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石块怎么造句子二年级(石块怎么造句子)

石块怎么造句子二年级(石块怎么造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诗赏雅石┃石有诗词气自华

动动手,点击右上角“关注”,奇石圈与你一起玩转奇石!

大学士苏东坡曾言:“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如此,一方石头亦如是。好的诗词会让石头由顽变雅,由空洞变深邃,由直白变得气韵生动。古人作画,每每会在画上题诗。那些诗之于画而言,犹如锦上添花甚至是画龙点睛。一方石其实就是一幅画,同样需要诗词来配。

这是『奇石圈』所推《诗赏雅石》的第三期,有怎样的石与诗呢?敬请欣赏!

『奇石圈』长期征集《诗赏雅石》作品,欢迎全国各地的石友积极参与、踊跃投稿。具体要求如下:

项目

费用(元)

备注

仅推广宣传

60/方

已有诗和高质量图片

做图及宣传

90/方

已有诗,需修图、排版

做图、配诗及宣传

160/方

已命名和配座,配原创古诗

命名、做图、配诗及推广

180/方

已配座

命名、电脑配座、做图、配诗及推广

200/方

整套服务

仅命名

50/方

无需推广及其他服务

仅电脑配座(含简单做图)

50/方

无需推广及其他服务

仅做图

40/方

无需推广及其他服务

喜爱奇石的石友们,关注头条号“奇石圈”后,点击下方卡片加入奇石圈的官方圈子,来圈内欣赏更多名家美石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美石,还能与全国各地的石友们一同交流玩石心得!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往期精彩:诗赏雅石(一)

诗赏雅石┃赋予爱石高雅的文化趣味

随笔:石不能言最可人

石不能言最可人

徜徉在万盛石林里,就如和中国古代文明源头的核心在亲近,在凝视,在抚摸。那些浸透着沧桑的石头——或峭拔,或玲珑,或狰狞,或妩媚;如将军奋神威,如美人诉柔情;有恩怨相尔汝的夫妻,有情窦初开的恋人;聆听时似可闻战鼓齐鸣的雷响,放目处,似可见万马奔腾而来的神韵,人间百态、天籁美曲尽显于此。——但此时都一例地无言而且肃穆着,让人去品味,让人去鉴别、让人去玄思。

为什么三峡神女峰神女会幻化成石头呢?为什么《聊斋志异》中的荷花三娘子羽化登仙时,留给痴爱的丈夫的肉身也会幻化成石头呢?我想,固然因为除石头风化极慢,保留久远外,大约还该是它的无言吧。陆游说“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的确,不能言的石头,是最可人的。它满身内涵无言地立在那里,却浑身都是要说的话,等着你去品味和解读,你想怎么解就怎么解,你理解多深它就给你多深,绝不会有半点怨言。能让人能无拘无束之物的确是可人的。

做一个大胆的推测,说石头是中国古代的文明源头的核心大约也不会很错的。

女娲氏炼石补天开始,人类文明就从石头演绎开了。《论语》中记载,孔子从无言的石头悟到了真谛,一天对他的学生说:“予欲不言也。”他的学生慌了,急忙问:“子无言,小子何述哉?”孔子从此打算不说话了,没有学的内容了,所以他的学生慌了。孔子就启发他:“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兴焉……。”他的“天何言哉”是由石头拓展的天地(因为天地之间,风雨雷电、虫鱼鸟兽还是有声音的),后又推演形成“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的含蓄内敛的儒家人格观。道家也从无言的石头里悟到玄妙,得出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哲理,并由此悟玄、悟静,悟出“无为”的道家真理,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玄妙体系。

曹雪芹很聪明,他知道中国文明源头的核心在石头。但因为这可人的石头无语,这由此推演而来的传统文明已经被儒、道两家打上了他们自己的深深的烙印。于是他在写叛离打有儒、道深深烙印的传统文明的《红楼梦》时,就避开儒、道两家的干扰,直接去女娲氏炼石补天处的石头上去找源头。由此而演绎出了千古思想,演绎成了千古名著。吴承恩在《西游记》里写孙悟空要反叛现存的神仙体制,也跳开儒、道这个传统文明体系的约束,从石头找母体,让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正因为没有传统礼教等的烙印,孙悟空方可无拘无束。《水浒》里要写造反的一百零八位绿林英雄,在开篇楔子《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里,就把这些人的名字说成是原本都刻在石头上的。可见他也是从石头去找源头的。

