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描写白杨树的句子 超优美(描写白杨树的句子)

描写白杨树的句子 超优美(描写白杨树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冬日说白杨,白杨古诗五首,听听那古诗里的白杨萧萧

《诗经》和《古诗十九首》里白杨的区别,前者是明丽深沉,后者悲伤

路过江边,早冬清旷的景色,白杨林就显得特别高大,它们高出其他树种。那些杨柳,甚至同期生长的水杉都没有它们高大,那高高的林梢,带着还在枝头摇曳的黄绿色叶子,疏旷中有特别朗净的美。

这是冬天,但落尽叶子的白杨在冬天里也是风景,因为树木可以高达50米,树干笔直,远眺中的淡烟疏林,缺了白杨,就好像少了灵气。白杨又长寿,树龄可以高达200多年,何以古代的诗词中鲜有对白杨明丽的描写?

若有,也是白杨萧萧。这是为什么呢?先民们不会错过任何高大强壮的树木,用以作房屋,白杨生长的地域之广,北起辽宁,南至长江流域,都会有原始野生的白杨林,何以关于白杨的记录,没有杨柳多呢?

实际杨的古字,见于西周金文,也就是至少在西周已经有专门的杨字,以它的繁体古字来看,那是生长在太阳下,强壮高大的树木,在先秦时,是一切杨柳属的统称。

“东门之杨,其叶将将,

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东门之杨,其叶肺肺,

昏以为期,明星晢晢。”诗经《陈风》

这首诗经里的陈风,就已经记录在城池的东边,种植有高大的杨树,而且树叶发出了巨大的响声,在黄昏里,约会的人,相约在城外的杨树下。

实际这里应该是写的白杨,黄昏里,白杨树木高大,是最好辨识的坐标。高大的树木在远眺中就是不可忽视的风景,那叶子将将和肺肺,无论是形容白杨的叶子状态和发出的声音,都是再贴切不过。因为白杨叶子在茂盛期阔大,善于招风而发出声响。

这里的白杨是很好的坐标树和爱情树,我在城外白杨树下等你。你站在城头,就可以看见那棵树。让我们珍惜佳期,好好约会,牵手徜徉在星光下。何其明丽。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采薇》

这首诗经是写征夫返乡的诗,后世很多人将杨柳解释为我们常见的杨科垂柳。实际古人一字一意,杨树是杨树,柳树是柳树。杨树应该是枝叶向上,比较飞扬的那种,比如白杨,青杨,而柳树则是我们所熟悉的柳,枝条比较柔韧。

也是因为杨树和柳树在先秦就很常见,是常见的田园树种,所以当征夫冒着雨雪多年回乡,眼前的冬天的萧瑟更显得岁月苍凉,我走的时候,杨树和柳树枝叶青青,我回来的时候,风雪老树,家乡不是记忆的模样。何其深沉

而柳树是在隋朝被隋炀帝赐予国姓杨,后来很多地方杨柳连用,指的是柳树,

而许多人读诗经,忽略了文字的历史演变。杨树在现实里站着,在唐朝以后的诗文里,夺去了地位和光彩。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汉朝《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

古代人死之后,掘土为坟,植树为记。古代对于墓树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

春秋《含文嘉》曰: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杨柳。"

这是说周朝的天子,坟前种植松树,诸侯种植柏树,大夫种植栾树,普通人没有高出土地的封土,就在埋葬的地方种植白杨。

实际可以看到,古代的坟墓树,要求的是长寿,高大,常青,有灵气。白杨树虽然没有松柏栾槐那么贵重,因为栾树在上古也是神木,槐树树龄可以达到300以上,白杨寿命也可以达到200多年,用作普通人家的长寿树和墓地树,实在是吉祥不过。

在普通人的田园里,院子里不种上白杨,也对不住这自然的馈赠吧。

所以在诗经里,可以看到约会都要找个白杨。

但是问题就出在汉朝末年的乱世,战争瘟疫,导致人口锐减,据后世估算,西汉东汉鼎盛期人口高大6000万,而三国时期已经减少到1600万。

这个时候美丽高大的白杨树,遍布城外的荒郊野地,再也给人不了那种飞扬明丽,盛世保佑子孙的太平感觉,白杨曾经是神树,是长寿吉祥之树,但是当你看到白杨树下是因为生存苦难而不得已告别人世的亡魂,白杨开始和死亡和悲伤挂钩。

