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用只要就造句最好句子(用只要就造句最好句子)

用只要就造句最好句子(用只要就造句最好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只要……,就能……?职场别再骗自己

“只要再给一天的时间,我就能把工作做得完美。”

“只要再给一个金币,就能把这件事情搞定。”

“只要某某别再来烦,这里的活儿就能马上干完。”

“只要……,就能……“

这种造句方式,听到过不少回吧。

大多数时候,别人说说,我们听听。这话也就像一阵风,吹过,就过去了。至于他说过的那么多,能不能都做到,似乎与我们关系不大。相信不相信的,又有什么大不了呢。但是轮到自己,某天一个不小心,忽然也开始说,“只要……就能……”而我们自己,居然还就信了……隐隐约约,总觉着哪里有些不对。

这个句式,假定了“只要”后面跟着的,是“就能”的充分必要条件。

工作不完美,是因为时间不够;所以再给一天,就能做到完美。事情搞不定,是因为金币没到位;所以再给一枚,就能搞定。活儿干不完,是因为某某老是在旁边,像苍蝇嗡嗡嗡;所以只要他不来烦,我就能心平气和,就能把活儿干完。

乍看上去,没问题。但是稍微细想一下,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时间、资源等等,也许是原因的一部分,但能讲的出来的,往往并不是原因的全部。就差一口气的事情,也有,但委实不多。多数时候,是拿冰山露出的一角,作为解决问题的全部。越用力,拖出来的问题越多。

后续,即使“只要”后面的条件满足了,“就能”之后的结局,没几次真的做到。一个“只要”给他了,就会提出下一个“只要”。您配合着兜兜转转,给这给那。资源不断地给出去,他还在原地不断地“只要”。继续信他,就搞笑了。

实际上,这是一种逃避心理,并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就像笨人吃饼的故事。一个人饿极了,连续吃了好几个饼,都没吃饱。吃到最后一个,还没吃完,就饱了。这个人就认为,早知道,先吃最后那个饼就好了。错误的因果关系,没法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也就不可能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回到目标本身。要得到想要的成果,到底还需要哪些条件?时间多给一天,剩下来的工作量,就能按时按质完成吗?更多资源投下去,就能马上配置到位吗?张三配合得不好,换成李四,就一定成?问题会不会出在你自己身上?是否你的工作状态,这段时间就是有问题?是否因为你的能力不够,所以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找到对的钥匙,才能打开门锁。

至于喜欢把这种句式挂在嘴边的,听听就算了。我们自己,还是少干这种自己骗自己的事儿。有这时间,有这力气,不如专注找资源,努力满足充分且必要的条件。这样一来,离“就能”后面的目标,还能近一点。

当然,这里说的是大部分的情形。在找到真正充要条件的前提下,说“只要……就能……”,完全没问题。咱该配合的,就要全力配合。

生活中的“只要……就”

前一段时间在吃饭的时候刷短视频,经常会刷到樊登语录。樊登说的很多话都很有道理,我经常用他的话来对比自己的生活,感悟良多。

网图,侵权删除

还记得有次他说,我们给孩子挖的最大的坑,就是“只要……就”,比如,只要你不打游戏了,就一定能学好。

然而,这个激励往往不管用,孩子继续打游戏,在他心里就一个执念:学习还不简单,只要我不打游戏了,就一定能学好,那让我那天想学好的时候,不打游戏就成。

突然想起来自己上小学的时候,仗着比别人反应快一点儿的小聪明,经常过于懒散,一个学期人家都写了四五本大小字,我却只写了一两页。即使这样,小学五年级前,也可以保持班级前十的成绩。

以至于老师经常在班级里调侃:“你们可千万别学某某,你看她不写作业也可以保持前十,她要是好好写作业,早飞到你们头顶去了。”

很可笑的是,我对老师的话深以为然,觉得自己只不过是不屑于写作业而已,学好,也不是很简单的事情。于是,宁愿去石头堆里收集好看的石头,去树上寻找漂亮的树叶,去花草间捕捉美丽的蝴蝶,也不愿写完白勺“的”的“勺”字再睡觉。

可是,第一年中考,我并没有考上,差了20分——考试前,我是好好写了作业的。我第一次面临人生的选择:去上技校或者复读。

才突然发现,自己一直是在做梦。哪儿有什么“只要……就”!

