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周游造句子一年级简单(周游造句子)

周游造句子一年级简单(周游造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等有钱有时间,就去周游世界——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年轻时,我们满怀着对世界的向往,梦想着有一天可以周游世界。

想象过无数种方式,像飞屋环游记那样绑着气球旅行,也想有一辆房车开车旅行,但最后,依然在这里。

生命来来往往

来日并不方长

一生中,总会喜欢很多事情,喜欢阳光明媚的晴天,喜欢出发,喜欢离开,也许那只是一个平凡的下午,忽然就想去旅行。

然而,我们总是习惯等下次、等有钱、等有时间.......等到后来,周游世界的梦想被搁浅,在日复一日的琐事中选择了眼前的安稳。

很多时候,时间和钱,只是我们给自己预设的苦难和借口。

真正爱旅行的人,生活中非常自律和有规划,不会一遇到点不顺心的事,就落荒而逃,借口辞职去旅行。

不旅行的时候,就努力工作,不惧加班,旅行的时候,就放下一切,找寻自己。

大多数人每年有长短不一的假期,把这些假期利用起来,去一些想去的地方,几年后,甚至可以环游世界。

最关键的是,工作旅行两不误,工作让旅行走得更远,旅行让工作更有动力。

20岁刚毕业,没钱出去;25岁,职场上升期,没法抽身;30岁,结婚有了家庭,要照顾孩子;45岁,力不从心,不敢熬夜;到了60岁,终于想出去走走,可是要帮忙带孙子。

如果不是真正想出发,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走不开的理由,时间就像牙膏,挤挤总会有的。

也许很多人会说,旅行费钱,其实出发前做好预算就够了,钱多点就吃好点,钱少点就住差点。

对绝大部分的普通人而言,没有很多钱,但可以拿出一些不紧急的积蓄,平时省下一些钱去旅行。

去古镇,柔情似水的江南,最适合遇见了,坐进乌篷船,看尽两岸风光。

高高的屋檐,黑黑的窗棂,长长的青石板上印着苔痕,走进深宅大院,穿越回曾经似水流年的岁月。

去科尔马,漫步在鲜花盛开的大街小巷,周围充满了浓郁的德式严谨和法式浪漫。

一条运河穿流而过,水面上映满了属于小镇的色彩,开满鲜花的窗台上偶尔飘落花瓣,更添灵动。

去呼伦贝尔,辽阔天地间的绿草如海,花香遍地,骑一匹骏马,自由自在地奔腾。

夕阳西下,牧人归家,远处传来马头琴悠扬的琴声......

去纳木错湖,澄澈透明的湖水仿佛是当年织女将蓝天在水中漂染,经年累月,愈发湛蓝。

站在湖畔,柔软的阳光铺洒在身上,微风轻拂过发丝,眯起眼睛,惬意得让人感受不到时光流逝。

去布拉格,逛逛老城广场,听听旧式马车撞击石板路发出清脆的得得声,走进城堡,做一回公主和骑士的美梦。

尼采说: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音乐时我找到了维也纳;而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神秘时,我只想到了布拉格。

去四川的达瓦更扎,脚踏巍巍山峰,伸手触摸朵朵轻云,世上所有纷繁的事情,好像都变得渺小了。

当天际出现第一缕亮光,雾气慢慢聚成云海,金色的光晕勾勒出雪山的轮廓,日照千里。

去巴厘岛,看辽远深邃的海面,层层叠叠的碎浪,漫山遍野的鲜花。

这颗印度洋上最闪亮的明珠,拥有碧蓝精致的海水,舒适温润的微风,无疑是度假的天堂。

去徽州,走进一条小巷,盼着能逢着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

宏村有着大家闺秀的端庄,粉墙黛瓦,拐角处悠悠转出一段水墨,安静清新,宛若仙境。

去风花雪月的大理,寻一个空闲的日子,在洱海边听风歌唱,等一次日出,看一次日落。

那儿有浪漫柔情的洱海,有气势磅礴的苍山,有古城的市井生活,也有每一个人心中的远方。

去威尼斯,水巷蜿蜒,划一艘造型别致的贡多拉,走街串巷,听船夫哼唱意大利的民歌。

静静飘在水上,温婉柔情,仿佛在缔造一个碧波上的好梦,怪不得据说上帝将眼泪流在了这儿。

去大西北,看看故事里一步一扬沙的敦煌,那里有漫漫黄沙掩埋的千年历史,也有道不尽的西域风情。

驼队缓缓行进在落日下的大漠,驼铃声在耳畔悠扬,清澈的月牙泉静卧在起伏的鸣沙山中,静谧美好。

旅行最重要的不是花多少钱,而是在路上的感受和心灵的开阔。

你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遇到的人,以后都会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没见过世面的人,习惯用自己仅有的经验去揣测这个世界,见过世面的人,会懂得用谦卑而虔诚的态度去对待世界。

