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安慰男朋友妈妈句子简短(安慰男朋友妈妈句子)

安慰男朋友妈妈句子简短(安慰男朋友妈妈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对你说安慰的话》第七章 家人

宁语的父母在她六岁的时候就离异了,母亲为了逃离脾气暴躁又嗜赌的父亲而选择净身出户,母亲唯一的要求是带走宁语,在宁语对父亲仅有的一点童年回忆里除了父亲教会她骑自行车以外,剩下的就只有父亲拿着一根手腕粗的竹筒子殴打母亲,导致母亲的手臂因为被裂开的竹片割伤而鲜血直流的画面…这样的画面有很多,多半是因为父亲想要的是一个男孩儿,他似乎永远也无法接受宁语是个女孩儿的事实,每当他在外头赌输了回家看见宁语就气不打一处来,抄起身边可以找到的一切事物就朝宁语砸来,几岁大弱小的宁语有时被殴打的扶着墙也久久无法站立起来,肝肠寸断的母亲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她护在身下任父亲殴打自己,母亲不是没有反抗,只是她越反抗父亲就会越变本加厉。

  这是宁语心灵深处的一片不毛之地,父亲这个名词对她似乎陌生而遥远,所有关于父亲的美好片段她真的再也想不起一星半点,就像得了选择性失忆症一样。长大后的宁语从来不觉得没有父亲的生活有何不同,她照样长成了一个人格健全的和有能力的人,只是每当想起她母亲的过去都会心如刀绞,她知道对于母亲那是一道结了痂的伤疤,即使痊愈了也会隐隐作痛,而自己的存在则如同一面镜子,提醒着母亲那个伤痛的存在,她甚至不知道这辈子要做怎样的弥补才能报答母亲的不离不弃和用无数痛苦换来的她的生命。

  这个奇怪的男人在宁语的生命中消失了二十年的时间,直到宁语大学二年级那年的某一天他出现在了学校门口,他说他想补偿宁语,他说这么多年以来他从来没有忘记过她,他还说知道宁语马上就要升大三了,现在工作不好找,他想送宁语出国继续深造。宁语不知道这个男人是突然从哪里冒出来的,他怎么会有自己的电话和学校地址,难道这些年的伤害就这样算了?这么多年他是带着怎样的一种心态生活的?他所说的弥补就是用钱来打发自己吗?如果自己接受了母亲会怎么想?这场谈话以宁语的拒绝而告终,此后宁语也从来没再向任何人提起过。

  关于父亲的回忆是那样的痛苦,以至于宁语根本没有勇气去冒险留住那个孩子,可谁又知道她真的很喜欢那个孩子啊,宁语有时会盯着那张B超图呆立很久很久,仿佛图里的孩子还在呼吸和长大,她甚至能够窥见那个孩子将来的样貌,听见孩子呀呀学叫妈妈的声音…看着看着眼泪会不自觉的流下来;有时她会一遍又一遍的对着空气说对不起,就这样说了很久很久直到自己再也没有力气发出任何声音。

  最近宁语常常做同一个关于孩子的梦,梦里总是出现各种各样可爱的宝宝,有时白天她也会沉浸在梦的回忆里,仿佛每一次梦醒都意味着一次分离,每一次不用力回想都会在第二天失去梦里的每一帧画面,她还记得上一次几乎每天都出现在她梦里头的人是奶奶。宁语和奶奶的关系既是亲人又是密友,在母亲忙于工作无法陪伴她的日子里是奶奶陪伴她成长的。

  宁语的奶奶出自大户人家,是家里的小女儿,她的父亲自小对她疼爱有加,在那个只有男孩才有资格进私塾读书识字的年代里,为了让她成为有独立思想的中国新女性,她的父亲花钱把她送进了私塾去识字。在宁语的记忆里头一切有关奶奶的片段都是完整而美好的,老太太仿佛无所不通晓,像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她性情温和,人缘极好,一切问体在她面前都能够迎刃而解,在奶奶这里宁语缺失的父爱得到了另一种方式的弥补,她一直不知道一个人为何能拥有如此强大而抚慰人心的力量。

  宁语的奶奶是6年前去世的,那时宁语在纽约学习语言和为考取纽约的设计学院做准备,临近考试的时候家里突然打来电话告知奶奶病危,宁语不明白,好好的怎么就病危了呢,上个月她和奶奶通过电话那时奶奶还好好的,顾不上任何事情的宁语只得匆忙的给她的语言老师打了个电话并买了当天回中国的机票。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像是经历了一万年之久,各种担忧和机舱的压力让宁语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精神折磨,所有可怕的画面在她脑海中都闪现了一遍,宁语很无助,她想起奶奶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玩笑话:这世上她除了飞机没开过,棺材没躺过,还有什么事没经历过呢?死都不怕还能被什么事吓倒?该面对的就应该勇敢面对。是的,该面对的始终需要勇敢面对。

