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回忆12年前(回忆12年的经历的伤感句子)

回忆12年前(回忆12年的经历的伤感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2023下半年很经典的伤感说说,看一次哭一次!

一、变心是本能,忠诚是选择,很开心你能来,不遗憾你走开,不能以沫相濡,那就相忘于江湖,从此,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二、我们总是这样,一个以为不会走,一个以为会挽留,都是自作多情。

三、每一个不懂爱旳人,都会遇到一个懂爱的人。然后经历一场撕心裂肺旳爱情,然后分开。后来不懂爱的人慢慢懂了。懂爱旳人,却不敢再爱了。

四、年纪大了,自尊心也跟着一起长大,有眼泪也不能轻易流,就得让它倒回去。于是啊,心里慢慢有了一片海洋。

五、我曾经委曲求全像条狗,你却没有扔掉骄傲跟我走。

六、他爱你是真的,他花心也是真的,他的感情就像是廉价的街边传单,走过路过的人,人手一份,谁都可以有,并不单独是给你的!

七、大概,每个学不会分手的人,都会遇到一个不能在一起的人,放手舍不得,坚持又太累,爱而不得时最煎熬。

八、已经路过的风景就不要再打听,失而复得的东西根本回不到最初的样子,就当风没吹过,你没来过,我没爱过。

九、有时候,如果和很重要的人发消息,他一直没有回我,我就删了那个对话框,总感觉看到那个对话框,就好像看见了自己的卑微和讨好。

十、心中纵有万语千言想对你说,却找不到一个打扰你的理由,有千万次想关心你,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身份。

十一、最难过的时候,不是撕心裂肺的嘶吼,而是痛到最深处,喘不上气身体在发抖,而且连眼泪都得忍着。

十二、如果有一天你能走进我的心里,你一定会流泪,因为那里装满了我对你的思念;如果有一天我能走进你的心里,我也一定会流泪,因为那里装满了你的无所谓。

十三、不要为了迎合所有人,把自己过得这么累,费尽心思让所有人都开心,你会忘了自己该怎么笑。

十四、通讯录里的名字上百个,心事却不知找谁说;微信上的朋友有很多,难过却不知找谁陪。因为:真正懂你的人真没多少,真正疼你的人更没几个。

十五、所有人都觉得你过得很好,有不少朋友。别人猜测着你有数不清的暧昧关系,可是只有你自己明白,一个人在家开着灯整夜失眠的时候,你不说话房间就一点声音都没有。

十六、整个城市都睡了,只剩我和我的心事不能寐,在静谧的夜里,那个好久不见的你,又占据我的回忆。

十七、有些人一直没有机会见,等有机会见了,却又犹豫了。有些爱一直没有机会爱,等有机会爱了,已经不爱了。

十八、小时候,以为心事可以说给最亲的人听,长大了才知道,有些事情有些泪,只能吞进肚子里慢慢难受,总好过说出来别人不懂,反骂你矫情。

十九、感情没有对错喜欢上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就算被捅的头破血流也怨不得别人,

二十、我当然知道人都是会变的,也从未指望过你永远如初,但感觉到你对我不似从前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偷偷难过了很久。

二一、孤独无援大概就是半夜被胃痛痛醒,冷汗粘湿衣襟枕头和头发,黑漆漆的一片,周围荒芜一人,嗓子沙哑喊不出话来,没有水,没有药,也没有他。

二二、等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就等于在浪费自己的生命,即使在你的生命中他很重要,可是,在他的生命里,或许你只是他的一个过客而已!

二三、你抽烟的姿势越来越熟练,爱人也越来越不随便,从当时的三杯倒到现在喝不醉,这可是没人掐掉你手中的烟,没人给你一个家,没人替你挡掉手中的酒,说白了,除了孤独和酒你什么都没有。