他们尊重生命的每一种经历,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

我不怕老之将至,唯怕20岁时候的梦想,到了50岁还没有实现。如果可以,尽可能去多看看这个世界。

当老得走不动时,坐在摇椅里回忆往事,可以骄傲地说,我拥有丰富的一生,多么酷啊!

如果一艘船,不知道该驶去哪个港口,那么任何方向吹来的风,都不会是顺风。

如果你知道要往哪儿去 ,全世界都会给你让路,趁时光正好,说走就走,看远方的风景,见想见的人。

我不畏颠沛流离

不畏千山万里

只为去看一眼

热爱的世界

【汇客廰文旅】一个“任性、好玩、有态度!”的文化旅游社群新媒体。

蓁熙品论语|(八十五)周游列国:斯文在兹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在匡地遭遇险难时说:“昔日的文德之王已死,现在文化传统不是在我这里吗?如果天命要毁灭这个文化传统,我就不会知道和掌握它;如果天命不想毁灭这个文化传统,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 原典出处《论语 · 子罕篇第九》

这一章发生在孔子离开卫国去往陈国,途中经过匡地,由于鲁国的阳虎曾经多次侵袭匡地,当地人错把孔子当成了阳虎,于是将师徒一行囚禁了起来。

危急之中,众弟子皆惊惧不安,为了稳定大家的情绪,孔子说了这么一段话。

斯文,这个文化传统;

后死者,孔子及以后的人;

与于斯文,参与到这个文化传统中来。

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说,如今文化传到了我这里,我就是传承文化的人,只要天命不想灭绝这个文化,我们就一定能安度难关。

文不在兹乎?文化传统不是在我身上吗!

我们从中读到了什么?

一种强烈的文化自信和舍我其谁的使命感。

每当孔子陷入绝境的时候,都会提到“天”这个字,这个“天”,当然不是迷信,而是指“天命”,接近于我们今天说的“使命”。

当时的孔子,深信自己有天命之责,以传承“斯文”为已任,将自己的生命与天命和文化传统联系在一起。

虽然我不知道将以何种方式解围,但是传承文化的使命尚未完成,匡人必不能够中断阻止我们。

子畏于匡,可能是孔子所有遭遇中最凶险的一次。孔子于危难之中,不忘传承“斯文”;围困之下,依然弦歌不辍。

果然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故事的结局怎样呢?

匡地之围,有惊无险。误会消除后,孔门师徒继续前行。

图片选自 蓁熙诗画

2500年过去了,我们今天能够接触“斯文”,能够“与于斯文”,能够读其书、述其事,可见“天之未丧斯文也”。

孔子周游列国,经历诸多险难,如匡地被围、蒲城遇乱、陈国绝粮等,种种困厄时刻,弟子们一一记录在了《论语》之中,深思其意图,除了让人们更全面的了解孔子,恐怕也有话要和后世的读者说吧。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这悠久灿烂的文化,谁来承担?谁来弘扬?

面对“斯文”的我们是否也担负着传承文化的使命呢?

希望每个人都能低声问一句:文不在兹乎?

斯文斯道,我当传承。

精彩回顾

父母如何在潜移默化中为孩子打开艺术之门

引导与鼓励,是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脆弱的孩子,为何倒在应试门槛下?

让孩子品读诗词,雅文化随风潜入夜

孩子学古诗词,最好的方法是它

慢养才能育大器:教育慢下来才能浸润孩子心灵

被古诗词滋养的孩子 尽显灵秀聪慧 引

文章来源:【蓁熙文化】公众号,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公众号

版权申明:

文中音视频作品及图片版权归【蓁熙文化】所有,未经正式许可或授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赵州桥:课本得来终觉浅,我亲自踏上了中国最古石桥

文|张居明

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从文家书》中,有句说给夫人张兆和的情话:“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

