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描写青衣美的句子简短(描写青衣美的句子)

描写青衣美的句子简短(描写青衣美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一顾一盼一回眸,一嗔一颦一娇羞---绝美青衣

中国戏剧里扮相最美,唱腔最美,身段也最美的当属青衣。曾有人说,“青衣是梦。是男人的梦,也是女人的梦;是一个人的梦,也是一代人的梦。”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青衣,一般是风度凝重,行为端方,气质含蓄的成熟女子。然而,青衣又不仅仅是我们平常理解的那样单薄,在舞台上那个“青衣”的艺术形象背后,似乎还有一群女子,一种文化,一段时代,一个梦想,去值得我们慢慢的探寻。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一个未知的朝代曾经孕育了“青衣”这样一种女性:她们温良谨顺,德言容工,相夫教子,勤俭持家,支撑着岁月中不足为奇的平淡的日子。她们虽然桃李不言,却有着细腻柔婉的闺中情愫和绵长如缕的缱绻愁思。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经过无数代文人和艺人们的发现,提炼和演绎,“青衣”这样一个涵聚了中国传统审美理想的女子,终于在台上羞涩的舞起水袖,咿咿呀呀的唱出了自己的一腔心事。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青衣不是天上的仙子,而是民间女子,她既是女子的形,也是女子的魂,不管是皇后民妇,胖瘦媸妍,骨子里都是青衣。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青衣的身段是微微含着胸的,顺目低眉的姿态。她的风情,不像花旦的风情是如三月杨花一般漫天飞洒袭人面,也不像闺门旦占着年轻的便宜,却淡妆浓抹总相宜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青衣的风情是要人慢慢品味,你乍看她,如冰如雪,凛然不可犯,因为那份妩媚是藏着不肯轻易示人,却禁得起仔细推敲的。那是一种幽深的,有内容的静美。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一个云手,一个盘腕,一个转身,几步圆场,到水袖的轻颤,眼神的流转,指尖的兰花形状,面庞的百媚千娇,这样精致致攒出来的一个女人,她腼腆,淡秀,恬静,妩丽,她包含着中国传统女子所有的风情,她堪称人间尤物,怎能不美呢?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真正的青衣来自于民间,现实中的青衣总是寒薄平淡的。青衣的舞台,应该是像鲁迅的《社戏》中那样的舞台,露天而建,亲近于民,戏里的疾苦有关于柴米油盐和人情冷暖,一咏一叹终关情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一瞬的转身,忘却了繁华三千;无数的回忆,散落了相思一地。一世的青衣,千年的情劫,几度轮回,依然是旧梦三千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转瞬的爱情。奢华的对望,转身的离别,留下刻骨的华丽。青衣无法忘却的前缘,亦是世人无法破译的情缘。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一阕青衣梦,娓娓婉婉,假假真真。一阕青衣梦,醉若南柯,烟雨迷离。梦醒处,韶华暗逝,凉月满天。人生如戏,戏若人生。

(注:文:网络转载,图:华韵京剧摄影工作室)