一段时光一段回忆的美好句子,句句入心坎

回忆是人们心灵深处最美好的财富,时间可以流逝,岁月可以变迁,但那段绽放过的花,浮现过的容颜,留在我们记忆中的却是永不凋零的美丽。以下是20句关于回忆的美好句子。

1.回忆就像飘飘落叶,被风吹起,在时光里弥漫开来。

2.回忆是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它们可以给人以前进的力量与信仰。

3.人生或许会有遗憾,但好的回忆只会为生命增添颜色。

4.随着时间的推移,回忆便成为了最真实的幻想。

5.回忆是一只通向过去世界的窗户。

6.回忆是人生中最好的镜子,让我们看到曾经的风景和过往的自己。

7.时光如梭,岁月流年,唯有回忆陪伴终身,缅怀曾经的青春岁月。

8.回忆是时间流逝的痕迹,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好存在。

9.时光让人慢慢成长,不曾退却的是那些美妙的回忆。

10.如果失去了回忆,我们就丧失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11.即使放在记忆的尽头,回忆仍然能在心中闪现。

12.好的回忆总是愈久远,愈显得深刻而珍贵。

13.回忆能够让我们重新找回曾经遗失的自己,成为感恩与坚强的源泉。

14.抓住那些真正意义下最美好的时光,留下最深刻的回忆。

15.时间经过,快乐与痛苦互相重叠,变成无法抹去的回忆。

16.回忆是被岁月滋润过的美好,是沉淀过的感悟。

17.有些回忆就像呼之欲出,只需要一点点的启动就会洋溢而出。

18.回忆如清风拂面,轻灵翩跹,让我们的心灵瞬间豁然开朗。

19.岁月沉淀的回忆,它们蕴含着人类生存的历程和轨迹。

20.时光流转,留给我们的唯一可以带入坟墓的财富就是那些闪耀过的记忆。

总之,回忆拥有着无限奇妙的魅力,所有美好的瞬间和难忘的人事都将铭刻在我们的心底。它们不仅源于时间的沉淀与积累,更是对生命历程可见的真实诠释。回忆是我们人生中最为珍贵的财富,也是一段经历注定不会被遗忘的美好史书。

时隔12年,抢盐潮再起,人们为何难以忘怀这一刻?

引子:十二年是一个轮回,十二年是一个周期。就在2023年的今天,离2011年的那场抢盐潮十二年已经过去了。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一刻,抢盐再次成为了热门话题。那么,时隔12年,为何人们还在抢盐?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一现象的神秘面纱。

【现象回顾:十二年前的抢盐记忆】2011年,日本东部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消息传出后,不少地区开始出现抢盐现象。尽管专家一再强调盐无法预防辐射,但人们还是盲目跟风,大量购买食盐。那段时间,超市货架上的食盐被一扫而空,成为市场的紧俏商品。

【现状回溯:抢盐背后的原因】时隔12年,抢盐现象为何再次出现?一方面,这与食盐价格下跌有关。近年来,由于食盐的进口不断增加和国内产能过剩,食盐价格逐渐下降。然而,这种降价并非来自生产成本的降低,而是因为政策干预和市场竞争。因此,当市场出现波动时,食盐就成为了投资者和消费者的选择。

另一方面,疫情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抢盐潮的再现。面对疫情的不确定性,人们容易产生恐慌情绪。当听到有关疫情扩散的消息时,人们担心未来的供应不足,便开始大量购买食盐。这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的混乱。

【抢盐细节:如何完成一次抢盐】抢盐的过程其实并不复杂。首先,人们会提前观察食盐市场的动态,了解价格变化和供应情况。接着,在抢盐潮开始之前,他们会提前列出购买的清单,包括品牌、种类、数量等。然后,在抢盐当天,他们会选择离家最近的超市或商店,迅速将需要的食盐放入购物车中。最后,他们会在结账台排队等待付款,完成这次抢盐行动。

【影响分析:抢盐对社会和市场的影响】抢盐不仅对市场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还对国家储备、物价水平以及社会稳定产生了影响。首先,抢盐导致食盐市场供应紧张,价格迅速上涨,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其次,抢盐过程中出现的哄抢、囤积等行为,扰乱了社会秩序。此外,抢盐还可能引发其他商品的价格上涨,导致物价波动。

【结论揭秘:理性消费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抢盐不仅是一种不理性的消费行为,还会对社会和市场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树立理性消费的观念,不要盲目跟风、随波逐流。同时,政府和媒体也应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类似抢盐事件再次发生,共同维护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摄影师|秦岭:1993年代,西安另一个面向的摄取

