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论语中有关做人的句子是哪一句(论语中有关做人的句子是)

论语中有关做人的句子是哪一句(论语中有关做人的句子是)

本文目录一览:

《论语》中的为人之道,做到7条即是人生赢家

一、 修心: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俗话说,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这是在讲做人要心安理得。

康有为说:人为一己私欲所系缚,被外物颠倒役使,成天患得患失。刚从这件东西的追求中解脱出来,又跌入到那件事的营求中,就没有一刻可以安宁。

现实中,凡做了亏心事,干了缺德勾当,强取豪夺、贪得无厌者,哪一个不是整天提心吊胆,吃不香饭、睡不了安稳觉。

这样的人,即使有权有势,有钱有财,表面上看很风光、很气派,内心里他能感到幸福吗?幸福不是别人的感觉,而是自己的内心体验。

心中有多少怨,就有多少苦。心中的欲望太多,就难以幸福。不要站在幸福中,去寻找幸福。知足、心安是最大的幸福。

二、守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人无信不立,只有以诚待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厚待。

一个人说话做事总得靠谱,不能一会儿是三,又一会儿是四,让人无所适从。

生活中,与言而无信的人共处是个噩梦,对轻言承诺的人抱有希望是浪费生命。他们一直变化着,上午说的事下午就变了,昨天决定的事今天就成了废纸一张,和他们交往,就像坐上一条他们自己也不知开往何方的船。

朋友贵在真诚,朋友有别的缺点或许可以原谅,若是言而无信,让人摸不透他的哪句话是真、哪句话是假,还是敬而远之的好,因为谁也没有兴趣天天听无法兑现的话。

三、惜时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人的一生非常短暂,当我们回首往事时,岁月已经匆匆过去。每个人都想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有所建树,然而人生匆匆如白驹过隙。我们想尽力抓住时光,可时光却如歌似风,悄然溜走。我们与其在写回忆录时哀叹时光流逝太快,不如趁年轻奋勇拼搏,抓住今天,把握明天。“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四:自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五、谨慎:三思而后行

慎思者,谨慎的思考。三思而后行,行必有方。

唐太宗从善如流,也重自省,怒斩张蕴古和卢祖尚之后,心中后悔不已,二人虽有罪责,罪不至死。反复思考之后,李世民的心里有了复奏制度的想法。推敲一番过后,他对大臣说:“我认为死刑是最重的刑罚,设置三次复奏,就是为了能够深思熟虑。”这也是周公提出“慎刑恤罚”以来,得以执行的一次。

意气用事,容易冲动;慎思者,往往用平和的方法,解决矛盾。意气锋,易伤人;慎思温,养己身。

六:好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年轻不是资本,好学才是资本。常怀好学之心,不论你年轻与否,生活处处都会给你带来惊喜。

七:行动 :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

君子要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说话谨慎,才能不至于把话说绝,给自己留一点余地。行动敏捷,说过的话才能快速承诺,多干实事,做到少说多做。

少说多干,少听多看,言多必失,言少精谈。

重温48句《论语》名言,学会为人、处世,受益一生

有人说:“半部《论语》,可治天下”。

赵普辅佐赵匡胤建立北宋、治理天下,是北宋的开国功臣,备受尊敬,人们惊讶于地赵普的智慧。

赵普去世后,家人打开他的箱子,发现只有《论语》二十篇。后世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来评价他。

听起来,可能有些夸张,但是,《论语》里包含的修身、齐家、治国的观点,时至今日,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隐娘挑选了48句经典《论语》,一起在经典中增长智慧吧!

