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层层叠叠写一句话(层层叠叠造句子)

层层叠叠写一句话(层层叠叠造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写景句子0018|在蜿蜒的盘山公路,樱花次第绵延

1.在蜿蜒的盘山公路边,数千株樱花次第绵延,簇簇绽放的早樱连缀,淡淡的粉色晕染着,似雪成画,不时有山风吹过,带来一场场“樱花雨”。

2.桃花俏立枝头,春雪纷纷扬扬,犹如一幅静谧的画卷。

3.院子杏花盛开。白色的杏花与红墙、金黄色琉璃瓦、屋檐角兽相互映衬。

4.园内群芳盛放,春意盎然。置身其中,一步一景,暖阳穿透树隙、门窗,洒下光影斑驳,桃花、海棠、玉兰……在古朴建筑和野趣山石的映衬下,自然灵动,国风满满。

5.樱花盛开,争奇斗艳,为春天增添了一抹抹亮丽的色彩,缤纷烂漫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6.夜樱在光下绽放,花瓣随斜风细雨飘落。

7.满树雪白的樱花开满枝头,花雨飘飞,落英缤纷,十分浪漫。

8.春分过后,严寒已经远去,辽阔的大地上,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黄。

9.公园内的海棠花陆续盛开。园内建筑与绝美海棠花交相辉映,满园春色撩人。

10.梨花或含苞待放,或灿丽盛开;一只白燕在花枝小憩,另一只展翅而飞,相辅相成。

11.灿然盛开的花朵扮靓街头,远远望去,绵延无际,宛若一片粉红色的海洋。

12.最美人间三月天,正是山花烂漫时。景区里,漫山遍野的山桃花争相开放,妆点着春天。红的桃花,绿的河水,泛舟戏水,构成了别样的春日美景。

13.湖边的小山,像一片树叶静静地漂在湖里。油菜花迎风盛放,犹如一幅幅美丽画卷,徜徉花海,感受春天的气息,邂逅花海的烂漫。

14.在春和景明的天气里,桃花红了,杏花白了,杨柳青了,总有细微处的风景能撼动我们的心。

15. 春意渐浓,杏花竞相绽放。一团团花朵挤在枝头,花瓣在春风中轻盈舒展,如胭脂万点,令人沉醉。

16.春风送暖,百花盛开,梅园内,一株株梅花争相绽放,红色、白色、粉色的花朵色彩交织,清丽又俏皮。

17.在春风里舒展身姿的白玉兰,如云如雪,优雅皎洁,连花蕊都藏着层层叠叠的春意。

18.春光明媚,温暖而无风。桃园里碧桃纷纷开放,花朵从大红到粉红到粉白,还有奇幻的变色品种。各种碧桃争先恐后盛开,营造出姹紫嫣红的仲春风景,令人心旷神怡。

19.满天星斗闪耀在金灿灿的花田上,在夜幕中划出一道道绚丽的轨迹,点缀了静谧的夜色。

20.大片的紫荆花竞相盛开,缀满枝头的朵朵粉紫色紫荆花,远远望去花开似海,灿若云霞。

21.雨中的樱花分外美丽,花儿们竞相绽放 ,空气中总是透着甜味儿, 组成了一幅美丽画卷。路面上、落满粉嫩嫩的花瓣,晶莹剔透,纷纷叠叠,如云如霞。在这里,“雨”你有约,也“樱”你而美。

22.蝴蝶舞,百花艳。

草木的心事

来源:渭南日报

李高艳

草木的叶子从萌绿变得老辣,白花花的太阳让草木成熟起来,干燥的风使它们的枝叶变得凝重,若是风不够大,它们便沉稳地站在枝头,不再轻易招手。

田里的麦子由浓绿渐渐变黄,乡村上空流淌着新麦的清香,杏奋力从浓稠的绿叶中探出了头,金黄的果实连同大片金黄的麦子,在金黄色的阳光下流淌着夏的绚丽。杜鹃声声泣血,焦急地催促着懒散的农人“算黄算割,算黄算割……”农人才不着急,他们趁着早晨的太阳尚不毒辣,慢悠悠来到地头,掐一穗麦子,放在手里揉搓,等揉出了麦粒放到嘴里咬一下,确认熟了。掏出电话,不一会就有联合收割机轰隆隆驶来,片刻功夫收割脱粒这个浩大的工程就已完成,从谷仓倒出来的粮食被装成袋整整齐齐堆上农用车,随着机械与人渐远,那一大片金光闪闪的麦浪只剩一片参差不齐的麦茬,孤零零站在那里。

