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关于知了样子的句子怎么写(关于知了样子的句子)

关于知了样子的句子怎么写(关于知了样子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30句蝉鸣诗词,感受热烈的夏天

无蝉鸣,不夏天

蝉,夏天最热烈的歌者。伴随着炎热,它把盛夏颂唱得沸腾而欢乐。天气越热,蝉鸣越响。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宋】苏轼《阮郎归·初夏》

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

长风翦不断,还在树枝间。

——【唐】卢仝《新蝉》

侯家大道傍,蝉噪树苍苍。

——【唐】 杜牧《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

古语云:蝉始鸣,半夏生。夏至刚到,蝉就忍不住昭告天下:夏天来了,夏天来了……都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可蝉却不管,把这个消息说上一整个夏天。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苏轼《阮郎归·初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宋 ·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

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

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

——【唐】白居易《六月三日夜闻蝉》

绿槐阴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唐】来鹄《闻蝉》

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 【唐】白居易《思归-时初为校书郎》

总有一声蝉鸣,一马当先、先声夺人地领唱,一句三叠,高低分明,然后才会引来万声相竞,万句相和,若金声玉振,不绝于耳。

新蝉噪晴午,余响藏深幽。

——宋·文同《夏树》

露涤清音远,风吹数叶齐。

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

——【唐】薛涛《蝉》

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唐】李商隐《乐游原》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宋】苏轼《鹧鸪天》

童年的夏天,是从一声蝉鸣开始的。斑驳的树影,柔软的熏风,还有清脆婉转的鸟叫声。时间总是过得很慢,抓住一只蝉,就以为抓住了整个夏天……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宋】袁枚《所见》

满地凌霄花不扫,我来六月听鸣蝉。

—— 宋 · 陆游《夏日杂题》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 唐 · 李贺《南园十三首》

蝉活一夏,人活一生

生而为蝉,所要经历的生命成长到蜕变的过程也是不易。

一只蝉从幼虫羽化而来,通常需要在地下蛰伏几年甚至十几年,穿越过如此绵长而又痛苦的等待,才能破土而出飞上高枝,寿命也只有一个夏天。

唯夫蝉之清素兮,潜厥类乎太阴。

在盛阳之仲夏兮,始游豫乎芳林。

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

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

内含和而弗食兮,与众物而无求。

栖高枝而仰首兮,漱朝露之清流。

隐柔桑之稠叶兮,快啁号以遁暑。

——【东汉】曹植《蝉赋》

先秋蝉一悲,长是客行时。

—— 唐 · 张乔《蝉》

朝饮甘露,暮咽高枝,夏生秋亡,终若止水。正因为早已了悟岁月苦短,生之不易,蝉,才会朝吟晚歌,奏响夏日绝唱。

蛰伏、破土、解脱。用一生换来短暂的高歌。它的歌唱,也许是无意义的,但它来过,就已足够。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唐】虞世南《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唐】李商隐《蝉》

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

—— 唐·雍陶《蝉》

《庄子·秋水》有云:“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蝉不过一秋,人不过一世。一秋虽短,可尽鸣其声;一世虽长,但难留吾名。

可见生命的意义在于价值,碌碌无为,蹉跎尘世者,终沦庸人也!

蝉中,有禅

蝉的一生,大多时间在泥土中度过,但待其蜕变为蝉时却攀于枝头、远离浮尘,只以树汁露水为食,怀着满腔的热情歌尽生命悲欢,正可谓出淤泥而不染,虽活在尘世中,却不近世俗。

古人认为蝉居住枝头,食干净的露水,不食人间烟火,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高洁的象征。因此,蝉往往被赋予隐士般孤傲、脱俗的高风逸韵。

蝉,古诗词曲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叫声凄惨,可用来表现凄楚哀婉之情。

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身。

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

——【唐】雍裕之《早蝉》

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

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吟休。

得非下第无高韵,须是青山隐白头。

——【唐】贾岛《早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唐】骆宾王《在狱咏蝉》

蝉,通常称"知了",因与佛家用语中"禅"的音相同,而被寓意为 "知了":知是智慧,了是觉悟。

蝉的乐章,是鸣、嘶、哀,或是歌、噪、吟,蝉即禅,禅意人生。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