不知沈老先生去过没去过赵州桥。很多人,包括我,也只是从课本上知道有个赵州桥,真的去看一看走一走的人,不知何几,而我有幸亲临瞻仰并走过了这一中国最古老的石桥。

上个世纪末下岗后去跑出租,有幸结识了冬枣大王、山东省宁津牛人孟宪亭。要说他怎么个牛法,自己的名字他都不会写,但在重大场合从不怯场,有市里的行长在场,他也是坐在正座(掏钱买单的),酒场上侃侃而谈全听他白话(方言,夸夸其谈的意思),讲产业结构、种植搭配,头头是道,有种叫人茅塞顿开的感觉。

那是世纪之初一个麦收时节,我和他还有一个外地技术员去河北赞皇、高邑一带看枣树,听说这里的人普遍头脑慢半拍,不说不知道一看还真是这么回事!当时下山公路上全是晒着麦子,如果前面有人,你千万不要着急,那里的人听到你摁喇叭不是立即躲闪,而是听到后再指挥腿脚闪开。当经过赵县时,看着时间尚早就去了赵州桥那里参观了一下。

那时旅游还没有现在这么兴旺,来看桥的人很少,稀稀拉拉没有几个人,我们三个人肆意地游玩一番。

这座千年古桥历经风霜雪雨,兵乱战火仍然屹立在洨河之上,此刻河水已经干涸,我们走到桥下看到有一双大手印,传说是鲁班托举桥时留下的,整个桥体全部石头结构,没有水泥沟缝,成拱型巍峨壮观,显示出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和优秀的造桥技巧。

传说古代神奇工匠鲁班周游天下来到赵州,一条白茫茫的洨河拦住了去路。河边上推车的、担担的,卖葱的、卖蒜的,骑马赶考的,闹闹嚷嚷、焦急地等待过河进城。而河中只有两只小船摆来摆去,半天过不了几个人。人们焦急的神情引起了鲁班的同情心,问道:“你们为什么不在河上修座桥呢?”,大家说:“这河面宽,水深、浪急,谁敢修呀,恐怕打着灯笼也找不到这样的能工巧匠!”。民众的话深深触动着鲁班,他决定凭自己高超的技术为大家办件好事,自己动手在河上建一座坚固美观的石拱桥。鲁班的善良和雄心壮志感动了玉帝,他派来了“天工”“神役”来支援。

在一天傍晚,有个神童从河的西边赶来一群羊来到鲁班工地,瞬间羊群都变成石料:供圈石、桥面石、栏板石、望柱石、等等......样样俱全,随即神童消失。在“神役”“天工”帮助下,不到一夜时间顺利完成了一座铸造奇特的石拱桥。

鲁班一夜造桥奇迹传到了“蓬莱仙境”,仙人铁拐李、钟汉离、张果老等八仙相约一起来看个究竟,试验一下石桥是否坚固。于是八仙各施法术……张果老聚来了太阳、月亮放在褡裢里,铁拐李把“五岳名山”装进葫芦放在车上,由钟汉离推着独轮车,几个人微笑着悠哉游哉地自南向北上桥而来。

恰巧遇见鲁班立在桥头上,众人问道:这桥是否经得起我们过去?鲁班见张果老肩披褡裢倒骑毛驴,钟汉离只是推一辆独轮小推车,其余携篮提担立即回答:“当然没问题!”,当他们刚刚走上桥面,大桥剧烈晃动摇摇欲坠,鲁班急忙跳到桥下,举起双手去托桥身;顿时觉得雷霆万钧之势的无穷重力压将下来!

桥面上仙人张果老身披褡裢倒骑神驴潇洒自如,钟汉离手推独轮车闲庭信步,八个仙人伴随着碾压桥体的轰鸣声随风呼啸而过……忽听空中宏亮的声音喊道:鲁班好样的!石桥坚固无比!真可谓“日月名山齐压过”“桥身负重更坚牢”。

鲁班探出身来,但见祥云中张果老正从褡裢里把日月取出用法术恢复原位;铁拐李从葫芦里倒出三山五岳回归原地。重压之下桥面上留下了清晰的“驴蹄印”、“车道沟”,成为万古永存的历史遗迹。

赵州桥的神奇传说在民间影响甚大,流传千年盛赞不衰。给“赵州桥披上了浓浓的神秘色彩,从此“赵州桥”成为中国华北四宝之一。

其实赵州桥并非鲁班所造。赵州桥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即公元605年,由著名工匠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了。