湛蓝的天空飘过几朵白云,起风了,云朵越聚越多,层层叠叠堆积。随着云层变厚,一点点把湛蓝的天幕吃尽。太阳起初还挣扎着从云罅里探一下脑袋,试图驱赶绕在身上的云朵,然而很快又被云朵编织的网捕捉回去。风猛烈摇晃着花木,浓厚的云层相互碰撞,因力度过大在天幕上划出了一道道诡异的光。紧跟着,雷声震天,要下雨了。正在路边晾晒麦子的农人紧张地把麦子卷成一堆塞进口袋,趁着雨还未来,赶紧找一处避雨的地方。

夏雨是个急性子,噼里啪啦一阵炒豆声,铜板大的雨滴铺天盖地砸在地面上,游荡着的扬尘被砸得惊慌失措,腾起一股细灰想逃,很快又被雨点砸落地面,空气里散发出一股泥土的腥香,那应该是扬尘死亡的气息。

道路旁的树木经雨冲刷,褪去了粘在叶片上、枝丫上的灰尘,刚才还黯然打蔫的叶面霎时鲜活亮绿,风一吹,齐刷刷拍起叶掌。落在树根的草,一改整个麦收时节的灰头土脸,挺拔地站着,扬起小脸接着从树上落下的雨滴,雨滴落下,洇湿的那一块地面很快又恢复常态,对干涸许久的土地来说,这点雨是远远不够的。草木贪婪地吮吸着水滴,很快,飞扬许久的尘土悄无声息被雨水融化,喝饱了的草木因为站直了,看起来仿佛长高了一截。

雨水聚成线连接着廊檐到地面,农人对着越下越大的雨长吁短叹,就不能晚几天等麦子收完晾干再下呢?然而大田里的庄稼与四野的草木才不这么想呢,这场雨它们已经盼了好久,好久。

终于等到了,它们一动不动任凭风吹雨打,它们享受着这份天浴带来的快感,它们在岁岁轮回中就是为了夏雨而活,一生若不能亲历这样一场淋漓尽致的雨季,即便活上千年也是无趣。

夏无疑是善变的。刚才还是大雨倾盆,很快风又吹散了云朵,被洗过的太阳少了夏日的暴虐,它悄悄露出橙红的笑脸,憨态可掬地挂在蓝天上。有人在嘟囔这雨下得不是时节,草木偷偷笑了,它们才不管这些,趁着这盛夏的雨滴,趁着这热烈的阳光,极力汲取天地之精华,在夜色里悄悄蹿高,再蹿高。

几场下雨之后,草木变得老辣。葳蕤稠密的枝叶,连同藤萝一起织出了一张浓绿阴凉的网,它们被金色的阳光照着,夏,便定格在这一刻。

本文来自【渭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太行泉涌

【烟火人间】

作者:关仁山(河北省作协主席)

太行山上有悬崖绝壁,有巉岩山洞,叮叮咚咚山泉响。阳光轻轻地落在山路上,泉水闪着光泽。各种鸟在泉眼处叽叽喳喳唱歌,充满生气,袅袅升腾的炊烟,缓缓化入云彩。

太行山人,对幸福的理解是朴素的,简单的——有石头房,有柴米油盐,老婆孩子热炕头,一家人贴心贴肺地过日子。这一切说来简单,这里的风景却深奥无比,极有韵味,极有特色。看不到泉水的时候,会听到清晨的鸟鸣,看见夜晚的萤火。山是宁静的,站在山顶看雾起雾落,银灰色的气流荡来荡去,这里不仅有瀚海般的壮阔风景,还有烟火缭绕的生活图景。太行雄风阵阵吹来,吹入寻常百姓家。我想倾听大山的声音,追寻远去的故事——

邢台人常常不无自豪地说:“我们是太行山的子孙。”

是啊,我们这次来邢台采风,喝上一口泉水,寻找太行山的精髓,此刻的心情异常激动。

太行山脉,位于中国华北板块中部,全长约500千米,宽约50千米,山脉走向呈北北东—南南西。这里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天然分界线,自然风光俊美,还曾是重要的战略基地,晋察冀、晋冀鲁豫根据地都以太行山为依托。

我去过太行山的朱温坪村。这个小村庄曾是抗日根据地,八路军129师兵工厂的一个车间就在这里,冀南银行的各种物资也藏在这里。1942年,日寇大扫荡,杀害了守卫的八路军战士,把山洞里的物资推下山崖,还在村庄点了火,烧了两天两夜。八路军和山民是吓不倒的,他们在华北平原搞破袭战,将截断的钢轨运到朱温坪村,村里的铁匠用它们来打造武器。

浩瀚巍峨的太行山向人们敞开博大的胸怀,拥抱那些勇敢者。红色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发酵,凝聚成深沉的力量。山水相依,长风浩荡,历史的记忆,思想的浪花,就这样在山脉里网织着一个立体的形象。

我想,太行山有多少种颜色呢?土的颜色,石头的颜色,还是树木的颜色?青色,褐色,还是五彩之色?