谈错误

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

【注释】犯了错误却不改正,那就是最大的过错呀。

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因,毋我。

——《论语·子罕》

【注释】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主观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成见,不自私自利。

3.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论语·里仁》

【注释】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了。

谈处世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

【注释】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5.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

【注释】君子关心的是道德,小人关心的是土地;君子关心的是法度,小人关心的是好处。

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注释】君子懂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

【注释】君子一切求之于己,小人一切求之于人。

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

【注释】君子要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助长别人的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注释】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谈为人

1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注释】君子言语上要谨慎,行动上要敏捷。

11.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

【注释】君子认为口里说的超过实际是可耻的。

12.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

【注释】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惕: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应该警惕不要沉溺酒色;到了壮年,血气正旺,应该警惕不要争强好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退,应该警惕不要贪求占有。

13.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

君子有九件事要思考:看的时候要明察,听的时候要听清,脸色要温和,态度要恭敬,说话要忠诚,办事要谨慎,产生疑惑要询问,生气时要避免惹祸,得到利益要考虑是否符合道义。

14.君子不忧不惧。

——《论语·颜渊》

【注释】君子问心无愧,所以不忧愁不恐惧。

谈理政

15.政者,正也。子帅子正,孰敢不正。

——《论语·颜渊》

正字的意思就是端正。你带头端正自己的行为,谁还敢不端正呢?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注释】统治者自身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事情也能行得通。统治者自身不端正,即使下了命令,老百姓也不会听从。

17.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

【注释】不担心财产少,只担心财富分配不均;不担心生活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

18.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论语·阳货》

【注释】当他没有得到的时候,总是忧虑不能得到。得到以后,又会担心失去。如果担心失去什么,那就会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1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子路》

【注释】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注释】人数众多的军队,其首领可以被改变;但一个有志气的人,却不能强迫他改变志向。

谈追求

21.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论语·述而》

【注释】财富如果是可以求得的,即使是执鞭这样的低级职务,我也愿意担任。如果不可以求得,那就按照我所爱好的行事吧。

2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注释】志士仁人,不会因为求生而损害仁道,只会牺牲自身来成全仁道。

2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注释】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虑。

24.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

坚信不疑,努力学习,至死坚持真理。危险的国家不进入,的国家不居留。天下政治清明时就出来做官,政治混乱时就隐居。国家政治清明,如果自己贫穷而低贱,就是耻辱。国家政治混乱,如果自己富裕而尊贵,就是耻辱。

2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注释】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快乐也就在其中了!干不正当的事获得的富贵,对我而言就如同天边的浮云。

谈交友

26.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论语·子罕》

【注释】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够坚守道;能够坚守道的人,未必能够随机应变。”

27.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论语·卫灵公》

【注释】可以跟他说的,却不跟他说,就会错过值得交往的人;不可以跟他说的,却跟他说了,就是说错话了。聪明人既不会错过值得交往的人,也不会说错话。

28.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

【注释】原则主张不同,就不能一起谋事。

2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注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3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注释】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31.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颜渊》

【注释】忠心地劝告他,好好地劝导他,不听就作罢,不要自讨羞辱。

谈学习

3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注释】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3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注释】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3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注释】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3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注释】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36.敏而好学,不止下问。

——《论语·公冶长》

【注释】勤勉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

37.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论语·季氏》

【注释】生下来就知道学习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感到困惑才学习的人,又次一等;感到困惑仍不学习,这样的人就是下等的愚民了。

谈为师

3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注释】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我可以学习师法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跟着做,了解他们的缺点自己注意不去犯。

39.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述而》

【注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来教育学生:历史文献、生活实践、待人忠诚、讲究信用。

40.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注释】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41.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注释】遇到可实践仁道的机会,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4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注释】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谈人生

4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注释】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依照礼仪的要求立足于世;四十岁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能乐天知命;六十岁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地行事,而又从不超出规矩。

4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为政》

【注释】聪明人喜欢流动的水,仁者喜欢稳重的山;聪明人性好动,仁者性好静;聪明人快乐,仁者长寿。

4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

【注释】人如果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杠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它靠什么行走呢?”

46.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

【注释】见到利益就能够想一想是否合乎道义,遇到危难愿意献出生命,长时间处于困顿之境而不忘平生所立的誓言,也可以称作完人了。

47.性相近,习相远也。

——《论语·阳货》

【注释】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48.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论语·里仁》

【注释】不担心自己没有职位,担心自己没有可以立身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担心自己不具备让人知晓的本领。

《论语》精华20句,若能经常读诵,获益终生!

