧在史诗般的宏大历史题材中,集中“实虚结合”的典型情节加以扩展,既能够使楚庄王韬光养晦、励精图治的本性得到体现,又能够以情感的交织为基础,“搭建”出合理、惊心动魄的情节结构,这种把控戏剧结构的能力是非真正的戏剧家所不能具备的。

二、音乐部分。歌剧《楚庄王》的作曲是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吴粤北。吴教授是湖北人,对“荆楚文化”了解颇深。接受歌剧《楚庄王》的创作邀请,对于这位颇有歌剧写作经验的作曲家来说,技术能力和创作信心都不成问题。

作曲家采用民族音乐语言与国际歌剧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将西洋正歌剧与中国民族歌剧的特点合二为一。首先,他为这部歌剧确立了以湖北民间音乐为基础的旋律设计(非无旋律的现代手法),然后再将西洋正歌剧的表现形式与其“嫁接”和“套装”,最终形成了既不等同于西洋正歌剧风格,又区别于早期中国民族歌剧模式的新类型,而这种新类型正是在二者相融的基础上升华、翻新的变种。观察、聆听该剧的作曲创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将“歌曲化”融于“歌剧化”之中。

综观《楚庄王》的音乐,在吸收中国民族歌剧“歌曲化”特色的同时,加强了音乐的一体化,将抒情性、叙述性、戏剧性,统统纳入一个有机轨道中,从而使剧中“歌曲化”的音乐融入到了“歌剧化”音乐之中。

这部歌剧的音乐内含丰富的民族音乐语言,其中,荆楚民歌、荆楚花鼓戏等音乐素材,在剧中的各个主题和各个唱段中,均有鲜明而突出的体现。然而,这些素材早已转变形态,它们在作曲家的笔下实现交响化、戏剧化和规格化的处理,其音调亦摆脱了原始性的直白,转而变为作曲家“吸收”和“反刍”后,创作出的自主、独特的个性旋律。

2.旋律优美,主题突出,人物的音乐塑造生动。

歌剧《楚庄王》是一部以民族音乐为主,西洋、民族音乐相结合的大歌剧,作曲家在创作时,首先强调和突出了它的旋律性,因此让人感觉到,这部歌剧从序曲开始即以旋律和主题取胜的。当大幕拉开时,那带有浓郁荆楚气息的男声合唱《剑出鞘,戈如虹》,瞬间把观众带到春秋楚地的战场氛围中。

谈及旋律优美,《楚庄王》无论在独唱、重唱还是在合唱中,尽显这一特点。例如第一幕中的女声合唱《问东君》,饱含浓郁荆楚花鼓戏风格,优美典雅,朴实动听。它后来发展成为郑姝的主题,继而在优美中又添加了几分妖媚的色彩。《星月沉,华灯升》是樊姬的主要唱段,后又发展成与楚庄王双重主题之一的旋律相“归一”,它的旋律亦从带有民间戏曲色彩的民歌素材发展而来,音乐既有亲切感,又有幻想般的诗意,营造出浪漫的意境。楚儿与荆哥所唱的旋律清丽而高昂,带有着民间渔歌的风味,听来感到辽远而凄切。

说到主题突出,《楚庄王》在每个人物的刻画上都有各自的主题,其中楚庄王有两个主题:一个是抒情平和的,另一个是奋进勃发的,两个主题均富有个性和特点。子越的主题带有湘西民歌风格,显得凶狠野蛮又充满奸诈。樊姬的主题虽温和柔美,但其中却有内在的情感包容,很多地方与普契尼《图兰朵》中的柳儿唱段相似。

再谈人物的音乐塑造生动,《楚庄王》在这方面优于许多原创歌剧。在这部歌剧中,作曲家没有过分玩弄现代派的“游戏”,而是扎实地从塑造人物音乐形象入手,分别用音乐为楚庄王、樊姬、子越、郑姝等人物做了细致地描绘,而全剧在和声、配器等方面,也依据所塑造的人物的性格进行,故没有喧宾夺主、似是而非、随意卖弄等不良现象。歌剧本身显得富有凝聚力和说服力。

3.合理借鉴西方歌剧形式,音乐间实现融会贯通。

《楚庄王》从题材上说是一部民族歌剧,然从形式上说又是一部正歌剧。人们在欣赏它时,不仅在音乐中听到熟悉的荆楚之音,同时也从结构上看到国际通用的正歌剧形式。作曲家在创作中借鉴使用了很多西洋歌剧的表现方法,尤其在音乐表现手法和个性化把握方面,《图兰朵》《奥赛罗》《阿依达》等世界名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三、导演部分。该剧的导演是陈蔚,她是中国近代歌剧导演中的杰出代表。陈蔚导演的中国原创歌剧的数量极多,其阅历、经验十分丰富,她不仅熟悉歌剧的结构与特点,而且对歌剧表演手法的主次心知肚明,故在实际操作中胸有成竹。《楚庄王》对她而言,既是一部庞大的新戏,又是一部关键的要戏。

《楚庄王》是一部民族大戏,剧中对一个伟大君王的再现与歌颂,具有举一反三的现代意义。楚庄王忍辱负重,韬光养晦,使一个国家从衰弱中奋起、强盛,这是一种智慧,一种胆略,一种奋发的民族精神,它对中华民族的今天与未来,同样起着警示和激励的作用。

