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炊烟的句子幼儿园(炊烟的句子)

炊烟的句子幼儿园(炊烟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渔村的炊烟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图片来源:影像中国

我的故乡在东南沿海的一个渔村。小时候,最喜欢和伙伴们爬到村后的山上,眺望鳞次栉比的房屋冒出的袅袅炊烟。那欢快、朴素的炊烟,从家家户户烟囱里徐徐而出,飘舞如轻纱,斜飞似绸带……它们与千变万化的云朵相互映衬,最终消失在海天远处。

早晨、中午、晚上的炊烟各有不同。清晨时,海天还未醒来,零星的炊烟从斑斑青瓦间寂寥地现出身姿,村巷时近时远的鸡鸣声衬得清晨更加宁静。闽江入海口飘来的薄雾,仿佛为炊烟铺了一层底色。炊烟中,可见影影绰绰的人影,传来一两声呼儿唤女、嘱咐添衣的叮咛,以及渔民收拾渔具窸窸窣窣的声响。等到一轮红日豁然展现在村庄的上方,烟色也渐渐浓重起来。而中午时的炊烟,则夹杂着饭菜的香气,大人们早已在案板及灶台前,削、碾、揉、捏、包、捻……忙活了半天,端上一碗碗新出锅的鱼丸、鱼面,滚烫着、蒸腾着。大老远,就能听见乡音俚语欢快地在左邻右舍间蔓延。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此时,炊烟再次从灶膛处升腾起来,风一拂动,便在幽深狭窄的村巷中徘徊,或在苔藓斑驳的土路上缱绻,然后化作浅淡的烟缕重返天空,向远处慢慢飘去。

在我的乡愁记忆里,那亲切、轻盈的炊烟,满是温暖的气息。特别是到了逢年过节的日子,不绝如缕的炊烟就会集结成方阵,以一种别样的舒展、高旷,给人以亲情的召唤——那些海上捕捞归来的人,远远地望见炊烟,就仿佛看见家中锅灶旁忙碌的亲人,正在准备着热腾腾的饭菜,那饭菜中饱含着家人的汗水和智慧,氤氲着团聚的期待和喜悦。一瞬间,他们感觉辛劳顿消,浑身都暖和了起来。

炊烟袅袅,迎来送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们在大海上辛勤劳作,为的就是让渔获满满、炊烟不断。他们经过大风大浪的洗礼,愈加认定:家中灯火的温暖和柴米油盐的充实,便是人生的幸福。然而在过去,地窄、村偏、人穷的渔村,仅靠人的双手在茫茫大海上劳作,收获甚微。听老人讲,过去故乡紧缺柴火,人们得去外县山区找柴砍柴,而后雇船回乡,历经千辛万苦。而找一次柴仅能应付两三个月,一年得往返三四次。每每说起这些,老人们都叹息不已。为了节省柴火,渔村人更是想尽一切办法,比如将好的柴块垫底,使火更旺,而将杂碎的柴薪铺在上面;烧完的火炭要扒出来,待冷却后二次利用,拿来生火炖汤、熬药;火灰可当肥料,一担卖五六角……

改革开放后,渔村的生产生活发生很大变化,从单纯从事渔业,转变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除了从事海洋捕捞外,人们大力发展海产品养殖、冷冻加工、造船、织网等产业,收入有了显著提高。大船小船也都装上现代化器械,风风雨雨里,满载而归的日子更多了。接续的奋斗,使许多人家都摆脱了贫困。于是,渔家灶膛的火苗愈燃愈旺了,升腾的炊烟也愈来愈欢了。不少人家,眼看着盖起了新房,收入也稳定了,便开始思量着改善伙食,鸡、鸭、鱼、肉,择日烹饪;锅、碗、瓢、盆,协奏成曲。缭绕、繁忙的炊烟,居然也现出一副喜气洋洋的身姿,轻拂着一家家厅堂,喜跃马鞍墙,俯瞰遍野的梅花……

