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描写麦积山多的句子唯美(描写麦积山多的句子)

描写麦积山多的句子唯美(描写麦积山多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文旅新探丨穿越麦积烟雨 遇见“东方微笑”——探访丝路明珠麦积山石窟

视频加载中...

盛夏烟雨蒙蒙,西秦岭支脉小陇山深处,一座形似“麦垛”的孤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绝壁之上密如蜂巢的古老窟龛和摩崖大佛如同开了“柔光滤镜”,在四周青山翠谷映衬下,呈现出一幅唯美的诗意画卷。

这是5月31日拍摄的烟雨笼罩下的麦积山石窟(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不同于莫高窟的干旱荒漠,被誉为古秦州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是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带给游客最极致的文旅体验。

历史上,天水居于陇右,古称秦州,是长安以西的丝路重镇。当佛教沿着丝路传入中原时,天水也成为内地最早开展佛事活动的地区之一。

这是5月31日拍摄的麦积山石窟摩崖大佛。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1600多年前,笃信佛教的后秦皇帝姚兴在麦积山开窟造像,后经10余个王朝的接续营建与重修,现存大小窟龛221个、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画1000余平方米,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这些采撷了历代艺术精华的泥塑彩绘作品,集中陈列在麦积山崖之上熠熠生辉,千百年来迎接往来商旅,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登上凌空飞架的栈道,靠近洞窟凝望,一尊尊造型独特、形神兼备的泥塑彩绘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这是麦积山石窟第133窟小沙弥立像,因微笑迷人,被誉为“东方微笑”。(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供图)

“许多塑像以柳眉细目、薄唇小口、面带微笑的形象示人,因此我们麦积山又叫‘微笑佛国’。”听着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讲解员黎泽坤的讲解,记者进入到第133窟内,见到了著名的麦积山“东方微笑”小沙弥立像。

这尊高不过一米的小沙弥,能从一众佛陀、菩萨、弟子、侍者等造像中脱颖而出,成为麦积山最具标志性的“表情包”,得益于他那细眯的双眼和浅浅的微笑,好像能超脱烦恼,唤起人们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5月31日,游客在麦积山石窟参观游览。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远离城市喧嚣,感悟石窟艺术之美。近年来,石窟寺、博物馆等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景区越来越受年轻人追捧。来自广州的游客彭兆旻和她丈夫曾是程序员,不久前他们辞职后,便沿着古丝绸之路自驾,开启了一场期待已久的文博休闲之旅。

“以前看过纪录片,对麦积山石窟很向往,真正走进洞窟,脑海中的塑像和壁画跃然眼前时,这种感觉还是很震撼的。”彭兆旻说,尤其是看到一些造型精美的泥塑彩绘在历经千百年风雨洗礼后,依然能绽放迷人微笑,令人十分震撼。

这是麦积山第121窟的菩萨与弟子造像。(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供图)

沿着悬崖栈道拾级而上,穿越烟雨迷蒙行至一处宽敞的平台,便抵达了第4窟,又称“散花楼”。只见这里游人如织,有人仰望高大的天王造像,有人凑近拍摄有7尊造像的佛龛,还有人凭栏远眺云雾缭绕的林海。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考古研究室主任夏朗云介绍,第4窟是麦积山最大的宫殿式洞窟,工匠直接在砂砾岩上开凿成宫殿形状,采用高规格的建筑屋顶设计,石柱表面打磨得像玉制品一样光滑。

“每一尊塑像是有生命的,在修复过程中,他能和你产生互动,看着他生病了,你就想千方百计把他治好。作为石窟保护人,我们最希望的就是看到麦积山石窟‘微笑永驻’,持久绽放艺术魅力。”暖色的灯光照亮洞窟,身着工装的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保护研究室文物修复师牟常有正在默默修复一尊佛像的莲花底座。

近年来,经过加固、修复、渗水治理和生物防治等保护工作,曾饱受“水患”“鸟患”摧残的古老石窟,如今得以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形成美好和谐的山水石窟画卷。

这是5月31日拍摄的烟雨笼罩下的麦积山石窟(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麦积山石窟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和各民族交往交融的结晶。目前,我们正在着力深挖丝绸之路文化内涵,做好麦积山石窟艺术价值的创造性转化,让这份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使得整个麦积山大景区成为人们欣赏石窟奇观、品鉴丝路文化的旅行圣地。”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所长李天铭说。