  来到奶奶病房外时她甚至没有勇气踏入那个房间,宁语在门外深吸了好几口气,她告诉自己不可以在奶奶面前哭,可是当踏入病房时见到的奶奶却是另一幅模样,她分辨不出躺在病床上的到底是一具骷髅还是一个人,她眼里看到的是瘦得只剩下一具包着人皮的骷髅,坚强如她也无法忍住洪水般决堤的泪水,她想要喊一声奶奶,可喉咙像被卡住了一样怎么也发不出一点声音,她奋力移动着颤抖的身子来到病床前,鼓足勇气握住奶奶的右手,奶奶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天花板,她的眼神里没有一丝生气,仿佛灵魂早已从她的身体里离开。

宁语用两手包裹着那只枯柴般的手掌,尝试着再次喊出声音,她希望奶奶能够看她一眼,哪怕就一眼,可奶奶还是没有任何反应,宁语弯下身子,把脸凑近奶奶跟前,轻轻的喊了一声奶奶,见没反应,她带着颤抖的哭腔又喊了一句,奶奶我是宁宁,我是你的宁宁啊,是我…你还认得我吗?我是你的宁宁啊...这时奶奶有了些许反应,口里发出含糊不清的声音,但宁语真真切切的听到了,奶奶说宁啊……宁啊……宁语还感觉到她微微的回握了一下自己的手,她知道奶奶认出她来了。

  这时宁语才注意到在一旁哭成泪人的妈妈,宁语的妈妈和宁语奶奶的关系一直处的很好,好的就像母女,妈妈告诉宁语当初愿意嫁给爸爸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奶奶,家里的所有人没有不喜欢妈妈的,从爸爸妈妈处关系开始奶奶就非常喜欢妈妈,对妈妈的好甚至超越了宁语的姑姑,奶奶一直以能有这样一位聪明能干又善解人意的媳妇而感到骄傲,甚至觉得爸爸能娶到这样的媳妇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即使是在离婚后,宁语妈妈对宁语奶奶的称呼始终没变,始终管她叫妈。宁语妈妈还会定期给宁语奶奶汇钱,多年来无论多困难都从未间断过。妈妈说奶奶给了她从未有过的关爱,那种关爱是超越亲情的。

  妈妈告诉宁语,医生说奶奶得了中风,现在已经全瘫了,她偶尔脑子是清醒的,还能感知周围发生的事物。整整一个星期,宁语和妈妈住在医院里寸步不离的陪护着,奶奶所在的病房是双床病房,另一张病床空着,宁语全天二十四小时哪也没敢去,和妈妈就这样一直陪着奶奶。宁语每天早晨会用沾了水的棉签帮奶奶清洁牙齿,因为奶奶只能平躺着不能直接喂水,只能用棉花沾了水让她的嘴唇保持湿润,有时她会自己用力把嘴唇抿一抿,这时宁语知道她真的渴了,会多喂些水给她。南方的五月天已开始有些闷热,每天宁语会和妈妈一起帮奶奶擦身子,还会尽可能的给她梳梳头发,她知道奶奶是最爱干净的,即使是在艰难的年代里,奶奶都会尽可能的每天洗澡,她还最爱清洗那头乌黑亮丽的长直发,即使是穿了很久且打上了补丁的旧衣服,她也一定会把它们洗的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

  每日做完这些之后,宁语会搬来一把椅子坐在奶奶的病床边上,有时她会拿出随身听来,给奶奶戴上耳塞,循环播放一首不知道名的古典乐曲,两手握着奶奶的手掌,把自己的右脸贴近她的手背给她一些温度,然后轻轻的说,奶奶…你快点好起来,我们还一起去钓鱼,一起去虚市赶集,我再也不会嫌你为了买一个小东西在摊子之间来回的对比价格,再也不跟你闹脾气,再也不……

  有一次宁语说着说着突然哭出声来,从小到大无论经历什么事情她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难过,她还没有赚钱给奶奶花过,没带奶奶出去旅过游,没来得及问奶奶她毕业以后在哪个城市工作好,找一个什么样的男朋友才合适…她还有好多好多事情没来得及和奶奶一起做。宁语每天都向神明祈祷,她的世界像崩塌了一个角,她不知道还能怎么做,她无法理解为什么这种讨厌的无助感会再次出现。小时候宁语常常做同一个梦,梦见自己瞬间变成了巨人,把妈妈护在自己身下,可是现实中她并没有变成巨人,她不仅没能保护妈妈,连自己也保护不了。

  晚上奶奶睡着以后,宁语会一个人坐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望着不远处时亮时灭的廊灯发呆,她不知道自己在等待什么,假如真的会有一个使者来把奶奶带走,她想和他谈谈…想到这里宁语冲进了奶奶的病房,握起奶奶的手探了探脉搏,手掌还是温热的,脉搏还在跳动,这时宁语才轻轻的放下奶奶的手...宁语常在半夜惊醒后查看奶奶的心跳和脉搏,想到奶奶会突然就这么离开,她害怕极了,这种异常害怕的感觉在她小的时候也出现过一次。

  宁语记得有一次在奶奶家过暑假,一天傍晚天已经全黑了奶奶还没回家,宁语一直到很晚奶奶还是没回来,着急的她决定出去寻找,她拿着手电筒沿着奶奶可能去的地方一路找寻,半路上宁语无意中抬头,天空中竟出现了几颗流星雨,宁语在学校读到过一个故事,说天空中每出现一颗流星雨就意味着有一个人消失在这个世界上,那时宁语害怕极了,她害怕奶奶发生什么意外,她开始一路小跑,所有奶奶可能经过的路线都找了一圈也没碰见,宁语越发害怕起来,不会的不会的,奶奶不会有事的。

