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奏乐造句子(奏曲造句子)

奏乐造句子(奏曲造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高原玫瑰傲雪开

在苍茫辽阔的青藏高原,有这么一群英姿飒爽的姑娘,她们剪掉长发,褪下红妆,告别了温暖的家乡,来到雪域边关。从此,她们多彩的青春里更添了军旗的红、迷彩的绿、钢枪的黑……

爬冰卧雪,战天斗地,她们青春的脸颊堆着两团红红的云,她们是绽放在边关的铿锵玫瑰,是高原上最美的风景。本期《士兵面孔》,让我们走近在雪域高原扎根的4名大学生女兵,聆听她们在绿色军营的成长故事。

——编 者

“这是自己的选择”

【人物名片】鲍成心,西藏军区某部上士。2019年被评选为昌都市“三八红旗手”,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各1次。

“帅气的军装、利落的短发、自信的笑容……”照片里的鲍成心比在家时多了几分英气,也成熟了不少。看着女儿从部队寄来的照片,父亲鲍华庆很欣慰。

鲍成心的父亲曾在原昆明军区某部队服役。从小听着军号声长大的她对军营有着天然的好感,一颗绿色的种子在她心里悄悄地生根发芽。

2012年6月,鲍成心大学毕业。毕业典礼那天,父亲兴高采烈地张罗了一桌子菜。“爸,我想去参军。”席间,迎着父亲的目光,鲍成心说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梦想。

“你要去当兵!”父亲兴奋地喊了出来。看到女儿坚定地点头,几许担忧瞬间又爬上父亲的眉梢。“你上大学都没离开过家,我们担心你适应不了部队生活啊!”

鲍成心咬着牙,大声说:“爸,我已经成年了,我能照顾好自己。”那一刻,鲍成心看到母亲眼里泛着泪花。

报名、体检、政审……鲍成心如愿穿上军装,成为一名高原女兵。

“你是军人的女儿,自己选择的路再苦再难也要走完。”临行之际,父亲一边给女儿戴上鲜艳的大红花,一边叮嘱道。

3个月新兵集训,鲍成心原本白皙的皮肤变得粗糙起来。“这里的河水真的会结冰,沙子吹到脸上真的特别疼。”给家里打电话时,鲍成心流着泪向父亲抱怨着青藏高原的恶劣环境,并流露出想回家的念头。

“这是你自己的选择,没有退路。”电话那头,父亲将临行前的话重复了一遍,只是这次语气更加坚定。

在后来的训练中,鲍成心因为缺氧晕倒过,脸蛋和手脚也冻伤过,但每次想要退缩时,她总会咬紧牙关:“这是自己的选择,无路可退。”

新兵下连,鲍成心来到话务班。因表现出色、素质过硬,她很快就当上“精武之星”,还被任命为话务班班长。当上班长后,她把枯燥繁杂的号码串成顺口溜、改成歌词或故事来帮助战友加深记忆,提高背诵量。在她的带领下,全班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入伍第二年,鲍成心决定留队,母亲打来电话劝她:“闺女,你当兵的梦也圆了,回来陪陪我吧。”鲍成心笑着回答:“妈妈,我还没有当够,还没过足瘾呐!”

没过多久,母亲病逝的噩耗传来。鲍成心感觉心像被撕裂了一样疼,未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成为她今生最大的遗憾。她常常在梦醒时分,潸然泪下。有一天,父亲发来信息:“闺女,不要苛责自己,你妈妈理解你的选择,她一直都以你为傲,希望你能找到好的归宿,过得幸福。”

“我的父亲是军人,我是军人,我的另一半也必须是军人。”带着母亲的祝福,去年国庆节,鲍成心与战友小狄如愿领取了“小红本”,走进了婚姻殿堂。

夕阳西下,远处高耸的雪山光芒万丈。鲍成心微笑着牵起丈夫的手。来到高原8年,她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恋上风雪边关

【人物名片】叶娜,西藏阿里军分区某通信站话务女兵班副班长。所在班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

