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造一个设问的句子怎么造(造一个设问的句子)

造一个设问的句子怎么造(造一个设问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句子训练】设问句的练习

10种提问型文案标题句式,直接套!

如果你用1天的时间来写篇好文章,那你花掉半天时间想一个好标题都不过分!

你是不是觉得我有点言过其实了?

没关系,先来问你2个问题:

1、花了很长时间,写了一篇很牛的卖货推文,定稿后,使用不同的标题投放,最终推文打开率,转化率相差很大?

2、在头条上面同样的一篇文章,使用了双标题,为什么两个标题最终推荐量和阅读量有天壤之别?

问题出在哪里?

很明显,标题!

所以,标题对于一篇好文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果内容是满园风景的话,标题就是前面的一道门,首先别人要愿意跨过这道门,才有可能欣赏到里面的美景。

可是,写标题是很多人的噩梦!

为什么我这么说呢?原因有2点:

1、不知道什么类型的标题才能吸引人点击

2、知道什么类型标题能吸引人,但是不知道怎么下笔写

如果你也有上面的困惑,接下来的内容对你非常重要。

首先我来解决你的一个困惑。

一、到底什么类型的标题,用户看了有点击欲望呢?

其实你的标题是否是好标题的标准只有一个,什么呢?

三个字:好奇心

如果你的标题能点燃用户的好奇心,那么恭喜你,不用担心点击率;

但是好奇心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怎么判断呢?

教你一个方法,很简单,你只要看:

用户读完你的标题以后,心里是不是会产生某种疑问,并且非常想要寻找答案,就可以了;

而且疑问越大,寻找答案欲望越强,标题越好;

到这里,你可能又有疑问了,到底什么类型的标题能勾引用户的好奇心呢?

其实有很多种,比如“提问式标题”,“留白式标题”,“强调型标题”,“故事型标题”等等;

这些标题类型都可以制造悬念,勾引用户的好奇心;

但是实战中最常见的当属“提问式标题”了;

为什么呢?

提问是一种最快的激起用户求知欲的方式,被提问,我们就会想要知道答案,想要知道答案,就只能选择点击标题;

所以,提问式标题是很多爆文中惯用的手法。

毫不夸张的说,你只要把“提问式标题”写作技巧给吃透了,你就是一个写标题的高手了;

那好,现在我们来解决上面的第二个疑问

就是我知道了提问式的标题是可以吸引用户的点击欲望的,但是如何写提问式的标题呢?

别着急,下面我将分享给你10种常见,并且非常实用的提问标题句式,每一个句式都是我之前拆解150+篇爆文后总结提炼出来的,每一个你可以直接套用在实战中。

下面是今天内容的核心,拿好小板凳,我们正式开始;

二、如何写提问型的标题呢?

直接上干货,我将分享给你的10种常见的提问标题的句式模板分别是:

01:为什么····?+数字悬念!

句式简介:

这个句式很常用,首先使用“为什么关键词”提出一个疑问,勾引用户的好奇心,然后再使用数字的方式设置一个悬念,强化用户的好奇心。

实力拆解:

比如,你是卖亲子课程的,可以这样写标题:

为什么孩子越大越不愿意和你交流?99%的家长都不知道

我们简单分析下:

前面的问题会在最短时间内引发用户的关注,他们会代入到自己的身上,因为家长们都想知道这个答案;

后面一句用数字悬念的方式,其实是强化了用户的好奇心,更加想去点击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不愿意和自己交流了;

02:为什么···?+关联权威

句式简介:

这个句式和上面的区别在于后半部分,这里是关联权威,借助权威的因素让用户产生兴趣和信任,吸引他点击我们的标题;

实例拆解:

比如,你是卖梨膏的,我们可以这样写标题

为什么孩子一到冬天就容易咳嗽?听10年资深宝妈怎么说

我们简单分析下:

前面一句,为什么孩子一到冬天就容易咳嗽?用户听了以后,马上会想到自己的孩子,这个时候就产生了代入感,用户就会觉得和自己是有关的,所以就想要知道答案;

紧接着后半部分,听10年资深宝妈怎么说,这句话更加是吊足用户的胃口,因为10年资深宝妈这个形象,在用户心中就是权威的代表,她们确信,10年资深宝妈分享的对自己肯定有用,所以更愿意点击标题;

03:如何用+XX秒/分/时/天+理想状态

句式简介:

每个人都想变成一个理想状态,比如没有压力,家庭幸福,父母健康,事业成功等等,每个人的理想状态可能不太一样;

所以这个句式描述的是,短时间内,变成一个理想状态的结果,本身理想状态就已经可以吸引人了,但是现在只需要很短时间就可以达成,所以会更加的诱人!

