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描写大桥赞美句子有哪些(描写大桥赞美句子)

描写大桥赞美句子有哪些(描写大桥赞美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天生桥,此乃人间无二景,天下第一桥是也!

作者:朱江

天赐仙桥,驾两山,入云峰,揽雾似长虹,跨绝天堑,凌百仞悬壁而起,四处皆山,林壑环抱。

行至桥前则有碑曰:“天生桥”,往来有不绝者,从碑前而出,景如画展印于眼帘,若登其顶,山水尽可收于眼底。

春有花缀千树,引蝶舞,唤蜂游,溪涧水流潺潺,奇石林立于间。

空山春雨后,草芽初生,新泥之香扑鼻而至。

登其顶,斜倚栏干,凭远眺,远近山峰各尽不一,高低各尽不同,如群浪翻涌,如百马奔袭。山间李花白,桃也红,山之遍野,处处可见百花斗艳,可闻百花散其芬香。清晨每至,邻之苗女,着其正装,临溪理其云鬓,游于桥,人似花红,花若惊鸿,如仙子亭亭玉立。

夏则翠叶绿竹,虫鸣犬吠。

从底行,泉水清澈足见其底,行于岸旁,可见虾鱼潜跃,细沙淡其波纹。

鸟鸣蝉奏山间,宛如管弦之乐,回响山间,绕桥百啭而不中断也。

桥下百洞余,任入其一,洞似冰窟,凉意倍至,夏之酷暑犹如烟消而逝消也,雨每降之,溪涧河水则奔流如龙而泻出于两山之间,击其乱石,携躁热而出山林。

晴之,可见雾腾空而出于百洞溪底,似天庭皇宫,人若立于桥顶,俨然如仙者携云遨游天际之间。

夏过则秋至,秋意渐浓,枫叶瑟瑟,叶随风卷,落于水,似轻舟,戏游溪涧。

登桥顶,傍晚临之,晚阳西沉,余晖斜照,天地共一色,似将军坚披金甲,胜征而归。

银装素裹冬恰来,雪似天仙揉而撒之,山林皆白,山中却有青松不老,扬髯任雪击之。

冰则结于河水之上,覆奇石古树,犹如珍珠晶透。

待晴日,雪渐融,冰似银饰点千树,如春花再开,全无严冬之凌厉。

此乃人间无二景,天下第一桥是也!

默甫于戊戌年二月十二。

作者:朱江,笔名默甫,贵州籍,诗词爱好者!

二十四桥明月夜,一座桥,一首诗,十首古诗写意最美的桥!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的夜晚被明月映照得清幽透亮,我心念的美人你现在何处教人吹箫呢?一座二十四桥荡尽相思之苦,那时的桥还在,可那时的女子已经不知所踪。后世作者对二十四桥情有独钟,纷纷在诗词中引用,足显杜牧的模范影响。)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桥流水本是最美的江南春色,可在天涯之下,凄凉的背景映衬之下,这一方活景竟被塑造成了孤独,匆匆的流水彻夜不停,独行的异乡人亦是马不停蹄,流水无法回头,这位断肠人亦是无法回头啊。)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家喻户晓、远销日本的著名唐诗,诗文虽未提一桥,但所描写之物却都是在枫桥下发生,停泊在枫桥的张继心中感慨万千,是失眠更加孤独还是孤独让人失眠呢?)

《望江南》 清·纳兰性德

初八月,半镜上青霄。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

(她倚靠在雕花的栏杆上娇媚不语,梅花的影子随着月光暗暗度过红桥。红桥已然不是红桥,而是诗人与心上人的婚房,这一波妩媚而又娇羞的描写,一下子使人回到初恋相思之时,二人的状态。)

《望海潮·东南形胜》 宋·柳永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如烟之柳,彩绘之桥,遮风之帘,翠绿之帐,楼阁高高低低,其中十万人家。为了描写东南地区的富庶,柳永可谓竭尽所能,一座桥以“画”字为形容,足见其高超之处,不免令读者好奇,这画桥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瑞龙吟·送梅津》 宋·吴文英

还背垂虹秋去,四桥烟雨,一宵歌酒。犹忆翠微携壶,乌帽风骤。西湖到日,重见梅钿皱。

(本词中的桥叫做垂虹桥,屹立在吴江之上,不得不说连名字都这么美!而秋日即去,垂虹桥烟雨朦胧,作者此时正与把酒言欢,一宵歌酒盎然,可谓尽兴也,可谓畅快也。)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唐·李白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两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镜子,两桥像天上落下的彩虹。李白不深究细节的外显,而更注重狂放的本质,简单十个字,没有很高级的词汇,但总体感觉上是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气势的。)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前两句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其实后两句的意境也是相当迷人。走过小桥后,眼前呈现出了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正在飘动,仿若山石移动。这个桥就像一模屏障,一面是烟村人家,一面是辽阔原野,站在桥上,置身两个世界。)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一座高耸的桥若隐若现,隔着云烟,我在江水西畔询问着过往的渔船。如此绝美的飞桥,每次读之都令人心驰神往,想亲自过目一探究竟。)