当我们来到赵州桥时,看到古桥依然以雄伟的身姿,横跨在洨河上;默默地诉说着古往今来的变化沧桑。

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桥梁,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石拱桥。桥长64.4米宽9.5米,中间行车马,两旁走行人。整个桥身全部用石头砌成,桥下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桥身两侧各有两个小桥洞,不但起到泄洪作用,使桥不易被水冲垮还减轻了桥身的重量。

当洨河涨水时,一部分水可以从小洞通过,使水流畅通,减少洪水对桥体的冲击力,赵州桥的券是小于半圆的一段弧,这种拱桥,桥身跨度大而弧形平,很像天上的彩虹。

它虽然建在古代,则采用的是现代桥梁学上的所谓“坦拱”,既减低了桥的高度便于车马通过,也兼顾了航运。同时科学运用了纵向并列砌筑的施工方法,使每道拱券自成一体,如果其中一道拱券损坏不会影响全桥。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如何,它能够安然存在1400多年就能说明一切。”

据记载,该桥经历了特大洪水11次(其中有洪水漫过桥面的情况),地震14次,然而坚实的桥体至今固若金汤,在现存的著名古桥中独领风骚。

赵州桥桥面两侧石栏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支撑相抵各自回首遥望;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站在桥上感觉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古桥历经千年历史、人文的积淀,逐步形成了赵州桥文化。赵州桥的造桥结构对现在桥梁的设计观念与创新仍然有很深的启示作用。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用“等我以后有什么了,我就要做什么”造句,人人都会

专注女性自我蜕变和解放,愿你面对太阳,坚定而温暖。

“等我以后有时间了,我就要周游世界”,这个造句我们每个人估计在生命中都运用的无比娴熟,等我有了什么,然后我就要什么;

等我XXX,我就XXX

——等我有了时间,我就多陪陪家人,几年之后,忽然发现孩子已经长大了,不需要你的陪伴了;或者说你想陪,也不知道该如何陪了;

——等我有了钱,我就要周游世界,几年后,你还是没有足够的钱去周游世界;

——等我有了钱,我再找女朋友,先立业在成家,几年后,发现好的对象都已经不见了;

——等我过够了两人世界,再生孩子,忽然发现生不出孩子;

——等我有一天有条件了,我一定要做我最喜欢的事情,几年后,发现梦想已经成为遥远的一颗星;

为什么要等

因为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之所以要等,是觉得现在条件还不是很成熟,所以要积累啊,要有足够的金钱,或者足够的时间,才能去完整的圆自己的梦;但殊不知,你的一次次等待,却忽略了世事的无常;

在你忙碌的时候,想着要回家陪陪父母,就想在等等,在忍耐一下,但殊不知父母离你越来越远,直到你等到他们生病或者病故的那一天,你才会想起没能早日成行,早日尽孝;

在你忙碌的时候,想着要多赚钱点,将来陪着妻子和孩子过好日子,谁知好日子就是这样一天天的流逝,等有钱的时候,大家的感情却不复存在,彼此再也没有期待;

在你忙碌的时候,总想着要去深造学习一下,等到你某一天下岗了,才发现再去找工作时,尽然技能已经过时,跟不上了,临时再去学习深造已经来不及了;

多少的等待令你蹉跎了岁月,令你回过头来懊悔不已,什么花样的东西都被等待变了模样,此时已经非彼时,即便你要履约,生活也完全变了样子;

无法活在当下

我们很多时候都说,我们要么忙着在遗憾中忏悔,要么在期待将来的美好,但没有一刻活在当下,在当下的每一刻都在应对生活的压力和困苦,于是我们不是在焦虑就是在憧憬,唯独没有当下,所以,我们之所以感觉活得空虚,也是这个原因。

因为,在当下的每个思绪你都不在,你总是活在过去或者将来。尤其当我们年老的时候,真的是很喜欢回忆,回忆这一生的光辉和不堪,在光辉中唏嘘不已,在不堪中痛苦自责。但这一切都无法改变。

我的母亲在年轻时是个很要强的女人,才华也相当了得,也比较清高,我曾经度过她的诗,真的是美妙绝伦,我不敢相信那是她写的,并且也是个女权主义,但因为家庭,也一度是重男轻女思想的受害者,她的母亲家里有很多孩子,也都是所有的资源都给男孩,不给女孩。她在复制着自己母亲的模式而不自知。