宁语在心里默念着,她加快步伐一路狂奔回家,刚到门口她就看见奶奶站在门外,奶奶冲她说了一句,傻孩子,跑哪儿去啦?这时宁语哇的一声哭了,她带着哭腔说我找你去了,你上哪儿去了,我找你去了,没找着……她记得奶奶就那样笑着看着她,那时奶奶一定觉得她特傻,可只有她自己知道她生命里最重要的人除了妈妈就只有奶奶了,除了她们,她不知道还能倚靠谁。

  第二天一早,宁语照例给奶奶擦身子,这时姑姑来了,她说宁语和姑姑出去走走吧,姑姑有些话跟你说,宁语不知道姑姑要说些什么,妈妈对宁语说,你去吧,这儿有我呢,这时宁语轻轻的弯下腰在奶奶耳边说到,奶奶我一会儿就回来,一会儿还给你放音乐,好么?她走出病房看见姑姑正在外边小花园的一个凉亭里等着她,宁语径直走了过去,什么事啊姑姑?来先坐下,姑姑说,你知道你奶奶是怎么突然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吗?你知道你奶奶是个老中医,平时虽然粗茶淡饭的,但她注重锻炼与养生,虽说老人家身上各种毛病很多,可她之前身子骨一直很硬朗,她现在这样是因为受了打击,你知道你爸回来了吗?见宁语一脸茫然的表情。

姑姑继续说,一年前你爸爸突然从新加坡回来,听说他在新加坡生意失败了过不下去了,他的第二任老婆也跑了,他回来了没地方可去,你奶奶知道了以后就让他回来,你奶奶说无论他做了什么错事这个家他永远都能回来。你爸爸回来以后用仅有的钱买了一块土地,在上边种上了好多果树,他自己垦荒自己挖坑自己种树,所以东西都是他一手一脚答弄起来的,刚开始我们都不理解他为什么那么做,后来他才说那里的每一棵树都是为你而种的,这些树将来结了多少果子就代表着他有多少分忏悔。

  可就在三个月以前,你爸爸突然一个劲的咳血,还时常脑袋发晕,好好的一个大活人站着就要晕过去,胃口也不好,吃下去的东西总是都吐了出来,一米八的大高个一下子瘦得不成人形,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肺癌晚期,你爸爸说他早知道自己身体不舒服,什么毛病他也不想管了,他只想在他还有力气的时候多做些事情,他说将来如果我们宁语有机会看见这些,她能够知道这些树代表着他的愧疚那也就够了。

就这样,到了上个月的时候你爸爸终于撑不住了,你奶奶眼睁睁的看着他倒下的…你知道,在我们这几个兄弟姐妹之中,你奶奶心里最疼爱的是你爸爸,她说知子莫如母,儿子做错了事做母亲的也有责任,现在既然儿子知错了愿意回来,不论外人怎么看他,在她这里他永远能够被原谅和接纳,你爸爸回来以后你奶奶一句话也没说过,就这么陪着他,你爸爸进医院的时候就住在你奶奶病房隔壁的隔壁,刚开始还能下床走动,也能过来和你奶奶说会儿话,可上个月就这样走了,临走的时候也没说什么,他说他知道你恨他,他只希望你和你母亲都能过得好...你爸爸是带着悔意说的这番话的,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你知道你爸爸还是在乎你的,以前他风光的时候总想着把你送去美国念书,即使你拒绝他多次他也从来不放弃,姑姑知道一个人做错了事想着用钱来弥补是错误的方式,可他又能做些什么呢?他错就错在浪子回头的太晚。

  你叔叔怕影响你学习,所以刚开始我们都没敢给你打电话,你奶奶就这么一直躺在医院里,直到最近几天感觉她有点不对劲,之前还能跟我们说饿了渴了,现在完全说不出话来了。我们想着也许你奶奶能慢慢的好起来,省得你知道了着急,宁语,你别怪我们啊,宁语点了点头,起身快步走出了凉亭。

失去双腿的她,上大学了

视频加载中...

新华社南昌9月2日电(记者 周密)又到一年开学季。今年的大学新生中,出现了曾经感动无数网友的因车祸失去双腿的蒋张子怡的身影。在父母的陪伴和铁路、高校、同学们的爱心接力下,蒋张子怡抵达位于山东临沂的临沂大学。在经历事故13年后,蒋张子怡以专业第二名的成绩被临沂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录取,进入了大学校园。

“没有双腿,就长出翅膀飞翔”,这是蒋张子怡的故事。

2010年,一场车祸让年仅6岁的蒋张子怡失去了双腿。面对残酷的现实,妈妈张水香比自己失去双腿更加痛苦,蒋张子怡却安慰起妈妈:“妈妈你别哭,你不哭了我也就不疼了,我还想学跳舞呢。”听到女儿的诉求,妈妈重燃了生活的希望。在妈妈的陪伴和好心人的帮助下,蒋张子怡投入到热爱的舞蹈、播音和写作中。母女俩将经历生死考验的感情融入到舞蹈中,她们登上了各大舞台,甚至参与拍摄了电影《天梦》,感动了万千观众。

