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引用的句子150字左右(引用的句子150字左右)

引用的句子150字左右(引用的句子150字左右)

本文目录一览:

高精尖“出海”记——服贸会上看企业“走出去”新亮点

编者按:

从生产依赖到技术合作、从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从跑业务到做服务……数十年来,中国企业“出海”的记录上既有“荆棘”遍布也有“鲜花”在前:服装、家电、家具曾构成了外贸出口的“老三样”;而今,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外贸“新三样”走俏海外。这些变化的背后,既是新旧动能转换的“结晶”,也是长期布局、厚积薄发的成果。记者以2023年服贸会上的展示为切片,一窥数十年来中国企业“出海”方式、成果、地位的变迁,铭刻高质量发展印记。

“新动力”驶出“加速度”

步入首钢园11号馆,薄薄一片蓝色的矩形固态锂电池,陈列在一个略显低调的展台上。看体积,不起眼;看性能,却了得。“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360Wh/kg固态锂电池,体积更小、安全性更优、能量密度更大,续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卫蓝新能源展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这款固态锂电池于去年11月实现量产,今年6月30日已交付蔚来ET7。两周前,蔚来ET7正式“启航”欧洲。未来,这款车型有望驰骋在德国、瑞典等5个欧洲发达国家的路面上。

新能源车企与动力电池厂商携手出海,只是我国对外贸易活力迸发的一瞥。

曾几何时,服装、家电、家具构成了我国外贸出口的“老三样”。如今,这一格局正在被改变——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外贸“新三样”走俏海外,成为推动我国外贸出口的新增长极。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

“外贸是面子,产业是里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周念利说,外贸“老三样”变身“新三样”,是我国对外贸易提质升级的生动注脚,折射了我国外贸结构的新变化。这背后是我国产业发展质量与能级的持续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新能源车就是外贸出口新增长极中的重要“极点”。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溢出效应最为显著。传统的汽车制造每增值1元,可带动上下游关联产业增值2.64元。而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叠加了数字平台、能源运营以及相关配套服务,对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间接贡献及对就业的拉动,都更为强劲。

另一方面,新能源车的出海势头最为迅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63.6万辆,同比增长1.5倍,超过了传统燃油车的出口增速。2022年,我国超越德国成第二大汽车出口国。2023年1至6月,我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走出国门的中国新能源车,正在成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一张闪亮名片。

在欧洲,每10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1辆来自中国。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市场正逐步由新兴国家为主的局部市场,拓展到欧、亚、非多点开花,甚至可与美、德、日系老牌车企一较高下。

这份沉甸甸成绩单来之不易。时间回溯到2012年,国务院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不少从业者回忆,与同时写进规划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相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模最小、起步最晚,当时并不被看好。

“燃油车时代,中国是后来者,一直在追赶,难以形成超越。而电动化的变革为新能源车开辟了新赛道。背靠大市场,加上产业政策的扶持,市场优势逐步向产业优势转化。”周念利说。市场活力、消费潜力释放下,“链主”企业坚持自主创新、转型升级,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创新突破。

中国新能源车的品质优势逐步显现。不论电池等“电动化”核心技术,还是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智能化”技术,中国新能源车都具备了一定的优势。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从2012年的130Wh/kg提升至300Wh/kg以上,平均续航里程从2012年的150公里提升到400公里以上。

“产品好、体验优、用车成本低、用车环境日渐改善,我自己也换上了新能源车。”周念利说。

进入中国市场将满10年的特斯拉,见证并参与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巨变。“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很大且发展势头很好。”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说。

像特斯拉一样的海外车企正在以实际行动“加仓”中国,不仅把超级工厂建在中国,更将以整车开发为基础的研发中心设在中国。

中国新能源势力崛起,凭借硬实力吸引了“实力派”的外资“朋友圈”。越来越多国外老牌车企开始谋求与中国新能源车、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合作。日前,大众汽车以7亿美元收购小鹏汽车4.99%股份合作开发电动车,被业内视作中国新能源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信号。

中国与欧美在汽车领域的合作之路,不失为一个绝佳的观察切片。上世纪80年代,外资通过在华成立合资工厂,以技术换取中国的大市场。如今,中国新能源车企转换角色,以技术赢得海外合作与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这一角色之变,可一窥中国汽车制造厚积薄发的惊艳。

从生产依赖到技术合作,从市场优势到产业优势,中国新能源把握窗口期换道超车,跑出了动能转换的加速度。产业化、市场化基础上,中国新能源正迈向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挖潜海外市场,一些中国车企已尝到甜头。“与传统油车时代不同,中国企业正深度参与国外汽车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中国很多零件厂商也已开始在泰国考察、做投资计划。”哪吒汽车泰国子公司总经理保壮飞说,汽车产业链的“抱团出海”正在为新能源车出海施展拳脚提供助力。

在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上,中国新能源车不仅是稳就业、促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更肩负起中国品牌崛起的使命。

然而更高远的目标,也意味着更高的要求。相较于有着深厚沉淀的跨国车企,国产车企在品牌价值、技术研发、全球布局等方面还略显稚嫩。从全球来看,新能源车企的市场格局还未成定局。中国新能源车企不仅要把握机遇,加大技术攻关、巩固产业链优势,更要精准定位、深耕细作、长期布局,实现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跃升。

“中国云”托起“数字巨浪”

送中国企业走出去,也送中国技术、中国模式走出去。全球供应链数字化掀起“数字巨浪”,中国的云服务厂商功不可没。

国内,从智能音箱到智能翻译机,从潜水装备到便携式扬声器,超过22万家中国民营中小微企业借助阿里巴巴国际站这样的“数字出海口”拓客,“直播卖全球”,不仅把“中国智造”更便捷地“种草”到海外,还培育了海外供应商“看直播签订单”的习惯。

海外,被中国互联网厂商插上“数字翅膀”后,一个名叫“Kopi Kenangan”印度尼西亚咖啡店品牌开始搞外卖、做App、大玩私域流量,一年拓店300家、App用户数量激增200万,创出了“12个月售出4000万杯”“年销售额同比增长一倍以上”的佳绩。

许多国人眼熟的“模式”正在海外开花:印尼版的“支付宝”“瑞幸”、泰国版的“天猫”“携程”、新加坡版的“今日头条”……随着中国互联网巨头以及红杉资本等投资机构出海“掘金”,中国数字经济的经验正在复制到海外,与此同时,东南亚、中东等地也加速成为“中国云”的新土壤。

“服务贸易产业的智能化之路已经启航,AI外贸产业化应用进入轨道。”2023服贸会上,阿里巴巴国际站中国供应商与跨境供应链总经理王添天说,在AI等新技术的加持下,全球外贸数字化进程提速,数字外贸将进入到真正意义上的“下半程”。

“中国出海已不再是简单的B2B服务,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了直接触达海外客户的机会。实物电商出海范围扩大,App出海趋势明显,工具类和图文类品类不断增加。‘出海’的电商形态多样,包括独立网站、品牌平台、利用谷歌和Meta等广告平台引流。快速增长的电商市场,不能再依赖过去的砸钱投广告方式,而是要掌握客户,进行私域运营。”阿里云云通信资深产品专家李海波说。

过去一年,阿里云6座崭新的海外数据中心在韩国、德国、泰国、沙特阿拉伯、日本落地。据不完全统计,阿里云已在全球28个地理区域运营着85个可用区,覆盖范围遍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中东、德国、英国、美国等地。

正如英伟达联合创始人黄仁勋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所说:“全球已经安装了价值约1万亿美元的数据中心,而这个上万亿美元的数据中心市场正在从通用计算向加速计算和生成式人工智能转型。一个新的计算时代已经开启。”

全球化超越了以商品贸易为主的传统视角,数字贸易等新纽带越来越坚固。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院长成政珉判断,知识产权、数据等服务贸易的增速远超商品贸易至少两倍以上。

这个新开启的“计算时代”,以数字、智能、绿色为特征的知识密集型“中国服务”,正在成为我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据数据统计,2023年1至7月,我国服务贸易持续保持增长态势,进出口总额为36669.1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以云服务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15838.7亿元,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43.2%。