记者:郎兵兵、崔嘉琪

策划、编辑:王黎、李欢

海报制作:李欢

新华社国内部、甘肃分社联合制作

麦积山石窟,穿越千年的微笑

麦积山石窟是我国佛教四大石窟之一,位于甘肃天水。形状像农家的“麦垛”而得名麦积山石窟,山体高142米。

麦积山石窟的造像最高大者16米,最小的仅10多厘米,开凿于麦积山20-80米的绝壁悬崖之上。

五代《玉堂闲话》赞叹道:“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为佛,万龛千窟,虽自人力,疑是神功。”

不同于洛阳龙门石窟及大同云冈石窟的皇家气派,也不同与敦煌莫高窟的异域风情,天水麦积山石窟的地理位置接近中原,以泥塑为主,完全是传统的建筑风格,而且有更多世俗化的作品,这些本应该高高在上的神,给我们更多生活化场景。

44窟,被称为“东方的蒙娜丽莎”

东方的蒙娜丽莎

123窟,童男童女脖子上还挂着颇具黄土高原特色的长命项圈

童男童女脖子上还挂着颇具黄土高原特色的长命项圈

力士是北魏晚期重要沿窟之一,头部为宋代重修,具有威严震慑的气魄。

哼哈二将

121窟,菩萨与弟子紧紧相依,面带笑意,似在窃窃私语,会心交谈,倍感自然与亲切。

菩萨与弟子面带笑意,窃窃私语

北魏第133窟,微笑的小沙弥,极具感染力,被称为“穿越千年的微笑”

穿越千年的微笑

麦积山微笑的东方韵味(上)

麦积山,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说到麦积山,说到麦积山石窟,对于中国人甚至海外华人来讲,应该都是不陌生的。如果说它所在的天水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片绿洲,麦积山就是这片绿洲上春半桃花般的绝色淑女,而麦积山石窟便是这淑女粉颈上的璀璨明珠。麦积山石窟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名气、地位和高雅、华贵,这与她的身世是分不开的,可以说,她是悠久历史长河中的文化与智慧结晶。据史料记载,麦积山石窟始建于东晋十六国的后秦时期(公元384-417年)。这一时期,刚好是佛教发源地印度被称为中世纪黄金时期的笈多王朝时期,大乘佛教盛行,具有较强的东渐张力,而此时的后秦王也非常崇信佛教,于是,佛教与佛教艺术的东传步伐空前地加快。处于古丝绸之路上的绿洲重镇天水,自然成了佛教和佛教艺术传入中国的一个兴盛之地。历史的打磨和文化的积淀对于一个文明古迹的至关重要,而此时面对一个个石窟一尊尊佛像,最折服我不能自已的,是当时那些艺术家、工匠哪来如此大胆的突破和精湛的技艺,活脱脱就是在佛教世界设计了一个自己熟悉的天,创造了一个自己熟悉的地,雕塑了一个个真实的自己。同时,也开启了神在人间的时光。我沉思许久,没有答案。忽然间,觉得双脚像是站在海绵垫上,软绵绵的,抬头望去,那云在摇,山在摇;低头发现,地在摇,我也在摇。那摇,绝对不是眩晕,而是一种莫名的舒适和愉悦,简直就如同婴儿睡着摇篮里。此时,我透过窟栏看到了佛在微笑,菩萨在微笑我感觉周围的凡人也都在微笑。

四大名窟中独树一帜

的确,麦积山的石窟造像当然也包括壁画,不能不说是精湛、精道、精致、精雕细刻的。它改过去的形象,像一面面旗帜在本土化、民族化、世俗化的路上高高飘扬。你看那一尊尊佛像差不多都是体察众生的俯首下视,满怀悲悯,和蔼可亲,有人说它们虽是天堂的神,却像世俗的人,这话很有道理,许多造像明显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似曾相识。也许正因为如此,麦积山石窟才在中国四大名窟中独显一帜,既不像敦煌莫高窟那样具有浓浓的异域风情;既不像大同云冈石窟那样,具有气势雄伟、古朴粗犷的塞外气魄;也没有洛阳龙门石窟那种雍容大度、华贵堂皇的皇家风范。麦积山石窟就是麦积山石窟,精致、独立、唯一的造像不仅从体态上更接地气,脸上还有着春风般可以安顿灵魂、抚摸心灵的经典一容:你我他都会有的纯粹的、来自内心深处的微笑。

