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用连造一个比喻的句子怎么写(用连造一个比喻的句子)

用连造一个比喻的句子怎么写(用连造一个比喻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荔枝似龙眼——谈谈比喻思维和比喻修辞

作者:蒋成峰(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教师)

传统上一般将比喻看成一种修辞手法,近年来,学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比喻(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的技巧,而且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

然而这种说法存在一个问题:如果说比喻是我们的思维方式,甚至连语言本身都是比喻性的,那么作为表达手段的比喻修辞,其特殊性又体现在哪里呢?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传统意义上的“比喻”修辞就等于从理论上被取消了。

实际上,对于这个问题,中国人早就有了自己的思考,这集中体现在古人的两段文字中。一段出自汉代刘向的《说苑》:

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王曰:“诺。”明日见,谓惠子曰:“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者,曰:‘弹之状何若?’应曰:‘弹之状如弹。’谕乎?”王曰:“未谕也。”“于是更应曰‘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则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说者固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王曰:“善。”

“譬”就是比喻。在梁王看来,比喻只是言语中一种可有可无的修饰,因此说话时可以“直言”而不用比喻。但惠子却坦然地承认,要是不用比喻,自己就没办法说话,因为要说明一个新的事物(如“弹”),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其与已知的事物(如“弓”)进行比较,通过“比”实现“喻”。惠子这里所说的“譬”就是比喻思维,它不是言语表达的技巧,而是认识事物的方式。其本质在于通过比较,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建立彼此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对新事物的理解。汉语中一多半的新词语都是通过比喻的方式创造的,如“电脑”“网络”“云计算”“宇宙飞船”等等;甚至很多基本词语,最初也是比喻,如“山腰”“菜心”“酝酿”“基础”等等。实际上,除了采用这种“比喻”的方式,很多时候我们甚至找不到别的办法来理解、命名这些新事物,难怪就连惠子这样能言善辩的人也承认自己离不开比喻。

比喻思维既然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方式,就有其普遍性的一面:所有语言中,表达抽象的意义(如时间、感情)都要借助具体的事物(如空间、身体);不同语言甚至能看到很多相同的比喻,如:“时间像金钱”,“女人像花”,“狡猾的人像狐狸”,等等。与此同时,不同民族的比喻思维又往往体现出鲜明的文化特色,例如:中国人用狗来比喻坏人,用龙来比喻强人、帝王;而英语中则用dog比喻普通人,用dragon比喻恶人,等等。

中国古人特别擅长比喻思维,他们借此建立了一整套关于世界的概念系统:一切事物都可分为“阴、阳”;所有事物的属性都不外乎“金、木、水、火、土”五种(即“五行”);而自然与社会的运转都可以用“天、地、风、雷、山、泽、水、火”八种自然现象(即“八卦”)的互动来解释,等等。孔子认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施行仁德的根本途径是以己度人,这可以说是比喻思维在伦理学上的体现。许慎《说文解字叙》引《周易系辞》说:“古者庖牺氏……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这是讲文字符号的起源,其实也是词语的起源,即:人类从自身以及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利用比喻思维来理解和认识周围纷繁复杂的世界。

古人关于比喻的另一段文字出自宋代苏轼的《东坡志林》:

仆尝问:“荔枝何所似?”或曰:“似龙眼。”坐客皆笑其陋。荔枝实无所似也。仆曰:“荔枝似江瑶柱。”应者皆怃然。仆亦不辨。昨日见毕仲游。仆问:“杜甫似何人?”仲游云:“似司马迁。”仆喜而不答,盖与曩言会也。

