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十句英文句子夸老师优秀(十句英文句子夸老师)

十句英文句子夸老师优秀(十句英文句子夸老师)

本文目录一览:

英文诗歌中的教师形象

埃兹拉·庞德 资料图片

温斯洛·霍默绘画作品《红颜色的校舍》 资料图片

奥利弗·戈德史密斯肖像 资料图片

卡罗尔·安·达菲 资料图片

从诗歌创作来看,近现代围绕教师主题而出版的英语诗作虽然不多,但是极具代表性。在这些诗人中,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向中国的孔子致敬,爱尔兰诗人奥利弗·戈德史密斯在乡村教育背景下探讨教师身份的变迁,苏格兰诗人卡罗尔·安·达菲描绘了陪伴孩童从天真走向成熟阶段的启蒙教师形象。

埃兹拉·庞德:致敬孔子

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对中国孔子的迷恋始于20世纪初的伦敦,那时他第一次接触到中国诗歌并阅读孔子的著作。1913年,当欧内斯特·费诺洛萨的遗孀请庞德编辑并出版她已故丈夫的手稿《作为诗歌媒介的中国文字》(The Chinese Written Characters as a Medium of Poetry)时,庞德就开始系统地阅读孔子的经典著作了。

孔子是古代的“教师代表”,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庞德对儒家伦理的宣扬主要体现在他的现代史诗《诗章》中。《诗章》(The Cantos)里有一个明显的中国文化维度,这个维度的建构以《第十三诗章》中的孔子形象最为突出。它发表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兼收并蓄”“秩序”“中庸”为关键词,分别指代与人相处之道、治理国家之道和齐家之道,三者皆是庞德追求的理想状态。

在《第十三诗章》的前半部分,庞德在诗歌结构上模仿《论语》的成书手法,以夫子和弟子的问答来刻画孔子对“兼收并蓄”的理解。面对期待有所建树的弟子,夫子问他们对御车、射箭和演说三种事业的选择:“我们无所成名。/执御乎?/可成名,/或执射乎?/抑或演说?”面对这种问题,弟子们答案各异,分别给出军事防御、从政为官和投身宗教活动这几种不同的答案:“子路说会有序防守,/冉有称如果是他来治理,/一定比现在更加有序。/公西赤更想在山上建造一栋小寺庙,/外貌井然有序,/显现得体的礼仪。”当问到哪一种选择更明智时,夫子坦言:“这些都是正确的答案,/也就是说,各有千秋。”

“秩序”也是庞德在《第十三诗章》中强调的关键词。庞德转向《大学》和《中庸》,探讨了秩序与治国的关系,这也是该篇诗章的重点所在:“如果一个人内心没有秩序/他就无法在周围树立秩序;/而如果一个人内心没有秩序/家庭也不会依适当的秩序行事;/如果王子内心没有秩序/他就无法在领土上确立秩序。”庞德从小到个体、大到家庭和国家这三个角度强调了秩序的重要性。面对动荡不安的经济大萧条,庞德希望当时美国的政客们可以像孔子笔下恪守秩序的人一样,带大家走出危机。

提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中庸”更是不得忽视的关键词。“任何人都可能走向极端,/超越目标很容易,/但在中间保持坚定则很难。”庞德的诠释恰到好处,此处的“中庸”指代从不同的对立面出发,力求做到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的境界,与《礼记·中庸》中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的定义呼应。

庞德将孔子比作圣人,这是对中国教师伦理的肯定。美国著名学者、庞德研究学家约翰·诺尔德(John Nolde)在专著《东方之花:埃兹拉·庞德的中国篇章》(Blossoms from the East: The China Cantos of Ezra Pound)中这样评价庞德的使命:“中国圣人(孔子)曾经认为他是一个传承者而非创造者,他的职责是保留古老的真理,以便传给后代。庞德设立了一个类似的任务,即向西方世界传授中国历史、文化和儒家伦理,这是他的目的。”

庞德认为孔子能够代表中国伦理与哲学思想,且他所代表的思想有助于拯救美国混乱的状态。结合当时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就不难理解为何庞德尤其对这位中国老师感兴趣。庞德宣扬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思想,意在为当时动荡的西方世界提供一种哲学上的参考。

