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赞美挂面的句子有哪些(赞美挂面的句子)

赞美挂面的句子有哪些(赞美挂面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有一个城市叫平安,平安有一道风景叫挂面,如诗如画又美味

说到乡村旅游,陕西的袁家村绝对值得一提,这个人口不到三百人的小村子何以能成为陕西的乡村旅游标志是很多人研究和学习的对像,据说这个小村子一年的游客提待量超过百万,旅游收入更是超过亿元,不仅如此,这种模式还成为其它地方复制与学习的榜样,比如西宁平安区的袁家村就是其中的成功典范。

西宁的袁家村位于千年古驿平安驿,这座平安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汉羌争夺的焦点地区,据史书记载,汉宣帝神爵二年,在这里设安夷县,隶属于金城郡,东汉护羌校尉便驻守在这里。宋代筑有宗哥城,喃厮罗以之为都建立地方。明洪武十九年设平戎驿,嘉靖元年建平戎城。清代改为平安镇,其名沿袭到今天。史称“河湟间”或“河湟地区”。

近年来,当地为了挖掘河湟文化,打造乡旅游品牌,特地引进了陕西袁家村的模式进行系统化打造,进而成了西宁地区一个重要的网红打卡聚集地,古戏楼、老作坊、旧茶楼,是老青海的生活方式,黄土夯筑的土庄廓是老青海的家,极具民族特色的藏族、土族、撒拉族民居是老青海熟悉的风情。一座座建筑勾画出了河湟谷地的丰裕富饶与风情万种,为你揭开关于河湟印象的一角神秘面纱。

渝帆曾两次走进平安驿,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里的小吃,不仅汇聚了当地的河湟小吃,还可以品尝到很多著名的西北小吃。

青海人喜爱吃面,而且青海的面食做法多样,从白面到了青稞面,再到荞麦面、豆面,青海人总能做出各式各样令人垂涎的美食。这是袁家村晾晒的面条,自成风景。

老板给我们介绍说,这是他们的手工挂面,自然掠晒,具有口感好、食用方便、价格低、易于贮存等诸多特点,一直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面食之一。

老板说,手工挂面拥有极为悠久的历史,早在唐宋时期,便已经挂条问世。元代、明代已经极为成熟,清朝更是在全国盛行,因生产时是需要将条面悬挂于挂面杆上掠晒而得名,晾晒完毕后经分切即为成品。

在吃货的眼里,手工挂面只是很普通的食物,但在旅行者眼里,挂面师傅站在3米多高的木凳上晾晒挂面,如同一个空中舞者。每一根挂面都是一个字符,每一束挂面都是一句言语,每家每户,千根万根,在岁月的长河中,谱写着生活这首没有尽头的长诗。诗中,有他们世代相传的手艺,有生存的信念,以及流淌在血脉里的勤劳和坚守。

每个城市皆有它独特的韵味,给我们的旅行留下些美好的记忆,或是一处景点,或是一段历史,又或者是种美食,一条繁华的街道,一个有趣的人,而西宁的平安驿于我而言则是这一帘又一帘的挂面,挺直如弦,轻盈似水。微风吹过,就像海浪一样轻轻舞动,给摄影师留下许多创作的灵感。

嫩白鲜羹玉面条,有关赞美面条的绝美诗词

有关赞美面条的诗词

1、《过土山寨》

——宋代黄庭坚

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数筋玉簪横。

译文:面条像银线一样散乱分布在碗里,蒌蒿几片像玉簪横放在面上。

2、《朝饥食齑面甚美戏作》

——宋代陆游

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

译文: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和天上供奉的甘露相比,不知有什么不相同。

3、《江东竹枝词》

——明代陆深

红香细剥莺哥嘴,嫩白鲜羹玉面条

译文:细细剥开色红而味香的茭白,就像莺哥的嘴一样。嫩嫩白白,巧作鲜羹,香玉拌面条。

4、《赠进士张盥》

——唐代刘禹锡

举箸食汤饼,祝辞添麒麟。

译文:刚生男孩的人家设宴,举筷一起吃面条庆贺。

5、《朝中措·先生馋病老难医》

——宋代朱敦儒

肥葱细点,香油慢焰,汤饼如丝。

译文:大葱切细,用有香味的油慢火煮,面条像丝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