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关于天地变化的句子摘抄(关于天地变化的句子)

关于天地变化的句子摘抄(关于天地变化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变化者 乃天地之自然

原标题:变化者 乃天地之自然

“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当今时代,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版图。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过去20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过去4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全球占比从24%增至40%以上。

——总书记在2023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的致辞

“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出自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大意为,天地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就是自然之道。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易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古圣先贤看来,宇宙是一个不断生成变化、一往无前、永不停歇的过程,天地之间、宇宙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流动和更新,“变化无穷焉”;生生不已的变化变易之道就是支配宇宙万物存在的根本精神,是宇宙之道,也即天道。

孔子对《周易》中所蕴含的“时”的智慧做了富有洞察力的阐释。如“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所有这些,其核心观念就是“与时偕行”:不论天时,还是人类社会之“时”,都不会停滞,“变”就是必然。因此,儒家主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应当效法天地之道,“唯变所适”,不断适应变化、与时偕行、积极进取、刚健有为、日新不已,正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论语·子罕》中记载:“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孔子认为用麻织礼帽,是合乎礼制的;现在人们改用丝帛,说这样节俭,所以也赞成大家的做法。孟子曾评价说:“孔子,圣之时者也。”所谓“圣之时者”,就是能正确认识并把握形势变化的人,是“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

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大势所趋,看不见变化不行,看见变化不主动应变求变也不行。为人处世是这样,国家治理也如此。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叛乱不息;异族入侵,外患踵起。德宗时期,大臣们围绕周边游牧民族侵扰的问题各抒己见。宰相陆贽忧深虑远,写下五千余言的《论缘边守备事宜状》。他指出,历史上,在与周边游牧民族打交道的过程中,中原王朝曾经使用过各种手段,如和亲、筑长城、武力征讨等。中原王朝有盛衰的不同,游牧民族有强弱的差别,面对的具体问题有性质的不同,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也就有种种区别。因此,死守某个不变的方法,想要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必须审时度势,根据形势变化采取恰当的对策。这就是“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附其时而不失其称则成。”

苏轼也有着类似的观点,他指出:“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时者国之所以存亡,天下之所最重也。”无论治事、治人、治法,都需要建立在治时的基础之上。中华民族的各个发展阶段都曾或多或少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变革,如春秋时期管仲改革、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宋王安石变法……各种制度之所以要因革损益、不断变化,正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

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坚持与时俱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也是数千年历史反复验证的兴国之道。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的中国人,更是深谙这一道理,始终坚持变化的观点、坚持发展的眼光,让思想跟上不断变化着的实际,牢牢把握事业发展的主动权。

18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在工业革命之后得以迅速发展。各国间联系日益密切,借助世界一体化对外扩张和掠夺,西方殖义在落后国家获取商品市场和发展资本。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而此时的旧中国囿于封建制度的束缚,被世界快速发展的浪潮甩在了后面。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早期主义者,积极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望远镜”,观察并把握当时的世界大势。

李大钊敏锐地认识到十月革命将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他指出,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预言十月革命所掀动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在《湘江评论》上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认为这个胜利必将“普及于世界”,“我们应该起而仿效”。

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大趋势,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好未来前景。中国人接受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在顺应世界发展大势中探索出了挽救中国的道路。

回望百年,从冲破思想桎梏,走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路,到跟上时代步伐,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再到坚持“两个结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是中国一以贯之的鲜明品格。

“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道出了国际环境的风云变幻。世界百年变局正在加速演进,既有对抗之危,也有团结合作之机。在约翰内斯堡会晤期间,总书记深刻指出:“金砖国家是塑造国际格局的重要力量。我们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共同捍卫发展权利,共同走向现代化,代表着人类社会前进方向,必将深刻影响世界发展进程。”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版图,定将成为加强全球治理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郝思斯)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庄子的诙谐:天地化均,万物归一

天地虽大,变化规律相同;万物虽多,处治方法相似;人民虽众,皆由君王作主。为君之道,受命于天则合乎道德。所以说,远古治天下者只是遵循无为之道、顺应天生之德罢了。

用道德来衡量言行,顺天承命,君王言行就正确了;