奥利弗·戈德史密斯:乡村教师

爱尔兰18世纪著名诗人奥利弗·戈德史密斯(Oliver Goldsmith)出生在牧师家庭,1756年,他迁居伦敦,后得到萨缪尔·约翰逊等作家、学者的赏识而扬名文坛。他在1770年出版了长诗集《荒废村庄》(Deserted Village),一方面憧憬着曾经朴实的乡村生活,另一方面又控诉了破坏土地的圈地运动。但很少有人留意他对乡村教育的关注,《乡村校长》(The Village Schoolmaster)便摘选自这首长诗集,它刻画了乡村教师的“标准形象”,以及在特定时期中乡村教师的身份变迁。

戈德史密斯追溯了童年时代坐落于奥伯恩的小学,将那里描绘成乡村教育的典范。从学校的地址开始,诗人就一直衬托这所学校的与众不同。诗中的学校隐匿在村庄外沿的村舍中:“在远处那蜿蜒的篱笆旁,/荆棘花在无私地怒放。/在自己喧闹的住宅中,/乡村教师教导着学生。”与随处可见刻有“禁止入内”的围墙相比,学校被蜿蜒的篱笆环绕。当诗人用“无私”来形容怒放的荆棘花时,实则赞扬了乡村教师将私宅改造成教室的无私奉献,这更是划分了农场主与乡村教师之间的界限。

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活的乡村教育要有活的乡村教师。活的乡村教师要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此处的“活”蕴意深厚,既指严谨的治学态度,又不乏适度的幽默感。

本诗中,孩子们对教师敬畏有加:“他很严厉,看起来严肃,/我懂他,旷课学生亦然;/清晨,颤抖的学生就会/从表情查探当天的灾难”,“皱眉时,各种猜测扩散,/传达了令人沮丧的消息。”简单几笔,戈德史密斯勾勒出旷课学生的紧张情绪。面对这位严厉的教师,善于察言观色的学生常因他的突然皱眉而不安。

诗人笔下的教师形象之所以鲜活,也体现在幽默感上。诗中的教师用幽默化解师生间的僵局,总能适时地讲出笑话。面对他的笑话,即使有些并不好笑,学生们也能积极回应:“他讲笑话,即使不好笑/学生也附和着捧腹大笑。”时而令人生畏、时而憨厚可爱,在一畏一笑之间,乡村教师营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

陶先生所言“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和改造社会的精神”代表着教师渊博的学识和伟大的抱负。在18世纪的英国乡村,识字和计算都堪称是卓越的能力,因此村庄里的普通工人、农民都对这位教师极其尊重:“村民公认他知识渊博;/认为他定会写字和算术:/量地,预测季节和潮汐,/甚至有传言说他会计量。/在辩论方面,牧师善辩,/虽被说服,他仍能争论。”可见这位教师在语文、数学、测量学以及自然科学方面都具备综合教学能力,甚至在以辩论见长的牧师面前都不肯认输,口才了得。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乡村历来教育资源匮乏,当戈德史密斯向读者赞美这位具备综合能力的乡村教师时,也无奈地掩盖了这里缺乏教师资源的真相。

在农村,圈地运动给依赖土地为生的村民带来了难以抚平的伤害,对乡村教育的破坏尤为严重。当诗人重返故里,那个昔日淳朴且充满希望的村庄如今荒芜不堪:“时过境迁,名声成过往。/他成功的地方遭到遗忘。/那里荆棘高昂地抬着头,/曾是让路人留意的路标,/激发灵感的房子已破败。”贪婪的资本游戏打破了奥伯恩宁静的生活,这种破坏力刻画在被圈占的土地上,还体现在未能扎根的基础教育中。曾经被村民敬畏的教师,连同曾经用作教室的住宅都遭到遗忘。引文中不驯的“荆棘”与若干年前怒放的荆棘花首尾呼应,暗示此时的乡村虽物是人非,但是象征自然生命力的花朵却从未向命运低头。

卡罗尔·安·达菲:启蒙与成长

卡罗尔·安·达菲(Carol Ann Duffy)在2009年至2019年担任英国的桂冠诗人,应算是第一位担此职位的苏格兰女性诗人。她曾用细腻的文笔回忆过自己的老师。《在蒂尔舍夫人的课堂里》(In Mrs Tilscher’s Class)收录于诗歌集《另一个国家》(The Other Country)中,诗中达菲描绘了学生从小学时的天真,经过青春期的懵懂,最终到达成人阶段的整个过程。具体来说,与威廉·布莱克的《天真之歌》《经验之歌》这两部诗集类似,《在蒂尔舍夫人的课堂里》也表现了成长的主题。

