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用小草写句子是什么(用小草写句子是)

用小草写句子是什么(用小草写句子是)

本文目录一览:

端午/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新鲜的散发着浓郁香气的艾草,现在简直成了端午节的标配。

每年的端午节前一段时间,超市里、集市上、街头、路边,都可以看到捆成一小把一小把的艾草在售卖。

晚饭后出去散步,看见路边还有卖艾草的,我也就顺手买了一把。其实,家人前两天已经买过几把艾草了,可是我喜欢艾草散发的味道。新鲜的艾草放在客厅、书房、卧室里,整个家里就漫溢着艾草新鲜的芳香,而且,那种美好的艾叶香能让人一晚上都睡得香甜。

买完艾草,看着艾草的叶子和前几天买的不一样,于是,顺便还和卖艾草的老太太聊了几句,老太太说她卖的这是小叶艾,是亲戚家地里长的,小叶艾的药用价值比大叶艾要更高一些。

回到家里,把刚买来的艾草和原来的艾草对比了一下,果然在外形上有着特别明显的区别。前两天买的是大叶艾。

艾草有大叶艾和小叶艾之分,顾名思义,大叶艾的叶子比较宽大,小叶艾的叶子比较小,细长。此外,大叶艾的艾叶厚,叶子上绒毛多,艾绒纤维粗,产量高,艾灸时,气味芬芳,火力柔和。小叶艾,叶小而薄,产量低,艾灸时,烟大火烈。大叶艾的香味比小叶艾的香味要浓郁。大叶艾草的花朵为红色,小叶艾草的花朵为淡黄色或黄绿色,形似野菊花。小叶艾草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矮蒿、野艾。

大叶艾草,茎长、叶子宽大;小叶艾草,茎短,叶子细长。当然,艾草的个头还和生长的地方有关,前几天去南部山区玩,在一个小山上,我还折了几棵小叶艾草,都是野生的,个头很小。而我买回来的这把小叶艾草,足有一米多高呢,比家里的大叶艾草还要高一大截。一般来说,种植的艾草比野生的艾草要高大一些。

艾草是“蒿”这一大家族中的一种,属于菊科,蒿属,艾草种,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艾草的别名也相当多,有萧茅、冰台、遏草、香艾、艾蒿、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

蒿这一家族的植物们有一个比较让人喜欢的共同的特性,气味芳香四溢,无论是叶子,还是茎秆,都有着浓郁的芳香。艾蒿是这样,餐桌上经常吃的人工种植的蔬菜——茼蒿、蒌蒿是这样,野生的白蒿、青蒿等,也都是气味芳香。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顾城的这些诗句,读起来总是感觉亲切而美好。一棵棵青葱的艾草,因为端午节插艾的习俗,被很多人熟悉。艾草开的花和结的果,很多人可能就不熟悉了。艾草的花和果也确实不怎么引人注目,艾草的花为头状花序,花朵儿小而多,排成狭长总状花丛,艾草的花蕾是白色的,尖上一抹粉紫色,看上去倒是很可人,绽开的艾草花朵是紫色的,小而秀美。艾草的花果期一般在7月到10月间。

艾草当然也是可以食用的。说起来,艾草也是一种原生态的绿色菜蔬呢!在艾草还青葱年少的时候,把它们一棵棵从山野的地上采挖回家,清水里洗干净,就可以制作成多种富有特色的美食了,像青团、艾米果、艾糍等。

在我国南方传统食品中,有一种糍粑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原料做成的,人们称为“艾糍”。做艾糍,人们一般会用清明前后枝叶鲜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里面包上花生碎、芝麻及白糖等馅料(部分地区会加上绿豆蓉),再将它们放进笼屉里蒸熟,就可以美美地享用了。

在广东东江流域,当地人在冬季和春季采摘鲜嫩的艾草叶子和芽,当作蔬菜食用,是餐桌上受人欢迎的一种气味芳香的野菜呢!