近年来,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数字金融、电子商务、互联网医疗等新兴经济形态,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迎来新机遇。然而,随着国内传统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持续深入,国内市场发展增速放缓,越来越多的云厂商将目光瞄准海外市场,不仅维护、服务出海中国企业,更挖掘海外潜力,开拓增量市场。

“中国的短视频、社交平台‘火’到海外,带来了数字贸易的新变迁,这两年进化出了内容电商、社交电商等许多新形态。”在浙江从事贸易多年的孙先生告诉记者。

从“出海业务”到“出海服务”,从游戏、视频、新消费“走出去”,到数据服务、协同办公、客户管理、物流服务“走出去”,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也在自我迭代、主动升级。在中国调结构、促转型、重创新的努力下,中国服务开始瞄准价值链的更高处。

当前,全球云计算市场的潜力远未触及天花板。更多的中国云厂商正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捕捉海外市场数字化转型的新机遇,抢占新一轮云计算竞争的制高点。

很长一段时间,东南亚市场都是中国云出海的首选。2021年前后,云出海的版图开始向中东、北非延伸。随着ChatGPT引领的人工智能技术风潮席卷全球,云计算领域迎来快速增长期,海外云服务需求正在转向“AI驱动”。与传统算力需要贴近下沉应用市场不同,AI算力更多以向上资源为导向,由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这或许意味着,中国云厂商出海区域、出海策略即将发生改变。

“中国智造”雕琢“世界地标”

被称作“基建狂魔”的中国,正在发生怎样的巨变?

走进服贸会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展,记者看到,这个离我们很近又很远的古老行业正书写着惊人的发展变迁。

“数字时代的建造,不靠‘愚公移山’的蛮劲儿,靠的是‘四两拨千斤’的智取。”中国测绘学会理事、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专家张胜良说。

他用手掌托起展台上一只蓝盒子对记者说,“方寸之间显神通。有了它,千米超高层建筑的高程测距精度可达十五万分之一,且能将600米高度建筑的平面误差缩小到2毫米。”

施工中,建筑的定位测量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建筑是否发生偏斜,影响整体建筑的质量与安全。在世界范围内,超高层建筑的精确定位一直是行业难题。

张胜良解释道,“在建造中,3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受强风、大雨、湍流等复杂环境的影响更大,易出现更剧烈的楼体摆动。若用传统的测量仪器,受测量高度限制,加之楼体摆动幅度过大,不仅增加定位难度,还会产生较大的累积误差,从而使建筑发生偏斜。”

这只蓝盒子是我国基于北斗导航系统自主研发的超高层北斗高精度卫星定位接收机,仅有文具盒大小,却比文具盒还轻。

在千米超高层建筑中,将它放置在不同的建筑层高中,接收从已知位置的卫星发来的信号,通过引入的高精度算法,对接收数据进行精密分析,可得到精准的位置坐标,从而确保建筑笔直不倾斜,且与设计保持一致。

高精度、高稳定性的定位测量,成就了世界最高办公建筑的高精度建造。118层、建筑主体高度近600米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应用这一技术,实现了600米高度、2毫米的平面精度,高程测距精度达到十五万分之一。

“如果将这一技术应用在828米的超高建筑上,定位精度可达5毫米,这一精度已刷新全球最高建筑迪拜哈利法塔的定位精度。”张胜良说。

如今,这一“中国智造”走出国门,应用在埃及阿拉曼新城项目中。

交谈间,智能巡检机器人、“X-MEN”机器人、工地巡检机器狗不时在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展区中来回穿梭,秀出“中国智造”创造美好生活的新产品、新服务,也让人们看见了创新驱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图景。

科技赋能“中国建造”。近年来,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慧物联、智慧工地频频出圈,改变了“工程建筑”在人们心中的冰冷印象。

看上去平平无奇的安全帽,不只具有头盔的“防护”作用,而且具备自主定位、安全预警、轨迹查询等功能,能有效解决工人在施工现场通信难、定位难的痛点。建筑变形监测雷达、钢结构焊接机器人、机电管线智能安装机器人等多款设备、装备也都与智能密切相关。

数字化、智能化,极大驱动了产业转型,能够替代“危、繁、脏、重”的施工作业。“通过远程控制塔机,在北京能够控制1000公里外武汉的塔机。”展区工作人员介绍,利用5G通信实现塔机侧和地面控制中心之间的信息交互,可将操作延迟控制在40毫秒之内。

近年来,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佩列沙茨大桥等一大批以中国标准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在海外加速落地,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

“中国建造”到“中国智造”的身份之变,关键在“中国创造”的催化作用。张胜良颇有感触地说,未来还将涌现更多我国自主研发的硬核技术,雕琢“世界地标”,刷新“中国智造”的高度和精度。

“过去我们以‘基建狂魔’著称,更多是靠建造施工的速度快、效率高,而今天,我们在‘智慧建造’中秀出实力,质量优、精度高,实现了从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跃升。(稿件由记者张漫子采写)

来源:经济参考报

50句经典名言引用范例

1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萧绎

范文展示

晨,亦然如此,万物在经过一夜的洗礼之后,恰如沐浴而出的姑娘,清秀靓丽,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一轮的挑战,因为此刻的它对于万物都是平等的。古人曾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因而智慧的人们早在春天就播下了种子,从晨曦初露便开始学习,因为他们知道“春季如晨,晨如春季”;然而不明智的人们却仍沉浸在美梦之中,浑然不知他们还未开始便已注定失败。

——节选自《一日如四季》

我的感悟

小作者通过对早晨和春天的描写,展现了时光的美好和珍贵,表达了要抓住时间努力奋斗的感悟。

2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范文展示

期末考试成绩终于出来了,光荣榜上我名落孙山。回到家中,我沮丧地走进卧室,反思最近这一段的学习生活:当别的同学都在挑灯夜战时,我在读心爱的漫画;当别的同学早晨诵读课文时,我却贪恋被窝的温暖;当别的同学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我却在敷衍了事……这一切都缘于我认为自己有点小聪明,不用下太多功夫就可以掌握功课,殊不知: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徒留下今天的懊悔!

——节选自《记一次教训》

我的感悟

骄傲自满和自以为是,往往会导致失败。要想取得好的成绩,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3 有志者,事竟成。

——范晔

范文展示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一生的成功不计其数,一生的失败更是不计其数。他曾为一项发明经历了8000次失败的实验,他却并不以为这是浪费,而是说:“我为什么要沮丧呢?这8000次失败至少使我明白了这8000个实验是行不通的。”爱迪生之所以没有被失败打败,而一次次满怀地投入实验,是因为他始终相信“有志者,事竟成”这个永恒的真理。

——节选自《我最敬佩的人——爱迪生》

我的感悟

小作者抓住爱迪生的典型事例进行写作,最后用一句名言来总结爱迪生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写出了爱迪生值得敬佩的原因。

4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范文展示

那天,我和妈妈单位的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游戏的主题是战争。我们一共10个孩子,分成了两个部队,分别由司令、参谋长、师长、排长和工兵组成。战争既有武斗也有文斗,因为我们部队的智勇双全和团结,对方很快就被我们击败了,他们的“司令”也被我们俘虏了。我们兴高采烈地要审讯“俘虏”,没想到这时候他们的“司令”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我们都为这句话所震动,决定放了他重新开始游戏。

——节选自《记忆深刻的一件事》

我的感悟

我们从小到大玩过无数游戏,而有些游戏让人刻骨铭心是因为一些细节: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甚至一句短短的话,比如小作者记叙的这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范文展示

表弟招人喜欢的另一原因是他经常乱用成语,让人捧腹。比如他爸爸是工程师,他说爸爸在工地上指手画脚;说妈妈是售货员,在商店里招摇撞骗;说自己在教室里总是目瞪口呆,充耳不闻;还说他们一家三口臭味相投。每次讲话他总是要生拉硬扯地用成语显示自己的博学,让人忍俊不禁。这天我跟他一起去商店买水,看到路上有香蕉皮没有扔到垃圾箱里,为防止行人摔倒,我就上前捡起香蕉皮扔到了垃圾箱里。不想表弟这时摇头晃脑地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啊!”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节选自《可爱的表弟》