第一个诗段展示出无忧无虑的画面,同学和老师都珍视美妙的童年时光,没有指责,没有严格的规矩,只有校园内纯粹的享受:“只需手指一挥,蓝色的尼罗河,/就有你旅行的踪迹。沿着路线,/蒂尔舍夫人一路面对风景吟唱。/塔纳、埃塞俄比亚、喀土穆和阿斯旺。”这些蒂尔舍夫人随意勾勒的古老文明就像一种咒语一般令学生神往,似乎每个名字之后的停顿都可以让孩子们暂停片刻,让想象力去驰骋。世界就是知识的宝库,而教室内的孩童透过窗户就可以探求未知的知识。正如诗中所言:“窗户打开,由一根长杆支撑。/跑来的孩子,摇动着欢快的响铃。”此处的“窗户”是通道,是蒂尔舍夫人提供的捷径,而“长杆”则是让学生们有机会接触世界的蒂尔舍夫人。

达菲在第二个诗段开始重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步入社会做准备。此时达菲继续使用典型的意象,重现学生在教室里的经历:“学校胜过家。迷人的图书。/教室闪耀着像糖果店一样的光芒。糖纸。彩色的形状。”诗人将学校比拟为甜品店,充满梦幻般的特征。“迷人的图书”应该是摆满阅读角的绘本,而“糖纸”则是学生喜欢的那些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收藏品。童年的记忆中隐约出现成人世界中令人不安的痕迹,这为孩子们迈向经验那一步埋下伏笔。在阅读中,学生开始接触到令他们惊恐的故事情节:“布雷迪和欣德利/已经消失,就像罪行中不安的污迹。/蒂尔舍夫人爱你。有些早晨,你发现/她在你的名字旁留下了一个漂亮的金星。/削尖的笔缓缓地、谨慎地散发着香气。/传来用不同方式乱奏的木琴声。”据记载,伊恩·布雷迪和迈拉·欣德利于1963年至1965年期间在英国曼彻斯特残忍杀害了五名青少年,就像梦幻之旅戛然而止,本来无忧无虑的学生突然遭遇险恶世界的打击。此时,蒂尔舍夫人的爱是治愈学生心理困惑的良药,她用“金星”向学生传递关爱和鼓励。诗中削铅笔与奏木琴的意象具有深刻内涵:诗人选择“缓缓地、谨慎地”削铅笔,有面对成长中的困惑时那种谨慎小心、静等花开的态度。奏木琴时也并非一定遵照唯一的歌谱,诗人暗示教学中要尊重多样性,允许学生创造性发挥。

在后面的诗段中,“经验”渐渐步入主题。伴随学生的成长,更多烦恼也出现在蒂尔舍夫人的班级,这使她陷入困惑中:“第三个学期时,墨水般的蝌蚪/从逗号变成了感叹号。三只青蛙/被捣蛋鬼释放,在操场上跳着/呱呱叫着,后面跟随着一队孩童/远离了午餐的队伍。”本诗段中“蝌蚪”的隐喻极为明显,就像从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众多学生从“逗号”成长为“感叹号”,必然耗费了蒂尔舍夫人的大量心血。

最后诗节中,诗歌口吻再次转变,暗示着青春期到来时性意识的萌发。达菲不断在形容词上加力,凸显学生们燥热的感觉。当问她关于生命起源这个问题时,很明显蒂尔舍夫人不方便回答:“蒂尔舍夫人微笑着,/然后转身离开。”她的态度依然温和,但是孩子们现在必须自己去探索。与前一段温柔、仁慈的形象不同,蒂尔舍夫人的转身表现出了一种决绝感。

当学生还在童年阶段时,蒂尔舍夫人毫不吝啬地付出关爱,带给孩子们简单而纯真的时光。因此,诗人回首童年时充满怀旧情怀,将其看作一段幸福无法重获的回忆。随着学生们不断成长,蒂尔舍夫人更加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诗中描绘的青春期期待与恐惧并存,充满了紧张、困惑和兴奋的张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是人类知识财富的播种者,诗人庞德对孔子的崇敬,正是基于这一中外相通的认知。戈德史密斯与达菲的诗歌,同样礼赞教师的价值,在偏远的乡村,在人生的起点,总有人为我们推开一扇窗户。

(作者:陈浩然,系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诗歌研究中心研究员)

当好英语教师,必须掌握26个词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导、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陆谷孙先生在其《余墨集》中,既有趣又方便记忆地将英语教师必备的各种素养用26 个英文词(组)作了高度又精彩地概括。这些词(组)的首字母是以英文字母表的顺序排列,也是英语教师之奋斗目标。