生活条件改善了,渔村人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有人在新居里摘着香瓜,看见熟人路过,一声亲切的招呼响起:“刚摘下的,带几个回去给孩子吃吧。”有人去邻居厨房借点蚝油,邻居刚好煮出一锅海鲜,“来,坐下尝一口!”村头常年缭绕的炊烟下,时而还有邂逅发生,“好久不见啰!听说你在外省做生意?来,进屋喝杯茶吧!”……举止之间,言语之中,善意的微笑,温暖的话语,熨帖着人们的心灵。

如今,家家户户用上了煤气灶,只有在岁末年关的时候,需要大灶蒸年糕,炊烟才从烟囱里重新冒了出来……缠缠绕绕、蓬蓬松松的炊烟,总在人的心底勾起不尽的乡思与乡情,满溢出童年和时光的味道。这些年,我常回老家看望母亲,每当亲人团聚、朋友相会,或有游子从远方归来之时,村头巷尾,一家家屋内,都会烟气轻笼。亲情的交织,孩子的欢笑,在热腾腾的美味中呈现,让人体会到家的温馨与幸福。各家各户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袅袅炊烟下,许多食材既有传承习俗的做法,又有厨艺翻新的尝试。记得有一年除夕时,我的少年伙伴就办了一回家乡当地的“十大名菜”宴席,特意请来了村里的几个长辈一起过年。桌上,有红鲟蒸粉丝、鸡汤汆海蚌、煎糟鳗鱼块、香油元宝虾、火锅鱼丸汤、什锦太平燕、蟹炒白粿、爆炒双脆、荔枝肉和甜芋泥等“名菜”,色、香、味俱全,村里人也啧啧称道。

缕缕炊烟,慢慢拂过渔村的街巷与人家,在渔村上空轻舞出幸福的味道……

《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28日 20 版)

渔村的炊烟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图片来源:影像中国

我的故乡在东南沿海的一个渔村。小时候,最喜欢和伙伴们爬到村后的山上,眺望鳞次栉比的房屋冒出的袅袅炊烟。那欢快、朴素的炊烟,从家家户户烟囱里徐徐而出,飘舞如轻纱,斜飞似绸带……它们与千变万化的云朵相互映衬,最终消失在海天远处。

早晨、中午、晚上的炊烟各有不同。清晨时,海天还未醒来,零星的炊烟从斑斑青瓦间寂寥地现出身姿,村巷时近时远的鸡鸣声衬得清晨更加宁静。闽江入海口飘来的薄雾,仿佛为炊烟铺了一层底色。炊烟中,可见影影绰绰的人影,传来一两声呼儿唤女、嘱咐添衣的叮咛,以及渔民收拾渔具窸窸窣窣的声响。等到一轮红日豁然展现在村庄的上方,烟色也渐渐浓重起来。而中午时的炊烟,则夹杂着饭菜的香气,大人们早已在案板及灶台前,削、碾、揉、捏、包、捻……忙活了半天,端上一碗碗新出锅的鱼丸、鱼面,滚烫着、蒸腾着。大老远,就能听见乡音俚语欢快地在左邻右舍间蔓延。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此时,炊烟再次从灶膛处升腾起来,风一拂动,便在幽深狭窄的村巷中徘徊,或在苔藓斑驳的土路上缱绻,然后化作浅淡的烟缕重返天空,向远处慢慢飘去。

在我的乡愁记忆里,那亲切、轻盈的炊烟,满是温暖的气息。特别是到了逢年过节的日子,不绝如缕的炊烟就会集结成方阵,以一种别样的舒展、高旷,给人以亲情的召唤——那些海上捕捞归来的人,远远地望见炊烟,就仿佛看见家中锅灶旁忙碌的亲人,正在准备着热腾腾的饭菜,那饭菜中饱含着家人的汗水和智慧,氤氲着团聚的期待和喜悦。一瞬间,他们感觉辛劳顿消,浑身都暖和了起来。