每年的立春时分,赣州客家人有采集艾草做成艾米果的习俗。艾米果的形状与北方人喜欢吃的饺子有点儿相似,但个头比饺子更大,艾米果内有馅,咬一口,美味可口,艾草的清香满齿颊。艾米果可以当主食食用,也可以当作美味的茶点。在少儿文学群里,我还看到一位文友自己亲手制作的艾米果照片,看起来清清爽爽、绿意盈盈,一副很好吃的样子,单是看着照片就让做为吃货的我馋涎欲滴了。

青团是江南地区清明时节的传统特色小吃。青团和艾米果的做法也是大同小异,它们的外形明显不同,做好的青团也是看起来清清爽爽、绿意盈盈,吃起来不甜不腻,还有着清淡却悠长的艾草香气。

艾糍、艾米果、青团……它们在我这个北方人的心里,都是人间美好的食物。在南方人的心里,它们更是家乡的味道,是夹缠着妈妈的爱的味道,是舌尖上的美好童年,是吃一次就足以让人回味一生的食物。

艾叶还可以用来制作成“艾叶茶”饮用,煮粥的时候放些鲜嫩的艾叶,就可煮成弥散着艾草清香的“艾叶粥”了。

说实话,我有时挺羡慕在南方长大的人,觉得南方人的心思是细密的,对于生活,南方人的日子是细致的,也许是因为南方气候和暖,水草丰美,不少南方朋友的童年时代有很多关于吃食的美好记忆,不像我们北方人。我觉得北方人的日子是粗枝大叶的,是粗糙简陋的,这里面有贫穷的因素在里面,也有浓郁的地域因素在里面。

在我儿时的印象里,艾草是和端午节紧密相连的。但是,小时候过端午节,好像只是在口头上过的,记得一到快过节了,我那年老的祖母就会念叨着:五月端午快到了,五月端午快到了。祖母不识字,但是居然也知道屈原的故事,于是就给我和妹妹讲一点屈原的故事,还有吃粽子、喝雄黄酒等的风俗。整个童年时期,我们家没有在各个门口插过艾草,也没有吃过粽子,更没有喝过雄黄酒。只有祖母关于端午节的念叨和故事。

壹点号雨兰诗文书画

小草赞……

小草赞

文/钞佩云

不与百花争奇香,

不和大树论短长。

微风吹来似涟漪,

阳光雨露来滋养。

祖国大地披锦绣,

风吹雨打更茁壮。

天涯海角芳草地,

美化环境当自强。

2021年12月16日

壹点号 高山雪莲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草色青青

作者:徐刚

少小芦苇

我为童子时,与我为伴的是崇明岛的芦苇和沟边地头的芳草野花。

我不知道芦苇算不算草,它比我高大得多。民沟边沿芦苇成带,从烧柴到做篱笆墙、编芦席、吃芦根、包粽子,芦苇和崇明岛上农人的生活缠结着,我也在其中。

当寒冷的、单调的、不是落雪就是落雨的冬天过去,喜鹊发出第一声“喳喳”时,麻雀也从屋檐底下的小窝里飞出来了。越冬的麻雀从不在冷雨中现身,但会在雪地上蹦蹦跳跳,它们是在赏雪吗?母亲告诉我,麻雀离我们最近,乡下多茅屋,人住屋里,它住檐下。但麻雀从不吃人类给予的饭食,远远地和人保持距离,当年麻雀风骨凛然也。

但,我迫不及待想做的是趴在沟岸边沿,看芦苇有没有出土——乡人谓之“葆青”。随着第一阵春风、第一场春雨的到来,地气渐渐变暖,温柔着冻土,芦芽尖便应时而动。然而要寻找芦芽尖并不容易,必须趴在沟沿上仔细察看。它们尚未出土,但周边的泥块已经开裂破碎,那正是尖尖芦芽的藏身处。你看见它,就是看见了一根芦苇、一片芦苇、一个大芦荡的生命故事的开始。第二天清晨再去沟边,那芦芽尖趁夜深人静,已经破土而出,鹅黄色,约一寸的样子。它显得羞涩、孤独,它东张西望,有点不知所措。好在芦苇家族的后代们纷纷出土,大约在第三天,芦芽们便可以互通声气了。后来知道,芦苇,是多年生的高大禾草,生长在沟渠河堤或沼泽地带,在江畔海滩则成群结队成为芦荡。芦苇有纤纤风骨,迎风直立,摇曳生姿,多野趣。秋冬的芦花雪白,站在芦苇顶端,古人称之为“立雪”,康有为喜用之。