英语教师必备的各种素养A-Z

1、Accuracy(语言准确)

2、Book knowledge(知识丰富,或书本知识)

3、Congeniality(亲密无间)

4、Devotion(事业心强)

5、Exemplary conduct(行为模范)

6、Fluency(语言流利)

7、General cultivation(综合素质)

8、Humor(幽默感)

9、Impartiality(不偏不倚)

10、Judgment(判断力)

11、Kind-heartedness(同情心)

12、Liberal-mindedness(思想开朗)

13、Masterful touches(操纵自如)

14、No-nonsense style(不失师尊)

15、One’s own critic(自我批评)

16、Plethora of methods(兼收并蓄)

17、Quick-wittedness(思维敏捷)

18、Romantic realism(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19、Stamina(体魄强健)

20、Three abilities(三种技能)

21、Unlearned mother-tongue habits(摒弃母语习惯)

22、Veracity(诚信为本)

23、Wide-awakeness(知识更新)

24、X-ray eye for error detection(纠错能力)

25、Yearning for perfection(精益求精)

26、Zestfulness(满腔热情)

Accuracy(语言准确)

看看我们的周围,能发现不少不准确的英语。在这一点上,对英语教师的要求比对其他英语工作者的要求要高得多,因为教师是要将知识授予学生的。教师的英语不准确,学生的英语必不准确,以讹传讹,遗患无穷。

同样,教师对学生英语的错讹也不可放任纵容。特别是书面作业,更要一丝不苟地批改。在学生的作文中看到诸如in lack of, high education, human resource等不确切的用法,我都一一指出,相应改为be lacking in , higher education和human resources,并指出精确的重要性。

Book knowledge(知识丰富,或书本知识)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作为教师应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读书不仅可以增长学识,丰富自身,提高修养,读书还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乐趣。作为英语教师,应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真正成为“博学之士”。这些知识可能近期不会对你产生经济效益,也许对你一生都不会有实际用途,但获取知识本身就提供了一种形而上的乐趣。

Congeniality(亲密无间)

教师应与学生保持密切的关系,不要疏远学生。这一点对于英语教师尤为重要,因为外语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靠“言传”,靠小范围内互动。而现在不少英语教师忙于各种旁骛,很少有时间与学生交流,更谈不上亲近学生了。有些院校,英语班也由15人增加到30人、40人,甚至百余人的大班。在一门课上完之后教师与学生尚互不相识的事也不鲜英语教师的各种素养见。这对于外语教学是极为不利的。

Devotion(事业心强)

教师必须忠诚于祖国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这一职业。为人师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有人将教师划为三类:一流的教师——育人教书,育人是目的,教书只是为教者谋生的手段;二流的教师——只教书,不育人;三流的教师——既不教书,又不育人(素质太差又缺乏爱心)。

Exemplary conduct(行为模范)

教师要为人师表,不仅应“言传”,还要“身教”,以自己的行为作学生的楷模。教师在课堂上讲一些低级庸俗的笑话,在课上攻击、贬低其他老师,都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榜样”作用,应尽量避免。

Fluency(语言流利)

语言流利是教师的基本功。英语教师一定要讲好英语。当然,流利是相对而言的,“嗯,啊”之类的语气词是不可避免的,不然就不像说话而是背诵了。我这儿说的是相对的流利,但语速一定要快一些,同时吐字又是清晰的,掌握的同义词比别人多,一个意思换着法儿讲,就会收流利之效。

General cultivation(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实际上是个教师的潜能问题。要提高综合素质就要博览群书。英语教师除了掌握语法,词汇或语音等方面的知识,听、说、读、写、译等知识和技巧,还应尽可能了解英语国家的政、经、文、史、哲、地理、风土人情等;英语教师的中文修养尤其应受到重视,英汉并进;否则,教师教不好,学生也学不成。此外,唱英语歌、书法、体育运动等也不可少。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都豪放开朗,心态好,并且课内外都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Humor(幽默感)

幽默可以增加事情的趣味,一个好的英语教师,不论在课堂内外,都应保持幽默感。

Impartiality(不偏不倚)

教师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师生关系中不能分远近亲疏。教师因某些原因与某些同学交往多一些,与另外一些同学交往少一些,这无可非议。但不能因此而表现出好恶,特别是在考试评卷等方面。如果对待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和差的同学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应该是要注意善待来自外省市基础较差的同学,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

Judgment(判断力)