夜色降临,太行山脉的壮丽山峦仿佛和远处的广袤平原连接在一起,我们仰观苍天,一片灿烂的星光。

太行山啊,你在想什么呢?山坚如磐石,风是自由的,云随风涌——太行山的上空升起了繁星,我凝望着这片似被泉水洗过的星群,惊讶于其绽放的光芒。驻足邢台的太行山山巅,你会感受到一种清凉,一种安宁,一种高贵,让你引发无尽的畅想。

巍峨太行,峻岭叠嶂,青山绿水,白云缭绕。然而,大山也曾留下眼泪,留下沧桑和哀愁——是极度贫困让这里深深困囿。聂荣臻元帅与太行山阜平县人民感情深厚,新中国成立后,当得知那里的百姓依然贫苦,他流着泪说:“阜平不富,死不瞑目!”党的之后,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行动开始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勤劳的太行山人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经过一番苦斗,阔步走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

今天的太行山变了。就拿朱温坪村来说,这里有好山好水好风光,有石头路、石头桥、石头房,有民宿,层层叠叠。城里人到这里吃农家饭,吃核桃,吃板栗,吃高山苹果,旅游业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

太行山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积淀。积淀越深厚,新创文明之路的意蕴就越丰富。

我在邢台博物馆看到了邢台的地貌图:城区坐落在太行山东麓的冲积扇地带,西高东低,延绵的太行山脉阻挡了东部吹来的暖湿气流,让西部太行山区降水充沛,山里地表水渗入地下,所以平地出泉无数,被誉为“太行泉城”。“水涌百穴,甘露争溢”是太行山给予邢台的胜景。相传,甲骨文中频频出现的“井”字,就是演化后传承至今的“邢”字的初始文字。“邢”即井邑、井地。远在上古时期,黄帝亲率邢人利用泉水建井田,筑邑而居,史称“黄帝凿井,聚民为邑”。从这些传说中,我们也仿佛窥见了文化的奇境。在这生生不息的时间迷宫里,我们破译出一个个人间谜语,从中获得智慧和启迪。

在泉水源生态保护区,鹭鸟拍打着翅膀,低飞掠过水面,它们发出嘹亮的鸣声,仿佛在追逐升腾的云彩。那里,还有邢台特有的优雅而美丽的涌泉鸟。

远处那座山岩的姿态像达摩面壁,静默而虔诚地俯瞰世界,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那山岩上的参天古树,想必苍郁、挺拔,展现出一个强者应有的品格和力量。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古老的暗红色的石板,它们在阳光里闪着微光。

山连着山,无穷无尽。走在太行山上,我们常常听见歌声,几句简单的吟唱打开了我们的心扉,让我翘首遥望。人与人是有缘分的,人与山也是。

清晨的微光铺洒在山坡上,我看见了山坡上的玉米、果树和土豆,看见了农民的腰杆在山风中一再弯曲,淌着汗水的臂膀在微微晃动。收秋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太行山啊,威严中透着温情,魅力无穷。

一片鸽群凌空而起,追随着纯洁的白云。如果我们愿意等待,在白鸽呢喃声中,我们会看见那些飘浮不定的云彩慢慢地向太行山顶聚拢过来。这是富饶而绮丽的美。

时代唤醒了沉睡的太行山,太行山的一切色彩都如同象形文字,告诉我们前进的方向。这曾经寂寞的山脉,被泉水浸润过后,重新繁华起来。文化和精神的痕迹是清晰的,汇聚在群山之巅,隐藏在沟沟壑壑,也镌刻在美丽的太行泉城里。

创作了小说《白洋淀上》之后,我想,自己应该写一部充满烟火气息的关于太行山的小说了,书名就叫《太行山上》。我仿佛听到了山石深处传来动人的歌声,自强而又自信。

《光明日报》(2023年10月11日0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米易梯田:层叠连绵 春色如许