假使我有天份,那学习的前十年已经被我消耗殆尽。15岁,是我第一次为自己人生做选择的年纪。我要复读,我想长大后上大学。

因为是自己做的选择,首先要克服自己懒散和严重偏科(初中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是语文全校第一,数学全校倒数第一)的毛病。

网图,侵权删

那个暑假,我把自己封锁在卧室,初一到初三所有的数学书都搬出来,一道例题,一道练习题不落地往下做。不懂就去问邻居家的哥哥或者弟弟,面对嘲笑和奚落也一反常态地忍着。

那个暑假,我的母亲没有一刻看到我在花草中发痴,也没有见到我表情极为丰富地直勾勾地盯着电视。她知道我不但开始好好写作业了,而且开始发狠学习了。

没有什么传奇,我苦学完后,数学成绩在平均线以上,后来,第二年我也如愿进入了高中。接下来的求学路,就踏踏实实,再也不敢造次。

天道好轮回,上苍饶过谁?因为小时候没有好好练字,我的字现在依旧很丑。那个时候不屑于做的数学题,到了高中刚开始的时候,人家5分钟能做完的一道,我却经常要耗掉一个多小时。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

可惜,我并没有在那一次的“只要……就”中学会生活的通理,做梦的时候多,想当然的时候多。

就拿体重这件事来说,一胎产前,一不小心把自己吃成了158斤,总觉得多简单的事情,生完孩子,出了月子,我应该照旧可以穿以前的衣服。可是,产后一周,当我拿出那条我怀孕前穿着很宽松的裤子时,却发现根本无法拉到大腿的位置。

平生第一次被自己胖到哭,那时才幡然醒悟那些喜欢对我说“只要生完孩子就瘦了”的同事和朋友,真的只是安慰我,在他们的安慰中,我就忘记了孕期要好好控制自己的体重,一点点地堕落,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变得胖到无法想象,需要痛定思痛,需要对自己痛下狠手,才能继续美美地穿以前的衣服。

网图,侵权删

后来,二胎产后一年,规律地家庭瑜伽,超负荷的家务,整夜两个小时一次的睡眠,经常来不及吃的三餐,让我继续瘦回了108斤。

本以为产后瘦下来就是真瘦了,于是,隔三差五的瑜伽,变成了好几个月不练。终于,疫情期间我又偷偷胖了19斤,然后,我又和所有人一样对自己说“没关系,只要到了夏天,我就自然瘦了”。

天气渐暖,肉肉依旧,长胖二十,岂非一日之懒?从上个礼拜开始,我又开始积极健身,看来又需要对自己狠下去了。减肥真的不只是阶段,而是女人一生的事业。

后来也慢慢的发现:只要相爱了就长久了,只要结婚了就安定了,只要有孩子了就不用担心以后了……诸如此类的话,只能是一种美好的祝福,“只要……就”是关于条件关系的关键词,但是,只是充分非必要条件,其中的变数还有很多。

比起经常纵容安慰我的人,我似乎更喜欢耿直得可以把我骂醒的人。纵容你的缺点安慰你的人,或许,当时会让你内心欢喜;然而,耿直犀利地惊醒你的人,也许会让你多年之后,依旧心存感激。

或许,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情,任何关系,都不存在一劳永逸,也不是简单的“只要…就”的因果。很多事情都要时刻惊醒,用心经营,连体重都是如此,更何况感情和家庭以及自己的人生呢?

只要…就能…

这是Romabin的第191篇原创

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了,但是思维有时候还是那么单纯。

只要努力勤奋,就能收获成功。如果没有成功,那是因为努力不够。只要有钱,就能娶老婆,只要有钱,就能当官,只要你这样,就能走上人生巅峰。这就像一个万能公式,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如果没有解决,那就继续加筹码。

就像绝大部分的人,做所有的事都是因为钱,以为钱可以完成所有的愿望,我们最后的愿望就是钱。甚至看到别人的幸福,也会归咎于有钱之类的原因,把别人的结果当成了原因。

人活着,总是在努力,不用刻意强调勤奋之类的东西,人要活着的本能反应就是去努力奋斗,工作,体力劳动,脑力劳动,或者用时间去换取生存资料。

不知道,为什么还需要成功学来给我们打鸡血,因为那些是是生下来就会,每个人的基因里面就已经有的东西。只要这样做,就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就能避免你不想发生的事情。

奇葩说黄执中分享过,一位心理学家李松蔚的观点,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一个毛病,就是在遇到一件糟糕事的时候,总是觉得一定是有人出了问题,举的例子是,他的女儿,有一次从学校回来,说感冒了,她外婆第一个反应,就是,平常叫你多喝水,你不听,感冒了吧!