实例拆解:

比如,你是卖鼻炎喷雾的,我可能会这样来写标题:

如何用10秒钟,把堵塞的鼻子变通畅?用它喷一喷,舒服一整天!

我们简单分析下:

有鼻炎的朋友都知道,鼻炎犯了的时候,不仅鼻子堵,心里更堵!所以这个时候,把鼻子变得通畅,就是他们这个群体的一个理想状态;

现在用10秒钟就可以达成这个理想状态,并且只要喷一喷,就能舒服一整天,想想都开心,用户当然想要试试,所以就会点击标题;

04:···那么多···,凭什么···?

句式简介:

这是一个带有情绪的提问句子,凭什么也是在替用户问出心中的疑惑,这个疑惑一般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比如突然爆红,突然销量大增,突然很大的成功,这个时候,这个提问句式就非常管用;

实例拆解:

比如你是做育儿培训的,我们可以这样来写标题:

千聊,荔枝有那么多的育儿课,凭什么李老师的课卖的最爆?

我们简单来分析下:

千聊,荔枝有那么多的育儿课,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后面又描述了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什么现象呢?

就是李老师的课程一下子卖爆了,用户肯定想要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到底李老师的课程好在什么地方呢?

所以这个时候,用这个句式套用,相当于把用户心中的困惑给表达出来了,用户想要找寻答案,必须要点击标题才可以!

05:取得惊人成绩+···凭什么?

句式简介:

句式的前半部分,取得的成绩,是什么意思?其实这个包含很多层意思,比如

从月入2000到月入50000,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从小职员变成高管等等;

这些都属于取得成绩的范畴,当一个人取得一个惊人的成绩时(这个人可以是品牌创始人,也可以是你的用户),读标题的人就会去思考,背后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这时候我们再用凭什么把用户心中的疑问问出来,就能勾引他的好奇心!

实例拆解:

比如,之前网上有一个关于网红大V李子柒的介绍文章,它的标题是这样写的:

14岁辍学,29岁身价过亿,这个90后女孩凭什么?

我们简单的分析下:

前半部分是她的惊人成绩,什么惊人的成绩呢?

那就是,14岁辍学,说明她的起点并不高,但是,29岁时,这个起点并不高的普通女孩,却身价过亿!

在普通人看来,这似乎不可思议,你可能也会有疑问:她到底是凭什么呢?要知道原因那只能点击标题进入正文寻找答案了。

06:1次=N个,什么样的···· 帮你(省,获得)···?

句式简介:

前面的等于号,是一个效果对等的作用,意思就是说,使用一次产品,就相当于过去使用很多产品达到的效果,这样可以快速的让用户感知到产品的功能好处;这个句式比较适合功效型产品写标题。

实例拆解:

比如,网上有一个卖精华液的,它的一篇产品推文标题是这样写的:

用1次=200张面膜,什么样的治愈瓶可以帮你省掉1年面膜?

我们来简单分析下:

用1次精华液,相当于平常用200张面膜的效果,达到相同的效果,这就是效果对等的方式。

紧接着,什么样的治愈瓶可以帮你省掉1年面膜?这句话从成本的角度,帮用户算了一笔账,可以帮助ta省去1年的面膜,用户会想:能省钱,为什么不点击进去看看呢?

07:你没用过?+超值好处

句式简介:

这个句式的亮点就在于,先用反问达到吸引用户注意力的效果,用户会觉得:没用过什么?没用过怎么了?这样他就会被吸引。

实例拆解:

比如,有一个卖防滑眼镜的,它有一篇爆文的标题是这样写的:

你没戴过?在北京它已经很火了,出汗不滑,狂甩不掉!

我们来简单的分析下:

上来一句反问,马上就能吸引用户的注意力,用户会心想,没戴过怎么了?他会很好奇的往下看

接下来再描述防滑眼镜的价值,什么价值呢?出汗不滑,运动的时候不容易掉

读到这里,用户如果有需求的话,就会上钩,点击进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做到出汗不滑的,因为在正常的认知中,用户戴眼镜碰到的一个很尴尬的就是,出汗了眼镜就戴不住了,很容掉落,以至于运动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的;

08:为什么···,却还是···?