2013年5月15日,在江西省德兴市黄柏乡尚和小学,蒋张子怡正在为“六一”国际儿童节排练节目。新华社发 (卓忠伟摄)

面对全社会的关注,蒋张子怡一家人却多次婉拒好心人的捐款,努力靠着自身辛勤工作维持家用。子怡说:“我不希望自己扪心自问时,觉得是利用自己的外在条件,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江西省德兴市黄柏乡尚和小学,蒋张子怡和妈妈一起排练舞蹈(2013年5月15日摄)。新华社发 (卓忠伟摄)

今年高考,蒋张子怡以优异成绩考入临沂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了更好照顾蒋张子怡的学习和生活,妈妈张水香决定前往学校陪读。了解到蒋张子怡的情况后,学校专门安排了一间单人寝室供母女生活,还给妈妈张水香安排了一份校园保洁工作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师兄师姐们也成立了一支志愿服务队照顾蒋张子怡出行。

蒋张子怡(右)和妈妈张水香来到学校专门安排的寝室,对校方的安排表示感谢(8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报到当天,蒋张子怡和同龄人一样签名、参观校园、在校门前合影留念。联想起13年前,妈妈张水香感慨良多:“子怡能有今天真的要感谢的太多太多,希望她能好好回报大家。”

在临沂大学迎接新生现场,蒋张子怡(前左四)与师兄师姐们合影(9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为了今天,子怡付出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她做了很久的梦终于成为了现实,希望她还能梦得更远,飞得更高。

山河记得你,我们记得你

周昆训烈士生前在舒兰市防汛抢险一线。李国标摄

确山莽莽埋烈骨,松水滔滔忆忠魂。

8月4日,吉林省舒兰市人民武装部上校政治委员周昆训在奔赴救灾一线途中英勇牺牲,用他46岁的生命,践行了“吾将吾身献吾党”的誓言。

在周昆训为之献身的白山松水,在他出生成长的大河之南,英雄的事迹在人们口中传颂。家人怀念这位好丈夫、好父亲,战友痛心军队失去了一位好干部、好党员,群众称赞他的向险而行、舍生忘死……近日,记者走访周昆训的多位亲朋好友,从他们的点滴回忆中,还原他平凡而光辉的一生。

乐于奉献的你——

亲人永远的骄傲

周昆训牺牲后,大哥周文训第一时间从河南老家赶到舒兰。得知弟弟在生死关头先把司机从车里推出后,自己才从车窗爬出来,周文训痛心地说:“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做出舍生忘死的事,我一点都不惊讶……”

在红色家风中熏陶成长起来的周昆训,骨子里早已刻下严于律己、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我们的爷爷周景纯1947年参加革命,大伯周成毅参加抗美援朝回国后在抗旱救灾中牺牲,周昆训从小听着他们的故事长大。”那年河南大旱,周成毅刚走下抗美援朝战场,被时任确山县瓦岗区区长的周景纯安排到抗旱一线。维修抽水机时,周成毅不幸跌入水里,因公牺牲。

周文训告诉记者,周昆训从小就有当兵的梦想,“我们小时候,三舅也在部队当兵。他休假回家时,周昆训总是兴高采烈地穿着他的军装,神气得很……”1994年,17岁的周昆训离开家乡、走进军营,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磨砺成长。

8月17日上午,周昆训烈士骨灰安葬仪式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革命烈士陵园举行。王嘉楠摄

对周昆训的牺牲,爱人王佳悲痛万分。她说:“为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冲到前边是应该的,他是我们永远的骄傲……”

周昆训和王佳相识相爱20年。从河南到山东,从山东到吉林,周昆训的工作调动到哪里,王佳就跟着把家搬到哪里。周昆训工作忙,只要有时间休假回家,便顾不上休息,主动做家务,为爱人孩子烧一桌拿手菜。

王佳向记者讲述了一件往事,从中我们看到20年来这对“模范夫妻”是如何相依相伴的。多年前,周昆训在空军某部担任大队教导员。有一次,年纪尚小的儿子得了荨麻疹,一到半夜就发烧。当时身边没有别的亲人,周昆训又因为工作太忙回不来,王佳一个人照顾儿子5天。第6天,穿着军装的周昆训突然出现在王佳和儿子面前,愧疚地说:“辛苦你了,媳妇儿。单位最近飞行任务重,实在没时间陪孩子,今晚我请了一会儿假,你先睡会儿,等到12点我还要回单位……”

王佳还没睡着,周昆训响破天的呼噜声就传进了她的耳朵。王佳不忍心叫醒他。她心里清楚,这段时间周昆训也累坏了,连着几天夜航训练,每天早上飞行员结束飞行、安全落地后,他还要布置接下来的飞行任务后才能休息。

周昆训的办公室里,有一个歼-20飞机模型,那是他给儿子准备的、还没来得及送出的礼物。周昆训一生挚爱蓝天,希望儿子筑梦蓝天、高飞远航,给儿子起的名字里就有一个“航”字。