芦苇多别称:“苇”“芦”“芦芛”“蒹葭”。

崇明岛的“原住民”是芦苇和螃蟹,1600年前即唐朝武德元年,崇明沙洲初露水面,有渔樵者好奇,登岛一望,芦苇无边,大喜过望之后,却受了惊吓,芦苇根脚下的淤泥中有双螯高举的螃蟹正索索有声,口吐白沫,横行其间。旧志称,“崇明集八方美壤”,是说泥沙堆积而成的崇明岛,其土壤之源皆出自长江上游各州县之地,由此也带来了芦苇的种子,但不知螃蟹何以出,待考。崇明的农民中有些人会念《诗经》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句。少小时我被品元伯告知:“‘白露为霜’‘在水一方’,写的就是崇明岛。”崇明有耕读风气,多私塾,田野地头便多了点书卷气。《诗经》所写是崇明沙岛吗?形似而实不似也。倒是说明,封闭在孤悬海外的小岛上的农人,他们渴望文化,他们把仅知的一点诗句,在想象中与本土本岛联结起来了。有时,对与错并不重要,审美的觉醒是如此可爱、奇妙。乡间的习惯,在雨天或农闲时,会恭敬地把私塾先生请来讲《论语》,也讲《山海经》,我是最小的旁听者。老先生之乎者也地说《论语》,把一干农人当成了他的私塾学生,不解释,只让背。农人却也记住了“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还有“和为贵”之类的句子。老先生过世了,读小学六年级的我便被昌囝阿哥叫去,读讲《西游记》《水浒》《封神榜》等,一个寒假,我几乎成了说书人。

我家门口有一条民沟,两岸是青翠茂密的芦苇带,春天,长着各色野菜野花。夏日炎炎时我们便泡在水里抓着芦根“打脚洞”,学游泳,看被惊扰的鲤鱼翻跟斗、跳龙门。到了晚上月上柳梢头,母亲在纺纱,我会在门口看那影影绰绰的芦苇,夜色为它们披上了朦胧,有风,两条浓淡不均的黑影摇曳、涌动。浪迹江湖时,我一直回味这摇曳与涌动,摇曳在我的夜行路上,涌动在我的思乡梦里,于是我的梦便摇曳、涌动着江湖夜雨。

马兰头与蟛蜞

马兰头又叫蟛蜞头,看官一定会觉得陌生而奇怪,草若蟛蜞头吗?蟛蜞有头吗?你未必见过马兰头长在沟边地头的样子,但你很有可能品尝过它的美味:凉拌的有干丝马兰头,新鲜的春之味;还有马兰干烧肉,肉香野菜香在嘴里拥挤着,重叠着,不忍下咽。

儿时的崇明,地净水清,沟河岸畔、田野地头,甚至是农村的“交通要道”田埂路上,满眼都是碧绿的蟛蜞头——马兰头,仿佛是被惊蛰的雷声唤醒,小沟里的水汽、马兰头的清香便一起荡漾着,崇明人“嚼春”的日子开始了。

马兰头为菊科多年生植物,梗呈红色,可食可药,分布甚广,其名各异,从《本草拾遗》到各地《植物志》中搜集到的名称,可谓林林总总。

马兰头的药用价值小时候曾经听说,却并不关心,最在意的是它碧绿清香,可吃,百吃不厌,是儿时的美食。马兰头要凉吃,先用开水焯,再用清水过一遍,用菜刀切成碎末,香气便从菜刀底下四散开去,加盐少许,揉捏成团,堆放于碗中,春就在嘴里了。然后是咬嚼,慢慢咬嚼,咬嚼那春天的味道。

为什么它的名字和蟛蜞有关?母亲说:“大概因为它是蟛蜞的朋友吧。”后来想起,蟛蜞洞周边的土壤比较松软且肥沃,而蟛蜞出没均从花草下过往,却不对其有一点骚扰,蟛蜞亦喜花草?