心灵深处的东方微笑

微笑,本是人之常情常态,是柔情、温馨、幸福、美好、愉悦等情绪的一种表达。这次去麦积山时,忽然想起了第一次去时有人说过的“东方的微笑”,于是上网浏览,才知道一个微笑还有那么多的内容,据说还有人把它细分为真诚的微笑,信服的微笑,友善的微笑,爱恋的微笑,喜悦的微笑,美媚的微笑,娇羞的微笑,苦涩的微笑,无奈的微笑,礼仪的微笑,职业的微笑等等。而且,同样是一种微笑,在东西方人之间都还有差别。西方人的微笑大多表现出一种单纯、直率、外露、专注,而东方人的微笑似乎更在于一种繁缛、内敛、含蓄、会心。有了这样一些认识。一时间我有了一个新的感觉,最美的微笑是东方的微笑,东方最美的微笑被定格在了麦积山。

是的,于我来讲,在麦积山石窟中有那么一些造像的东方微笑,已经深深印在了我的心灵深处,恐怕这一生是再也抹不去的了——

麦积山石窟44窟正壁 主佛 西魏

第44窟正壁主佛的微笑 这是尊西魏时期(公元535~556年)的作品,据说是武都王元戍仿其母(西魏文帝元宝炬的皇后乙弗氏)的面容、形象所塑的佛像。我两次观瞻,均凝神伫立久久不忍离去,总为中国古代工匠们那精湛的技艺和艺术造诣所倾倒。佛像那呈略为修长的面型饱满圆润,眉目细长,嘴角微微内含,带着东方经典的微笑,给人一种端庄文静、仁慈宽厚之感。难怪不少人都说在佛国她是一尊佛,在人间她是一位慈母。因为在她的脸上足以表现了佛的慈悲大度和母性的慈祥、爱怜。在她微微下视的眼神、微微张开的嘴角和慈悲安详的神态中,让我看到了她那雅俗从容、深厚内敛、隽永含蓄的微笑,让我看到了她那典雅、圣洁,端详中又带有几分神秘的微笑。后来,慢慢的,让我还体会到了她那深明大义、委曲求全理解爱情,以三十一岁年轻的生命献身众生的深沉微笑,当然,也还有眼神中内含的几分哀怨,以及她那牵着本该终身托付的温暖的大手又不可能不放,天地悠悠但情不可长久的无奈的微笑。我想,也可能正因为如此,现代很多人都从美学的意义上说她是“东方的蒙娜丽莎”。当然,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她就是她,一位具有东方美人典型特征的女性,她的名字叫乙弗氏,她的微笑要吗是佛的微笑,要吗就是东方美人乙弗氏的微笑。

麦积山石窟121窟右侧 胁侍菩萨与弟子 北魏

第121窟正壁右侧胁侍菩萨与弟子的微笑这两尊塑像,也是北魏时期(公元386-534年)的作品。北魏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佛教比较兴盛的时期之一,其早期中期和晚期,佛教艺术都有条明显的演变轨迹,即从浓重的异域色彩演变为中期的融合风格,进而演变为晚期的思辨特征。这121窟的胁侍菩萨和弟子,专家们认定即是属于北魏晚期的作品。他们虽极富世俗生活化的写照,但仔细看来,他们的行为举止确是浸透了浓浓的思考与辨识。他们身体轻倚,思绪共振,得体地进行着意会的交流,“窃窃私语”,脸上洋溢着甜蜜得无法形容的你我都似曾有过的微笑。他们这既似聆听佛讲经说法的心灵颤动和赞叹,也似受到佛学哲理感染后的由衷愉悦与的合理表达,还似菩萨与弟子这姐弟般关怀、启迪与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与遐想。他们在微笑中收获,他们在收获中微笑,他们把美丽的心情和一颗感恩的心全部安顿在了恬适融融的微笑之中。的确,这组雕塑是在我所见过的诸多雕塑作品中,也包括在麦积山的微笑作品中十分特别的一组,他们的微笑不仅在脸上,更在心中,更在每一个细胞中,我觉得他们似乎还要告诉所有见过他俩微笑的人,要微笑就该是这般的微笑。

(作者: 熊清华)

(来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麦积山:陇山白云生仙境 层林尽染漫山红

风清气爽,天空辽远、秋波涌起,层林浸染。白天,阵阵舒心的清凉在内心流动,眼下,秋日里麦积山从山脚到山顶,千树万叶,色彩斑斓,活泼的绿,温婉的黄,热烈的红,如彩带,如织景,给人别样的喜悦。