“高原上的高原,世界屋脊的屋脊”,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紫外线强度数倍于平原,氧气含量却不足平原的一半,这就是藏北高原。驻守在这里的阿里边防军人抗缺氧、战严寒、斗风沙,虽身处苦寒之地,却用血肉身躯守护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在这群“移动的界碑”里,一抹嫣红格外亮眼,她们就是阿里军分区某通信站的女兵。

下士叶娜在阿里高原守防已经5年,现在已习惯高原环境的她仍忘不了初上阿里时高原反应带给她的考验。

那年,叶娜乘飞机从湖北老家直接来到海拔4000多米的阿里地区。“起初是呼吸困难,紧接着就是剧烈头痛,感觉头部像勒了根绳子似的,要爆炸了。当看到身边的战友一个个都在坚持,我不服输的劲儿也上来了,他们能行,我也能行。”

新兵下连,叶娜被分配到通信站话务女兵班。由于通信站人员少,任务重,女兵们不仅需要完成日常工作,还担负着巡线任务。

在阿里军分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在阿里当兵,不脱层皮不算真正的阿里军人。经历了2018年那次巡线任务,叶娜才真正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奉上级命令,叶娜和战友们背负着10余公斤的物资向海拔5300多米的某点位进发。弯弯曲曲的山路,如同天堑一般横亘在女兵们眼前。

“如果实在扛不住了就找一处平缓的山坡先露营,第二天再爬。”领导的嘱咐反而激起了叶娜不服输的斗志。

“爬!”叶娜一咬牙带着战友们开始向点位进发。作为此次任务小队的队长,叶娜知道爬山拼的是意志力,这口气必须提住。“爬山就这样,刚开始时会特别难受,爬一会儿顺过来气儿就好了。”叶娜一边给战友们打气,一边教大家调整呼吸。

强烈的紫外线晒得女兵们头晕眼花,随着海拔的升高,大家呼吸越来越困难,肺部和喉咙像火烧一样,面部也是灼痛难忍。

历时7个小时,大伙儿终于在天黑之前爬到点位。此时叶娜已经累得几乎虚脱,可当钻进睡袋之后,刺骨的寒冷却令人难以入眠。面对着高强度的工作和恶劣的环境,叶娜的想法却越发单纯,那就是“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巡线第二天,叶娜的脸开始脱皮,既疼又痒的感觉让她无所适从,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涂抹高原护肤霜。以点位为起点,叶娜和战友们每天至少要徒步20多公里查看检修,脚底的血泡磨破后与袜子粘连在一起,每走一步都疼痛不已。叶娜就地取材,告诉战友们可以把旧衣服的领子剪成鞋垫,垫在脚下缓解疼痛。

回到单位,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叶娜不由得暗暗感叹,“哪还有一点女孩的样子啊!”但叶娜从不后悔来阿里高原当兵,“边防虽然苦寒贫瘠,但能在这里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才是青春最美的样子。”

海拔挡不住“高原红”

【人物名片】吴彤,西藏军区某部上等兵,被评为优秀义务兵1次。

“你觉得高原上最美的风景是什么?”

自从吴彤来到西藏当兵,亲友们经常这样问她。最开始,她总会说高原的天最蓝、云最白、花最美、水最清,夕阳下闪着金光的雪山,头顶上浩瀚的星河,真的是世间最美的风景。

现在,吴彤觉得自己和战友脸蛋上的那一抹高原红,才是雪域高原最亮丽的风景。因为那是太阳盖的印,是风儿吻的痕,是高原军人专属的青春印记。

2018年夏天,大学毕业的吴彤放弃了重庆一家国企的优厚待遇,瞒着父母报名参军,并被分配到西藏。

此时,站在世界海拔第二高的邦达机场,吴彤感觉自己突然从酷暑跨越进寒冬,周身凉飕飕的,高原反应随之而来,头晕、胸闷、气喘……还没来得及欣赏西藏的绝美风光,吴彤便被拉到新训基地开启了那段刻骨铭心的新兵生活。