这段文字中,荔枝和杜甫都不是新事物,不需要借助与之相似的已知事物来理解,说话者将之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的目的并不是一般性地介绍它们,而是为了某种趣味性、哲理性的讨论。从外在的特点来看,说“荔枝似龙眼”当然没有错,但对很多人来讲,这种正确的表述显得浅陋直白、了无趣味。苏轼拿江瑶柱(即干贝)来和荔枝相比较,单从外形看,二者显然没有共性,但仔细一想,便可找到二者的相似性,如它们都味道鲜美、令人难忘,都是同类食物中的珍品,等等。如此一来,就在两个外形不相似的事物之间发现了有趣的相似性。同样的,杜甫和司马迁一位是唐代诗人,一位是汉代史家,本来缺乏可比性;然而,如果考虑到两人都是各自领域的“圣”级人物,都真实地记录了社会历史,都将人生的痛苦化作了著述的动力,那么这种比较就无疑是十分深刻的。这种解读的过程就是发现相似性的比喻思维。现实中,并非每个人都具有良好的比喻思维能力,所以有时就会出现应者“怃然”(茫然)的状况。但唯其如此,才更会使那些能理解它的人觉得韵味悠长、妙趣横生。

这段文字实际上揭示了“比喻”作为一种修辞现象的实质:它不是发现相似性的比喻思维本身,而是为了造成某种特殊表达效果而有意为之的言语偏离。苏轼的两个例子,将一般不能比较的两个事物进行比较,将外表不相似的说成“像”,这种比较关系的偏离就构成了所谓“明喻”。

而通常说的“暗喻”则可以看成对逻辑关系的偏离,如《论语》中这两个句子: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从一般的逻辑来说,这里的判断和叙述都是不能成立的。但在一定的环境中,接受者可以利用比喻思维发现相关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从而解读句子表达的偏离,感受到表达的形象性,引发深刻的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君子之德是风”只有在“小人之德是草”的背景下才能得到准确的理解,反之亦然;同样,只有在“天下无道”的背景下,孔子成为“木铎”才有意义。如果不考虑语境,这些句子的偏离其实都是很难理解的。这显示出比喻修辞对于语境的依赖性,而语境依赖正是修辞现象区别于一般语言现象的重要特征。

比喻修辞有时会表现为短语形式,如:“钢铁长城”“榆木脑袋”“心灵鸡汤”等,本来都是言语的偏离,因为按照字面意义,这些组合一般都是不可能发生的,只能通过比喻思维来解读它们,理解它们的特殊含义。这类比喻短语往往很容易发生熟语化,作为一个整体在语言中固定下来,也就不能再被视为修辞现象了。

所有的比喻修辞都是偏离,但偏离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外在形象的相似性伸缩性较大,而逻辑关系的伸缩性就很小。例如“小孩像猴子”不一定是偏离,而“小孩是猴子”则一定是偏离。有论者认为暗喻比明喻更耐人寻味,应该就是由于暗喻的偏离程度更高一点。当然偏离与否主要还是体现为本体和喻体的选择,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将比喻分成“比义”和“比类”两种,前者如“金锡以喻明德,珪璋以譬秀民,螟蛉以类教诲”,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理,偏离程度较高;后者如“麻衣如雪”“两骖如舞”等,本体和喻体是同类的事物,偏离程度较低。从效果来说,前者更多地体现了表达的含蓄性,而后者则更侧重于突显描述对象(本体)在某一方面的形象特点,往往和普通的比较句区别不大。

总之,作为术语的“比喻”一词有两个不同的含义:一个是比喻思维,另一个是比喻修辞,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比喻修辞固然是以比喻思维为基础的,但它本质上是一种以特定语境为背景的言语偏离现象,不应该仅以“相似性”作为定义的条件。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02日1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若水老师教作文194︱它就像一朵轻盈的白云在飘动

小学语文课本上有一篇名为《猫》的文章,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当一名小学生在学完这篇课文后,也写了一篇自己关于猫的作文——《猫哥“”》,居然在“七色童年·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中捧了个金奖,它有奥秘是什么呢?