——【宋】朱熹《南安道中》

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

—— 宋 · 张孝祥《水调歌头·泛湘江》

艳花那胜竹,凡鸟不如蝉。

—— 唐 · 司空曙《江园书事寄卢纶》

参禅”与“听蝉”,几为一体,几为一事。

禅者,怀抱清幽,怀抱的禅静,胸中便了无一尘了。

侵晓堆桅坐,蝉声出树林。

分明宣祖意,何处有凡心。

历历消清梦,悠悠助独吟。

时人皆共听,谁谓少知音。

——【明】空室禅师《闻蝉》

抱叶寒蝉静,归来独鸟迟。

—— 唐 ·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人世会少离多,都来名利,似蝇头蝉翼。

—— 宋 · 范成大《念奴娇·水乡霜落》

关于“蝉”与“禅”之间的关系,有人留下这样一首妙诗:

要悟禅机先悟蝉,知了二字莫轻言。

禅本无形依万物,蝉虽草虫历千险。

意乱清音增烦恼,心静蝉声伴安眠。

若有若无随心性,蝉声便是无字禅。

人生如蝉,亦如禅。所有面向苦难的修行,都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虫成蝉是身体的重生,人入禅是灵魂的涅槃。”

炎炎夏日,且听蝉吟——

领悟生命的纯粹,感受悠悠的禅意。

来源: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唐诗宋词

编辑:杨兴兰(实习生)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昆虫记》之《蝉出地洞》好词、好句摘抄及赏析

一、好词摘抄。

1.人来人往: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也形容忙于应酬。

2.畅通无阻:毫无阻碍地通行或通过。

3.毫不逊色:指一点儿没有不及之处。

4.重见天日:比喻摆脱了黑暗的环境,又见到了光明。

5.货真价实:货物不是冒牌的,价钱也是实在的。

6.风和日丽:和风习习,阳光明媚,形容天气晴朗暖和。

7.谨小慎微:对待细小事情也要谨慎小心。形容待人处世态度小心谨慎,怕生是非。

8.无可争辩:没有什么可以争辩的。表示确定无疑。

9.困难重重:一个困难接着一个困难。

10.取之不尽:形容物质或精神的原料极其丰富。

11.果不其然:果然如此。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

12.牢不可破:坚固得不可摧毁。

13.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14.信以为真:相信就是真的。指未加验证,把虚假的谎言、情况当成真的。

15.晃晃悠悠:摇摆、飘荡的样子。

16.粗心大意:形容做事不细心,随便马虎。

17.惊诧不已:惊讶诧异到不能停止,形容事情的结果出乎意料,令人非常吃惊。

18.奉若至宝:敬奉为最珍贵的宝物。

二、好句摘抄及赏析。

1.除了耕耘过的田地以外,几乎到处可见一些这样的洞。(33页)

赏析:运用了“除了……几乎……”的句式,突出了夏至时分出洞的蝉非常多!

2.地洞口是圆的,直径约二点五厘米。(33页)

赏析:“约”表示大概的意思,说明“二点五厘米”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数字,只是一个概数。表现了“我”科学、严谨、认真,力求准确无误的工作态度!

3.食粪虫是挖土进洞,所以在洞口留下了一个鼹鼠丘;而蝉的幼虫是从洞中出来,无法在尚未做成的洞口边堆积任何东西。(33页)

赏析:通过对比,更好地说明了食粪虫的洞口留下一个鼹鼠丘和蝉的洞口没有堆积任何东西的原因。

4.蝉洞约深四分米。洞是圆柱形,因地势的关系而有点弯曲,但始终要靠近垂直线,这样路程是最短的。(P33页)

赏析:蝉洞“始终要靠近垂直线,这样路程是最短的”突出了蝉非常聪明。

5.洞的上下完全畅通无阻。想在洞中找到挖掘时留下的浮土那是徒劳的,哪儿都见不着浮土。洞底是个死胡同,成为一间稍微宽敞些的小屋,四壁光洁,没有任何与延伸的什么通道相连的迹象。(P33页)

赏析:通过对蝉洞的内部环境进行描写,突出了蝉洞干净、光滑、舒适和整洁的特点。

6.根据洞的长度和直径来看,挖出的土有将近两百立方厘米。(P33页)

赏析:“将近”表示差不多的意思,说明“两百立方厘米”并不是个准确无误的数字,表现了“我”工作记录时的科学和严谨。

7.洞壁实际上并不是十分光洁,差得远了,但是,粗糙的表面被一层涂料盖住了。洞壁那易碎的土料浸上黏合剂,便被粘住不脱落了。(P34页)

赏析:这句话写出了蝉非常聪明能干和勤劳。

8.蝉的幼虫这个毫不逊色的工程师用泥浆涂抹四壁,让地洞能够长期使用而不堵塞。(P34页)

