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句子在诗中作用的例子(句子在诗中作用)

句子在诗中作用的例子(句子在诗中作用)

本文目录一览:

阅读理解|赏析句子作用满分答题公式

赏析句子作用在阅读理解中属于常考内容,我们可以先去看是否使用了修辞,先从修辞的角度去答,其次看描写方法,再看所处位置……

张中行谈诗词,诗词有特别的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这3方面

前言

张中行先生(1909年 -2006年),自称“六代之民”,经历了清末、北洋军阀时期、国民政府时期、沦陷期、抗战胜利以及新中国时期。他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后又在北京大学任教,当时与季羡林、金克木被合称"燕园三老"。一生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张中行先生不仅研究诗词,他自己也是诗词创作的行家 。他《诗词读写丛话》中,对于传统诗词有很高的评价,所谓“家有敝帚,享之千金”。这八个字也是开篇第一章的题目。

在这一篇中,张先生提到“诗词有特种性质的强的表达能力,其他表达形式没有,至少是比不上”,这种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精练

第一条是“精练”,张先生用通俗的话来解释,即:小本钱能做大生意。

解释精练时,张先生列举了几首传统诗词: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何满子》)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曲》)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读仄声)春衫袖。(朱淑真《生查子》)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读仄声)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这四首诗词有人物、有故事、有情感,都可以展开来写一部小说或者戏剧,但是篇幅至少也有万言打底了。

而这些故事和情感,只需要几十个字,就可以用诗词的方式展现在读者面前。所以说,诗词的特点之一就是精练。

二、表达幽微情意

第二条,张先生说:“诗词是表达幽微情意的妙手”。

表达幽微情意,多是难言之隐,有的是不能说,有的是不敢说。于是诗词成了表达这种幽微情意的工具。

张中行举了朱彝尊婚外情的例子,据说他爱上了妻子的妹妹,填了一首含含糊糊的 《洞仙歌》:

 隔年芳信,要同衾元夕。比及归时小寒食。怅鸭头船返,桃叶江空,端可惜,误了兰期初七。易求无价宝,惟有佳人,绝世倾城难再得。薄命果生成,小字亲题,认点点,泪痕曾湿。怪十样、蛮笺旧曾贻,只一纸私书,更无消息。(朱彝尊《洞仙歌》)

词人写闺情很常见,可以写给歌女舞女,但是不能写给礼法不容的妻妹。朱彝尊不敢明说,所以用这首词来表达情意,旁人不懂,而当事人一定心有灵犀。

除了张中行说的这种隐秘难言的地下情之外,又如劝诫、批评、拒绝、讽刺等等,也不方便直说。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诗云: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昭陵是李世明的墓地,杜牧认为自己怀才不遇,遗憾没有生在唐太宗的时代。同样认为伯乐难求的陈子昂则直接得多: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另外,表达男女之情的诗词,很可能是政治抒情诗,之所以用男女之情来表达,就是不好直言。例如戴叔伦的《宫词 》:

紫禁迢迢宫漏鸣,夜深无语独含情。

春风鸾镜愁中影,明月羊车梦里声。

尘暗玉阶綦迹断,香飘金屋篆烟清。

贞心一任蛾眉妒,买赋何须问马卿。

宫女甚至皇后贵妃被冷遇,常被诗人用来暗喻自己怀才不遇。蛾眉妒,典故出自《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离骚则是最著名的政治抒情诗。

又如杜荀鹤《春宫怨》中的两句诗: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三、音乐美

闻一多说过诗有三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张中行提到的第三条也是音乐美:

其三是利用汉字单音节、有声调的特点以取得悦耳的“音乐性”,其他表达形式很少能够这样。《诗词读写丛话》

关于音乐性,张中行也提到了几点。其一是押韵,有回环往复之美。其二是平仄,显示抑扬顿挫。其三是对偶,显示开合对称之美。

另外,诗的情调与韵味,可以选取不同的韵、字数、平仄来适配。例如五言舒缓,七言高亢;平声韵欢快,仄声韵悲戚;不同韵部的字,也有不同情感触动,例如七阳韵开朗(何处是辽阳?锦屏春昼长),五微韵显得怅惘(啼粉污罗衣,问郎何日归?)。