《论语》这部儒家的经典之作,两千年来,影响深远,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下面挑选其中的20句格言,若能经常读诵,定能获益终生!

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在世的时候,尽量不要出远门,不要长期在外,以免让父母挂念、担心。如果有不得已的事情非要出去,那就事先把家里安顿好,并且告诉父母自己要去哪里,去干什么,什么时候回来,把这些都交代清楚再走。

2、近者悦,远者来。

如果能使附近的人都喜欢自己,那远处的人看到,自然会过来归附。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如果不到他非要弄明白不可的程度,就不要去开导他;如果不到他心里已经明白但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也不要去启发他。

4、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大家都厌恶一个人,一定要仔细考察;大家都喜欢一个人,也一定要仔细考察,不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别人不了解自己,没有什么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自己都不了解自己。

6、小不忍,则乱大谋。

如果连一点小事都忍耐不了,那就一定做不成大事。

7、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安贫乐道,没有一点怨言,是很难做到的;荣华富贵,却没有傲慢之心,这倒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比自己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人家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是否也有那样的缺点。

9、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在路边听闻到一点消息,也不加考证,就到处传播,这是有德之人所不取的。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和计划,眼前就一定会出现忧患的事情。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与人相处时,自己不喜欢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1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

君子即使和别人观点不一致,也可以和谐相处。小人虽然表面附和,却心口不一,勾心斗角。

1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公正无私,胸怀坦荡;小人心胸狭窄,斤斤计较,总是患得患失。

14、德不孤,必有邻。

有德行的人,一定不会被孤立,总会有志同道合的人过来与他相伴。

15、听其言而观其行。

观察一个人,不仅要听他说什么,还要看他做什么,看看他是否言行一致。

16、巧言令色,鲜矣仁。

花言巧语,总是看别人脸色,讨好巴结别人,这种人一般都没有什么仁德之心。

1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如果是通过违背道义的手段,取得财富和地位,那这样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如天上的浮云一般,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做人做事,应该各安本分,各守其责,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要操心自己分外的事情。

1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一个人口口声声说自己立志求道,却以吃不好穿不好为耻,对于这种口是心非的人,就没必要和他说什么了。

2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自身行为端正,不用下命令,别人也会主动跟着去做。自己行为不端,即使强行发布命令,别人也不会听从。

来源:国学论坛头条号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重温48句《论语》名言,学会为人、处世,受益一生

有人说:“半部《论语》,可治天下”。

赵普辅佐赵匡胤建立北宋、治理天下,是北宋的开国功臣,备受尊敬,人们惊讶于地赵普的智慧。

赵普去世后,家人打开他的箱子,发现只有《论语》二十篇。后世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来评价他。

听起来,可能有些夸张,但是,《论语》里包含的修身、齐家、治国的观点,时至今日,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隐娘挑选了48句经典《论语》,一起在经典中增长智慧吧!

谈错误

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

【注释】犯了错误却不改正,那就是最大的过错呀。

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因,毋我。

——《论语·子罕》

【注释】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主观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成见,不自私自利。

3.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论语·里仁》

【注释】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了。

谈处世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

【注释】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5.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

【注释】君子关心的是道德,小人关心的是土地;君子关心的是法度,小人关心的是好处。

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注释】君子懂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

【注释】君子一切求之于己,小人一切求之于人。

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

【注释】君子要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助长别人的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注释】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谈为人

1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注释】君子言语上要谨慎,行动上要敏捷。

11.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

【注释】君子认为口里说的超过实际是可耻的。

12.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

【注释】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惕: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应该警惕不要沉溺酒色;到了壮年,血气正旺,应该警惕不要争强好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退,应该警惕不要贪求占有。

13.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

君子有九件事要思考:看的时候要明察,听的时候要听清,脸色要温和,态度要恭敬,说话要忠诚,办事要谨慎,产生疑惑要询问,生气时要避免惹祸,得到利益要考虑是否符合道义。

