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句子(赞美祖国的诗句子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句子(赞美祖国的诗句子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

独唱与合唱的概念是什么?《把一切献给党》创作特征及情感分析

为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阅读前请辛苦点下“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渺远的云

随着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声乐作品,不少歌曲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演绎,如独唱与合唱共同演绎同一首音乐作品。独唱是声乐者在对作品进行深入理解后,结合个人表演风格的艺术演唱形式。合唱则更注重整体性的表达。独唱主要以个人为主,看重个体风格和独特技巧;合唱更侧重于团队在整个舞台上的表达,其突出共性二字。著名教育家、指挥家阎宝林老师曾提及“合唱不等于独唱的集合”。独唱与合唱皆属于声乐艺术,看似以个体形式展现的独唱一旦归属自身声部集合后,按理应为合唱。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后,则会发现:合唱并不是多个独唱个体相加而来的总和。独唱与合唱在演唱上必然有异同,而两者并无优劣之分。笔者认为有必要深入探索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更好地感受两者的魅力,更好地诠释声乐艺术作品。

本文以歌曲《把一切献给党》为例,综合研究声乐教学与演唱中独唱与合唱的对比。不乏有人认为两者只是在表演形式上不同,这种想法难免有些许牵强。笔者希望通过分析独唱与合唱在唱法、技巧、咬字及表现力等方面的特点,以此来对比其两者的异同,以期更好地演绎好音乐作品。

独唱、合唱及歌曲《把一切献给党》概述

独唱与合唱的概念

独唱是由个人来完成的一种声乐演唱形式,时常有钢琴或其他乐器作为伴奏来配合演出。独唱对歌唱者在艺术修养、歌唱技巧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独唱者需要通过自身的练习与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对歌曲进行创造表演,是音乐的诠释者。对独唱者而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声音特色,对作品的理解也不同。因此对音乐的诠释与表演也会不同,这也正是独唱的魅力所在,听众可以欣赏到同一首作品的多种版本,让听众们有别样的体会。

合唱是由集体共同协作完成的声乐演唱形式,注重整体性和统一性。其中混声合唱由四个声部组成,分别是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以及男低音。其统一性不单单是指音色和音量的统一,更是发声位置以及咬字发音的统一,让声乐作品听起来是整齐划一的。同时合唱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指挥。指挥是整个合唱群体的灵魂,歌曲的节奏快慢、情感的抑扬顿挫、气口的处理等等皆由指挥发号施令,因此这同时也在考验着合唱团体与指挥之间的协作与配合。每个人都应当从自身做起,共同追求整体的协调统一。

歌曲《把一切献给党》创作特征及情感分析

歌曲《把一切献给党》创作于1989年,是我国著名军旅作曲家印青的作品。他的父母都是文艺兵,受家庭氛围的影响,自小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其作品涉及歌曲、音乐剧、舞台剧、器乐曲各个方面,但最受瞩目和突出的是声乐作品,如《天路》、《西部放歌》、《当你的秀发佛过我的钢枪》。在他所创作的歌曲中,军旅歌曲、政治性题材歌曲广受欢迎,这就使他的作品更具有时代感和真实感。以下将简要分析其创作特征和情感。

时代性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环境有较大改善,因而在音乐创作方面展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优秀的文艺作品需紧随时代步伐,跟随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因此,若歌曲的内容能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且充分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烙下时代的印记,方能被听众铭记于心。因而,印青的歌曲《把一切献给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把握时代的脉搏,体现党的重要作用。

歌曲《把一切献给党》呈现的是一个中国员终身入党的心声。一名叫吴运铎的党员,自幼家境贫寒,却热爱研究。其成年后被派去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工作并于不久后加入了中国。当时即使枪炮给他造成一百多处伤口,他也依然恪守在岗位上。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给他在军工科研方面带来较大的成果。

因时代原因,他的一生与炮火相连,但更与相依。他的事迹感动着无数人,也是《把一切献给党》这首作品的创作源泉。该歌曲融合时代精神,表达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风风雨雨,赞颂着党的伟大成就。在祖国迎来新的篇章时,印青用自己的音乐表达着对祖国的赞美与敬畏,是时代性的有效体现。

抒情性特征

作品《把一切献给党》虽是一首政治性题材的歌曲,但却颇具抒情性特征。旋律悠扬细腻又振奋人心,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瞬间感染到听众。如第一句歌词:“那一天你拉着我的手,让我跟你走;我怀着那赤诚的向往,走在你身后。”印青运用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展开创作,描绘了一位中国员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用“我”的口吻表达着对中国的赤诚与坚定,这一艺术创作手法为歌曲的感染力、抒情性起到不言而喻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改变以往主旋律歌曲中硬朗直接的创作手法,而用婉转悠长的音乐旋律将听众们带到温暖、亲切的氛围中,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追忆主人公当年无论生死跟随从战争年代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虽历经千辛万苦,却依然不忘初心、勇往直前,终于等到革命的胜利。这种娓娓道来的方式让作品更加真挚而有力量,更具有传唱度。这首歌表达的战士们为党甘愿抛洒热血、奉献一切的真挚情感,激励着我们无论何时都不要忘记为祖国付出年轻生命的英雄烈士们,更不要忘记今日生活的来之不易。