下连一周后,班长告诉这些女兵,这里“凭素质立身,靠成绩说话”。吴彤对自己说,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无法后退,那就勇往直前吧。

寒风吹散了女兵们的秀发,风雪冲去了她们的红妆,烈日和严寒给她们白净的脸颊贴上了“高原红”。那段时间,爱美的吴彤不喜欢照镜子、不喜欢与家人朋友视频。白天的寒风使她瑟瑟发抖,夜晚温暖的被窝助长了冻疮带来的痛苦,痛痒难挨中,她无法入眠。

翻看手机相册里那个打扮时髦、妆容精致的姑娘,再看看现在皮肤粗糙、不施粉黛的自己,吴彤第一次有了后悔的念头。

“军分区副政委徐洪刚20多年前身中数刀仍与歹徒殊死搏斗;同一个营的战友赵海永在参加国际军事比赛某项目时,意外坠崖昏迷,苏醒后,他忍着剧痛完成比赛;巡逻标兵陈永国14年如一日忠诚戍边……”单位开展的“身边人讲身边事”活动,极大地震撼了吴彤的心灵。那一刻,吴彤才明白,高原的美,不只是风景,更在于人,这里还有另一片精神高原值得她去追寻。

在平均海拔3500米的雪域高原,面对缺氧、严寒的严峻考验,军事训练的难度可想而知。一开始,身形瘦小、外表文静的吴彤连800米跑都跟不上队伍。连队组织3公里考核,战友们一个个从她身旁跑过,她越落越远……成绩垫底,让天性要强的吴彤一连几天夜里都睡不好觉。

吴彤主动找到赵海永,虚心请教高原长跑技巧,并跟随男兵冲山头、负重跑。渐渐地,她每次都能冲到女兵队伍的前面。

训练穿戴防毒面具,吴彤好几次都因为头发太多影响了穿戴速度。一向爱美的她,硬是给她理了个齐耳短发。

凭着对自己的狠劲,一年后,吴彤因政治过硬、综合成绩出色被单位推荐到内地参加预选士官集训。

“这里的山脊高过云头,这里的太阳晒化石头,这里的孤独没有尽头……”入夜,吴彤轻声哼唱起《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这是她最喜爱的歌曲。在她看来,用双脚丈量边防,用青春热血守卫边疆,就是雪域军人的浪漫和担当。

“中医”长着娃娃脸

【人物名片】张佳佳,西藏军区某部上等兵。

伴着清晨和煦的阳光,张佳佳穿上白大褂,穿过门诊部长长的走廊。医务室门口,战友吕欣荣捧着一束香水百合等着她,“多亏小张大夫妙手回春,我的腰完全好啦!”张佳佳笑着接过百合,露出两个甜甜的酒窝。

这个长着娃娃脸的女兵可不一般,她擅长针灸、艾灸和推拿,现在已经是单位门诊部最有名的“编外医生”。“我平时有自己的工作要忙,‘出诊时间’就是节假日,战友们还需要提前预约呢!”张佳佳笑着说道。

两年前,还在成都中医药大学读大二的张佳佳应征入伍,并主动要求前往雪域高原圆梦。虽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提前服下红景天等抗高原反应药品,但雪域高原还是给这个中原长大的姑娘来了一个“下马威”。飞机刚落地,张佳佳和战友们都不同程度出现头痛、恶心、呼吸困难等症状,接兵人员携带的氧气袋根本不够用。

看到战友们痛苦的表情,张佳佳想到了自己所学的中医知识。她迅速找到风池、大椎、合谷三个穴位,一阵揉压,症状居然减轻了不少。张佳佳马上将此方法告知战友,并手把手教战友们找穴位。

听说张佳佳来自中医药大学,战友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小中医”的名声就这样传开了。