用道德来衡量君臣,各尽其责,君臣义理就分明了;

用道德来衡量才能,各尽其才,天下官吏就好管了;

用道德来衡量万物,应有尽有,万事万物就完备了。

所以,通晓天地运行规律是德,通晓万物变化规律是道;掌握天下治理方法是事;掌握不同才能技艺是技。

技包容于事,事包容于义,义包容于德,德包容于道,道包容于天。

所以说:古时养育天下苍生的君主,没有私欲而天下富足,无所作为而万物自化,深沉静默而百姓安定。古书《记》言:“通于一而万事足,无心得而鬼神服。”

夫子言:“道,覆载万物,伟大啊!君子不能不心胸广大!无为为之,叫天;无为言之,叫德;爱人利物,叫仁;不同同之,叫大;行不怪异,叫宽;心藏万有,叫富。所以,遵循德即谓遵守纲纪,德成即谓建立功德,遵循道即谓修养完备,不为外物挫伤志气即谓行为完美。君子明白了上述十点,胸怀宽广即能治理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如滔滔江水顺流而下,同归于一。能这样便如:藏金于山、藏珠于渊;不贪财物,不求富贵;不为寿喜,不为夭哀;不求荣通,不嫌穷丑。不拘一世之利去满足私欲,不把统治天下当成显赫荣耀。显赫如鹤立鸡群。而万物同归于一,死生本无差别。

夫子言:“道,如居深渊,明澈清澄。金石无故不鸣。所以,金石发声,不击不鸣。万物互感互应,谁能明了确定?具备王德的人,往来淳朴,羞于纠缠琐碎俗事,立足本性而智慧通神,所以德行广大。具备王德的人,凡心有所感,皆与外物相应。所以,形体离开道就没有生命,生命离开德就不能通达。保全形体守护生命,立德明道,这不就是具备王德的人吗?伟大啊!无心而感,无为而动,万物自然相随!这就是具备王德的人!看起来杳杳冥冥,听起来寂寂无声。冥冥之中,独见自明;无声之中,独闻自和。所以,深之又深,万物自生;玄之又玄,精神自足。因此,道生万物,达到虚无即能满足万物需求,时时驰骋万物终将同为归宿,不问大小、长短、远近。”

黄帝巡游赤水之北,登上昆仑之巅南望,归来后,遗失了至宝玄珠。

于是,让知识第一的知先生去寻找,没找到;让眼睛最好的离朱先生去找,没找到;让能言善辩的大力士喫诟去找,没找到。让没心没肺的象罔去找,竟然找到了。

黄帝叹道:“奇怪啊!难道只有没心没肺才能找到至宝吗?”

尧之师许由,许由之师啮缺,啮缺之师王倪,王倪之师被衣。

尧请教许由:“啮缺先生的道可与天道相配吧?我想借王倪之口去请他治理天下。“

许由回答道:”此言差矣!怕会危及天下苍生啊!啮缺先生,聪明睿智,办事敏捷,天赋过人,他只是用心智去感受天道。他通过审察能不发生过失,却不知发生过失的根源。他的道与天相配吗?这是人为,不与天道相契。况且他用自身想法去改变万物之形,用尊崇才智来追逐无穷无尽的知识财富,并为这些琐碎之事所役使,为外物牵掣所拘束,为与外物相应而四顾不暇,为与众人相应而讨好众人,为与万物变化相应而无恒定法则。这怎么能合乎天道!虽然,拥有一族一祖,成为一方之主,但不能成为十方之主。治理,是祸乱的先导,臣民之祸,窃国之贼。”

尧巡视华地,华地封疆大吏恭言道:“啊,圣人!请让我为您祝福,祝您寿比南山。”

尧回答道:不用!”

大吏再道:“祝您发财致富。”

尧回答道:“不用!”

大吏再道:“祝您多子多孙。”

尧再答道:“不用!”

大吏问道:“长寿、富贵、多子,人人都想要,唯独您不要,为什么?”