而且笃信向往神仙与长生的汉朝人,不得不面对现实,人的寿命如朝露,死了,生前的一切都结束,那神仙药都是假的。只有白杨树萧萧的叶子日复一日地摇曳,发出声响,在永生绝望之后,那种声音不再是通往天堂的奏乐,那是一种生命终止的悲声。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古诗十九首

乱世一切都是毁坏,在他乡漂泊的游子,国家多难,再也无法迷信永恒。出门城池,看到遍地的坟墓,不仅如此,那象征国家永恒的帝王和大臣的陵墓被推平,那象征长寿的灵树松柏被砍伐焚烧,只是因为活着要活命。只有漫山遍野砍伐不尽的白杨,高高在山上,在平原。

这样的世界,是现实的地狱。我就算是死,也要在家乡的白杨树下啊,但是道路艰难,我回不去。

白杨有一个植物特征,就是树叶阔大,而叶柄纤细,一点空气流动,就可以树叶摇曳摩擦,而且正是这样的树叶,容易扩大声音,在盛世太平时代,那是动人的天籁,这也是为什么选择白杨做墓地树的原因,开始是因为那种仿佛可以沟通天地的神奇。

甚至传说中白杨叶子无风自动,那是灵魂栖居在上头。

但是当一切信仰褪色,这些萧萧的声音,折射出了另外一种悲哀。世俗化,就认为鬼气森森,叶子居然也叫作鬼拍手。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晋朝陶渊明《拟挽歌辞》

正是东汉的乱世,成为人们记忆的伤痕,白杨被风吹动的萧萧声,特别悲凉。这是陶渊明在晚秋,想象自己已经死掉,家人为他在寒风中送葬的情景。

荒草茫茫中间,只看到白杨高大的树木,发出萧萧的声响,他将长眠地下。用一个拟托的死者看待世界,和他最近的就是白杨萧萧的风声,其余的来来去去,在时间中成为过往。

白杨成为了悲哀,死亡,伤感,追怀,萧条的寄托。

但是人生事,真正关于白杨什么事呢?

它高大笔直的树木,自古就是房屋建筑的良才。它的嫩叶可以救荒,是灾难年充饥的食品,它的老叶可以作酒曲,它成片的生长,用高大的枝叶抵挡北风和风沙,它秋冬的叶子肥沃土地,它在冬天的雨雪中站着,是游子回乡的坐标。

白杨作柱,只是照应着人生的短暂,然而它又是那样无私守护生者和逝者。

风吹过它树叶的声音其实最美。

因为诗经里的情侣就牵着手听过,在夏天的夜晚,那是最美丽的风声和天籁。

在秋冬里,那种萧萧声也旷达和美,因为那是秋声和冬声,让你沉入最深的睡眠里,是安慰。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散文:赞美白杨树

#中国产业名片#

挺拔伟岸白杨树,冒雨迎风画意浓。雪剑霜刀无所惧,一身正气向苍穹。

春时虫满树,夏帔绿荫浓。叶美如团扇,身颀胜翠松。长开瞭望眼,阅尽世间凶。茅盾由衷赞,中华遍地逢。

杨树,一棵不起眼的树。人们赞美过它,歌颂过它,崇敬过它,又有人关注过它……。而它却默默的奉献着自己,而它却不求回报,这难道不值得我歌颂,我赞美吗!