秦岭,西安人,生于1958年。1977年开始将照相机作为摄影艺术的创作工具,以西安为生活重心,在陕西地区进行拍摄。40多年来,他拍摄了海量的西安及周边地区照片,使得后人通过阅读图片而非文字的方式也能了解这座城市的那段历史——直观且鲜活。这是照相机的好,几乎忠实的、客观的完成记录之功能。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个,或多个像秦岭这样的摄影师,拍照于他是一个乐趣,于城市是一份珍贵的影像档案,这是个体与一座城的缘分。

西安鼓楼前准备拆除的旧房,2004年12月6日。本文图片均由秦岭摄影。

青年路口的老房子俯瞰,1984年5月

白鹭湾老宅子,1993年9月5日

秦岭镜头中所关注的对象与他所处的地域有关,也与中国整个摄影潮流有关,自然,也与时代发展有关。在早期,他拍摄了大量反映了陕西民风民俗的照片,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但自1993年后,他表示“那些没意思了”。2000年后,他心里某种东西在塌陷,或者说重建起来,“摄影没有必要背负太多的东西。”他笑着说。对于秦岭来说,1993年是他的摄影上的一个分水岭,“之前拍摄城外,农村为主,93年之后开始拍摄城里,拍摄城市。”他给自己划了一道线。

1990年代,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西安城开始面临一轮一拆大建的城市改造运动,身处其间的秦岭,被这股浪潮所裹挟,在相当长的一个阶段,他将镜头从民风民俗转向所在的城市空间。这些照片的梳理,呈现出古都西安另一个世人较为陌生的面向。

自强路拆迁,2021年5月8日

长安城—汉武大帝,2015年11月

西安西大街鼓楼前商铺被拆,2004年12月6日

西安大雁塔南侧村庄被拆,2006年2月6日

长安城—西望钟楼,2004年

西安李家村服装城拆迁,2006年2月17日

西安这座有着三千年的历史名城,在近代随着摄影术的发明,陆陆续续留下一些旧影,当时光走到1990年代的时候,胡武功、侯登科、邱晓明三位陕西籍摄影家于1997年推出《四方城》画册,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四方城》之概念来自西安城墙,三位摄影家采取平视的视角,凝视寻常百姓,“以现代都市人的心态记录了西安社会大众的真实生存状态,反映特定时空的地域文化景观。”这本画册除了真实地反映了社会大众的生存状态和心灵投射,它也留给观者西安城市化进程前夜的那份安静和农耕文化背后的朴素面貌。画册带给公众的文化心理恐怕是基于摄影师对家乡西安的亲切而凝结的一幅幅画面——热爱生活的摄影师和热爱生活的西安人民。这种亲切感是家长里短,是来自亲近泥土的气息,它满足了西安以外的人所想象中的西安的样子。

但,此时的西安正悄然地发生一场前所未有的异动——西安的现代化随着国家政策向西部地区推进,中国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西安位于中国版图的西北地区,远离改革开放先发展起来的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不振导致城市发展相对迟滞,这一点首先体现在城市外观得不到更新,以摄取外部动态变化而见长的摄影,似乎在此难有作为。但是,作为全国城中村数量首屈一指的城市,西安很早就开始着手城改之心。

拆迁动员,2008年7月11日

长安城-龙塬残雪,2013年2月

西安太华路纱厂街拆迁,2007年11月22日

流浪汉,2008年11月

西安北大街教堂被拆,1998年5月25日

西安西郊西围墙村拆迁,2015年2月5日

西安西门外拆迁,2003年3月4日

北三环拆迁,2021年2月25日

西安—南门外仁义村拆平,2007年10月12日

西安仁义村开始拆迁,2007年10月17日,

西安游艺市场拆迁后的夜景,2008年11月26日

大华纱厂拆迁改造,2012年3月10日,

西安东大街华侨商店被拆,2011年9月12日

西安城到底开始大拆大建。在此过程中,城中百货大楼、医院、邮局、小吃店、菜市场,街巷……纷纷面临被拆除的命运,面对此时此景,毫无疑问会生发出感慨,人们或留念、或庆幸、或喜悦、或伤感。“发展是硬道理”的势能以摧枯拉朽的力量,横扫一切,尘土飞扬。