一顾一盼一回眸,一嗔一颦一娇羞---绝美青衣

中国戏剧里扮相最美,唱腔最美,身段也最美的当属青衣。曾有人说,“青衣是梦。是男人的梦,也是女人的梦;是一个人的梦,也是一代人的梦。”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青衣,一般是风度凝重,行为端方,气质含蓄的成熟女子。然而,青衣又不仅仅是我们平常理解的那样单薄,在舞台上那个“青衣”的艺术形象背后,似乎还有一群女子,一种文化,一段时代,一个梦想,去值得我们慢慢的探寻。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一个未知的朝代曾经孕育了“青衣”这样一种女性:她们温良谨顺,德言容工,相夫教子,勤俭持家,支撑着岁月中不足为奇的平淡的日子。她们虽然桃李不言,却有着细腻柔婉的闺中情愫和绵长如缕的缱绻愁思。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经过无数代文人和艺人们的发现,提炼和演绎,“青衣”这样一个涵聚了中国传统审美理想的女子,终于在台上羞涩的舞起水袖,咿咿呀呀的唱出了自己的一腔心事。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青衣不是天上的仙子,而是民间女子,她既是女子的形,也是女子的魂,不管是皇后民妇,胖瘦媸妍,骨子里都是青衣。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青衣的身段是微微含着胸的,顺目低眉的姿态。她的风情,不像花旦的风情是如三月杨花一般漫天飞洒袭人面,也不像闺门旦占着年轻的便宜,却淡妆浓抹总相宜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青衣的风情是要人慢慢品味,你乍看她,如冰如雪,凛然不可犯,因为那份妩媚是藏着不肯轻易示人,却禁得起仔细推敲的。那是一种幽深的,有内容的静美。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一个云手,一个盘腕,一个转身,几步圆场,到水袖的轻颤,眼神的流转,指尖的兰花形状,面庞的百媚千娇,这样精致致攒出来的一个女人,她腼腆,淡秀,恬静,妩丽,她包含着中国传统女子所有的风情,她堪称人间尤物,怎能不美呢?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真正的青衣来自于民间,现实中的青衣总是寒薄平淡的。青衣的舞台,应该是像鲁迅的《社戏》中那样的舞台,露天而建,亲近于民,戏里的疾苦有关于柴米油盐和人情冷暖,一咏一叹终关情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一瞬的转身,忘却了繁华三千;无数的回忆,散落了相思一地。一世的青衣,千年的情劫,几度轮回,依然是旧梦三千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转瞬的爱情。奢华的对望,转身的离别,留下刻骨的华丽。青衣无法忘却的前缘,亦是世人无法破译的情缘。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体验京剧写真,感受国粹魅力】

一阕青衣梦,娓娓婉婉,假假真真。一阕青衣梦,醉若南柯,烟雨迷离。梦醒处,韶华暗逝,凉月满天。人生如戏,戏若人生。

(注:文:网络转载,图:华韵京剧摄影工作室)

《青衣》:女性题材电视剧创作的陷落与突围

作者:王丽叶

因综艺节目《声临其境》和《演员的诞生》的重新演绎和再创作,电视剧《青衣》得以重回观众的视野。新世纪以来,与女性话题有关的电视剧可谓层出不穷,《青衣》正是这其中的经典代表。细数新世纪以来的女性题材电视剧,从《流星花园》《孝庄秘史》《还珠格格》到《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甄嬛传》《传闻中的陈芊芊》……无论是以“灰姑娘”模式为代表的青春偶像剧,还是一路“打怪升级”的“大女主”戏,抑或是荒诞反套路的甜宠剧、苦情女主担纲的家庭伦理剧等,都无法将《青衣》纳入其所属的类型。反观当下女性题材电视剧在题材、叙事、女性形象、思想价值观念等方面类型化的困境,《青衣》或许可以为女性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反类型化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题材和叙事的现实主义倾向

随着电视剧生产市场的扩大和播放平台类别精细化,女性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不可避免地走向类型化,每一类型几乎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叙事模式。如2010年《美人心计》热播后,古装剧“大女主”模式大行其道。除了背景的更换(宫斗、宅斗剧以古代封建王朝为背景,仙侠剧以架空历史中的修仙场所为背景),这类剧作大都将女性角色作为故事主体,以人物情感纠葛或权力斗争为剧情主线展开。现代类型的女性题材电视剧也不外如是,校园青春偶像剧多以“灰姑娘”叙事模式发展情节,家庭生活剧则是以苦情女主的委曲求全求得浪子回头或者家庭矛盾化解。

《青衣》则不同,剧中既描写了八十年代的文艺繁荣时期,也涉及了九十年代经济发展后的下海热潮和新媒体兴起对戏曲的冲击,从舞台上的唱念坐打到家庭生活的柴米油盐、筒子楼里的家长里短,具有广阔的社会背景和现实生活基础。虽然是现代剧,《青衣》却超越了职场奋斗和家庭生活的类型化叙事。筱燕秋既不是职场奋斗剧中坚强独立、追求升职加薪的女性,也不是家庭伦理剧和都市生活题材剧中那些为家庭付出一切的女人。面对生活,筱燕秋的宣言是“我不照结婚照,不请客,不穿红衣服,不去你家,我不想领结婚证……就是不想要孩子。”从这一层面来看,《青衣》呈现出人物内心的复杂矛盾和现实生活的一地鸡毛,这也正是其难以被模仿和复刻的原因所在。类型化有利于批量生产,但也造成剧作缺少艺术个性而变成单纯的复制粘贴。“大女主”“开挂”的人生虽然让人看得过瘾,但如果只是为了迎合观众口味,而偏离现实生活和“人”本身,其实并不利于女性题材电视剧的长远发展。