  杨树默默奉献着自己。这是我对它产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发生洪水时,是谁保护着庄稼,是杨树。刮起狂风时,是谁保护着家园,是杨树。它不畏严寒酷热,默默的生长,默默的奉献,它为人们遮风挡雨。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枯它,它却像一个坚强的兵一样挺立在风雨中。

  杨树的用途很广大,你看,它的树皮可以成为很好的造纸原料,让同学们用上崭新的作业本。杨树的根和枝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人们躺在杨树下乘阴,让人们在绿阴下休息。在冬天,人们把杨树做成劈柴烤火,让人们得到温暖。这是我对杨树产生敬意的原因之二。

  我喜欢杨树,喜欢它默默奉献,喜欢它坚韧不拔,喜欢它不求回报。它在冬天给我们温暖,夏天给我们凉爽。杨树的精神永远使我们学习。

 小时候我家门前有一排白杨树,它们兄弟个个高大,挺拔。长得比房还高呢。

  一天上午,阳光明媚。我趴在窗前,欣赏着这一排亮丽的“风景线”。

  看,在阳光的照耀下,杨树的每一片叶子都绿油油的,闪闪发光。杨树上不断有小鸟飞来,站在枝头上叽叽喳喳地唱歌。

  看着听着,一个疑惑涌上了我的心头:为什么白杨树一直都没有人给它们浇水而又能茁壮成长呢?如果是雨水浇灌了它们,那么难道是杨树也能像仙人掌一样储水吗?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便去请教村里智者老人。老人听了我的问题后,笑了笑,说:“因为埋藏在地下的地表水会给杨树补充肥料和水份,得以生长。不过,你说的也对,降落的雨水也是白杨树生长必不可少的。另外,新鲜的空气和灿烂的阳光也是白杨树茁壮成长的‘功臣’呢!”“哦。”我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

  另外,我又从书本上找到了关于白杨树的资料。白杨树不仅生命力顽强,而且它的树干非常结实,可以建造房屋;我国的北方为了阻挡砂尘暴的入侵,植白杨树造林。高高的白杨树给我们带来了更美好的生活。

  白杨树朴实、顽强,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让它们茁壮成长。

可爱的小白杨,我喜欢你的高大、挺拔,你和周围的小树相比给人真有点儿鹤立鸡群的感觉。

  不知那个调皮的小鬼,可能是好奇,也可能是无意,在你那粗壮的身躯上划了一道深深的口子。疼得你不停的摇头,血从你的伤口处涓涓流下。你迷惑的进行着深思,深思中你并没有发现自己错在什么地方。面对着幼稚的小孩你发出“哗哗”的笑声。

  美丽的白杨树,我喜欢你,因为你每天吸入的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垃圾,呼出的是所有动物所需的氧气,你是天经地义的地球大气层中空气净化天使。你每天静静的立在那儿默默地工作,不争名不夺利,更不向人类索求回报,原因是因为你要感谢人类给你在地球上生存的机会。当你看到蓝天上的白云那么自由自在,你羡慕极了。你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像白云一样随风飘荡,遨游四海。风儿看透了你的心思,多次拉着你离开,可是你并没有这样做。不是你不想要自由,原因是因为我们人类更需要你坚守岗位。没有你,下田干活的农民将失去小憩的地方;没有你,走累了的行人再没有乘凉休息的地方;没有你,晚上无数的小鸟将没有安身的地方……

  美丽的白杨树,我要高声的赞美你,赞美你向大海一样宽阔无比的胸怀,赞美你人类无以伦比的高尚品格。

  美丽的白杨树,我要歌唱你,歌唱你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得失,而是别人的疾苦幸福。

儿时对白杨树的赞美至今记忆犹新……

白杨礼赞赏析句子10处?

作文素材:描写杨树和秋天的精彩句段,孩子作文肯定用得上!

描写杨树的好句好段

1、春天,一阵春风拂过,树上就长起鹅黄色的叶芽来。渐渐地变成的嫩绿色叶子,那么富有生机。在我们上学的时候,他们像高大的战士一样保卫着我们,好像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像他们一样。

2、春天,杨树那光秃秃的枝头上开始有了指甲大小的嫩叶,大地上万物都苏醒了。过几天,杨树便开始有圆圆的新叶,前端突出一个小尖脚,远远望去,真象一个绿色的小桃,偶尔有几个调皮的小朋友伸手摘下一片绿叶,回家做一个小书签。