1990年代的西安,开始大规模地进行城市改造,拆迁几乎达到了一个高峰,城市进入跨越式的发展阶段。秦岭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安人,手拿相机,频繁地出没于上述这些场所,为消逝的它们留下最后身影。这对于他既是出于常年拍照这个动作带来的某种习惯,也是内心潜意识的力量驱使。或许,我们可以视这些照片是一种客观记录,但同时,秦岭这一时期的影像因为城市的异动,与他之前拍摄的大量反映陕西民风民俗的作品不同,也与本地同行在内容摄取上相异——农耕文化中人的平静,开始快速地走向它的对立面——枯枝与新城、残雪与城墙、汉武大帝的塑像与脚手架、灞河老桥被拆,河床上遗留的唐代基筑桩子将被拆移到别处,四个面对这一场景的背影依旧平静,但内心笃定不再。秦岭的这些影像,让我们看见,西安人的生活转向一个全新的方向。

大明宫拆迁,2010年7月3日,

西安自强东路拆后景象 ,2018年12月17日

西安北郊团结村拆后,2021年3月4日,

西安乐居场拆后, 2008年11月30日,

站在汉▪杜陵看城乡接合部,2014年12月16日

西安环城西路拆迁,2006年1月

新与旧,急与缓,平静与笃定,一一被秦岭的照相机摄取。将西安作为现代城市,而非乡土故里进行创作的对象,秦岭是当地较早的觉悟者和实践者之一。

问与答:

2023年7月23日,澎湃新闻记者在西安火药书局采访了秦岭,以下是对他的采访。

澎湃新闻:请介绍你什么时候开始拍摄西安城大拆大建,持续了多久?驱使你将城市拆迁过程作为创作对象,是基于工作需要,还是自我意识?

秦岭: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西安开始了比较集中和大规模的拆迁,我拍摄西安的拆迁应该是从1993年左右开始的。九十年代之前,古城西安基本上还保留着原来的模样,许多时期的建筑也多有存在,绝大多数居民还住平房,特别是城墙圈里的成片院落。很多建筑是雕梁绣户,朴素而不失内秀。这些院落多以四合院为主,分布广泛,分片集中且数量多,保存比较有原始风貌的多数在西安城的西南角和东南角,当然,东木头市,南北院门和建国路一带也有许多。那个时候西安还没有太多高层建筑,就是有也多不超过五六层。

西安集中大规模拆迁应该先是从城的西南角开始的,这个地方聚集了许多解放前的商贾大户和军政要员的宅邸。这些以四合院为主的联片房屋,大都布局宽敞、讲究,当然也因时间久远,疏于维修,而且由于时代变迁和更迭,特别是“”时期的特殊整治,院中的搭建现象也挺普遍,显得杂乱无序。

在拆迁大潮序幕拉开后的十多年的时间里,拆迁的步子越迈越大,步伐越来越快,以市中心为例,四条大街依次拆迁、拓宽、重建。从南大街挑头开始,北大街、西大街随后,东大街也没落下,几乎都是一个模式先“拆”,再“建”,完全颠覆性的重生了一座依然由古城墙围着的新城,直到现在东大街还在进行着维修和扩展。西安是一座四四方方的老城,四条大街的拆建,蔓延到城墙外的大规模拆迁也就随处可见,轰轰烈烈起来。

东大街东段街景,1990年

西安东大街端履门十字的小贩,2004年11月

澎湃新闻:西安给游客的印象除了丰厚的历史古都,还有浓厚的陕西话带来的乡土气息和亲切感,毕竟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西安早已不再是那般旧模样,现代化的大都会沿着城墙,几乎拔地而起,请问,您怎么看待面对这两种不同创作对象下的摄影?

秦岭: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安人,幼时对西安的了解也并不完全。小时候一直生活在新城区,它属于城东。对城西城南的莲湖区、碑林区知之甚少,对北边的未央区那更是陌生。工作之后,因为自己所学的专业从事了摄影及一些图书设计工作,那时候除了自己原有的相机外,又多了单位配备的相机,硬件装备上了个等级。由于自己的兴趣一直在摄影上,所以一有时间就爱拿着相机到处溜达,满城的跑,拍风景、拍花卉,拍新闻,拍剧照,拍人像不亦乐乎,时间长了,跑的多了,渐渐对西安城的轮廓有了清晰的概念和认识,大街小巷,店面院落,有意无意的拍摄倒也积累了一些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西安城里的照片。到了90年代初,西安许多地方先后进入了热火朝天的拆迁模式,开始的时候我零零星星拍了些,我一直有个习惯,就是喜欢反复翻看自己过去拍摄的照片,我发现一些过去的老院子老街道被拆了,而且面目全非,已经没有了我照片里的模样,“记录”和“留影”这些字样就在脑海里异常清晰起来,我忽然觉得好像应该做点啥,反复细细地琢磨,就想不如把“拆迁”作为自己的一个专题来拍。其实,这应该是我第一个有意识有自觉拍摄的专题。从此以后,我对拆迁上了心,哪里有拆迁,我就往哪里跑,就害怕把哪里给落下,根本没有了节假日的概念。客观的讲,当时的拍摄还不能完全说是理性的觉悟和觉醒,而应该是下意识的职业兴趣推演出的专业收获而已。