猫哥“”

乡下爷爷家有一只浑身雪白的大白猫。听爸爸讲,这只猫是他在原来工作过的地方要回来的,到现在为止,已经在爷爷家待了快十年了,比我的年龄还要大点,因此我时常叫它“猫哥”,我还给它取了个比较雅的名字——“”。

猫哥“”有着一身令同类羡慕的白得如雪的毛,在房顶上跑动的时候,就像一朵轻盈的白云在飘动。嘴角的胡须又长又密,看上去很是威武,爷爷说这是“”测量老鼠洞穴大小的“秘密武器”。它还有着两只格外明亮的眼睛,夜晚的时候,又好似两颗红宝石在闪烁。

猫哥“”是个大懒虫。白天的时候,我经常看见它在窗台上、炉子旁,或者是床沿边呼呼大睡,好像总也有睡不完的觉。偶尔高兴了,才在院子里活动活动。要么在花盆里钻来钻去,弄得枝折花落,要么在房顶上窜上跳下,像是在“减肥”。可是,一到晚上,它就跟变了个样似的,精神抖擞,一刻也不闲着。有时候我都瞌睡了,把它放在旁边作伴,可是一觉醒来,它就无影无踪了,不知道是到哪里去找乐子去了,真是调皮。

来自今日头条

别看猫哥很顽皮,一提到吃食,它就听话多了,我们吃什么它就吃什么,从来不挑挑拣拣,这一点连我都比不上,我吃饭可挑食了,为此经常挨爸爸妈妈的批评,看来今后还要向它学习啊。

猫哥还是个很讲卫生的好“孩子”。我经常发现它在吃完食物以后,用一只前爪在嘴里舔舔,然后在脸上抹呀洗呀,直到把脸洗得干干净净才可罢休,真够有耐心的。

猫哥“”不仅仅是一只猫,更是我生活中的“开心果”。作业写完之余,我就用一个线团,或者是一个小皮球逗它玩,它也像是很配合我似的,不玩到筋疲力尽决不罢休。玩累了,就趴在我旁边休息,而我也经常被它滑稽的动作逗得哈哈大笑。有时候爷爷奶奶有事外出时,我也不感到孤单寂寞,因为在我写作业的时候,善解人意的“”就会悄悄卧在我旁边静静地看着我,好像在说:“小主人,可要认真点哦!”

我在城里待得时间久了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它——我最要好的朋友猫哥“”。

若水老师评点:董子涵写的这篇作文有两点值得向大家推荐。一是本文有侧重地描述了猫哥“”的生活习性。猫哥“”的生活习性有三个:“顽皮、不挑食、讲究卫生”。它在大白天的时候,经常在窗台上、炉子旁、床沿边呼呼大睡,就好像有总也睡不完的觉。偶尔不高兴了它才到院子里活动活动,在花盆里钻来钻去,弄得枝折花落;或者窜上跳下,像是在“减肥”。可是,一到晚上它就精神抖擞,一刻也不闲着,不知道跑到哪里找乐子去了。它的另外两个生活习性“不挑食”、“讲究卫生”则写得比较简略。二是运用了恰当的比喻。猫哥“”有一身令人羡慕的白毛,在房顶上跑的时候像轻盈的白云在飘动,既写出了它活泼好动、讲究卫生的一面,也表现了小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非常生动、贴切。

欢迎来邮:wzczw2023@126

常用的修辞手法一一比喻

比喻

小学语文常用的修辞手法中,比喻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学生如果能够熟练的应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话,会使文采更加出众。

对于很多小学的孩子来说,比喻手法可能很容易懂,但是运用起来却不容易。以下是比喻的用法详解,建议为孩子收藏。

▶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构成条件

构成比喻的关键:

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

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注: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①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②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表示猜测

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义

下面几例才是比喻句: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

(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观潮》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比喻的目的

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

【第一种】说明本体的可能性。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运用比喻消除这种诧异性。例如:

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第二种】阐明本体的情况。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她体段柔软,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第三种】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例如:

病人服用了一种苦药,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着了火,我仿佛觉得地狱移到了人间。

【第四种】肯定本体的情况。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例如:

学者的长处即使不让发挥,它也像麝香那样,被遮盖住,却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

轻浮的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毁灭,就像飞蛾扑火那样。

【第五种】美化或丑化本体。前者(例1、例2是歌颂本体,后者(例3、4)则是贬低、鄙视本体。例如:

例1:狗像忠实的朋友。

例2:垂老之年是生命成熟之果。

例3:夏日炎炎如地狱之火。

例4:冬天是穷苦人为之瑟瑟发抖的幽灵。

▶比喻的作用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比喻的分类

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第一种】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第二种】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

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散文 这枝花 ,现在自然也和“文学树”上各个枝丫的花一样,都必须盛开。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第三种】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第四种】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常用比喻词

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

▶比喻的修辞举例

(1)带有比喻的成语

恩重如山 冷若冰霜 成竹在胸 胸有成竹

呆若木鸡 风烛残年 挥汗如雨 浩如烟海

门庭若市 虚怀若谷 轻如鸿毛 震耳欲聋

声名狼藉 易如反掌 切肤之痛 亲如手足

人面兽心 如虎添翼 如胶似漆 丧家之犬

对答如流 刀山火海

a明喻:

虚怀若谷 门庭若市 如火如荼 如饥似渴

味同嚼蜡 寿比南山 归心似箭 如鱼得水

如虎添翼 冷若冰霜

b暗喻:

车水马龙 有口皆碑 唇枪舌战 草木皆兵

冰清玉洁 明珠暗投 人老珠黄 犬牙交错

血海深仇 犬马之劳

c借喻:

望穿秋木 破镜重圆 风平浪静 班门弄斧

铜墙铁壁 豺狼当道 掌上明珠 画龙点睛

柳暗花明 愚公移山

(2)比喻句举例:

①露似珍珠月似弓。

②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③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④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⑤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⑥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⑦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⑧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⑨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⑩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小学比喻句仿写练习题◀◀

(后面有参考答案)

1.仿照例句,任选一种事物,写一个句子。

例句: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它是孕育智慧的花朵。

2.仿照例句,以“记忆”或“友情”开头,另写一句话。

例句:遗忘是心的缝隙,漏掉了多少珍贵的昨天?

3.仿照例句,另写一个句子,要求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愿望。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也不是曲身于斗室中的盆景,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山河添上一笔绿色。

4.仿照例句,以“你”开头,另写一个句子。

例句:你如果是一块鹅卵石,就不要抱怨不能成为一块美玉。

5.仿照例句,以“热爱”开头,另写一句子。

例句:兴趣是什么?兴趣是帆,兴趣是桨,它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小学生比喻句仿写练习题小学生比喻句仿写练习题。

6.仿照下面例句,另写一个句子。

例句: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好停止前进。

7.仿照下面一句话的句式,仍以“人生”开头,接着写一句话。

例句: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

8.仿照下面一句话的句式,接着写一句话,使之与前面的内容、句式相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

9.仿照下面一句话的句式和修辞,以“时间”开头,接着写一个句子。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10.仿照下面一句话的句式和修辞,以“思考”开头,接着写一个句子。

思考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

11.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以“泉水”或“歌谣”为喻体,接着写一句话。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困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12.下面是毕业前夕的班会上,数学老师为同学们写的一句赠言,请你仿照它的特点,以语文老师的身份为同学们也写一句。

数学老师:人生只有抛物线、曲线、不规则线,没有直线。

13.根据下面句子表达特点,请在空格处接着写出比喻的内容小学生比喻句仿写练习题汉语词典。

巍巍诸峰,如盘龙,如驰象,如_______,如_______,如童子拜佛,如_______,如犀牛望月,如________……真是喻啥像啥,惟妙惟肖

14.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的比喻内容。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朵奇葩,它出自千万人之手,各显千秋,豪放若大江东去,婉约如___________,粗犷像旭日喷薄,细腻似___________,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参考答案:

1.①父亲的脸上流淌着汗水,不,那不是汗水,它是滋润禾苗的甘露。

②医生的身上穿着白大褂,不,那不是白大褂,它是阻挡病魔的屏障。

2.记记里心灵的底片,珍藏了多少美好的往事?或:友情是冬天的太阳,温暖了多少冰冷的心灵?