“昆训一直想让儿子考军校,和他一样成为一名军人。我会把孩子好好抚养成材,继承他的事业。”王佳说。

热爱部队的你——

战友永远的思念

为了见周昆训最后一面,张见源从广州驱车十几个小时赶到确山,“我想见周大哥最后一面,为他放一首《驼铃》。”

“周大哥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张见源说,2010年,周昆训在空军某部担任大队教导员时,自己是营部文书。在张见源眼里,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周昆训更像一位老大哥:“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他照顾我一整晚,每隔一个小时就摸一下我额头,看看我发不发烧。”

2011年,张见源退役时,周昆训为他唱起《驼铃》:“送战友,踏征程……”动听的歌声一直留在张见源的心底,成为他拼搏奋进的力量。得知周昆训牺牲的消息,张见源哭得格外伤心,“我妻子不理解,和一个仅仅共事两年的人,怎么会有这么深的感情。她不知道,周大哥有多好……”在周昆训遗像前,张见源用手机播放了《驼铃》:“任重道远多艰辛,洒下一路驼铃声……”熟悉的歌声响起,张见源泪流满面。

周昆训烈士(右一)生前在负责吉林革命军事馆建设期间,组织专家开展军史展陈交流学习。王嘉楠摄

2016年,周昆训出差到广州,约张见源见面。吃完饭,周昆训没走,说:“今晚我和你一起住,咱们说说话……”张见源很感动。那段时间,张见源正在创业,但生意不好,整个人失落消沉,“我虽然嘴上没提,周大哥却看出我有心事。他就是这么一个暖心的人。”

“小张,不要气馁。虽然你现在不在部队,也要拿出在部队的劲头来,我相信你……”7年前那个夜晚,周昆训一字一句的鼓励,张见源至今铭记在心。

舒兰市人武部部长潘卫辉告诉记者,周昆训任舒兰市人武部政委仅一年多时间,部里的各项工作上了一个台阶。比如市民兵训练基地建设问题,多年来部里一直提议解决,但没能推动。“周政委来了后,我俩就怎么建、建哪里进行多次研究,与多个部门协调,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终于在今年6月完成选址工作。”

周昆训的军校同学钱光明回忆,读军校期间,周昆训学习工作特别积极,“什么活都抢着干,真的能感受到他发自内心对部队的热爱。”

那时,钱光明常听周昆训说:“我是一名军人,我要对得起这身军装。”这句话,周昆训践行了20多年,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心怀大爱的你——

群众永远的温暖

周昆训烈士追悼会上,舒兰市人武部职工、司机丁文龙来到了现场。为了送别恩人最后一程,丁文龙不顾医生劝阻,坚持在举行追悼会前一天出院。

“在车辆进水的危急时刻,政委把我先推了出去,自己才从车窗爬出来。”之后,周昆训告诉丁文龙:“我会游泳,你不用管我……”洪水滔滔,波浪汹涌,丁文龙没能拉住周昆训的手,两人被冲散了。后来,丁文龙抱住一棵柳树等待救援,最终获救。周昆训不幸被洪水冲走,壮烈牺牲。

“那天晚上,政委一直叮嘱我慢慢开,不着急……”丁文龙告诉记者,虽然周昆训嘴上这么说,但从表情动作中看得出来,他“非常焦急,一直挂念群众是否都安全撤离”。

在吉林省长春市,记者见到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的孙子马继志。他告诉记者,他和周昆训在吉林革命军事馆展陈大纲专家评审会上有过一面之缘。2021年7月,周昆训被吉林省军区长春第四离职干部休养所推荐参与筹建吉林革命军事馆,主笔兵要地志、“民族英雄杨靖宇”和“东北老航校”等大纲编纂任务,撰写大纲20多万字。每一次审阅稿子,周昆训都和同事就杨靖宇部分反复推敲、修改润色,通过电话等途径多次征求北京专家的意见。大家都说,周昆训时时以杨靖宇为榜样,学习靖宇精神,争做靖宇传人。

周昆训烈士生前在吉林省军区长春第四干休所工作期间,为服务保障对象上门理发。张 迪摄

周昆训的家乡——河南省确山县,也是杨靖宇的故乡。见到“偶像”的后代,周昆训向马继志表达了对杨靖宇的崇敬之情:“家乡出了杨靖宇这位英雄,我非常自豪,一直以他为榜样。”

得知周昆训牺牲的消息,马继志告诉记者:“确山出了周昆训这位英雄,我也很自豪。他和我爷爷一样,都是为了理想和信念舍生忘死的人,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员的初心使命。”

今年6月15日,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举行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授牌仪式,周昆训向全校师生寄语:“拥有一颗爱家爱党爱国的拳拳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拼搏奋斗。”作为领誓人,高二年级十二班武新博近距离聆听了周昆训的嘱托,“他亲切的河南口音、和蔼可亲的笑容,在我心里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学生,我能感受到他对我们寄予厚望。”

周昆训牺牲的消息传到他曾工作过的干休所,许多已至耄耋之年的老首长、老阿姨哭了。这个河南好儿郎,不论大家找到他提什么需求,他都会热情地答复一句:“中(方言:好,行),您放心……”门诊部医生王伟告诉记者,周昆训是一个心怀大爱的人。有一次,一名住在院内的地方人员突发疾病,十分痛苦。周昆训发现后立刻走上前询问,了解情况后呼叫门诊部的医护人员为其进行急救处置,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联系其家属。“那名患者不是我们的保障对象,但周昆训热心相助,见不得别人有难。”王伟说。