14.君子不忧不惧。

——《论语·颜渊》

【注释】君子问心无愧,所以不忧愁不恐惧。

谈理政

15.政者,正也。子帅子正,孰敢不正。

——《论语·颜渊》

正字的意思就是端正。你带头端正自己的行为,谁还敢不端正呢?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注释】统治者自身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事情也能行得通。统治者自身不端正,即使下了命令,老百姓也不会听从。

17.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

【注释】不担心财产少,只担心财富分配不均;不担心生活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

18.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论语·阳货》

【注释】当他没有得到的时候,总是忧虑不能得到。得到以后,又会担心失去。如果担心失去什么,那就会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1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子路》

【注释】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注释】人数众多的军队,其首领可以被改变;但一个有志气的人,却不能强迫他改变志向。

谈追求

21.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论语·述而》

【注释】财富如果是可以求得的,即使是执鞭这样的低级职务,我也愿意担任。如果不可以求得,那就按照我所爱好的行事吧。

2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注释】志士仁人,不会因为求生而损害仁道,只会牺牲自身来成全仁道。

2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注释】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虑。

24.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

坚信不疑,努力学习,至死坚持真理。危险的国家不进入,的国家不居留。天下政治清明时就出来做官,政治混乱时就隐居。国家政治清明,如果自己贫穷而低贱,就是耻辱。国家政治混乱,如果自己富裕而尊贵,就是耻辱。

2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注释】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快乐也就在其中了!干不正当的事获得的富贵,对我而言就如同天边的浮云。

谈交友

26.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论语·子罕》

【注释】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够坚守道;能够坚守道的人,未必能够随机应变。”

27.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论语·卫灵公》

【注释】可以跟他说的,却不跟他说,就会错过值得交往的人;不可以跟他说的,却跟他说了,就是说错话了。聪明人既不会错过值得交往的人,也不会说错话。

28.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

【注释】原则主张不同,就不能一起谋事。

2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注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3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注释】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31.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颜渊》

【注释】忠心地劝告他,好好地劝导他,不听就作罢,不要自讨羞辱。

谈学习

3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注释】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3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注释】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3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注释】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3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注释】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36.敏而好学,不止下问。

——《论语·公冶长》

【注释】勤勉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

37.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论语·季氏》

【注释】生下来就知道学习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感到困惑才学习的人,又次一等;感到困惑仍不学习,这样的人就是下等的愚民了。

谈为师

3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注释】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我可以学习师法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跟着做,了解他们的缺点自己注意不去犯。

39.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述而》

【注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来教育学生:历史文献、生活实践、待人忠诚、讲究信用。

40.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注释】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41.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注释】遇到可实践仁道的机会,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4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注释】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谈人生

4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注释】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依照礼仪的要求立足于世;四十岁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能乐天知命;六十岁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地行事,而又从不超出规矩。

4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为政》

【注释】聪明人喜欢流动的水,仁者喜欢稳重的山;聪明人性好动,仁者性好静;聪明人快乐,仁者长寿。

4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

【注释】人如果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杠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它靠什么行走呢?”

46.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

【注释】见到利益就能够想一想是否合乎道义,遇到危难愿意献出生命,长时间处于困顿之境而不忘平生所立的誓言,也可以称作完人了。

47.性相近,习相远也。

——《论语·阳货》

【注释】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48.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论语·里仁》

【注释】不担心自己没有职位,担心自己没有可以立身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担心自己不具备让人知晓的本领。

《论语》中的为人之道,做到7条就是人生赢家

1

修心,“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就是俗话说的,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这是在讲做人要心安理得。康有为说:人为一己私欲所系缚,被外物颠倒役使,成天患得患失。刚从这件东西的追求中解脱出来,又跌入到那件事的营求中,就没有一刻可以安宁。

2

守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楚人言,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人生好比建房屋,诚信就是打地基,地基打得牢,房屋才能建的好。诚信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既要信任他人,也要担得起别人的信任。