今天看,西安从一个大县城式的容貌发展成一个有大都市模样的过程,它不是偶然的,就像蝴蝶一样,不经过蜕变的过程,它永远不可能翩翩起舞。我们现在回头去看一些当年的场景,就很难想象如今这样奢华的装扮。比如当年几乎占据西安服装市场半壁江山的李家村服装城的拆迁,西安火车站北广场(丹凤门广场)的建设,解放路游艺市场的消失,再比如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建成,都是有痛、有悲、有惊、有喜,有难忘,还有不舍得的过程。

今天,你或许还可能从城墙圈里寻找到一些老西安的遗存和过往,但出了城,在城圈外鳞次栉比的高楼间,就很难再嗅到古城本该有的味道了。与时代和发达国家接轨后的高速发展,几乎不让人们停下来观看和品味。相机是忠实的记录者,它框定下来的情景应该融入大量的时代的信息和人文气息,综合了拍摄者更多的主观意识,留给后人的也会是更纯粹更平和。

东大街上的情侣,1996年2月

东大街口,1997年

东大街西头的修自行车摊,1998年12月

西安东大街上隔着玻璃窗看化妆的女人们,1998年10月

澎湃新闻:面对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独有的一段大拆大建“废墟”景象,回望自己的摄影,有没有遗憾?

秦岭:大拆大建留下的废墟景象,就像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战争景象一样 ,太让人难忘和不忍直视,只不过一个是在废墟上覆盖一层绿网,说是为了环保;另一个则是废墟上冒着硝烟,描述着战争的残酷。回想自己这么多年来对拆迁的拍摄,走过了多少废墟,拍过了多少残垣,早已记不清了。如果说遗憾,那就是我深感自己的拍摄赶不上废墟产生的速度,不夸张的讲,在最集中大肆拆建的那些年,我都有种不敢睡觉的感觉,怕一觉醒来就又有不知多少院子,街道,村落给消失了。记得,在拍摄拆迁的头几年,我同时还拍摄西安的老院落,当时计划拍摄50个,但终究没有完成,拆的太快了,我赶不及啊。

澎湃新闻:网络上有你以前拍摄的大量反映陕西民风民俗的作品,今天再看它们,有什么特别想说的?

秦岭:很幸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我拍摄陕西民风民俗照片最多和比较集中的时候,也恰是陕西民风民俗展示的好时期。那时候陕西人的豁达性格和当时宽松的时代背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给了我太多的营养和助力,在出版单位工作,又有相对自由的工作时间,我几乎跑遍了西安周边的所有县城和镇子,还有陕北的多个县市,那里的集市,庙会,风土人情以及各种风俗、娱乐活动等等都有拍摄,时至今日,有的还在跟踪拍摄着。

回想起来,八九十年代,我随胡武功、侯登科、石宝琇等老师拍陕北,拍乡村社火,让我受益匪浅。到九十年代中期,我更是与胡武功老师腻在一起,几乎天天都在西安城里转悠拍摄。不过现在我也深感,当年的拍摄和照片里留存下来的人们容貌和神态啥的,都尽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虚、不假、不造作,是从心底里溢出来的,现在的这种情景似乎渐行渐远,让人不舍。

赶集,陕西千阳,1998年2月

社火表演,陕西陇县,2005年2月

春耕,陕西淳化, 2009年4月

交际舞,陕西凤翔,1998年1月

澎湃新闻:之前,听到你提及《四方城》这本画册对你影响很大,请具体谈谈。另外,谈谈对你的摄影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摄影师。