我的感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原本是用来形容或强调个人对国家兴亡的责任感的,在文中却被小表弟用来称赞作者对环境爱护的责任心,让人忍俊不禁。

6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

范文展示

话音未落,妈妈就攻击我:“算了,你就别去了,你肯定坚持不了的。”我赶紧说:“哎呀!我会坚持的,你就让我去吧。”我遵守诺言,认真地学起了古筝,虽然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我都一一克服了,因为刘向的一句话始终激励着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如果现在不努力迎头赶上,那么我和别的小朋友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何况,我现在还处于“少而好学”的阶段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我渐渐地能弹奏出美妙的乐曲了。

——节选自《我学古筝的故事》

我的感悟

小作者用刘向的经典名言来表达学习不息的观点,交代自己遇到困难不退缩、不气馁的原因所在,名言的激励作用可见一斑。

7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范文展示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我的座右铭。正是这句话使我成为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那是一堂语文课,陈老师让我们读作文,原本以为超越我的人有许多,因此,我不敢上讲台读我的作文。“写得真好,太棒了!”“想象太丰富了!”……这一句句称赞别的同学的作文的话不断在我耳边响起,这使我更加没有勇气上去读了。“还有谁呀?”这时,“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句话把我从胆怯中拉了出来。我鼓起勇气大声说:“我来读。”……读完以后,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的作文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与称赞,真是不可思议。

——节选自《12岁的我》

我的感悟

文章刻画了一个12岁的刻苦学习、勇于展现自我的少年形象。引用的名言写出了小作者由胆怯变得勇敢的内在动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

范文展示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想回到小学二年级的暑假。当时,因为我的骄傲自大,我失去了一个好朋友。那个暑假,我和好朋友强强,还有他从外地来的表弟。一起做暑假作业。刚好有个脑筋急转弯的题,我想当然地说出了答案,强强的表弟却不那么认为。我们争论了很久,我固执己见,强强的表弟据理力争。后来,我竟大发雷霆,说强强的表弟是乡巴佬儿,不懂装懂。我气愤地从强强家里冲出来,再也没有和强强说过话。再后来,我懂得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懊悔自己当时的所作所为。可是一切都晚了,我永远地失去了这个好伙伴。

——节选自《假如时光可以倒流——记我最懊悔的一件事》

我的感悟

作者通过记述自己失去好朋友的亲身经历,用名言来说明当时的无知和骄傲,使懊悔之情的表达更加深刻。

9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韩愈

范文展示

我滑了进去,里面的人有的单脚向前滑,有的倒着滑……我刚一放松,就“咚”的一声摔倒在地。我艰难地站了起来,慢慢地向前滑了还不到两米,就又倒摔了。看来我还没有真正学会,才两周没来,就已经生疏到这种程度了。我坚持站了起来,心想:这已经是第五次了,我一定要滑得熟练。我继续向前滑,这回我吸取了上两次的教训,不停地琢磨以往摔跤的原因,仔细观察别人的动作。经过不懈的努力,我终于巩固了我的滑冰技术,赢得了场内外人们羡慕的目光。滑冰的过程也让我深深明白了“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道理。

——节选自《我成功了》

我的感悟

文章用简洁的语言记叙了自己学滑冰的过程,两种场景的对比突出了勤奋练习的重要性,结尾用名言作总结,意味深远。

1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

范文展示

“丁零零,丁零零……”下课铃声又响了,尽管它有点单调,可在我听来,它就像一首悦耳动听的乐曲。因为老师一听到它,就宣布下课,让我们休息或做游戏。每到这时,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尽情玩耍。我们不是不明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但是我们更明白劳逸结合的重要。在这宝贵的10分钟里,我们会尽量释放自己的能量,全身心地嬉戏、娱乐,为的是在下一个45分钟里能更加专注地学习。

——节选自《快乐的10分钟》

我的感悟

大家所熟知的这句名言被小作者巧妙地运用在文章当中,表达了劳逸结合的主题,旧话新用,避免了枯燥地说教。

11 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牛顿

范文展示

昨天是我们家的家庭年度表彰大会。爸爸获得了最大贡献奖,他笑逐颜开地从颁奖人——妈妈手中接过奖杯和奖品,然后站在客厅中间发表获奖感言。他一改平日的轻松,严肃地说:“‘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我的成功离不开大家的支持,没有爱人辛辛苦苦操持家务,我就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没有乐乐的听话和懂事,我也无法专注于工作。所以,这个奖项是属于我们三个的。”

——节选自《幸福的一家》

我的感悟

小作者巧妙地把牛顿这句话运用到自己家庭的一次有趣的颁奖活动中,烘托出了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相亲相爱的气氛。

12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培根

范文展示

张老师下午安排了一堂活动课。他把班里的40个同学分成了两组,要求完成相同的5件事,每组同学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5件事,获胜组有奖励。大家接到任务之后,叽叽喳喳地展开了讨论。大家绞尽脑汁,都希望尽快拿出自己认为最合理的方案,并抓紧有限的时间去实施。最后,我们组还是晚了5分钟。我们虽然没有获胜,但还是很开心,因为老师让我们在活动中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节选自《一堂生动的课》

我的感悟

小作者记述了一次活动课,通过活动课的内容,同学们理解了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最后用名言作总结,加深印象。

13 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鲁迅

范文展示

鲁迅曾经这么形容过他自己:“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我觉得奶奶也是这么一个无私奉献的人。她一个人几乎包揽了家里所有的活。庄稼成熟时,奶奶就到农田里收花生,钉耙在地里不停地翻飞,不一会儿,地上就出现了一颗颗饱满的花生。我把花生一个一个地放到袋子里。捡完花生,奶奶又背起这袋花生,走回家,把花生放到水里冲洗干净,还把一个一个的花生挨个儿地剥开了壳儿。之后,她还要给全家人做午饭,等大家都吃好了,她才吃早已不太热的午饭。

——节选自《勤劳的奶奶》

我的感悟

小作者对奶奶日常行为的描写和记叙体现了她的无私奉献和为全家人的的操劳和付出。开头引用鲁迅的名言,使主题更加深刻。

14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但丁

范文展示

彤彤和我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是很好的朋友了。她是我的邻居,我们每天都在一起玩,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大人们总说我们是“两块磁铁”,似乎时时刻刻都会贴在一起。我和彤彤关系这么“铁”,是因为我和彤彤“臭味相投”:我们都爱看漫画,都喜欢周杰伦,都喜欢在周末的时候去游泳。最大的共同点是我们两个都很有主见,决定了什么事就会坚持去做,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我俩的座右铭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节选自《儿时的伙伴》

我的感悟

小作者详细交代了和朋友之间的亲密无间的关系,并从不同的方面交代了原因,引用名言指出这种关系形成的根源所在。

15 凡事勤则易,凡事惰则难。

——富兰克林

范文展示

开始试跳了,我闭上眼睛。“一、二、三,跳!”我双脚猛抬,纵身一跃。我不知道自己跳得好不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睁开双眼,用卷尺量了量长度,唉,真少得可怜,才105厘米!这样的成绩,及格也达不到啊,这可怎么办?

就这样,我坚持每天花半个小时练习,并总结跳远的诀窍。经过半个月的努力,我的跳远成绩达到了优秀的标准!经过这件事,我才真正知道了“凡事勤则易,凡事惰则难”的真正含义。

——节选自《我克服了困难》

我的感悟

小作者选取体育课上跳远这一生动的画面作为写作对象,细节描写生动逼真,加上成功的心理描写,形象地诠释了名言的含义,强调了勤奋的重要性。

1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范文展示

我的妹妹是个小小书迷,她什么时候都带着书。有段时间,她一改早睡早起的习惯,竟开始熬夜了,原来她从书上了解到有些人晚上会更有创造力,结果一周下来就有了两个大黑眼圈。妈妈终于开始干涉她了,告诉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让她不仅要看书,而且还要思考,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吸收有益的知识。妹妹从此掌握了读书的正确方法,更加热爱读书了。

——节选自《小小书迷》

我的感悟

小作者描写了妹妹一系列的古怪行为,这些行为原来都是在书本的影响下产生的,然而这些却未必都适合她,甚至影响到了她正常的生活。小作者用鲜活的例子,恰当地解释了名言的含义。

17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范文展示

听到妈妈的批评,我心里真是一肚子的委屈。当我企图跟妈妈争辩的时候,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在我耳边响起:“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是啊!我还有什么借口跟妈妈说:“我又要学钢琴,又要学画画,哪有时间复习数学啊?”