3

惜时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光阴似水,一去不返。“朱颜辞镜花辞树”,世间好物大都逃不过岁月的摧残。时光流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以旁观者的身份虚耗年华。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

人的一生非常短暂,当我们回首往事时,岁月已经匆匆过去。每个人都想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有所建树,然而人生匆匆如白驹过隙。我们想尽力抓住时光,可时光却如歌似风,悄然溜走。我们与其在写回忆录时哀叹时光流逝太快,不如趁年轻奋勇拼搏,抓住今天,把握明天。“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4

自省,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美玉尚有瑕,人亦存不足。人活世间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以谦虚的姿态对事对人,谦虚使人进步,反思促人成长。

5

谨慎, “三思而后行”。

莽夫与智者的奥义便在“谨慎”二字,谨于言慎于行。做事需考虑后果,切莫贪一时之快。冲动易生后悔,谨慎方得真义。

唐太宗从善如流,也重自省,怒斩张蕴古和卢祖尚之后,心中后悔不已,二人虽有罪责,罪不至死。反复思考之后,李世民的心里有了复奏制度的想法。推敲一番过后,他对大臣说:“我认为死刑是最重的刑罚,设置三次复奏,就是为了能够深思熟虑。”这也是周公提出“慎刑恤罚”以来,得以执行的一次。

意气用事,容易冲动;慎思者,往往用平和的方法,解决矛盾。意气锋,易伤人;慎思温,养己身。

6

孝顺 , “事父母,能竭其力”。

孝,不在口头,而在行动;孝,不重物质,而重精神。父母渴望的不是银行卡上冷冰冰的数字,而是一家人团聚的欢声笑语。

7

好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学无涯,人有终,活到老,学到老。知识不局限于书本,大千世界万物皆可为师。保持一颗好学的心,世界处处都可以给你带来惊喜。

正如年轻不是资本,好学才是资本。常怀好学之心,不论你年轻与否,生活处处都会给你带来惊喜。

8

行动 , “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

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嘴上说得天花乱坠,却不付诸行动,到头来依然是一场空。梦做得再美,终有醒的一天。

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出生的的两个女儿取名李敏和李讷,“敏”与“讷”就是出于《论语·里仁》中的这句话,从给女儿起的名字中,可以体会出是希望自己的女儿长大要做多干实事、少说空话的人。

9

宽容, “躬自后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做一个人,尤其是做一个君子,重要的是要严格地要求和责备自己,而对人则采取宽容的态度,在责备和批评别人的时候应该尽量能够做到和缓宽厚。

10

分寸感,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这一段话的意思其实在《里仁》篇里已由子游说过了。子游说:“事君数,斯辱焉;朋友数,斯疏矣。”意思是说:服事君主太殷勤繁琐,反而会招来羞辱;与朋友相交过从太密,反 而会有一天疏远。一句话:无论是对待领导还是朋友,都要保持 一定的距离。

重温48句《论语》名言,学会为人、处世,受益一生

有人说:“半部《论语》,可治天下”。

赵普辅佐赵匡胤建立北宋、治理天下,是北宋的开国功臣,备受尊敬,人们惊讶于地赵普的智慧。

赵普去世后,家人打开他的箱子,发现只有《论语》二十篇。后世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来评价他。

听起来,可能有些夸张,但是,《论语》里包含的修身、齐家、治国的观点,时至今日,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隐娘挑选了48句经典《论语》,一起在经典中增长智慧吧!