秦岭:《四方城》画册是由胡武功、侯登科、邱晓明拍摄并于1997年出版的,胡武功老师签名留言后送给我了一本。《四方城》画册拍摄的是九十年代中期西安城里人们的生活状态,朴实无华的镜头语言让我看的如醉如痴,常常激动不已,有种久违和找着北的感觉,直到现在,有时候我还会从书架上取下来翻看它。我特别喜欢画册中那种无打扰的拍摄,尽显生活至本的瞬间,真实,朴素,无修饰。

对我的摄影生涯影响巨大的还有另一本画册就是弗兰克的《美国人》。可以说对《四方城》和《美国人》画册的研读更坚定了自己的拍摄方向,影响了我的整个摄影走向。当然还有许多著名的纪实摄影名家的作品和画册,以及著名批评家的摄影文论著作等,也在我家书架上占据重要的位置,让我膜拜和仰慕,也指点着自己的不足。

“陕西群体”中的李少童、侯登科、石宝琇、李胜利、焦景泉等老师,我们都有比较密切的交流,对我不吝赐教关照不少,还有潘科老师的讲座,也是我最爱听,最有收获的摄影讲座之一。

澎湃新闻:你现在在拍什么?

秦岭:前年我走西安的老浐河,拍了些照片,翻看回味便萌生了拍摄浐河的想法。如今的现场拍摄越来越难,也不知是自己想表达的太多还是时态躁动的频繁,过去是举起相机就能拿下,而今往往是看到了却会出现迟疑。不过,目前我还是以拍摄熟知的西安城为主,然后辐射一些过去拍过和新近注意到的。烟火气还是最吸引我,坚持拍,不停地拍,有了作品才能有话说。说实话,也只有拿起相机,我似乎才能安静些。

你好,旧时光,复古风拍照发朋友圈的文案

1.旧时光,是一段锦,总有那么几处褪色的斑,叫人叹息

2.总是躲在梦与季节的深处,听花与黑夜唱尽梦靥,唱尽繁华,唱断所有记忆的来路

3.时间会刺破青春的华美精致,会把平行线刻上美人的额角

4.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5.任何事情,终有答案,匆忙寻找,错失的是岁月的静好

6.灼灼岁序,恰似晨露,今朝欢愉,明日何处

7.岁月老了,听故事的人,成了讲故事的人,讲故事的人,成了故事里的人

8.时光转载又几年,来日沧桑何处寻

9.时光太瘦,指缝太宽,不经意的一瞥,就已隔经年

10.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11.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12.我与旧事归于尽,来年依旧迎花开

13.时光如水,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踩水的人,一路走来,溅起的水花,激起的涟漪,正是我们给时光留下的印记

14.彼时多少嬉笑怒骂只叹青春年少,而今相顾无言唯愿对方现世安好

15.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16.万物更新,旧疾当愈,长安常安

17.一生或许只是几页,不断在修改和誊抄着的诗稿,从青丝到白发,有人还在灯下

18.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19.千古佳人,荷笠斜阳,最终都不过是红颜怅老,青山远归

20.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童谣中的记忆】冯作平 薛 军|成长的阶梯——回忆美好的小学时光

【童谣中的记忆】

成长的阶梯

——回忆美好的小学时光

作者 冯作平 薛 军

童年就像一朵火烧云、飘向远方;童年是纯真甜美的,就像山溪中清亮的泉水,留下永久痕迹。留住童年的味道,方能品味美好时光。

一幅小学毕业老照片,一个时代的烙印,一份珍藏的记忆。

近日,薛军同学给我发来半个世纪前乌鲁木齐市第26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小学毕业照片。照片上,简朴温馨的校园、慈爱可亲的老师及神采飞扬的同学面容,仍不时在记忆的河流中激荡!

离开母校半个世纪了,多么想再听到老师和同学们那熟悉的声音,还有那最难忘的童谣儿歌。

乌鲁木齐市第26小学校,坐落在友好路繁华区。我们上学时,进校门就是二层教学楼,薛军在六年级一班,二楼左手第一个教室,我在六年级二班,最里边的教室。

校园内,南面是打秋千、爬绳、跷跷板、攀软梯的体育活动器械;中间是田径操场,在这里召开大型集会和运动会等;西面是教职员工的平房宿舍。

宿舍前,一排杨树掩映下的一条小渠沟,小渠沟两边建有用砖块砌成的高、低水泥面乒乓球台,宿舍最北头设有开水房。下课后,同学们争相到这里嬉闹玩耍。

校园里,天真无邪的小学生,像树一样自然生长,像清澈河流顺流而下,每天过得幸福快乐。同学们最期盼的就是听到最后一节课下课何大爷的摇铃声(手摇铃上下课),只见同学们提起小书包,鱼贯而出,还与何大爷招呼再见,急匆匆的冲出校门,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奔向东西南北。