炊烟袅袅,迎来送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们在大海上辛勤劳作,为的就是让渔获满满、炊烟不断。他们经过大风大浪的洗礼,愈加认定:家中灯火的温暖和柴米油盐的充实,便是人生的幸福。然而在过去,地窄、村偏、人穷的渔村,仅靠人的双手在茫茫大海上劳作,收获甚微。听老人讲,过去故乡紧缺柴火,人们得去外县山区找柴砍柴,而后雇船回乡,历经千辛万苦。而找一次柴仅能应付两三个月,一年得往返三四次。每每说起这些,老人们都叹息不已。为了节省柴火,渔村人更是想尽一切办法,比如将好的柴块垫底,使火更旺,而将杂碎的柴薪铺在上面;烧完的火炭要扒出来,待冷却后二次利用,拿来生火炖汤、熬药;火灰可当肥料,一担卖五六角……

改革开放后,渔村的生产生活发生很大变化,从单纯从事渔业,转变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除了从事海洋捕捞外,人们大力发展海产品养殖、冷冻加工、造船、织网等产业,收入有了显著提高。大船小船也都装上现代化器械,风风雨雨里,满载而归的日子更多了。接续的奋斗,使许多人家都摆脱了贫困。于是,渔家灶膛的火苗愈燃愈旺了,升腾的炊烟也愈来愈欢了。不少人家,眼看着盖起了新房,收入也稳定了,便开始思量着改善伙食,鸡、鸭、鱼、肉,择日烹饪;锅、碗、瓢、盆,协奏成曲。缭绕、繁忙的炊烟,居然也现出一副喜气洋洋的身姿,轻拂着一家家厅堂,喜跃马鞍墙,俯瞰遍野的梅花……

生活条件改善了,渔村人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有人在新居里摘着香瓜,看见熟人路过,一声亲切的招呼响起:“刚摘下的,带几个回去给孩子吃吧。”有人去邻居厨房借点蚝油,邻居刚好煮出一锅海鲜,“来,坐下尝一口!”村头常年缭绕的炊烟下,时而还有邂逅发生,“好久不见啰!听说你在外省做生意?来,进屋喝杯茶吧!”……举止之间,言语之中,善意的微笑,温暖的话语,熨帖着人们的心灵。

如今,家家户户用上了煤气灶,只有在岁末年关的时候,需要大灶蒸年糕,炊烟才从烟囱里重新冒了出来……缠缠绕绕、蓬蓬松松的炊烟,总在人的心底勾起不尽的乡思与乡情,满溢出童年和时光的味道。这些年,我常回老家看望母亲,每当亲人团聚、朋友相会,或有游子从远方归来之时,村头巷尾,一家家屋内,都会烟气轻笼。亲情的交织,孩子的欢笑,在热腾腾的美味中呈现,让人体会到家的温馨与幸福。各家各户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袅袅炊烟下,许多食材既有传承习俗的做法,又有厨艺翻新的尝试。记得有一年除夕时,我的少年伙伴就办了一回家乡当地的“十大名菜”宴席,特意请来了村里的几个长辈一起过年。桌上,有红鲟蒸粉丝、鸡汤汆海蚌、煎糟鳗鱼块、香油元宝虾、火锅鱼丸汤、什锦太平燕、蟹炒白粿、爆炒双脆、荔枝肉和甜芋泥等“名菜”,色、香、味俱全,村里人也啧啧称道。

缕缕炊烟,慢慢拂过渔村的街巷与人家,在渔村上空轻舞出幸福的味道……

《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28日 20 版)

冬天炊烟暖,怎不起故情

坐在飞驰的高铁上,冬天田野还是单调的!偶尔漂浮的几缕炊烟,暖意顿时涌上心头。

儿时,春天晨起的炊烟,是伴着人们对新一天的期望,晚色暮霭中的炊烟,是伴着耕牛的归影,是春天田野里的一首诗。

秋天晨起的炊烟,伴着萧萧的落叶,暮霭的炊烟,迎着浅浅的河流,那是秋天丰收的歌。

但我还是最希望冬天的炊烟。韦应物言“萧条孤烟绝,日入空城寒”柳永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我却爱那冬日炊烟的暖。