蟛蜞,学名相手蟹,俗称小螃蟹,在崇明河沟两岸芦苇旁边掘洞而居,数不胜数,是农家美食,富含蛋白质,也可入药。蟛蜞习惯横行,品元伯说偶尔也有直行的,得看它心情如何。为了看到直行的蟛蜞,我和生民在傍晚趁蟛蜞们纷纷出洞时守在一旁,只见一只大号的蟛蜞,出洞后两只前螯合抱直行,摇摇晃晃,彬彬有礼,状似走一步叩一个头,有君子“折枝”之风。所以古时文人取《论语》句“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以“礼云”相称,其卵则被称为“礼云子”。就连与蟛蜞洞为邻的野菜,都有文绉绉的学名,如马兰头。

挑荠菜

与马兰头同为美味的乡间野菜是荠菜,周作人《故乡的野菜》中说“那时小孩们唱道:‘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又引《西湖游览志》“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置灶陉上,以厌虫蚁”,“但浙东却不很理会这些事情,只是挑来做菜或炒年糕吃罢了”。这里,“挑来做菜”的“挑”就有讲究。崇明乡人也说“挑”,并家家备有一种小刀。马兰头和荠菜茎短乃至伏地,个头细小嫩弱,用刀割用锨挖皆不可行,只能“挑”,用一把小刀,浅浅地插到野菜的根部,轻轻切割,挑而出之,是为“挑”也。如在地头,蹲下挑起即可,如是在沟沿上,就得匍匐在岸边,一边挑荠菜,一边看春水游鱼。小鱼儿极灵敏,岸边稍有动静便游往深池,留下一圈涟漪,很奇妙的由内向外,自小而大,一圈一圈的,直到触碰对岸的芦苇后才消散。而另一条小鱼,会以另一片涟漪取而代之。我一边玩一边挑荠菜,姐姐挑满一篮叫我回家时,我的竹篮里空空如也。母亲笑着说:“儿子去挖宝了,顺便挑了一把荠菜。”

最好吃的是荠菜肉馄饨,那要等三江口的赵家寄爷、寄娘来。母亲会裹荠菜肉馄饨——崇明农人不说“包”而说“裹”,文言用语也——还会炒一盘长生果(花生米),热一壶崇明老白酒,赵家寄爷要和我对酌,母亲也不反对,我当然高兴,自此便学会了吃酒。

荠菜春卷是荠菜的另一种吃法,将料理好的荠菜碎末置于面皮里,包裹成春卷,开油锅把皮子炸成焦黄即可,是把春天卷起来仔细品味。

在我儿时,普通农家开油锅几无可能,米、面、油之珍贵稀缺也。“油瓶跌倒勿晓得搀起来”,是责人懒惰之极的一句俚语,可知菜籽油、豆油在农人生活中的分量。当时,海运不便,油价昂贵,此其一;崇明农人种油菜数量甚少,农田须种粮食,吃饭事大,此其二。我母亲灶台上的油碗里,永远不见油,只有一块油腻、变色的小布头——手织的土布——在锅底擦拭一遍,美其名曰“起油锅”。倘是炒青菜,还真能闻到青菜上有一点油香味。