尤其是没有活出自己的人,在老年时会更加焦灼,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作,想要在生前再活一下。这些作里,充满了对自己的攻击以及忏悔,甚至不甘。到了老年他们会又要度过一个关卡,即便很多往事都已经远去,但却时不时的会重现,在心里重新过一遍,会忽然想起年轻时一些做的过分的事情,忏悔不已,或者又会回忆起当年令自己激动的时刻,就像过山车一样,忽起忽落,一会儿春风满面,一会自怨自艾。

这是我观察了身边一些老人之后,发现的特征,基本都要走过这一关,同时又不甘自己的一生如此度过,有时又觉得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这一生还不够。

人生每个阶段

人生在每个阶段都有需要面对的东西,尤其在年龄转换时将面临极大的心理路程

在我们年轻时,我们期待长大成人,征服世界,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不论对错,只论前行;

在我们中年时,我们身处各种关系的漩涡,开始认识到生命的本质,开始小心谨慎,找寻自我;

在我们老年时,我们开始回忆总结,因为将来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开始忏悔和接纳自己的一生,从而希望走向圆满,不留遗憾;

活出自己

活出自己最大的就是要在想到的时候随时去做,当然不是说很脱离轨道,叛经离道,而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尽量的去活出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爱自己想爱的人,我是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在这点上是比较通透的,很多年轻人在学生时代就已经走遍全球,很多年轻人不会因为经济的拮据就对生活品质没有要求,很多年轻人会大胆的去示爱,不留遗憾,很多年轻人不会因为钱而对老板察言观色,活的更加纯粹;

所以,我还是希望呼吁大家,在当下活出自己的力量,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些都不是说有了时间或者有了钱才能做的。

比如:周末要犒劳自己的辛苦工作,每周都做一件喜欢的事情,来对抗生活的压力;

比如:想出去旅游,就抽时间安排好,不需要辞职,也不需要大把的时间也可以走遍天下;

比如:喜欢一个人,就及时表白,即便对方不愿意也没有关系,毕竟喜欢他,是我自己的事情,和他无关;

比如:想陪孩子,不一定需要你24小时的陪伴,每周只需要拿出一天或者几个小时来链接情感,保证有质量的陪伴;

总之,如果想做什么事情,只要不是太难的,就尽量保证在正常的生活中去做。相信你可以活出一个不那么压抑的人生,以及不再需要等待的人生。

你是否也有很多心愿再等待合适的时机去实现,或者你有自己的一套理解,欢迎大家来交流。

孔子周游列国,面对危险困境始终自信满满,他说“有文在斯”!

《论语漫笔》

上一节讲到孔子从55岁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宣扬传播他的治世理念和儒家思想,一路颠簸,一路坎坷,期间经历过也几次危险和绝境,但他始终充满自信,他常说的一句话“有文在斯”,这是什么意思呢?

¶ 文在斯

孔子周游列国一波三折,历经坎坷,主要到了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主要在现在河南大部及湖北北部一带,千里奔波,舟车劳顿,居无定所,可谓历经人生坎坷,数次陷入绝境。他四处游说,期待各国统治者能够慧眼识才,行道于天下,施展他治国济世之才,但终不为所用。

 孔子在周游的路途中,子贡曾经问他:“有美玉于斯,韫椟(yùndú)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9.13]”(待价而沽)子贡问老师,说如果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我就是待贾者。”待价而沽反映了孔子急切的从政心理,时光催人老,时不我待,孔子也希望早日等到识货识才的人啊!

  还有一次,孔子和弟子在山谷中行走,突然看见野鸡从旁边飞过,落在不远的树上,他神色动了一下,感慨地说:“山梁雌雉,时哉时哉![10.27]”山梁雌鸡,时运真好呀!孔子脸上微妙的表情表达出,与野鸡相比,自己是时运不济,生不逢时,还不如山中因时而生的野鸡。

  孔子古稀之年,历经旅途波折和生死考验,有时发感慨,“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6.17]”意思是谁能不经过屋门就能走出去呢?为什么没有人走我这条道路呢? 他感叹没有人了解我啊!“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14.35]”了解我的只有上天了吧!