——节选自《只有60分》

我的感悟

小作者在描写自己的心理活动时,恰当地引用了鲁迅先生具有代表性的一句名言,富有哲理地表达了丰富的心理体验,为行文增添了文化内涵。

18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

范文展示

记得第一次去学古筝,听老师讲了第一堂课,我才知道得先记住这笨重的古筝上哪根弦是哪个音。这些弦和音闹得我头都大了!可是别的小朋友都这么认真,我怎么能轻易放弃呢?我咬咬牙坚持下来,日复一日,手指磨起了老茧,裹上了胶布。我始终坚信“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我要付出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瞧,您现在听到的音乐就是我的毕业曲,是不是很棒?请为我竖起大拇指吧!

——节选自《请为我竖起大拇指》

我的感悟

小作者抓住“老茧”和“胶布”的细节进行描绘,突出了自己为学会古筝而付出的汗水和努力,结尾则讲述了自己获得的成绩,紧紧扣住了名言中的“汗水”和“天才”。

19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

范文展示

那天,我正和其他同学聊得热火朝天,不料,一高兴,手一挥,把我同桌书桌上的一摞书弄到了地上。顿时,我慌了神,要知道我的同桌喜欢把小事闹大,一旦闹大了就收不了场。想到这儿,我赶紧弯腰捡书,可就在这时,她走进了教室。看着她怒气冲冲的样子,慌乱间,我只好撒谎说是小华碰掉的。她顿时大发雷霆,拿起小华的书就摔在了地上。小华回来之后,小华和我同桌展开了激烈的争吵。我站在旁边,为自己的撒谎而懊悔不已,这样自己虽然一时逃避了责任,但是却冤枉了小华,我要怎样才能补救呢?……通过这件事,我深刻体会到: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节选自《让我难忘的事》

我的感悟

小作者记述了自己因为一时糊涂而撒谎,结果引起里另外两个同学的争吵,名言的引用使懊悔之情更加突出,耐人寻味。

20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

范文展示

兔子回去之后,越想越不甘心,于是约定和乌龟再战一场,路线选择了山的下坡。比赛开始了,兔子心想这次再也不能睡觉了,它一鼓作气地冲上前去。由于下坡不宜过快,而兔子这样猛冲的结果就是令自己不停地摔跟头。而乌龟呢,在比赛前认真察看了场地,翻看了相关书籍,仔细阅读了下坡时的注意事项,稳步前进。最后,依靠知识,乌龟再次战胜了兔子,可见“知识就是力量”啊!

——节选自《龟兔赛跑续》

我的感悟

龟兔再次赛跑,乌龟再次取胜,原因何在?原来乌龟通过阅读获得了知识,抓住了关键,发挥了优势。小作者用名言简洁地解释了这一原因。

21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

范文展示

我喜欢《三国演义》的宏伟气魄,也喜欢《红楼梦》的血泪交流;喜欢辛弃疾的“沙场秋点兵”,也喜欢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喜欢马克·吐温的幽默,也喜欢鲁迅先生辛辣的嘲讽……在文学的世界里,我读到了文学巨匠们的深刻思想,但我牢牢记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阅读只能开拓自己的视野,而更重要的是从生活中汲取养分。

——节选自《我爱读书,但我更爱生活》

我的感悟

小作者交代自己热爱阅读之后突然转折,指出阅读的关键在于思考,在于将其应用到生活当中。名言的引用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22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范文展示

忽然,夏晓苏跑到屋子里喝水,此时此刻,阳台就剩我一个人了,鬼使神差般,我又来到那株茉莉前。我默默地说:“我只摘一朵,只一朵——我以后种了,赔她多少朵都行。”我伸出了颤抖的手,掐了一朵含香带露的小花,就慌慌张张地离开了她家。从此我一见到她就心里发慌,躲着她走,我好后悔。看来真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啊!

——节选自《一件让我后悔的事》

我的感悟

小作者在描写自己因摘花而引发的不安时,引用了刘备的名言,深刻表达了自己的懊悔之情,深化了文章主题。

23 胜利者往往是从坚持最后五分钟的时间中得来成功。

——牛顿

范文展示

我们开始下棋了……我在拼杀,可是棋盘上的棋子所剩无几了,就这样,我输了一局。接下来又开始了一局,这次我已经有了经验,渐渐地懂得了一些作战的技巧。很快又到了残局,可是我一直不放弃,因为我相信“胜利者往往是从坚持最后五分钟的时间中得来成功”,我又垂死挣扎了一会儿。但是,比起他来我还差很多经验,我又输了一局!但是我相信,只要我有信心、再接再厉,就一定能胜过他!

——节选自《第一次下棋》

我的感悟

小作者描述了自己初学下棋时的心理活动,名言的引用交代了小作者面对残局仍然坚持的原因。事件虽小,道理深刻。

24 学不可以已。

——荀子

范文展示

老师在讲台上念道:“李小明,59分。”我脑袋“嗡”的一声:怎么这么低的分数啊?全班不及格的才3个人啊!我此时羞愧得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我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到老师面前,从老师手里迅速地取走了试卷。上次考试得第一的情景似乎还在眼前,我回忆着同学们羡慕的目光,悔恨的泪水涌了出来。仅仅一个月,因为自己的骄傲,因为自己的懈怠,成绩一下滑落了这么多。真是“学不可以已”,要活到老学到老啊!我怎么能因为一次的成功就停止前进的脚步呢?

——节选自《考试之后》

我的感悟

荀子的这句名言强调了学无止境的重要性。小作者引用这句话,表现出自己深刻的反思,名言和反问句一起表达了自己的决心。

25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夫·托尔斯泰

范文展示

我读三年级时,语文成绩一直都很差,平时也不爱看书,只要一拿起书,我就觉得头很疼,感觉看书真的一点意思也没有。爸爸十分重视我的学习,他给我订了《语文报》《数学报》《时代英语报》,还给我买了许多课外书。他告诉我:“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通过不断阅读,我爱上了书籍,虽然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比别人多,但毕竟得到了“文学博士”的称号,看来真的是勤能补拙啊!

——节选自《阅读并不难》

我的感悟

小作者引用托尔斯泰的名言,强调了爸爸买书订报的行为在自己语文成绩的提高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突出了书籍和阅读的重要性,呼应了文章主题。

26 理想是人生的太阳。

——德莱塞

范文展示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老师。我从小就崇拜老师,认为老师是一根蜡烛,牺牲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老师是一位辛勤的园丁,哺育着祖国的花朵;老师是春蚕,奉献自己,装饰别人;老师是一根粉笔,牺牲自己,留下了知识……“理想是人生的太阳”,我一定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节选自《我的理想》

我的感悟

文章在末尾处引用名言,由写自己的理想自然地过渡到理想的实现,表明了自己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心,衔接自然。

27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孟子

范文展示

语文老师走进教室,对大家说:“我们来玩一个传口令的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每组第一个同学到我这里,我悄悄地告诉他们要传的口令。游戏开始后,各组第一个人回到自己的组,把口令依次传下去。全部同学都传完后,由每组最后一个同学把口令写在纸上,交给我,然后由我公布正确答案。哪组传得又准又快,哪组获胜。”没等老师说完,我们就七嘴八舌地吵着让游戏快点开始。老师不高兴地说:“游戏规则你们都听明白了吗?‘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规则不听清楚,一会儿玩起游戏就会乱套。”我们低下了头,都希望能再听老师仔细说一遍游戏规则。

——节选自《特别的一课》

我的感悟

小作者引用孟子的一句话,交代了老师讲述规则的原因。古语的引用符合语文老师的身份,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28 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

——泰戈尔

范文展示

周末,爸爸妈妈都去医院看生病的奶奶,留我在家看门。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我打开冰箱一看,都是昨天的剩菜,真不想吃啊!咦?我突然冒出个想法——自己做!平时看了那么多次妈妈做饭,自己也偷偷研究了半年的菜谱,该大显身手一次,让他们吃惊一下。我发现冰箱里有鸡蛋和西红柿,决定先从简单的做起——就做西红柿炒鸡蛋。……唉,真是看着容易做起来难啊!经过油放少了、蛋炒煳了、盐放多了的三次“洗礼”,我才炒出一盘像样的菜来,看来“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才行啊!