初春时节,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的梯田在夕阳的辉映下愈加五彩斑斓。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梯田与民居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新华网发(周乐鹏 摄)

这是2月14日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拍摄的梯田景观(无人机照片)。新华网发(周乐鹏 摄)

这是2月14日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拍摄的梯田景观(无人机照片)。新华网发(周乐鹏 摄)

梯田在夕阳的辉映下愈加五彩斑斓(无人机照片)。新华网发(周乐鹏 摄)

夕阳辉映下的梯田(无人机照片)。新华网发(周乐鹏 摄)

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梯田(无人机照片)。新华网发(周乐鹏 摄)

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梯田(无人机照片)。新华网发(周乐鹏 摄)

梯田与民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无人机照片)。新华网发(周乐鹏 摄)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解析,必考点!假期在家多背一下!

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二首古诗三首尽在其中,暑假多背一下。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词句注释

①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②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③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④欲:想要。

⑤捕:捉。

⑥鸣:叫。

⑦立:站立。

白话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字词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车:轿子。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白话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菊绿时。

词语注释

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 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 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 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作品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词句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④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⑤篱落:篱笆。

白话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词句注释

天门山: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两岸,东为东梁山(又称博望山),西为西梁山(又称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 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 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 谓之天门山。”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当涂 在战国时期属楚国,故流经此地的长江称楚江。

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一作“至北”。

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 涌。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 边。

白话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词句注释

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

亦:也。

奇:奇妙。

欲:可以;如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白话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 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词句注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此句意思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 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一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话译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词句注释

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 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 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朝:早晨。

辞:告别。

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 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白帝: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 山上有白帝城,位于长江上游。

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 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 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 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 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 声泪沾裳。’”

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还:归;返回。

猿:猿猴。啼:鸣、叫。

住:停息。一作“尽”。

轻舟已过:一作“须臾过却”。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白话译文

清晨告别白云之间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江两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着,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词句注释

采莲曲:古曲名。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劳动生活情态。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一色裁:像是用同 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指荷花。

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白话译文

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馥郁的麦香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null

null

图为麦田。 赵进利摄

初冬时节,河北石家庄。71岁的郭进考正在通过网络视频远程指导种麦。

那片小麦试验田,远在海南三亚。但老人眼前,仿佛已浮现出青青麦田,一棵棵绿油油的麦苗,举着小手向他打招呼。

本来买好机票,要亲自送麦苗到海南,有事耽搁,只好让麦苗独自过去。头一天起苗,第二天上飞机,当天全部栽到地里。这就是郭进考的“小麦速度”。他常说,小麦育种有时间表,错过了,不能补!

郭进考,全国小麦专家组顾问,河北省小麦育种首席专家,石家庄农林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一说起小麦,他就兴奋,脸上泛起红光,皱纹也舒展开来。恰好晚饭吃馒头,他拿着馒头说:“一开始,我就是想让大家都能吃上白面馒头。”

这白面馒头,勾起他心中往事……

1951年11月11日,郭进考出生在河北新乐车古村。

家穷,人多,小麦品种不好,好地打不下麦。吃不饱,别说馒头,连粗粮也不够。童年和少年的他在穷困中长大,家里榨棉籽油点灯,母亲和姐姐在灯下为一家人缝补衣裳纳鞋底,他在灯下写作业。灯油没了,爱学习的他又跑到生产队牲口棚看书。饲养员见了夸他说:“就娃这股劲,干啥干不成?”

中学毕业,回村当过生产队队长、会计。1971年,郭进考考上石家庄农业专科学校。1973年,石家庄地区成立农业科学研究所,他有幸成为第一批技术员。

背着铺盖卷,走进农研所,眼前不是科研实验室,而是一个刚接管的简陋农场。住的地方没有生活用水,不能取暖,试验田是沙荒地,条件甚至还不如一般农村。

刚出校门的郭进考,主持小麦研究室。农研所是在滹沱河故道上垫土建成的,一没经费,二没试验田,三无设备,四无专家,连试验材料也没有。郭进考和同事们愣是在河滩上用小推车一点一点运土,在沙滩上建试验田,育出小麦种。

1975年,河北辛集马兰村的村支书来考察麦种。郭进考坦诚相告:“想要得到适合推广的种子,最好还是在和大田一样的土里育种。”村支书发出了邀请:“要不,去我们那儿试验?别嫌远!”

“远不怕。”

“去人就行,地、种子、人工我们出!”