角色的平衡设定和对单极化的反思

《青衣》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呈现的。剧中设置了一系列的镜像人物,筱燕秋是中心人物,其他三代青衣则是筱燕秋的镜子。柳如云和李雪芬照见了青衣的过去,春来照见了青衣的未来,筱燕秋在她们的遭际中看到另一个时代、另一种选择的自己。同时,剧中的配角展现了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画卷,比如筱燕秋的姐妹裴素锦。在给筱燕秋的信中她写道“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家庭和孩子只是一个过程,你结了婚,有了丈夫和孩子以后,还得重新回到你自己。”筱燕秋接到信后还不太能理解这样的观点,心里想“这家伙在说什么呀”。可以说,裴素锦向观众展现了女主角之外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这种新鲜的人物设置也打破了类型化剧作中“主角即正义”的人物设定,在众多人物的描写和人物关系的展开中,筱燕秋的形象也愈加厚实、清晰。

反观新世纪女性题材电视剧类型化的创作,为了突出主角,在人物设置上往往存在单极化倾向。这主要表现在为了突出女主角而导致故事不真实、角色设置不平衡,造成了女性题材电视剧的小格局;故事背景单薄、经不起推敲,剧作的展开不以真实为标准,而是为主角铺路,往往在意料之中,却出乎情理之外。至于女性题材历史剧的创作,不仅“人、事两假”而且意蕴也不真实。其次是角色设置的不平衡,无论是在古装剧还是现代剧中,类型化的女性题材电视剧总难避免女主角的独大。女主角往往集各种美好的德行和出众的能力于一身,而女配角大都难逃“黑化”的命运。不仅是女配角,甚至男主角也沦为女主角的陪衬。此外,剧中还会精心设置一个或多个人设完美的男性作为女主角的追求者,来满足女性观众对于另一半完美的想象。然而,过分拗人设、片面追求观众口味和商业红利,往往使电视剧的正常创作和生产遭到反噬,这种全面倾斜向女主角的人物设定,不仅使剧中的人物流于扁平,也会使整个剧作陷入角色单一和内容同质化的困境。

不完美女性形象背后观念的新变

粗浅地看,新世纪以来流行的女主角色大致经历了以下变化:从“灰姑娘”和“苦情”女主到“大女主”、从单一的娴静淑女到性格鬼马精灵的少女,她们的结局大多实现大翻身,爱情事业双丰收。其实,看似皆大欢喜的结局,背后实际上是以女性的自我牺牲为代价的。如果说“灰姑娘”和“苦情女主”只是树立了道德上的“标杆”,那么所谓的“大女主”实际上对女性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它要求女人在和男人一样做一个成功人士的同时,还不能忘记自己作为女人的“本分”。比如以《辣妈正传》(2013年)中的夏冰为代表的辣妈们,她们一方面要承受来自家庭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要面对职场上的严峻考验。夫妻双方观念保守的父母、养育孩子的重担、职场上的压力等外在条件,实质上从头至尾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真正改变的只有变得强大到兼顾工作和家庭的女主角。

《青衣》的独特之处在于筱燕秋的不完美和不被规训。观众期待女性应该具有的美德——“大女主”的坚强独立、“小女主”的温良忍让——她都不具备,她隔涩、自私,是一个从头到尾都不完美的女人。同时,筱燕秋对戏曲的痴迷,使剧作实现了对日常生活的超越,暗含着剧作对人生和命运的理解。

近年热播的《三十而已》《二十不惑》《听见她说》《不完美的她》等电视剧体现了女性题材电视剧的新变化,剧中关于女性婚恋观、女性职场法则等话题也成为观众讨论的焦点。此外,剧中的她们在处理生活困境时的不完美更能带给观众共鸣和思考。

总的来看,新世纪以来的女性题材影视作品虽然暴露出类型化的困境,但是求新求变的反类型化追求也从未止步。《青衣》及近年新兴起的现实主义女性题材电视剧,对不完美的“她”的塑造跳出了“女主角=完美女性”的怪圈,体现出创作思想的转变,即不完美的她们更加贴近女性的视角和真实的现实生活。随着女性消费市场的扩大,女性题材电视剧走向批量化生产的趋势虽然难以避免,但是类型化的创作绝不是女性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唯一出路。除了作为文化消费产品之外,女性题材电视剧更应该肩负起其作为艺术的自觉和使命。(王丽叶)