新兵下连,张佳佳刚报到,就有人“慕名而来”。话务班上士朱凌霞每逢阴雨天双腿总是隐隐作痛,听说中医针灸可以缓解疼痛,她第一时间找到张佳佳。

面对战友的请求,张佳佳却犯了难,原来大二就来当兵的张佳佳,只学习了一年专业知识,尚无实操经验,一时间不敢贸然下针。

“小中医”原来“肚里空空”,战友们善意的玩笑却让她面红耳赤。张佳佳暗自定下目标:学好专业知识,不能辜负战友的期待。

她委托大学同学将一大摞专业课本寄到单位,挤时间学习钻研。针对边防官兵常患的风湿疾病,她把自己的身体当成模型,在足三里穴、阴陵泉穴等位置反复练习下针力度。经过不懈努力,张佳佳医术日益成熟,并取得了中医针灸资格证。

一次连队组织武装3公里考核,中士罗浩冲过终点后突然倒地,用手捂着右脚踝,痛苦地呻吟着。张佳佳闻讯赶到,迅速在罗浩同侧手背上找到压痛点,手起针落并行手法捻转,不一会儿罗浩痛苦的表情便有所缓和。接下来的两周时间,张佳佳艾灸、针灸双管齐下,按摩、推拿左右开弓,没过多久,罗浩便重返训练场。

去年,单位派张佳佳去陪护病号。来到成都,张佳佳没有被宽窄巷子、锦里的美景美食所吸引,而是一头扎进医院中医科,缠着教授请教,跟随医护人员到病房见习。她知道,只有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缓解战友们的病痛。

“小张的手艺愈发精湛了!”刚给战友做完针灸的张佳佳听着大家的夸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看着那一束含苞待放的百合,她心中的花骨朵儿也随之绽放,散发出阵阵馨香。

来源: 解放军报

当代网友的文采有多好?从打碎夕阳开始

给你一道填空题:

“我打碎了夕阳,————”

如果是你,会如何接续下面的文字?这个最近在网络上火起来的文案,吸引了一众网友献词献句,有的温柔浪漫,有的跳脱新奇,有的初看平平,回味起来却余甘无穷,甚至有几番哲理的深味。

网友之才,不仅出梗出段子,还藏在这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好句佳段里。

文字可以这样排列组合

我打碎了夕阳,————

01

我打碎了夕阳,也揉碎了月光。

拉着李白大醉一场,撒下九州的霜。

02

我打碎了夕阳,借了一碗清汤,

想等一束月光,可倒影全是你的模样。

03

我打碎了夕阳,夜色研磨成霜。

繁星摇摇晃晃,跌落人间欢场。

04

我打碎了夕阳,

落下满地霞光,

一帧一画,皆为过往,

只想夕阳赠我顷刻黄粱。

05

我打碎了夕阳,泻了一地橙黄。

天边的火烧云,都在笑我荒唐。

原谅我只是不忍,

将这不堪的过往,

揉进清清白白的月光。

鸿是江边鸟,————

01

鸿是江边鸟,愁是心上秋。

02

鸿是江边鸟,岚是山间风。

03

鸿是江边鸟,卿为惊鸿客。

04

鸿是江边鸟,君乃意中人。

我来人间一趟,————

01

我来人间一趟,不惧虎豹豺狼。

毅然穿上军装,镇守祖国一方。

纵使血染边荒,清风伴我回乡。

02

我来人间一趟,幸遇祖国兴昌。

恰逢年少轻狂,家国护我成长。

方以化笔为枪,只望祖国无疆。

03

我来人间一趟,任他风雨猖狂,

纵有世事磋磨,不忘初时模样。

04

我来人间一趟,历经十年寒窗,

不求化雀成鸾,惟愿不负年芳。

其实“等”字很浪漫,————

01

其实“等”字很浪漫,它是我在寺前听雨,等你撑着天青色的竹纸伞信步而来。

02

其实“等”字很浪漫,就像“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但我们还会相遇;就像“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但我们还会相守;我会等你很久,久到玫瑰的最后一瓣陨落,然后拽着孤单坠入爱河。