有句成语叫“石破天惊”,可知无言的石头,一旦开言也会惊天动地的。走在这石林里,凝视和抚摸这些在地球造山运动时从大海底部被推挤出来的石头,真是敬畏不已,感慨不已。那是怎样惊天动地的大场面呀!造山运动时,电闪雷鸣,天昏地暗,天崩地裂,地上的万顷波涛瞬时消于无形。此时这些整块的石头“破”了,被撕裂成一个个奇异的形状,从海底低谷处硬生生挤了上来,成山,成岭,成峰!我们如今能感受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已让我们觉得是天崩地裂,让我们经受惨痛,变得成熟坚强。但这个地球的造山运动可比它们要猛烈千万倍、惨痛千万倍呢!这些经历了巨变、饱尝了巨痛的石头,如今也终于成熟了,沉默了,也刚强了。它们把满身的故事和满身的智慧都积蓄起来,凝结、浓缩成潇洒的无言,从此任凭风吹雨打,任凭地旋天转,都能处变不惊,静默无言。这是怎样的成熟,怎样的刚强,又是怎样的境界呀!无怪乎圣人和智者都要到石头上去悟道呢。

“石不能言最可人”。徜徉在万盛石林里,总让人为这些“可人”的石头痴醉不已,景仰不已。

石头的奇妙用途,听老人讲述

放石头在家中:为什么石头成为现代家居装饰的热门选择?你是否曾注意到,当你去很多人家的时候,你都会看到大大小小的石头,放在桌子上或者立在院子里。这让人不禁思考,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在家中放置石头呢?

玩石头不仅仅是当今人们的一时兴起。自古以来,石头一直是受到人们喜爱的艺术对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敬重石头、欣赏石头、赞美石头、收藏石头、吟咏石头,甚至痴迷石头、崇拜石头的人数不胜数。中国古代文人对奇美的石头情有独钟。

石头的抽象、空灵之美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精神相契合,许多文人墨客都钟爱石头。古人常说“屋无石不宁,堂无石不豪华,屋无石秀雅”。很明显,石头在家居装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石头被认为可以带来福气、长寿、镇宅和辟邪。

此外,石头还可以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平静心灵,带来欢乐。放置石材在家中,既是对古代文化艺术的一种继承,也是现代人追求自然与和谐的一种表现。古代的文人墨客把石头视为帝王将相和百姓所喜爱的文化艺术瑰宝。

而现在,它已成为许多人家居装饰的一道风景线。石头来自大自然,是大地创造的。对于很多远离大自然、生活在喧嚣城市中的现代人来说,石头代表着大地的重量和坚固,是大地的感受。“吃无肉,胜过居无石头。”这句古话充分表达了石头的重要性。

石头给人一种悠闲古风、淡雅清新的感觉,在中式家居装修中尤为相配。即使没有光泽,石材也能给人一种端庄、沉稳、古朴的感受。此外,许多西方家庭也使用石头作为装饰。

因为它在现代的基调中增添了一丝东方古典的韵味,增添了几分优雅自然的风格,又没有侮辱的感觉。在室内设计中,石头的自然、雍容气质总是充满着整个家居,给人一种如沐春风般的舒适、平静、安心的感觉。石头在家居装饰中的应用可以说是多种多样。

在一些案件中,一块顽固的石头已成为明确的供词;叠石成山,成为园林建设的基石。石头那种不愿沉没、不愿塑造的态度与冷漠和单薄交织在一起。因此,许多人认为家中值得拥有石材,因为它在家居装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总的来说,放置石头在家中已成为现代家居装饰的热门选择。无论是追溯古代文化艺术的传承,还是追求大自然与和谐的生活方式,石头都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不仅可以提升家居的审美价值,还能带来平静、舒适和欢乐的感受。那么,你家中是否有石头呢?