印青的作品极具艺术特征,这不仅源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更源于他对艺术的追求与情感的沉淀,使歌曲《把一切献给党》展现出澎湃、柔韧坚毅之意,每个音符都渗透着丰富的情感与力量。

敬伟大的祖国!读十首爱国古诗词,让人骄傲又激昂澎湃,真太赞了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无数战争的洗礼,每一个朝代更迭之际,就是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的英雄豪杰辈出之时: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汉代白马英雄随时为国捐躯的坚定决心。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唐代从军将士不打败敌人誓不归还的豪迈誓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是宋代文天祥不惧生死、只求名垂青史的雄心壮志。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是明代戚继光一片抗倭报国的一腔热血。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是清代徐锡麟战死疆场、舍身报国的崇高理想。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

今天,是伟大祖国73岁的生日,在这个伟大的日子里,每一位国人要用炽热的心,展现出自己的爱国之心和抒发浓烈的爱国之情!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来欣赏古人十首关于爱国的诗,体会古人对祖国的那颗忠贞不渝的心,感受古人浓厚的爱国情怀,并共同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1.《白马篇》

曹植 〔两汉〕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展示了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

这首诗描写和歌颂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英雄。借以抒发作者的报国之志。本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为曹植前期的重要代表作品。 青春气息浓厚。

2.《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 〔唐代〕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

3.《金陵晚望》

高蟾 〔唐代〕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望中晚景可诉诸画笔,人尽可识,而自己久久郁积于心的伤感何由表现?此句是诗人痛苦的呐喊,也是寂寞的呐喊。

本诗前二句在对浮云、晚翠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展示故都盛衰无常,隐含唐王朝正是国运陵夷之时。结尾两句,追昔抚今,百端交集,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却无可挽回。诗人为此倍感苦恼,却又无能为力,只能将这种潜在危机归结为“一片伤心”,而这又是丹青妙手所无法表述出来的。诗婉转沉著,感慨遥深。

4.《出塞二首》

王昌龄 〔唐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此句气势豪迈,铿锵有力,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抒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和民族自豪感。

这是一首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这首诗也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

5.《满江红·写怀》

岳飞 〔宋代〕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说明了岳飞高尚的人生观,两句话把作者的爱与恨,追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楚楚。

上片写作者悲愤中原重陷敌手,痛惜前功尽弃的局面,也表达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词的下片运转笔端,抒写词人对于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6.《过零丁洋》

文天祥 〔宋代〕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7.《述国亡诗》

花蕊夫人 〔五代〕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此句具体讲述蜀国投降的惨状,斥责了蜀主的无能,又嘲笑了文武群臣甘当俘虏的丑态,从而表明了这位宫妃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

此诗写得很有,表现出亡国的沉痛和对误国者的痛切之情;更写得有个性,活现出一个活泼泼有性格的女性形象。诗人以女子身份骂人枉为男儿,就比一般有力,个性色彩鲜明。

8.《望阙台》

戚继光 〔明代〕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我的心血如同千山万岭上的浓霜,洒向群峰,染红所有秋叶。

该诗概括了诗人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战斗生活,暗寓抗倭斗争的艰难困苦。因有感于曾一起抗倭的汪道昆被弹劾罢官,来形容自己像远离京师孤立无援的臣子,远望皇帝居住的地方,作者仍盼抗倭斗争能得到朝廷的充分支持,既表达了对祖国的赤诚,自己有一片抗倭报国的一腔热血,也蕴含了对朝廷的忠贞。

9.《出塞》

徐锡麟 〔清代〕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为国捐躯,哪会想将来战死后尸体以马革包裹而还。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

10《七律·长征》

〔近现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这是一首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件的革命史诗。它不仅以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爱国诗人陆游四首诗词赏析,语简洁明快,寓意深远广博

导语:陆游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爱国诗人,他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热爱,也反映了他的个人情感和生活经历。

陆游出生于1125年11月13日,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宋代名臣陆佃的孙子,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熏陶。

陆游自幼聪慧过人,十二岁就能写诗作文,29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名列第一,但因得罪了权臣秦桧而被黜落。后来因为上书进言北伐而多次被贬谪或免职。

陆游一生力主收复失地,恢复中原,他曾参与过王炎和范成大的北伐计划,并亲临前线考察军事情况。他的诗歌充满了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也表现了他的豪迈气概和刚正不阿的品格。