谈错误

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

【注释】犯了错误却不改正,那就是最大的过错呀。

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因,毋我。

——《论语·子罕》

【注释】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主观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成见,不自私自利。

3.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论语·里仁》

【注释】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了。

谈处世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

【注释】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5.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

【注释】君子关心的是道德,小人关心的是土地;君子关心的是法度,小人关心的是好处。

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注释】君子懂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

【注释】君子一切求之于己,小人一切求之于人。

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

【注释】君子要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助长别人的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注释】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谈为人

1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注释】君子言语上要谨慎,行动上要敏捷。

11.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

【注释】君子认为口里说的超过实际是可耻的。

12.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

【注释】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惕: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应该警惕不要沉溺酒色;到了壮年,血气正旺,应该警惕不要争强好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退,应该警惕不要贪求占有。

13.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

君子有九件事要思考:看的时候要明察,听的时候要听清,脸色要温和,态度要恭敬,说话要忠诚,办事要谨慎,产生疑惑要询问,生气时要避免惹祸,得到利益要考虑是否符合道义。

14.君子不忧不惧。

——《论语·颜渊》

【注释】君子问心无愧,所以不忧愁不恐惧。

谈理政

15.政者,正也。子帅子正,孰敢不正。

——《论语·颜渊》

正字的意思就是端正。你带头端正自己的行为,谁还敢不端正呢?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注释】统治者自身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事情也能行得通。统治者自身不端正,即使下了命令,老百姓也不会听从。

17.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

【注释】不担心财产少,只担心财富分配不均;不担心生活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

18.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论语·阳货》

【注释】当他没有得到的时候,总是忧虑不能得到。得到以后,又会担心失去。如果担心失去什么,那就会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1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子路》

【注释】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注释】人数众多的军队,其首领可以被改变;但一个有志气的人,却不能强迫他改变志向。

谈追求

21.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论语·述而》

【注释】财富如果是可以求得的,即使是执鞭这样的低级职务,我也愿意担任。如果不可以求得,那就按照我所爱好的行事吧。

2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注释】志士仁人,不会因为求生而损害仁道,只会牺牲自身来成全仁道。

2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注释】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虑。

24.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

坚信不疑,努力学习,至死坚持真理。危险的国家不进入,的国家不居留。天下政治清明时就出来做官,政治混乱时就隐居。国家政治清明,如果自己贫穷而低贱,就是耻辱。国家政治混乱,如果自己富裕而尊贵,就是耻辱。

2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注释】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快乐也就在其中了!干不正当的事获得的富贵,对我而言就如同天边的浮云。

谈交友

26.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论语·子罕》

【注释】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够坚守道;能够坚守道的人,未必能够随机应变。”

27.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论语·卫灵公》

【注释】可以跟他说的,却不跟他说,就会错过值得交往的人;不可以跟他说的,却跟他说了,就是说错话了。聪明人既不会错过值得交往的人,也不会说错话。

28.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

【注释】原则主张不同,就不能一起谋事。

2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注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3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注释】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31.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颜渊》

【注释】忠心地劝告他,好好地劝导他,不听就作罢,不要自讨羞辱。

谈学习

3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注释】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3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注释】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3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注释】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3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注释】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36.敏而好学,不止下问。

——《论语·公冶长》

【注释】勤勉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

37.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论语·季氏》

【注释】生下来就知道学习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感到困惑才学习的人,又次一等;感到困惑仍不学习,这样的人就是下等的愚民了。

谈为师

3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注释】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我可以学习师法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跟着做,了解他们的缺点自己注意不去犯。

39.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述而》

【注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来教育学生:历史文献、生活实践、待人忠诚、讲究信用。

40.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注释】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41.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注释】遇到可实践仁道的机会,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4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注释】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谈人生

4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注释】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依照礼仪的要求立足于世;四十岁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能乐天知命;六十岁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地行事,而又从不超出规矩。

4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为政》

【注释】聪明人喜欢流动的水,仁者喜欢稳重的山;聪明人性好动,仁者性好静;聪明人快乐,仁者长寿。

4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

【注释】人如果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杠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它靠什么行走呢?”

46.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

【注释】见到利益就能够想一想是否合乎道义,遇到危难愿意献出生命,长时间处于困顿之境而不忘平生所立的誓言,也可以称作完人了。

47.性相近,习相远也。

——《论语·阳货》

【注释】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48.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论语·里仁》

【注释】不担心自己没有职位,担心自己没有可以立身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担心自己不具备让人知晓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