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仿照句式写句子王勃的作品(仿照句式写句子王勃)

仿照句式写句子王勃的作品(仿照句式写句子王勃)

本文目录一览: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竟是模仿作,看过原诗才知王勃是真牛

(虚),此时他的《滕王阁序》早就传遍了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噩耗传来,文坛为之一震,连那高高在上的唐高宗都三叹可惜。

王勃

因为早逝,王勃存世的诗作并不多,加上序、表、颂、赋等一共90余首,总计不过几千字,却让他坐稳了“初唐四杰”之首的位置。王勃的诗俊朗激昂,这是大家都能感受到的,但很多人不知道他还是一位模仿高手。那句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模仿南北朝诗人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与春旗一色”,这一仿可谓惊艳。而本期要和大家介绍的是王勃的另一次经典模仿,这一次他仿的是曹植,仿出的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著名才子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虽然这是夸张,但也可曹植的才华。当年曹植写了一首名叫《赠白马王彪》的五言古诗,全诗洋洋洒洒共写了400多字,抒发了自己和白马王之间的深厚友谊。明代文人王世贞评此诗“悲婉宏壮,情事理境,无所不有”。而王勃仿的正是《赠白马王彪》中以下这一段的内容: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慇懃。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节选)

曹植

王勃就是取了这一段中的“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这10个字,写成了千古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仔细品读王勃这首诗和曹植的原作,会发现其实两首诗描写的情境是一样的,只是表达手法上王勃用的是五律,曹植用的是五古。曹植原诗的意思是:大丈夫应该志在四海,哪怕相隔万里也犹如比邻。只要情谊够深,又何必一定要同榻同衾。过度忧伤会使人病到,难舍的儿女情长令人受到牵绊。但你我这难舍的兄弟情,却怎能让我不愁苦!

然而曹植看不透的不舍,少年王勃却洒脱得很。在他的诗中虽然也有“同是宦游人”的伤感,也有“风烟望五津”的迷茫,但所有的愁苦都因为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扫而空。在这句中,王勃将曹植的原句稍改了几句字,就写出了别样的大气。天涯和比邻一近一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全诗意境全出,极具张力。而最后一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也比原诗的“无乃儿女仁”更有感染力。

纵观王勃这首诗,虽有好几句都是化用曹植的诗句,但却写出了属于唐代的豪迈和俊朗,比起原诗来也确实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王勃这首诗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一、二。

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非原创,被仿写的人,可以李白比肩

先从庾信说起吧。

庾信,南北朝时期大文学家,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文风绮丽,讲究对仗。

庾信有不少清新自然之作,语意浅近,又耐人寻味,像《答王司空饷酒诗》全诗“今日小园中,桃花数树红;开君一壸酒,细酌对春风”,《小园赋》中的“一寸两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等等。

杜甫曾以庾信来称赞李白。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

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

第一、二句,总写李白的诗歌冠绝当代,无人匹敌;第三、四句,是对前两句的具体阐释,说李白的诗很清新自然,可比庾信,他的诗也出尘脱俗,恰似鲍照。杜甫这样说李白,那么,是不是可以反过来说,庾信诗的清新脱俗可与李白比肩?

主角要出场了,这就是庾信的文章《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中的某句话。

这篇赋是庾信奉诏而作的,当时,帝与群臣宴集于华林园,庾信奉命为文,文中极尽赞美之词。

长长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皇帝幸于华林之园,玉衡正而泰阶平,阊阖开而勾陈转。千乘雷动,万骑云屯。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乃命群臣,陈大射之礼。”

玉衡、泰阶,都是星座名;阊阖,宫殿正门;勾陈,上古六神之一,六神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勾陈、螣蛇;芝盖,车盖或伞盖。

这段话的大意是:天下太平,宴会盛大,风景如画,君臣和乐。

即便读不懂整段话,也一定会被“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这句话吸引到,对的,就是这句,王勃也喜欢这句,所以后来仿写了它。

这句是写眼前所见,华林园里,红的粉的落花和伞盖都在半空中飘飞流转,茂盛的杨柳和浩荡的青旗同为一色,形、色俱美,气氛融融。“同”与“共”,和“君”与“臣”,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句话对仗工整,读起来,顺畅熨帖。

庾信卒于公元581年,69年后,也就是公元650年,王勃出生。只可惜,王勃英年早逝,终年26岁。

王勃的《滕王阁序》,写于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后大宴宾客之时,为即兴之作。诗文辞藻富丽,用典极多,主要描写了滕王阁的壮丽风光,赞美了洪州人杰地灵。

《滕王阁序》和庾信的《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一样,是骈体文,通篇都是长长短短的对仗句,而且两篇文章都爱用典。

《滕王阁序》中有很多名句,它们包含了很多的故事和道理,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等等,但它们都掩盖不了下面这句话的光辉。