3、春天,树枝上开始抽出嫩绿的新叶,可爱极了。下雨的时候,细细的雨丝轻如牛毛,它笼罩着白杨树,宛如一幅绝妙的风景画。

4、春天,老杨树发芽了,呈现出了勃勃的生机。下课了,我和同学们出了教室,来到操场上,在老杨树下说笑着,嬉闹着。我拾起了掉在地上的一片小小的树叶子,发现它一面深绿,绿得像一块翡翠。它的另一面有一些淡绿,在春天的阳光下显得那么美丽。来了一阵风,树上的叶子和我手中的叶子一起摇动起来,好像无数把大大小小的扇子在一起扇动,给人们带来一丝丝凉意。我发现,我手中的叶子犹如一只刚被捉住的蝴蝶,挣扎着,抖动着。我急忙撒手,只见那片小小的叶子在风中起舞,真像一只蝴蝶。风停后,它落到了地上,就像一只蝴蝶停在了地上。

5、春天,白杨树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我们这群孩子换上漂亮的春装,围着白杨树捉迷藏。玩累了,我们就坐在树下休息,说说笑笑。

6、夏天,枝叶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遮挡住了炽热的阳光,我们就可以像往常一样在空地上玩耍,不会感觉到热了。这时,偶尔会飞来几只小鸟,一边落在白杨树上乘凉,一边啼叫着,给我们带来动听的歌声。

描写秋天精彩的句子

1.秋天天气渐渐的变冷了。蓝蓝的天上白云在飘。大地上上很多树木的叶子变成了黄色,但是松树的叶子还是绿色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苹果树上结满了红红果实,石榴树上的石榴笑开了嘴,农民伯伯在田野里收获玉米和播种小麦。秋天也是忙碌的季节,人们要为冬天做准备,为奶牛准备草料,为明年播种希望。

2. 秋天来了,树叶被调皮的秋风一片片涂黄,把绿叶变成了红叶,秋风把小草,小花,涂黄。就在这时,爸爸养的菊花开放了,把香味吹遍了整个家。我们一家人享受这醉人花香。我喜欢秋天。

3. 秋天到了,天变凉啦。身上的衣服变多啦!路边的树叶变黄啦!有的树叶已经落下来啦。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把金黄的玉米都收会了家,心里都美滋滋的。我喜欢秋天,金黄色的秋天。

4. 秋天来了,蓝蓝的天空中多了好多白云。特别美丽。天气也跟着慢慢的变凉了,我们都穿上了秋装。树上的叶子都变黄了,被风轻轻一吹,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上落下来。小草也开始枯萎了。它们开始准备休息了。

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好多果实都成熟了。有玉米,高粱,大豆,花生,梨,还有我喜欢的大苹果。

5.秋天来了,高粱熟了,压弯了腰,树叶黄了,落了一地,大豆也收获了,有的已经裂开了嘴,种上的小麦有的已经出来了,满地绿油油的,棉花也开的白花花的,辣椒也红了,天气也在渐渐变凉了,人们在慢慢的开始加衣服,还有很多很多。

6. 今天妈妈带我去看秋天我看到秋天树叶变黄了。小草枯萎了, 芦苇花开了,棉花白了。 高粱红红的也熟了,稻子弯了腰,玉米黄澄澄的。冬瓜白了,茄子紫了,我爷爷家的石榴也熟了红红的。

一棵树的风景(优美散文)

一棵树的风景(优美散文)

作者 崔洪国

这是收录在笔者2010年散文集《寻找灵魂的牧场》中的一篇散文,一棵树在荒原上,在河沟边,在小村旁,都可以葳蕤成一道美丽的风景,其实想想,人也一样,在精彩的人生片段中,每个人都也可以长成一棵树,成为一道美丽风景。

——题记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在诗词的意境里,一棵树,甚或是一株风骨斑驳的老树,也总能让人在回望的时候看到一个落漠怅然的黄昏,夕阳点缀在树的背影中,当风过林梢,沉沉的暮蔼在黄昏的风里,在夕阳踏上归途后,便以其无边的漫漶湮没了一切的风物。于是,小桥流水人家,便成了断肠人在天涯回望树的风景之际最轻淡,最遥远,最无边的乡愁。