赏析:“毫不逊色”指一点儿没有不及之处。把蝉的幼虫称为“毫不逊色的工程师”,表达了“我”对蝉的幼虫高超的挖洞技术的赞美和惊叹之情。

9.如果我惊动了从洞中出来爬到近旁的一根树枝上去,在上面蜕变成蝉的幼虫的话,它会立即谨慎地爬下树枝,毫无阻碍地爬回洞底小屋里去。(P34页)

赏析:“立即”是立刻马上的意思,写出了蝉非常机警和敏捷。也从侧面反映了蝉洞设置得非常合理和安全。

10.这个上行管道不是因为幼虫急于重见天日而匆忙赶制而成;这是,一座货真价实的地下小城堡,是幼虫要长期居住的宅子。 (P34页)

赏析:把蝉洞称为“货真价实的地下小城堡”,表达了“我”对蝉洞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11.幼虫几个星期、也许几个月地耐心挖土、清道、加固垂直洞壁,但不把地表挖穿,而是与外界隔着一层一指厚的土层。(P34页)

赏析:这句话写出了蝉的幼虫在挖洞时非常小心谨慎,非常认真,非常有耐心和毅力。

12.只要稍微预感到风和日丽的话,它就爬到高处,透过那层薄土盖子探测,看看外面的温度和湿度如何。(P34页)

赏析:运用了“只要……就……”的句式,突出了蝉的幼虫非常机警,做事谨小慎微。

13.但是,不好解释的是,挖出的浮土都跑到哪儿去了?一个洞平均得有两百立方厘米的浮土,怎么全都不见了踪影?洞外不见有这么多浮土,洞内也见不着它们。再说,这如炉灰一般的干燥泥土,是怎么弄成泥浆涂在洞壁上的呢?(P35页)

赏析:连用3个问句,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极大地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4.这个小洞穴很短小,仅够关在里面的囚徒行动的。(P35页)

赏析:“仅够”突出了洞穴非常短小和狭窄。

15.蝉在地下要呆四年。(P35页)

赏析:“四年”突出了蝉在地下呆的时间非常长。

16.这么多的浮土,必须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才能存放得下,而挖成这个空间也同样要出现许多的浮土,要存放起来同样是困难重重。这样就又得有一个空间,同样也就又会有许多浮土,如此循环不已。(P36页)

赏析:这句话说明要处理这些挖掘洞穴时出现的浮土非常困难,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17.它的挖掘工具——前爪尖尖上沾了不少泥土颗粒;其他部位像是戴上了泥手套;背部也满是泥土。它就像是一个刚捅完阴沟的清洁工。(P36页)

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这只正在往外爬的蝉的幼虫比作一个刚捅完阴沟的清洁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只蝉的幼虫身上的污泥非常多。

18.它身体内充满了液体,就像是患了水肿。用指头捏住它,尾部便会渗出清亮的液体,弄得它全身湿鹿鹿的。(P36页)

赏析:蝉的幼虫“身体内充满了液体”,一捏就会“弄得它全身湿鹿鹿的”,上文中蝉的幼虫一身污泥地爬出洞外的疑问终于迎刃而解!

19.我极其小心地整个儿地挖开了几个地洞,发现洞底小屋壁上嵌着一根生命力很强的树根须须,大小有的如铅笔粗细,有的如麦秸管一般。(P37页)

赏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树根须须和铅笔、麦秸管相比较,更好地写出了树根须须的细小。

20.果不其然,三天后,我看到被埋着的幼虫耗尽了体力,终未能爬上一拇指高。浮土被扒动过,因无黏合剂而无法当场黏合,无法固定不动,刚一拨弄开,便又塌下来,回到幼虫爪下。老这么挖、扒,总也不见大的成效,总是在做无用功。第四天,幼虫便死了。(P38页)

赏析:经过实验,很好地印证了上文“我”的关于蝉的幼虫挖掘洞口时需要靠树根补充体内的液体的推测是正确的。也很好地回答了前文提出的没有根须和体内液体的蝉的幼虫最终会出现的情况。

21.双翼湿润,沉重,透明,上面有一条条的浅绿色脉络。胸部略呈褐色。身体的其余部分呈浅绿色,有一处处的白斑。(P39页)

赏析:外形描写,细致生动地描绘了蝉从壳中蜕变出来后的外形特征。

22.旧壳质地坚固,硬如干羊皮,如同蝉儿的替身似的久久地待在那儿。(P39页)

赏析:“久久地待在那儿”突出了蝉的旧壳非常坚硬、牢固、结实。

23.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后,也会信以为真吗?(P41页)

赏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我”对那些荒谬的偏方的嘲讽之情。

「诗词鉴赏」且听蝉吟,十首听蝉的古诗词,在夏日那一声声蝉鸣

烈阳炽盛,暑气渐浓,枝叶繁茂,绿荫葱葱,蝉鸣声渐起,夏意正当时。蝉鸣声声,宣示着夏的活力和热情。自古以来,蝉就被骚人墨客们所歌颂。蝉声中即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高洁远大的人生抱负,也有王维 "倚杖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 "的诗意生活。

且听蝉吟,十首听蝉的古诗词,在夏日那一声声蝉鸣,别有一番韵味!