尧回答道:“多子则多增恐惧,多富则多添俗事,多寿则多受屈辱。这三者,都不是养德啊,所以不用。“

大吏道:“开始我以为你是圣人,今天才知是个君子。天生万民,必授其职。多子多孙然后赋予他们职责,有什么可怕的呢?多财多富然后与人分享,有什么事呢?所以圣人,鹑居彀食,生活俭朴,不求享受,如长空鸟迹,不留踪影。天下有道,与万物同昌;天下无道,则闲居修德。寿至千岁,忽而厌世,便升天成仙,驾乘白云,去往帝乡。三患不来,身体无恙,则何辱之有?“

大吏说完便走开了,尧紧随其后:“请问?”大吏答道:“你还是回去吧!”

尧为天子时,伯成子高被立为诸侯。后来尧禅位与舜,舜又禅位与禹,子高则辞去诸侯之位重返田园躬耕。

一日,禹去拜访子高,见子高正在田中耕作,禹趋步向前,站在下风处请教:“从前尧治理天下,先生立为诸侯。尧让位与舜,舜让位与我,先生辞去诸侯位退而返耕,敢问是何缘故?“

子高说:“从前尧治理天下,不用赏赐而人民勤勤恳恳,不用惩罚而人民从心敬畏。今天你用赏用罚而人民却不仁不义,道德自此衰落,刑罚自此而立,后世之乱自此而生。夫子还是走吧,不要妨碍我做事!“说完后头也不抬,继续耕地,不再理睬。

宇宙太初本源于无,万物无有,自然亦无万物之名。虽有一个太初世界,但却无有万物之形。万物从无中自得而生即谓天德;万物在未成形时已禀受阴阳而有了区分,而太初世界阴阳一体,阴阳一体无有间隙即谓天命;阴阳互动,阴气滞留,阳气升动,万物自此诞生,万物形成生命机理即谓本形;有了形体可以保守精神,不同形体各有各自仪轨即谓本性;所以通过修身养性可以返回到天德的状态,即自得而生,天德同于太初。同于太初即为虚心,虚心乃至无穷大。万物个体为我,我与万物,音声相合,形体相合,我即万物,万物即我,合喙鸣,喙鸣合,彼此本无差别,与天地融合。与天地合,无有踪迹,昏昏暗暗,是谓玄德。天德自然而生,玄德自修而得,同为大顺,不无相宜,不无相应,无有阻遏,处处通达,这就是道的境界。

孔夫子请教老聃:“有人修道似与道相违背,认可不认可的,认同不正确的。善辩者言:‘世上只有坚石或白石,不存在坚白石,这个道理就像挂在天边一样显而易见。’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圣人吗?“

老聃说:“这是巧智小吏为技艺所累,劳形担心而已。猎犬因善猎为人所拘系而哀思,猿猴因敏捷为人捕获于山林。孔先生,我告诉你,这个道理听不见,说不出:大凡有头有脚、无心无耳者众多;有形者与无形无状的道不能同时并存。或动或止,或生或死,或衰或兴,都是出于自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真的要管理人,那就忘掉物,忘掉天,说到底叫忘掉我,忘掉那个我,就可以与天道相合了。“

将闾葂拜访季彻:“鲁王对我说:‘请您指教。’我一再推辞而鲁王不准。我就对鲁王讲了这些道理,不知可否,请您听听看。我告诉鲁王:‘执政者必须恭敬节俭,不带私心去选拔公正忠直的下属,人民谁敢不和睦!’“

季彻弯腰笑道:“如夫子之言,对于帝王的德性来说,就如同螳臂当车,绝对不能胜任。如果像这样,等于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如将财物放在观台之上,欲取之人太多了。“

将闾葂十分惊恐,说:“我对夫子之言有些迷惑不解!虽然,还请先生指点。”

季彻说:“大圣人治天下,顺应民心,无为教化,移风易俗,消除百姓心中贼,增进百姓独修之志,而一切发自本性,百姓并不知其所以然。如果这样,难道还用尧舜教化百姓如弟弟尊崇哥哥那样跟随吗?希望与民同德,随顺本性自然心安理得。”