《满江红·思家》 清·郑燮

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

(瓜步山下,江潮拍打着夜晚,也拍打着江中明月,细雨飘洒十里扬州路,灯火将桥映衬得像火焰一样红彻。外面下着蒙蒙细雨,桥下一片火红酒绿,而赏景的人则望着这一番景色,惶惶然遁入夜色。)

注:图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叶盛黄河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来源:宁夏新闻网

叶盛黄河大桥通车后,成为黄河东西两岸重要交通枢纽。

历经几十年风雨,叶盛黄河大桥依旧结实硬朗。(吴光钧 供图)

时光追溯到1969年,那时候黄河仁存渡口是往返银川、吴忠两地的必经之地,每天过往渡口的人、马匹、车辆络绎不绝,一度成为宁夏交通航运的繁华之地。每天等着过河的汽车、马车常常排成长龙,从等船到过河要用一个多小时。为结束宁夏南北交通被黄河阻隔、有渡无桥的局面,由宁夏人自主设计、施工的叶盛黄河大桥仅用14个月就建成通车,结束了黄河在宁夏段397公里没有桥梁的历史——

四五千人三班倒 齐心协力建造一座桥

时光荏苒,叶盛黄河大桥在黄河之上已经横卧了48个春秋,虽然历经沧桑,但仍难抹去它当年的辉煌。6月4日,亲历了叶盛黄河大桥建设的吴光钧老人,向记者讲述了那段传奇的经历。

1968年,自治区政府决定修建一座黄河大桥,位置选在了连接宁夏南北交通的枢纽——叶盛镇。大桥由宁夏公路勘测设计院设计,宁夏公路局第四工程队施工,宁夏公路桥梁工程师盛庚(已故)主持设计并参加了大桥建设工作。经过1年多的测量选线,1969年10月叶盛黄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

“当年,从各地招来的民兵建设队伍,在完成贺兰山机场的建设任务后,有1000多人被派遣到了叶盛黄河大桥项目工地。那会儿,机械设备少还很简陋,全凭人的力量。”今年72岁的吴光钧老人回忆,参加大桥建设的还有宁夏的建筑企业以及各公社大队派来的义务工,人数达四五千人,采取三班倒的方式,日夜不停紧张施工。

“工人们住在自己搭建的一人多高的茅草房里,睡大通铺,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后背发凉,生活环境异常艰苦。”吴光钧说,他和所有人一样,对大桥建设充满,即使缺少机械设备,他们自力更生,不但自制工具,还在施工过程中培养了很多技术人员,比如架子工和潜水工。

自创“木笼筑岛围堰法” 成功灌注大桥桥墩

由于是首次建造跨黄河的公路大桥,经验不足,施工设备又十分简陋,如何在黄河深水中灌注桥墩成了“拦路虎”。后经过多次实验,最终自创“木笼筑岛围堰法”成功灌注了桥墩。

对于这项创新工艺,吴光钧老人记忆犹新:那是1970年元月,正值寒冬腊月,黄河上白茫茫一片。工人们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在冰面上用圆木制作木笼。经过十天十夜的奋战,8米高的木笼矗立在冰面上等待破冰入水。“工友们在夜里分几次往冰面上泼水,让冰面冻结得更加平滑,便于木笼在冰上平滑移动,然后再用绞磨机将木笼滑到河中间的桥墩位置,用炸药将冰面炸开一大片,把木笼沉入水底,再向木笼里抛石头、抹胶泥做好壁垒,然后在中间打孔灌注水泥混凝土。”吴光钧说,“拌和水泥混凝土用的河卵石是从附近河底采挖的,清洗干净才能用。我们就将柳条筐的左右两边各系一截粗绳当把手,装上半筐河卵石,一边一个工人抬着筐在水里左右晃荡,把泥沙淘洗干净。一位名叫林忠旺的技术员,负责监督工人们洗石头,由于几个轮班都没休息,站在河边都快睡着了,大家都劝他去休息,他不肯,怕石头洗不干净会影响工程质量。”