一棵树就是一道富有诗意的风景呢!在城市的马路广场,在乡村的屋舍窄巷,那些树一棵倚着一棵的肩怀,互相地呵护着,苍翠成一汪绿色的海,延展成一道天然的廊榭。在常青的四季里,树是每一个城市和村庄,每一处平原和山野最富于质感的风韵。一片秃兀的荒原,一棵树婷婷地玉立着,便有了生命的脉动,默默地沉潜在荒原每一根凸起的筋骨中。一个孤零零的村落,倘若有了高低相间,错落有致的树环绕着,拥抱着,在每天悄然而逝的风月里,那些憨厚朴实的乡人,那些阜盛的人烟便有了更多亲近自然的人文情怀。

树是有灵性的,有树的地方是宁馨的,是远离浮嚣的。在故乡,树是沟通人与自然最好的风物!故乡是广袤无际的平原,村落小巧别致,如满天的繁星,星罗棋布地装点在故乡的平原上,俨然一幅线条明快、色彩淡雅的泼墨画!一个村庄也许是孤单的,有了一条一条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乡路,便有了连系这些村庄最便捷的通途;连系着的村庄或许是缺乏灵气的,倘若在路边、村旁、沟沿、墙角,有一行行的树,勾勒着无边无沿的翠绿,自便有了烟树空朦的诗意,朦胧的氤氲在曾经孤单的村落里,氤氲在那一条条乡路连系的村落里,氤氲在那幅宁静的乡村画卷里。

在我的记忆深处,故乡的树一直如一条丝带连接着我和已逝光阴的对话。故乡平原上的每一个村落都有密织的树,以撩人的苍翠蓊蓊郁郁的笼罩着。村子不大,住户也不多。走进村子,走进每一条南北亦或东西笔直的胡同巷,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些秀颀挺拔的树英挺神气的沿着路边齐齐整整的排列着,有经历多年风雨的老树,便以其如盖的华伞密密匝匝地遮掩着。院子呢,便因了这树而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呼应着。

村子里所有的院落都是方方正正的四合院,每一家的院子落成后接下来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便是用泥坯的土墙把院子圈起来,垒上迎北墙,打上栅栏门,在每一处角落,预留出种树的位置,以后人们便急迫的等待着。春来的时节,村里人声鼎沸了。每一家的人都争先恐后的在房前屋后忙碌着,挖坑的、栽树的、填土的、浇水的,仿佛是树,而不是时令和季候,带给了村庄少有的盎然生气。故乡的水量充沛,土质好,泥土如发酵的面一般,种下的树很快就含英吐翠的展露着新姿了。用不了多久,那直入云天的白杨,那枝叶婆娑的梧桐,那些花香四溢的刺槐,那些婀娜妖娆的垂柳,就把偌大的村落装扮成了一个植物的王国。日子呢,就在光和影的浮动里,在树和风的交响里悠然的前行着。

多少年了,日子从昨天到今天,我从孩提到成年经历过了不少的事情,走过了不少的路。树一直是触动我灵魂最深处的情丝和琴弦。一有心静的时候,就轻轻的轻轻的撩拨着我的思绪。有时身在他乡,在无边的乡愁里,在凄美的黄昏里,我让思绪洞穿残阳的映照和那袅袅的炊烟,在一棵树的风景里找寻来时的路。一棵树是一道风景,在树的风景里凝思是怀旧的另一种情怀。有时真担心有天到了一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漠,没有了树的连及,漂泊的灵魂找不到北。好在,如今到有人在种树,到处都有树的影子,都有树的风景。倘若每个人都能在一棵树的风景里留出片刻的时光驻足凝思,或许和树的亲近真的会成为一种执着而坚定的信念,那真是一件好事。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和好友亲情提供,一并感谢!