你是否喜欢在家居中放置石材?快来分享你的想法和经验吧!摆放石头在家中不仅仅改变了环境,还带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样的石头有什么意义呢?如何选择和放置它们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首先,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性格选择和放置宝石。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因此在选择石头时也应该考虑个人的喜好和需求。例如,性格开朗的人可以选择色彩鲜艳、有活力的宝石来增加生活的活力和快乐。而内向的人则可以选择柔和、舒适的宝石来营造一个宁静的氛围。

其次,许多人喜欢摆放形状和质地寓意吉祥的石头。在中国文化中,石头象征着稳定和长寿。因此,一些人喜欢选择形状圆润的石头来放置在客厅中,这样可以给人一种舒适和和谐的感觉。

而一些人则喜欢选择带有特殊寓意的石头,比如龙纹石代表权威和力量,而翡翠则象征着财富和好运。无论是选择什么样的石头,当我们欣赏它们时,虽然一眼看不到有形,但却能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气息。这些石头承载着大自然的造化和人们对古老情怀的思考。

在日常的欣赏和游玩中,我们可以沉浸其中,体验心灵的超脱、平静和自尊。这种体验不仅仅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一种对内在世界的探索和反思。最后,摆放石头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

石头在自然界中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承载着时间的记忆和能量。当我们将它们摆放在家中,也就是将这种力量和记忆带入我们的生活中。它们可以提醒我们珍惜时间,感受生命的美好。

同时,它们也可以给我们带来安慰和力量,让我们在生活的起伏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强。总之,摆放石头在家中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通过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的石头,并合理地摆放它们,我们可以改变家居环境,提升精神层面的满足感。

在日常的欣赏和游玩中,我们可以感叹大自然的造化,反思古老的情怀,体验心灵的超脱、平静和自尊。摆放石头不仅仅是给家增添美感,更是给自己带来力量和灵感的源泉。你是否也有在家中摆放石头的经历?你是如何选择和放置它们的呢?

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你的故事和感受。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做一个像清泉一样的学子

作者:姚存芳(网名姚姚)

总有一个声音与众不同,总有一个身影是那么的清晰明朗。现在大家普遍认为“寒门很难再出贵子”。还有一些具体的调查数据来证实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如国内的各大名校里几乎没有学子申请助学金。每年清华北大的新生,几乎都来自中产家庭,来自农村只是凤毛麟角,寥寥无几。

这种观点一旦过度,就会使许多家境不好的孩子,放弃了努力。他们觉得我即使拼尽全力,也达不到早已坐在象牙塔里的人们。干脆就甘于认命,甘于平庸了。

记得今年高考结束后,我看了几个“寒门贵子”的报道。其中一位的回答让我耳目一新,眼前一亮,佩服地五体投地。当记者称呼他为“寒门贵子”时。他平静地说“我不是贵子,我家也不是寒门,我只是一位普通的学子,我家跟中国许许多多的家庭一样。”

一个刚满18岁的孩子,能有如此见识和格局。有思想,不落窠臼,不被世俗裹挟,即使不上清华北大,他的人生照样彩霞满天精彩万分的。

他没有把生活的苦看成自己努力的动力,也没把它看成自己前进路上障碍,只是看做是生活中的常态,真把“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领会到了绝佳的境界。不卑不亢,从容淡定。真有不论外面如何的狂风暴雨,我的内心平静如水。保持一颗平常心,没有夸大生活中的困难,博取别人的同情,也没有夸大自己如何努力取的成绩,获取别人的赞扬。已具有东波居士的旷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何为“贵子”?贵子并不是拥有多少财富和权力,而是一种高贵的精神。

这种精神就像泰戈尔所说:“这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也像古人所说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你若是一块美玉,生活的打磨让你更加光彩夺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你若是一枚鸡蛋,我可以将你变成一个生命,你若是一个石头蛋,无论我再怎么努力,你依然是一个石头蛋。

每个人活着都不容易,在经受了生活的磨砺后,只要有一点光,就会阳光灿烂或是彩霞满天。不管生活给予你什么,都会高昂着下巴坦然接受,把困苦的生活活出诗意,把薄情的世界活出深情。做到荣辱不惊,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是真正的“贵子”。

他像一股清流涤荡人们的心灵,他像一面旗帜一样鲜明,指引迷失自我的人们。

图片来自网络,在此感谢作者。入侵必删。

#想见你2021# #头条热搜# #教育头条# #教育感悟# #我要上头条# @微头条

随笔:石不能言最可人

石不能言最可人

徜徉在万盛石林里,就如和中国古代文明源头的核心在亲近,在凝视,在抚摸。那些浸透着沧桑的石头——或峭拔,或玲珑,或狰狞,或妩媚;如将军奋神威,如美人诉柔情;有恩怨相尔汝的夫妻,有情窦初开的恋人;聆听时似可闻战鼓齐鸣的雷响,放目处,似可见万马奔腾而来的神韵,人间百态、天籁美曲尽显于此。——但此时都一例地无言而且肃穆着,让人去品味,让人去鉴别、让人去玄思。