子贡南游楚国,返回晋国时,途中经过汉阴,见有老汉在菜园种菜,开挖隧道直通井边,抱着水瓮来来回回去浇灌菜园,用力甚多,而见效甚少。子贡说:“有一种机械,一天可以灌溉上百个菜园,用力少而见效快,老夫子为什么不用?”老汉仰头问子贡:“怎样?”子贡道:“凿木做成机械,后面重,前面轻,打水如同抽水,水沸腾似的哗哗流出,这种机械叫桔槔。”老汉变了脸色笑道:“我从我师傅那里听说,有了机械这种东西,必有机巧这类事,有了机巧这类事,必有机巧的心。机心在胸,人心就不纯粹了,人心不纯则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是不能明道的。我不是不知道有这样的机械,而是羞于用而已。”子贡满脸羞愧,低头不能回答。过了一会,老汉又问:“年轻人干啥啊?”子贡道:“我是孔丘的徒弟。”老汉说:“你不是那种所谓博学之人吧?处处仿效圣人,处处高人一等,周游天下,自叹自哀,卖弄名声罢了。你要是能抛弃你的精神意志,丢掉你的肉体形骸,恐怕才能接近于道吧!如果连自身都没治理好,哪有闲工夫去治理天下?年轻人,你走吧,不要影响我做事。”

子贡惭愧失色,茫茫然不能自持,行三十里后方才恢复过来。

弟子问:“先前碰到的那个人是谁呀,夫子何故见到他面容失色,一整天回不过神来?”

子贡说:“起初我以为天下圣人只有孔夫子一人而已,不知还有其他人。我听孔夫子言:事求可行,功求成就,用力少见效大是圣人之道。今天感到不是这样的。执守大道的人德行完备,德行完备的人形体完备,形体完备的人精神健全。精神健全方为圣人之道。有圣人托生世间和普通人一样生活,却不知道他在哪儿,他们的内心无比淳厚,他们的德行十分完备!功利机巧之心全无,像这样的人,非关自己志向的事不管,非关自己心性的事不为。虽然天下人都赞誉他,赞誉他确如其份,他也不会在乎;虽然天下人都非议他,非议他名誉扫地,他也不会在乎。天下的非议或赞誉都不能减他一分德,也不能增他一分德,这就是所谓全德之人!而我,只能算是风波之中心神不定的俗人罢了。“

子贡返回鲁国,将这件事告诉孔子。

孔子说:“他们都是修浑沌氏之术的人,只识大道,不识世道;只修其心,不修其外。明明白白素心可鉴,清虚无为朴实无华,体悟真性抱朴守神,悠游自得地生活在普通人之中,你怎能不惊讶呢?况且浑沌氏之术,你和我知道的都太少啊!“

谆芒往东海,在东海之滨碰到苑风。

苑风问:“你将去哪里?“

谆芒说:“将去大海。”

苑风问:“去干什么?“

谆芒说:“大海,加之不能满,取之不能竭。我将遨游于其中!“

苑风问:“夫子无意于关心黎民百姓吗?愿闻夫子圣人治国之道。“

谆芒说:“圣人治国之道吗 ?政令颁布施行合乎时宜,人才选拔任用各尽其才,事实明察秋毫行其所为,言行自觉自为天下顺从。挥挥手,动动指,四方百姓都能响应,这就是所谓圣治。“

苑风道:“愿闻夫子德人之道。“

谆芒说:“以德教化者,简居无思,行为无虑,心中不藏是非美恶。四海之内共得利益谓之喜悦,共享利益谓之安定。悲伤时如婴儿失其母,迷茫时如走路忘了道。财用有余而不知从哪里来,饮食富足而不知从哪儿出,这就是所谓以德化人。“