(作者系湖南大学文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十首“青衣”诗词,绮丽、浪漫、飘飘欲仙,充满了传奇色彩

在古代,“青衣”有多种含义:本意是指青色的衣服;也指便服,亦称“青衫”;也指春服,在春天穿的衣服;汉以后卑贱者衣青衣,故称婢仆、差役等人为青衣;明清以后,戏曲兴起,又有“青衣”这个角色。古人似乎特别喜欢青衣,除了婢仆穿青衣以外,道士也喜欢青衣,官员在私下场合也经常穿青衣,比如,大诗人白居易就在《琵琶行》中写到,“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注湿”,堂堂的江州司马,也喜欢穿青衣。

1. 起来闲把青衣袖,裹得栏干一片云,赵师秀

这首宋代诗人赵师秀的《白石岩·谁炷清香礼少君》,应该是泉州安溪的白石岩,那里的天炉峰有着华东地区最大的香炉。全诗为:

谁炷清香礼少君,数声金磬梦中闻。

起来闲把青衣袖,裹得栏干一片云。

起来闲把青衣袖,裹得栏干一片云

“谁炷清香礼少君,数声金磬梦中闻”,“少君”,道教第二十一土皇君,姓李讳上少君。在白石岩,是谁点燃清香,对着少君礼拜;这时候,数声金磬传来,像是在梦境一样。

“起来闲把青衣袖,裹得栏干一片云”,是谁站了起来,把青衣的袖子挽起来,裹起了栏干上的一片白云,顿时显得仙衣飘飘。

一句,“起来闲把青衣袖,裹得栏干一片云”,写得那么飘飘欲仙,像是在腾云驾雾一般。表达了诗人对白石岩的喜爱,对自由的向往。就像诗仙李白的“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一样的飘逸!

2. 欲默不能言不可,娇心无著凭青衣,利登

这首宋代诗人利登的《玉台体·两弯弓月眉端照》是一种“玉台体”,所谓“玉台体”,在古代文学上是指以南朝徐陵编选的诗歌总集《玉台新咏》为代表的文词纤巧绮艳的一种诗风。全诗为:

两弯弓月眉端照,一朵忪云鬓畔归。

欲默不能言不可,娇心无著凭青衣。

欲默不能言不可,娇心无著凭青衣

“两弯弓月眉端照,一朵忪云鬓畔归”,两只像弓形明月一样的眼睛,从眉下端端正正的看着我们;一头刚睡醒蓬松云朵一样的头发,从两鬓旁归拢。

“欲默不能言不可,娇心无著凭青衣”,想要沉默不言,却不能不说,不要。她的一颗娇心啊,无处倚靠,只能依赖那件青衣。

一句,“欲默不能言不可,娇心无著凭青衣”,刻画了一个娇羞可人的美丽奴婢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3. 几度青衣裹白云,流传仙句世间闻,苏泂

宋代诗人苏泂,和赵师秀同年。赵师秀,字紫芝。这首《忆紫芝·几度青衣裹白云》,就是苏泂回忆赵师秀的:

几度青衣裹白云,流传仙句世间闻。

如今一去无踪迹,独自看云不见君。

几度青衣裹白云,流传仙句世间闻

“几度青衣裹白云,流传仙句世间闻”,想当年,我们几度交游,你穿着青衣,站在山巅,像是裹着白云一样;这些年以来,你写了很多诗词仙句,在世间广为流传。

“如今一去无踪迹,独自看云不见君”,现在,你一去不复返,再也不见踪迹;我只能独自一个人闲看白云,只是,再也看不到你了。

一句,“几度青衣裹白云,流传仙句世间闻”,写出了赵师秀的潇洒,也写出赵师秀的文采;一句,“如今一去无踪迹,独自看云不见君”,表达了诗人对赵师秀深深的思念。

4. 堪怜堪惜还堪爱,唤青衣、推上绣窗,李太古

宋代诗人李太古的这首《恋绣衾》,刻画的是一位富家大小姐的形象,里面带有青衣,很像《西厢记》里的崔莺莺和红娘的形象:

橘花风信满院香。摘青梅、

犹自怕尝。

向绿密、红疏处,喜相逢、

飞下一双。

堪怜堪惜还堪爱,唤青衣、

推上绣窗。

暗记得、凭肩语,对菱花、

啼损晚妆。

堪怜堪惜还堪爱,唤青衣、推上绣窗

“橘花风信满院香。摘青梅、犹自怕尝”,橘花开放,满院香;这时候,正是青梅初熟时节,她摘了一只,像尝尝,却怕酸。

“向绿密、红疏处,喜相逢、飞下一双”,于是,她走向树林,那么鲜花较少,却喜碰上从树上飞下一双小鸟。

“堪怜堪惜还堪爱,唤青衣、推上绣窗”,看到了一双鸟儿,让她又惊又喜。回到房里,又是可怜、又是可惜、又是可爱,一阵模糊。于是,叫丫鬟关上了推上绣窗。

“暗记得、凭肩语,对菱花、啼损晚妆”,“凭肩语”,指亲昵密语。她还暗自记得,当时的亲昵密语;现在,却只能对着镜花,暗自哭泣,哭坏了晚妆!

5. 宝镜磨来寒水清,青衣把就绿窗明,徐凝

青衣,如果是男性穿青衣:那他要么是官员私下穿便服,比如江州司马;要么是不得志的文人,只能穿青衣。而唐代诗人徐凝的这首《览镜词·宝镜磨来寒水清》,应该属于后者:

宝镜磨来寒水清,青衣把就绿窗明。

潘郎懊恼新秋发,拔却一茎生两茎。

宝镜磨来寒水清,青衣把就绿窗明

“宝镜磨来寒水清,青衣把就绿窗明”,这句里,明显的“寒水”、“青衣”,表达了他窘迫的处境。一柄宝镜,反复研磨,并用冷水清洗;他一身青衣,映射了绿窗的明亮。

“潘郎懊恼新秋发,拔却一茎生两茎”,“潘郎”,原指潘岳,美男子的代名词。他虽然貌若潘安,但却十分懊恼新生的白发,拔了一根,却又新生出两根。

这首《览镜词》,让人想起诗仙李白的“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是写愁。这里是写人的不得志,从“寒水”、“青衣”,可以看出他身处寒门,但最可怕的是,“可怜白发生”,那就意味着"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6. 见人羞不语,含笑转身时,程诰

到了明清时代,随着戏曲的兴起,“青衣”这种角色也出现了。《红楼梦》里,贾家就在“元春省亲”养了一个戏曲班子。所以,家养戏曲班子,在明清时代的大户人家,也是不少见的了。这首明代诗人程诰的《杨都统家小青衣》,就展现了大户人家的戏曲角色:

自按梨园谱,谁传乐府词。

见人羞不语,含笑转身时。

见人羞不语,含笑转身时

“小青衣”,是一个年纪较小的扮演“青衣”角色的女孩。“自按梨园谱,谁传乐府词”,她自己已经能够按照梨园谱唱曲了,但是是谁给她的“乐府词”呢?没想到她也唱得很好。这句是赞她特别有才艺!

“见人羞不语,含笑转身时”,她见人就娇羞,连话都不敢说;但是是那么的可人,在转身离开时,还要对人含笑而过。

一句,“见人羞不语,含笑转身时”,这样的青衣,这么的娇羞,这种回眸一笑,估计是铁打的汉子,也都会喜欢。

7. 此行抑有求欤。青衣拟问平都,赵善括

《庄子·大宗师》中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意思是,山泉水匮乏,泉下之鱼无路可逃,互相哈着水气,把口中的沫子抹在另一方腮上,才能苟且存活;与其这样,不如,把它们放到江湖里,这样,虽然它们会忘记彼此,但它们都活下来了。宋代赵善括在《清平乐·断云漏雨》中,就演化了这个典故,讲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断云漏雨。依约西山暮。

风定樯高须小住。不忍带将春去。

此行抑有求欤。青衣拟问平都。

万里一钩新月,相忘常在江湖。

万里一钩新月,相忘常在江湖

“断云漏雨。依约西山暮”,乌云被风吹动,下起了雨;但他们还是在晚上的时候,在西山约会。

“风定樯高须小住。不忍带将春去”,这时候,风停了,船帆张不起来,所以,需要暂住一阵。真的不忍心走,就像不忍心春归一样。

“此行抑有求欤。青衣拟问平都”,“平都”,指平都公主,后为恋人的代称。他穿好了青衣,准备远行了,想问她一句,我要走了,你还有什么要求吗?