句式简介:

这个提问的句式之所以能吸引用户的点击欲望,是因为它是反认知的,意思就是它所表达的,和用户脑海中以往正常的认知,是背道而驰的,不明白没关系,下面具体举例说明,看完你就知道怎么来用这个句式了。

实例拆解:

比如,你是卖文案课程的,可以这样起标题:

为什么马斯洛需求烂熟于心,却还是写不好文案?

我们来简单的分析下:

很多文案初学者会想当然的认为,了解了一些心理学,人性理论后(比如标题中提到的马斯洛需求),就可以写好文案了,这是他们以往的认知;

但是标题的后半部分打破了这个认知,就是了解了这些人性心理学以后,不一定能写好文案。这个时候用户就会问自己了,为什么和我想的不一样?

所以他的好奇心就会被激发,点击标题的欲望就会大大增加!

09:一个···+是如何····

句式简介:

这个句式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它可以放大产品的好处,前半部分把产品描述的很普通,但是后半部分却着重把产品的好处给放大,用户读起来能感觉到一种反差,刺激他去点击标题。

实例拆解:

比如,你是做亲子课程的,可以这样取标题:

一个短短的3小时课程,是如何教你做一个不焦虑的爸爸妈妈?

我们来简单的分析下:

一个短短的3小时课程,听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很普通!

再看后面一句,教你如何做一个不焦虑的爸爸妈妈,这句话会很快的引起共鸣,尤其是80,90后的新任爸爸妈妈们;

为什么呢?

可能他们都还是一个孩子的心态,在如何带好孩子这个问题上面一头雾水,焦虑是必然的,这个时候我们和他们说,可以帮助他们摆脱这个焦虑,他们一定会非常的感兴趣!

最关键的是,这个看似很普通的3小时的课程能解决这么大的问题,会让用户对这个课程的兴趣感倍增!

10:···难道就···?为什么···

句式简介:

这个句式的亮点在于,纠正用户生活中的惯性思维,出现问题后,用户很想当然的就想到一种解决办法,这就是惯性思维,其实有时候,这种惯性思维是错误的,不明白的话看下面的例子你就明白了!

实例拆解:

比如,你是做亲子课程的,可以这样取标题:

孩子一哭,难道就只能妥协吗?为什么不试下这个方法

我们来简单的分析下:

孩子搞不到自己喜欢的玩具,会哭;跌倒了,不想自己爬起来,会哭···

家长面对这些问题,惯性的解决办法就是妥协,可能他们也知道这样妥协不好,但是别无他法。

这里的反问恰好就刺痛父母心中的痛点,反问的另一层意思是告诉父母们,他们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什么更好的选择呢?标题中没说,你只有点击标题才知道。

写在最后

很多新手问我,怎么在最短时间内写好标题,提高点击量?

我给的答案很简单,两个字:模仿!

对,就是先模仿,把别人写的好标题拿过来,然后总结提炼出自己可以反复使用的句式模版,然后套用在自己的产品上面,这样最直接,用时最短,这是“术”的层面!

当你写多了,慢慢你就会知道好标题的底层逻辑在哪里,那个时候,你倒过头来看,原来自己总结的那些句式模板都是可以对号入座的,这是“道”的层面;

先“术”,后“道”,然后用“道”去验证之前的“术”,这才是写好标题最快的捷径!

作者:何杨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设问、提问、回答与反馈

导语:

课堂上的问与答是教学有效性的核心之一。本文从“设问—提问—回答—反馈”的常见问题、作用意义、问题设计的原则、维度与方式、提问的原则与要素、善用学生回答问题进行教学以及如何恰当地给予反馈这些方面进行阐述。文章平实易读,深入实际,文字中可见真挚的教育情怀和慈爱之心。其核心旨在希望帮助老师提升课堂生成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三好教师联盟愿与老师们共享共学习。

“设问—提问—回答—反馈”的常见问题

提问是试图引起言语反应的任何信号。提问包含三个方面的活动:组织、激发和反应。可以这么讲,“问题”是在学习内容和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之间架设的桥梁,也是用来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的工具。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备课环节过程中,老师们通常比较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比如,如何理解和处理教材,一节课分哪些教学步骤等。但是老师们在备课时,很少专门针对提问环节进行精心设计。

其实,设计提问是备课的核心之一。如何通过提问来达到教学目的?这堂课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最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如何处理学生的反馈?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可能出现什么样的错误?学生的错误回答背后反映了什么样的学习过程的缺陷或教学过程的问题?如何设计学生无法回答时的提示方式和补充性问题?