03

其实“等”字很浪漫,比如一起等红灯,一起等雨停,一起在落雪的日子,等我们白首相倚。

04

其实“等”字很浪漫,可惜你是匆忙的现实主义。

玫瑰误了花期,————

01

玫瑰误了花期,期待成了诗集。

02

玫瑰误了花期,茉莉恰逢盛时。

03

玫瑰误了花期,时光不负暖意。

04

玫瑰误了花期,月光隐在云里。

落俗不可避免,浪漫至死不渝。

请用“落日”“鲸落”“潮水”造句

01

落日下,潮水里,一鲸落,万物生。

02

潮水为证,每个落日,都是一场盛大的鲸落。

03

把爱意埋藏进落日余晖下的潮水,或许某一次的鲸落,能把深不见底的思念,带给海洋最深处的你。

04

我有一份感情,如夕边落日生辉,如鲸落潮水无言,如崖边星辰入眼。爱你,是一件永恒的无法避免的事。

请用“长夜”“烽烟”“河山”“碧玉”造句

01

长夜无光烽烟起,河山有志碧玉还。

02

长夜漫漫,烽烟滚滚,河山璀璨,碧玉怜人。

03

长夜守河山,碧玉笑烽烟。

04

长夜漫漫无穷尽,烽烟绵绵思故里,河山依旧佳人逝,碧玉无暇未可知。

请用“盛夏”“蝉鸣”

“少年”“橘子味汽水”造句

01

如果说那个橘子味汽水般的少年属于盛夏,那么,我多半只算他生命里,一声尖锐而短暂的蝉鸣。

02

盛夏总是这样,像橘子味汽水被打翻的黄昏。此起彼伏的蝉鸣,和永远发着光的少年。

03

我能在严冬听到盛夏的蝉鸣,我能在圣诞雪松的枝头闻到橘子味汽水的清爽。少年的意气能跨越四季,是冬季的暖冰,也是万物盛开的春天无可阻拦的奏鸣曲。

04

“盛夏”“蝉鸣”“少年”“橘子味汽水”,这四个词共享一个灵魂,叫青春。

文 | 央视新闻《夜读》整编

图 | 视觉中国

常感叹文字有股神奇的魔力,

难过的时候,看到喜欢的字字句句,

生活也变得美好了一点。

如果你经常写作,你还会发现,

文字的排列组合是件治愈的妙事。

字与字,词与词之间不是孤立存在,

它们会呼吸,会产生彼此吸引的“场”,

待你以巧心把这一切串联起来时,

文字也将自信地发出属于它的光。

“如果再见面,————”

你会如何续写呢?

制片人 | 柴婧 主编 | 王若璐

编辑 | 李津婵

比高压更高效的,是赋能

大家好,今天我要分享的主题是“变局下的赋能之道”。

一、说说赋能那些事儿

1.赋能的概念

赋能是最近一个非常热门的词汇。总的来讲,赋能是创造全新组织环境,激发一线团队和员工内在能量,进而敏捷适应环境变化的一个全新思维。它从内而外地激发人内心原有的能量。

赋能最早源自于积极心理学,意思是通过创造言语、行为和环境激发人的潜能。赋能的本质是点燃,当组织内部每一名员工的内心被点燃时,组织就会呈现光明。

2.赋能思想起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通用汽车把所有的工厂改造成了军事工厂。其中有一个工厂专门生产轰炸机的零部件,为了应对紧张的战事,它必须把大量的时间和产能投入到紧张的生产中。

但是,当时的生产效率遇到了很多困难,物质激励也难以奏效。于是,军方就提出开一架轰炸机来工厂,让每一个员工参观,进而激发员工的士气。

工厂经理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采取了这项意见。当所有工人发现自己日常生产的零部件被应用到轰炸机中并起到相应作用时,奇迹发生了——整个工厂的产能大幅飙升。

我们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发现,管理的背后一定有我们所不知道的神秘的力量在起作用,比如人性。而发现这个神秘力量的管理学家是谁呢?——彼得·德鲁克。

彼得·德鲁克在1946年出版的《公司的概念》一书中,描述了刚才我所讲述的这个故事。这本书是彼得·德鲁克以通用汽车为研究对象,花了18个月的时间扎根研究写成的一本名著,我认为它是现代管理学的开山之作,也是德鲁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在书中,德鲁克提出要培养有管理能力的、有责任感的工人和一个自我管理的工厂社区。他建议开展“我的工作以及我为什么热爱它”的竞赛,结果超过2/3的通用汽车员工(总共30多万)参加并建言献策。