为什么三峡神女峰神女会幻化成石头呢?为什么《聊斋志异》中的荷花三娘子羽化登仙时,留给痴爱的丈夫的肉身也会幻化成石头呢?我想,固然因为除石头风化极慢,保留久远外,大约还该是它的无言吧。陆游说“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的确,不能言的石头,是最可人的。它满身内涵无言地立在那里,却浑身都是要说的话,等着你去品味和解读,你想怎么解就怎么解,你理解多深它就给你多深,绝不会有半点怨言。能让人能无拘无束之物的确是可人的。

做一个大胆的推测,说石头是中国古代的文明源头的核心大约也不会很错的。

女娲氏炼石补天开始,人类文明就从石头演绎开了。《论语》中记载,孔子从无言的石头悟到了真谛,一天对他的学生说:“予欲不言也。”他的学生慌了,急忙问:“子无言,小子何述哉?”孔子从此打算不说话了,没有学的内容了,所以他的学生慌了。孔子就启发他:“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兴焉……。”他的“天何言哉”是由石头拓展的天地(因为天地之间,风雨雷电、虫鱼鸟兽还是有声音的),后又推演形成“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的含蓄内敛的儒家人格观。道家也从无言的石头里悟到玄妙,得出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哲理,并由此悟玄、悟静,悟出“无为”的道家真理,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玄妙体系。

曹雪芹很聪明,他知道中国文明源头的核心在石头。但因为这可人的石头无语,这由此推演而来的传统文明已经被儒、道两家打上了他们自己的深深的烙印。于是他在写叛离打有儒、道深深烙印的传统文明的《红楼梦》时,就避开儒、道两家的干扰,直接去女娲氏炼石补天处的石头上去找源头。由此而演绎出了千古思想,演绎成了千古名著。吴承恩在《西游记》里写孙悟空要反叛现存的神仙体制,也跳开儒、道这个传统文明体系的约束,从石头找母体,让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正因为没有传统礼教等的烙印,孙悟空方可无拘无束。《水浒》里要写造反的一百零八位绿林英雄,在开篇楔子《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里,就把这些人的名字说成是原本都刻在石头上的。可见他也是从石头去找源头的。

有句成语叫“石破天惊”,可知无言的石头,一旦开言也会惊天动地的。走在这石林里,凝视和抚摸这些在地球造山运动时从大海底部被推挤出来的石头,真是敬畏不已,感慨不已。那是怎样惊天动地的大场面呀!造山运动时,电闪雷鸣,天昏地暗,天崩地裂,地上的万顷波涛瞬时消于无形。此时这些整块的石头“破”了,被撕裂成一个个奇异的形状,从海底低谷处硬生生挤了上来,成山,成岭,成峰!我们如今能感受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已让我们觉得是天崩地裂,让我们经受惨痛,变得成熟坚强。但这个地球的造山运动可比它们要猛烈千万倍、惨痛千万倍呢!这些经历了巨变、饱尝了巨痛的石头,如今也终于成熟了,沉默了,也刚强了。它们把满身的故事和满身的智慧都积蓄起来,凝结、浓缩成潇洒的无言,从此任凭风吹雨打,任凭地旋天转,都能处变不惊,静默无言。这是怎样的成熟,怎样的刚强,又是怎样的境界呀!无怪乎圣人和智者都要到石头上去悟道呢。

“石不能言最可人”。徜徉在万盛石林里,总让人为这些“可人”的石头痴醉不已,景仰不已。

每一块礁石,都是心中的砥柱

眺望山河。

号角连营,官兵们生龙活虎开始了新的一天训练。就像初升的朝阳,经过一夜的蛰伏,终于等来冲破天际喷薄而出的那一刻。

这是一座地处浪花深处的小岛,处在万山群岛中心,扼守着珠江口水上交通咽喉。自20世纪50年代,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某连官兵就驻守于此。汹涌波涛中,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巡戍在海防线上,护卫着辽阔的海上国门。

如果抱着旅游的心态,置身于这碧海蓝天和茂密山林间,相信很多人会联想起一首诗:“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游人有游人的体悟,海防官兵的爱和浪漫却更加深沉,有一位军旅诗人这样写道——