遇到一件糟糕事情,就觉得一定是有人出问题,是他们的一个习惯,而且他们的这种指责,基本上是无可反驳的。

为什么?即使你告诉他,不对啊,我有喝水,还是感冒了。

喝的不够多嘛。

喝很多了。

不够多。

她的潜意识想法就是,只要你听话喝足够多的水,就能绝对不感冒。

所以你永远不可能反驳他,这个指控永远在,永远刷新不了,永远洗脱不掉。

因为你非得是有问题的那一个,这是跟长辈的安全感有关,也是跟我们人基本的安全感有关。

要知道,长辈其实也是一片好心。

他的意思是,如果这个世界是可以被控制的,那该多好。

只不过这种想法,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如果你听信了这一套,很自然的一个年轻人,脑中就会有一种观念,就叫做,只要我乖乖做对了一切,那么坏事就不会再发生在我头上,就能一切都会很顺利。

更进一步,相反的,如果今天有一件糟糕的事情发生在我头上,那就一定是我出了什么问题,一定是我有问题,一定是我不够好,这太恐怖了。

你要知道,这世界上更恐怖的一件事就是,任何一件事,只要你觉得要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你一定找得到,怎么可能找不到问题呢?

为什么别人就不会被骚扰,就我被骚扰,我已经裙子穿得很长了。

不够长。

很长了。

不够长。

那要怎么样?拿一个黑布包起我吗?

或许是。

只要你愿意,你永远找得到你的问题,你永远可以自责,是不是我的那个短信,发得太轻佻,是不是我表达拒绝的意思,不够强烈或过于强烈,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大家都熟悉,典型的叫受害者的自我谴责。

印象很深刻,有一个心理学教授(墨尔本大学教授),科迪利亚.法恩,她的文章里头,记载过她的一个个人经验,她那时候怀孕生了孩子,他推着她的小baby在公园里头散步的时候,她说在公园的长椅上,她发觉她隔壁坐着一个中年的妇人,跟他年纪差不多大,那妇人一直盯着她的宝宝看,她问她为什么,她说我也曾经有过一个孩子,跟你的孩子一样这么大,只很可惜,后来他夭折了。

那位女教授她说,这明明是一个可怜的妇人,可是在那一刻,当她说出这件事情的那一刻,她心里浮现各式各样恶毒的念头,在攻击这个可怜的女人,她心里头满脑子无法克制地,无法抗拒地,一直在想,一定是因为你,没有好好照顾你的宝宝,一定是你没有给他合格的奶粉,一定是你没有注意到他的身体状况,她脑子里不断地在攻击她,你一定出了什么问题。

她事后想,为什么得这么做,是因为如果你要问她,如果要在内心中承认,这位中年妇女跟我一样爱宝宝,跟我一样无微不至,她会失去她的宝宝,这代表我也有可能会失去我的宝宝,而这是不可能的,即便我再怎么爱他,都有可能失去,这是不可接受的,所以她非得犯什么错不可,她非得出个问题不可,因为那个问题我没出,所以我的宝宝才会是安全的。

这世界上这种事情太多人在做了,我们都知道,很多时候发生一些社会案件的时候,我们有一种习惯叫指责受害人,他未必完全出于恶意,有时候是出于,人的本能的那种安全感的所谓的善意。

他的意思很明显,我在帮你找问题,避免下次再出现,谁让你不听话。

所以你知道,当你频繁遇到糟糕事的时候,全世界无孔不入地,检查你哪里出问题,最不需要就是你自己,最不差的就是你自己,最不需要就是你自己在指责你自己,所有人会帮你做这件事情,所有的力量,所有的媒体,所有的师长都会帮你。

过去的已成事实,将来也没有什么可想。

只要做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有一个前提假设,就是这个世界是可预测的,是连续性的,实际情况我们都知道,不是想的那样,无法预测股市,明天会发生什么?或者下个月土豆的价格,或者我们可以活多少岁,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若知前世因,今生受的是。若知来世果,今生做的事。

大家都在追求确定性的东西,殊不知一切都在变,社会在变,环境在变,周围的人也在变,自己也在变,哪还有什么确定性。

只要做了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要想那样子,只能这样做。我们盯着结果,结果离我们越来越远。也许不用那样做,也能得到这样。

我们做的一切,为了追求心中的那一片美好,我们只想着未来的结果,却忽略了过程,也许我们一辈子也到不了那个结果。

只要…就能…

这是Romabin的第191篇原创

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了,但是思维有时候还是那么单纯。

只要努力勤奋,就能收获成功。如果没有成功,那是因为努力不够。只要有钱,就能娶老婆,只要有钱,就能当官,只要你这样,就能走上人生巅峰。这就像一个万能公式,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如果没有解决,那就继续加筹码。

就像绝大部分的人,做所有的事都是因为钱,以为钱可以完成所有的愿望,我们最后的愿望就是钱。甚至看到别人的幸福,也会归咎于有钱之类的原因,把别人的结果当成了原因。

人活着,总是在努力,不用刻意强调勤奋之类的东西,人要活着的本能反应就是去努力奋斗,工作,体力劳动,脑力劳动,或者用时间去换取生存资料。

不知道,为什么还需要成功学来给我们打鸡血,因为那些是是生下来就会,每个人的基因里面就已经有的东西。只要这样做,就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就能避免你不想发生的事情。

奇葩说黄执中分享过,一位心理学家李松蔚的观点,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一个毛病,就是在遇到一件糟糕事的时候,总是觉得一定是有人出了问题,举的例子是,他的女儿,有一次从学校回来,说感冒了,她外婆第一个反应,就是,平常叫你多喝水,你不听,感冒了吧!