有趣的是,他没有得到当年通用汽车官方的认可。当年通用汽车的 CEO是斯隆,通用汽车最伟大的总裁,他认为这本著作的思想离经叛道。为此,斯隆专门写了另一本书《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来阐释他的思想。

事实上,这两本书都是非常伟大的著作,完全可以对照阅读。

但是,为什么斯隆会否认德鲁克在《公司的概念》一书中提出的赋能思想呢?因为我们过去的组织,包括通用汽车这样的组织,都处在传统组织范式当中。

3.传统组织范式及影响

这个范式是由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

事实上,当今大部分组织都在应用组织范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有明确的分工、有自上而下的等级、有专业化的工作人员、有职能化的管理人员,其中的人都需要遵守规则和纪律。

但是,它的组织是非人格化的。这样的组织模型也体现了泰勒的思想——分工流程化、标准化,以效率和成本作为真正的目标。在这样的组织中,等级、秩序、非人格化变得非常重要。

我把传统组织形容成是一个机器,它的目标是效率和成本,手段是分工协作和标准化。在组织中,人被物化,人只是被束缚在组织上的机器。

这样的组织,尽管在效率和成本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是它最大的问题就是人被物化,每个人都是这个组织的一个螺丝钉而已。

但是我想问,是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当一个没有灵魂、没有温度和没有思想的螺丝钉呢?显然不是的。

大家都知道,流水线是对人性最大的摧残,在流水线上的工人每天要做几千次重复性的动作。

因此,管理者需要做出深刻的反思:

我们的组织究竟应该处于什么样的环境?

每一个员工是应该当背锅侠,还是应该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我们每一个人是不是应该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

我们的组织是不是应该提供员工自我成就的环境呢?

我们认为,“人是目的”的时代真正到来了,“人是工具和资源”的时代永远过去了。

二、赋能组织有何效用?

接下来,我们详细谈谈赋能组织。

1.赋能组织是生命体

真正的赋能组织是什么样的呢?其本质是一个生命体。

生命体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特征:第一,目的性;第二,生命是主动的;第三,生命不是僵化的,而是不断进化的。

比如,大马哈鱼在繁衍之前要从大海里逆流而上,飞越激流瀑布,一直上溯到淡水湖泊产卵,之后随即死亡,它的身体供它的后代繁衍生息。

这样的过程充满了生命的倔强、不屈服,也展现了生命的奋斗和伟大。

赋能组织的核心不是提供温箱,恰恰像机器型的组织才会提供温箱,因为螺丝钉离开了机器就没有用了,很脆弱。

真正的赋能型组织会让员工和一线团队经历市场风雨的洗礼,让他们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成长,不断获得反馈与成就感,这才是赋能组织的真正含义。

当每个人在不断奋斗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后,整个组织就会焕发出最大的活力。

2.管控VS赋能

从管控思维角度看,由于没有人愿意做那颗螺丝钉,为了诱惑他工作,就必须用“胡萝卜加大棒”的绩效主义方法。胡萝卜代表人性中的贪婪,做得好就升职加薪,做得不好就是大棒,而大棒刺激的是人性当中的恐惧。

“胡萝卜加大棒”的绩效主义政策,聚焦的是人性当中的恐惧、贪婪、好胜和嫉妒。所以,无论是九宫格,还是活力曲线,传统的绩效处理方法都非常有效。

而赋能对应的是人性当中的好奇、创造、良知、成就和自我实现。赋能思维的激励方式是激发、点燃、尊重和自由,并且赋能认为工作本身就是报酬。

索尼的创始人之一井深大说:我们要创造一个自由工厂,让每个人的好奇、热情都能被充分点燃和激发。

事实上,索尼的崛起正是因为创新。曾经有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叫《绩效主义害了索尼》,在这篇文章中,索尼的执行董事就反思了绩效主义压抑的人的创新意识,让整个公司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的负面效应。