老师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会过于控制课堂、严格遵守课前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进度的完成。关注学生活动的组织、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而忽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回答或是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反馈。

在课后的教学反思中,也鲜见老师会反思这节课的提问设计、学生的回答与自己的反馈有什么值得注意或改进的地方。

同样,在评课的环节,点评人也只是关注教学流程、活动与课件的设计,而极少关注到课堂提问的类型、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学生的反应和老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馈。

在全国各地各种类型的听课中(赛课、公开课和学校的实际课堂听课),我们发现在“设问—提问—回答—反馈”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

1. 设问和问题设计环节的常见问题

设问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提问)?设问通常都是以教材的核心问题为主体,以触发或形成学习者的回应为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个好问题应该是一个高级组织者,它为紧随其后的回应提供一个框架。相当多的老师在备课中没有注意问题的设计。设计的问题很随意。

设问没有明确的目的

从问题中看不出问题的意图、导向与教学目标有什么关系?老师自己有时都不能确定为什么要问这样的问题。

问题之间没有关联

问题之间没有关联、不能围绕核心问题设计相关的子问题。

问题与问题之间没有梯度

问题与问题之间没有梯度,不能由浅入深地设置有难度梯度的问题。

没有考虑问题的广度和延伸

没有考虑问题的广度和延伸,没有想过是否给学生思考与挖掘的空间。

2. 提问过程的常见问题

快速转换对象,学生没有时间回答

不少教师在转向一个学生或下一个问题之前并没有给被提问者足够的时间思考。他们往往在学生还没有想好时就请另外的学生回答。其结果是使学生对回答问题失去了信心。这种方式也会减少学生的思考时间,无法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老师们普遍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提问和回答时间较长,有可能没法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其实,教学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帮助学生学习,如果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那么一堂课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进度,也没有任何意义。

就练习答案做简单的是否式提问

这类问题只需要学生机械性地用“yes”或“no”进行回答,无法促进学生进行真正的思考,不是有效的课堂活动。针对这类练习,其实老师让学生直接做练习,把答案公布出来就好。

问题结构过复杂

与上一种情况相反,有时老师在提问时会使用复杂、模棱两可、可作双重理解的问题。这种问题冗长而复杂,到提问结束时学生已抓不住它的大意了。有时老师会无意识地把两个(甚至更多)的问题放在一个复杂的结构中,致使学生抓不住要领。由于这种问题是口头的,并非书面的,学生无法重读一遍做出完整的理解。

3. 学生回答过程的常见问题

倾听不够

学生的回答过程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很多老师只是关注问题和答案,但忽略了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提问之后,不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就匆匆给出答案。

等待时间太短

在学生回答问题,特别是回答的不清楚、答案不正确时,很少给学生足够

的等待时间。而是急于提问下一个或是随意打断学生的回答。

回答问题后,很少继续追问、引导

回答问题后,很少继续追问、引导,构成一种真实的问答与对话。而是在学生回答后,就结束。只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跟进,设问。

4. 反馈过程的常见问题

过于强调“标准答案”

有些老师常常要求学生的回答必须遵循老师的思路,强调答案的惟一性。老师衡量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的惟一标准就是学生的回答是否满足自己头脑中定势的“标准答案”。对于超出“标准答案”以外的答案,不管是否具有合理性,一律“拒之门外”。更有甚者,有的老师为了等待自己的“标准答案”会一个一个学生叫下去,希望那个惟一可以被接受的答案最终出现。

学生少有彼此反馈的机会

很多课堂基本上是老师在主导。提问者、反馈者都是老师。很少让学生去评价其它学生的回答。当然给学生彼此反馈的机会,会减少老师的教学时间,也需要老师有高超的组织与调动能力。

学生一回答错了就迅速给出答案

老师在提问后,如果学生回答错误,常常会马上给出正确答案。很少继续提问或是引导,或是让其它学生参与回答。然后,再给出答案。

“设问—提问—回答—反馈”的意义与作用

教师在教学的问答环节中之所以出现上述若干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老师们没有对这个问答过程给与足够的重视。

在课堂教学中的“设问—提问—回答—反馈”的过程的意义和作用并不亚于老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练习过程。通过设问与提问的对话过程,老师可以做到:

(1)激发学生兴趣或引起学生注意;