麦积山坐落于层峦叠翠、景色静幽、山川秀丽的陇山密林之中,“远离尘世、安静雅致”是与麦积山初遇时的感受,“山行奇特、高耸入云”是麦积山“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巍峨挺拔,而“黄叶金黄、红叶火红”是麦积山秋季独有景色,在这片世外风光中,尘封着麦积山千余年的传奇历史。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画,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岩壁间佛龛密布、造像万千,精美绝伦,内涵博大丰富,使无数专家学者、文人墨客和海内外游客为之倾倒。

秋游麦积山——霜叶红于二月花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如果说,刘禹锡另辟蹊径以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那么,秋天的信者跃入麦积山的顷刻间,手指轻轻一点,便换了人间。

金黄火红的山林,丛林间一些常青树木还泛着星星点点的绿,隐匿在这无边的秋色中,静谧无声却又生趣盎然,每当秋风乍起, 鹅黄、深红、浅黄、淡绿、金黄…… 像是专属秋日画卷的底色,风一吹,彩色的海洋便翻涌起来。

阴雨天的麦积山别有一番风味,薄雾缭绕,梦幻中透露着一丝丝神秘,踩踏着金黄的落叶,观赏着红枫漫天飞舞,感受着四季的扭转,目光所至之处种种有情,种种可爱。

在一个秋雨连绵的日子里,抵达麦积山,或淡或浓的云雾时而如玉带环绕在山腰,时而如斗笠遮于山顶,时而满天雨雾,将全山笼罩于浓浓的雾气中,富有诗意的人,赐予它一个浪漫的名字——麦积烟雨。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走在凌空栈道上,只闻人声,难见人影,如行仙境琼楼,使人以为误入世外桃源一般。

秋日里,麦积山的佛龛似乎比平日更加面目和蔼慈祥,在高空俯瞰着众生,使来到这里的游客,在倏然而至的沉静里,坚信有某种存在,沿着岁月的痕迹亘古不息,神秘而又坚定。

麦积山大景区秋季入园温馨提示

1、树立防火意识。

每个人都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森林火灾危害的严重性,在思想上建立起一道防火线,做到防患于未“燃”,个人进入园区活动,要时刻不忘森林防火。

2、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确保不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引发森林火灾。

进入林区应自觉向森林防火检查站交出随身携带的火种,移风易俗,不在山区、林区上坟烧纸。

3、秋季气温变化也大,多带件外套防止着凉。

4、携带必备的外伤药。如简单的创可贴、药用酒精棉球、消炎粉等简单的急救药。

游客游览须知

1.游客全程必须佩戴口罩,服从景区检测点进行体温检测。对未持身份证件和未按规定戴口罩的游客,园区将按照疫情防控期间相关规定,拒绝办理入园手续。

2.游客进入景区内,需全程保持安全距离,做到不聚集。

3.注意公共卫生,禁止随地吐痰、吸烟和乱扔垃圾,废弃口罩丢入专用垃圾箱。

4.游客全程服从景区工作人员调度与管理。

麦积山大景区旅行贴士

周边景点推荐

仙人崖、石门、曲溪

当地美食

暖锅、面皮、呱呱、天水老三片:杂烩 、里脊、清炖

自驾路线

G30号国道高速公路景区过境段设置有天水东、街亭、党川三个出口,其中天水东出口距离麦积山10公里,距离仙人崖15公里,距离街亭温泉13公里;街亭出口距街亭温泉3公里,距仙人崖景区15公里,距石门景区12公里;党川出口距石门景区10公里,距仙人崖景区20公里。同时天水境内国道G310、G316线均可到达麦积山景区。

乘车路线

天水机场—麦积山石窟

9路(山水新城北方向至天水南站)转60路(净土寺方向)

1路(秦州公交站方向至天水南站)转60路(净土寺方向)

35路(航修厂家属院方向至天水南站)转60路(净土寺方向)

天水火车站—麦积山石窟

34路(麦积山方向直达)

1路(秦州公交站方向至天水南站)转60路(净土寺方向)

天水南站——麦积山石窟

9路(铁西苑方向至麦积公安分局 )转34路(麦积山方向)

60路(净土寺方向直达)

35路(水眼村方向至市二中(浙商银行站))转34路(麦积山方向)

景区门票价格:

麦积山票价全价:80元/人次,半价:40元/人次。

景区观光车:往返15元/人次,单程8元/人次。

导游服务费:(含外语、汉语讲解)1-5人50元,5-10人70元,15人以上110元。麦积山景区讲解和麦积山石窟艺术分别有各自的讲解。

特窟票价:5人以下400元/次,5-10人600元/次,10人以上60元/人次(含导游讲解)。由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制定并报省物价局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