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学生。教师对社会人生等各种问题都应有一定的判断力,有自己的观点看法。善于判断很重要,像我此刻在台上讲,我就要从你们的面部表情上判断我讲得成功不成功,哪些内容你们喜欢听,哪些内容不受欢迎。

Kind-heartedness(同情心)

教师应多理解和体谅学生,要经常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对生活遇到困难的同学给予接济。这种同情心是起码的人文道德修养。这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提高他们的情商有利。同情心的含义自然远不止此。学生在课堂上出错时,心里一定很难过,抓头挠腮,翻白眼,做鬼脸。教师应体谅他们,这时更应记起他们的进步。

Liberal-mindedness(思想开朗)

那天我在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校园里散步,偶尔也看到有一对对的坐在路边长椅上说话。我就问系主任,“你们这里学员也可以谈恋爱吗?”他说:“名义上是不可以的,但也有人谈。”在这种问题上我看有时候就需要一点开明思想(这实际上也属于No.10 “判断力”)。女大当嫁,男大当婚的事情是很难阻挡的。

在语言问题上,学生使用的许多表达法,只要外国人能懂,交际目的就算达到了,由他去好了,不必批评指责。当然应当指出英美人不这样说,这与accuracy并不矛盾。

Masterful touches(操纵自如)

这指的是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我想说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应有随心所欲地调动起学生的能力,比如说学生都很怕在课堂上讲英语,但一旦把他们的表达欲调动起来之后,又得善于引导。譬如学生会从“9.11”讲到“双子塔”,从飞机失事讲到恐怖主义,从伊斯兰教讲到佛教,从纽约讲到上海,从上海三年大变样讲到食堂里的排骨,像意识流一样。这时教师就要使课堂讨论适可而止,或是从“无轨”转入“有轨”。

要真正做到在教学中能操纵自如地灵活处理课堂和教学活动,就需要教师对学生了如指掌,吃透教材,熟悉各种教学方法,处理好启迪思维和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

No-nonsense style(不失师尊)

英语中有句格言:A hedge between keeps friendship green (君子之交淡如水)。

英国文豪莎士比亚也曾说过:Familiarity breeds contempt (熟悉生狎侮)。教师既要当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宽善相处,又需注重自己的师道,师德和师表的儒雅形象。有时学生跟我熟悉了会给我起外号,这我并不在意。但到考试将至之时,他们嬉皮笑脸地跑过来说:“哎,老师漏点题吧。”这种时候一定要严肃来,不能失去教师的尊严。

One’s own critic(自我批评)

老师和学生一样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你犯的错误不会比他们少。所以每当我意识到自己出了错,都要公开声明纠正。我并不以此为耻。经常有读者来信指出我写的文章中的错误。

Plethora of methods(兼收并蓄)

英语教师对各种教学法应兼收并蓄,取各家之长。英语教学法门派林立,从传统到结构主义、交际派、功能派、认知语言学,林林总总,我觉得很难说哪一种方法为最好。

现在新东方的应试教育和疯狂英语的口语训练无不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我推崇各种教学法并存的折中主义。

Quick-wittedness(思维敏捷)

教师应思维敏捷,机智灵活。有人讲“我的课准备得很好。”这种说法不可取。因为在课堂中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地冒出来。教师应敏锐地注意到这些问题并临场随机应变。

前不久我在复旦做讲座,讲完后有同学问我:“请用不超过10个字来回答:你的成功秘诀是什么?”我不假思索地回答:“indifference to success”。我不在意成功与否。成功与失败都是人生的组成部分。要做到成败不惊。

Romantic realism(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我指的是理想主义,并崇尚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当系主任那几年,不断以理想主义的血肉之躯去撞击现实主义的铜墙铁壁,自己也觉得像个堂吉诃德。一个人不可能一点都不讲现实主义。我也看重名,谈不上清高。

我教的一篇E.M. Forster的课文里有句话,叫The battle of Waterloo was won on the playing fields of Eton.(滑铁卢战役是在伊顿公学的操场上就打赢的。)我一直查不到出处,好难受,后来直到我读1066 and All That(《1066年及其他》)这本讽刺小书时才找到这句话。我兴奋得蹦了起来,把它作为重大消息告诉学生。这种形而上的乐趣我是很看重的。

Stamina(体魄强健)

教师虽不需长得膀大腰圆,但也应有良好的体力。我二十多岁还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要每周兼任15节课的教学工作。每晚还要陪几名同学练两个小时口语,过后还有位马列主义老太太来找我一起学毛选。那时我们劳动锻炼也很多。强健的体魄对教师来讲也是很重要的,健康是生命的尺度。