于是,几个人一路颠簸,到马兰村扎根。这一扎,就是40多年!

40多年后,郭进考回忆当初,特别感谢那位村支书的鼎力相助。后来,在给种子命名时,他起名为“马兰1号”。

辛集马兰村外的麦田,来了专业育种的年轻人。

郭进考在马兰40多年,培育出5个获国家级奖项的优质麦种。马兰农场成为全国有名的农业科研“马兰基地”。

但上个世纪70年代,马兰农场就是一片废弃的烧窑地。

农场距马兰村5里地,平日里就几个人。没收音机,没报纸,每天听得最多的,就是杨树上喜鹊的欢叫和麻雀的窃窃私语。“鸟鸣山更幽”,寂静之中,郭进考专心攻读相关书籍,手不释卷;他向村里农民请教,吸收他们丰富的经验。偶有闲暇,赶上村里放电影,郭进考和同事们步行5里地去看,这是他们唯一的文化活动。

广袤平原像是一张考卷,一行行麦垄是填空题,等待着科研人员用优质的麦种填满。农民的需求、虫害的预防、产量如何提升……这些问题在郭进考的脑海里翻滚,他思考着、探求着……

五黄六月,年轻的郭进考在麦地里等麦熟,布谷鸟脆脆的叫声在田间起伏。麦收时,他们的科研成果将得到检验。他心中激荡着一股豪情,情不自禁在地头唱起京剧《智取威虎山》:“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他是唱给麦子和白杨树听的,他穿的不是林海,是麦子的海。偶尔有人路过,听到麦田里传出的清唱,禁不住拍手叫好。麦子随风摇曳,白杨树沙沙作响,仿佛在应和着郭进考的歌声。

纵有豪迈情怀,也得直面客观条件的简陋。马兰农场交通不畅,下了班车还要步行十几里才到。去了,一住两三个月。有一年郭进考过节回家,步行十几里到村口,从下午2点一直等到天黑,也没等上班车,只好艰难地迈着快要冻僵的双腿回到农场牲口棚,在那里将就住一宿。

人手也不够。下地、播种、拉耧、送肥、上头茬水浇地……都得他们亲力亲为。在老家,运麦用双轮车,马兰农场的车是独轮。郭进考很快学会用独轮车推麦、运种、运肥料,成了地道的庄稼把式。

没有播种机,人拉耧播种;没有收割机,人割。6月收麦半个月,白天割,晚上打麦,每天只能囫囵睡上几个小时,第二天天不亮照样爬起来干,人们每年到这时都要瘦上几斤。麦收时节,忙着抢收,若遇下雨,麦子不干就会发霉。脱完粒,又忙着晒麦。天长日久,手和脚都磨出了厚茧。回到家,郭进考的母亲掰着他的手看:“你这哪是技术员?不和你爹一样种地吗?”成了家,爱人看着晒得黑炭似的丈夫很心疼,每次回来,都要精心给他做几顿好饭补补。有了孩子,他在马兰种地,孩子总闹着哭着要爸爸。孩子有头疼脑热,他也帮不上忙,都是爱人一人操持。

郭进考把汗水洒在马兰农场,马兰农场也实现了他育种的第一步——培育出高产早熟麦种冀麦26号和38号,都获得国家嘉奖,更受到农民欢迎。看着农民来马兰拉麦种,郭进考的心里别提有多畅快。

麦苗青青黄黄,黄黄青青,郭进考也在成长,从技术员成为院长,从农研所所长成为河北省小麦育种首席专家、全国小麦专家组顾问,退休后还“退而不休”,担任马兰农场老专家工作站的站长。他带领团队为国家粮食安全不断奋战,所研制的小麦新品种推广到8个省份,累计推广面积4.2亿亩,增产小麦105亿公斤,节水125亿立方米,创经济效益200多亿元。在河北出产的麦子中,平均每公斤小麦中有0.4公斤用的是郭进考培育的品种。

培育一个小麦品种,往往需要10年以上时间,每年前后历经8个月,整地、施肥、播种、管理、收割、脱粒、考种,一个流程都不能少。

从进入农研所开始,一年四季,郭进考每天从早到晚盯着麦田,一株一株观察,从分蘖、抗寒、抗旱、抗病,到长相、高矮,逐项研究记录。上百个环节,一个环节有疏漏,一年的汗水就可能付之东流。他说:“农业科学研究,没有惊天动地,只有日复一日坚持、一点一滴积累。”他就像图钉一样钉在麦田里,坚守为国家培育优良麦种的初心!