早上,雄鸡叫过,家家户户的院子里,房顶上,就开始飘起了屡屡的、片片的、团团的炊烟,开始在各家的瓦片上升起。瓦片下的是燃烧的柴火,是一家最温暖的早饭。

如果是雪天,那炊烟立刻变成树上的冰晶;如果是晴天,炊烟暖暖的朝阳,那就是陆游笔下的“雾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暖,红,美。

暮霭时分,暖阳西下,余晖辉煌。这时,人家的房顶上,又冒起了炊烟,带着晚饭的香甜,在空中飘起、飘起:宁静、纯洁、轻盈、温暖。

当这暮霭中的炊烟渐渐消失,一顿温暖的晚饭,一家欢乐的笑声。掌灯时分,炊烟消静,便是冬天寒风中或者飘雪中的,万家灯火,万籁俱寂。

儿时,一天的炊烟,是温暖的希望,是温暖的笑声,是一家家欢乐的生活。特别是冬天,所有的人都期待一天三顿的炊烟升起,期望那火红的柴火给人带来温暖,期望一碗普通的家常便饭,给自己一天的工作或学习带来满身的热气!

迟子建说“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我说:冬日炊烟是一天的温暖,一家的亲情,一年年的希望和对家的思念!

春天炊烟“西村林外起炊烟 ,炊烟出茆屋─”;夏天的炊烟是“日或无炊烟”;秋天的炊烟是“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

但我还是喜欢冬天的炊烟,它是大雪中的仙雾,它是晴冬中的水墨,它是早阳中的温暖,它是余晖中的欢乐!

诗词丨炊烟袅袅,就是诗情画意

又见炊烟升起,勾起我回忆。

愿你变作彩霞,飞到我梦里。

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

——《又见炊烟》

“又见炊烟升起,勾起我回忆”,当听到邓丽君唱起这首《又见炊烟》的时候,你脑海里是不是浮现了故乡的小乡村,家中昏黄的灯光,还有妈妈炒菜的背影?

有炊烟的地方就有人气儿,有人气儿的地方就有生活。炊烟袅袅升起,是烟火人间里无需夸张就能欣赏的最美长卷,是平淡日子里不用去往远方就能见到的诗情画意。

归园田居·其一

魏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在厌恶官场,生来就喜爱大自然和田园生活的陶渊明眼里,炊烟袅袅升起的地方,就是让自己感到心安的归处。

阔别乡村十余年,再次回来长期定居,自己好似一直困在樊笼中的鸟儿、养在院子小池塘里的鱼儿突然得到了自由一般欢快。屋前,桃树和李树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榆树和柳树成荫,遮盖住了后门的屋檐。远处的村庄农舍上方袅袅炊烟升起,深深的街巷传来狗吠声,深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不得不感慨:这才是生活啊!

炊烟

宋代:史弥宁

丝丝古柳纲罗鸦,拍拍平田鼓吹鼃。

不是青烟出林杪,得知山崦有人家。

在冷冷清清、远离繁华的边远地区,一缕炊烟,就代表着前方有能停泊片刻的人家。

古柳在风中瑟瑟,枯树上几只乌鸦嘎嘎地叫着。四处无人,若不是那一缕青烟从林子的那一边飘过来,我可能就错过了山那边的人家了。而看到那缕青烟,伴着自己,熨帖至心底,既然有人家在这里居住,就不觉得寂寞无聊了。

忆秦娥·梅谢了

宋代:刘克庄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

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

淮河北去炊烟少。

炊烟少。

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炊烟,就是人气。炊烟袅袅升起的地方,必定是一个和乐融融、充满了生活气息的小村庄。

梅花凋谢,冰雪消融,大雁南归。在敌人占领着的淮河以北地区,很少能看到烟火。杂草丛生、衰草遍地,入目都是荒凉之景。

面对着大雁飞去的方向望眼欲穿,炊烟的地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故乡。

桃源忆故人

宋代:陆游

斜阳寂历柴门闭,一点炊烟时起。

鸡犬往来林外,俱有萧然意。

衰翁老去疏荣利,绝爱山城无事。

临去画楼频倚,何日重来此。

炊烟,总是充满着怀念的味道。

陆游在夕阳下站在门口,看着村庄里升起做饭的炊烟,听着鸡鸣、犬吠,不知不觉就想起了曾经与友人同游的时光,什么时候,这样好的日子才会再来呢?