8月19日上午,两个特别的花圈被送到烈士周昆训墓前,花圈上的挽联落款分别是“王焯冉烈士父母敬献”“肖思远烈士父母敬献”。8月17日,得知爱心人士刘云儿要去确山县竹沟革命烈士陵园祭奠抗洪英雄周昆训,王焯冉烈士的母亲杨素香当晚与肖思远烈士的母亲商量,决定委托刘云儿送上花圈,以示哀思悼念。“周昆训烈士是河南人民的骄傲,告慰英雄,是俺同样作为烈士家属的责任。”杨素香说。(■杨继龙 王兆贵 本报记者 杨明月)

(采访中得到王新立、孙有权、王仕刚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周昆训烈士(右一)生前在舒兰市2023年上半年入伍新兵欢送仪式上,为新兵赠送入伍纪念品。李云鹏摄

我想对你说——

得知你失联的那一刻,我感觉像天塌了一样,甚至到现在都不愿接受你离开的事实。我们相识相爱20年,你是我和孩子的支柱,是我们这个小家的天。

我知道,如果时间倒流,你肯定还会勇敢地奔赴抗洪一线。就像你平时总念叨的那样,为党尽责,是一生的事业。你用生命践行了承诺。

这些天,在我和孩子最痛苦、最绝望的时候,很多亲人、战友和朋友一直陪伴我们、安慰我们、关心我们。昆训,你放心,我和儿子会坚强起来,以我们自己的方式好好生活。

——王 佳(周昆训烈士爱人)

多少次,我独坐办公室,仿佛看到你还在对面。多少次,拿起你留给我的笔记本,觉得你在跟我说话。

君子一诺,五岳为轻。你做到了。

2018年,与你相识,觉得你特文静、热心肠,每次见面你都会叮嘱我“保重身体”。你是好大哥,始终关心我、鼓励我。这一程,你心中似热火。

2021年,我们一起共事,为了共同且伟大的事业,相互扶持、相互鼓励。你从没有退缩过,你脸上常挂着笑容,心里早有谋定。这一程,你心中天地宽。

2022年,你走马上任,我打心底为你高兴。你揣着梦想和感恩的心,履职尽责敢担当,舍生忘死传佳话。这一程,你心中有家国。

哥,今天你荣归故里,看到那么多人送你接你,我为你骄傲!听到那一声声“小毛回家了”,我知道你到家了、放心了。青山埋忠骨,翠柏勉英魂。哥,我想你,我把你放在心里,一辈子。

——关胜男(吉林革命军事馆少校干事)

“吾将吾身献吾党”“我是军人,我是守护者”“为党尽责,是一生的事业”……翻看你的笔记本,一句句、一行行,力透纸背的是对党绝对忠诚、对事业高度负责、对人民无限深情。

男儿有泪不轻弹,军人的眼泪贵如金。但是,在场和熟悉你的战友,都是眼含泪水、挥泪缅怀……

历史会记录下每一代人的奋斗和牺牲,也会给他们的选择一个肯定的回答。

英雄战友,一路走好。

——屈雷宇(退役军人)

很难相信,当年军校里那个长得清清秀秀、有几分腼腆的你,面对滔天洪水竟这么勇敢。或者,为民逆行的勇气,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

没承想,毕业一别竟是永别。你是人民的英雄、军人的楷模,你是空军的骄子!我骄傲,曾与你同学一场。

一路走好,兄弟。

——许 毅(周昆训烈士军校同学)

(整理:宋殿胜、王嘉楠)

来源: 中国国防报

当你的男朋友的母亲生病时,如何正确地进行问候和关心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一个敏感但很重要的话题——当你的男朋友的母亲生病时,如何正确地进行问候和关心。这个问题可能让很多人感到困扰,因为处理这种情况需要细心和敏感,一不小心就可能陷入尴尬的境地。所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首先,及时询问男朋友关于他母亲的病情。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是否需要特殊的照顾或者医疗护理,以及他母亲现在的情绪状态。其次,表达你的关心。告诉你的男朋友,你理解他的担忧,并愿意帮助他一起照顾他的母亲。此外,你也可以提议去看望他的母亲,或者帮忙照顾一些日常事务,比如买药、购物等。再者,尊重他们的隐私。虽然你们是一家人,但是你并不是完全了解他们的家庭习惯和交流方式。所以,在表达关心和问候的时候,要尊重他们的隐私和习惯。最后,不要过度干涉。虽然你是好心,但是过度干涉可能会引起反感。尊重他们的决定,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处理这个问题。

总的来说,当你的男朋友的母亲生病时,及时、真诚地表达关心和帮助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们的隐私和决定,不要过度干涉。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你在处理这种情况时更加得心应手。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者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会尽快回复。谢谢大家的观看,记得点赞、分享、关注哦!

邱训华 | 父母拳拳爱子心 非历孰能懂,母亲头痛住院陪护诗词15首

《水调歌头·2023.7.12闻母亲头痛住院随记》

晨起接来电,慈母语含愁。

言称头痛欲裂,发作近一周。

造访乡村诊所,接诊医生估判:脑萎似微瘤。

力荐赴医院,速治莫夷犹!