3.我不是令人眩目的星月,也不是华堂丽室中的红烛,而是原野中的一点萤火——为沉默的黑夜带来一点亮色。

4.你如果是一泓清泉,就不要抱怨不能拥有大海的壮丽。

5.热爱是阳光,热爱是雨露,它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快乐地成长。

6.学习好比登山,毅力是登山的阶梯,没有毅力,只好退下来。

7.人生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些抒情的乐曲,少一些愁苦的叹息。

8.希望是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

9.一条河流,它让我们洗去许多不愉快的记忆

10.思考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

11.爱心是一股流淌在沙漠里的泉水,使口渴难忍的人感到生命的再生。

爱心是一首飘落在夜空的歌谣,使孤独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12.语文老师:人生只有逗号、分号、省略号,没有句号。

13.玉笋 锦屏 老翁扶藜 天马行空

14.小桥流水 风拂杨柳

「预习材料」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

这是一个系列,重点是适合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提前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结构,基础知识和基本思想。重点是基础知识(以拼音、字、词语、标点、修辞格等为主)的熟悉和应用并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和前期知识储备。

栗子会把复习资料的电子版整理并保存,有需要的,给栗子留言就好~~

做丨减丨负丨不丨躺丨平丨的丨家丨长

二年级语文下册预习计划

一、带着问题读课文

《 找 春 天 》

1.本文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本文描写了春天的景色,歌颂了春天的无限美好,表达了对春景、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课文一共有8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写春天来了。

第2自然段:春天来了,孩子们去田野里寻找春天。

第3自然段:将春天比喻成害羞的小姑娘,写出了早春景物变化很小,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

第4-7自然段:通过描写小草、野花、树木、小溪,写出了早春景物的特点。

第8自然段:写出了“我们”找到春天时的欣喜之情。

3.哪句话总起全文,告诉读者春天来了?这句话连用两个“!”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总起全文,写春天来了。

这句话连用两个“!”写出了孩子们兴奋激动的心情。

4.找出“ 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中的动词,作者用这三个动词表现了什么样的心情?

三个动词分别是“脱”、“冲”、“奔”,作者用这三个动词表现了孩子们寻找春天时急切激动的心情。

5.仿照“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叮叮咚咚”写出3个以上AABB式的词语。

多多少少、星星点点、辛辛苦苦、高高兴兴、大大小小

6.“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中的“她”是谁?作者用听觉、嗅觉、触觉写出了“她”什么样的特点?

“她”是春天,作者用听觉、嗅觉、触觉写出了春天活泼可爱、充满朝气的特点。

7.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手法的句子,找出课文中运用拟人手法的句子。

比喻手法:

①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②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拟人手法:

①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②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③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④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呀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8.说一说,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嫩绿的眉毛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熟练地弹奏着动人的音乐,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

9.你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仿照第4-7自然段或第8自然段说一说。

仿照第4-7自然段:

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那是春天的歌声吧?

小草绒绒的铺满了大地,那是春天的裙子吧?

五彩缤纷的风筝在空中翻飞,那是春天的发卡吧?

仿照第8自然段:

她在山林里唱着歌,在风车上转呀转;她在细雨、暖风中跳舞,在柳树、杨树枝头闹……

10.课文的作者是谁?说说你对她的了解。

课文的作者是经绍珍,笔名韶光、少真等,江苏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文学》《少年文艺》等百余家报纸、杂志发表大量童话、小说、诗歌等。代表作品《两支冰棍》《种子娃娃》等。

预习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