留春令(淮南道中)

宋代:高观国

断霞低映,小桥流水,

一川平远。

柳影人家起炊烟,

仿佛似、江南岸。

马上东风吹醉面。

问此情谁管。

花里清歌酒边情,

问何日、重相见。

炊烟,也是多情的。

你看那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杨柳的影子和着火红的晚霞,倒映在水面隐隐绰绰,炊烟缕缕,东风拂面,就要醉在这江南的春色里了。在花丛中高歌畅饮,只问:春天都来了,我们何时才能重逢?

采桑子·桐庐舟中

清代:陶元藻

浮家不畏风兼浪,

才罢炊烟,又袅茶烟,

闲对沙鸥枕手眠。

晚来人静禽鱼聚,

月上江边,缆系岩边,

山影松声共一船。

就算旅居在外,炊烟也是最有生活情趣的。

陶元藻在桐庐的富春江水上,吃完饭又煮茶慢慢品味,茶烟袅娜,心中畅快。躺在舟中,思绪随着沙鸥一同在天空中盘旋,小雨淅淅沥沥,四下寂静无声,就这样在这宁静的夜晚,安然入睡。

如此生活,平凡无波却浪漫十足。

炊烟,是人情味儿,是游子心中的乡愁,是最平常的风景。炊烟升起的地方,有等你回去的人,还有如风一般的往事和无数珍贵的回忆。

炊烟又起,你心何如?

诗词丨炊烟袅袅,就是诗情画意

又见炊烟升起,勾起我回忆。

愿你变作彩霞,飞到我梦里。

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

——《又见炊烟》

“又见炊烟升起,勾起我回忆”,当听到邓丽君唱起这首《又见炊烟》的时候,你脑海里是不是浮现了故乡的小乡村,家中昏黄的灯光,还有妈妈炒菜的背影?

有炊烟的地方就有人气儿,有人气儿的地方就有生活。炊烟袅袅升起,是烟火人间里无需夸张就能欣赏的最美长卷,是平淡日子里不用去往远方就能见到的诗情画意。

归园田居·其一

魏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在厌恶官场,生来就喜爱大自然和田园生活的陶渊明眼里,炊烟袅袅升起的地方,就是让自己感到心安的归处。

阔别乡村十余年,再次回来长期定居,自己好似一直困在樊笼中的鸟儿、养在院子小池塘里的鱼儿突然得到了自由一般欢快。屋前,桃树和李树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榆树和柳树成荫,遮盖住了后门的屋檐。远处的村庄农舍上方袅袅炊烟升起,深深的街巷传来狗吠声,深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不得不感慨:这才是生活啊!

炊烟

宋代:史弥宁

丝丝古柳纲罗鸦,拍拍平田鼓吹鼃。

不是青烟出林杪,得知山崦有人家。

在冷冷清清、远离繁华的边远地区,一缕炊烟,就代表着前方有能停泊片刻的人家。

古柳在风中瑟瑟,枯树上几只乌鸦嘎嘎地叫着。四处无人,若不是那一缕青烟从林子的那一边飘过来,我可能就错过了山那边的人家了。而看到那缕青烟,伴着自己,熨帖至心底,既然有人家在这里居住,就不觉得寂寞无聊了。

忆秦娥·梅谢了

宋代:刘克庄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

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

淮河北去炊烟少。

炊烟少。

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炊烟,就是人气。炊烟袅袅升起的地方,必定是一个和乐融融、充满了生活气息的小村庄。