(2)帮助学生回忆教材的具体知识或相关信息;

(3)检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的程度;

(4)鼓励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评析式思维能力。

设问—提问

通过“设问—提问”后学生的回答,我们可以动态了解学生对于新旧知识的掌握及接收情况,设问中应包括前面所学的内容。例如,我们讲到过去时态的时候,在设问过程中应设计一些问题去考查学生对于现在时态的掌握如何。如若掌握得不够好,还应设计相应内容的复习。

设问—提问—回答

通过“设问—提问—学生的回答”,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评析式思维能力。问与答的过程有时不是为了讨论出一个惟一正确的答案,而是让对话各方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允许课堂上发出不同的声音,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

设问—提问—回答—反馈

“设问—提问—回答—反馈”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反馈。反馈环节的作用与意义如下:

(1)告诉学生答案;

(2)纠正学生的错误;

(3)给学生准确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反思与思考。

潜在作用

“设问—提问—回答—反馈”的另一个潜在的作用是建立老师与学生间的心理链接与感情。

我曾在广州近郊的一个乡镇初中上过一周的单元研讨课。当地老师介绍说本校的学生生源很差,提醒我不要期望太高。在第一节课上,我明显感觉在前半部分,学生没什么反应,因为我的授课方式与他们习惯的教学方式方法和上课思路很不相同。到了后半节课,课堂气氛就融洽多了。到了第二、第三节课,学生的课堂提问、回答非常活跃。老师们都很奇怪,我怎么能把这么差的学生调动得这么好?其实我就是通过事先的设问、大量的提问、关注学生的回答与有效的反馈与学生建立起了情感的联系。

问题设计的原则、维度与方式及提问、回答的原则与要素

问题设计的原则、维度与方式

1.设问三原则

(1)与教学目标相关

在教学设计中,要紧扣本单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能只局限在一节课,要综合考虑到整个单元,甚至是整个学期的教学目标。所提的问题应与教学目标相关,不能散漫无边。

(2)设问要多维度而不是单向的

设计问题不应当局限于只关注语言,要从意义,功能、篇章组织,或文化意识等多个维度来设计问题。

(3)注重引导学生思维

设计问题的目的不是为了难倒学生,更不是为了展现教师的才能,而是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来促进学生关于问题的延展思考。

2.设问三维度

(1)梯度

要围绕核心问题的解决,设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阶梯式问题系列。或者围绕教学重点,组织一连串的“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的“问题链”。这种“问题链”能够体现并打通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思路,形成良性的课堂生态圈。

(2)广度

要根据核心内容的相关知识适度扩展。如 GREETING:从“How do you do?” “Hey! I am Jack.” “What’s up?”等不同的问候方式,我们不止是学习“how do you do?”的意思,而是需要扩展出去一个社会文化的维度。让学生明白,孩子对家长,同龄人之间,熟人或是陌生人之间,存在着不同的问候方式。问题要根据相关内容适当拓展,但不要出去太多。

(3)深度

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来合理设计教学问题的深度。如果学生程度够好,我们可以考虑设计足够有挑战性的问题。比如,在讲greeting的时候,针对已经学过的学生,让他们设计不同场景与角色的询问对方姓名、自我介绍的方式。

3.设问的方式

(1)设计问题清晰准确,不要含混模糊。

(2)问题的语言要准确可懂。特别是用英语设计问题时,尤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地道。

(3)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和目的,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

在新课的导入部分,可以设置考查原有知识掌握的问题和对新话题此前的了解程度。在课文的讲解过程中,就要设计围绕课文学习内容来设计问题。在复习与回顾阶段,就要设计检测性的、综合类的问题。

4.设计问题需要注意和避免的做法

(1)要避免复杂、模棱两可、可作双重理解的问题。使用具体的语言表述;

(2)对中心问题只作一次表述;

(3)使用尽量少的字眼来表述一个问题;

(4)要针对全班和部分学生分别设计问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被问到;

(5)针对练习课,设问方式应当不同。一是要关注干扰项相关的问题。二是要从练习出题者的角度给学生提问题:若你是出题者,会怎么设题?如何设置干扰项,在哪里挖空?用这样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考试思维。

提问的原则与要素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并存的过程。事先设计问题固然很重要,但提问的过程也非常关键。比如,用什么样的方式?是直接提问还是间接提问?由老师提问还是由学生提问?是针对一个学生或是全班学生提问?