酥脆的、焦黄的、油炸后溢出清香的荠菜春卷,则可望而不可即也。

寂寂草头

在崇明,俗称的草头,即为苜蓿的嫩尖——苜蓿头。倘论鲜嫩,崇明岛早春的野菜中,草头居其首。

在贫困的年代里,草头最简单的吃法,就是母亲用油布一抹锅底,把洗干净的草头放进锅里,用筷子拌动几下,再浇上几滴料酒,加水少许,不用盖锅盖,那草头香便会溢出,已成美味,俗称“搂草头”。这草头鲜嫩到什么程度?入口,还来不及慢慢品味它的清香,几叶草头便化了。必须用筷子再来一大夹,草头量多才能稍加咀嚼,把清香留于齿颊。崇明人吃草头,还有青黄不接时填肚皮的意思在,细想起来,吃不饱饭的少小年代,却有小鱼小虾及野菜可吃,这也是造物的恩典了。

草头不像荠菜、马兰头,零星地散布着。草头地是一大片的地,一大片的嫩绿,一大片的青草味。每一次母亲要我去摘草头时,我都会在地头踌躇不前,那些沐浴在晨光中的草头,正安详地享受着清早的大自然,微风中那绿叶轻轻地晃动着,等待太阳升起。摘草头只需一只菜篮子,用不着别的工具,在草头地里掐取嫩尖即可。尽管母亲一再告诉我,草头是掐不死的,今天摘下嫩尖,明天一早又长起来了,但那细细的茎被掐断了,会流出一点汁水,那是它的血吗?它会觉得疼吗?我离开草头地时回望,绿色依旧,宁静依旧。被掐断的痛苦无声无息,它们不告诉人。

草头细茎卧地,一茎生三叶,开娇小的花,花语为“幸运”。最难找到的是四叶苜蓿,找到的人就是“额骨头高”,会有好运气。我和生民找过好半天,他没有找见,我找到了一枚。前几年回乡时和生民聊天,他还记得找四叶草头的事:“没运气,种了一辈子花地。你算好运气,那四叶草帮你忙,写了一辈子的字!”我是好运气吗?我想是的,我总有师友指点相助,我三十多年里总是行走在自然风光中,大森林、大沙漠、河西走廊、武夷山、昆仑山、祁连山、秦岭、葱岭、西双版纳、三江并流、内蒙古大草原……这一切我不是路过,而是进入其中跋涉过。

苜蓿开小红花、小白花、小紫花,那是它最美的时候,却也会给我带来小小的惆怅:为什么花开了,草头便老了?而且,很快就要开田放水,庞大的水牛拉着铁犁,要把这些草头翻到地块下,连同它的花一起。这是多少有点感伤的时刻,绿草红花都被埋没了。再走过这条田埂路时,已是一片水汪汪的秧田了,有蝼蛄在泥块的高处叫着,鸭子们追着蝼蛄大吃。人世间多的是埋没,有的埋没是高贵的埋没。它们在泥土中,成为肥料。它们和大地在一起。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24日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写作素材:描写花草的精彩段落,孩子写物描景作文不用愁啦

花花草草,自古以来都是文人描写的对象,可以有感而发,也可以借景抒情。因为有了花草的衬托,使抒情更富有感染力。

例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在现代文之中,花草景物,不仅仅可以作为景物出现在文中,给文章的文笔润色,更可以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使一篇文章有深度。

例如:《野菊花》中“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山茶花》中“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着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

冰心《樱花》中“这樱花,一堆堆,一层层,好像云海似地,在朝阳下绯红万顷,溢彩流光。当曲折的山路被这无边的花云遮盖着了的时候,我们就像坐在十一只首尾相接的轻舟之中,凌驾着飘荡的东风,两舷溅起哗哗的花浪,迅捷地向着初升的太阳前进”

……

今天安老师就把有关描写花草的一些句子整理出来,一起来享用一场花草盛宴:

1. 梅花:梅花不选择在春天与别的花争奇斗艳,只傲然怒放在清冷的冬天,它默默无闻地站着,顶寒风,踏冰雪……它那赤褐色的枝丫像铁似的坚硬,皮下却奔涌着生命的热流,它那黄里透红的花朵,闪着晶莹的玉石般的光泽,显得那么潇洒、那么顽强、那么无畏,酿造出一片冬天里的春天;那傲雪怒放的英雄气概里更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浪漫情怀。