听蝉

唐-赵嘏

噪蝉声乱日初曛,弦管楼中永不闻。

独奈愁人数茎发,故园秋隔五湖云。

闻蝉

唐-刘昭禹

一雨一番晴,山林冷落青。

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

孤馆宿漳浦,扁舟离洞庭。

年年当此际,那免鬓凋零。

听蝉寄朐山孙明府

五代-李中

忽听新蝉发,客情其奈何。

西风起槐柳,故国阻烟波。

垄笛悲犹少,巴猿恨未多。

不知陶靖节,还动此心么。

听蝉

宋-孔武仲

畏日流金不断声,松风涧水助泠泠。

我来萧散无余事,得倚篮舆细细听。

听蝉八绝句

宋-杨万里

一壳空空纸样轻,风前却有许多声。

叫来叫去浑无事,叫到诗人白发生。

听蝉

清-蕴秀

小亭斜坐近花栏,碧树清阴宿雨乾。

听罢蝉声风曳去,绿波深处夕阳残。

听禅

清-胤禛

幽斋人迹少,禅翼响疏林。

大火方流序,微凉早托音。

乍听分远近,欲觅隐高深。

旦夕轩亭外,清机伴我吟。

忆旧游-柳谷听蝉

清-袁绶

恁阴阴翠柳,密罩溪廊,秀映山眉。

筛碎斜阳影,袅新蝉三两,露咽风嘶。

为谁暗传秋信,曳响过深枝。

听嘒嘒哀音,惊回午梦,瘦怯绡衣。

幽思。动人处,爱抱叶身轻,凉入琴丝。

抚罢清商怨,把一襟馀恨,分付新词。

噪晚和谁吟啸,仙蜕怅栖迟。

记玉手挼挲,无弦有韵空自知。

松蝉亭

近现代-缪祉保

高树依依傍小亭,长冈曲径草青青。

庭前细听蝉声唱,回首江山入画屏。

闺中杂咏

近现代-费墨娟

风来翠竹影摇金,隐约疏帘漾绿阴。

睡起昼长无个事,曲栏斜倚听蝉吟。

秋风起 秋蝉鸣,有关秋蝉的诗句,秋水如镜,体会初秋的韵道

时令虽已过了立秋,但天气依然炎热,秋老虎的余威犹存,树上的秋蝉依旧烦躁着不停。或许是对生命的眷恋,亦或是对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的无奈,秋蝉的鸣叫带有几丝凄凉。正如明代吴从先在《小窗自纪》中记载:“声之凄绝,无如衰树寒蝉,泣露凄风,如扣哀玉。回听高柳雄声,火云俱热,至此易响,时异势殊,大抵类是。”

秋蝉大多给人凄凉、惆怅之意。蝉声在不同诗人的心中有着不同的意义,“蝉声到处何曾别,人心听来有悲悦”,在骆宾王心中,蝉声响亮而高远;在失意人的心中,蝉声是凄凉而哀怨。古往今来许多诗人留下众多优美动人的诗篇。

秋风起 秋蝉鸣,有关秋蝉的诗句,秋水如镜,体会初秋的韵道!