至医院,诉头痛,有年头。

医生安慰,诸位还请勿担忧。

此症高龄多有,但忌操劳过度,体弱病根由。

如欲早康复,勿累且多休!

说明:1. 字的平仄韵均采用新韵(或称今韵),即以新华字典的汉语拼音为准,第一、第二声调的字为平韵字,第三、第四声调的字为仄韵字。该词牌的词谱平仄韵要求参照了王力老师所著的《诗词格律》、谢桃坊老师所著的《唐宋词谱粹编》、龙榆生老师的《唐宋词格律》等工具书,以下同。

2. 上阙最后一句“夷犹”的意思是“犹豫,迟疑不决”。

3. 下阙第三句的“有年头”,指的是“已经有好多年了”。我母亲的头痛症状其实在十几年前就有了,只是时好时坏,几乎每年都会遇到一两次。每次到医院检查,医生的结论基本上都是说因为自身对病毒的抵抗力下降所导致。老年人年纪大了,大多数人都会有脑部局部脑萎缩导致局部脑梗阻,这就容易引起头痛。如果因为劳累过度,就会导致自身对病毒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引起其他的并发症比如说结肠炎、尿道炎、发热咳嗽等症状,如果几种症状一起发作,人就会更加难受。所以老年人不宜过度劳累。

只是我母亲自小就做事手脚特别勤快,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年轻力壮的时候自家责任田忙好了,也会在别人的邀请下或者自己主动为亲朋好友帮忙做农活。我母亲现在虽然七十几岁了,按理应该好好在家清闲地颐养天年了,但是她就是闲不住,这些自留地的农活还基本上都是她在热心地播种着,有时候还会接收亲戚因为种种原因不想自己耕种的自留地,自己到别人家去春种秋收,很是辛苦。

很多次劝她说,我们子女每年给她的上万元的赡养费足以让他们不愁吃穿,就不用再这么辛苦地种地了,这几分自留地就算是全部荒废了也无所谓,但是她就是不听,说是我们这些子女自小就很喜欢吃香瓜、玉米、梨子、花生等农作物,所以就非常用心思地种好这些农作物,尤其是玉米等,每年种好送给我们的玉米,都要比市场上卖的要好吃的多。也因此而多次生病住院挂水(有时候是结肠炎,有时候是头痛或者其他疾病)。有时候一次住院的花费要超过了这三分自留地几年才能收获到的物产所值。

也因此我常常跟她开玩笑说,你拼命种地也就每年物产收入不足千元,还要扣除使用农药化肥的费用,净得不过几百。住院一次花费数千元,你的这些辛苦简直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次她的头痛比以往的几次都要严重一些,因此这次在她住院治疗期间,我在看望陪护的时候就不得不再三苦口婆心地劝诫她以后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再也不能过度操劳了,否则受到最大伤害和痛苦的还是她自己。如果他不听劝告一意孤行,会很危险,甚至会危及自己的生命,总算是听进去了,至少在口头上是这样,希望母亲以后在行动上也能够做到吧!

《谒金门·见慈母积劳成疾随感小纪之一》(新韵)

多休息,留抗病毒能力。

过度操劳神气逸,易滋生疫疠。

浅显养生道理,焉有不知其益?

慈母近年频忘记,令儿孙郁悒。

说明:1. 上阙最后一句的“疫疠”,指的是“病情严重的(传染性)疾病”。

2. 下阙最后一句“郁悒”,意思是“忧愁、苦闷”。

《卜算子·见慈母积劳成疾随感小纪之二》

每每问吾妈,何故毋听劝?

道是“田禾不可荒,总得人来管”。

我谓“几分田,年入才丁点。

为此微薄致病来,难道真划算?”

说明:1.下阙第24句“丁点”,是“很少、非常少”的意思。下阙四句的意思是“我跟母亲说,你每年种这三分地,收入微薄,为了这一点点的收入,却让自己得病住院了,住院费用大大超过了你在农田里面辛勤劳动得到的收获。你觉得这样做真的很值得、很划算吗?”

《卜算子·见慈母积劳成疾随感小纪之三》

慈母笑开言: “道理人皆懂,

眼见儿孙尽长成,欣喜心头涌!

老迈挣钱难,唯有田来种。

玉米香瓜土豆茄,尚可微薄供”。

《卜算子·见慈母积劳成疾随感小纪之四》

闻母此番言,热泪无言涌。

父母拳拳爱子心,非历孰能懂?

复劝母安心:“田请毋耕种。

些许抛荒勿挂心,体健方为重!”

说明:上阙最后两句“父母拳拳爱子心,非历孰能懂?”意思是“父母对子女们的真诚无私的关爱、奉献之心,子女们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体会到并明白理解到这一点呢?”