它就是脱胎于庾信那十四个字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它写了滕王阁的壮丽。落霞与孤雁并行飞翔,侧重写形态的美;秋水和长天融为一色,侧重写色泽上的浑然之美。两句话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感极强。

这两句和庾信的两句如出一辙,而且都来自于华美盛大的篇章,所以,王勃应该就是庾信的粉丝,至少这两句话,他是极为欣赏的。

“阅读与写作齐飞,分数共能力一色”,像这样的句子,现在很多。是的,王勃的这句话一直在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

读懂王勃的《滕王阁序》,你就读懂了无常、孤独和命运

作者:CC

来源:每晚一卷书(ID: JYXZ89896)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读懂《滕王阁序》,你就读懂了无常、孤独和命运

一千多年前的某一天,一位少年路过洪都(今南昌)。

此时,洪都滕王阁重修落成,大领导阎都督在此大摆宴席庆祝。

他筹划着在这次筵会上,让自己的女婿在众人面前露个脸,好为日后接自己的班做准备。

酒过三巡后,阎都督便提议,今日美景盛事具备,大家何不在此为滕王阁做个序呢?

早就看清其中门道的宾客们,自然是各种推辞,谁也不想扫了阎都督的兴。

可这位刚路过的少年却是个愣头青,只见他从书童手里接过笔墨纸砚,徐徐铺开了纸张。

这一举动,直接把阎都督气得拂袖而去。

一个时辰之后,少年交上来的文章,却让他直呼:“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这篇令阎都督叹服的千古第一骈文,便是《滕王阁序》。

这位惊才绝艳的才子,想必大家都猜到了,正是王勃。

可惜的是,王勃寿命不长,虽光芒璀璨,却如流星划过;

而《滕王阁序》,才是真正悬挂在人们心头的皓月,千年来光辉不减。

文中这六句经典的话,既是王勃对自己的勉励,也藏着对后人的寄语。

当你读懂它,你也就明白了无常、孤独和命运。

01

关于无常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译文:苍天高远,大地辽阔,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事物的兴衰成败皆是有定数的。

感悟:《周易》有言:“世间万事万物,在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这句话,读来玄妙,其实在生活中早有验证。

比如,我们生命里的某些人,该走的时候怎么也留不住。

生命里的某些东西,要失去的时候怎么也无法挽回。

很多人为此沮丧、痛苦。

但因缘聚散,成败得失,本就是自然法则。

只有明白这一点的人,才能无惧兴衰变化,不会患得患失,从而过好每一个日常。

俗话说,日月两盏灯,春秋一场梦。

日月交替,四季变换,都有其自然的规律。而人生一切看似无常的东西,也都处处有序。

有得到,便会有失去;有相聚,就免不了别离……

我们只管做好眼前事,珍惜眼前人,坦然地等待岁月开花、结果,便好。

02

关于年龄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译文:年纪大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初心呢?处境艰难反该更加坚强,不能放弃凌云之志。

感悟:作家菲利普·罗斯曾说:“衰老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

即使是再坚强的人,面对年龄的屠刀,也不免会心生恐惧,丧了斗志,萎了初心。

但是不服老的人,却懂得用积极的心态,去抵御现实的困顿、岁月的磨蚀。

苏轼被贬至密州任知州时,早已过了热血少年的年纪。

但在出猎的时候,他却丝毫没有衰颓之气。

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他决定亲自射杀老虎,一展当年孙权搏虎的英姿;

为了报效国家,他甚至殷切地希望,能让他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

对于苏轼来说,年龄也好,困境也罢,都不是前行的羁绊。

只要胸中藏有凌云志,何愁不是少年时?

人生在世,谁不是从懵懂到成熟,从蹒跚学步再到踽踽独行。

年轻固然美好,但真到了白发渐生的年纪,依旧神采奕奕,同样值得向往。

年华向晚,岁月沉香,老去的只是年龄,不老的是心态。

无论什么年龄,无论什么处境,都请热切地去拥抱生活。

03

关于孤独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译文: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相逢之时,大家都是异乡之客。

感悟: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生活中哪一个瞬间让你孤独到哭?