2. 荷花:荷花像倾在湖中的胭脂,又像落在湖上的云霞,更是别具一格。吟诵着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顿觉心旷神怡。荷叶展绿叠翠,碧盘滚落,露珠亮晶晶,在那翠绿的荷叶上微微滚动着,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像翡翠盘里托着珍珠一样。你瞧,一只青蛙正蹲在荷叶上,它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正在为荷花湖演奏动听的交响乐呢!在翠绿的荷叶丛中,一枝枝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而立,娇羞欲语;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沁人心脾。粉红色的花蕾含苞待放,远远看去像一盏盏红灯笼,也像熟透了的桃子。

3. 玉兰花:朵朵白玉兰像一只只洁白无瑕的玉铃在风中摇晃着,侧耳倾听,好似那清脆悦耳的铃声在风中传送过来。花朵有的含苞待放,像一支支白蜡烛;有的争芳斗艳,花骨朵中散发着浓郁的香味;有的倒挂枝头;有的斜插云鬓;有的好似一对伙伴在一旁低头窃窃私语;有的好像白蝴蝶面对蓝天振翅欲飞。

4. 紫藤花:走近细看,一片片彩云顿时变了样,好似串串风铃,微风拂过,会发出动听的音乐,让你领略艺术的魅力。你瞧,这些花一串串地挂满了枝条,活像一串串葡萄散发着诱人的色泽。这花白中泛紫,两片花瓣舒展开来,下面一个小花苞微微张开,犹如一位羞涩的少女轻轻遮住了她那娇美多姿的脸庞,真是惹人怜爱。还有些花朵还没开放,淡紫色的花瓣紧紧收着,青绿色的花梗衬托着淡紫色的花苞,像极了一只只小茄子。微风吹拂下,每朵花就像一个个铃铛,玲珑精巧,还有一股清香钻进我的鼻子里,沁人心脾。漫步在紫藤花中,就仿佛置身于蓬莱仙境,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何等的诗情画意。

5. 桃花:当你走进桃园,你会发现那粉红色的“云霞”原来是一簇簇美丽的桃花。数不清的棵棵桃树生机勃勃,婀娜多姿。那枝条上的花朵更是让人痴迷,粉里透红的花瓣一层裹着一层,淡黄色的花蕊缀在花心,多像是叠着丝绸!那花有的已绽开笑脸,有的羞涩地打着朵儿,还有的更逗,俨然是一个淘气的小不点儿……它们就这样挤挤挨挨地拥在那修长的枝条上,好像故意要把新生的绿叶挤下枝条,好让自己独享春光。正当你留恋于花海之时,一阵清风拂过,一股股沁人心脾的花香扑鼻而来,花枝花朵轻歌曼舞,整个桃园悠悠荡漾,使人心旷神怡,遐想联翩……

6. 水仙:是呵,水仙,你虽没有春季杏花“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热情盎然;没有夏天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冰清玉洁;没有秋色中菊花“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威武雄壮;但你如一位身着一袭白纱裙,在寒冬中静静独舞的仙子,用你的碧绿,用你的 芬芳,装点着这个“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白色梦幻般的冬季。

7. 梨花:“梅花雪,梨花月”,月下梨花更有一番风韵,你看,那一朵朵小小的玲珑的花儿,犹如缀满故事的铃铛,在轻风抚弄下,悄然诉说着旖旎悱恻的故事。那一团团莹润的白,趁着月色,显得越发晶莹剔透,你忍不住伸手抚摸她娇嫩的花瓣,湿漉漉的感觉,仿佛抚摸着丝绸,有好似碰触着婴儿的肌肤。而此时此刻,夜色朦胧,星月临空,“云满衣裳月满身”的梨花,清辉荡漾,在微风中荡漾着,偶有几片落花,好似月光在闪烁,月色和梨花完全融合在了一起,这是多么美妙的境界啊!真可谓“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啊!