“他们的脚印,是祖国版图上的一枚枚鲜红印章;他们的汗水,是标绘国界的浓重墨线;当他们闭上眼睛,浪涛的声音仿若祖国的心跳……”

成长——礁石滩上,没有脚印,却有方向

迎着晨光,下士罗斌踏上巡逻路。

海风轻拂,朵朵浪花欢快地涌向小岛,又留下朵朵雪花般的水雾。礁石滩上,罗斌不紧不慢地走在队伍最前头,像鹭鸟般轻盈地跃起、落下。

礁石滩上,没有脚印,却有方向。列兵黄国平第一次执行巡逻任务,罗斌不时回过头告诉他:黑色反光的礁石上有苔藓,容易打滑;近岸处找长了藤壶的地方下脚,踩得踏实;有些礁石间的缝隙,深不见底,要格外小心……

就像叮嘱第一次放学回家的孩子,罗斌一遍遍地叮嘱着。

“班长,你是不是在海边长大?”一趟巡逻路走下来,黄国平对自己的军士班长产生了好奇,更敬佩不已。

“当兵前,我从未见过真正的大海。”在云南普洱一座四面环山的寨子里长大,罗斌当兵前从未迈出过大山。新兵下连时,越过山海来到岛上,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他面前徐徐打开。

青春的选择,或许是一种夙愿得偿,又或许是为了体验和经历不同的人生模样。这个海岛,于是成了罗斌人生的“分水岭”——刚入伍时,他身体偏胖,体能较弱,单杠一个也拉不上,3公里跑了近25分钟……新鲜劲儿过了,罗斌开始打起“退堂鼓”。

那天夜里,罗斌低头看着月光下的一地清辉,鼓起勇气向他的新兵班长、二级上士宁立桂说出了心事。

“坚持一件事情,有时候不一定需要有结果,我们只需要坚信,这样做是对的!”宁立桂鼓励他先从“瘦身”开始“强能”。

宁立桂为罗斌量身定制了饮食和训练计划,又安排两个同年兵为他当“陪练”。新兵训练结束时,罗斌成功减去10多公斤体重,体能也达到全优标准。

如果没来部队,罗斌觉得,自己绝对不会这么拼。他始终记得宁立桂的一句话:“咱们每天沿着海岸巡逻、训练,没留下足迹,却留下了奋斗的记忆。”

从那以后,罗斌养成了制订“周目标、月计划”的习惯。他的第一个目标是“每周多做10个双杠臂屈伸”。如今,他已能一口气做上80多个。后来,上级组建百人突击队,组织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罗斌都报了名。

时间,为奋斗者催熟甘甜的果实。去年底,罗斌顺利转改军士,又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今年罗斌休假回家,堂哥将他接回家,父亲从他身边径直走过,竟没有认出这个黝黑精壮的青年就是自己的儿子。

“连队生活和电视剧中演的真不一样。”同样经历着淬炼的,还有老兵李昌龙。

入伍时,李昌龙对军营生活的幻想都来自电视剧《我是特种兵》。新兵连时,李昌龙让所有老兵刮目相看:别人跑3公里,他非要跑5公里;别人休息,他把脚架在凳子上练俯卧撑……

他以为,只要训练成绩突出,就能被选到旅里的特战分队,成为一名特种兵。

然而时间久了,梦想与现实的差距,就像从码头到连队的距离,那么近,又那么远。

李昌龙渐渐变得沉默,没事的时候不再自我加压训练,而是喜欢坐在山头远眺。依山而建的营区并不规整,射击训练场的靶壕和射击位置隔着一道山谷。“守防的日子,每天都像一个模子印出来,军旅生活仿佛这道山谷,一眼就能望到头。”

连长王珏鸿把这一切都看到了眼里。这天,他把李昌龙叫到了房间,开门见山说道:“听说你想当特种兵,谁说守岛就当不了特种兵?”末了又说,上级马上要组织大项比武活动,加入集训队的名额有限,你行吗?

旅队“精武杯”群众性练兵比武赛场历经多年比拼、升级,“战况”已近白热化。爬绳上课目现场,李昌龙手指磨出血泡,脚踝肿成馒头,他已经听不到耳边的呐喊声,恍惚间记起的只有连长的那番话。

从被连长“激将”,到真正走上赛场,李昌龙花了足足3年时间。先是当了两年“预备队员”,第三年又因为受伤无缘比武。连队门口不足300米的跑道,他已记不清跑过多少个往返,好不容易等来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我一定要证明自己:我能行!”