有个回答,特别扎心:

你有一个好消息却找不到可以分享的人,明明应该开心,最后却变成了一个人的伤心。

孤独,仿佛是每个人的宿命。

我们形单影只地来到这个世上,最终也将孤零零地离开。

在这途中,再交好的人,也会分别;再热闹的聚会,也会散场。

到最后,被留在原地的人,只能慢慢隐入孤独。

不同的是,有人在与孤独交锋后,逐渐被孤独侵蚀,变得悲观、沉默。

有人却在不被理解的岁月里,实现了自我价值,活得愈发强大。

就像史学家司马迁,无视所有嘲笑,独自思考,才有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就像曹雪芹,忍住了无人问津的落寞和辛酸,才写出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

就像导演李安,在不被认可的时候,孤独创作,才拍出了《卧虎藏龙》的经典。

《百年孤独》里说:

人生终将是一场单人的旅行,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过后便是成长。

往后,最艰难的路,哪怕只有你一个人走,你也要努力去熬。

熬过每一个千疮百孔的日子,你就能尝到苦尽甘来的美好。

04

关于心态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译文:北海虽然遥远,乘着风还是可以到达;过去的时光虽然已经消逝,珍惜将来的日子还不算晚。

感悟:生活没有一帆风顺,每个人都会有难以言说的苦闷。

有人为了生活的困境忧愁,有人为了年龄的增长沮丧;

有人为了失去而哭泣,有人为了前路而彷徨。

这世间,本来就是各人下各人的雪,各有各的皎洁。

但风雪再大,只要懂得换种心态,过好当下,终能等到风消雪停的一天。

“诗豪”刘禹锡,有二十三年都辗转在贬谪的路上。

这23年的蹉跎,让他变成一个满面风霜的中年男人,再也没有了以前的意气风发。

好友白居易看到他的现状,都忍不住为他抱不平,他却相当豪迈乐观,发出了和王勃一样的感慨: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在生命的最后,刘禹锡仍在用一颗豁达的心告诉我们:

心中有光,又何惧岁月荒凉。

有人说:“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自己。”

若以悲苦心观世,事事都苦不堪言;若以欢喜人待事,事事皆恰如其分。

生活本就是生生不灭的希望,先相信人间值得,未来才会真的可期。

05

关于知己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译文: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司马相如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俞伯牙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感悟: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难觅一知音。

在这茫茫人海中,若能遇到一个灵魂相似的人,便是人生一大幸事。

电影《王勃之死》里,王勃有一个知己好友,杜镜,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杜少府。

他始终一袭红衣,陪伴在王勃的身旁。

王勃因擅杀官奴判罪入狱,杜镜前去看望,看着在监牢受苦的王勃,他恨不得与王勃一起受过;

后来,王勃被押上刑场,鼓声如雷,铡刀已高高架起。

还是杜镜,手捧着一个美人风筝,为王勃送行。

“黄泉路上,有此美人相伴,子安,你便不孤单了。”

所幸,在最后时刻,王勃遇上唐高宗改元大赦天下,逃过了一劫。

但紧接着,杜镜就要派去四川任职了。

临别之际,杜镜泪洒古道。

王勃自然懂他的所思所想,动容地说出了那句千古名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真正的知己,是志同道合,惺惺相惜;

真正的友谊,是纵使相隔天涯,依旧思念不减、情谊不变。

鲁迅曾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

余生,愿你我也能得二三知己,知冷暖,懂悲欢,相聚时聊诉衷肠,抚慰尘世风霜。

06

关于命运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译文:君子能够看到细微的预兆,通达事理的人安于命运。

感悟:《滕王阁序》里的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暗含了中国人的一套处世安身之道。

它的原文,出自《易经·系辞》:“君子见几(机)而作。”、“乐天知命故不忧。”

指的是,活得通达的人,懂得随遇而安,坦然接受自己的命运。

乐天安命,方能不忧。

在中国历史上,真正活得乐天的,诗人白居易算一个。

他是那种少有的,官做得大、诗写得多,而且日子也过得行云流水的人。

毕竟,其他诗人,要么是活得郁郁不得志,要么就永远在被贬的路上,总之,就是活得不称心。

但白居易却不同,他的一生,基本上算是顺风顺水。

究其原因,就在于他很懂得乐天安命。

做官时,他很会顺水推舟,与世事沉浮。

后来有一次被贬为江州司马,他就在庐山脚下买了一块地建宅子,准备效仿陶渊明,来个归隐田园。

在忠州做刺史的时候,他就在城东租了一块地,种植各色花草,欣赏花开花落。

无论在哪里,白居易都能把生活过得情趣盎然。

听过一句话:“既不能改变世界,倒不如独自逍遥。”

与其跟命运盲目较劲,不如坦然地接受生活给予的鲜花与荆棘。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试着把心胸放宽,把眼光放远,把格局放大。

当你有了随遇而安的能力,命运也自会给你最好的安排。

《滕王阁序》,是王勃的临场发挥之作,但自此以后,再没文章能够超越这篇经典。

就连一向反对骈文的韩愈,读了《滕王阁序》之后,也忍不住赞道:

读之可以忘忧也。

几千年来,我们从中获得了太多思考,太多启发。

而这些所得,足以让迷茫者从无常中看到前行的路,让悲观者从孤独中找到渡己的船,让绝望者从命运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它的光芒,不仅璀璨了那个时代,更照亮了后世一千多年。

将这几句话背下来,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