崔洪国,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写作学会散文评论委员会委员,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寻找灵魂的牧场》《与海阳最美的邂逅—崔洪国散文精品集》长篇非虚构纪实作品《列车前方到站徐家店》《胶东散文十二家.崔洪国卷》,在报刊、媒体、平台发表散文、书评400余篇。散文《济南的桥》获“第二届齐鲁晚报青未了散文奖”三等奖。

壹点号 风过林梢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白杨树‖我眼中的海滨小城

蓝天、碧海、阳光,是这座海滨小城的三件瑰宝,每日漫步在湛蓝的天空下,听涛在碧海岸边,赏花草树木在阳光下,是多么惬意的生活。这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她就是美丽的海滨城市——日照。

在日照定居,是我从来不曾想过的事情,但却变成事实。1988年我从黑龙江调回时归临沂的莒县。刚踏入辖地,带着满是地方土音的日照地名就灌满耳畔,日照成了我听到过的地名。

在莒县归属日照后,常有机会到日照开会,第一印象就是建筑群很分散,“坐车跑半天才能看到一处”,整洁规范的公路上车少人稀。记得2001年在山海天浴场附近开“人代会”,期间跑去看海,用“凄凉”来形容一点不过分。

2007年开始,女儿大学毕业在日照就业、结婚、定居、生女。为了协助女儿照顾孩子,2017年老伴儿退休后,我俩毅然移居日照。闲暇时走遍日照的角角落落,游遍城市各个景点,日照像一块磁铁吸引着我。

公园一样的城市

公园是每座必须具备的休闲场所,闲暇时享受阳光、绿植、鲜花、碧水,然而,而日照处处是公园。楼宇之间,小区之间,公路两旁,哪怕是城区的边边角角,都是公园,最小的公园称“口袋公园” 。

春天,万木吐绿、百花争春,鹅黄的迎春花,粉嘟嘟的桃花、梅花、樱花,洁白的梨花、杏花、玉兰花,赶趟儿似的争相绽放,到处花枝招展,芬芳宜人,春的气息,春的魅力,春的力量感染着每一位寻春踏春的人;夏天,满目翠绿,万木成荫,蝶飞蜂舞,纯洁的空气,和煦的阳光,滋润着生机盎然的植物也滋润着日照人;秋天,绿植披上彩装,橙色、绿色、红色交织在一起,整个城市被装扮的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似一幅层林尽染的山水画。人们每天在公园中赏树姿,嗅花香,闻鸟语,漫步,唱歌跳舞……,快乐溢在脸上。

我每天到公园散步,吸收着洁净的空气,享受着退休后的幸福生活。

上车睡觉下车游玩

交通方便是日照的一大优势。运行着50多趟市内和60多趟城际公交车,开通了到浮来山、五莲山、森林公园、万平口等浴场的旅游专线大巴车,市民出去旅游当天往返。还有日照到北京、郑州、西安、牡丹江、枣庄西、济南诸多城市的旅游列车,日照到北京、武汉、郑州等18对飞机航班,去年又开通了60多个城市高铁和动车,各类交通工具齐备,想坐哪种自己随意选择。

我喜欢在阳光明媚的天气,坐着公交车去公园、书店、图书馆、海水浴场;喜欢坐公交车回莒县当天往返;喜欢坐旅游列车出去旅行 。

前年国庆节期间,我和老伴儿到仰慕已久的南京游玩,下午17点多钟上车,第二天6点多到达南京,在车上睡了整整一夜,去指定点安排好住宿后,一刻也没耽误的开始游玩,返程的时间也相差无几。近几年,我们或一起或单独还去过枣庄、舟山、北京、珠海、鹤壁、唐山、黑龙江等地旅游、探亲或聚会。那种“上了车就到家了”的感觉真好。

各景点风光无限

日照特别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在天然资源基础上,投入有效的资金,把日照建成在世界享有盛誉的海滨旅游名城。

日照海岸线长近百公里,沿海滩涂5千余公顷,目前的万平口、灯塔、山海天、森林公园海水浴场、东夷小镇、桃花岛、刘家湾赶海园等各景点各有特点。每个浴场都建有美丽的绿化带,内置供游人休息赏景的设施,游人可尽情享受海滨城市的风光。站在沙滩上冲冲海浪,拾拾晶莹剔透的贝壳和小石头,似又回到童年时光。