为了培育出优良麦种,他选择到南方“加代”。但直接到南方种也不行,要把麦苗移植过去。在哪育苗?他们选择了河北平山县驼梁。在海拔1000多米的驼梁,9月份下种,11月份起苗,把麦苗移植到三亚。每年起麦苗,郭进考都要和课题组的同事们亲赴现场,对他们心爱的麦苗说:“咱们去海南了!”

成千上万株麦苗坐飞机,为的是赶时间。当天飞机落地,当天麦苗下地,一刻也不能耽误。否则一旦苗坏,就会前功尽弃。农业试验不像工业试验,一年只有这一次机会。春节前收麦,再回北方种一季。几十年来,郭进考就靠这样“争分夺秒”,为国家育出33个良种。

“认真”是郭进考一生育种的精神写照。不认真,囤里无粮,就要挨饿,这个道理他从小就懂。所以,他对小麦认真,对课题认真。

“大田是农业育种的第一实验室。没有好的试验田,有再好的实验室也不行。没有大田,种子到农民的‘最后一公里’就解决不了!”在马兰40多年,郭进考坚信一个理儿:农业科研的课题在农民。农民知道该做什么样的课题,农民中有专家,他们与土地相处的时间最长,最懂得土地需要什么样的种子。

因此,他舍不得离开马兰这块热土,仍然一口地道的乡音。

2022年,他们最新培育的“马兰1号”小麦单产863.8公斤。在我国北方缺水地区,这个单产量可谓振奋人心。一位农民激动地说:“我种一辈子地,也没打过这么高的产量,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麦种!种麦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舒坦!”

“马兰1号”很快得到推广。

一次,郭进考去邯郸,种他培育出的小麦品种的农民拉着他的手,像招呼自家亲戚。他知道农民为什么和他亲——一定意义上,他和麦子都算是农民的亲人!有好收成,吃上白面,盖房,供孩子上学、成家,就是乡亲们眼中有福气的好日子,而这都是麦子和“老郭”们带来的,怎能不亲?

多打粮食,既是为家,也是为国。郭进考和同事们把小麦亩产提高到500公斤、600公斤、700公斤,最新提高到800多公斤,单产纪录不断刷新。农民们高兴,郭进考更高兴。他一有空,就到地里看那些活力十足的麦苗,心情如蜜。

如今,郭进考的小麦“三步走”目标正在一步步地实现:从“吃上”到“吃好”,还得节水、健康、绿色。讲起未来的目标,他眉飞色舞、滔滔不绝。此刻,他就像一位诗人,麦苗就是分行排列的诗,在他的构想下,将要成就一部农业史诗……

河北是小麦种植大省。种小麦,耗水多。面对华北地区日益下降的地下水位,郭进考意识到问题的严峻,也燃起了挑战的斗志。经过不断钻研,他推出“耐渴小麦”,育成节水高产的新品种,解决了半干旱地区小麦生产的关键性问题。

要把梦想变成现实,只能靠实干。“农业科研要有思路,有了思路还要实干。光有思路,不实干也不会有收获。必须调查研究,到田间去!”

小小的马兰农场,为什么会育出如此多的优良麦种?郭进考总结出了一句话:“上连天,下连地!”——“天”,是向全国知名大专家学习;“地”,是农民和大田,要拜农民为师、向土地要答案。农民是种子的用户,他们最懂土地,最懂种子。育种是为农民服务,第一试验田必须在大田,育种人要腿脚有泥!

郭进考始终和麦子在一起。他的荣誉也像麦粒,层层叠叠、粒粒饱满地摆满书柜:中国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中国好人”、“燕赵楷模”……

有生之年,郭进考还想在祖国的小麦种子谱系上多加几个品种。他现在的育种方向是超高产和优质专用,他还要继续育成少用水、少用肥、健康环保的高产小麦。小麦增产,就像百米赛跑,达到高水准之后,成绩每增加一丁点儿,都要付出百倍千倍的艰辛。难,但他不怕!

“一个育种专家培育一个品种并不难,难的是让老百姓们认可。要让每一寸土地生产出更多小麦,让每一滴水生产出更多粮食。”

他讲给我,也是讲给大地,讲给麦子。

金色麦田,天空高远,空气中弥散着馥郁的麦香。麦子欢快起舞,而他则像是麦田中的歌者,他为丰收的大地而歌,而那一粒粒种子,正是歌中的音符,是大地的珍宝。

制图:赵偲汝《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16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