从这一点上来讲,可以看到赋能和管控有非常大的区别,尽管它们激发的都是人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但是,管控关注的是人性当中的黑暗面:恐惧、贪婪、好胜和嫉妒,而赋能则是相对的光明面:好奇、创造、成就和良知。

实际上,两者在组织管理中,都能起到作用。但是我们须知,当你选择激发黑暗的时候,黑暗也会吞噬你。

因此,当你选择激发人性当中的恐惧和贪婪的时候,组织就可能会被和权力斗争所笼罩。而当你选择激发人性当中的光明面的时候,整个组织也会充满光明和亲密关系,形成真正的事业共同体。

管控和赋能都是情境化的,也是复杂的。它们有什么优缺点呢?

在管控思维和模式中,弱点是僵化和缓慢,而优点是成本和效率。它适合应用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它可以帮助组织把事情做正确。

而赋能是相对混乱和失控的,但它擅长创新和应变,擅长做正确的事。它适合应用在在VUCA时代(笔记君注:变幻莫测时代。VUCA是“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的缩写),能够帮助组织探索、创新。

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可以认识到VUCA时代其实是赋能时代。目前,我们处于越来越动荡的VUCA环境中,在这个环境当中,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替代了人类的机械性工作。

因此,在这个时代中,新兴人类和新职场人更加强调自我发展,而不是对组织的忠诚。所有这些因素都回到了这一点——当下,一个真正赋能时代到来了。

3.赋能型团队是赋能型组织的核心

有一本书叫《赋能》,英文名是叫《team of teams》,即小团队组成的大团队。这是原驻阿富汗的美军司令斯坦利写的,他在这本书中介绍了美军的一个实践。

在阿富汗,他把美军的直线指挥制模式变成无数小团队组成的大团队,且每个战斗小组都可以呼唤导弹、飞机,还能够自主决策,能够掌控战场上的所有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美军的整个作战效能提高了17倍之多。

事实上,不光是美军的“战斗小组”,还有谷歌的“产品开发小规模自治团队”、京瓷的“阿米巴”、韩都衣舍的“产品小组”、华为的“客户铁三角”、益海嘉里的“一线生意联合体”等,都是赋能型团队。

4.定义、塑造赋能型团队

这就带给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传统的物化型团队和当下赋能团队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在《赋能团队》这本书中,我对赋能团队进行了重新定义。我认为,赋能团队有三个特点:自我驱动,创新共识,敏捷进化。

首先,它是自我驱动的团队。它不是上级的要求,而是自己要、团队要和个人要。

其次,它是创新共识的团队。它不是僵化的执行指令,而是通过创新、化的决策确定失控和控制的边缘,产生真正突破性的决策。

最后,它是敏捷进化的组织,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不断迭代学习。

这样的团队显然和传统的团队不一样,并且在打造方式上也是不同的。我们可以用激发、共创和迭代三个方法来打造赋能型团队。

激发,打造的是自我驱动型团队;共创,打造的是创新共识型团队;迭代,打造的是敏捷进化型团队。

三、打造赋能型组织环境

如何在组织当中为团队创造真正的赋能型环境呢?

1.赋能公式

赋能=赋权+赋信+赋才+赋利,这是一个制度环境。

① 赋权

赋权是组织再造,把决策权授予听得到炮火的人。其中有很多案例,我认为华为的“铁三角”是非常经典的案例。

“铁三角”始于华为在苏丹的一个基层创新。当时的业务过程是通过流程、协同完成一个任务,结果因部门和部门之间的扯皮导致客户丢单。痛定思痛,华为决定把客户经理、解决方案的专家和产品专家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真正的“铁三角”。

现在,这个创新在华为已经落地生根。事实上,不仅是在华为,我相信在各行各业都存在这样一个组织变革的契机。

我辅导的益海嘉里集团,也在做to C的快消品行业“营销一线的联合生意体”的变革。这个联合生意体指公司内部项目、内部销售和经销商老板三人组成的铁三角,基于每个县域灵活变换作战方式,他们被授予市场策划权、市场执行权、市场推动权,同时他们可以享受利益分成。