“再来一趟。”李昌龙咬牙,迎着火辣的太阳向上攀登。那次比武,李昌龙拿了爬绳上课目第一名,随后他被抽组到旅里的百人突击队,带回一块“特战勇士”银牌。

主动或被动接受军营的修剪打磨,以未曾设想的方式奋斗,重新审视人生的价值。连队官兵来自全国14个省份,7个民族。“梦想到现实的距离,说远很远,说近又很近。”就像李昌龙说的一样,这群年轻人在懵懵懂懂中走进军营,在平凡与磨炼中面朝大海、向阳成长。

青春——守得住寂寞,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第一次站夜岗,下士何好感觉“还不错”。

哨位一处空地,向远方眺望,海上的风车不知疲倦地转动。再远处,灯火通明的城市将天空染成淡淡的橘色。如此这般,何好直言:“百看不厌。”

“守得住寂寞,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那天下哨后,何好在日记里写下自己的感悟。

无数个夜岗串起何好的守防记忆:台风过境前,岛上空气闷热潮湿,但海天之间的夜空呈现出壮丽的暗红色;海边偶尔能见到“蓝眼泪”,那是一种会发光的藻类,当蓝色荧光随海浪波动,璀璨又梦幻……

最难忘的,还是中秋节的那次夜岗。时过午夜,银盘般的圆月照亮了哨位,也照见背后的坑道。坑道外,“胸怀祖国守南海,身居坑道望北京”的对联自20世纪60年代就凿刻在石头上。

眼前是万家灯火,身后礁石上的字句反射着月光,何好觉得每一个字都如此神圣。那一夜,月光成为他心头最皎洁的记忆。在何好看来,到军营接受磨砺,是一种必然的选择,父辈三代从军,从军报国早已融入血脉,成为一种传承。

“真正的光荣在平淡中孕育。”每当生活上遇到不适应、训练上难突破时,爷爷的话总在他耳畔回荡。爷爷告诉他,把每一件平凡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走进海岛,是一种青春的选择。经历迷茫、困顿、“水土不服”,几乎是每名新兵上岛的“必修课”。但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战士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一想到八一军徽代表的使命与责任,想到我深爱的亲人,我就拥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坚持一件事,我找到了一种价值感,一种苦过之后的甘甜”“就好比平凡的一粒沙,进入蚌壳的内部,历尽打磨,终成熠熠生辉的珍珠”……

一名新战友曾问班长:能不能讲一讲这座海岛的历史?

班长告诉新兵:这片海域,见证着我国历史上两次战争的爆发;昔日解放万山群岛海战中,“桂山号”登陆舰中弹起火,在这座海岛登陆,战斗至最后一人……如今,这里扼守着进入珠三角的咽喉要道。

眼前,蔚蓝色的海烟波浩渺,国际航道轮船穿梭如织。举目四望,远方的繁华与多彩,不正是我们坚守在这里的意义吗?这名新兵陡然明白。

驻守海岛,连队官兵有共同的体悟,也有属于自己的“独家记忆”。二级上士黄威龙说,岛上的风就像军旅回忆的“航标”,牵扯着他的成长。

9年前,黄威龙第一次来到岛上。台风刚过境,连队的热水器被风刮坏了。老兵们用老房子里的土灶台烧水,台风和连队就这样给他留下了“第一印象”。

下连没多久,黄威龙见识了台风狂暴肆虐的一面:大海咆哮,数人合抱的大树飘摇不定,海岛犹如风浪里的一叶小舟。这时他才理解,为什么老兵们说,脚踩到大陆上才有真正的踏实感。

这是独属海防官兵的青春。狂风、暴雨、雷电、泥石流……在自然的暴怒面前,“我”显得微不足道,“我们”才有对抗的力量。艰苦的环境里,所有人紧紧凝聚在一起,自然生长出相依为命的战友情,每个人都有被需要、被信任的幸福感。

去年9月,黄威龙面临走留抉择。在人生十字路口,他毅然选择留下,理由简单而纯粹:“熟悉和热爱这里的一切。”