苑风道:“愿闻夫子神人之道。“

谆芒说:“神人之道,与光同行,与形同消,是谓光明普照。穷尽天命,遍通人情,与天地同乐,随万事消亡,万物循环往复不失真情,这就叫混混冥冥,圆融一体。“

门无鬼与赤张满稽观察周武王军队,赤张满稽说:“还是比不上有虞氏大舜啊!所以天下有此祸患。”门无鬼问道:”天下太平无事,所以有虞氏才去治理吗?还是天下大乱后,有虞氏才去治理的?“赤张满稽说:“天下太平是人民所愿,何必在乎有虞氏所为?有虞氏为人疗疮施药,头秃了才会装上假发,生了病才会求医。孝子为慈父治病用药,满脸憔悴,圣人羞于这样做。盛德之世,不崇尚贤人,不使用才能,处于上位的君王就如同自然生长的树枝一样高高在上,处于下位的人民就如同森林里的野鹿一样自由自在。百姓行为端正而不知这就是所谓道义,百姓相互爱护而不知这就是所谓仁义,百姓实事求是而不知这就是所谓忠义,百姓勇于承当而不知这就是所谓信义,百姓无心所为而不知这就是所谓恩义。那时候的历史,行而无迹,事而无传。“

孝子不阿谀双亲,忠臣不谄媚其君,这是忠臣孝子的盛德。双亲所言皆是,所行皆善,这是世俗所谓的不肖之子;君王所言皆是,所行皆善,这是世俗所谓的不肖之臣。却不知世俗的看法就必然正确吗?世俗所认为的这样就是这样,世俗所以为的善就是善,却不认为这也是谄谀之人嘛!难道世俗观念比双亲更重要,比君王更尊崇吗?说自己是谄谗之人,则勃然大怒;说自己是阿谀之人,则愤然色变。而终身谄谗之人,终身阿谀之人,不过是用巧辞掩盖博取众人欢心罢了,所以终始本末都不相关。

穿上华贵的衣裳,绣出迷人的纹彩,妆成美丽的容颜,献媚于世俗之人而不自以为是;与世俗之人为伍,与世俗是非纠缠,而又不自认为是世俗之人,愚蠢极了。知道自己愚蠢的人,还不是大愚之人;知道自己迷惑的人,还不是大惑之人。大惑之人,终身不悟;大愚之人,终身不醒。

三人行,有一人惑,还可以到达目的地,因为迷惑的人少;二人惑,就徒劳无益不能到达目的地,因为迷惑的人多了。而如今天下人都迷惑了,我虽然在祈求向导,但已无济于事!这不是很可悲吗?高山流水不入俗耳,折杨、皇华这类民间小调,世人听了都开心而笑。所以高雅之言不驻俗人之心,至理名言不出俗人之口,俚语俗谚盛行俗人之中。以二缶钟惑,是非不明,想去的地方自然无法到达。而如今天下人都迷惑了,我虽然在祈求向导,又怎么能够得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又是一惑啊!所以只能去解释它而不能推行它。不能推行大道,谁比我更忧愁啊!相貌丑陋的妇人,夜半生子,拿来火把照看,是担忧生下的孩子和自己一样丑陋啊!

百年大树,砍伐后制成精美的酒具,用青黄绘出美丽的花纹,剩余的断木则丢弃在水沟中。精美的酒具与水沟中的断木,命运好坏不同,但失去树的本性是一样的。盗跖与曾参、史鱼,行为道义不同,但失去人的本性是一样的。丧失本性有五种类形:第一类五色乱目,让眼睛看不清;第二类五声乱耳,让耳朵听不清;第三类五嗅熏鼻,让鼻子闻不到;第四类五味浊口,让舌头不知味;第五类取舍乱心,让人心不能静。这五类都是人生的祸害,而杨朱、墨翟之流竟忙不迭追求还自以为有所得,这不是我所谓的得!得而反受其困,是真的得吗?这样,斑鸠、鸮鸟困于笼中也算是自得了。再说取舍声色的念头如柴草藏匿于心,皮帽羽冠、朝笏缙绅等装饰于外。内心塞满柴草,外面缠满绳索,被包裹了一层又一层,还自以为有所得;又如罪人反绑双臂,五指遭受指刑,虎豹关进牢笼,还自以为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