② 赋信

除了对团队授予权力,还要为他们打造平台,提供一线需要的信息、资源和服务。

战士要掌握整个战场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我们还需要以自下而上的、更加精准化的互换方式分配资源,以更加高效地提升组织资源。

③ 赋才

赋才的核心是从传统的领导梯队到直接赋能一线。

传统的组织是领导梯队思想:基层是执行者,中层是管理枢纽,高层需要战略和经营思维。但在赋能型组织中,这个金字塔模型完全倒过来了。

赋能型组织中,一线团队需要有经营思维、战略思维,要培养一线士兵的战略思维;中层要从管控枢纽变成服务平台,要有服务思维;而高层应该从旗手转换到园丁的角色,从直接管控转换到组织土壤的打造。

如何塑造一线经营者的经营思维呢?非常困难,我认为必须要训战结合,在实战中发展能力。

④ 赋利

赋利是让创造价值的人分享价值,探索基于前线利润绩效的利益分配方式。

在这方面,我们国内很多企业已经有非常好的探索。

永辉超市在一线的“合伙人制”,让一线人员以柜组为单位分成利润增额;海底捞店长的“师徒制”让老店长带新店长,用徒弟店长的利润分成激励老店长,从而孵化更多高质量的A类店铺。这两种方法都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赋魂——赋能组织的文化土壤

赋权、赋信、赋才、赋利,都是制度性的方法。它可以激发出一线的潜能。同时大家也有疑问:被赋能后他们会不会自己去创业呢?组织失控了以后会不会解体呢?

我的答案是:不会。当管控的绳子松开以后,你要抓紧文化的建设,核心是赋予组织精神灵魂,让每个人都深信企业的使命、价值观和愿景。

这也是赋能组织的文化土壤。关键有四点:第一,利他使命;第二,点燃良知;第三,人是目的;第四,学习进化。

我举一个例子:最近,马斯克创办的特斯拉公司股票大幅上涨到1500亿美金,超越了通用、福特这样的传统汽车品牌。

为什么?因为马斯克内心的使命:整个人类文明只是在浩瀚宇宙星空中的微弱烛光而已,如何让人类文明绵延下去?

这个使命,使得特斯拉推动汽车行业向可持续能源转型,做SpaceX是为了向火星移民,做人机接口、人脑接口等都指向这个使命。

这样的使命本身就具有极大的精神场力,为特斯拉赋予了真正的精神和灵魂。它像一面大旗,不仅会指引你的员工,还会指引你的客户和整个社会。

在这样的使命的指引下,每个个体、员工、客户都会受它的影响,把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公司和组织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真正的事业共同体,我们的员工在工作当中,也会寻找到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3.赋能的本质是无为

那么,赋能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去年,我到一家企业访问,这个企业家非常博学,与我畅谈了赋能以及敏捷组织。

但是当我离开他的办公室时,我发现他的每个高管眼睛里都有讨好、担忧和紧张。当我捕捉到这样的眼神时,我心里就了然了。这位企业家尽管知道很多理念和方法,但他没有悟到赋能的本质是什么。

其实,赋能的本质是无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用管理,把舞台让给员工和一线团队,让他们在奋斗当中获得自信。在赋能组织中,每个员工和一线团队的眼睛应该是有光的,是充满自信的。

那我们究竟如何才能真正培育出这样的土壤?两个方面:硬件和软体。

在硬件方面,通过赋权、赋信、赋才和赋利,打造基础。在软体方面,通过赋魂赋予组织真正的精神灵魂,让整个组织呈现出赋能组织文化所希望呈现的景象。

在整个赋能组织环境当中,每一名员工的良知和自我成就的渴望都会被激发出来。如此一来,他们就能在奋斗的过程当中自我实现,同时组织的使命也自然而然地实现了。

我相信商业的未来和组织的未来就是赋能的未来,我坚信赋能的环境、赋能的时代已经到来!

谢谢大家!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