Three abilities(三种技能)

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三种技能:即应试技能、语言技能和交际技能。我讲语言技能和交际技能可能不会有异议。讲考试技能,可能与素质教育相悖。但我总觉得考试在教育中也应有一席之地。考试是一种相对公平的衡量标准。考试本身并无过错,关键是要看考什么。

我们一度把美国的教育讲得有多好多好,孩子有多幸福。但因为孩子功课太放松,所以文化水平不断下降。以至副总统不会拼potato这个词的复数,还有副总统访问拉丁美洲时竟说:“早知有朝一日要访拉美,真该在校时把拉丁语学好。”贻笑大方。

Unlearned mother-tongue habits(摒弃母语习惯)

我对学生提的口号是“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我的妻子和女儿都加入了美国籍,我本人也常去美国。但从内心来讲,我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外语教师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和自己的母语。

但学习外语就不同了,一定要努力减少母语的影响。母语习惯是很顽固的,比如说你在用英语讲述很久以前发生的故事,用的是过去时,但三句话以后就全变成了现在时,这就是母语干扰。黑人英语曾经就是这样。缺乏过去时意识成了缺乏教养的标志。矫枉必须过正,所以,现在干脆全用起过去时来了。

Veracity(诚信为本)

教师对学生要以诚相见,是就是,非就非。自己的优点英语教师的各种素养缺点清清楚楚。做人做得透明一点,学生会喜欢你。西方一句谚语说得好:Honesty is the first policy(诚实为上策)。

Wide-awakeness(知识更新)

英语在不断变化。编词典的人要经常把新词新义加入词典。这一点对英语教师也有教益。要经常更新并充实自己的知识,经常给学生灌输一些新知识。如在国外生病要住院,院方会首先X-ray your wallet(对钱包作X光检查),看看你有没有财力支付住院费。

再如sizism和lookism,就是指对胖人和丑人的歧视。在“9·11”之后,又有emotional ground zero一词,把核爆炸的爆心投影点用以指大爆炸伤心地,等等。要经常阅读外文报刊,并敏于发现这些新的用法,让自己的知识不过时。

X-ray eye for error detection(纠错能力)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语言错误,总结学生习作中口语、笔头练习中的错误,并进行归类,找原因,采用英汉对比等方式进行评讲和修正。英语教师的纠错能力取决于其语言,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基本功。

Yearning for perfection(精益求精)

英语中有首儿歌:“Good, better, best. Never let it rest, Till good to better,And better best.”

生动地说明了,在我们英语教学工作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精益求精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Zestfulness(满腔热情)

英语教师要精力旺盛、满腔热情地投入教育工作。应当有热情开朗、朝气蓬勃的性格。性情内向的人某些科目中可以教好,如逻辑学、语言学等。但教人用英语交际就勉为其难了。因此,性格外向、长于交流的人更适合做英语教师。

— END —

来源 | 外语教研

统筹 | 周彩丽

《教育家》杂志投稿邮箱:gmjyjzz@126

新媒体投稿邮箱:jyjzzxmt@126

教师节学生给老师的英语感谢信

Dear Teacher,

I hope this message finds you well and filled with joy. This Teachers' Day, I wanted to take a moment to wish you a very happy day and express my eternal gratitude for your dedication and hard work in me a better person.

Your role as my teacher has been invaluable. Your passion for the subject matter, your commitment to excellence, and your unwavering dedication to our education have all left lasting impressions on me. Your willingness to go the extra mile, whether it be in explaining a difficult concept or in encouraging us when we struggle, has touched me deeply and left an indelible mark on my life.

I remember when I first encountered a struggle in English. I felt lost and hopeless, but you never gave up on me. You took the time to understand my unique challenges and helped me find ways to overcome them. Your patience and kindness during that difficult time left me feeling grateful and appreciative.

Today, I want to say thank you. Thank you for teaching me that hard work pays off. Thank you for showing me that persistence is key to success. Thank you for reminding me that learning is a lifelong journey. Most of all, thank you for believing in me when I didn't believe in myself.

I hope that this day is filled with moments that bring you joy and fulfillment. That all your hard work and dedication are recognized and appreciated by those around you. That you feel the depth of gratitude and love that we have for you as a teacher and as a person.

Wishing you a very happy Teachers' Day!

Yours gratefully,

[Your 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