那年月,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却依然玩得很开心。如今已当爷爷奶奶的他们,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有:

老鹰捉小鸡、捉迷藏、跳皮筋、打弹珠、滚铁环、跳房子、丢手帕、翻花绳、斗鸡(撞拐)、跳绳、踢毽子、打沙包、抽陀螺、山坡滑雪、跳山羊和自制弹弓打鸟等……

跳皮筋是一种适宜于儿童的民间游戏,皮筋是用橡胶制成的有弹性的细绳,长3米左右,皮筋被牵直固定之后,即可来回踏跳。可三人至五人一起玩,亦可分两组比赛。

基本动作有踩、挑、勾、跨、摆、碰、绕、掏、压、踢等跳法。皮筋高度从脚踝处开始到膝盖,到腰到胸到肩头,再到耳朵头顶,然后举高,“小举”、“大举”,难度越来越大,跳者用脚(不许用手)去钩皮筋边跳边唱,非常有趣。

你还记得跳皮筋《马兰开花二十一》童谣游戏吗?

每当下课铃一响,女生们就拿着皮筋冲出教室,在操场上玩的热火朝天,边跳边唱:

“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朗朗上口的童谣,一听到开头,大家就能接出下一句,但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这首童谣中隐藏着中国人“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艰苦卓绝的空前伟业。

所谓“小皮球”指的正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邱(球)小姐”。

“架脚踢”是当时引爆原子弹的高塔,塔高102米,我国第一颗原子弹采用的是“塔爆”方式引爆。

所以“小皮球,架脚踢”指的就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是架在一座铁塔上引爆的。

“马兰开花二十一”指的正是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罗布泊马兰核试验场,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当时我国的“核武器试验研究所”代号21所。

那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又是什么意思呢?“二八二五六”是指二的八次方是256,“二八二五七”是因为257最靠近 256 的一个质数,二八二九三十一,是因二八二九都是完美数字(perfect number),31则是个幸运素数(lucky prime)……童谣作者把数学知识放进跳皮筋来启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1964年的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为了表达中国人喜悦的心情,把密语编到了童谣里面。

庄子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乌鲁木齐市第26小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乌鲁木齐市第26小学始建于1957年,至今已有66年的历史。学校以“精于心,致于行,彩于样”为办学宗旨,围绕培育“礼、灵、和、美、乐”精灵学子的育人目标,形成“精益求精,精彩纷呈”的校风,“博学善教”的教风,“勤思乐学”的学风,“我努力,我精彩”的校训,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都能展示自己最精彩的一面。

教育就是一棵树,根是大大的“人”,扎在五千年精雅蕴籍的中华文明中,把文化播撒在校园里,提升文化品位,开创精彩教育办学特色美好未来!

童谣飘过半个多世纪,依然在耳旁响起:“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经典童谣,文化传承,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祝愿全体小(老)朋友“儿童节”快乐!

祝大家童颜不老,身体健康!

作者简介:冯作平,乌鲁木齐市人,1978年12月入伍到东风航天城工作,1999年9月回到地方工作。先后在《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甘肃日报》《丰融春秋》等80多种报刊媒体发表文章和照片1630多篇(幅)。其中,《铺向太空的航天之路》(报告文学)获得(甘肃日报)征文一等奖;《大漠的女儿》获得(工人日报)好稿二等奖。

作者简介:薛军,1959年2月出生,新疆乌鲁木齐市人,党员,副教授。1976年12月应征入伍,1982年5月到地方工作。1971年底参加新疆军区总医院武术队,指导老师:李可。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习武强身。遵照李老师教诲,坚持就是最棒的!没有辜负李老师对自己的希望,在大学府里当武术教练。2019年12月退休后,为发扬光大中国武术文化,积极带领退休人员,交流太极武术精华,虚心勤奋好学,为健康运动无私奉献!并对大家语重心长的说:“你健康、我健康、大家都健康,就是身体对自己的回报,同样也是对我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