“整座桥的拱波预制块有500多块,每块40多公斤。没有运输设备,大家硬是靠双手抬、肩膀扛,把预制块运送到工作台。灌浆时需要大量的水泥混凝土,工人们站成两排长龙,用铁皮水桶装满混凝土传递到工作台。”吴光钧老人说,“那时候干一天活,睡一觉起来,手指头肿到无法握拳,肩膀压肿压烂是常有的事,还有年轻的小伙子在夜里偷偷哭……”

14个月建成一座桥 创下国内桥梁建设奇迹

“黄河出青铜峡后,分成东河、西河,中间形成三个大的冲积滩,自上而下为中滩、陈袁滩、唐家滩。叶盛黄河大桥就选在东、西河汇合点上游4.5公里的唐家滩上,距银川市、吴忠市、灵武市分别为47公里、13公里和13公里。”宁夏交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建成后的叶盛黄河大桥连接国道307、211、109线及当时的省道2801线,将银川经济区和吴忠经济区联为一体,是近50年来连接黄河东西两岸的重要交通枢纽,经济效益显著。“叶盛的大米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很有名气,但由于交通限制,这里的大米很难走出去,有了这座大桥,叶盛大米走出了宁夏。”叶盛大米经销商董鹏告诉记者,叶盛黄河大桥建成后,银川通往太原的国道307、连通北京和拉萨的国道109、北京通往西安的101国道和通往固原的101省道,都在这里交汇,叶盛的大米也沿着这条线,被输送到全国各地人的餐桌上。

在那个没有大型机械辅助,全凭人力的年代,仅用一年零两个月就完成了452.7米长的桥梁建设任务,这在中国桥梁建设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如今,漫步在这座大桥上,吴光钧老人感慨万千: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叶盛黄河大桥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桥东建立了护桥班,解放军战士日夜守卫,保卫着大桥的安全。“叶盛黄河大桥曾于1981年夏天遭遇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当时河水每秒流量接近六千立方米,有人建议,如果水量继续加大,就要炸开西边的西河桥。最终,大桥经受住了考验,安然无恙。”吴光钧老人说。

新叶盛黄河公路大桥今年下半年通车

已服役48年的叶盛黄河大桥因通车时间长,原设计荷载无法满足现交通荷载等级,经过维修后仅限小车通行。就在它下游1.1公里处,宁夏首座、西北最大的一座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新叶盛黄河公路大桥将于今年下半年建成通车。新桥起于青铜峡市叶盛西,接北京至拉萨国家高速公路叶盛互通式立交,止于灵武农场一站,接在建的国道211灵武南环西延线和已建成的银川西安高速公路。

据悉,新叶盛黄河公路大桥投资9.17亿元,项目全长10.5公里,其中桥长1.3公里,两岸连接线长9公里。主线采用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时速为每小时80公里,两岸引桥采用双向四车道,黄河桥采用双向六车道。

48年来,宁夏境内黄河上已耸立起19座公路大桥,在建的有2座,平均每19公里就有一座跨黄河大桥,成为黄河、长江流经省份架桥密度最大的省区,为全区经济快速发展搭建了通道。目前,已建成通车的19座黄河公路大桥分别为:平罗黄河特大桥、石嘴山黄河大桥、石嘴山黄河新桥、辅道黄河大桥、银川黄河大桥、老叶盛黄河大桥、吴忠黄河大桥、吴忠黄河公路特大桥、青铜峡黄河铁桥、青铜峡黄河公路特大桥、青铜峡黄河大桥、中宁黄河大桥、中宁黄河特大桥、沙坡头黄河特大桥、中卫黄河大桥、中卫黄河特大桥、兵沟黄河大桥、滨河黄河大桥和永宁黄河公路大桥。在建的2座黄河公路大桥为:新叶盛黄河公路大桥和红崖子黄河公路大桥。

霞光里的大桥,夜色中的岛城,大美不言

8月9日,半岛将迎来21周年社庆。半岛新闻客户端举办“晒出美丽青岛,亮相掌上半岛”活动。活动征集令一发出,岛城影友纷纷响应,先后发来了美图,小编将选取部分优秀作品在头条和青岛频道发布。以下为影友作品——

作者 海妮

晚霞与大桥

  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青岛胶州湾大桥,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建造的特大跨海大桥。当夕照大桥,钢铁的桥梁和晚霞是那么相得益彰,熠熠生辉,给胶州湾增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西部巨变

小港改造后面貌大改观,岛城西部发展日新月异。

通往春天

  当满山遍野的樱桃花盛开时,轻轨车穿过花海,通往春天。

前海眺望

大美不言!这片美丽的海陪伴着青岛,陪伴着我们的每一个日暮与清晨。

石老人海湾

  夜晚璀璨夺目,繁华堪比维多利亚海湾。原来的小渔村如今已是都市一偶,感叹时代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