结束语

诗词的精练、幽微、音乐性,是三种表达方式。

另外,张先生还提到,诗词难于用其他表达形式代替的另一种情况是:

语言文字的外皮(声音、形体,意义)有侵略性,甚至发展为独占性。

例如千古以来,有无数诗人咏月,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虽然内容大致一样,但是表现出来的情意不尽相同。 有的从容,有的急切,又如诗偏于雄放,词偏于柔婉。

@老街味道

诗词的二十四种修辞手法

诗画天地 2023-11-06 00:00 发表于广东

收录于合集#诗词技法2614个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一切诗文,总需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诗是语言的艺术,为了使诗歌语言更生动、形象,诗人经常借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处理。

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词语言具有了这种立体感,使各种形象更加栩栩如生,从而表现出绚丽多姿的形象化美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诗人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在诗词中运用高超的修辞手法,让诗词更生动,学会了这些修辞手法,你也会写诗词了!

比喻

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的修辞手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拟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的修辞手法。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苏轼《南乡子》

夸张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排比

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诗经·柏舟》

反复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的修辞手法。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对偶句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设问

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

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李白《清平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反问

反问是借助疑问句来传递确定信息,以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的一种修辞方式。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诗》

反语

反语是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修辞方法。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联想

联想,具体的说,是借助想象,把形似的、相连的、相对的、相关的或某一点上有相通之处的事物,选取其沟通点加以联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通感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晨钟云外湿,胜地石堂烟。

——杜甫《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

互文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

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

将士(将军和战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

移情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作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拈连

拈连是指利用上下文语义关系,把通常只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巧妙地运用在乙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方式。

在语法上和甲事物搭配的词语,本来不能和乙事物搭配,搭配之后,虽然不合事理,但依靠上下文语境,往往能产生独特的修辞效果。

运用拈连时,不能仅仅追求字面上的联系,而应从语义出发,把握事物间的内在关系,只有内容相符,才能“拈”得自然,"连”得贴切。

一夜东风,吹散愁多少?

数声啼鸟,梦转纱窗晓。

——曾允元《点绛唇》

甲项说话关键词语是“东风”、是“吹”,“吹”这个词通常适用于“风”。现在,诗人要表达乙项观念:“愁”,愁多无法排遣。于是“顺手拈来”甲项说话“东风吹”所适用的词语“吹”来表达乙项观念“愁多无法排遣”,就出现了“东风吹散愁多少?”

比拟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比拟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比拟可以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错综

指故意颠倒词序以避免形成对偶的一种修辞手法。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

——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刘禹锡《始闻秋风》

呼告

呼告又称“顿呼”、“突呼”,就是在说话或写文章的过程中,叙述某人或某物时,由于感情过于激动,突然撇开听众或者读者,而直接和所涉及的人或物说话的一种修辞格。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诗经·硕鼠》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李白《蜀道难》

示现

示现是一种修辞方法,就是把实际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见如闻,活灵活现。示现分为:追想式示现、预感式示现、悬想式示现。

追想式示现:即把过去的事情说得历历在目。

预感式示现:即把未来的的事情说得如同出现在眼前。

悬想式示现:即把想象中的情景,说得如同真情实景一般。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复迭

复迭即把同一字词接二连三用在一起的修辞方式。复迭分迭字和迭词两种形式。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迢迢牵牛星》

跳脱

跳脱是一种因为特殊的情境,例如语意的含蓄,心思的急转,事象的突出等等,有时故意中途断了语路的修辞方法。它又分为急收、遮断和突接三种。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温庭筠《更漏子》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刘辰翁《柳梢青·春感》

对比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悯农》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出师表》

映衬

映衬,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相类或相反的关系,以次要形象映照衬托主要形象的写作技法。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

本文摘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