陈蔚深知该剧的现实意义,在执导时首先做到场面的壮观,将金戈铁马、雄浑壮阔的气魄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观众从序幕开始,在心中树起巍峨壮烈的时代印象,继而对全剧的情节展开奠定基础,并突出以下几点:

1.调度场面,渲染气氛

调度舞台场面合宜,这在以前执导的作品中多有体现,此次执导《楚庄王》,她进一步发挥这方面的特长。该剧从序幕到尾声,舞台场面都有着宏大、立体、细腻的效果。当角色上台表演时,导演通过位置、角度、时空等方面的变化,将人物不同心理的展示和对比刻画殆尽。同时,导演还利用合唱、舞蹈、舞美、灯光等效果,渲染歌剧应有的艺术气氛,使人们从听觉到视觉,同时感受强大的戏剧冲击。

2.加强对手戏,合理处置复杂情感

陈蔚是一个擅长“煽情”的歌剧导演,在她以往执导的作品中,这方面的例子不乏出现。此次执导《楚庄王》,她再次展现这一特长,将剧中的情感脉络梳理得丰富细腻,达到“吸睛”的聚焦效果。

该剧中分量最重的情感胶着是楚庄王与樊姬的爱情戏,然而陈蔚在执导时并未将这种感情仅仅体现在花前月下,而是将韬晦的智慧,忍辱的冷落,生死的搏击融入其中,大大加强歌剧“正主题”的体现,为戏剧的复杂性增加强烈的冲击力。鉴于此,导演在执导中细致处理楚庄王与樊姬的感情“对手戏”,从一幕一场至二幕二场,其间波折四起,“升温”不断。直到最后樊姬饮毒为庄王献身,这一情感线才骤然全部释放。

剧中,导演还着意处理了“辅助”对手戏,如与郑姝之间的假意柔情,与子越之间的外软内刚,与忠臣之间的心照不宣等。这些“对手戏”,为整部歌剧情节与情感的丰满,以及“正主题”的完美揭示,提供了必要的铺垫和衬托。如此缜密构思情节,合理处置复杂情感,是陈蔚歌剧导演艺术的鲜明风格。

四、表演部分。《楚庄王》除A、B角主要演员近百分之八十为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演员外(只有三个外请演员),合唱团、舞蹈团、交响乐团、舞美工作队等,均由该院艺术家担纲。实际演出中,这些团队发挥出色,表现突出,为剧院挣足光彩。

剧中几位演员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饰演A角楚庄王的男高音歌唱家秦德松,演唱出色,扮相气质好,表演方面尤为入戏。他原在《洪湖赤卫队》中演了几十年刘闯,如今“跨越”般地穿上楚庄王的服装,一下从赤卫队长变成一代君王,反差之大令人惊讶!然这位拥有高素质和丰富经验的歌唱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适应了角色和唱法的转变,以透彻的悟性和自身的感触,成功地塑造了楚庄王的形象,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和欣赏。

饰演樊姬的A角演员马娅琴,首次承担如此重要的戏剧角色,演唱、表演方面的压力都是巨大的。然而这位倔强的姑娘,凭借自己超凡的刻苦和虚心学习的精神,硬是把这个艰难的角色“啃”了下来。该剧第一轮的六场演出中,马娅琴演了四场,且唱得一场比一场精彩,演得一场比一场投入。人们惊呼,第四代韩英变成了第一代樊姬,这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马娅琴此次最大的改变是歌唱方法的进步,过去她主要以民族唱法为基础,如今饰演樊姬,需要拥有宽厚的音量和富有穿透力的音质,以适应不带麦克的真实演唱。这样的要求,对这位以戏曲和民歌演唱为主的演员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技术障碍。然而,马娅琴却知难而进,她在著名歌唱家李秀英老师的帮助下,一边学习乐理,一边学习演唱,最后终于“拿下”整部歌剧。实践中,人们听到马娅琴的演唱声音明亮,感情真挚,表演方面有先天的优势。角色樊姬被她演绎得栩栩如生。

除此之外,饰演孙叔敖的易俊,饰演养由基的程飞,饰演荆哥的黄峻,饰演宫尹的刘中浩,饰演四卜尹的田丰、申光全、凌瑞祥、张骏峰等,都有着令人赞叹的表现,尤其是易俊、程飞和黄峻,他们的声音、表演俱佳,十分引人注目。

剧中,有一个人物非常特殊,她就是子越献给庄王的“三宝”之一,美人郑姝。此角色虽然出场不多,但其唱演均相当“吸睛”。B角的章瑛在表演上妩媚,妖娆,她的音色和音乐表现有一种特殊魅力,因此她的一举一动,都与施展美人计的郑姝形象极为贴近。

历史上有关楚庄王韬光养晦,筚路蓝缕的记载十分清晰,“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的故事,亦早已被后人传而颂之。楚庄王,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代神奇之君,他身上有太多中华哲学和民族精神的体现。汇而集之,这些升华后的结晶值得我们后人的颂扬和传承。歌剧《楚庄王》不仅是一部浓墨重彩的歌剧,也记录了歌剧艺术家们为中国民族歌剧事业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作者系中央歌剧院一级演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