“万里一钩新月,相忘常在江湖”,即使万里江山同沐一弯如钩的新月,但人们却经常在尘世中忘却彼此,不通音讯,希望你我不会这样。

一句,“此行抑有求欤。青衣拟问平都。万里一钩新月,相忘常在江湖”,如果是你遇到这样含情脉脉的恋人,就问你,舍得离开吗?

8. 何处同仙侣,青衣独在家,鱼玄机

在古代,炼师应该是中国的早一代化学工程师,他们一般比较富裕,每天的工作就是在野外寻找各种矿产和中药,然后一起炼制,以期生产长生不老药。而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就是由炼师们偶尔发明的。唐代女诗人鱼玄机的这首《访赵炼师不遇》,就讲述了炼师们的生活:

何处同仙侣,青衣独在家。

暖炉留煮药,邻院为煎茶。

画壁灯光暗,幡竿日影斜。

殷勤重回首,墙外数枝花。

何处同仙侣,青衣独在家

“何处同仙侣,青衣独在家”,炼师一般都是道士,他们炼药的目的是为了升仙,所以诗人恭维他们是神仙和仙侣。也不知道你在何处,和哪位仙侣一起采药采矿去了,只留下一个穿青衣的小童在家。

“暖炉留煮药,邻院为煎茶”,家中的暖炉是留着煮药用的,而相邻院子里的炉子,才还是煎茶用的。“画壁灯光暗,幡竿日影斜”,四壁上都画了画,因为是白天,室内的灯光比较昏暗,室外的幡竿,日照的影子已经斜了,天色已晚。

“殷勤重回首,墙外数枝花”,诗人也没有久留,走的时候,反复回首看看,只见墙外的数枝鲜花开放。

一句,“何处同仙侣,青衣独在家”,刻画了炼师们神仙般的生活!

9. 罗袜贵妃才出浴,青衣侍婢未关门,冒广生

“横塘”,三国吴大帝时于建业 (今南京市)南淮水 (今秦淮河)南岸修筑。亦为百姓聚居之地,后泛指水塘。“横塘”的特点是江南水乡的风光,和那里的美女。唐代诗人崔颢《长干曲》之一中写到,“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就是写横塘美女的多情。这首清末诗人冒广生的《望江南·横塘忆,忆得日黄昏》,也写得旖旎无比:

横塘忆,忆得日黄昏。

罗袜贵妃才出浴,青衣侍婢未关门。

此际最销魂。

罗袜贵妃才出浴,青衣侍婢未关门

“横塘忆,忆得日黄昏”,我时常回忆起在横塘的那些日子,但最让我怀念的是那天黄昏时分。

“罗袜贵妃才出浴,青衣侍婢未关门”,那时候,她脚穿罗袜,打扮得像贵妃一样,刚刚洗完澡出来,身穿青衣得侍女还没来得及关门。

“此际最销魂”,那一刹那的风景,才是最最销魂的。

一句,“罗袜贵妃才出浴,青衣侍婢未关门”,如果是你在现场,就问你,销魂不销魂?

10. 绮阁春深夜未央。青衣十五鬟初长,毛莹

明代诗人毛莹的这首《浣溪沙·绮阁春深夜未央》,是一副青年小男女的暧昧画卷,字里行间充满了荷尔蒙的气味:

绮阁春深夜未央。青衣十五鬟初长。

博山炉暖惯司香。

暗约芳心瞒小妹,故拈闲语恼檀郎。

唤伊翻自背灯光。

绮阁春深夜未央。青衣十五鬟初长

“绮阁春深夜未央。青衣十五鬟初长”,已经到了春天晚期,华丽的楼阁,夜深了,天还没有亮。她身着青衣,年龄已经十五了,头发开始长长了。“博山炉暖惯司香”,房间里放着博山炉暖,散发了迷人的香味。

“暗约芳心瞒小妹,故拈闲语恼檀郎”,女孩是芳心暗许,但不能表现得那么明显,要瞒着小妹;所以她故意拿闲言碎语去惹恼男孩。“唤伊翻自背灯光”,结果真的热闹了,叫他他也不回头,只背着灯光,让人看不清是什么表情。

一句,“绮阁春深夜未央。青衣十五鬟初长”,场景太旖旎,女孩又是情窦初开,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