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句子是由词和词组组成)

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句子是由词和词组组成)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区分汉语中的词和短语?(二)

到这里,我们基本可以搞清楚词和短语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构成它们的成分之间整体性的强弱,越强的越倾向被视为词,越弱的越倾向于被视为短语。判断成分之间整体性的强弱,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最基本的一条标准是看中间能否插入其他成分。通俗点说,就是用“小三儿”来试探两口子的婚姻牢固程度。词内部紧密,其他成分很难介入;短语内部松散,其他成分很容易插入,造成扩展,扩展后的意思跟原来的意思基本相同。比如“铁门”是短语,因为可以扩展为“铁的门”,“铁路”是词,因为不能扩展为“铁的路”。

(1)铁门→铁的门 *铁路→铁的路

(2)说清→说得清 *说明→说得明

(3)血肉→血和肉 *骨肉→骨和肉

二、意义的透明程度(或者说凝合程度)。词义具有整体性,它的意义通常不是两个成分的简单相加,即“1+1<2”,比如“白菜”是词,它表示一种蔬菜的名称,“白”只是这种“菜”的一个属性,因此“白+菜<白菜”。短语是词的临时组合,它的意义通常是两个词义的简单相加,即“1+1=2”,比如“白布”是短语,它的意思就是“白的布”,因此“白+布=白布”。对于表示几个不同意义的组合体,我们得根据它的意思来判别属性。比如“红花”,当它表示中药材名时是个词,当它表示红色的花时是个短语。

从词汇历时发展的角度看,两个单音节词的组合,最初以短语的面貌出现,短语的意思就是两个词的相加,意义透明度很高;而当它们合成一个双音节词之后,通常作为一个整体发生词义的引申,这种引申义的出现就代表了它们意义的深度融合,透明度降低。比如“洗白”简单地表示“洗使之白”时,它是个短语(“我把衣领洗白了”),当它引申出“输光”“死亡”(“那个司机出车祸洗白了”)等意思时,它已然变成了词。

三、是否包含依附性很强的成分,比如词缀、轻声音节等。词缀依附于词根,只能作为词的一部分出现,比如英语中的前缀“dis-”“ex-”、后缀“-ly”“-ness”,汉语中的词缀不多,比如前缀“阿-”“老-”、后缀“-子”“-头”。因此“老鹰”“阿姨”“孩子”“苦头”都是词。同理,轻声通常出现在词语末尾,如果两字中的后一个字读成轻声,表示它们构成的是词而非短语,比如“东西(xi)”“买卖(mai)”“裁缝(feng)”。

四、词和短语之间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存在“过渡地带”。第一,对于同样结构的组合框架而言,出现频率越高的组合形式,我们越习以为常,越倾向于认为它是词,反之则倾向于认为它是短语。比如“颜色+人”的组合,“黑人”“白人”“红人”更接近于词,“蓝人”“黄人”“绿人”更接近于短语。“动物+屎”的组合,“狗屎”更像词,“猪屎”更像短语,至于“猫屎”嘛,随着“猫屎咖啡”的流行,它越来越像一个词了。第二,有些组合体兼具词和短语两种属性,合则更像词,分则更像短语,这种“两不像”,我们称之为“离合词”,它们在汉语词汇中总量较少,比如“帮忙”“结婚”“洗澡”等等。“我爱洗澡皮肤好好”里的“洗澡”被视为词,“我想洗个澡”里的“洗澡”被视为短语。

总结一下,现代汉语中的词和短语界限并不清晰,有时对它们的判别并不具有绝对性。正如白天和夜晚之间还存在一个叫“黄昏(或傍晚)”的过渡时间。对于一个组合是词还是短语,虽然有一定的判别标准,但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数情况下,词和短语的界限可以依靠汉语语感来判断,难度不大。对于模棱两可的情况,告诉你一个最简便的方法——查词典。词典收了的就是词,没收的就可能是短语。

* 图片来自网络和图书,侵删。

我是教现汉的董老师,跟你分享有趣有料的汉字汉语知识。点关注,不迷路,汉字汉语有点酷!@董老师聊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