遇到一件糟糕事情,就觉得一定是有人出问题,是他们的一个习惯,而且他们的这种指责,基本上是无可反驳的。

为什么?即使你告诉他,不对啊,我有喝水,还是感冒了。

喝的不够多嘛。

喝很多了。

不够多。

她的潜意识想法就是,只要你听话喝足够多的水,就能绝对不感冒。

所以你永远不可能反驳他,这个指控永远在,永远刷新不了,永远洗脱不掉。

因为你非得是有问题的那一个,这是跟长辈的安全感有关,也是跟我们人基本的安全感有关。

要知道,长辈其实也是一片好心。

他的意思是,如果这个世界是可以被控制的,那该多好。

只不过这种想法,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如果你听信了这一套,很自然的一个年轻人,脑中就会有一种观念,就叫做,只要我乖乖做对了一切,那么坏事就不会再发生在我头上,就能一切都会很顺利。

更进一步,相反的,如果今天有一件糟糕的事情发生在我头上,那就一定是我出了什么问题,一定是我有问题,一定是我不够好,这太恐怖了。

你要知道,这世界上更恐怖的一件事就是,任何一件事,只要你觉得要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你一定找得到,怎么可能找不到问题呢?

为什么别人就不会被骚扰,就我被骚扰,我已经裙子穿得很长了。

不够长。

很长了。

不够长。

那要怎么样?拿一个黑布包起我吗?

或许是。

只要你愿意,你永远找得到你的问题,你永远可以自责,是不是我的那个短信,发得太轻佻,是不是我表达拒绝的意思,不够强烈或过于强烈,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大家都熟悉,典型的叫受害者的自我谴责。

印象很深刻,有一个心理学教授(墨尔本大学教授),科迪利亚.法恩,她的文章里头,记载过她的一个个人经验,她那时候怀孕生了孩子,他推着她的小baby在公园里头散步的时候,她说在公园的长椅上,她发觉她隔壁坐着一个中年的妇人,跟他年纪差不多大,那妇人一直盯着她的宝宝看,她问她为什么,她说我也曾经有过一个孩子,跟你的孩子一样这么大,只很可惜,后来他夭折了。

那位女教授她说,这明明是一个可怜的妇人,可是在那一刻,当她说出这件事情的那一刻,她心里浮现各式各样恶毒的念头,在攻击这个可怜的女人,她心里头满脑子无法克制地,无法抗拒地,一直在想,一定是因为你,没有好好照顾你的宝宝,一定是你没有给他合格的奶粉,一定是你没有注意到他的身体状况,她脑子里不断地在攻击她,你一定出了什么问题。

她事后想,为什么得这么做,是因为如果你要问她,如果要在内心中承认,这位中年妇女跟我一样爱宝宝,跟我一样无微不至,她会失去她的宝宝,这代表我也有可能会失去我的宝宝,而这是不可能的,即便我再怎么爱他,都有可能失去,这是不可接受的,所以她非得犯什么错不可,她非得出个问题不可,因为那个问题我没出,所以我的宝宝才会是安全的。

这世界上这种事情太多人在做了,我们都知道,很多时候发生一些社会案件的时候,我们有一种习惯叫指责受害人,他未必完全出于恶意,有时候是出于,人的本能的那种安全感的所谓的善意。

他的意思很明显,我在帮你找问题,避免下次再出现,谁让你不听话。

所以你知道,当你频繁遇到糟糕事的时候,全世界无孔不入地,检查你哪里出问题,最不需要就是你自己,最不差的就是你自己,最不需要就是你自己在指责你自己,所有人会帮你做这件事情,所有的力量,所有的媒体,所有的师长都会帮你。

过去的已成事实,将来也没有什么可想。

只要做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有一个前提假设,就是这个世界是可预测的,是连续性的,实际情况我们都知道,不是想的那样,无法预测股市,明天会发生什么?或者下个月土豆的价格,或者我们可以活多少岁,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若知前世因,今生受的是。若知来世果,今生做的事。

大家都在追求确定性的东西,殊不知一切都在变,社会在变,环境在变,周围的人也在变,自己也在变,哪还有什么确定性。

只要做了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要想那样子,只能这样做。我们盯着结果,结果离我们越来越远。也许不用那样做,也能得到这样。

我们做的一切,为了追求心中的那一片美好,我们只想着未来的结果,却忽略了过程,也许我们一辈子也到不了那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