 尽管孔子不得志,但人在逆境彰显贤哲本色,身处困境固守君子之志,总是坦然乐观面对。

  在匡地被拘禁时,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匡人其如予何![9.5]”既相信人的主动性,也相信天命;

  在宋国树下习礼,宋国大夫桓魋欲加害孔子,弟子劝老师赶快离开,孔子说:“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7.23]”;

  落泊郑国“累累若丧家之狗”,孔子坦然笑曰:“然哉!然哉!”;

  陈蔡之厄,绝粮七日。从者病,莫能兴,孔子仍“讲诵弦歌不衰”。

  一个古稀耄耋老人,身处逆境面对困厄,仍积极进取、乐观面对,现如今,一些晚辈后生遇点人生挫折,碰点生活困难,就自暴自弃,寻死觅活,两相对照,谁该汗颜?

孔子一生活了73岁,可谓饱尝了人间辛酸,3岁丧父,17岁丧母,66岁丧妻、70岁丧子,人生的种种大不幸都降临在孔子的身上。再加上诸侯乱世,虽四处奔波,却不能施展才华,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换作一般人,面对时局,加上接二连三的亲人弟子逝去的打击,早就心灰意冷,心如死灰了。

这就是伟人与常人的区别。

孔子没有消沉颓废,他秉持“用我则行,舍之则藏”,在游说各诸侯国推行仁政不通的同时,更将全部精力用于教育及整理文献上,即所谓藏而修,有人解释说孔子的意思是如果用我,我就出山治世理政,如果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这是不全面的,隐藏不符合孔子的性格,也不符合儒家积极进取的精神,事实上孔子身体力行向后人诠释了什么叫藏,那就是潜心研学。《史记·孔子世家》评价孔子:“《书传》《礼论》自孔氏;《雅》《颂》各得其所;礼乐可得而述,以备王道,而成六艺;著《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这也是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的原因。

正所谓北宋大文豪苏轼所说的一句话“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晁错论》)。

孔子去逝前曾作梦坐奠于两楹柱之间,随感时日无多,慨然长叹人生三问:“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泰山就这样崩塌了吗?梁柱就这样摧折了吗?哲人就这样凋谢了吗?“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9.9]”凤凰不来了,黄河也不出图了,我生命快要完结了吧!

带着历史长河的沉重叹息,带着一生未展的襟抱和遗憾,孔子走完了他平凡但却伟大的一生......

孔子周游列国就像长征一样波澜壮阔,有网友会问,孔子周游列国与《论语》有什么关系,敬请下章节讲来。

(未完待续)

我想浅薄地活在这世界

情深不寿,强则极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金庸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的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是诗人:“海子"在他卧轨自杀的前两个月,向这火热的生活所祈求的最后愿望,但他那脆弱敏感的灵魂,终究还是没有抵挡住现实的考验及生活的突变,选择了逃避和远离现实。每个人都有理想,但理想也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如虎添翼,用不好反而会伤了自己;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正处于意识形态及计划经济变革的大转型中,一切向钱看的实用主义思潮充诉了变革中的中国每一个角落,这使得一些还处于理想主义乌托邦中的文艺愤青,一下子就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与动力,在极度的不适应中,诗人并不愿意走出他那封闭的桃花源,仍然是幻想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田原牧歌般生活,但沧海早变桑田,以梦为为马的日子并不能填饱肚子,在极度恐慌与彷徨中,诗人极不情愿的骑着他的梦马去往了他幻想中的极乐世界,天堂!更加令人遗憾的是三年后,另外一个朦胧派代表诗人顾城,也步他的后尘,在新西兰岛上手刃亲人后,同样自杀身亡。他们两人都是用灵魂写诗的歌者,但对梦想中的理想生活用情太深,一旦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便会手足无措,经受不住命运转变的打击。应了古人那句话;情深不寿,慧极伤身。

两位都是中国新诗运动中的佼佼者和代表人物,他们的无谓坠落也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无法抒怀的缺憾。由于他们在诗品和人品之间存在的巨大相悖与反差,也给文史学家挖了一个无法填平的大坑,间接的影响了中国新诗运动的发展及引导方向,与此同时又加上同为朦胧诗派三剑客之一的北岛出国远行,中国新浪漫主义诗歌基本上就此画上了句号。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选自顾城《一代人》

这是诗人顾城,留给后世活着的文史人不停琢磨的思考,也是诗人为什么要拼命逃离这世界唯一可以解读的线索;无法改变的宿命感,不愿就此沉沦在黑暗中挣扎的灵魂,成了诗人走不出来的心魔,也是导致他们走向自我毁灭的根源。我曾在一段诗评中说过:

诗人用命写的诗,是把心剖开,沾着热血放在里面晾晒,他的真心不用怀疑,看看海子,看看顾城…

抛开这沉重的话题,谈谈解忧杂货铺般精彩的自媒体诗坛现状;今天在头条上看了公众号小V,"美诗美词的世界”,在头条上发表的一篇议论文,文中引用了知乎上的一篇文章《当代诗坛的十大祸害》文中无端躺枪的十大祸害;囊括了几乎活跃在现代时坛上的几大现代诗代表人物及流派,当然,话题女王农民诗人“余秀华"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位列祸害第八名。甚至像我们这些爱赏诗互评几句的看客,也一并成了诗坛害虫,位列未位。真是贻笑大方。在战争年代文化领域十分敏感的条件下,伟大领袖毛老人家都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开放状态,到了当下这个知识信息爆炸,快餐文化盛行的自媒体时代,写诗人与读评人反而成了诗坛祸害,文化毒草,也不知上书知乎的这位黄姓大神属哪方神圣?希望你速来头条与诗坛打假英雄郑正西,当代诗王炎教授共组自媒体诗坛最高权威认证体系,为当代中国诗坛疏阻通瘀,也让我们这些吃着百姓饭,操着君王心的草根们也有点组织归属感。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诗歌,头条诗圈,从无到有,从有到众神趋之,现在几乎已成了电书版的自媒体《诗刊》。前两天看见郑正西老师隔空喊话文化部,希望由他组织一个民间版的《诗刊》江湖地位与官方版李少君主编的《诗刊》同一品位。并夸下海口,每年搞一次诗歌PK大赛,民间《诗坛》一定会把李少君主理的官方《诗刊》踩在脚下摩擦。这是笑谈不计,但现在头条诗圈里的确藏龙卧虎,都说高手在民间一点不假,有几位研习古风诗词的男女大神,看他们的古诗词造诣很深,俨然已寻得唐宋诗韵真传一般,遣文造句且古且今,诗词意境高深唯美,诗中大量起用了因被简化字忘却了的那些优美具象词组,极大丰富了汉字在诗词运用中的突出效果,通过应用和保持了古诗中严谨的韵律与韵声的押仄,间接纠正的现代诗不讲韵律韵味的通病,开拓了丰富了自媒体诗歌园地,我也是通过欣赏他们的诗作,慢慢开始喜欢上了中国的古诗词,我们在中成长起来的这代人,最缺少的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熏陶,读他们的诗作常伴有今时明月汉时宫的穿越感,饶有新意,也受益匪浅,再次特别感谢引导我爱上古诗的几位古诗创作老师;他们是我心目中的男神女神:雕月书生,大秦诗人,梅心沁雪,未倾心…几位都是真正视诗歌如生命的人,日夜不停的笔耕不辍浸淫在诗歌的土壤里,而且不计时间与经济上的得失,每天开心的与头条上的众诗友捉诗写对,特别是雕月书生老师,还不遗余力的开评诗鉴赏讲座,为大家提高古诗赏析水平贡献一己之力,令人肃然起敬,十分仰慕。在现代诗歌投石无路,野蛮生长的今天,大家共同寻找一条传统与现代诗歌的融合之路,也许是一种有价值的探索。

我自己是个诗歌爱好者,有时灵感来了,也写几首煽情自恋的口语诗,上不了台面,只是自己觉得很满足,写诗,如同给久已压抑发臭的情绪放水,渲泄了的情绪让人很爽,在精神世界已被物质世界无情碾压的今天,诗歌不再尖锐,诗语也从犀利化为温柔,文字也已变成了思想的游戏,深浅有度,方圆两可,俨然己成了现代诗文的标配,像余秀华那样直抒胸臆的诗人己属凤毛麟角, 诗歌也不再有门槛之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都可同台竞技,盛世之中潮流引导思想,从众才是王道。我也要与时俱进,不再固守理想生活的一往情深,冲破狭隘的个人情绪牢笼,愉快的同生活做个和解,努力活成一个和蔼可亲,思想浅薄,个性平庸的凡人。最后用我的诗友:国家作协会员诗人;"诗干的鱼”一段诗来结束今天的话题:

风沙隐瞒了河流的走向

多少个黄昏?

我看到了苍鹭的翅膀

追不上落霞的叹息

在日新月异的浩劫中

我用沉默包裹生活的烟尘

并且学会

像寂静和平凡低下头颅

~小华诗语:摘自《变幻》

2020年5月27日贵阳

(泛文化写作营,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