8. 菊花:那丛丛簇簇的菊花,色彩斑斓,有黄菊、墨菊、龙爪菊……姿态各异,生机盎然。娇媚的花瓣借着阳光闪耀着美丽的光彩;那一株株菊花多像一群群亭亭玉立的仙女迎风翩翩起舞,啊!朵朵奇姿异彩的菊花不时飘出缕缕袭人的清香;那花犹如波浪,一波连着一波,一波推着一波,层层叠叠,无穷无尽;那香犹如一阵风,溢满了整个花园,挤进空气的每一丝缝隙里,熏染着秋风,描绘着秋色。

9. 小草:不论贫瘠的荒地,还是肥美的沃土,主要落下小草的种子,它就会顽强地萌发出来。它不用任何人浇水、施肥,只要一把黄土、一束阳光就能茁壮成长。春天,冰雪刚刚融化,许多娇贵的花海躲在温室里,不敢走到外边来。而小草,却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从大地母亲的怀抱里调皮地伸出一个个嫩绿的小脑袋,那么细弱,那么娇小,但它们不畏春寒,迎着春风跳起欢乐的舞。它们挺胸抬头,舒展黄绿的手臂,这群“绿衣小天使”第一个给人们带来春天的讯息。

10. 松树:它直直的树干,绿色的身躯,刺儿一般的松叶,显得刚劲挺拔,风华正茂。站在它身旁的杨树虽然高大,但在狂风威胁下,只得脱了绿色的外衣;站在它身旁的柳树虽然美丽,但是经不起严寒的袭击,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随风摆动。而松树不怕,不怕狂风怒号,不怕大雪压顶,它们在寒风中静静肃立着,昂首挺胸注视着远方的世界,仿佛周围的一切早已脱离了它的视线之外。此时,风是它的外衣,雪是它的装饰,天地间一切灰白成了它的背景,冬季,是属于松的季节!

怎么样?有了这些句子,相信孩子们写植物的作文一定不成问题了,接下来会继续更新作文框架,以及有关人物描写的各种句子,期待孩子们的作文会越写越好!大人朋友们也省去一些辅导之苦!一起加油哦,比心!

我的植物朋友——小草

小草到处都是,随处可见,要写好却不容易。

一、开头精彩亮相,万能的排比句可以大显身手了。

在不计其数的植物王国中,有人喜欢姹紫嫣红、雍容华贵的花朵,有人喜欢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的树木,有人喜欢硕果累累、颗粒饱满的庄稼,而我却垂青于朴实无华、默默无闻的小草。

二、按时间顺序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进行描写,每个季节用不同的写作方法。

1、平时积累的春天的古诗可以派上用场了,主要突出绿草若有若无的朦胧美。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小草们也争先恐后地偷偷从地底下探出了小脑袋,就像一群群可爱的小娃娃在捉迷藏,诗人描写的“草色遥看近却无”就是这个样子吧!这若有似无的朦朦胧胧的绿意给原本灰蒙蒙的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2、夏日炎炎,一场暴风骤雨,弱不禁风的小草和粗壮挺拔的大树进行对比写,突出小草的顽强不屈。

夏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花儿垂下了头,大树也变得无精打采,只有小草昂首挺胸不惧烈日。一场暴风雨突袭,路旁傲然挺立的大树被拦腰截断,而微不足道的小草像顽强不屈的战士不向风雨低头,更加神采奕奕。

3、用比喻手法表现秋草黄的特点。

秋风凉,秋草黄,风儿一吹,他们便默默倒下了,这漫山遍野的黄地毯给硕果累累的金秋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4、冬天引用白居易的诗描绘小草再生的能力。

冬天,白雪皑皑,在银装素裹的世界里,再也找不到小草的痕迹,原来它在悄悄地积聚力量,明年才能更好地生长。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三、结尾点明主旨,呼应开头,升华主题。

小草把顽强的生命之根深扎于大地,不惧风雨,不畏严寒,不怕困难,始终不改对绿的初心,这种永不服输,永不放弃的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