秋蝉声

唐-刘商

萧条旅舍客心惊,断续僧房静又清。

借问蝉声何所为,人家古寺两般声。

闻蝉寄贾岛

唐-姚合

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

禅客心应乱,愁人耳愿聋。

雨晴烟树里,日晚古城中。

远思应难尽,谁当与我同。

秋蝉

宋-范成大

日落秋蝉噪柳津,为伤风露烟声频。

送晴送雨江亭外,偏感舟行晚泊人。

秋蝉

宋-释永颐

断角斜阳触处愁,长亭搔首晚悠悠。

世间最有蝉堪恨,送尽行人送尽秋。

秋蝉

明-朱有燉

败柳疏林寄此生,凉时不似热时鸣。

蜕形先觉金风动,轻翼偏嫌玉露清。

抱叶常如经雨态,过枝犹带咽寒声。

桑间此际螵蛸老,游息安闲莫漫惊。

秋蝉

清-上鉴

咽柳鸣槐较恨多,一声声送夕阳过。

朱楼尽是笙歌地,不解悲秋奈若何。

秋蝉

清-屈大均

梧桐一两叶,犹有暮蝉栖。

未忍辞风露,清泠只此溪。

声将泉水咽,影向月明低。

一片碧空外,行云更不西。

秋蝉

清-戴亨

清风凉露忽成啼,林远烟深望欲迷。

黄叶空山秋色里,断桥古渡夕阳西。

声闻已接犹难见,地步宁藏不肯低。

听汝去年曾醉后,黉宫松畔亦留题。

浪淘沙-秋蝉

清-刘嗣绾

门外易斜阳。一片清商。

残声还向别枝长。

任是行云留不住,系了秋光。

倚树罢思量。扇底新凉。

高槐古柳忆江乡。

薄鬓萧萧无定处,风为谁忙。

连理枝-秋蝉

清-周贻繁

淡日桐阴静。戛戛来清听。

激越轻扬,短长摇曳,助人吟兴。

晚妆拈馀韵、写新声,正西风凄冷。

饮露情怀迥。孑洁谁堪并。

细意偏怜,慧心能学,鬓梳轻影。

笑螳螂探叶、欲相窥,也应羞孤耿。

「诗词鉴赏」15首吟咏蝉的诗词,让人感受别样韵味

盛夏时节,窗外的蝉叫声不绝于耳。蝉已成为夏天的标志,蝉鸣总能给人带来野趣、宁静和凉意,那抑扬顿挫的蝉鸣声,往往会使人追忆起儿时的情景。而在古诗词中,蝉是常见的意象之一。因其栖高饮露的生活习性,故诗人常以蝉自喻,来表现品格的高洁。

蝉在中国诗人的笔下,变成了林中非凡不屈的孤独者。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一起来欣赏15首描写蝉的古诗词,让人感受别样韵味。

咏蝉(一作客中闻早蝉)

唐-于武陵

江头一声起,芳岁已难留。

听此高林上,遥知故国秋。

应催风落叶,似劝客回舟。

不是新蝉苦,年年自有愁。

始闻蝉,有怀白宾客,去岁白有闻蝉见寄诗

唐-刘禹锡

蝉韵极清切,始闻何处悲。

人含不平意,景值欲秋时。

此岁方晼晚,谁家无别离。

君言催我老,已是去年诗。

唐-薛涛

露涤清音远,风吹数叶齐。

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

唐-许浑

噪柳鸣槐晚未休,不知何事爱悲秋。

朱门大有长吟处,刚傍愁人又送愁。

唐-徐夤

寒鸣宁与众虫同,翼鬓緌冠岂道穷。

壳蜕已从今日化,声愁何似去年中。

朝催篱菊花开露,暮促庭槐叶坠风。

从此最能惊赋客,计居何处转飞蓬。

唐-雍陶

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

蝉二首

唐-子兰

独蝉初唱古槐枝,委曲悲凉断续迟。

雨后忽闻谁最苦,异乡孤馆忆家时。

宋-李刘

露满枯肠蜕顿轻,山林那有不平鸣。

薰弦寂寞无人续,故揖清风作颂声。

宋-梅尧臣

柳上一声蝉,沙头千里船。

行经朝雨後,思乱暑风前。

物趣时时改,人情忽忽迁。

感新犹感旧,更复几多年。

宋-宋无

高柳夕阳收,繁弘秦未休。

数声风露饱,一声古今愁。

凉思知秦树,衰鸣乱渭流。

年年离别处,岁曲送残秋。

蝉二首

宋-张明中

抱叶吟风相后先,绿杨影里夕阳天。

如何不管人孤寂,却把繁声暗里牵。

闻蝉二首

宋-林景熙

翼绡微动自宫商,几曳残声送夕阳。

唤得槐柯芳梦觉,薰风一曲换西凉。

听蝉八绝句

宋-杨万里

一壳空空纸样轻,风前却有许多声。

叫来叫去浑无事,叫到诗人白发生。

雨后闻蝉

明-金大舆

一雨生凉思,羁人感岁华。

蝉声初到树,客梦不离家。

海北人情异,江南去路赊。

故园儿女在,夜夜卜灯花。

清-缪徵甲

一夜凉风催晓露,半林黄叶恋斜晖。

也知树小栖难稳,欲曳残声向远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