——节选自《第一次做饭》

我的感悟

文章结尾引用的泰戈尔的一句名言,是对自己第一次做饭的总结和反思,升华了文章主题。这个道理还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其他细节当中。

29 没有伟大的愿望,就没有伟大的天才。

——巴尔扎克

范文展示

我仔细地向王奶奶询问了黄鼠狼偷鸡的经过:原来,黄鼠狼这个鬼东西白天躲在柴垛里、草堆下养精神,晚上出来作案。它的身子很细,有个窟窿就能钻进钻出。它从鸡窝的通气孔进去,猛劲咬住鸡就往外拽。实在拽不出来,就咬断鸡的咽喉,拼命喝十几口血,吃上几块好肉,等主人赶来,它已经无影无踪了。根据现场调查,我们拟订了捉拿方案,然后便分头行动了。抓到真凶之后,邻居们纷纷夸我是小福尔摩斯,而爸爸则说是他的“没有伟大的愿望,就没有伟大的天才”的教子方针起了作用。

——节选自《小福尔摩斯》

我的感悟

“我”的成功,是在兴趣和理想的驱使下获得的。名言的引用突出了这一主题,强调了理想和愿望在行动过程中的重要性,突出了文章主题。

30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班固

范文展示

上周末,我和爸爸一起去钓鱼。我们早早来到池塘,我帮爸爸拿着鱼饵,只见他自信地把鱼饵放到鱼钩上,然后抛到水中,只一会儿,就有鱼儿上钩。过了不久,爸爸就钓到了三条鱼。我看着好羡慕,心想:“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于是我就拿起爸爸的备用鱼竿,带了一把鱼饵走到了池塘的另一边。

——节选自《钓鱼记》

我的感悟

从羡慕到实际行动,小作者并不是仅停留在想象当中。小作者引用班固的这句名言恰当地概括了自己的行为,语言精练而意味深远。

31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

范文展示

原来,那颗错误地落在秋天土地里的种子,是因为他坚强地抵抗了刺骨的寒风、鹅毛般的大雪,把握住了自己的人生,乐观地看待一切,才成功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他一直这么想着。

种子是否能开花不在于他是否饱满,而是他是否有想要开花的坚强、乐观。饱满的种子不一定能丰收;残缺的种子也能开出满树的花朵。

——节选自《种子》

我的感悟

小作者以拟人的手法,巧妙地将雪莱的名言作为种子的心思点出,让前文中种子所有的努力与拼搏也都在此得到了升华。种子的精神正是作者精神的投射,文意虽不直白,却易产生共鸣。

32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海明威

范文展示

他的嘴角微微上扬,有些自豪,但更多的是平静与淡定,似乎在回答我,又似乎在自言自语:“有什么好惋惜的呢?我没有被打败,这是最重要的!我努力过了,挺过来了,不是吗?在最孤独无助的时候,我总是告诫自己‘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我挺过来了。我想,在最艰难的时候,每个人都必须坚守一个信念,或者说是信仰。不能被打败,这就是我的信仰。”

——节选自《我与桑地亚哥对话》

我的感悟

一句话带给人的力量,是无法用语言概括的,就仿佛一位智者时时护佑着你,感染着你,与你促膝长谈,推心置腹。小作者能将这种感受和体悟演绎为具象,颇见功力。

3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范文展示

《荀子·劝学》在强调“学不可以已”的同时,同样表达了对坚持的推崇,这就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放弃努力,简单的一句话,包含的意义和隐藏在这意义之后的艰辛和曲折的过程却足以使我们每个人感慨万千。确实,有的人在走向目标的过程中停歇了,有的人在暂时的失败前止步不前了,有的人功亏一篑,事后后悔不已。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再坚持一点,再努力一些,以足够的精神、勇气和智慧面对碰到的一切,是可以到达理想的彼岸,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的。

——节选自《不要放弃》

我的感悟

作者先以荀子的名言亮出文章观点,继而紧紧围绕这一核心展开论述,思路清晰,文气一脉相承。

34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萨克雷

范文展示

正像英国作家萨克雷所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成功的到来也正如一副对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副对联应该有一个画龙点睛的横批,那就是我们今天的话题:“自我评价”——你认为你行,你就能行;你认为你不行,那就真的不行。

——节选自《失败乃成功之母》

我的感悟

小作者借萨克雷之语,道出态度对人生的决定性作用,继而就“成功人生”之一脉写开去,仿佛建塔一般,最终道出自己的论点,层次清晰。

35 黑暗将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人更加喜爱声音。

——海伦·凯勒

范文展示

“黑暗将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人更加喜爱声音。”海伦·凯勒是个非同一般的女孩,她有着拼搏到底的勇气和惊人的意志,还有一个为盲人福利奉献一生的理想。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1959年,联合国发起了“海伦·凯勒”运动,号召全世界人民向她学习。海伦·凯勒是世界上少有的坚强人物。

读了《海伦·凯勒自传》,我完全进入了她的世界。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向她学习,学习她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

——节选自《一本书给我带来的启示》

我的感悟

大多数人是怀着同情与钦佩之情来看待海伦·凯勒与命运的抗争的。而小作者还看到了海伦·凯勒在战胜病痛之外,对他人施与的帮助和引领,这些都缘于海伦·凯勒对生命的热爱。

36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范文展示

史铁生摇着轮椅,从家“走”到了地坛。他对着古老的“坛”思索着,用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路。后来,他成了一位作家。在这众多的路中,必有一条路是属于自己的,找准了属于自己的路,就坚定地走下去。李白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我们有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胆略和勇气,就能够走好人生之路,达到“济沧海”的人生目标。在这条路上,有探索,有追寻,有人流血,有人牺牲,这条路上记载着人类奋斗的历史。

——节选自《路的联想》

我的感悟

有关人生的真理,往往是亘古不变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可能借文章聆听古人、今人,与之沟通,产生共鸣。小作者以“路”为思考对象,引出超越时间的无穷联想,文气贯通、一气呵成,令人读起来有酣畅淋漓之感。

37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宗璞

范文展示

几天以后,我在宗璞写的《紫藤萝瀑布》里读到一段话:“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忽然有了一股冲动,想看看那株被我压坏的玫瑰长得怎样。来到阳台,我不禁惊呆了。一团红红的花怒放着,似乎正在释放生命的能量。我突然感悟到人不是生来就被征服的,我们可以被打败,但不能被征服!三个月后,我的腿几乎痊愈了。

——节选自《生活需要学会承受》

我的感悟

小作者对名言的体悟,首先是由书中“所闻”,之后又亲眼“所见”,最后方有“所感所悟”。青春正是在无数个这样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文章极具真实性,令人感同身受,自然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38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范文展示

有时,我也会问自己:“难道上帝早已安排好了这一切,用这根牵挂之绳将我们彼此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吗?”

同样的问题我也问过爸爸妈妈。“绿叶奉献给了大地,阳光奉献给了万物。”说着爸爸妈妈摸着我的头说,“爸爸妈妈就奉献给了你啊!”