什么样的青春有奔头?面朝大海,官兵们经常会思考一些自己过去从来没有思考过的人生答题。找寻答案的过程,催促他们不断发现自我,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选晋军士前两个月,何好就已经写好申请书。反复修改的申请书里有澎湃如海的情感,也藏着对人生答题的全新作答:“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江河。”

使命——愿望在反复锤炼中,变得更加纯粹

夜深了,咸湿的海风掠过连队门口的大榕树,穿过窗台,掀起连长王珏鸿桌上的训练成绩单。

不久前,连队刚接受完上级考核。被阳光暴晒过的皮肤还隐隐发烫,但王珏鸿无暇顾及,他脑子里,满是考核的一幕幕。

这段时间,铆着劲训练,新兵的手上都起了老茧。但他们心里的弦还绷着——隔着植被茂密的山头,电台通联花费的时间有所增长;导调组下达命令后,指挥员理解意图不准、处置情况不够灵活……

把发现的问题一条条记下,王珏鸿眉头紧锁,又逐个列出下一步训练的重难点。

王珏鸿平日里不苟言笑。作为带兵人,自身过硬、以身作则就是最好的带兵方法。他是雷达专业出身,到连队半年后经历了一次实弹射击,就成了最精通连队装备射击原理的人;抓训练他也有自己的一套“章法”,很多专业骨干都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

来连队前,指导员郝亚明是机关的作训参谋。和郝亚明搭档后,王珏鸿颇有“知己相逢”之感。两人经常就一个问题来回“切磋”,彼此都受益匪浅。

王珏鸿是海岛土生土长的干部。2009年,他上岛当兵,考学、当排长、副连长、连长,他的军旅生涯始终围着一座座海岛打转。

“戍守海防,本领不过硬腰杆都挺不直。”这几年,连队先后两次换装,专业力量薄弱,人才梯队建设急需提速。“时间太紧了。”王珏鸿常感叹,想做的事情太多,脑子里就像有个时钟,一直嘀嗒作响,催促着前行的脚步。

海岛潮起潮落、云卷云舒,但看看连队官兵急匆匆的脚步、安排得满满当当的训练计划,记者似有感悟:时间,并没有在他们身上轻而易举地流逝。

中士黄启斌说,时间是最珍贵的资源。守在岛上的每一天,他都有一种“下一秒上考场”的紧迫感。

刚当班长时,适逢连队装备更新换代,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连长丢给他一本“天书”一般的装备操作手册,交代只给他一周的研究时间。

那几天,他睡觉都在梦里背记。有战友从教导队带回来几套战术计算题,他翻来覆去地做了几十遍,直到完全吃透。

在黄启斌看来,第一次实弹射击就是“交卷”的时刻。前一天夜里,他躺在床上将流程“预演”了无数遍。凌晨3点,他打开手电筒,在被窝里把预想的特情和应对方法写在小纸条上,装进迷彩服兜里……这种紧张感,直到最后一发炮弹发射出膛、稳稳击中目标才消散。

如今在战友眼中,“忙打仗”已成为当了4年班长的黄启斌的常态:一到休息时间,他就泡在学习室里,不是在啃教材就是在参加远程教学。有人不理解,黄启斌的这股劲儿从何而来?

刚入党时,入党介绍人、二级上士蒋跃春这样说:“我是农家子弟,能替祖国守南大门,那是发自内心的自豪。你也要在这里扎下根,完成好上级赋予的任务。”黄启斌把这段话,写在了笔记本的扉页。

连队的战士都爱跑步。从连队出发,绕着环岛公路跑上一圈,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海岛的石头会说话,这是一条“会说话的跑步道”:起点在连队,门口的石头柱子上,白底红漆写着“精武、强军、胜战”;爬过一个坡,就能看到写在连队山谷巨石上的“祖国在我心中”;绕过一个180度的弯,数人高的石壁上,是硕大的“忠诚”字样。

战士们说,沿着环岛公路奔跑,他们的愿望变得更加纯粹:凭海而立,愿化作一块块顽强的礁石,任凭风吹浪打岿然不动,守护着祖国的繁华与安宁。

图①:国庆期间,西藏军区某边防连执行巡逻任务;图②:新疆军区某边防团官兵与界碑合影;图③: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官兵开展娱乐文化活动;图④:陆军某边防团官兵登上海拔5000多米的巡逻点位。陈武斌、赵金石、李学文、曾梓煌摄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