陆游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他不仅工于诗歌,还擅长写词、散文、史论等。他的诗风变化多端,有时雄浑豪放,有时清新淡雅,有时苍凉悲壮。他的诗作数量极多,据说有万首之多。

陆游晚年蛰居故里山阴,继续创作诗歌,并整理旧作。他于1210年1月26日去世,享年85岁。临终前写下了《示儿》一首,表达了他对国家和子孙的期望和祝福。

第一首《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诗是诗人在乡居闲散时所作,描绘了江南农村的风光和民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祖国的忧思。

诗中运用了白描手法,语言自然亲切,意境优美恬淡,格调隽永高远。

诗的结构也很工整,首联写农家待客,次联写山村景色,颈联写春社祭典,末联写夜游愿望。

诗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等,都显示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和深刻思想感情。

第二首《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钗头凤·红酥手》描写了诗人与原配唐氏(一说为唐婉)的爱情悲剧。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唐氏的深深眷恋和相思之情,抒发了他对离别和时局的怨恨和无奈,展现了他的凄楚痴情和高洁气节。

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分两层意思。

开头三句为上片的第一层,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虽说是回忆,但因为是填词,而不是写散文,所以不必拘泥于事实细节,而可以借用一些常见的词汇和意象来渲染氛围。

红酥手以手喻人,形容唐氏的美貌和娇媚;黄縢酒是一种官酿的黄封酒,暗示唐氏捧酒相劝的殷勤之意;满城春色宫墙柳则描绘了当时绍兴城内的春光明媚。

这三句用了三个颜色:红、黄、绿,构成了一个艳丽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接下来四句为上片的第二层,表现了词人对当下相遇的场景的感慨和不满:“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东风本是春天吹来的风,应该是温柔和喜悦的象征,但在词人眼中却变成了恶风,因为它吹散了他与唐氏的欢情。

欢情薄则说明他们相见无法尽兴,只能匆匆一别。一怀愁绪则表达了词人心中无尽的忧伤和苦闷。

几年离索则回顾了他们分离多年后的萧条生活。

错、错、错则是词人对自己命运的悲叹和抗议。

这四句用了四个字:恶、薄、愁、索,构成了一个凄凉而富有感情的语境。

这首词的下片通过比较现在和过去的春景和人物变化,表达了词人对唐氏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实现的心愿,分两层意思。

开头四句为下片的第一层,描写了当时春景依旧美丽,但唐氏却已经憔悴消瘦:“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春如旧则说明自然界的变化没有影响到词人的心情,他只关注自己的爱情。

人空瘦则形容唐氏因为相思而消瘦,也暗示词人自己的身体状况。

泪痕红浥鲛绡透则描绘了唐氏泪水洒落在手帕上的情景,手帕是鲛绡所制,是一种薄而透明的绸子,泪水打湿了手帕,使得胭脂的颜色渗透出来,形成了红色的斑痕。

这一细节既表现了唐氏的悲伤和美丽,又暗示了她被迫化妆打扮的身份。

这四句用了四个字:旧、瘦、浥、透,构成了一个哀怨而富有画面感的描写。

接下来四句为下片的第二层,抒发了词人对唐氏的不舍和无奈:“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桃花落则说明春天已经快要结束,也暗喻他们的爱情已经无法持久。

闲池阁则指沈园中的一座楼阁,是他们相遇的地方,也是他们分别的地方。

山盟虽在则表明他们对彼此的爱情誓言还没有改变,也暗示他们曾经在山中许下过永远相爱的誓言。

锦书难托则说明他们之间的书信往来已经很困难,也暗示他们之间有着难以跨越的隔阂。

莫、莫、莫则是词人对唐氏的叮嘱和劝慰,也是对自己的安慰和告别。

这四句用了四个字:落、闲、在、难,构成了一个凄美而富有寓意的结尾。

这首词的语言优美,音律和谐,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佳作。

第三首《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人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

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

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

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

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

“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

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

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

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

“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感之情。

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盼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

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

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

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们的父亲。

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

第四首《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诗人写给他的儿子陆聿的一首教子诗,表达了他对儿子学习的期望和指导。

诗中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强调了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结合,寄托了诗人对儿子的殷切希望。诗歌分为两句,每句四个字,简洁有力,寓意深刻。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赞扬了古人学习知识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的精神。

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

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

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

“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

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饱含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理念,也寄托了诗人对子女的殷切期望。

总结:陆游是一位忠贞不渝的爱国者,他一生力主收复失地,恢复中原,他的诗歌充满了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也表现了他的豪迈气概和刚正不阿的品格。

陆游是一位创造性极强的文学家,他不仅工于诗歌,还擅长写词、散文、史论等。他的诗风变化多端,有时雄浑豪放,有时清新淡雅,有时苍凉悲壮。他不拘泥于旧规旧格,敢于突破传统束缚,开创了自己的新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