这使我想到了孟郊的一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为了那颗感恩的心,我手中的笔不停地运转……

为了那颗感恩的心,我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节选自《为了那颗感恩的心》

我的感悟

小作者实际上是在用文字展现自己的探索过程:从疑惑,到向父母求解,再到感悟、感动、行动……如此一来,几乎是老生常谈的几个字,似乎变得不一样了,“孝”字也就格外有了分量——这其实便是生活本身的伟大。

39 如果你因为失去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会错过群星。

——泰戈尔

范文展示

突然间我有了一种释然的快感,心里的自责和失落消失殆尽。因为同这样一个孩子相比,我的苦痛算不了什么。我想起泰戈尔的那句话:“如果你因为失去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会错过群星。”

那时那刻,我便有了重读的强烈愿望……而今天,我又一次坐在了中考考场……

——节选自《错过太阳我不哭》

我的感悟

这句名言的运用让我们觉得这不是单纯地为作文加分,而是发自作者内心的对生活、对生命真实的感悟,更震撼读者、感动读者。

40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

范文展示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半山腰上,一个背着黄而旧的帆布包的十四五岁的少年,一边大步流星地走,一边口中念念有词。他好像特别喜欢“成由勤俭”这4个字,总是念得很响,回荡在山谷中,一遍又一遍地敲击着山里人的耳膜。

山,一座又一座,望不到尽头,贫瘠而苍凉;穷,一年又一年,盼不到终结,乏味而绵长。绿水环绕,苍松翠柏,却掩盖不住贫困的忧伤。少年强子就出生在这里。

——节选自《成由勤俭败由奢》

我的感悟

以李商隐的这句名句开篇,并且是从一个孩子嘴里说出来,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不知这个主人公的一生会是喜剧还是悲剧。同时这句话作为文章的主旨贯串全文,令人深思。

41 一个人,他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列夫·托尔斯泰

范文展示

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个人,他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是啊!一个人的美,他不仅要美在外表,更要美在内心。一个美的心灵,还要有一个美好的理想。只有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下去,才是完善的美。

以前,我对美的认识并不是很多,那时,我以为一个人长得好看就是美。但是,有一件事改变了我对美的看法。

——节选自《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

我的感悟

引用名言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抛出一个值得继续探讨研究的话题,不断纵深,从可爱之美,到美的内心,再到美的理想。之后小作者引出叙事部分,从事例的角度深化全文主旨。

42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莎士比亚

范文展示

忽然,我的脑海中闪现出莎士比亚说过的一句话:“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是啊,现在我不正是那个把时间抛弃在动画片上的人吗?不行,我要赶快去写作业。”我这样想着,一看表,呀,我竟在这里白白浪费了40分钟,时间真的抛弃我啦!

——节选自《令我难忘的一句话》

我的感悟

小作者将名言融入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描写中,真实而生动,全无呆板之小气,莎士比亚的名言仿佛也随着小作者的内心活动而生龙活虎起来。

43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范文展示

小时候,我的成绩在班上一直很好,我难免有沾沾自喜的时候。有一次,我又开始骄傲了,爸爸妈妈把我拉到一边,说:“《尚书》上说:‘满招损,谦受益’,你可不能这样。”“‘满招损,谦受益’,什么意思呢?”我十分迷惑。爸爸告诉我:“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谦虚。如果受到一点表扬就骄傲自满,就肯定不会再进步了。”

——节选自《我又想起了那句话》

我的感悟

小作者对名言的引用极其灵活,不是例行公事地罗列文字,而是通过父母亲对自己的教诲,点出全文的“文眼”。

44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

范文展示

雨果有句名言:“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的确,中国也有句俗语:“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可撑船。”这两句话都告诉我们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待人处世。一想到这儿,我的心跳不禁有点加速了,这两句话似乎就是用来教育我的:平时,我总是为了一点琐碎的小事向亲人使性子,与朋友们斤斤计较,动不动就对同学们冷眼相待、怒目而视。

——节选自《读〈宽以待人〉有感》

我的感悟

小作者用雨果的名言开篇,同时联想到中国关于宽容的名句,再到生活中的自己。小作者一步步用名言来省视自己的言行,水到渠成。这或许就是名言对我们而言,最大的作用。

45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范文展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时间流逝,岁月变迁,世间的万事万物生生灭灭,都有着自己生命的意义。若说秋的萧条在于那飞落的黄叶,那便未免过于悲观。我要为黄叶喝彩。那被埋藏在泥土下的无声无息的黄叶变化自己的生命形态,为树的生长贡献着养料,它们的生长虽然停止,但它们却将自己的最后一点价值毫不保留地送给大地。这消失的落叶不也是第二个“春蚕”吗?黄叶不仅是美丽的终点,更是美丽的起点,我要为黄叶喝彩。

——节选自《思考带给我的快乐》

我的感悟

中学生能对人生有如此深沉的感悟,令人钦佩。尤为重要的是,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这种深沉非但不沉重,反而洋溢着乐观的情绪。小作者对龚自珍名句的引用,使得这种乐观远离盲目,更多了些理性色彩。

46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

范文展示

郑振铎曾说过:“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是的,无论在我成功还是失败、得意还是失意时,母亲都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

六年级小升初升学考试,我有幸考取市中,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可当开学的日子一日日向我逼近时,我的内心竟涌起阵阵惆怅与落寞。学校离家较远,所以我必须寄宿在校。出于对母亲的依赖与不舍,在开学的前一天,我抱住母亲,哭着嚷着,不肯去上学。

——节选自《带着微笑出发》

我的感悟

对伟大母亲的颂辞多是温暖而热情的,而郑振铎这句名言,自有其冷静客观的角度与深度。作者以此开篇,亮出主旨,为后文的具体叙事定音。

47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范文展示

我想遇到这样的事,不妨看开一点,作一次换位思考,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命中的一切变化,你便会有意外的收获。古人云:“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其实只要我们心胸开阔一点,襟怀坦荡,那就会觉得海阔天高,什么事情都能看开,心情自然也就乐观开朗了。所谓看开,不是那种世故,那种超然物外的隐者的做法,而是一种对生活的领悟,以广阔的胸怀去容纳生活中的一切事情,以海纳百川的心胸去面对世界。如果这样,我们还会有那些无端的烦恼吗?

——节选自《学会换位思考》

我的感悟

小作者先用孔子的名言劝诫人们襟怀坦荡些、凡事看开些;之后又对“胸怀宽广”的真意作进一步的探讨与甄别。行文的逻辑非常清楚,富有力量。

4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范文展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生活在一个需要爱心的世界里。花开,有绿叶扶持;月缺,有群星做伴;日出,有湖水梳妆。天地万物都懂得关爱,更何况我们呢?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是人们的期盼和追求。和谐社会需要爱心,美好生活需要互助,良好人际需要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关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相互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节选自《用爱心构建和谐社会》

我的感悟

小作者将中国儒家学派对社会性的人的要求,归入到天地自然的运行之中,于是,爱不再是泛泛之言,而是可感可行的、事在人为的自然之道。

49 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

——伏尔泰

范文展示

然而,学习本身并非目的,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才是真正的目的。为此,我们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认真的思考,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知识的有机联系。如果学到的东西不经头脑加工,就好比吃下的食物未经咀嚼、消化,即便是美味佳肴,也不会被身体吸收一样,非但无益,反而有害。法国作家伏尔泰对此有着十分精辟的论述,他说:“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可见善于思考是多么重要!

——节选自《学习与思考》

我的感悟

小作者思路清晰,在论述方面颇具功力,却又不脱离生活本身。伏尔泰的名言在此发挥着总结性的功能,可以说是升华,是全文“文心”的“定心丸”。

50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

范文展示

不漂亮有什么关系呢?苏东坡不是说过“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吗?我喜欢读书,文学名著、唐诗宋词、小品散文,都是我的最爱。细雨朦胧的日子,拉上雨做的窗帘,便弥漫起一派古典的诗意。打开书本,就如同打开自己的心灵。或婉约,或清丽,或豪放,或狂傲的诗句,如同缤纷的花朵,摇曳着漫天的美丽。

——节选自《这就是我》

我的感悟

如此引言才真正是为行文服务的,是不露痕迹地锦上添花,更是为自己爱读书做了最完美的注脚。

习典明理|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编者按:党的以来,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大量引用中国古代经典名句,为中国政坛带来习习清风。无论是谈论治国理政的重大问题,还是在国际场合阐述中国主张,总书记都善于从诸子百家和历代文人、政治家的经典名句中旁征博引,恰到好处地表达中国人、中国的立场和观点,带给人们深刻的思想启迪、精神涵养与文化熏陶。

用典妙来无过熟。总书记以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丰富的阅历和敏锐的思考,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典故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特别策划“习典明理”系列,与您一起学习。