灯塔浴场有天然大礁石,站在礁石上听涛声、观海浪、赏浪花,偶尔还可欣赏到渔家妇女赶海等的场景,欣赏到水运基地、帆船基地训练的场景。有一次我去灯塔景区赏海,恰逢中学生帆船训练,20多艘帆船在海面上穿梭,好不壮观。突然,一艘帆船在转弯时船帆倾斜导致翻船,我的心被提到嗓子眼。只见撑船的中学生平静了一会,而后,用尽全身力气将船体扶正,又用力扶起船帆,继续航行,真是惊险一幕。

万平口浴场的金沙滩纵深几十米,海水退去,沟沟壑壑的金沙滩充满海水,俨然就是金灿灿的天然沙滩画。海水湛蓝的湛蓝的,大浪赶着小浪,一浪追着一浪,与碧蓝碧蓝的天空遥相呼应,美不胜收。

山海天浴场和森林公园浴场给人一种大气磅礴、清新纯洁的感觉。

无论春夏秋冬,我都喜欢去海边看海。我喜欢海的湛蓝,海的包容,海的纯洁,海的执着,海的坚韧。站在海浪冲刷过的沙滩上,欣赏海天一色的壮观,太阳洒向海面的波光粼粼,“海上升明月”的美丽瞬间。每次去海边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时而有美丽的诗句涌出。与大海在一块的轻松和愉悦,是无可比拟的。

东夷小镇是个仿古建筑小镇,古香古色。一走进小吃街,各色小吃琳琅满目。海沙子面、 鲅鱼饺子、海凉粉 、木捶酥 、同丰永朝天锅 、云南米线、台湾小吃等108种之多。每次去东夷小镇都人如潮涌,我随着人流东看看,西瞧瞧,喝一杯热果汁,再吃一穗烤玉米,喜从心生。

我还喜欢去花仙子景区赏花,不同的季节赏不同的花,油菜花、牡丹花、玫瑰花、三角梅、杜鹃、艺樱、罂粟……在花的海洋中徜徉,那种开心和享受,尽在步履中。

银河公园、海曲公园是市民锻炼身体的地方,公园除精心绿化外,建成配套健身步道和健身器材,从清晨到夜晚,都有市民健走、跳舞、唱歌、吹号、摄影。我的每天携一本书,提一杯水,斜挎一包,或漫步、或观景、或阅读,好不惬意。

当下,日照正着手“中央活力区”创建,将日照海岸线建成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商业为一体的旅游基地,日照市民的生活环境将更美好。

购物休闲一体

日照除了环境优美,交通方便,购物也很方便。若想购买高档物品去日照百货大楼、利群、银座、大润发、新玛特、万象汇、万达广场等大型综合商场;若想方便快捷到小区周边众多小型综合超市;若想便宜实惠到老市区的太阳城批发市场和自古传承下来的周边大集。赶大集可以买到刚从地里拔出的农家蔬菜,树上刚摘下来的新鲜水果,鲜活的鸡鸭鱼等。另外还有众多综合零售批发市场。

我常去的大集是日照大集、十里堡大集、荷疃大集。赶集是山东自古以来的习俗,五天一集,或逢一、五,或逢二、八,或逢三、九,各大集时间都固定。 无论春夏秋冬,只要天气好,我和老伴儿都会拉着买菜车赶大集。说是赶大集,实则是游玩。公交车直达,不用倒车,还时有加班车服务。当步入大集,人员攒动,经常拥挤的水泄不通,小喇叭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沿着各条小路两边的地摊边走边观察,然后讨价、还价、秤菜、装袋、交钱,人人都装满拉菜车。赶大集的还是老年人居多,即使行动不大方便的老年人也要去买上一、两样提回家,逢集必去。赶大集已成为市民久远的习俗。起初,是附近农民将家里农产品拿到集上去卖,换些零用钱补贴家用,现在增加了很多商贩,他们依据大集时间,专车到集上交易,大集又成了商品交流场地。赶大集既是传统的延续,也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必要补充。

在我看来,日照可能不是最发达的城市,但却是能够满足市民需求和最宜居的城市,生活在日照开心快乐,此生足矣。

壹点号 壹粉71518164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