提问的技巧与方法:

1. 不要集中只提问好学生,对于积极举手并已经回答几次的学生,可以有意忽视;

2. 对差生提问要适度,要根据学生情况调整问题的难度;

3. 不要盯住一个学生连续提问;

4. 上练习课时的提问要围绕练习材料进行,可以在讨论后提问;

5. 在课堂中用英语提问时,尤其要注意语速与清晰度,保证学生确定听懂。

善用学生回答问题进行教学

如果老师善于运用等待回答这一技巧,学生在答问中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

1. 学生会做出更长的回答。

他们回答问题的语句数量会随着回答问题时间的增加而有所增加。

2. 有更多的学生自愿回答问题。

3. 学生的回答会更具有分析性、创造性和评价性。

4. 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现象会有所减少。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同学来回答。其次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也应该等待足够的时间,不要急于给出答案。教师也要允许学生对答案进行补充或修改,也可以让别的学生来评价同学的回答,然后再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或解释。

如何恰当地给予反馈

在“设问—提问—回答—反馈”中,如何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反馈是课堂问答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最难把握的环节。虽然老师在备课时,可以预设和想象学生可能的回答,但真实的反馈过程是无法提前预设的。

反馈过程是课堂教学中最能体现生成特点的环节。在课堂上,学生让你意想不到的回答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切入点。这种从学生的回答和讨论组中捕捉教学切口与机会的能力取决于老师教材的熟悉与把握程度、对相关话题与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对学生的了解与知情、也与老师在课堂现场的反应与调控能力有关。

学生回答不出时,如何反馈与修正问题

老师提出问题后,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老师不应当马上给出答案,而是帮助,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

1.提示

学生面对老师的提问可能出现回答不了或回答部分的情况,老师需要进一步提示,以形成一个完整准确的答案。

2.重新措词

如果学生未能听懂问题,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问题简明化,用他们能够容易理解的形式重新措词。

3.补充问题

学生在回答时,常出现答案不够充分,表达含糊或不全面的情况,教师可就学生答案的缺漏或含混部分重新当场重设小问题,来帮助他们澄清思路,共同形成一个全面的答案。

4.鼓励学生预测

当学生对答案没有把握时,他们常常不愿冒然回答,因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信心。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采取假设或猜想的方法预测答案。

反馈时如何给出答案

1.反馈中的答案不一定要来自老师

答案不一定来自于老师,可以是其他同学给出的。老师要不断培养学生之间相互纠错的习惯,促进学生的思维意识的良性发展。

2.答案不一定要直接给出

老师不一定一次性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用间接提示的方式让学生根据提示逐步发现并完善答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思考与探究的习惯。

反馈过程中的纠错方式

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错误是非常正常的。老师给出答案和纠错的方式也很重要。纠错的方式可以是直接告诉学生回答错了。但不一定马上说出正确答案。还有一种方式是用正确的方式重复来提示学生。如学生说“I go to school yesterday”,你可以回答:“Oh, you mean you went to school yesterday?”通过重复正确的动词形式提示了学生的错误。

除了纠错的技巧之外,在纠错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要让学生当场觉得很难堪,尤其不要随意指责学生的错误。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本来就会担心犯错、出丑。随意指责学生的错误,会打击学生自我表达的积极性。

评价式反馈要客观、适切、具体化

虽然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但不等于在反馈时总是给学生正面的评价。总是说:“很好”“非常好”未必会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客观、适切的反馈学生是可以接受的,即使是指出他们的错误。此外,评价性反馈还要注意具体化。不要笼统地说:好、对、错,而是具体地指出回答时的亮点和问题。在开放性活动或问答中,这一点尤其重要。

反馈中的引导与延伸

在反馈时,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答案、纠正错误是反馈的必要与常用的方式。但老师的反馈不应止于此。在反馈中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适当地提供延伸性内容或是继续提问可以帮助并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探究兴趣。指导学生对该话题的思考方向。甚至可以针对某些问题,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或延伸拓展。

课堂上的问与答是教学有效性的核心之一,其作用不亚于教学流程与步骤的设计。老师应该在备课环节中精心设计问题、提问的方式并且预设学生可能的反应,但是学生的回答和老师的反馈通常是无法完全预设的。很多时候这个过程更多地要靠老师的现场生成。老师们如果能意识到问答环节对教学效能的意义与作用,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能力,在课后及时回顾与反思自己在“设问—提问—回答—反馈”过程的做法,及时总结、调整,就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生成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