【释义】

张伯行(1651—1725年),清朝大臣、理学家,康熙二十四年进士。曾任福建巡抚、江苏巡抚,官至礼部尚书。历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著称。他从不收受下属的礼物,极力反对以馈赠之名行贿赂之实,被康熙誉为“天下第一清官”。

张伯行在福建巡抚任上,为拒绝送礼者,特地撰写了一篇《却赠檄文》,张贴于居所院门及巡抚衙门。那些送礼者见此犀利檄文,不敢自讨没趣,便悄然离开。这篇檄文也不胫而走,广为传诵,被视作为政清廉的“金绳铁矩”。

这篇《却赠檄文》,全文仅56字,共用了8个“一”字,申述了关心百姓疾苦、注重个人名节、反对送礼行贿的主张。“一丝一粒”虽小,却关系到我的名节;“一厘一毫”虽微,却都是民脂民膏。对百姓宽待一分,那么百姓所得就不止一分;向百姓多索取一文,那么我的为人便一文不值。这体现了张伯行廉洁奉公的做人原则与道德操守。

【赏析】

党的作出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战略决策。2014年3月17日至18日,总书记赴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继续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在讲话中,总书记全文引用了清朝康熙年间著名清官张伯行的《却赠檄文》。

总书记为何引用这则多达56字的长典?原来张伯行是清代仪封县人,仪封就是现在的河南兰考。对兰考干部谈历史上兰考籍清官的故事,最为巧妙贴切不过。

接着,总书记举重若轻地用一句话总结:“我看,这也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在这里,总书记为全党同志树立了一古一今两面“镜子”:古人即兰考籍清官张伯行,今人即兰考原县委书记焦裕禄。

“照镜子”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之一,也是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要以先进典型为镜,见贤思齐,对照先进典型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以便实现个人灵魂的自我净化、思想境界的自我提升。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要组织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自己,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向焦裕禄同志看齐。”

“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经过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从而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这次活动为我们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作了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重要准备,其重大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显现出来。

(作者 杨立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来源: 央视网

【与你分享】10大主题100个名言金句,让文章更铿锵!

在写作中,有哪些古典诗词金句适合引用?哪些主题可以引用?跟随这篇文章来一起看看吧。

责任担当类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3.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

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矣。

7.不畏苦寒,自得其芳。

8.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9.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有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10.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信念忠诚类

1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2.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13.天下至德,莫大于忠。

14.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

15.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

16.人生如屋,信念如柱,柱折屋塌,柱坚屋固。

17.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18.禄厚恩深何以报,惟当努力罄忠诚。

19.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20.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

作风事业类

21.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

2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3.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2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5.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26.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27.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28.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

29.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

30.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学习勤奋类

31.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3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3.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34.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3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6.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进者必日退,未有不进不退者。

37.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明。

3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9.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40.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修身立德类

41.天降大任于斯人,不厚其栋,不能任重。

42.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4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44.君子周而不比,和而不同,群而不党。

45.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46.朝华之草,戒旦零落;松柏之茂,隆冬不衰。

4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48.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

49.高山仰之,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50.山自重,不失之威峻;海自重,不失之雄浑;人自重,不失之尊严。

从政为民类

51.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

52.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53.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往今来必成于实。

54.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

55.见兔顾犬、亡羊补牢,是为下策;积谷防饥、曲突徙薪,方为上策。

56.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57.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58.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国运所系;民生所在,党心所系,政之所行。

59.乐民之所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所忧者,民亦忧其忧。

6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治理处事类

61.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

62.天下事,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

63.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

64.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65.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66.事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

67.图垂成之功者,如挽上滩之舟,莫少停一棹。

68.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69.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70.群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

能力智慧类

71.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72.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73.花繁柳茂处拨得开,风狂雨骤中立得定。

74.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

75.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76.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

77.凡谋之道,周密为宝。

78.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79.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8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人才选拔类

81.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82.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83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84.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

85.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86.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 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

87.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88.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8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90.好贤而不能任,能任而不能信,能信而不能终,能终而不能赏,虽有贤人,终不可用矣。

廉洁自律类

91.居安思危、日慎一日,方能善始善终。

92.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

93.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

94.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

95.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性情,然后能修。

9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97.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98.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9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100.一丝一料,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来源:传媒茶话会

SCI写作「1」文献引用怎么组织语言,10句经典引文句型

原创 老丁 科研猫 今天

在SCI论文写作中,关联已有的研究结果几乎是必写内容。在写文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忽略一个问题,我们太想让editor或者reviewer知道我们做了些什么、创新在哪里、多么地重要,花费了太多的笔墨和心思进行“以自我为中心的”阐述。以至于对整个研究背景交代不清,或者本身就没有花费太多的心血去系统化的研读文献即无法掌握整个研究背景。最终结果,导致论文被拒。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过程,或者reviewer会直接在修回意见中写道:某某已发表研究应该被讨论。总而言之,引文的讨论是个老大难问题,也是决定我们文章是否能够顺利发表的关键之一。

文章投稿后,不要妄想审稿人对整个领域内所有细枝末节都了然于心,而且杂志社有的时候也难以给你精准的选择到合适的对口审稿人。所以,对研究背景的发展情况进行阐述,对以往发表文献科学、合理、严谨的表述就十分重要。毫不夸张的说,学术写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是由已知的内容、以前做过的工作和/或已经形成的共识、理论和模型所决定的。

当然,这并不等同于说像列表一样把以往所有的文献列出来就可以的。一个优秀的科研人员和论文写作者还应该对文献进行严谨、公允的评价和批评。例如,你可能认为某项特定的研究没有调查你正在研究的领域的某些重要方面,作者没有注意到他们的方法中的一个缺陷,或者他们的结论没有得到很好的支持(指批评)。

要达到如上要求,就要求我们要有很好的领悟能力,对文献的精华可以精确提取,而另一很重要的,就是要有很好的语言能力,这样才能对自己的领悟进行准确输出到你的文章里。

我们今天就对引用文献时经常用到的一些短语句子进行了整理,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

01

General comments on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相关文献的一般性评价

1The literature on X has highlighted several …2Different theories exist in the literature regarding …3More recent attention has focused on the provision of …4There are relatively few historical studies in the area of …5A large and growing body of literature has investigated …6Much of the literature since the mid-1990s emphasises the …7Much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 on X pays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8There is a large volume of published studies describing the role of …9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X is extensive and focuses particularly on …10There is a relatively small body of literature that is concerned with …11The generalisability of much published research on this issue is problematic.12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literature has been published on X. These studies …1revious research findings into X have been inconsistent and contradictory (Smith, 1996; …).14The academic literature on X has revealed the emergence of several contrasting themes.

02

Previous research: a historical perpective

以往文献的历史性回顾

1Research into X has a long history. 2For many years, this phenomenon was surprisingly neglected by … 3Only in the past ten years have studies of X directly addressed how … 4Prior to the work of Smith (1983), the role of X was largely unknown. 5Over the past decade, most research in X has emphasized the use of … 6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ing amount of literature on … 7Early examples of research into X include … (Smith, 1962; Jones, 1974). 8During the past 30 years, much more information has become available on … 9The first serious discussions and analyses of X emerged during the 1970s with …10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major advances in molecular biology have allowed …11Historically, research investigating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X has focused on …12It is only since the work of Smith (2001) that the study of X has gained momentum.13The construct of X was first articulated by Smith (1977) and popularised in his book: …14Around the early 1960s, small-scale research and case studies began to emerge linking …15It was not until the late 1960s that historians considered X worthy of scholarly attention.16Awareness of X is not recent, having possibly first been described in the 5th century BCE by …

03

Previous research: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taken

以往研究的研究方法回顾

1Most research on X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2Most researchers investigating X have utilised …3Using this approach, researchers have been able to …4Several systematic reviews of X have been undertaken.5The vast majority of studies on X have been quantitative.6What we know about X is largely based on observational studies.7There are a number of large cross-sectional studies which suggest …8Much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 on X has been exploratory in nature.9Much of the X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identifying and evaluating the …10What we know about X is largely based upon empirical studies that investigate how …11Publications that concentrate on X more frequently adopt a historical or chronological approach …

04

Previous research: area investigated

以往研究的研究范围、调查对象等

1To date, several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2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begun to examine …3Various studies have assessed the efficacy of …4Researchers attempted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5A great deal of previous research into X has focused on …6Several studies have used longitudinal data to examine …7Previous 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X and Y.8Twenty cohort study analyses have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9A number of authors have considered the effects of … (Smith, 2003; Jones, 2004).10At least 120 case-control studies worldwide have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11Numerous studies have attempted to explain … (for example, Smith, 1996; Jones, 1998; …).