《减字木兰花·农户责任田转外包小纪》

老家田地,数载之前租契立。

去埂平坑,农场承包大片征。

各家农户,屋后房前留几处。

些许薄田,略可赢得果菜添。

说明:我们老家与村里其他人家一样,大概是在2010年前后,家里的责任田里面,有 百分之九十以上大片农田都被外地农场主承包了,原先房前屋后的小河沟以及小鱼塘和高低不平的坑坑洼洼都被推土机重新平整好了,原先被每家每户分割的许多小块责任田及其小田埂也都消失了,重新合并,并平整成为了连片的大块农田,每家每户只留下了房前屋后的三四分自留地,主要是用以种植花生、玉米、黄瓜、山药、红薯、蚕豆、毛豆等蔬菜或者香瓜、桃子、梨子、柿子、橘子等水果。这首词回忆了这件事。

《五律·寄语母亲之一》

拼种三分地,才收几百元。

操劳多病体,憔悴少康安。

入院非一日,求医费几千。

伤神添病痛,得可补失焉?

《点绛唇·与慈母交谈小纪之一》

慈母闻言,微微一笑将头点:

不跟侬辩,一切听儿劝。

以往常思,不可吃闲饭。

周遭转,多劳勤干,期把零钱换。

说明:上阙第3句的“侬”,意思是“你”。

《菩萨蛮·与慈母交谈小纪之二》

闲来无事儿孙念,房前屋后家园转。

偶忙碌田头,冀闲时有收。

老来无大用,幸可田园种。

蔬果不值钱,馈儿心里甜。

《虞美人·寄语劝慰母亲之一》

双亲只想儿孙好:花样轮翻找。

香瓜玉米豆桃梨,年复一年打理未停息。

韶华易逝容颜老,百病周身绕。

但思年迈过七旬,子女长成盼母勿操心。

说明:1. 上阙第三句的“豆桃梨”,指的是“毛豆、豇豆、桃子、梨子”等蔬菜水果。

2. 上阙最后一句的“打理”,是“收拾、料理”的意思。

《西江月·寄语劝慰母亲之二》

子女异乡工作,无需父母操心。

虽非豪富有薪金,足以无忧饥馑。

但盼双亲翁媪,远离茹苦含辛。

须知均已过七旬,作速田头身隐。

说明:1. 下阙第一句的“翁媪”,指的是年迈的父母。

2. 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希望父母辛苦劳作的身影从今以后不要再出现在乡间田头,希望他们能够安心地呆在家里颐养天年”

《虞美人·寄语劝慰母亲之三》

母亲头痛年年有,发作颇难受。

操劳过度致身疲,欲想安康毋累可消疾。

回回患病求医去,破费多年蓄。

更添疾病遍身加,何异芝麻拾起掉西瓜?

说明:下阙四句的意思是——“母亲这些年几乎每年都可能会因为生病而住院挂水(有时候是结肠炎,有时候是头痛或者其他疾病)。有时候一次住院的医药费的花费就要超过了她在老家这三分自留地上辛苦劳作几年才能收获到的物产所值收入的积蓄之和,因此我常常跟她开玩笑说,你拼命种地也就每年物产收入不足千元,还要扣除使用农药化肥的费用,净得不过几百。住院一次则花费数千元,再加上因为过度操劳而百病缠身,那么母亲的这些辛苦简直就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没有什么区别了”。

《如梦令·寄语劝慰母亲之四》

慈母就医疗病,犹念老家畦町。

因劝诫多回: “过累恐将无幸。”

“惜命,惜命:从此陶情养性。”

说明:1.第2句的“畦町”,意思是“小块田地、田埂”,也就是老家的三分自留地。

《如梦令·寄语劝慰母亲之五》

愿母安心休憩,莫念老家田地。

纵使尽抛荒,子女俱能接济。

毋惄,毋惄,赡养天经地义。

说明:1.第5、6句的“毋惄”,是“不用忧愁担心思”的意思,“毋”的意思是“不用、不要”,“惄(音同“腻”)”的意思是“忧思,因某事情而担忧苦恼”。

《七律·父母人生经历小纪》

二老双双过古稀,一生劳作不知疲。

青葱岁月书难念,耄耋经年子远离。

明晓儿孙疏伺奉,老来关爱未游移。

心中只想家圆满,惘顾高龄碌未息。

说明:1.第3、4句的意思是——“父母年纪轻轻的时候因为遇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及其后来的,导致了他们有书难念,分别只读到初中及小学就辍学了。而在他们年老的时候子女又因为在远离老家的城市工作而与他们相距遥远,常年不能在身边陪伴他们。”

2.第5、6句的意思是——“虽然父母也明明知道儿孙晚辈们在他们年老的时候不可能经常陪伴服伺在他们身边,但是他们对儿孙的关爱和牵挂、想念之心到老了却也从未有丝毫改变。”

3.最后1句的意思是——“父母不顾自己年纪很大了却还在努力为子女操心劳碌着”。

作者简介

邱训华,自幼喜欢古诗词。大学期间在邓志溢等同学的倡议下,尝试写了第一首《吟雪》即景诗歌。毕业工作第四年开始后的大半年时间里写了几首新体抒情诗及百余首的旧体诗词,其后中断。至2017年国庆节期间的大学同学聚会开始,又触动了其旧体诗词写作热情,于是又重新开始继续写下去了。至今已在《品读好诗词》(原《中国好诗词》)、《当代诗家》、《千古诗词聚贤庄》等文学网站发表诗词二百余首。

本人的联系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开发区复路9号,江苏省有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