梅花凋谢,冰雪消融,大雁南归。在敌人占领着的淮河以北地区,很少能看到烟火。杂草丛生、衰草遍地,入目都是荒凉之景。

面对着大雁飞去的方向望眼欲穿,炊烟的地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故乡。

桃源忆故人

宋代:陆游

斜阳寂历柴门闭,一点炊烟时起。

鸡犬往来林外,俱有萧然意。

衰翁老去疏荣利,绝爱山城无事。

临去画楼频倚,何日重来此。

炊烟,总是充满着怀念的味道。

陆游在夕阳下站在门口,看着村庄里升起做饭的炊烟,听着鸡鸣、犬吠,不知不觉就想起了曾经与友人同游的时光,什么时候,这样好的日子才会再来呢?

留春令(淮南道中)

宋代:高观国

断霞低映,小桥流水,

一川平远。

柳影人家起炊烟,

仿佛似、江南岸。

马上东风吹醉面。

问此情谁管。

花里清歌酒边情,

问何日、重相见。

炊烟,也是多情的。

你看那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杨柳的影子和着火红的晚霞,倒映在水面隐隐绰绰,炊烟缕缕,东风拂面,就要醉在这江南的春色里了。在花丛中高歌畅饮,只问:春天都来了,我们何时才能重逢?

采桑子·桐庐舟中

清代:陶元藻

浮家不畏风兼浪,

才罢炊烟,又袅茶烟,

闲对沙鸥枕手眠。

晚来人静禽鱼聚,

月上江边,缆系岩边,

山影松声共一船。

就算旅居在外,炊烟也是最有生活情趣的。

陶元藻在桐庐的富春江水上,吃完饭又煮茶慢慢品味,茶烟袅娜,心中畅快。躺在舟中,思绪随着沙鸥一同在天空中盘旋,小雨淅淅沥沥,四下寂静无声,就这样在这宁静的夜晚,安然入睡。

如此生活,平凡无波却浪漫十足。

炊烟,是人情味儿,是游子心中的乡愁,是最平常的风景。炊烟升起的地方,有等你回去的人,还有如风一般的往事和无数珍贵的回忆。

炊烟又起,你心何如?

一缕炊烟,万般乡愁:记忆中的家味道

故乡,是我心中永远的归宿。每当思念涌上心头,心中总是感慨万千,那是时间和距离所掩盖不了的记忆。

对我来说,乡愁就是那缕炊烟。小时候,每当放学回家,总是能远远地看到家里烟囱中冒出的缕缕青烟,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在空中舞动着,仿佛是在告诉我:“快回家吧,妈妈已经做好了饭等你呢!”那时候,我总是会加快脚步,一路小跑着回家,一边跑一边想着今天的饭菜会是什么,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欢喜。

炊烟,是农村生活的标志。在城市里,人们用的是天然气、液化气,没有了炊烟的踪影。而在农村,人们还是习惯用柴火烧水做饭,那缕炊烟也就成了农村的独特风景。每当炊烟升起,整个村子都被笼罩在一层薄薄的烟雾之中,让人感受到一种浓浓的生活气息。在那里,人们过着简单而又宁静的生活,没有城市的喧嚣和浮躁,有的只是那一份淳朴和自然。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陶渊明诗中的句子,也是我对故乡炊烟的最好描述。故乡的炊烟,总是那么的轻柔,那么的温暖,仿佛是妈妈温柔的抚摸,让我感到无比的安心。在那里,我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如今,离开家乡身处异地,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但对家乡的思念却越来越深。每当在外地看到那缕炊烟,心中总是会涌起一阵感动和温暖,仿佛又回到了家乡,看到了妈妈忙碌的身影,听到了家人亲切的声音。

乡愁,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感。它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心中,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乡和亲人。那缕炊烟,就是我对家乡的思念和牵挂,它时刻提醒着我,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记得回家看看。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无论相隔多远,对家乡的思念总是那么的浓烈。故乡的炊烟,是我永远的牵挂,也是我永远的眷恋。让我们珍惜身边的一切,感受生命的美好和温暖,让乡愁在心中永远升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