05

what has been established or proposed

以往研究表明、证实、发现等

1Several lines of evidence suggest that …2Previous research has established that …3Data from several studies suggest that …4It is now well established from a variety of studies that …5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postulated a convergence between …6Surveys such as that conducted by Smith (1988) have shown that …7Many recent studies (e.g. Smith, 2001; Jones, 2005) have shown that …8Traditionally,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 (e.g. Smith, 1960; Jones, 1972).9Several biographies of Brown have been published. Smith (2013) presents …10In previous studies on X, different variables have been found to be related to …11Many historians have argued that … (e.g. Jones, 1987; Johnson, 1990; Smith, 1994).12There is a consensus among social scientists that … (e.g. Jones, 1987; Johnson, 1990; …13Data from several sources have identified the increased X and Y associated with obesity.14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a high intake of X results in damage to … (Smith, 1998; …).15There is a large number of published studies (e.g., Smith, 2001; Jones, 2005) that describe …16Some cross-sectional studies suggest an association between X and Y (Smith, 2004; Jones, 2005).17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levels of X are independent of the size of the Y (Smith et al., 1995).18It has conclusively been shown that X and Y increase Z (Smith et al., 1999; Jones, 2001 …).

To date/Thus far/Up to now, several studies/previous studies/a number of studies + have +

1used …2found …3reported …4shown that…5indicated that …6linked X with Y.7suggested that …8demonstrated that …9begun to examine the use of …10confirmed the effectiveness of …11revealed a correlation between X and Y.12highlighted factor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

06

Stating what is currently known about the topic

陈述共识、经典理论、常识、已知。

1X, Y and Z appear to be closely linked (Smith, 2008).2X appears to be positively related to both Y and Z (Smith, 2007)3X is a principal determining factor of Y (Smith, 2005; Jones, 2013).4X is one of the most intense reactions following CHD (Lane, 2003).5There is an unambigu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X and Y (Rao, 1998).6X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during the first months of … (Smith, 2000; Jones, 2006).7X has been found to oppose the anti-inflammatory actions of Y on Z (Alourfi, 2004).8GM varieties of maize are able to cross-pollinate with non-GM varieties (Smith, 1998; O’Brien, …9A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an individual’s working memory and their ability to … (Jones, 2002).

07

Reference to a previous investigation: researcher prominent

陈述以往研究的主要内容,句子重点在突出研究者

1Smith (1999) showed that reducing X to 190oC decreased … (see Figure 2).2Smith (1999) demonstrated that when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is exceeded …3Smith (1999) found that as levels of literacy and education of the population rise …4Jack et al.(2001) compared the rate of …5Jack et al.(2001) labelled these subsets as …6Jack et al.(2001) measured both components of the …7Jack et al.(2001) used a survey to assess the various …8Jack et al.(2001) identified parents of disabled children as …9Jack et al.(2001) set up a series of virtual experiments using …10Jack et al.(2001) examined the flow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11Jack et al.(2001) carried out a number of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12Jack et al.(2001) studied the effects of X on unprotected nerve cells.13Jack et al.(2001) analysed the data from 72 countries and concluded that …14Jack et al.(2001) interviewed 250 undergraduate students using semi-structured …15Jack et al.(2001) performed a similar series of experiments in the 1960s to show that …16reviewed the literature from the period and found little evidence for this …17Jack et al.(2001) conducted a series of trials in which he mixed X with different quantities of …18Jack et al.(2001)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tial impact of formal and non-formal education on …

08

Reference to a previous investigation: time prominent

陈述以往研究的主要内容,句子重点强调时间和时间点

1In 1959, a seminal article was published entitled …2In 1889, Brown performed a bilateral ablation of the …3In 1859, the publication of X had a major impact on …4In 1965, Jones published his major historic survey of …5In 1975, Smith et al. published a paper in which they described …6In 1984, Jones et al. made several amino acid esters of X and evaluated them as …7In 1981, Smith and co-workers demonstrated that X induced in vitro resistance to …8In 1990, Patel et al. demonstrated that replacement of H2O with heavy water led to …9In 1990, Al-Masry et al. reported a new and convenient synthetic procedure to obtain …10Thirty years later, Smith (1974) reported three cases of X which …11In the 1950s, Gunnar Myrdal pointed to some of the ways in which …12Following World War 1, Fleming actively searched for anti-bacterial agents.13Almost 20 years ago, Jones (1985) formulated his X theory, centred around …

09

Reference to a previous investigation: investigation prominent

陈述以往研究的主要内容,侧重点在研究本身的陈述方法

1One longitudinal study found that …2A seminal study in this area is the work of …3One study by Smith (2014) examined the trend in …4A recent study by Smith and Jones (2012) involved …5A qualitative study by Smith (2003) described how …6A recent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concluded that …7Preliminary work on X was undertaken by Jones (1992).8A longitudinal study of X by Smith (2012) reports that …9A key study comparing X and Y is that of Smith (2010), in which …10The first systematic study of X was reported by Smith et al. in 1986.11Detailed examination of X by Smith and Jones (1961) showed that …12Analysis of the genes involved in X was first carried out by Smith et al. (1983).13A significant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the subject was presented by Smith (1988).14The study of the structural behaviour of X was first carried out by Jones et al. (1986).15A small scale study by Smith (2012) reached different conclusions, finding no increase in …16The study by Jones (1990) offers probably the most comprehensive empirical analysis of …17In an analysis of X, Smith et al. (2012) found …18In a follow-up study, Smith et al. (2009) found that …19In an investigation into X, Smith et al. (2012) found …20In a study investigating X, Smith (2004) reported that …21In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X, Jones (2001) found that …22In a study conducted by Smith (1978), it was shown that …23In studies of rats given X, Smith and colleagues found that …24In a study which set out to determine X, Smith (2012) found that …25In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study of X, Smith (2012) reported that …26In another major study, Smith (1974) found that just over half of the …27In a recent cross-sectional study, Smith (2006b) investigated whether …28In a large longitudinal study, Smith et al. (2012) investigated the incidence of X in Y.29In one well-known recent experiment, limits on X were found to be … (Smith, 2013)

10

Reference to a previous investigation: topic prominent

强调参考文献的研究主题、研究目的

1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X, Jones et al. (2005) compared …2X was originally isolated from Y in a soil sample from … (Jones et al., 1952).3The electronic spectroscopy of X was first studied by Smith and Jones in 1970.4X formed the central focus of a study by Smith (2002) in which the author found …5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s of X and its effects, Jones (2013) analysed the …6X was first demonstrated experimentally by Pavlov (Smith, 2002). In his seminal study …7The acid-catalyzed condensation reaction between X and Y was first reported by Smith in 1872.8The way in which X is regulated was studied extensively by Smith and colleagues (Smith et al.1995 and 1998).

11

Summarising the review or parts of the review - close

对参考文献进行总结和概述

1Together, these studies indicate that …2Overall, these studies highlight the need for …3Considering all of this evidence, it seems that …4Collectively, these studies outline a critical role for…5In all the studies reviewed here, X is recognised as …6The evidence presented in this section suggests that …7The studies presented thus far provide evidence that …8Taken together, these studies support the notion that …9Overall, there seems to be some evidence to indicate that …10Together these studies provide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the …11All of the studies reviewed here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12Two important themes emerge from the studies discussed so far:13However, such studies remain narrow in focus dealing only with …14The evidence reviewed here seems to suggest a pertinent role for …15These studies clearly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16In view of all that has been mentioned so far, one may suppose that …17There remain several aspects of X about which relatively little is known.

有了上面的“万能公式”,导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引文了,赶快动手写起来吧。关注“科研猫”,获取更多写文技巧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